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的特点
短时记忆: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
特点:
1、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一般为7+-2,即5~9个项目。
2、语言文字的材料在短时记忆中多为听觉编码,非语言文字的材料主要是形象的记忆。
3、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当前正在加工的信息,因而是可以被意识到的。
4、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复述,都可转入长时记忆系统。
长时记忆: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
特点:
1、长时记忆的容量无论是信息的种类或是数量都是无限的。
2、长时记忆的编码有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两类。
3、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如果不是有意回忆的话,人们是不会意识到的。
4、长时记忆的遗忘或因自然的衰退,或因干扰造成。
(1)存储时间不超过1分钟的记忆是扩展阅读:
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是指存储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一般能保持多年甚至终身。它的信息主要来自短时记忆阶段加以复述的内容,也有由于印象深刻一次形成的。长时记忆的容量似乎是无限的,它的信息是以有组织的状态被贮存起来的。
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保持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被认为是处于感觉记忆与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阶段。与长时记忆一样,也有编码、贮存和提取三个时相。其特点是:
(1)编码虽有视觉的、听觉的和语义的多种形式。但以言语听觉的最为突出;
(2)容量有限,一般为 7±2 个信息单位。在没有复述的情况下,其保持时间约为 15 至 30 秒。
2. 教育心理学中的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储存时间分别是多少
美国心理学家 Miller 有关短时记忆容量的研究表明,保持在短时记忆的刺激项目大约为7个,人的短时记忆广度为7±2个组块,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在无复述的情况下只有5~20秒,最长也不超过1分钟。
瞬时记忆亦称"感觉登记"。保持时间大约2秒,不长于4秒,容量为5个bit。
长时记忆是指永久性的信息存贮,一般能保持多年甚至终身。长时记忆能保持许多年甚至终身的永久性记忆。它的容量似乎无限,但也有人认为它的范围是5万到10万个组块。长时记忆的信息主要是对短时记忆内容加以复述而来的,也有由于印象深刻一次形成的。
3. 短时记忆保持的时间
(1)感觉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它是一种原始的感觉形式,是记忆系统在对外界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之前的暂时登记。图象记忆是感觉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斯伯林的局部报告法证明了感觉记忆的存在。(2)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它最大特点是其保持的容量是有限的(大约5-9个单位,7±2),在没有复述的情况下,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保持的时间很短。来自感觉记忆的信息可以在短时记忆中得到加工而进入长时记忆;来自长时记忆的信息也可以进入短时记忆,并得到进一步加工。复述是短时记忆的存储信息的方法,可以防止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发生遗忘。短时记忆的遗忘主要是由于其他信息的干扰引起的。(3)长时记忆是指存储空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长时记忆中存储着我们过去的所有经验和知识,为所有心理活动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长时记忆的信息在脑中存储的时间长,容量没有限制。信息的来源大部分是对短时记忆内容的加工,也有由于因印象深刻而一次获得的。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有组织的知识系统。这种有组织的知识系统对人的学习和行为决策有重要意义。他是人能够有效地对新信息进行编码,以便更好的识记,也能使人迅速有效的从头脑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以解决当前的问题。例如,我们知觉事物、理解语言和解决问题等,都需要提取头脑中各种有关的信息。知识系统地组织程度不同,提取的速度不同,知觉、语言理解和问题解决的速度也就不一样。
长时记忆构成了个体关于外界和自身的全部知识经验。长时记忆的信息容量没有限制,良好的编码能够改善信息在长时记忆中的保持和提取。①长时记忆保持所需条件是:A.组织有效的复习。与遗忘斗争的首要条件是组织记后的复习,没有复述的信息是不可能进入长时记忆的,因此我们要复习要及时;正确分配复习时间;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B.利用外部记忆手段。C.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②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提出了艾宾浩斯曲线。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除了最主要的时间因素以外还有:1、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2、学习的程度;3、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如近因效应和首因效应);4、识记者的态度。③遗忘的原因:1、衰退说;2、干扰说;3、压抑说;4、提取失败。这是罗老师布置的第二次作业:1查阅有关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记忆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今天时间短,还有课要上,先查了这么点资料,回头搜到有价值的资料再添加吧
4.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间记忆的时间是多少(教育心理学)
(1)瞬时记忆的存储时间大约是0.25秒~2秒。
(2)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大约是5秒~2分钟。
(3)长时记忆的存储时间在1分钟以上直至伴随人的终身。
瞬时记忆,也称感觉记忆,是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瞬时记忆时间极短,大量的、被注意到的信息很容易消失,能够记住的东西才进入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处于感觉记忆与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阶段。短时记忆是一种认知资源集中于一小部分心理表征的内在机制,信息编码以听觉编码为主,也存在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
长时记忆,信息主要来自短时记忆阶段加以复述的内容,也有由于印象深刻一次形成的。长时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信息是以有组织的状态被贮存起来的。
(4)存储时间不超过1分钟的记忆是扩展阅读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感觉记忆中的信息,如果予以注意则可以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经过复述和再编码,便可进入长时记忆之中。短时记忆也包含有来自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是高度地相互依存的。
这两种记忆可以看作是涉及到信息的不同方面:短时记忆涉及到处于暂时的、活动状态的少量信息,长时记忆则涉及到被相对持久地编码过的、大量的信息。
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可分为词语和表象两类,有两种信息组织方式:言语编码和表象编码。
言语编码是通过词加工信息,按意义、语法关系、系统分类等方法把言语材料组成“组块”,帮助记忆。表象编码是利用视觉形象、声音、味觉和触觉形象组织材料,帮助记忆。两种编码方式各有其特点。
一般认为大脑两半球是分工的,左脑管语言、右脑管表象。一般人在长时记忆中,对信息的编码往往是将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互相补充,但也存在个体差异,有人偏于这一种方式编码,有人偏于另一种方式编码。
5. 人的记忆可以保留多久
记忆保留的时间和自己的记忆方式有关,具体如下:
1、瞬时记忆
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这种记忆是指作用于人们的剌激停止后,剌激信息在感觉通道内的短暂保留。信息的保存时间很短,一般在0、25~2秒之间。瞬时记忆的内容只有经过注意才能被意识到,进入短时记忆。
2、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保持时间大约在1分钟之内的记忆。在没有复述的情况下,18秒后回忆的正确率就下降到10%左右。如不经复述大约在1分钟之内就会衰退或消失。有人认为,短时记忆也是工作记忆,是一种为当前动作而服务的记忆,即人在工作状态下所需记忆内容的短暂提取与保留。
短时记忆有三个特点:
①记忆容量有限,据米勒的研究为7±2个组块。“组块”就是记忆单位,组块的大小因人的知识经验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组块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一个数字,也可以是一个短语、句子、字表等。
②短时记忆以听觉编码为主,兼有视觉编码。
③短时记忆的内容一般要经过复述才能进入长时记忆。
3、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的记忆。从时间上看,凡是在头脑中保留时间超过1分钟的记忆都是长时记忆。长时记忆的容量很大,所存贮的信息也都经过意义编码。我们平时常说的记忆好坏,主要是指长时记忆
6. 瞬时记忆保存的时间一般是多久
(1)瞬时记忆的存储时间大约是0.25秒~2秒。
(2)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大约是5秒~2分钟。
(3)长时记忆的存储时间在1分钟以上直至伴随人的终身。
相对短时记忆而言,感觉登记保持的信息量较大,但它们都处于相对地未经加工的原始状态。如果人不予注意,感觉登记的信息便很快丧失,所以保持时间相当短。其重要作用在于把环境刺激保持一定时间,以便进行更精细加工。
信息来源与去路:信息接待室——几乎进入感官的所有信息都能被登记;只有受到特别注意或模式识别的信息,才能转入短时记忆,并在那里赋予意义。容量与保持时间图像记忆:保持时间0.25-1秒,容量为9-20个bit(项目)声象记忆:保持时间大约2秒,不长于4秒,容量为5个bit。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感觉记忆中的信息,如果予以注意则可以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经过复述和再编码,便可进入长时记忆之中。短时记忆也包含有来自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是高度地相互依存的。
7. 根据保留时间长短可将记忆分为哪几类
根据保留时间长短可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这种记忆是指作用于人们的剌激停止后,剌激信息在感觉通道内的短暂保留。信息的保存时间很短,一般在0、25~2秒之间。
短时记忆是保持时间大约在1分钟之内的记忆。长时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的记忆。从时间上看,凡是在头脑中保留时间超过1分钟的记忆都是长时记忆。长时记忆的容量很大,所存贮的信息也都经过意义编码。
(7)存储时间不超过1分钟的记忆是扩展阅读
记忆的过程:
记忆的基本过程是由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三个环节组成的。识记是记忆过程的开端,是对事物的识别和记住,并形成一定印象的过程。保持是对识记内容的一种强化过程,使之能更好地成为人的经验。回忆和再认是对过去经验的两种不同再现形式。
记忆过程中的这三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识记是保持的前提,没有保持也就没有回忆和再认,而回忆和再认又是检验识记和保持效果好坏的指标。记忆的基本过程也可简单的分成“记”和“忆”的过程,“记”包括识记、保持,“忆”包括回忆和再认。
8. 短时记忆的时间一般是五秒至20秒最长不超过一分钟
短时记忆是指保持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被认为是处于瞬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阶段。与长时记忆一样,也有编码、贮存和提取三个时相。
在日常生活中,收发电报、口头翻译中所进行的记忆活动都属于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在操作中进行的,故又称“操作记忆”。
短时记忆的特点
(1)保持时间较短。一般在不复述的情况下只有5~20秒,最长不超过一分钟。
(2)短时记忆的容量比瞬时记忆的容量小。近年研究表明,记忆广度(指短时记忆的容量)和记忆材料的性质有关,如果呈现的是无关联的数字、字母或无意义音节,记忆广度比较短;如果材料是有意义的,就可通过对信息的编码和再编码,以及适当扩大“块”的信息量来增加记忆广度。
(3)短时记忆通过复述来保持信息,复述还可以使短时记忆的内容转入长时记忆。
复述是指通过语言重复刚刚识记的材料,以巩固记忆的心理操作过程。在有复述的情况下,保持在短时记忆中的学习材料会向长时记忆转移。短时记忆的内容通过复述,可以转化为长时记忆。
实验表明,学习任何材料以后,若使用分心技术干扰复述的进行,短时记忆的遗忘就会迅速发生。1959年,L.R.彼得森和M.J.彼得森夫妇让被试识记三辅音连串后立即对某3位数进行“倒减3”的出声运算,如309-3=306,要求每秒钟减出1个数,以干扰被试的复述。结果发现,间隔6秒,有68%的被试不能回忆,间隔18秒,则有将近90%的被试不能回忆起三辅音连串。B.B.默多克不仅用三辅音连串,还用三词组合作为实验材料,用上述方法做过验,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
复述分为保持性复述和精细复述。前者又称简单复述和机械复述。后者又称整合性复述,它使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得到进一步加工和组织,使之与个体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从而使信息转入长时记忆中。
(4)短时记忆的编码大量的是言语听觉的,少量的是视觉或语义编码。1970年W.金思赤首先提出,在短时记忆中,信息即便是凭视觉接收的,也都要按听觉或声学的特征编码,而不是按视觉形象编码。其他研究也表明,短时记忆回忆的混淆现象主要是听觉或声学性质的。这都证明了短时记忆的编码具有很强的言语听觉性质。
(5)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是较完全的。提取信息即检索的形式可能有串行加工和平行加工两种。
短时记忆属于非感觉记忆。主张把非感觉记忆划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理论为“二重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