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仓储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一、效率的原则
效率是指在一定劳动要素投入量时的产品产出量。只有较小的劳动要素投入和较高的产品产出量才能实现高效率。高效率就意味着劳动产出大,劳动要素利用率高,高效率是现代生产的基本要求。仓储的效率表现为仓容利用率、货物周转率、进出库时间、装卸车时间等指标上,表现出“快进、快出、多存储、保管好”的高效率仓储。
仓储生产管理的核心就是效率管理,实现最少的劳动量的投人,获得最大的产品产出。劳动量的投入包括生产工具、劳动力的数量以及他们的作业时间和使用时间。效率是仓储其他管理的基础,没有生产的效率,就不会有经营的效益,就无法开展优质的服务。
高效率的实现是管理艺术的体现,通过准确的核算、科学地组织、妥善地安排场所和空间、机械设备与人员合理配合,部门与部门、人员与人员、设备与设备、人员与设备之间默契配合,使生产作业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
高效率还需要有效管理过程的保证,包括现场的组织、督促,标准化、制度化的操作管理,严格的质量责任制的约束。现场作业混乱、操作随意、作业质量差甚至出现作业事故显然不可能有效率。
二、经济效益的原则
厂商生产经营的目的是为了追求获得最大化利润,这是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也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利润是经济效益的表现。
利润=经营收入一经营成本一税金
实现利润最大化则需要做到经营收入最大化和经营成本最小化。
社会主义企业经营也不能排除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作为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主体之一的仓储业,也应围绕着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目的进行组织和经营。但也需要承担部分的社会责任,履行环境保护、维护社会安定的义务,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要等社会义务,实现生产经营的社会效益。
三、服务的原则
仓储活动本身就是向社会提供服务产品。服务是贯穿在仓储中的一条主线,从仓储的
定位、仓储具体操作、对储存货物的控制都围绕着服务进行。仓储管理就需要围绕着服务定位,如何提供服务、改善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开展的管理,包括直接的服务管理和以服务为原则的生产管理。
仓储的服务水平与仓储经营成本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两者互相对立。服务好,成本
高,收费则高,仓储服务管理就是在降低成本和提高(保持)服务水平之间保持平衡。仓
储企业进行服务定位的策略:
进入或者引起竞争时期:高服务低价格且不惜增加仓储成本。
积极竞争时期:用较低的成本实现较高的仓储服务。
稳定竞争时期:提高服务水平维持成本不变。
已占有足够的市场份额处于垄断竞争(寡头):服务水平不变,尽力降低成本。
退出阶段或完全垄断:大幅降低成本,但也降低服务水平。
㈡ 仓库存储条件
这需要看是存储什么东西,阴凉库要求温度在20摄氏度以下,正常的物品存储一般要求温度在25摄氏度以下,湿度控制在30%-70%左右。
㈢ 仓库存储环境要求
1. 对存放一般货物的仓库要保持一定的温湿度,温度一般在5—35℃,相对湿度应不大于75%。
2. 对特殊要求的物资应根据要求分类管理,保持温湿度正常。塑料及其制品室内温度一般保持在0—25℃,相对湿度不大于70%;无线电元器件室内温度保持在0—40℃,湿度不超过75%;橡胶及其制品室温一般保持在0—25℃,相对湿度为45—70%;防静电区温度一般保持在10-30℃,相对湿度为30-70%;石油产品库内温度不超过25℃。
3. RoHS的“电子电气设备”(WEEE)指正常运行需要依赖于电流或电磁场能产生、传输和测量电流和电磁场的设备,且这些设备的设计电压是交流电不超过1000V,直流电不超过1500V。投放于市场的电子和电气设备不包含铅、汞、镉、六价铬、聚溴二苯醚(PBDE)和聚溴联苯(PBB)六种物资。
4. 仓库应设置温、湿度计,对于存储区域的环境温度、湿度,必须指定专人每天检查并记录情况,每天根据具体情况开启防潮设备。对于有超标情况,应尽快采取适当措施直至恢复正常,采取的纠正措施应予以记录。
5. 仓库应有一定保持温湿度的条件,冬季应有防寒门帘,出入库房应注意带门,防止室温剧烈变化;夏季要加强库房通风和降温措施。
6. 电子元器件及PCB板防潮管理
(1)来料为真空包装、来料本身已标注有潮湿敏感等级以及公司设计等环节标注有潮湿敏感要求的重要IC或易氧化的关键件等三方面物资需抽真空包装或包装防护。
(2)采购部应严格要求供应商对潮湿敏感物资进行规范包装,确实有特殊情况无法规范包装或公司内部检验检查等原因打开包装的潮湿敏感物资,由公司组织进行抽真空等包装防护。
(3)保管员对采购接收的真空包装物资需确认其真空包装有无破损、有无漏气、有无警示标贴等,并组织进行防护处理。对真空包装物资,需存储在温、湿度受控区域。
(4)库房对生产车间返回的剩余潮湿敏感物资散料,必需保证其被真空包装,并且检查真空包装是否有漏气、有无破损、物料是否氧化等,只有符合要求才允许接收,否则可以要求生产车间重新包装。
(5)库房在发放真空包装物资时应保持原真空包装状态。
(6)对于存储的真空包装物资,保管员应每天抽查5种以上的物资确认其真空包装状况的符合性,在抽查中如发现该物资的真空包装已漏气或破损等状况,保管员应拆开包装检查里面的湿度卡指示状况或物资状况,如果湿度指示在RH30%处以上已变成粉红色或已明显氧化,则提请相关部门处理。
㈣ 仓库内部储存区域如何划分及标识如何确定
储存区域可划分为:待检区,待处理区,不合格品隔离区,合格品储存区。
待检区:用于暂存处于检验过程中的商品。处于待检状态的商品一般采用黄色标识以区别于其他状态的商品。
待处理区:待处理区用于暂存不具备验收条件或质量暂时不能确认的商品。处于待处理状态的商品一般采用白色标识以区别于其他状态的商品。
不合格品隔离区:不合格品隔离区用于暂存质量不合格的商品。处于不合格品隔离状态的商品一般采用红色标识以区别于其他状态的商品。
合格品储存区:合格品储存区用于储存合格的商品。处于合格状态的商品一般采用绿色标识以区别于其他状态的商品。
(4)仓储中心的存储规则扩展阅读:
仓库具有一定的空间,用于储存物品,并根据储存物品的特性配备相应的设备,以保持储存物品完好性。例如:储存挥发性溶剂的仓库,必须设有通风设备,以防止空气中挥发性物质含量过高而引起爆炸。
贮存精密仪器的仓库,需防潮、防尘、恒温,因此,应设立空调、恒温等设备。在仓库作业时,还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防止搬运和堆放时碰坏、压坏物品。从而要求搬运器具和操作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使仓库真正起到贮存和保管的作用。
㈤ 仓库的三原则是什么
仓库储存的三大原则为:
1、防火、防水、防压
2、定点、定位、定量
3、先进先出
三定管理
定量:物料以一定单位的量包装,以便于物料之领取、数量之快速清点。
定容:物料采用一定外形的容器储存,以便于堆放及清点。
定位:物料储存于适当固定的位置,以便于养成作业习惯,自然减少寻找物料的时间。
(5)仓储中心的存储规则扩展阅读:
1、库存商品要进行定位管理,其含义与商品配置图表的设计相似,即将不同的商品分类、分区管理的原则来存放,并用货架放置。
仓库内至少要分为三个区域:第一,大量存储区,即以整箱或栈板方式储存;第二,小量存储区,即将拆零商品放置在陈列架上;第三,退货区,即将准备退换的商品放置在专门的货架上。
2、区位确定后应制作一张配置图,贴在仓库入口处,以便于存取。小量储存区应尽量固定位置,整箱储存区则可弹性运用。若储存空间太小或属冷冻(藏)库,也可以不固定位置而弹性运用。
3、储存商品不可直接与地面接触。一是为了避免潮湿;二是由于生鲜仪器吸规定;三是为了堆放整齐。
4、要注意仓储区的温湿度,保持通风良好,干燥、不潮湿。库内要设有防水、防火、防盗等设施,以保证商品安全。
5、商品储存货架应设置存货卡,商品进出要注意先进先出的原则。也可采取色彩管理法,如每周或每月不同颜色的标签,以明显识别进货的日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仓库管理
㈥ 良好的仓库储存管理应注意哪几点
1.库存商品要进行定位管理,其含义与商品配置图表的设计相似,即将不同的商品分类、分区管理的原则来存放,并用货架放置。仓库内至少要分为三个区域:第一,大量存储区,即以整箱或栈板方式储存;第二,小量存储区,即将拆零商品放置在陈列架上;第三,退货区,即将准备退换的商品放置在专门的货架上。
2.区位确定后应制作一张配置图,贴在仓库入口处,以便于存取。小量储存区应尽量固定位置,整箱储存区则可弹性运用。若储存空间太小或属冷冻(藏)库,也可以不固定位置而弹性运用。
3.储存商品不可直接与地面接触。一是为了避免潮湿;二是由于生鲜仪器吸规定;三是为了堆放整齐。
4.要注意仓储区的温湿度,保持通风良好,干燥、不潮湿。
5.仓库内要设有防水、防火、防盗等设施,以保证商品安全。
6.商品储存货架应设置存货卡,商品进出要注意先进行出的原则。也可采取色彩管理法,如每周或每月不同颜色的标签,以明显识别进货的日期。
7.仓库管理人员要与订货人员及时进行沟通,以便到货的存放。此外,还要适时提出存货不足的预警通知,以防缺货。
8.仓储存取货原则上应随到随存、随需随取,但考虑到效率与安全,有必要制订作业时间规定。
9.商品进出库要做好登记工作,以便明确保管责任。但有些商品(如冷冻、冷藏商品)为讲究时效,也采取卖场存货与库房存货合一的做法。
10.仓库要注意门禁管理,不得随便入内。
㈦ 仓库储存的三大原则是什么
仓库储存三道严格一般都是仓库的一些清理仓库的一个百货还掺和了一个头他的相当原则就是干净整洁保养这三大原则
而且每个地方仓库的原则都是不同的但是必须保证一个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仓库储存三道严格一般都是仓库的一些清理仓库的一个百货还掺和了一个头他的相当原则就是干净整洁保养这三大原则
而且每个地方仓库的原则都是不同的但是必须保证一个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㈧ 什么是仓储仓储管理的原则有哪些
仓储又称“仓库储藏”。仓储就是在指定的场所储存物品的行为,仓储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仓储物流设备主要包含地龙货架、地龙搬运车、地龙堆高车、地龙电动叉车等;
仓储管理的原则:
基本原则:
一、先进先出原则(FIFO)。先入库存放的物料,配发物料时优先出库,减少仓储物料质量风险,提高物料使用价值。
二、锁定库位原则。某物料固定摆在某库位,实物所放库位必须有与ERP系统中的一致。库位编码就像一个人的家庭地址一样重要,没有有固定库位,就无法快速地找到相关物料。
三、专料专用原则,不得随意挪用对应订单物料。
四、库存的ABC管理原则:
A类物料的数量可能只占库存的10~15%,但货值可占库存价值的60~70%;
B类物料的数量可能只占库存的20~35%,但货值可占库存价值的15~20%;
C类物料的数量可能占库存的50~70%,但货值可能占库存价值的5~10%。
因此要严格控制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也就是要严格控制好A、B两类。
五、“六不入”原则:
1、有送货单而没有实物的不能办入库手续;
2、有实物而没有送货单或发票原件的不能办入库手续;
3、来料与送货单数量、规格、型号不同的不能办入库手续;
4、IQC检验不通过的,且没有领导签字同意使用的,不能办入库手续;
5、没办入库而先领用的,不能办入库手续;
6、送货单或发票不是原件的不能办入库手续。
六、“五不发”原则:
1、没有提料单的,或提料单是无效的,不能发放物料;
2、手续不符合要求的,不能发放物料;
3、质量不合格的物料,除非有领导批示同意使用,否则不能发放;
4、规格不对、配件不齐的物料,不能发放;
5、未办理入库手续的物料,不能发放。
七、一次出库原则:
物料出库必须准确、及时及一次性完成,生产线领用物料必须要拉回自己生产线所属位置,不能再堆放在仓库的范围,以免造成混乱和差错。
八、门禁原则:
1、除物料管理人员和搬运人员因工作需要,其他人员未经批准,一律不得进入仓库;
2、严禁任何人在进出仓库时私自携带物料;
3、有来宾视察时,须在主管级以上人员陪同下方可进入仓库。
九、“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原则:
1、每个仓管员在每日工作结束时,进行当天的相关账物的自我确认和核查,确保账目的平衡,找出不足,及时改进,第二天才可进步提高。
2、每日对所管的物料库位至少巡查1~2次,保证在库物料的品质、安全和6S状态达标,确保物料有正确标识,该退的要退给供应商或放入退货区,以免产生呆滞。
3、仓管员当日的单据当日必须传给录单员,而录单员当日的单据必须在当日录入系统。
十、以旧换新原则:对有规定的物料,严格执行退旧才能换新、领新必先退旧的原则
保管原则:
1.面向通道进行保管。为使物品出入库方便,容易在仓库内移动,基本条件是将物品面向通道保管。
2.尽可能地向高处码放,提高保管效率。有效利用库内容积,应尽量向高处码放,为防止破损,保证安全,应当尽可能使用棚架等保管设备。
3.根据出库频率选定位置。出货和进货频率高的物品,应放在靠近出入口,易于作业的地方;流动性差的物品放在距离出入口稍远的地方;季节性物品则依其季节特性来选定放置的场所。
4.同一品种在同一地方保管。为提高作业效率和保管效率,同一物品或类似物品应放在同一地方保管,员工对库内物品放置位置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着出入库的时间,将类似的物品放在邻近的地方也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方法。
5.根据物品重量安排保管的位置。安排放置场所时,重的物品放在下边,把轻的物品放在货架的上方。需要人工搬运的大型物品则以腰部的高度为基准。这对提高效率、保证安全是一项重要的原则。
6.依据形状安排保管方法。依据物品形状来保管也是很重要的,如标推化的商品应放在托盘或货架上来保管。
7.依据先进先出的原则。保管的重要一条是对于易变质、易破损、易腐败的物品;对于机能易退化、老化的物品,应尽可能按先人先出的原则,加快周转。由于商品的多样化、个性化,使用寿命短这一原则是十分重要的。
㈨ 仓储货位如何优化管理
规则一:以周转率为基础法则。即将货品按周转率由大到小排序,再将此序分为若干段(通常分为三至五段),同属于一段中的货品列为同一级,依照定位或分类存储法的原则,指定存储区域给每一级货品,周转率越高应离出入口越近。 规则二:产品相关性法则。这样可以减短提取路程,减少工作人员疲劳,简化清点工作。产品的相关性大小可以利用历史订单数据做分析。 规则三:产品同一性法则。所谓同一性的原则,指把同一物品储放于同一保管位置的原则。这样作业人员对于货品保管位置能简单熟知,并且对同一物品的存取花费最少搬运时间时提高物流中心作业生产力的基本原则之一。否则当同一货品散布于仓库内多个位置时,物品在存放取出等作业时不方便,就是在盘点以及作业人员对料架物品掌握程度都可能造成困难。 规则四:产品互补性原则。互补性高的货品也应存放于邻近位置,以便缺货时可迅速以另一品项替代。 规则五:产品相容性法则。相容性低的产品不可放置在一起,以免损害品质。 规则六:产品尺寸法则。在仓库布置时,我们同时考虑物品单位大小以及由于相同的一群物品所造成的整批形状,以便能供应适当的空间满足某一特定要求。所以在存储物品时,必须要有不同大小位置的变化,用以容纳不同大小的物品和不同的容积。此法则可以使物品存储数量和位置适当,使得拨发迅速,搬运工作及时间都能减少。一旦未考虑存储物品单位大小,将可能造成存储空间太大而浪费空间,或存储空间太小而无法存放;未考虑存储物品整批形状亦可能造成整批形状太大无法同处存放。 规则七:重量特性法则。所谓重量特性的原则,是指按照物品重量不同来决定储放物品于货位的高低位置。一般而言,重物应保管于地面上或料架的下层位置,而重量轻的物品则保管于料架的上层位置;若是以人手进行搬运作业时,人腰部以下的高度用于保管重物或大型物品,而腰部以上的高度则用来保管重量轻的物品或小型物品。 规则八:产品特性法则。物品特性不仅涉及物品本身的危险及易腐蚀,同时也可能影响其他的物品,因此在物流中心布局时应考虑。 规则可以根据共性和个性的特点来制定,比如药品仓库必须符合GSP规定的要求。当规则制定后,规则间的优先级也必须明确。 通过进行货位优化能够实现在少量的空间里可有更多的分拣面。对于流通量大的商品应满足人体工程需求和畅通便捷的通路以提高营运效率;而对于那些周转不快的商品希望通过优化后占据很少的空间以致在小的面积中有更多种商品可以来分拣,从而减少拣选的路程。简言之,提高工效、空间利用率最终降低成本。
㈩ 仓库储存三大原则
三大原则1,先进先出.2不合格品决不入库.3,帐,卡,物,三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