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居民存款总额
从各方面公开的信息来看,老百姓的钱确实不少。 根据央行发布的金融数据报告,2020年底,我国居民存款总额为93.44万亿元人民币,比2019年增加了11万多亿元人民币。
拓展资料
一、银行存款的一种,专门吸收居民的节余货币收入。在西方国家,储蓄同储蓄存款的含义不同,储蓄是指宏观经济总量国民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如以Y代表国民收入,C代表消费,S代表储蓄,则S=Y-C。在中国,储蓄和居民储蓄存款都是指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存款。沿革储蓄存款在中国已有很长的历史。1906年无锡人周廷弼创办信成银行,把储蓄存款作为业务之一,成为中国第一家兼办储蓄存款的银行。1939年陕甘宁边区银行创办人民储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人民储蓄得到迅速发展,到1989年底,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5 147亿元,占银行、信用社资金来源的33.6%,储蓄存款已成为中国的银行主要资金来源之一。
二、中国居民储蓄存款可分为:①活期储蓄存款。以1元为起点,多存不限,可以随时存取。开户时由银行发给存折,存取均通过存折进行,每年结算利息一次。其特点是变动频繁。②定期储蓄存款。存款人同银行约定取款时间,到期支取本金和利息的一种存款。是中国储畜存款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余额占整个储蓄存款余额的80%以上。定期储蓄存款又分为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多次存入,一次提取)、存本取息和整存零取等种类。③华侨(人民币)定期储蓄存款。专门为华侨和港澳同胞举办的一种储蓄。④其他储蓄存款。包括有奖有息储蓄、住房储蓄、耐用消费品储蓄、旅游储蓄、定活两便储蓄、代发工资储蓄等等。
积极开展储蓄存款业务除能为国家积聚大量建设资金外,还能回笼货币,调节市场货币流通,培养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为群众的货币节余保值、增殖和进行货币收付服务。
Ⅱ 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度数据
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城乡居民人民币平均存款增加了8.07万亿元,同比多增了1.76万亿元,其中住户储蓄存款增加了6.47万亿元,非金融企业的存款增加1.86万亿元,但是财政性存款减少3143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例如基金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存款减少了3713亿元,这是人民币存款余额首次突破200万亿元大关。
截至3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00.99万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2个和0.6个百分点;。3月当月人民币存款就新增加4.16万亿元,同比多增2.44万亿元。按照全国14亿人口计算,人均储蓄存款大约6.3万元。从数据看,我国居民的整体储蓄还是比较多的,储蓄率也比较高,老百姓的家底还算比较“厚实”。高储蓄存款余额也为经济的稳健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子弹储备。
但是,如果我们将存款利率与CPI简单对比(2020年一季度CPI涨幅为4.9%),1年期储蓄存款基准利率为1.50%,3年期为2.75%,即使按照存款利率上浮50%测算,1年期存款利率也就为2.25%,即使3年期储蓄存款收益率为4.2%左右,也还是略低于CPI涨幅4.9%,更不说1年期2.25%的收益率了。
拓展资料:当前居民的储蓄收益率已经实际为“负利率”时代,那为啥老百姓还是“热衷”于将手里的钱“存银行”呢?可能有几个原因:
一、投资意愿不高,或者当前没有太多好的投资渠道。譬如“宝宝们”类货币型基金近期收益率也已经跌破了2%,还不如定期存款靠谱收益高。债市、以及其他类型的投资,在目前的市场大环境下,或者政策引导下,“波动幅度”加大,吸引力减弱,
二、消费意愿下降。因疫情影响,居民对后期就业和收入的预期也有了一定变化,开始“紧衣缩食”,加上消费环境“不允许”,都或多或少的主动或被动地减少消费行为,增加储蓄,可能也导致了近期居民储蓄余额的快速增加。
三、线上存款理财变得更受欢迎了。因疫情影响,原来银行线下网点拉存款方式受到了比较大的抑制,都开始大力发展“线上”存款业务,用户通过手机线上就可以很便捷地进行存款。特别是一些中小银行与互联网公司合作,便捷流程与用户体验,加上有竞争力的利息,线上的这种存款理财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很多用户将以前的低风险性投资转成了银行存款,也为存款余额的增加贡献了一份力量。
Ⅲ 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最新统计是多少
据统计,2014年末我国住户存款余额高达50.3万亿元。而央行公布的今年2015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报告显示,一季度我国人民币存款增加4.15万亿元。
2014年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远低于外贸顺差,部分原因就在于美国经济复苏和量化宽松退出推动美元走强,人民币贬值预期增强,企业和居民结售汇意愿降低。在这样的预期下,我国通过一定程度的外汇市场干预,保持了人民币的坚挺。2014年这一年中,人民币平均汇率反而较上年升值0.8%。
Ⅳ 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在哪里可以看统计年鉴里我也没找到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的网页上,首页中间部分有一个数据查询,选择年度报告,左面有一大堆指标,选择人民生活,有一个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就是你要找的了,望采纳~~~
Ⅳ 有谁知道截至目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多少
人民银行: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1.2万亿
中国人民银行14日发布的金融统计资料表明:一季度货币供应量仍然保持着较快增长态势,货币资金环境较为宽松。
统计显示,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为23.2万亿元,同比增长19.1%,增幅比上年末低0.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余额为8.6万亿元,同比增长20.1%,增幅比上年末高1.4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余额为1.9万亿元,同比增长12.8%。一季度现金累计净回笼449亿元,同比多回笼227亿元。广义货币和狭义货币的增幅远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物价增长幅度之和。总体看,当前货币资金环境较为宽松。
3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3.3万亿元,同比增长19.6%。一季度累计增加1.2万亿元,同比多增1087亿元。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2.1万亿元,同比增长21%,增幅比上年末低0.1个百分点。其中,企业存款余额7.5万亿元,同比增长21.7%,增幅比上年末提高2.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2万亿元,同比增长18.3%,增幅比上年末低0.9个百分点。3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7.9万亿元,同比增长20.7%。一季度贷款累计增加9131亿元,同比多增596亿元。
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4398亿美元,同比增长39.2%。一季度国家外汇储备累计增加365亿美元,同比多增69亿美元。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定。
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人民银行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加强预调和微调,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控制基础货币增长,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一季度金融运行继续保持平稳,促进了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
Ⅵ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包括哪些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包括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和农民个人储蓄存款两部分,不包括居民的手存现金和工矿企业、部队、机关团体等集团存款。储蓄存款余额,是指城乡居民存入银行及农村信用社储蓄的时点数,如月末、季末或年末数额。
拓展资料:
1、 储蓄存款余额
储蓄存款余额是指城乡居民在某一时点上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本币(人民币)、外币储蓄存款总额。它既包括城乡居民的人民币活期及定期储蓄存款,又包括他们的各种外币储蓄存款,是一个大范围的概念。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是指城镇居民在某一时点上在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本币(人民币)、外币储蓄存款总额。商业银行储蓄存款余额是指在某一时点上城乡居民在商业银行的本(人民币)、外币储蓄存款总额。储蓄存款余额不含居民个人在金融机构对公业务柜组开立的人民币存款帐户余额。
2、 储蓄存款
储蓄存款,是指居民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存单可以支取存款的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储蓄存款是社会公众将当期暂时不用的收入存入银行而形成的存款。储蓄存款的存户一般限于个人。
3、 储蓄存款和活期存款有什么区别
①开户资格区别:储蓄存款账户只有非营利性法人和个人可以开立,活期存款账户都可以开立;
②概念区别:储蓄存款是指客户可以随时存取、不确定存款期限、存取金额不限制的一种储蓄形式。活期存款是客户可以随时存取和转账的储蓄形式;
③利率区别:储蓄存款的存款利率一般要比活期存款的利率要高一些。
4、 银行储蓄存款方式有哪些
①活期存款:活期存款1元起存,存期不限。 客户可以随时使用银行卡或存折及预留密码存取现金。
②定期存款:定期进行存款是银行和存款人约定存款保险期限和利率,到期后提取本金和支付利息的一种通过存款。但是可以提前支取,但是如果提前支取,支取的资金的利息只能按照现行利率计算。
③协议存款:协议存款的对象是对公客户,功能相当于活期存款,但收益远高于活期存款。
④活期存款:通知存款就是存款期限不定,但存款人在取款时必须提前通知银行。
Ⅶ 我国2020年居民个人储蓄率是多少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了8.07万亿元,同比多增了1.76万亿元,其中住户储蓄存款增加了6.47万亿元,非金融企业的存款增加1.86万亿元,但是财政性存款减少3143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例如基金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存款减少了3713亿元,这是人民币存款余额首次突破200万亿元大关。
截至3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00.99万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2个和0.6个百分点;住户存款余额87.8万亿元,同比增长13%。3月当月人民币存款就新增加4.16万亿元,同比多增2.44万亿元。按照全国14亿人口计算,人均储蓄存款大约6.3万元。从数据看,我国居民的整体储蓄还是比较多的,储蓄率也比较高,老百姓的家底还算比较“厚实”。高储蓄存款余额也为经济的稳健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子弹储备。
但是,如果我们将存款利率与CPI简单对比(2020年一季度CPI涨幅为4.9%),1年期储蓄存款基准利率为1.50%,3年期为2.75%,即使按照存款利率上浮50%测算,1年期存款利率也就为2.25%,即使3年期储蓄存款收益率为4.2%左右,也还是略低于CPI涨幅4.9%,更不说1年期2.25%的收益率了。所以,其实我们当前居民的储蓄收益率已经实际为“负利率”时代,那为啥老百姓还是“热衷”于将手里的钱“存银行”呢?可能有几个原因:
一、投资意愿不高,或者当前没有太多好的投资渠道。譬如“宝宝们”类货币型基金近期收益率也已经跌破了2%,还不如定期存款靠谱收益高。股市、房市、债市、以及其他类型的投资,在目前的市场大环境下,或者政策引导下,“波动幅度”加大,吸引力减弱,
二、消费意愿下降。一方面,目前居民杠杆率已经比较高,每年居民的消费贷款与房贷支出负担也不小。以2020年3月末,住户贷款总量为56万亿、住房贷款约为31万亿计算,按一年期LPR(短期贷款)和五年期LPR测算(长期贷款,例如房贷)分别计算,全年居民利息支出就需要近3万亿元,压力颇大。另一方面,因疫情影响,居民对后期就业和收入的预期也有了一定变化,开始“紧衣缩食”,加上消费环境“不允许”,都或多或少的主动或被动地减少消费行为,增加储蓄,可能也导致了近期居民储蓄余额的快速增加。
三、线上存款理财变得更受欢迎了。因疫情影响,原来银行线下网点拉存款方式受到了比较大的抑制,都开始大力发展“线上”存款业务,用户通过手机线上就可以很便捷地进行存款。特别是一些中小银行与互联网公司合作,便捷流程与用户体验,加上有竞争力的利息,线上的这种存款理财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很多用户将以前的低风险性投资转成了银行存款,也为存款余额的增加贡献了一份力量。
Ⅷ 央行发布2020年金融数据,人均存款6.67万,这数据说明了什么
仅看这一平均值,就是说,基于薪资、基于个体户经营、基于多样化的收入来源,一个人的现金资产规模达到了6.67万元。
注意,我们这里提到的是“现金资产”。在另一个问题当中,我们叙述到过“银行破产、存款会不翼而飞”的问题;就是说许多人并不会将自己的资产、财产,全都放到存款这一项当中来。许多人,在银行存款之外,还会买房、买车、买基金买股票买保险买金银买债券买外汇……不一而足。
也就是说,我们并不能从这一数据,去推算一个人到底有多少财产。
我们知道,2020年全国完成的GDP总额突破了100万亿元。而以14亿人口总量、以6.67万元的均值,来计算所有个人的存款总额的话,大概是9.34万亿元。
居民存款规模,与GDP规模之间,当然并没有直接关系。但广义货币供给与GDP之间,就有一定规律能够遵循。但如果说广义货币供给仅占全年GDP9.34%的话,就显得实在有些说不过去、逾越常识。是的,如果这一比例的确显得偏低一些的话,原因可能就在于因为居民对现金的跨网络配置、存款之外对基金股票保险等其他金融资产的配置,当然还包括企业经营盈余所产生的存款,所导致。
也就是说,我们能够通过这一比例偏低的幅度,来大致估算,居民对其他金融性资产大概配置在怎样一个比例。
Ⅸ 穷不
四川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33元,增长13.8%,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121.2元,增收574.5元,增长16.2%。
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646.8亿元,增长29.5%。其中,活期储蓄存款余额3076.7亿元,增长26.9%;定期储蓄存款余额6570.1亿元,增长30.7%。
在中国处于中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