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存储 » 对存储器的读写操作叫做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对存储器的读写操作叫做

发布时间: 2022-08-06 08:16:50

❶ 计算机如何对存储器进行读写操作

计算机先把存储器地址写到地址总线上,在把数据放到数据总线上,这样就可以把数据写到正确的存储单元。

计算机先把存储器地址写到地址总线上,存储器在把数据放到数据总线上,这样计算机就可以从数据总线上读取数据了。

❷ 铁电存储器的读写操作

FRAM保存数据不是通过电容上的电荷,而是由存储单元电容中铁电晶体的中心原子位置进行记录。直接对中心原子的位置进行检测是不能实现的,实际的读操作过程是:在存储单元电容上施加一已知电场(即对电容充电),如果原来晶体的中心原子的位置与所施加的电场方向使中心原子要达到的位置相同,则中心原子不会移动;若相反,则中心原子将越过晶体中间层的高能阶到达另一位置,则在充电波形上就会出现一个尖峰,即产生原子移动的比没有产生移动的多了一个尖峰,把这个充电波形同参考位(确定且已知)的充电波形进行比较,便可以判断检测的存储单元中的内容是“1”或“0”。
无论是2T2C还是1T1C的FRAM,对存储单元进行读操作时,数据位状态可能改变而参考位则不会改变(这是因为读操作施加的电场方向与原参考位中原子的位置相同)。由于读操作可能导致存储单元状态的改变,需要电路自动恢复其内容,所以每个读操作后面还伴随一个"预充"(precharge)过程来对数据位恢复,而参考位则不用恢复。晶体原子状态的切换时间小于1ns,读操作的时间小于70ns,加上"预充"时间60ns,一个完整的读操作时间约为130ns。
写操作和读操作十分类似,只要施加所要方向的电场改变铁电晶体的状态就可以了,而无需进行恢复。但是写操作仍要保留一个"预充"时间,所以总的时间与读操作相同。FRAM的写操作与其它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写操作相比,速度要快得多,而且功耗小。

❸ 对存储器的访问可分为___操作和___操作,计算机的内存读写信息是按___为单位进行的。

对存储器的访问可分为__读_操作和_写__操作,计算机的内存读写信息是按_字节__为单位进行的。

读 写 字节

❹ 存储器进行一次完整的读写操作所需的全部时间称为( )。A. 存取时间B. 存取周期C. CPU周期D. 机器周期

存储器进行一次完整的读写操作所需的全部时间称为存取时间。

存储器存取时间又称存储器访问时间,是指从启动一次存储器操作到完成该操作所经历的时间。主存储器得主要性能指标为主存容量、存储器存取时间和存储周期时间。存储器的速度一般用存储器存取时间和存储周期来表示。

存储器进行一次“读”或“写”操作所需的时间称为存储器的访问时间(或读写时间),而连续启动两次独立的“读”或“写”操作(如连续的两次“读”操作)所需的最短时间,称为存取周期。


(4)对存储器的读写操作叫做扩展阅读:

存储器的主要功能是存储程序和各种数据,并能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高速、自动地完成程序或数据的存取,有了存储器,计算机才有记忆功能,才能保证正常工作。计算机中的存储器按用途存储器可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也有分为外部存储器和内部存储器的分类方法。

主存储器的主要性能指标为主存容量、存储器存取时间和存储周期时间。存储器的速度一般用存储器存取时间和存储周期来表示。

❺ 内存读写技术是什么

1、通过地址总线发出读数据或写数据的内存地址信息
2、通过控制总线发出内存读或写命令,选中存储器芯片,通知芯片,将要执行的操作
3、读操作将存储器指定地址数据送入CPU(寄存器,供运算器执行运算)
写操作将数据写入存储器指定地址

❻ 什么是存储器的读操作什么是存储器的写操作

是把值存在寄存器里吧,然后可以从寄存器里读,类似于使用变量

❼ 4. 存储器的读写操作是怎样的

1.存储器通过加法处理器对CS:IP进行处理,得到一个物理地址;
2.通过地址总线在内存中找到物理地址,在物理地址内存中找到对应的机器码即汇编指令
3.机器码通过数据总线到达指令缓冲器
4.执行机器码
至于是读还是写就要看汇编指令是怎么的了

❽ 冯.诺依曼描述的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冯.诺依曼描述的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的主要思想是程序存储。

存储程序原理又称“冯·诺依曼原理”(1946年提出)。将程序像数据一样存储到计算机内部存储器中的一种设计原理。程序存入存储器后,计算机便可自动地从一条指令转到执行另一条指令。现代电子计算机均按此原理设计。

冯·诺依曼结构也称普林斯顿结构,是一种将程序指令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合并在一起的存储器结构。程序指令存储地址和数据存储地址指向同一个存储器的不同物理位置,因此程序指令和数据的宽度相同,如英特尔公司的8086中央处理器的程序指令和数据都是16位宽。

(8)对存储器的读写操作叫做扩展阅读:

人们把冯·诺依曼的这个理论称为冯·诺依曼体系结构。从EDVAC到当前最先进的计算机都采用的是冯诺依曼体系结构。所以冯·诺依曼是当之无愧的数字计算机之父。

人们把利用这种概念和原理设计的电子计算机系统统称为“冯.诺曼型结构”计算机。冯.诺曼结构的处理器使用同一个存储器,经由同一个总线传输。

冯·诺依曼的主要贡献就是提出并实现了“存储程序”的概念。由于指令和数据都是二进制码,指令和操作数的地址又密切相关,因此,当初选择这种结构是自然的。但是,这种指令和数据共享同一总线的结构,使得信息流的传输成为限制计算机性能的瓶颈,影响了数据处理速度的提高。

在典型情况下,完成一条指令需要3个步骤,即:取指令、指令译码和执行指令。从指令流的定时关系也可看出冯·诺依曼结构与哈佛结构处理方式的差别。

举一个最简单的对存储器进行读写操作的指令,指令1至指令3均为存、取数指令,对冯.诺曼结构处理器,由于取指令和存取数据要从同一个存储空间存取,经由同一总线传输,因而它们无法重叠执行,只有一个完成后再进行下一个。

❾ RAM和ROM是啥意思

RAM指的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OM指的是只读存储器。

1、RAM:

随机存取存储器,缩写:RAM,也叫主存,是与CPU直接交换数据的内部存储器。它可以随时读写,而且速度很快,通常作为操作系统或其他正在运行中的程序的临时数据存储介质。

2、ROM:

只读存储器以非破坏性读出方式工作,只能读出无法写入信息。信息一旦写入后就固定下来,即使切断电源,信息也不会丢失,所以又称为固定存储器。ROM所存数据通常是装入整机前写入的,整机工作过程中只能读出,不像随机存储器能快速方便地改写存储内容。

RAM的特点:

1、易失性

当电源关闭时,RAM不能保留数据。如果需要保存数据,就必须把它们写入一个长期的存储设备中。RAM的工作特点是通电后,随时可在任意位置单元存取数据信息,断电后内部信息也随之消失。

2、对静电敏感

正如其他精细的集成电路,随机存取存储器对环境的静电荷非常敏感。静电会干扰存储器内电容器的电荷,引致数据流失,甚至烧坏电路。故此触碰随机存取存储器前,应先用手触摸金属接地。[3]

3、访问速度

现代的随机存取存储器几乎是所有访问设备中写入和读取速度最快的,存取延迟和其他涉及机械运作的存储设备相比,也显得微不足道。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RAM、网络—ROM

❿ 计算机的存储程序工作原理是什么

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是:

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预先要把指挥计算机如何进行操作的指令序列(称为程序)和原始数据通过输入设备输送到计算机内存贮器中。

每一条指令中明确规定了计算机从哪个地址取数,进行什么操作,然后送到什么地址去等步骤。

1计算机在运行时,先从内存中取出第一条指令,通过控制器的译码,按指令的要求,从存储器中取出数据进行指定的运算和逻辑操作等加工,然后再按地址把结果送到内存中去。

2接下来,再取出第二条指令,在控制器的指挥下完成规定操作。依此进行下去。直至遇到停止指令。

3程序与数据一样存贮,按程序编排的顺序,一步一步地取出指令,自动地完成指令规定的操作是计算机最基本的工作原理。

4这一原理最初是由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于1945年提出来的,故称为冯.诺依曼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