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存储 » 可以存储和发生信号的发生器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可以存储和发生信号的发生器

发布时间: 2022-08-08 09:05:19

Ⅰ 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

信号发生器用来产生频率为20Hz~200kHz的正弦信号(低频)。除具有电压输出外,有的还有功率输出。所以用途十分广泛,可用于测试或检修各种电子仪器设备中的低频放大器的频率特性、增益、通频带,也可用作高频信号发生器的外调制信号源。另外,在校准电子电压表时,它可提供交流信号电压。低频信号发生器的原理:系统包括主振级、主振输出调节电位器、电压放大器、输出衰减器、功率放大器、阻抗变换器(输出变压器)和指示电压表。
主振级产生低频正弦振荡信号,经电压放大器放大,达到电压输出幅度的要求,经输出衰减器可直接输出电压,用主振输出调节电位器调节输出电压的大小。
电源自适应的方波发生器原理图
右图的电路是一种不用电源的方波发生器,可供电子爱好者和实验室作简易信号源用。电路是由六反相器CD4096组成的自适应方波发生器。当输入端输入小信号正弦波时,该信号分两路传输,其一路径C1、D1、D2、C2回路,完成整流倍压功能,给CD4096提供工作电源;另一路径电容C3耦合,进入CD4096的一个反相器的输入端,完成信号放大功能(反相器在小信号工作时,可作放大器用)。该放大信号经后级的门电路处理,变换成方波后经CD4096的12、8、10脚输出。输出端的R2为可调电阻,以保证输出端信号从0~1.25V可调。该方波发生器电路简单,制作容易,因此可利用该方波发生器电路,作市电供电的50Hz方波发生器。制作时,市电220V的正弦波,应经变压器隔离降压(1~0.75V)处理后,输入到电路的输入端,以保安全。

Ⅱ 高频信号发生器sg-1501b没储存功能怎么办

是扫频仪吧?看起来似乎可以,实际没有多大用途。
1、用它产生高频载波,电平比较高,高频信号发生器的特点是能够产生很低电平的微弱信号,供接收机灵敏度测量。频率稳定度大概也不是很高。
2、勉强能产生调频波,频偏很难控制和指示,调制频率只能是50Hz。
3、不能产生调幅波,而产生调制信号是高频信号发生器的重要功能。

Ⅲ 发生器和示波器简介

信号发生器

xinhao fashengqi
信号发生器
signal generator

产生所需参数的电测试信号的仪器。按信号波形可分为正弦信号、函数(波形)信号、脉冲信号和随机信号发生器等四大类。
正弦信号发生器 正弦信号主要用于测量电路和系统的频率特性、非线性失真、增益及灵敏度等。按频率覆盖范围分为低频信号发生器、高频信号发生器和微波信号发生器;按输出电平可调节范围和稳定度分为简易信号发生器(即信号源)、标准信号发生器(输出功率能准确地衰减到-100分贝毫瓦以下)和功率信号发生器(输出功率达数十毫瓦以上);按频率改变的方式分为调谐式信号发生器、扫频式信号发生器、程控式信号发生器和频率合成式信号发生器等。
低频信号发生器 包括音频(200~20000赫)和视频 (1赫~10兆赫)范围的正弦波发生器。主振级一般用RC式振荡器,也可用差频振荡器。为便于测试系统的频率特性,要求输出幅频特性平和波形失真小。
高频信号发生器 频率为 100千赫~30兆赫的高频、30~300兆赫的甚高频信号发生器。一般采用 LC调谐式振荡器,频率可由调谐电容器的度盘刻度读出。主要用途是测量各种接收机的技术指标。输出信号可用内部或外加的低频正弦信号调幅或调频,使输出载频电压能够衰减到1微伏以下。标准信号发生器(图1标准信号发生器框图)的输出信号电平能准确读数,所加的调幅度或频偏也能用电表读出。此外,仪器还有防止信号泄漏的良好屏蔽。
微波信号发生器 从分米波直到毫米波波段的信号发生器。信号通常由带分布参数谐振腔的超高频三极管和反射速调管产生,但有逐渐被微波晶体管、场效应管和耿氏二极管等固体器件取代的趋势。仪器一般靠机械调谐腔体来改变频率,每台可覆盖一个倍频程左右,由腔体耦合出的信号功率一般可达10毫瓦以上。简易信号源只要求能加1000赫方波调幅,而标准信号发生器则能将输出基准电平调节到1毫瓦,再从后随衰减器读出信号电平的分贝毫瓦值;还必须有内部或外加矩形脉冲调幅,以便测试雷达等接收机。
扫频和程控信号发生器 扫频信号发生器能够产生幅度恒定、频率在限定范围内作线性变化的信号。在高频和甚高频段用低频扫描电压或电流控制振荡回路元件(如变容管或磁芯线圈)来实现扫频振荡;在微波段早期采用电压调谐扫频,用改变返波管螺旋线电极的直流电压来改变振荡频率,后来广泛采用磁调谐扫频,以YIG铁氧体小球作微波固体振荡器的调谐回路,用扫描电流控制直流磁场改变小球的谐振频率。扫频信号发生器有自动扫频、手控、程控和远控等工作方式。
频率合成式信号发生器 这种发生器的信号不是由振荡器直接产生,而是以高稳定度石英振荡器作为标准频率源,利用频率合成技术形成所需之任意频率的信号,具有与标准频率源相同的频率准确度和稳定度。输出信号频率通常可按十进位数字选择,最高能达11位数字的极高分辨力。频率除用手动选择外还可程控和远控,也可进行步级式扫频,适用于自动测试系统。直接式频率合成器由晶体振荡、加法、乘法、滤波和放大等电路组成,变换频率迅速但电路复杂,最高输出频率只能达1000兆赫左右。用得较多的间接式频率合成器是利用标准频率源通过锁相环控制电调谐振荡器(在环路中同时能实现倍频、分频和混频),使之产生并输出各种所需频率的信号。这种合成器的最高频率可达26.5吉赫。高稳定度和高分辨力的频率合成器,配上多种调制功能(调幅、调频和调相),加上放大、稳幅和衰减等电路,便构成一种新型的高性能、可程控的合成式信号发生器,还可作为锁相式扫频发生器。

示波器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电子测量仪器。它能把肉眼看不见的电信号变换成看得见的图象,便于人们研究各种电现象的变化过程。示波器利用狭窄的、由高速电子组成的电子束,打在涂有荧光物质的屏面上,就可产生细小的光点。在被测信号的作用下,电子束就好像一支笔的笔尖,可以在屏面上描绘出被测信号的瞬时值的变化曲线。利用示波器能观察各种不同信号幅度随时间变化的波形曲线,还可以用它测试各种不同的电量,如电压、电流、频率、相位差、调幅度等等。
一、示波器的工作原理

(一)示波器的组成普通示波器有五个基本组成部分:显示电路、垂直(Y轴)放大电路、水平(X轴)放大电路、扫描与同步电路、电源供给电路。普通示波器的原理功能方框图如图5-1所示。
1.显示电路
显示电路包括示波管及其控制电路两个部分。示波管是一种特殊的电子管,是示波器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示波管的基本原理图如图5-2所示。由图可见,示波管由电子枪、偏转系统和荧光屏3个部分组成。
(1)电子枪
电子枪用于产生并形成高速、聚束的电子流,去轰击荧光屏使之发光。它主要由灯丝F、阴极K、控制极G、第一阳极A1、第二阳极A2组成。除灯丝外,其余电极的结构都为金属圆筒,且它们的轴心都保持在同一轴线上。阴极被加热后,可沿轴向发射电子;控制极相对阴极来说是负电位,改变电位可以改变通过控制极小孔的电子数目,也就是控制荧光屏上光点的亮度。为了提高屏上光点亮度,又不降低对电子束偏转的灵敏度,现代示波管中,在偏转系统和荧光屏之间还加上一个后加速电极A3。
图5-2 示波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第一阳极对阴极而言加有约几百伏的正电压。在第二阳极上加有一个比第一阳极更高的正电压。穿过控制极小孔的电子束,在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高电位的作用下,得到加速,向荧光屏方向作高速运动。由于电荷的同性相斥,电子束会逐渐散开。通过第一阳极、第二阳极之间电场的聚焦作用,使电子重新聚集起来并交汇于一点。适当控制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之间电位差的大小,便能使焦点刚好落在荧光屏上,显现一个光亮细小的圆点。改变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之间的电位差,可起调节光点聚焦的作用,这就是示波器的“聚焦”和“辅助聚焦”调节的原理。第三阳极是示波管锥体内部涂上一层石墨形成的,通常加有很高的电压,它有三个作用:①使穿过偏转系统以后的电子进一步加速,使电子有足够的能量去轰击荧光屏,以获得足够的亮度;②石墨层涂在整个锥体上,能起到屏蔽作用;③电子束轰击荧光屏会产生二次电子,处于高电位的A3可吸收这些电子。
(2)偏转系统
示波管的偏转系统大都是静电偏转式,它由两对相互垂直的平行金属板组成,分别称为水平偏转板和垂直偏转板。分别控制电子束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运动。当电子在偏转板之间运动时,如果偏转板上没有加电压,偏转板之间无电场,离开第二阳极后进入偏转系统的电子将沿轴向运动,射向屏幕的中心。如果偏转板上有电压,偏转板之间则有电场,进入偏转系统的电子会在偏转电场的作用下射向荧光屏的指定位置。
如图5-3所示。如果两块偏转板互相平行,并且它们的电位差等于零,那么通过偏转板空间的,具有速度υ的电子束就会沿着原方向(设为轴线方向)运动,并打在荧光屏的坐标原点上。如果两块偏转板之间存在着恒定的电位差,则偏转板间就形成一个电场,这个电场与电子的运动方向相垂直,于是电子就朝着电位比较高的偏转板偏转。这样,在两偏转板之间的空间,电子就沿着抛物线在这一点上做切线运动。最后,电子降落在荧光屏上的A点,这个A点距离荧光屏原点(0)有一段距离,这段距离称为偏转量,用y表示。偏转量y与偏转板上所加的电压Vy成正比。同理,在水平偏转板上加有直流电压时,也发生类似情况,只是光点在水平方向上偏转。
(3)荧光屏
荧光屏位于示波管的终端,它的作用是将偏转后的电子束显示出来,以便观察。在示波器的荧光屏内壁涂有一层发光物质,因而,荧光屏上受到高速电子冲击的地点就显现出荧光。此时光点的亮度决定于电子束的数目、密度及其速度。改变控制极的电压时,电子束中电子的数目将随之改变,光点亮度也就改变。在使用示波器时,不宜让很亮的光点固定出现在示波管荧光屏一个位置上,否则该点荧光物质将因长期受电子冲击而烧坏,从而失去发光能力。
涂有不同荧光物质的荧光屏,在受电子冲击时将显示出不同的颜色和不同的余辉时间,通常供观察一般信号波形用的是发绿光的,属中余辉示波管,供观察非周期性及低频信号用的是发橙黄色光的,属长余辉示波管;供照相用的示波器中,一般都采用发蓝色的短余辉示波管。

Ⅳ 任意信号发生器真的可以产生任意信号吗

应该是这个意思。不过有许多任意信号发生器名不符实,实际上只能产生几种诸如方波、三角波、正弦波、锯齿波、噪声等典型信号。
目前真正称得上任意信号发生器的国内主要有湖南银河电气有限公司和国外的安捷伦的任意信号发生器。这类任意信号发生器除了简单的典型波形输出之外,可通过上位机编程实现各种信号,信号产生分为三种主要模式:
1、编辑公式产生与数学函数相符的波形;
2、人工绘制各种波形;
3、AD采样实际波形并存储和回放。

Ⅳ 信号发生器的发展过程及现状

一、信号发生器的发展

单片微型计算机简称信号发生器,是指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计算机,信号发生器的产生与发展和微处理器的产生与发展大体同步,自1971年美国Intel公司首先推出4位微处理器以来,它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大致可分为5个阶段:

第1阶段(1971~1976):信号发生器发展的初级阶段。发展了各种4位信号发生器,

第2阶段(1976~1980):初级8位机阶段。以1976年Intel公司推出的MCS—48系列为代表,采用将8位CPU、8位并行I/O接口、8位定时/计数器、RAM和ROM等集成于一块半导体芯片上的单片结构,功能上可满足一般工业控制和智能化仪器、仪表等的需要。

第3阶段(1980~1983):高性能信号发生器阶段。这一阶段推出的高性能8位信号发生器普遍带有串行口,有多级中断处理系统,多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片内RAM、ROM的容量加大,且寻址范围可达64KB。

第4阶段(1983~80年代末):16位信号发生器阶段。1983年Intel司又推出了高性能的16位信号发生器MCS—96系列,网络通信能力有显着提高。

第5阶段(90年代):信号发生器在集成度、功能、速度、可靠性、应用领域等全方位向更高水平发展。

二、信号发生器的现状

目前,信号发生器正朝着高性能和多品种方向发展,尤其是八位信号发生器已成为当前信号发生器中的主流。信号发生器的发展具体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CPU功能增强

CPU功能增强主要表现在运算速度和精度的提高方面。为了提高运算速度和精度,信号发生器通常采用布尔处理机和把CPU的字长增加到16位或32位。例如MCS—96/98和HPCI6040等信号发生器。

2、内部资源增多

目前,信号发生器内部的ROM容量已达32KB,RAM数量已达1KB,并具有掉电保护功能,常用I/O电路有串行和并行I/O接口,A/D和D/A转换器,定时器/计数器,定时输出和信号捕捉输入,系统故障监测和DMA

通道电路等。

3、引脚的多功能化

随着芯片内部功能的增强和资源的丰富,信号发生器所需的引脚数也会相应增加,这是不可避免的。例如:一个能寻址1MB存储空间的信号发生器需要20条地址线和8条数据线。太多的引脚不仅会增加制造时的困难,而且也会使芯片的集成度大为减小。为了减少引脚数量,

提高应用灵活性,信号发生器中普遍采用一脚多用的设计方案。

4、低电压和低功耗

在许多应用场合,信号发生器不仅要有很小的体积,而且还需要较低的工作电压和极小的功耗。因此,信号发生器普遍采用CHMOS工艺,并增加空闲和掉电两种工作方式。

Ⅵ 信号发生器(可用单片机控制频率和幅值)

如果要求频率不是很高,可以采用PWM方式,优点是无需另外加DA,且输出分辨率可灵活调整。
考虑到单片机的运算能力不强,你可以用EXCEL编制一个正弦信号在一个周期内的等间隔幅值表,比如说,将一个周期的正弦信号分为64个点,信号的峰值为1000,初始相位为0°,那么,这个表格的第一个点是0,第n点为1000*sin(2πn/64),用EXCEL将64个点的幅值计算完毕,按照需要的格式编制为编程语言能够接受的表格。
利用单片机的一个定时器,定时器的溢出值设置为1000,溢出时,某个IO口输出低电平,再用一个寄存器存储输出点序号,序号为n时,根据输出点序号通过查表获取1000*sin(2πn/64)的数值,将定时器的计数值与1000*sin(2πn/64)比较,相等时,IO口输出高电平。不断循环执行上述程序,IO将输出占空比与正弦信号幅值成正比的方波信号,这就是常说的正弦调制PWM信号。
设计一个增益可调的有源低通滤波器,PWM信号经过低通滤波器后,输出就是正弦波,调节低通滤波器的增益,即可改变正弦信号的幅值。
当然,在设置PWM占空比时,将查表结果先乘以一个设定数值(一般是0~1的小数),也可以调节输出幅值。为了简化运算,可以是先乘以一个整数M,再除以N(N为128、256等2的幂的数值),M取值范围为0~N,因为这种除法可通过移位进行,程序简单,且运算速度快。

Ⅶ NHR-200信号发生器是一种多功能、高精度的便携式信号源,那它可达到最高精度是多少

NHR-200信号发生器是一种多功能、高精度的便携式信号源,可用于输出各种规格的工业信号,支持电流、电压、电阻、频率、热电偶、热电阻等多种信号输出类型,最高精度可达0.01%F.S,是工业现场、实验室以及各类仪表制造商必备的计量测试工具。
★高精度、多功能的源功能。
★查表功能,实现热电偶mV值、电阻值与温度的快速互查。
★智能插孔闪光提示,避免误操作。
★手/自动冷端补偿和设定。
★零点量程自校准功能。
★支持RS232通讯接口,采用MODBUS通讯协议,传输模式为RTU模式。
★硅胶按键盘,超长寿命,手感好。
功能
·电压输出·电流输出·电阻输出·频率输出·模拟变送器输出·10种热电偶、热电阻输出·脉冲输出·存储及读取多达64组常用输出·冷端手动、自动补偿选择
输出功能一览表
名称输出直流
电压DCV0~1.2000V/0~12.000V
直流电压DCmV-10.00~110.00mV
直流电流DCmA0~24.000mA
频率2.4~100Hz/100~1000Hz/1~10KHz
电阻0~400.00Ω/0~4000.0Ω
热电偶J,R,S,B,N,K,T,E
热电阻Cu50,Pt100,Pt1000
其他功能手工设定冷端补偿功能

Ⅷ 多功能信号发生器设计原理

该 信号发生器 的硬件结构如图1 所示。硬件结构以 AT89C52 单片机为主控制器, 包括DA 转换模块、输出放大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液晶显示模块、 时钟模块、电源监控模块及键盘等。系统工作原理: 在开机时, 主控制器 AT89C52 单片机定时中断产生脉冲信号, 其信号大小采用默认值, 该值输出给DA 转换模块后变为电流信号, 然后通过输出放大模块输出用户需要的电压方波信号, 同时, 液晶显示模块动态显示方波信号的各种参数和时间信息。 用户通过键盘可在线修改系统运行参数, 同时可保存当前设定值或查看历史运行数据。 为了提高系统的集成度和减小系统体积, 采用 CPLD 可编程逻辑器 件完成了系统外围电路的组合逻辑设计。从图1 可以看出, CPLD 是整个仪器的关键, 他接受从单片机发来的控制指令, 产生各个芯片的控制时序和地址信号。本设计中采用LATT ICE 公司的44 脚ispLSI1016VE 器件, 他采用PLCC 封装, 内有1000 个PLDGates, 擦写次数超过10 000 次, 是一种不需要特殊编程装置、使用极为方便的逻辑器件。 通过VHDL 语言编程实现了地址锁存器、译码器及其他组合逻辑。由于 信号发生 器需要时间信息, 选用了高性能的DS1302 时钟芯片向系统提供时间信息。考虑该 信号发生器 在不同时间各种设定参数长时间保存的要求, 选用富士通公司的FLASH 存储器MBM29F016 用于保存历史数据。容量为16 M b (2 M ×8 b) 的CMOS 器件 MBM29F016 在线可擦写次数超过100 000 次, 其48 脚的 TSOP 封装有助于减小系统体积和提高抗干扰性。此外, 由于在系统中单片机采用5 V 供电而DA 转换器采用15 V 供电, 所以采用了高性能的电源转换芯片MAX1776 作电平转换; 采用DS1233 作电源监控以保证系统工作的可靠性。系统在初始化后, 单片机将用户所需要生成波形的数据送出, 模数转换芯片DAC0832 将单片机输出数据转换为电流信号再通过运算放大器转化为电压信号 , 同时各种数据信息被送给液晶显示器进行显示。 通过按键操作菜单按特定的步长对参数进行加减。另外还设计了 信号 发生器 与PC 机的串行通讯接口RS 232 接口, 以便日后对信号发生器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