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越南地矿局物资库
这个估计你要请 专业的翻译帮你找了……工作量很大啊
❷ 抗美援越中国共援助了越南多少物资
1965年6月至1973年8月,中国先后派出了高炮、工程、铁道、扫雷、后勤等部队,总计32万余人,最高年份达17万余人,在越南北方执行防空、作战、筑路、构筑国防工程、扫雷及后勤保障等任务。
援助详见网络
❸ 《长沙保卫战》中,苏联援华武器为什么会存放在越南
大多数军迷应该都知道杜聿明第5军参战的昆仑关战役,却未必知道此战乃是“桂南会战”的一部分,而至于为什么会爆发桂南会战,恐怕更是知者寥寥了。侵华日军在占领广州后立即出兵桂南,就是为了斩断国民政府获得军事物资的重要国际交通线:桂越公路。
这也是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由于华北、华东和华南的海岸线全部被绝对优势的日军海军封锁,遂自1938年广州沦陷后(同时意味着香港被封锁),无论是国际援助还是重庆政府在国际市场上购买的军需物资,只剩下三个主要输入渠道:第一条是新兰公路(从乌鲁木齐到兰州,再转内地),主要接受苏援;第二条是滇缅公路,货物从缅甸仰光上岸再运至云南;第三条就是从越南港口卸货,再通过桂越公路和滇越铁路送达广西和云南境内。
在抗日战争初中期,苏联以优惠军事贷款的形式共向中国提供飞机1285架(其中歼击机777架、轰炸机408架、教练机100架),提供各类汽车共1850辆( 含卡车、油罐车、修理车、救护车等),提供的机枪共14000挺( 包括轻、重机枪和高射机枪)、步枪11万枝、步枪子弹1.5亿发,另外提供各类火炮1600门和炮弹200万发。如此大量的军用物资,在北方通道没有铁路的情况下,装船运输是最有力的手段,可是轮船又能停靠在哪里呢?已经只有越北港口。
其中八路军驻湘通讯处还得到了苏援的120挺转盘机枪,最后再转运给八路军部队,可见第九战区通过越南这条国际运输线,那确实是得到了相当数量的苏援物资,两大精锐部队第74军和第10军也因此得以部分换装苏械。比如王耀武的部队就得到苏制榴弹炮4门、野炮8门、战防炮4门,以及重机枪25挺和轻机枪70挺,在德械基本损失殆尽的时期,有效缓解了各主力部队的火力不足状况。因此《长沙保卫战》这个桥段也是在记叙历史,同时描绘了当时越南的复杂局面。
因为大抵从1939年9月开始,在日本政府和军部的不断施压下,驻越法国总督被迫加大对物资过境的限制,明确要求不准武器装备、汽车、汽油等军事物资过境。《长沙保卫战》剧中彭中华和李本忠奉薛岳之命前往越南,就是描述着这一特殊历史时期,那就是法国人态度比较暧昧,能不能把东西运出来完全靠周旋、靠本事,至于日军特工队嘛,似乎未见于真实战史。
但是自1940年夏天法国战败后,其贝当政府只能接受日本的要求,不管是重庆政府还是普通商人的货物,不管是军事物资还是日常用品,通通禁止通过滇越铁路和桂越公路运进中国,因此中越国际通道就此彻底中断。所以《长沙保卫战》中第九战区从越南转运军用物资的桥段,是基本可信的,并且时间点还必须是在1939年底到1940年5月。
道理很简单,时间早了,那么第一次长沙会战还没有打完,剧情当然就对不上了(1939年9月会战爆发);时间晚了,日军干脆已经武装进入越北,法国人就算睁一眼闭一眼,薛岳也运不出来一门炮和一发炮弹了,因为整个越南北部都在日军的严密控制之下。
当然了,非得把这事让彭中华同志掺合一下,顺便表扬下南洋志愿机工,就属于文学创作和艺术加工了,不必太较真。
❹ 一直不安本分的越南曾经为何敢自称世界第三

直到80年代末期,越南才意识到这一点,开始改善与周边各国的关系。随着周边关系的缓和,越南随后一口气裁军50万。
❺ 越南陷入困境,中国做了什么
2020年,世界经济倒退已经成为了既定局势,根据专家分析,这次的经济危机,将会超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新冠病毒的影响,新冠肺炎已经成为全球大流行传染病。
这次的疫情,全球所有国家基本上都受到了影响,亚洲,非洲,欧洲,美洲,较为独立的澳洲,都出现了新冠肺炎患者,现在欧洲的疫情还没有结束,而美国也成为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地方,各个发达国家,在这次疫情中,也受到了非常大的打击。
由于越南的态度过于墙头草,所以很多国人担心这次帮了越南,会上演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因此并不支持援助越南,不过也有很多国人认为,这次的疫情是全人类的灾难,只有帮助各个国家都度过疫情,才能够彻底战胜这场灾难,因此对于支援越南的举动持赞成态度,对此,你们是怎么看的呢?是支持还是反对,欢迎在下方留言,说出你的看法。
❻ 越南需要什么物资
据越南《物资报》近日报道,近10年来,越南塑料产品生产年均增幅为10%-15%。由于越国产塑料原料仅能满足10%的市场需求,越南每年需进口PE、PP、ABS、PC和PS等各类塑料原料200-250万吨。
据报道,越南国内现仅有两家聚氯乙烯树脂(PVC resin)生产厂家,年产量40万吨。
❼ 历史上越南和美国在越战曾有着血海深仇,为何如今却如胶似漆呢
越南是一个很奇怪的国家,在越南战争的时候,越南与美国打的昏天暗地,非要争一个你死我活。然而在越战结束后,越南不仅与美国恢复了正常的邦交关系,而且近些年两国如胶似漆,越南更是甘愿做美国的马前卒。那么,越南为何会有如此大的转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一探究竟。
总之,越南之所以如此大的转变,无非就是有奶就是娘,一是想要美国的经济援助,发展自己国内的经济,二是与美国一起,把水搅浑,好趁机浑水摸鱼。各位,你们认为呢?
❽ 中国对越南援助了多少物资
中国对越南援助的物资之多、种类之广、力度之大,对当时的中国而言可谓已经尽心竭力了。而为了保证援越工作的正常进行,中方将工作做到了细致入微。
军事上:把中国最先进的武器给越南,甚至抽调现役装备转给越南
在军事援助方面优先保证越南的需要,中方可谓是竭尽全力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军队的装备。这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A、很多大型武器,供应给越南的比补充给中国军队自己的还多,比如中国共向越南提供了122毫米榴弹炮280门,57毫米高射炮960门,各型迫击炮2.02万门。而1961-1972年的11年间,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几种装备仅分别增加了约200门、2000余门和1.7万门。B、许多新型装备研制成功后中国军队没有配备使用,就优先大量向越南提供,比如1968年之前中国生产63式电台3000余部,其中绝大多数支援越南南方,自己仅留下少数样机试用。C、对于越南继续的物资,中方哪怕自己停止使用,也要优先供应越南。比如当越南急需铺设输油管道时,中国政府决定推迟国内在建的输油管工程,把油管优先供给越南使用,保证了越南近千公里输油管道系统在1971年安装完毕。以前越南的油料运输主要是用油罐车,“而美国飞机在1970年至1971年旱季的轰炸,使越南运输车损失多达4000辆。由于使用了输油管道,同期运往南方的汽油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比上年度增加了10倍。”
❾ 1986年,老挝和越南同时革新开放,30多年过去了,现状如何
成长的旅途有多久?
对于一个人而言,或许就在一天,像村上春树说的那样:“直到现在我才发现,一个人的成长与苍老不是慢慢的岁月,而是一瞬间老去的。”
对于一座城而言,或许就在一时,像张爱玲说的那样:“为成全一座城,千千万万人为之倾覆,千千万万人也同样为之死去。”
而对于一方国家而言,或许就在一世,像张载说的那样:“国之重器,继往圣之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土地和人一样,有着生命,有着岁月,虽不可言语,却也在汲取着建设者的智慧和沉淀,不断在时光洪流里,驾着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驶进,长期以来,土地都在历史里解释着成长的不易与坚定。
而当下,土地之上盖起了万千高楼,而高楼成了国家的脊梁,土地成了国家的血脉和脚印,国家就此继承,向未来和远方无畏奔腾下去。
小结:
成长是一个人,一个国家一直在追寻和探求的。但成长的道路里也总是布满荆棘和沙砾,因此这条不易的道路里,国家命运的车轮也总是颠簸和散乱,看着那片硝烟弥漫的焦土,满目疮痍的房屋,不尽的惋惜感慨涌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