❶ 电脑硬盘是什么硬盘在电脑的哪个地方
电脑硬盘是什么?
1、电脑硬盘是计算机的最主要的存储设备。硬盘(港台称之为硬盘,英文名:Hard Disk Drive 简称HDD 全名 温彻斯特式硬盘)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盘片组成。这些盘片外覆盖有铁磁性材料。
2、绝大多数硬盘都是固定硬盘,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盘驱动器中。早期的硬盘存储媒介是可替换的,不过今日典型的硬盘是固定的存储媒介,被封在硬盘里 。随着发展,可移动硬盘也出现了,而且越来越普及,种类也越来越多.大多数微机上安装的硬盘,由于都采用温切斯特技术而被称之为“温切斯特硬盘”,或简称“温盘”。
在电脑什么地方?
1、台式机的硬盘在机箱里 ,光驱底下 。
2、笔记本的银盘在笔记本下面,有小图标,螺丝打开就是硬盘。
❷ 电脑里的东西都是储存在哪里的
电脑里的东西都是储存在硬盘里。
硬盘是电脑主要的存储媒介之一,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盘片组成。盘片外覆盖有铁磁性材料。
硬盘包括固态硬盘(固态硬盘、新硬盘)、机械硬盘(硬盘传统硬盘)和混合硬盘(HHD,一种基于传统机械硬盘的新硬盘)。
固态硬盘使用闪存粒子进行存储,硬盘使用磁盘进行存储,混合硬盘(HHD):混合硬盘是一种集磁性硬盘和闪存于一体的硬盘。绝大多数硬盘是固定硬盘,并且永久密封和固定在硬盘驱动器中。
(2)硬盘存储数据的地方扩展阅读:
硬盘使用方法:
当硬盘在工作的时候,千万不要强行关掉电源。在硬盘工作的时候关掉电源,会导致硬盘的物理损坏,而且也会丢失数据。
在硬盘中有高速运转的部件,如果一旦强行关机的话高速运转的盘片就会突然停止,而在关机后又马上开机的话,就更有可能造成硬盘的损坏。所以笔者认为,在关机后不要马上再次打开电脑。至少在半分钟以后再打开。
在硬盘工作的时候要尽量避免它的震荡,因为,磁头与磁片的距离非常近,如果遭到剧烈的震荡会导致磁头敲打磁片,有可能磁头会划伤磁片,也可能会导致磁头的彻底损坏,使整个硬盘无法使用。
在使用硬盘的过程当中,经常会有很多用户会在“磁盘空间管理”当中进行压缩。把硬盘用此程序进行压缩,这样会导致压缩卷文件不断增大。
❸ 硬盘的数据存放在哪里
硬盘里面一般有数片像光盘一样的磁片,数据就保存在磁片上
❹ 电脑的数据是不是都在硬盘上
不是,电脑数据存放有以下几个地方:
1、ROM芯片,它是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固化于计算机内主板上,保存着计算机最重要的基本输入输出的程序、开机后自检程序和系统自启动程序,它可从CMOS中读写系统设置的具体信息。
其主要功能是为计算机提供最底层的、最直接的硬件设置和控制,平时靠纽扣电池供电维持CMOS数据记忆,没电或损坏时恢复到出厂设置。
2、内存条(RAM),是CPU可通过总线寻址,并进行读写操作的电脑部件,写入的数据将在断电后彻底消失,电脑开机时CPU最早读入执行的程序数据来自ROM(只读内存),操作系统运行时用来存放系统程序、应用程序运行时必须的数据。
3、硬盘,硬盘是电脑主要的存储媒介之一,计算机需要正常运行所需的大部分软件都存储在硬盘上,也包括我们平时存放的数据,数据在电脑断电后依旧存在。
4、U盘(USB flash disk),它是一种使用USB接口的无需物理驱动器的微型高容量移动存储产品,通过USB接口与电脑连接,实现即插即用,U盘所需电力由USB连接供给,数据在电脑断电后依旧存在。
5、光盘(Disk),光学存储介质,用聚焦的氢离子激光束处理记录介质的方法存储和再生信息,又称激光光盘,由于经过激光等处理后的数据被固定记录在上面,一般情况下不易改变,但数据的读取需要通过电脑连接的光驱来进行读取。
目前数据的一般存放方式就以上这些,当然具体还有独立显卡的内存等等,因为作为电脑,它包含很多硬件部分,硬盘只是储存电脑数据的其中一种方式。
因此就算电脑没有硬盘、光驱、U盘、甚至内存条,依然可以允许(通过网卡连接服务器,以服务器作为数据读写载体),这取决于这台电脑用什么方式储存数据。
(4)硬盘存储数据的地方扩展阅读
电脑使用注意事项
1、在执行可能造成文件破坏或丢失的操作时,一定要格外小心。
2、系统非正常退出或意外断电后,应尽快进行硬盘扫描,及时修复错误。
3、计算机开机时,要注意对病毒的防御,尽量使用病毒防火墙。
4、开机时先开启显示器、打印机等外设,最后开启主机。关机先关主机,后关显示器。
5、下班时应关机。如果长时间不使用计算机,要关闭总电源开关。
6、条件许可时,计算机机房一定要安装空调,相对湿度应为30%~80%。
7、计算机主机/显示器最好不要长时间(如1~3个月)不通电使用。
❺ 电脑硬盘在哪个位置
最简单的理解方式:cpu是心脏,提供必要的电脑生存动力。硬盘是大脑,存储了电脑必备的系统和程序。显示器键盘和鼠标就是你用来和别人沟通的嘴和手。光驱软驱就是眼睛耳朵,用来采集和充实你电脑的信息量并完成输出转换。
从计算机系统的结构来看,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大类。内存储器与CPU直接联系,负责各种软件的运行。外存储器包括软盘、硬盘、光盘、磁带机等。硬盘和软盘很相似,它们的工作原理大致相同,不同的是软盘与软盘驱动器是分开的,而硬盘与硬盘驱动器却是装在一起。另外,在使用时,二者速度差异很大。
硬盘主要由:盘片,磁头,盘片转轴及控制电机,磁头控制器,数据转换器,接口,缓存等几个部分组成。
硬盘中所有的盘片都装在一个旋转轴上,每张盘片之间是平行的,在每个盘片的存储面上有一个磁头,磁头与盘片之间的距离比头发丝的直径还小,所有的磁头联在一个磁头控制器上,由磁头控制器负责各个磁头的运动。磁头可沿盘片的半径方向运动,加上盘片每分钟几千转的高速旋转,磁头就可以定位在盘片的指定位置上进行数据的读写操作。硬盘作为精密设备,尘埃是其大敌,必须完全密封。
(一)硬盘的外部结构。
目前市场上的常见的硬盘除昆腾公司的Bigfoot(大脚)系列为5.25英寸结构外,其他都为3.25英寸产品,其中又有半高型和全高型之分。 常用的3.5英寸硬盘外形大同小异,在没有元件的一面贴有产品标签,标签上是一些与硬盘相关的内容。在硬盘的一端有电源插座、硬盘主、从状态设置跳线器和数据线联接插座。
1.接口 包括电源插口和数据接口两部分,其中电源插口与主机电源相联,为硬盘工作提供电力保证。数据接口则是硬盘数据和主板控制器之间进行传输交换的纽带,根据联接方式的差异,分为EIDE接口和SCSI接口等。
2.控制电路板 大多采用贴片式元件焊接,包括主轴调速电路、磁头驱动与伺服定位电路、读写电路、控制与接口电路等。在电路板上还有一块高效的单片机ROM芯片,其固化的软件可以进行硬盘的初始化,执行加电和启动主轴电机,加电初始寻道、定位以及故障检测等。在电路板上还安装有容量不等的高速缓存芯片。
3.固定盖板 就是硬盘的面板,标注产品的型号、产地、设置数据等,和底板结合成一个密封的整体,保证硬盘盘片和机构的稳定运行。固定盖板和盘体侧面还设有安装孔,以方便安装。
(二) 硬盘的内部结构
硬盘内部结构由固定面板、控制电路板、盘头组件、接口及附件等几大部分组成,而盘头组件(HardDiskAssembly,HDA)是构成硬盘的核心,封装在硬盘的净化腔体内,包括浮动磁头组件、磁头驱动机构、盘片及主轴驱动机构、前置读写控制电路等。
1.浮动磁头组件 由读写磁头、传动手臂、传动轴三部分组成。磁头是硬盘技术最重要和关键的一环,实际上是集成工艺制成的多个磁头的组合,它采用了非接触式头、盘结构,加电后在高速旋转的磁盘表面飞行,飞高间隙只有0.1~0.3um,可以获得极高的数据传输率。现在转速5400rpm的硬盘飞高都低于0.3um,以利于读取较大的高信噪比信号,提供数据传输存储的可靠性。
图为:放大了的磁头部分
2.磁头驱动机构 由音圈电机和磁头驱动小车组成,新型大容量硬盘还具有高效的防震动机构。高精度的轻型磁头驱动机构能够对磁头进行正确的驱动和定位,并在很短的时间内精确定位系统指令指定的磁道,保证数据读写的可靠性。
3.盘片和主轴组件 盘片是硬盘存储数据的载体,现在的盘片大都采用金属薄膜磁盘,这种金属薄膜较之软磁盘的不连续颗粒载体具有更高的记录密度,同时还具有高剩磁和高矫顽力的特点。主轴组件包括主轴部件如轴瓦和驱动电机等。随着硬盘容量的扩大和速度的提高,主轴电机的速度也在不断提升,有厂商开始采用精密机械工业的液态轴承电机技术。
4.前置控制电路 前置放大电路控制磁头感应的信号、主轴电机调速、磁头驱动和伺服定位等,由于磁头读取的信号微弱,将放大电路密封在腔体内可减少外来信号的干扰,提高操作指令的准确性。
硬盘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按不同的接口和外形尺寸,其种类有很多,除了现在最常见的台式机中使用的3.5英寸EIDE和SATA接口的产品外,还有其他类型的硬盘。
1、SCSI硬盘
目前计算机中最大的速度瓶颈来自于硬盘。受制于IDE接口的局限,IDE硬盘速度的提高已趋于极限。SCSI硬盘的外观与普通硬盘基本一致,但现在SCSI硬盘的最高转速已达到了10000转/分,平均寻道时间在6ms左右,数据传输率可达到160MB/S,尤为关键的是SCSI盘的CPU占有率非常低,在5%左右。这些都使得SCSI硬盘的性能比IDE硬盘有较大的提高。现在7200转的SCSI盘价位已到了可接受的水平,如果经济条件许可,选用SCSI盘将有效提高计算机整机性能。
除此以外,SCSI接口和EIDE接口相比还有一个很大的技术优势,那就是SCSI接口中的设备可以同时使用数据总线进行数据传输,而EIDE接口中联接在同一条数据线上的设备只能交替(占用数据线)进行传输;EIDE只能联接四块设备,而SCSI接口可以联接7至15台设备。目前SCSI硬盘接口有三种,分别是50针、68针和80针。我们常见到硬盘型号上标有“N”“W”“SCA”,就是表示接口针数的。N即窄口(Narrow),50针;W即宽口(Wide),68针;SCA即单接头(Single ConnectorAttachment),80针。其中80针的SCSI盘一般支持热插拔。
2、活动硬盘
以前个人计算机,主要的存储设备是固定硬盘和软盘。固定硬盘为计算机提供了大容量的存储介质,但是其盘片无法更换,存储的信息也不便于携带和交换。而软盘则容量太小,可靠性也差。
一般活动硬盘同样采用Winchester硬盘技术,所以具有固定硬盘的基本技术特征,速度快,平均寻道时间在12毫秒左右,数据传输率可达10M/s,容量能达到10GB以上。活动硬盘的盘片和软盘一样,是可以从驱动器中取出和更换的,存储介质是盘片中的磁合金盘片。根据容量不同,活动硬盘的盘片结构分为单片单面、单片双面和双片双面三种,相应驱动器就有单磁头、双磁头和四磁头之分。活动硬盘接口方式SCSI、并口、USB等四种方式。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计算机的配置情况选择不同的接口方式。不过活动硬盘只是昙花一现的产品。随着使用笔记本硬盘的USB移动硬盘价格的下跌和USB接口的普及,使得USB移动硬盘已经取代了活动硬盘。
3、笔记本硬盘
笔记本电脑内部空间狭小、电池能量有限,再加上移动中的难以避免的磕碰,对其部件的体积、功耗和坚固性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于笔记本电脑硬盘比通常的桌面硬盘有着更高的品质要求,生产的厂家不多,当今笔记本硬盘市场85%以上的份额被Hitachi(日立、IBM)、Toshiba(东芝)和富士通这三家公司占领。
笔记本硬盘最大的特点就是小巧轻便,它的直径一般仅为2.5英寸(还有1.8英寸的产品),厚度也远低于3.5英寸硬盘。大多数产品厚度仅有9.5mm,重量尚不足百克,堪称小巧玲珑。目前笔记本电脑硬盘的发展方向就是外形更小、质量更轻、容量更大。除了常见的为2.5英寸规格,还有一种为1.8英寸规格,主要由东芝生产,随着轻薄机型的热销,1.8寸笔记本硬盘的前景也十分广阔,收购了IBM硬盘事业部的日立也在今年发布了1.8寸的笔记本硬盘产品:Travelstar C4K40-20。另外东芝和富士通都曾经推出过PC卡接口的1.8英寸硬盘,老机器用来升级容量十分方便。现在Iomega公司计划在2004年中期推出采用DCT(数字捕捉技术)的移动式1.8英寸硬盘。这种硬盘小到可以装进笔记本电脑的PC Card中,容量可达到2.5GB以上,而价格仅10美元。
4、微型硬盘
越来越小也是硬盘的发展方向之一,除了1.8寸的硬盘,更小的1英寸HDD(Micro Drive),容量已达到了4GB,其外观和接口为CF TYPEⅡ型卡,传送模式为Ultra DMA mode 2。
随着数码产品对大容量和小体积存储介质的要求,早在1998年IBM就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最早推出容量为170/340MB的微型硬盘。而现在,日立、东芝、南方汇通等公司,继续推出了4GB甚至更大的微型硬盘。微型硬盘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积小巧容量适中,大多采用CF II插槽,只比普通CF卡稍厚一些。微型硬盘可以说是凝聚了磁储技术方面的精髓,其内部结构与普通硬盘几乎完全相同,在有限的体积里包含有相当多的部件。新第一代1英寸以下的硬盘也上市,东芝将是最早推出这种硬盘的公司之一,其直径仅为0.8英寸左右(SD卡大小),容量却高达4GB以上。
5、固态硬盘
现在市场上由各种快闪存储器构成的小型存储卡应用很广泛了,其中有一种特殊的闪存存储器采用了标准IDE接口,因此也被称为“固态硬盘”,具有很强的耐冲击性能和抗干扰能力,在工业控制计算机等设备中应用很广泛,而随着信息家电的不断涌入家庭,以固态硬盘为主的便携记录媒体市场将会更加红火。随着新型闪存器件容量的急速增长和价格的下跌,固态硬盘将是今后PC存储设备发展的趋势。
❻ 电脑硬盘在什么位置 图解
台式机的ATX机箱的硬盘位置都在光驱位置的正下方,会有硬盘的安装轨道和固定孔。有的台式机箱则是将硬盘的位置都安置在机箱的下方区域,与电源平行的位置。
打开机箱侧盖,靠前面点的位置。大小有手掌那么大小左右。硬盘架就是一个大铁盒子,长方体,正面贴有参数,分3.5和2.5寸两种尺寸,3.5寸的是普通的机械硬盘,2.5寸的是固态硬盘或笔记本硬盘。
笔记本的硬盘一般都可以通过拆除底部盖板来进行更换,如果是有多个盖板则会在硬盘的盖板上有相应的硬盘标识。
(6)硬盘存储数据的地方扩展阅读
绝大多数台式电脑使用的硬盘要么采用IDE接口,要么采用SCSI接口。SCSI 接口硬盘的优势在于,最多可以有七种不同的设备可以连接在同一个控制器面板上。
由于硬盘以每秒3000—10000转的恒定高速度旋转,因此,从硬盘上读取数据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在笔记本电脑中,硬盘可以在空闲的时候停止旋转,以便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
老式硬盘的存储容量最小只有 5MB,而且,使用的是直径达12英寸的盘片。现在的硬盘,存储容量高达数十 GB,台式电脑硬盘使用的盘片直径一般为3.5英寸,笔记本电脑硬盘使用的盘片直径一般为2.5英寸。
新硬盘一般都在装配工厂中经过低级格式化,目的在于把一些原始的扇区鉴别信息存储在硬盘上。
❼ 硬盘如何实现信息的存储
一块小小的硬盘,储存的信息几乎可以相当于全世界图书馆的总和,是怎么做到的?
虽然硬盘在我们生活中已经随处可见,但他的储存方法和原理,却不是每人都了解的。
想象一架飞机以离地面1毫米的高度飞行,每25秒绕地球一圈,还能覆盖每一寸表面。
再将其缩小成手掌大小,你就会得到和现代硬盘差不多的东西,它所包含的信息比你们当地图书馆还要多。
那么它是如何在这么小的空间 储存这么多的信息呢?
多亏了一代又一代工程师,材料科学家,还有量子物理学家们的共同努力,这个拥有不可思议的能量, 无比精确的小工具才能在你手掌中旋转。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infoVision,更多精彩科普动画等着你!
❽ 硬盘的数据结构分为哪几个区
硬盘上的数据按照其不同的特点和作用大致可分为5部分:MBR区、DBR区、FAT区、DIR区和DATA区。
❾ 磁盘上的磁道是什么
当磁盘旋转时,磁头若保持在一个位置上,则每个磁头都会在磁盘表面划出一个圆形轨迹,这些圆形轨迹就叫做磁道。
磁盘的磁道是一个个同心圆,磁带的磁道是沿磁带长度方向的直线,这些磁道用肉眼是根本看不到的,因为它们仅是盘面上以特殊方式磁化了的一些磁化区,磁盘上的信息便是沿着这样的轨道存放的。
相邻磁道之间并不是紧挨着的,这是因为磁化单元相隔太近时磁性会产生相互影响,同时也为磁头的读写带来困难。一张老式1.44MB的3.5英寸软盘,一面有80个磁道,而硬盘上的磁道密度则远远大于此值,通常一面有成千上万个磁道。
(9)硬盘存储数据的地方扩展阅读
硬盘在工作的时候,千万不要强行关掉电源。在硬盘工作的时候关掉电源,会导致硬盘的物理损坏,而且也会丢失数据。
在硬盘中有高速运转的部件,如果一旦强行关机的话高速运转的盘片就会突然停止,而在关机后又马上开机的话,就更有可能造成硬盘的损坏。所以在关机后不要马上再次打开电脑。至少在半分钟以后再打开。
在硬盘工作的时候要尽量避免它的震荡,因为,磁头与磁片的距离非常近,如果遭到剧烈的震荡会导致磁头敲打磁片,有可能磁头会划伤磁片,也可能会导致磁头的彻底损坏,使整个硬盘无法使用。
在使用硬盘的过程当中,经常会有很多用户会在“磁盘空间管理”当中进行压缩。把硬盘用此程序进行压缩。这样会导致压缩卷文件不断增大。所队也随之减慢,读写次数增多,就会引起硬盘的发热量和稳定性产生影响。所以就会导致使用寿命的减少。所以,如果硬盘够用的话就没有必要使用这个程序了。
❿ 我们储存的东西存在硬盘的哪个部位
硬盘是一种采用磁介质的数据存储设备,数据存储在密封于洁净的硬盘驱动器内腔的若干个磁盘片上。这些盘片一般是在以铝为主要成分的片基表面涂上磁性介质所形成,在磁盘片的每一面上,以转动轴为轴心、以一定的磁密度为间隔的若干个同心圆就被划分成磁道(track),每个磁道又被划分为若干个扇区(sector),数据就按扇区存放在硬盘上。在每一面上都相应地有一个读写磁头(head),所以不同磁头的所有相同位置的磁道就构成了所谓的柱面(cylinder)。传统的硬盘读写都是以柱面、磁头、扇区为寻址方式的(CHS寻址)。硬盘在上电后保持高速旋转(5400转/min以上),位于磁头臂上的磁头悬浮在磁盘表面,可以通过步进电机在不同柱面之间移动,对不同的柱面进行读写。所以在上电期间如果硬盘受到剧烈振荡,磁盘表面就容易被划伤,磁头也容易损坏,这都将给盘上存储的数据带来灾难性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