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存储 » 自制存储机理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自制存储机理

发布时间: 2022-08-09 20:02:14

❶ 自制一台存储服务器

最简单方法:共享文档的形式来实现,稍微复杂点的下个FTP服务软件即可如Serv_U架个FTP服务器也可以

❷ 中小企业如何DIY自己的光纤存储区域网

随着企业数据量的海量增长,一些使用直联存储的企业开始考虑用存储网络来解决问题。而为了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用户的需求,一些FC SAN(光纤存储区域网)方案供应商推出了简化的FC SAN解决方案,主要是想通过降低价格的手段推动FC SAN的普及。
目前市场上的入门级FC SAN方案中,银兴科技的Easy SAN可以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该方案包含一台2U的TN-6012S-FFD磁盘阵列,一台Brocade SilkWorm 3252 光纤交换机、两块LSI 7102XP HBA卡、6组光纤模块(SFP Transceiver)、4条光纤跳线以及软件光盘。组建小型FC SAN环境所需的软硬件已经包含其中,用户基本不需要另外购买其它组件。更重要的是,Easy SAN 是一套真正“即插即用”的解决方案,用户购买回套件后可以“DIY”安装配置,而且过程相当简单,就算之前完全没有过光纤通道的新手,也能很快完成配置工作。
DIY搭建SAN存储网络
我们向银兴科技借测一组Easy SAN套件,测试环境中包含1台运行Exchange Server 2003的Windows Server 2003服务器,以及1台安装MySQL的GentooLinux服务器,这2台服务器的资料库原本都存放在本机硬盘内,也就是采用DAS存储架构,我们打算运用Easy SAN 方案提供的软硬件,将两台服务器内的资料集中存放到1台磁盘阵列中,测试整个安装完成后能否顺利运作。
第1步:选择存储网络类型
首先我们打开Easy SAN产品包装箱,并逐一清点所有的主件和附件,由于组成元件的数量实在不少,一时间难免会有手足无措,不知从何下手之感,所幸在随货附的光盘内解说详尽的快速安装指南。按照上面的指示,第一个动作是要选择所要配置的存储网络类型,一种类型是将HBA卡装在2台服务器内,透过光纤交换机和磁盘阵列相连,这是最普遍的做法;另一种则是在1台服务器上安装2块HBA卡,透过LSI Logic 的“Smart Path”软件达成高可用度与负载平衡。
第2步:安装HBA卡
我们分别在2台服务器上安装LSI 7102XP HBA卡,Gentoo Linux服务器开机后正确辨认出这张卡的型号。并可以正常工作,Windows Server 2003服务器则必须安装驱动程序。重新开机之后才可以运行。LSI 7102XP HBA卡支援的作业系统相当完整,除了Windows之外,还包括各种版本的Unix、Linux、Netware等。相容性问题不大。
第3步:连接光纤跳线
接着我们取出光纤交换机和光纤磁盘阵列,在光纤接头上安装好SFP,将光纤跳线的两端分别接上服务器、磁盘阵列与光纤交换机,构成一个小型的存储区域网络,完成硬件安装工作。
第4步:启动快速安装精灵
接下来进行软件的安装设定,我们先在一台Windows主机上安装EZ Setup Wizard快速安装精灵,透过这个小软件,只需简单的5个步骤就能完成设定。第一步是将Brocade SilkWorm 3252交换机上的RS-232端口透过传输线连至Windows Server 2003服务器,另一个RJ-45端口则连至区网络,程式会自动检测到这两个通讯端口并连线。需注意的是,RS-232传输线一定要用光纤交换机包装箱内附的那条,一般传输线是连接不上的。
第5步:完成盘阵的连线
依序完成管理者密码设定、指定交换机的IP地址、服务器与存储装置连接光纤交换机的数量等动作,完成后界面上会出现光纤通道连接的状况,依照指示将光纤跳线连接到指定的光纤交换机端口,就完成了FC SAN管理中最基本的分区(Zoning)动作,开启服务器上的逻辑磁盘管理员程序,重新扫描后即会产生新的磁盘区,这个磁盘区是由磁盘阵列共享出来的空间,用户可定义磁盘代号,系统即会视为本地硬盘。最后我们将Exchange Server 2003和MySQL的数据库移转至FC SAN上,系统测试确定可以正常运行。
按照上述的步骤虽然可以很快完成配置,由于厂商已在一些程序复杂的地方预先完成设定,省略磁盘阵列的虚拟磁区(LUN)分割,光纤交换机的路径指向动作,预先做好的配置通常是无法符合用户的应用,必须视需求进行调整,这就必须对光纤交换机和磁盘阵列进行管理。
交换机与磁盘阵列的管理程序较复杂
光纤交换机方面有三种管理模式,一种是安装Brocade Fabric Manager,按照软机指示的步骤操作,就可熟悉整个设定流程;另一种是直接透过浏览器连接进入Brocade Web Tools,运用图形界面的管理工具进行设定;最后一种是通过RS-232连线终端机,以命令列进行设定管理,较适合进阶管理员采用。
磁盘阵列部分同样也有三种管理模式,最简单的方法是透过面板上的LCD显示屏和功能键,就可以完成所有设定管理,包括RAID等级选择与管理、磁盘区分配等,缺点是显示屏太小,选项又相当多,操作起来略显吃力;第二种是传统的RS-232连线终端机模式的管理方式,只要安装过SCSI界面磁盘阵列的使用者,相信对管理流程不陌生;第三种是在PC或服务器上安装的RAIDWatch图形界面管理工具,透过磁盘阵列内建的网络端和区域网络连线,就可以从远端执行所有的设定管理工作。
完成Easy SAN 的部署设定之后,我们在Windows服务器上安装IOmeter进行测试,在效能最佳化的情况下,资料读取与写入速率分别为164.5MB/s与151.9MB/s,这样的效能以磁盘阵列预设的配置而言(3台250GB、7200rpm的Serial ATA硬盘,RAID 5磁盘阵列),算得上十分优异。我们在3天的测试期间不断的以IOmeter进行高速传输测试,系统没有出现资料错误讯息,显示出这套自行配置的小型FC SAN仍有不错的稳定性与可靠度。

❸ 长期掉电存储电路 硬件模拟电路自制

简介
模拟经常采用虚拟具体假想情形的方法,也经常采用数学建模的抽象方法。模拟最初只用于物理、工程、医学、空间技术等方面。20世纪50年代之后,逐步推广到工商业管理、经济科学研究之中。
模拟
不同认识
在经济学中对模拟有三种不同的认识:①认为模拟就是用模型去描述经济系统的结构和行为,以研究该系统某方面的变化如何影响其他方面或整个系统;②认为模拟就是对模型的方程组特别是动态方程组进行按期的求解,以探测模型的灵敏度,预测即为一种模拟;③认为模拟就是在模型的范围内对所有可替换的结合方式进行有控制的试验,观察它们的后果,从中选择较好的特定结合方式。政策分析即为一种模拟。上述三种认识的共同点是模拟离不开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直接进行实验,或者是不可能的,或者是得不偿失的,而根据实际问题建立模型,并利用模型进行试验,比较不同后果,选择可行方案,不失为有效的代用方法。同时由于经济数学模型日益增大和复杂化,并且更多地考虑非经济的影响,已不能用数学运算达到准确的分析解,而需要通过电子计算机模拟,用数值运算达到数字解。综合这两个方面,模拟即使间接试验有了可能,也为模型求解提供了新的方法

❹ 想知道一下可移动磁盘和可移动硬盘的存储机理是什么啊是否一样啊,

可移动磁盘是用的闪存颗粒,读取存储速度快,体积小,抗震性能强;可移动硬盘是用的机械硬盘,靠磁针将数据存储在磁片上,因为磁片是在高速旋转的,所以一旦有剧烈的振动,磁针就会划在磁片上,形成物理坏道,所以可移动硬盘在存储数据是不能振动,且最好是平放,体积大,读取存储速要比闪存盘慢很多。

❺ 怎么将自制手摇发电机的电储存器来

首先选择法拉电容存储电力,法拉电容存储电力不多,但是充电速度快。快速摇动一会,就能充满。通过限流电阻放电,能使用一段时间。当电量不足,随时摇几下,也不是不方便的事情。其次用锂电池,不用很高容量的,随冲随用,锂电池不带记忆效应。其他的就别选了,铅蓄电池,笨重且容量大,要充满那是考验自己的毅力,特别是在没有充电指示的情况下。如果你制作的是大功率野外专用的手摇发电机,那么就不用任何存储电力的设备了。你需要的是输出稳压电路。专人负责摇吧。
到极客迷网站查看回答详情>>

❻ 电化学电容器的储能机理

从原理上讲,电化学电容器的电能存储机理有两种,一种是将电荷存储在电极/电解质溶液界面处电双层中,典型的发高比表面各炭为电极材料;另一种是利用发生在电极表面的二维或准二维法拉第反应存储电荷,一般以某些过渡金属氧化物为电极材料,典型的代表是二氧化钌(RuO2)。

❼ 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机理

由上节阐述可以看出,CO2地质储存的机理就是利用CO2具有超临界的物性特点,将CO2储存在地表800m深度之下,若该深度之下温度高于31.1℃、压力高于7.38MPa时,注入储层的CO2就进入超临界状态。在超临界状态CO2的密度是水密度的60%~80%,使得CO2地质储存空间大大缩小,密度差作用也驱使CO2向上飘浮;同时具有较好的流动性、扩散性和较大的溶解能力。进而在储层上覆盖层以及圈闭构造的密封下,注入的CO2最终通过与储层岩石发生缓慢的碳酸盐矿化(mineralcarbonation)和碳酸盐岩溶解(carbonatedissolution)反应,形成碳酸盐矿物(碎屑岩储层)或HCO3离子(碳酸盐岩储层),从而实现CO2地质储存。

一、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机理

碳封存领导人论坛(CSLF,2008)对CO2地质储存机理进行了详细描述。指出CO2地质储存机理可以分为两大类:物理贮存和化学贮存机理。其中,物理贮存机理包括构造地层贮存、束缚贮存和水动力贮存;化学贮存机理包括溶解贮存和矿化贮存等。

目前,对于英文文献中表述各类CO2地质储存机理一词的“trapping”,国内用于从微观角度描述CO2储存机理的用词尚不统一,常见的有:“填埋”、“捕获”、“储存”、“俘获”、“隔离”、“封存”、“埋存”和“捕集”等等。在充分理解了各种CO2地质储存机理后,本书作者认为采用“贮存”一词概念更为准确。“贮”与“存”在此是动词,同时强调“贮”是过程,“存”是结果。所以,CO2地质储存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微观域物理、化学作用可称为贮化作用,CO2的贮化作用在各贮存量之间是相互转换的。由此可以引入“贮存量”概念,以便同“储存量”进行区分。并界定“贮存”是从微观角度描述机理,“贮存量”是各类微观机理“存储”CO2的数量;而“储存”和“储存量”是从宏观、大尺度角度表达CO2在地质空间的赋存、分布状况,以及在储层中存储CO2的数量。“贮存量”和“储存量”计算的理论基础和精度等也大相径庭。

1.物理贮存机理

物理贮存是针对可迁移的CO2气体或超临界CO2流体而言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构造地层贮存机理(Structural trapping)

利用储层上部的圈闭构造阻止CO2在浮力作用下的向上运移,从而达到储存CO2的目的(张炜等,2008)。

当注入的CO2遇到上覆不渗透的盖层而无法继续向上运移而滞留在盖层下部时,就形成了构造地层圈闭,与此同时构造地层贮存机理开始作用。CO2注入此类圈闭构造之前一般都含有油气或地下水,尽管注入的CO2浮力较大,然而不渗透盖层的隔挡作用致使其无法进行垂向运移。此类构造地层圈闭包括背斜(地表下的大型褶皱)、断块(地表下被断层隔挡的倾斜和褶皱地层)、构造和地层尖灭(倾斜油层或多孔地层被水平不渗透层超覆)(沈平平等,2009)。适宜CO2地质储存的典型圈闭构造见图1-19。

图1-19适宜CO2地质储存的典型圈闭构造(据CO2CRC,2008)

适宜CO2地质储存的岩石,需要有高孔隙度为CO2提供存储空间(图1-20),高渗透率使CO2流入到这些孔隙之中,由低渗透率的岩石形成盖层,阻止其向上流动。

图1-20显微镜下砂岩的孔隙结构(据CO2CRC,2008)

沉积盆地中有些封闭性较好的地层和构造如果被咸水或油气所占据,可形成非常好的深部咸水含水层或油气藏,适宜CO2地质储存。如果褶皱和断裂以封堵作用为主,那么此类构造是CO2地质储存的良好场所。地层贮存则取决于地层的岩石-矿物学特点、上下岩层物性以及沉积环境的变化等(许志刚等,2009)。

(2)束缚贮存机理(Resial CO2 trapping)

由于毛细管力、表面张力的作用使少量CO2气体或超临界流体存在于岩石介质的孔隙中(Suekane,etal.,2008)。CO2在储层运移过程中,一部分CO2因为气液相界面张力的作用被长久地滞留在岩石颗粒的孔隙中,这就是束缚贮存机理。

当大量的CO2通过多孔介质体时,CO2多以球滴状被隔离在岩石孔隙中间,因此通过岩石的CO2量越多,束缚在岩石孔隙中的CO2也就越多。但此种机理仅仅有CO2通过多孔介质岩石是不够的,只有当CO2通过岩石,并且地下水又重新渗入被CO2占据的孔隙空间时,CO2才可以被大量地束缚下来(图1-21a),束缚贮存机理才真正发挥作用。通常束缚贮存机理与溶解贮存机理相结合时,束缚在岩石孔隙中的CO2最终将会溶解在储层流体中。

束缚贮存机理的作用时间从注入CO2开始将持续几十年(沈平平等,2009)。

图1-21CO2地质贮存机理(据IEA,2007)(a)束缚贮存;(b)矿物贮存

(3)水动力贮存机理(Hydrodynamic trapping)

如果深部咸水含水层的储层没有完全封闭,而且层内流体流速较低,则比较有利于CO2的水动力贮存。注入深部咸水含水层的CO2因密度小于咸水的密度,在浮力的作用下上升至咸水含水层顶部,在盖层底部随地下水缓慢移动。在此过程中,部分CO2将被溶解,它们通过分子扩散、弥散和对流进行运移,极低的地下水运移速率可以确保CO2在储层中长期(地质时间尺度)储存(许志刚等,2009)。水动力贮存条件与构造、地层和岩性圈闭不同,是依靠水动力圈闭而实现的。

对于无大规模地质圈闭的单斜构造而言,注入的CO2进入储层自然流动状态时,在浮力和水动力作用下随储层地下水运动,部分上升至咸水含水层顶部,受隔水层/盖层阻挡,在含水层顶部汇集,并在压力作用下沿水平方向流动。在此过程中,一部分CO2将滞留在岩石孔隙中(束缚贮存),若存在小规模的地质圈闭,则部分CO2将在此汇集(构造地层贮存),随着CO2气体和储层地下水的接触,将使其逐渐溶解(溶解贮存),并通过扩散、弥散和转变等过程以溶解相的形式运移,最终通过和矿物的化学反应使其以固体的形式贮存起来(矿物贮存)。该种情况下的贮存机理被称为水力学贮存(张炜等,2008)。

另一种情况是,当深层地下咸水在渗流过程中,流动压力与CO2运移的浮力方向相反、大小大致相等时,可阻挡和聚集CO2,形成水动力圈闭。水动力圈闭储存CO2的作用条件与构造、地层和岩性圈闭不同,是依水力圈闭实现的。当CO2注入封闭盖层下的深部咸水含水层时,就会发生水动力圈闭。深部咸水含水层地下水在一个区域或盆地级别的流动系统中,多以较长的时间尺度流动,在此类系统中,流体的流动速度是以厘米每年来衡量的,而运移的距离则是以数十和数百千米为单位计算的。如果CO2注入此类含水系统中,尽管没有像构造地层圈闭那样有具体的隔挡层存在来阻挡CO2的侧向运移,CO2仍然可以在浮力的作用下以非常缓慢的速度沿着地层的倾向逆重力方向运移。这些CO2要经过几万年甚至到几百万年才能运移到排泄区的浅层。在此过程当中,其他储存机理同时作用,最终致使无自由相的CO2到达浅表地层或进入大气环境。除此之外,在CO2的运移过程中也有可能遇到构造地层圈闭而被圈闭下来。此类储存机理和构造地层圈闭一样在注入CO2后立即开始作用,不同点在于CO2在水动力圈闭中侧向运移没有受到阻挡(沈平平等,2009)。

2.化学贮存机理

(1)溶解贮存机理(Solubility trapping)

是指CO2气体或超临界流体在地下流体中的溶解。CO2在水中的溶解随环境温度、压力和盐度的不同而变化。盐度在3%时,储层的溶解能力在47~51kg/m3间,相应孔隙体积的6.7%~7.3%是CO2。因此,如果能使大部分地下水中的CO2达到饱和,这将是深部咸水含水层一个非常重要的储存机理(张晓宇等,2006)。

当CO2在岩石孔隙中运移并与深部咸水含水层或原油相接触时就会溶解在其中,即发生溶解贮存。决定CO2完全溶解或者部分溶解的因素是时间以及地下水和原油中CO2的饱和度。CO2溶解量与溶解速度主要取决于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原油的组成和CO2与未饱和地下水和原油的接触率。CO2与流体接触率越高,CO2的溶解速度也就越快。此时,形成的混合物因密度大于咸水而开始下沉。所以,随着溶解了CO2的咸水下沉而纯粹的咸水上浮,会形成对流(Ennis-KingandPaterson,2005)。这一过程进一步增加了CO2的溶解量,也扩大了与CO2接触的咸水区域。因此,与在构造地层贮存中由于浮力作用实现贮存CO2的机理相比,此种贮存机理能实现更加有效的和更大量的CO2存储。溶解作用发生的程度主要取决于是否存在具有高渗透性的巨厚储层,特别是具有高垂向渗透率的储层。

一般而言,溶解贮存作用的时间尺度在100~1000年之间(沈平平等,2009)。

(2)矿物贮存机理(Mineral trapping)

溶解的CO2通过和储层中矿物的反应以矿物沉淀的形式被固定下来,类似地表矿物碳酸化(张炜等,2008)。因此,矿物贮存主要指CO2与岩石和地下水中的某些组分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碳酸类矿物沉淀。

CO2以微观残余形式存在于油或水中,或者存在于圈闭构造中,与储层矿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矿物(江怀友等,2008)(图1-21b)。

CO2与储层矿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矿物的反应过程如下。

1)CO2储存的地球化学反应:

中国二氧化碳地质储存地质基础及场地地质评价

2)CO2储存生成的矿物:

中国二氧化碳地质储存地质基础及场地地质评价

即蛇纹石与CO2反应生成菱镁矿和石英,可实现CO2的永久储存。

注入至稳定深部咸水含水层中的CO2,在化学反应发生的早期阶段,主要以溶解为主。通常情况下,CO2在深部咸水含水层中的溶解度会随着压力的增大、温度的降低以及盐度的增加而增大,同时与地下水接触有关。

据推测,矿物贮存作用的时间尺度为100~10000年。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层岩石的矿物成分、流体类型和化学反应过程。储层岩石的矿物成分不同,注入CO2后的沉淀比例变化也非常大。如果储层为碳酸盐类,化学反应的速度很快;如果是砂岩地层并且岩性主要为稳定的石英颗粒,则几乎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或者反应的时间非常长。在某种程度上,此类贮存可以说是CO2地质储存的最佳途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与其他贮存机理相比,其作用的时间尺度也是非常漫长的(沈平平等,2009)。

通常条件下,碎屑岩储层对CO2的储存一般要比碳酸盐岩储层优越,但由于碳酸盐岩储层并不由纯的碳酸盐矿物组成,上述两种化学反应都可能发生。另外,深部咸水含水层溶解的CO2随地下水缓慢运移时,储层孔隙中将有部分CO2剩余,形成“束缚CO2贮存”(resialCO2trap-ping),据M.H.Holtz证实,这部分CO2的存储量可占其他地质存储量的15%~25%(许志刚等,2009)。

(3)吸附贮存机理(Adsorption trapping)

是指CO2在矿物表面的吸附,该机制只针对煤层中的CO2储存(Gentzis,2000)。煤层因其表面孔隙具有不饱和能,易与非极性分子之间产生范德华力,从而具有吸附气体的能力(许志刚等,2009)。由于煤层对CO2和CH4吸附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当CO2开始置换CH4气体时,只要压力和温度保持稳定,那么CO2将长期保持被吸附贮存状态(钟玲文,2004)。

煤层对CO2的吸附能力要比存在于煤层中的CH4和其他烃类气体高两倍以上,因此煤层具有一定的CO2地质储存潜力。煤层中储存CO2过程的吸附机理从CO2注入开始就发挥作用。煤层中的CO2储存能力不能用与传统的多孔介质相类似的以孔隙体积和气体压缩性来计算,因为此时煤层中CO2气体是以游离态吸附于煤层表面的微孔中而储存于煤基质中,或溶解于煤孔隙的水中。计算煤层中CO2储存能力需要用到煤层表面Langmuir等温吸附关系式,且该关系式因煤阶不同而不同。

二、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的时间尺度与安全性

不同贮存机理在CO2地质储存过程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时间尺度(IPCC,2005)(表1-6;图1-22)。束缚贮存、溶解贮存,尤其是矿物贮存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在注入阶段它们对储存能力的贡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以上3种贮存机制在CO2注入停止后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溶解、矿物沉淀等作用使可移动的自由相CO2气体逐渐减少,从而增加了CO2地质储存的安全性(Bachuetal.,2007)。

表1-6CO2贮存形式与储存时间

从图1-22可以看出,一些贮存机理在CO2注入开始就产生作用,如构造地层贮存、水动力贮存和在煤层中的吸附贮存。溶解贮存和矿物贮存这两种机理产生的作用比较缓慢,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特别是矿物贮存,需要几个世纪到1000年才能发生作用。CO2注入过程中一般就是几十年,因此,在此期间溶解贮存和矿物贮存这两种机理所储存的CO2几乎可以忽略,这种情况对于束缚贮存机理也是一样的(沈平平等,2009)。上述各种CO2地质储存机理随时间变化的贡献率和安全性明显不同(图1-23)。

图1-22各种CO2地质贮存机理的作用时间尺度示意图(据CLSF,2007)

图1-23各种贮存机理随时间变化的贡献比例和安全性示意图(据CLSF,2007)

随着时间尺度的延长,CO2地质储存的安全性就越来越高。各种贮存机理的贡献也不同,刚开始时是构造地层贮存机理和水动力贮存机理起着主要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上百年以上,束缚贮存机理、溶解贮存机理和矿物贮存机理的作用就显示出来,并逐步占主导地位,贡献也逐步变为主导地位(沈平平等,2009)。

❽ 从计算机组成原理来看怎样DIY

DIY??你要自己做什么东西?把电脑该成计算器?作成原理很简单.说白了就是由显示部分,输入部分,存储部分,运算部分和总线构成的...你没法把单个元件拿下来DIY...显示器你可以用电视盒改成个电视..其他的,,硬盘可以用来当打架用的板砖...鼠标可以当流星锤,,,键盘可以抠下按键当飞膘..显卡可以当砍刀...其他的作用没研究过......

❾ 如何DIY一台高性价比的NAS个人云存储

家用NAS,不需要很高的配置,其实可以用一台性能较低的旧电脑进行改造,其关键在于四点:

  1. 稳定的运行。因为需要常年不关机,所以我们需要发热量不大的CPU,不需要显卡(甚至不装任何显卡驱动,使用默认的VGA模式就可以),家中如果有在性能上淘汰的电脑,尚能稳定运行的,就可以作为基础。系统方面,应该选择稳定性更好的windows server系统,而不是普通的windows系统。

  2. 流畅的网络。因为需要通过网络传输大量的数据,在当前宽带中国的大环境下,一个千兆级别的网卡是必备品。老电脑如果主板自带千兆网卡,也可以继续使用,否则就要采购一个新的千兆网卡安装上了。

  3. 海量的存储。普通PC电脑的硬盘供电口较少,一般只有3个,接3个3T硬盘的话,一般可以满足家用需要了。这是从性价比进行考虑,目前3T硬盘的容价比最高,1T200元。如果9T不够用,就要考虑服务器电源了,当时价格不是一般的贵,性价比缺失。

  4. 易用的软件。硬件准备好了以后就需要实现NAS功能的软件了。从易用角度考虑,不推荐专业软件,配置和使用都不是一般人能掌握的。推荐使用现在铺天盖地的网盘作为载体。比如:网络网盘,360网盘,乐视网盘等等,都是有很大容量的,部分网盘甚至是没有空间限制的,而且都是多平台的。只要把资料分类上传到网盘上,就可以在移动端下载使用了,视频文件更是可以在线看。

PS1:家中使用的话,就把硬盘上的资料进行共享或者高级一些的映射网络驱动器(很容易能查到教程的,推荐),就可以随意使用了。

PS2:如果文档类的小文件比较多,经常移动办公,可以使用金山快盘,文件是同时保存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的,本地修改保存后自动上传,比较方便。缺点是容量小,但是很容易就能弄到1T左右,文档类的足够了。

❿ 简述SRAM,DRAM型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个人电脑的主要结构:
显示器
主机板
CPU
(微处理器)
主要储存器
(记忆体)
扩充卡
电源供应器
光盘机
次要储存器
(硬盘)
键盘
鼠标
尽管计算机技术自20世纪40年代第一台电子通用计算机诞生以来以来有了令人目眩的飞速发展,但是今天计算机仍然基本上采用的是存储程序结构,即冯·诺伊曼结构。这个结构实现了实用化的通用计算机。
存储程序结构间将一台计算机描述成四个主要部分:算术逻辑单元(ALU),控制电路,存储器,以及输入输出设备(I/O)。这些部件通过一组一组的排线连接(特别地,当一组线被用于多种不同意图的数据传输时又被称为总线),并且由一个时钟来驱动(当然某些其他事件也可能驱动控制电路)。
概念上讲,一部计算机的存储器可以被视为一组“细胞”单元。每一个“细胞”都有一个编号,称为地址;又都可以存储一个较小的定长信息。这个信息既可以是指令(告诉计算机去做什么),也可以是数据(指令的处理对象)。原则上,每一个“细胞”都是可以存储二者之任一的。
算术逻辑单元(ALU)可以被称作计算机的大脑。它可以做两类运算:第一类是算术运算,比如对两个数字进行加减法。算术运算部件的功能在ALU中是十分有限的,事实上,一些ALU根本不支持电路级的乘法和除法运算(由是使用者只能通过编程进行乘除法运算)。第二类是比较运算,即给定两个数,ALU对其进行比较以确定哪个更大一些。
输入输出系统是计算机从外部世界接收信息和向外部世界反馈运算结果的手段。对于一台标准的个人电脑,输入设备主要有键盘和鼠标,输出设备则是显示器,打印机以及其他许多后文将要讨论的可连接到计算机上的I/O设备。
控制系统将以上计算机各部分联系起来。它的功能是从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中读取指令和数据,对指令进行解码,并向ALU交付符合指令要求的正确输入,告知ALU对这些数据做那些运算并将结果数据返回到何处。控制系统中一个重要组件就是一个用来保持跟踪当前指令所在地址的计数器。通常这个计数器随着指令的执行而累加,但有时如果指令指示进行跳转则不依此规则。
20世纪80年代以来ALU和控制单元(二者合成中央处理器,CPU)逐渐被整合到一块集成电路上,称作微处理器。这类计算机的工作模式十分直观:在一个时钟周期内,计算机先从存储器中获取指令和数据,然后执行指令,存储数据,再获取下一条指令。这个过程被反复执行,直至得到一个终止指令。
由控制器解释,运算器执行的指令集是一个精心定义的数目十分有限的简单指令集合。一般可以分为四类:1)、数据移动(如:将一个数值从存储单元A拷贝到存储单元B)2)、数逻运算(如:计算存储单元A与存储单元B之和,结果返回存储单元C)3)、条件验证(如:如果存储单元A内数值为100,则下一条指令地址为存储单元F)4)、指令序列改易(如:下一条指令地址为存储单元F)
指令如同数据一样在计算机内部是以二进制来表示的。比如说,10110000就是一条Intel
x86系列微处理器的拷贝指令代码。某一个计算机所支持的指令集就是该计算机的机器语言。因此,使用流行的机器语言将会使既成软件在一台新计算机上运行得更加容易。所以对于那些机型商业化软件开发的人来说,它们通常只会关注一种或几种不同的机器语言。
更加强大的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和服务器可能会与上述计算机有所不同。它们通常将任务分担给不同的CPU来执行。今天,微处理器和多核个人电脑也在朝这个方向发展。
超级计算机通常有着与基本的存储程序计算机显着区别的体系结构。它们通常由者数以千计的CPU,不过这些设计似乎只对特定任务有用。在各种计算机中,还有一些微控制器采用令程序和数据分离的哈佛架构(Harvard
archite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