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射频卡是什么
射频卡一般指射频识别技术(通信技术术语)。
其原理为阅读器与标签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的数据通信,达到识别目标的目的。RFID 的应用非常广泛,目前典型应用有动物晶片、汽车晶片防盗器、门禁管制、停车场管制、生产线自动化、物料管理。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通过无线电波不接触快速信息交换和存储技术,通过无线通信结合数据访问技术,然后连接数据库系统,加以实现非接触式的双向通信,从而达到了识别的目的,用于数据交换,串联起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
(1)射频卡存储位置扩展阅读
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不复杂:标签进入阅读器后,接收阅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或者由标签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阅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 是由阅读器与电子标签也就是所谓的应答器及应用软件系统三个部分所组成,其工作原理是阅读器(Reader)发射一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用以驱动电路将内部的数据送出,此时Reader便依序接收解读数据, 送给应用程序做相应的处理。
2. IC卡,ID卡,M1卡,射频卡,几种卡有什么区别,能不能详细的给讲解一下,谢谢!
IC卡、ID卡、M1卡、射频卡主要从定义、工作原理、分类和应用情况来区分。
一、定义不同:
1、IC卡的定义:IC卡全称集成电路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又称智能卡(Smart Card)。可读写,容量大,有加密功能,数据记录可靠,使用更方便,如一卡通系统,消费系统等,目前主要有PHILIPS的Mifare系列卡。
2、ID卡的的定义:ID卡全称身份识别卡(Identification Card),是一种不可写入的感应卡,含固定的编号,主要有台湾SYRIS的EM格式、美国HID、TI、MOTOROLA等各类ID卡。
3、M1卡的定义:利用PVC封装M1芯片、感应天线,然后压制成型后而制作的卡即是智能卡行业所说的M1卡,属于非接触式IC卡。
4、射频卡的定义:射频卡指的是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者光学接触。
二、工作原理不同:
1、IC卡的工作原理:卡片内有一个LC串联谐振电路,其频率与读写器发射的频率相同,这样在电磁波激励下,LC谐振电路产生共振,从而使电容内有了电荷;在这个电容的另一端。
接有一个单向导通的电子泵,将电容内的电荷送到另一个电容内存储,当所积累的电荷达到2V时,此电容可作为电源为其它电路提供工作电压,将卡内数据发射出去或接受读写器的数据。
2、ID卡的工作原理:ID卡阅读器将载波信号经天线向外发送,ID卡进入卡阅读器的工作区域后,由阅读器中电感线圈和电容组成的谐振回路接收阅读器发射的载波信号,卡中芯片的射频接口模块由此信号产生出电源电压、复位信号及系统时钟,使芯片“激活”。
芯片读取控制模块将存储器中的数据经调相编码后调制在载波上,经卡内天线回送给卡阅读器;卡阅读器对接收到的卡回送信号进行解调、解码后送至后台计算机;后台计算机根据卡号的合法性,针对不同应用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
3、M1卡的工作原理:向M1卡发一组固定频率的电磁波,卡片内有一个LC串联谐振电路,其频率与读写器发射的频率相同,在电磁波的激励下,LC谐振电路产生共振,从而使电容内有了电荷。
在这个电容的另一端,接有一个单向导通的电子泵,将电容内的电荷送到另一个电容内储存,当所积累的电荷达到2V时,此电容可做为电源为其它电路提供工作电压,将卡内数据发射出去或接取读写器的数据。
4、射频卡的工作原理: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由标签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三、应用不同:
1、IC卡的应用:IC卡已是当今国际电子信息产业的热点产品之一,除了在商业、医疗、保险、交通、能源、通讯、安全管理、身份识别等非金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外,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影响十分深远。
2、ID卡的应用:ID卡在弱电系统中一般作为门禁或停车场系统的使用者身份识别,由于其无须内置电源,使用时无接触且寿命长,因此在弱电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
3、M1卡的应用:主要用于公交、轮渡、地铁的自动收费系统,也应用在门禁管理、身份证明和电子钱包。
4、射频卡的应用:主要应用在身份证件和门禁控制、供应链和库存跟踪、汽车收费、防盗、生产控制、资产管理、公交卡、食堂餐卡、银行卡、宾馆门禁卡、二代身份证等。
四、分类不同:
1、IC卡的分类:存储器卡、逻辑加密卡、CPU卡、超级智能卡、接触式IC卡、非接触式IC卡、双界面卡。
2、ID卡的的分类:ID根据规格可分为标准ID卡、ID厚卡、薄卡和异型卡。
3、M1卡的的分类:常用的有S50及S70两种型号,常见的有卡式和钥匙扣式。
4、射频卡的的分类:无源RFID产品、有源RFID产品、半有源RFID产品。
3. 射频卡的问题
IC卡 (Integrated Circuit Card,集成电路卡)是继磁卡之后出现的又一种新型信息工具。IC卡在有些国家和地区也称智能卡(smart card)、智慧卡(intelligent card)、微电路卡(microcircuit card)或微芯片卡等。它是将一个微电子芯片嵌入符合ISO 7816标准的卡基中,做成卡片形式;已经十分广泛地应用于包括金融、交通、社保等很多领域。
IC卡读写器是IC卡与应用系统间的桥梁,在ISO国际标准中称之为接口设备IFD(Interface Device)。IFD内的CPU通过一个接口电路与IC卡相连并进行通信。IC卡接口电路是IC卡读写器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根据实际应用系统的不同,可选择并行通信、半双工串行通信和I2C通信等不同的IC卡读写芯片。
非接触式IC卡简介又称射频卡,成功地解决了无源(卡中无电源)和免接触这一难题,是电子器件领域的一大突破。主要用于公交、轮渡、地铁的自动收费系统,也应用在门禁管理、身份证明和电子钱包。
……
ic卡原理:ic卡工作的基本原理是:射频读写器向IC卡发一组固定频率的电磁波,卡片内有一个IC串联协振电路,其频率与读写器发射的频率相同,这样在电磁波激励下,LC协振电路产生共振,从而使电容内有了电荷;在这个电荷的另一端,接有一个单向导通的电子泵,将电容内的电荷送到另一个电容内存储,当所积累的电荷达到2V时,此电容可作为电源为其它电路提供工作电压,将卡内数据发射出去或接受读写器的数据。
接触式IC卡接口技术原理
IC卡读写器要能读写符合ISO7816标准的IC卡。IC卡接口电路作为IC卡与IFD内的CPU进行通信的唯一通道,为保证通信和数据交换的安全与可靠,其产生的电信号必须满足下面的特定要求。
1.1 完成IC卡插入与退出的识别操作
IC卡接口电路对IC卡插入与退出的识别,即卡的激活和释放,有很严格的时序要求。如果不能满足相应的要求,IC卡就不能正常进行操作;严重时将损坏IC卡或IC卡读写器。
(1)激活过程
为启动对卡的操作,接口电路应按图1所示顺序激活电路:
◇RST处于L状态;
◇根据所选择卡的类型,对VCC加电A类或B类,
◇VPP上升为空闲状态;
◇接口电路的I/O应置于接收状态;
◇向IC卡的CLK提供时钟信号(A类卡1~5MHz,B类卡1~4MHz)。
在t’a时间对IC卡的CLK加时钟信号。I/O线路应在时钟信号加于CLK的200个时钟周期(ta)内被置于高阻状态Z(ta 时间在t’a之后)。时钟加于CLK后,保持RST为状态L至少400周期(tb)使卡复位(tb在t’a之后)。在时间t’b,RST被置于状态H。I/O上的应答应在RST上信号上升沿之后的400~40 000个时钟周期(tc)内开始(tc在t’b之后)。
在RST处于状态H的情况下,如果应答信号在40 000个时钟周期内仍未开始,RST上的信号将返回到状态L,且IC卡接口电路按照图2所示对IC卡产生释放。
(2)释放过程
当信息交换结束或失败时(例如,无卡响应或卡被移出),接口电路应按图2所示时序释放电路:
◇RST应置为状态L;
◇CLK应置为状态L(除非时钟已在状态L上停止);
◇VPP应释放(如果它已被激活);
◇I/O应置为状态A(在td时间内没有具体定义);
◇VCC应释放。
1.2 通过触点向卡提供稳定的电源
IC卡接口电路应能在表1规定的电压范围内,向IC卡提供相应稳定的电流。
1.3 通过触点向卡提供稳定的时钟
IC卡接口电路向卡提供时钟信号。时钟信号的实际频率范围在复位应答期间,应在以下范围内:A类卡,时钟应在1~5MHz;B类卡,时钟应在1~4MHz。
复位后,由收到的ATR(复位应答)信号中的F(时钟频率变换因子)和D(比特率调整因子)来确定。
时钟信号的工作周期应为稳定操作期间周期的40%~60%。当频率从一个值转换到另一个值时,应注意保证没有比短周期的40%更短的脉冲。
4. 现在大学里面用的饭卡(射频卡)的原理是什么内部结构是什么(最好有图示)
答:无线智能卡(又称射频卡)是一种无源(免供电)内藏特殊密匙数码的密码卡,它利用双向无线电射频技术,完成卡的数码识别,亦即代表了持卡人的身份和相关信息。这种新科技因具有诸多优点,正在逐步取代光电卡,磁卡,接触IC卡等,是未来智能IC卡发展的主流方向。它广泛应用在身份鉴别、信用鉴别、自动化控制、安全防范等领域,其安全性、保密性,实用性是目前各种通用防范电路无法比拟的。
一、 无线智能卡
本文介绍的无线智能卡属于无源加密存储器只读方式,其芯片内除带有64bits的加密串行EPROM外,还带有调制码发生器输出端口,与外围射频电路共同组成无线连接式数据的发送。它的最大特点是无需电池供电,依靠无线电磁波提供系统所需的能源。
无线智能卡的内部结构,其芯片在出厂前已固化特殊密匙数码群中之一组密码信息。在主机识别系统下登录而成为系统的用户卡,该卡将在主机系统设定的规则下,进行身份识别和各种交易。
无线智能卡的芯片体积只有4mm×8mm×1mm,因此,可根据用户需要制成存放在钱包里的名片卡、挂在职员胸前的出入卡、联在匙扣的匙牌卡,甚至可以做成饰物礼品卡、超微型隐藏卡。它与无线读卡模块及主机读写器甚至电脑联网系统配合,可以组建高性能、智能化身份管理识别系统。
二、 无线读卡模块
无线智能卡与主机读写识别系统要完成信息交流,必须依赖无线电波作为运输工具,显然无线电发射与接收电路在此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模块化的无线读卡电路,将不易调试制作的高频收发电路固态化,使得智能卡及其读写识别系统制作大为简化.模块内固化了双向传输数据所需要的无线收/发电路,最后从模块的OUT脚输出串行数据信号。该信号可以送入专用识别控制电路或单片管理机,进行各种各样预设功能的控制。无线读卡模块根据工作电压、幅射范围、输出接口等要求,设计多种型号,附表列出了由中山市达华电子厂生产的部分模块参数,供读者参考。
三、 应用举例
无线读卡电路输出一连串数码如何使用,这就需要依靠控制电路或计算机来完成,例如把智能卡用于食堂菜票管理,当计算机读出智能卡的密码后,立即调出该饭卡的内存资料,得知结存金额,键入该次饭票金额,持卡人原存金额记录将被减少。通常,用不同型号的控制IC,可制作出不同功能的控制电路,图3就是应用RF601集成块作小区门控防盗系统。图中,K1为开关,拥有该系统的主人,可通过该开关制备一张“允许”命令卡及一张“开除”命令卡,利用这两张卡,主人可以首次使用“允许”卡命令该机记忆数百张合法卡,并可随时使用“开除”卡,命令开除某张不受欢迎、今后属于非法的卡或者吸纳某张新的合法卡。K2是开锁时间设置,以便配合不同功能的电控锁。
智能卡的应用是极为广泛的,考勤系统、停车场进出收费管理、小区防范系统,甚至在家庭中作为图书管、电源控制、保险框、自动门等。
5. IC射频卡原理与结构
非接触式IC卡由IC芯片, 感应天线组成, 并完全密封在一个标准PVC卡片中, 无外露部分。非接触式IC卡的读写过程, 通常由非接触式IC卡与读写器之间通过无线电波来完成读写操作。 非接触型IC卡本身是无源体, 当读写器对卡进行读写操作时, 读写器发出的信号由两部分叠加组成:一部分是电源信号,该信号由卡接收后, 与其本身的L/C产生谐振, 产生一个瞬间能量来供给芯片工作。另一部分则是结合数据信号,指挥芯片完成数据、修改、存储等, 并返回给读写器。由非接触式IC卡所形成的读写系统, 无论是硬件结构, 还是操作过程都得到了很大的简化, 同时借助于先进的管理软件,可脱机的操作方式, 都使数据读写过程更为简单。
6. ISO15693射频卡最多能够存储多少个字节
这个主要有标签芯片决定的 MB89R118C 容量是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