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超融合架构和传统架构有什么区别
超融合架构与传统架构的区别主要区别还是在于分布式存储于集中式存储,以及相应的硬件/管理上,由此带来的无论是性能,还是扩展性,稳定性、可靠性,以及运维的简化,运营的成本都会有较大的差异。具体如下:
物理融合及管理融合:超融合架构把服务器、网络及存储进行了融合,并且搭载在统一管理平台上进行维护;而传统架构则是全部分离的。
存储架构:超融合采用分布式存储,传统架构使用集中式存储。
网络:超融合使用万兆以太网,而传统架构多使用光纤交换机。
可靠性方面:可以看出可靠性方面,超融合架构的优势非常大,但其实这里的优势都是分布式存储本身应该具备的。
性能方面:超融合在性能方面的架构优势非常明显,当然代价就是消耗计算资源,所以计算资源的消耗是检验超融合专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扩展性方面:超融合的架构是扩展能力强,扩容简单快速,系统复杂度不会随扩容增加而增加。
部署运维方面:相对传统架构,超融合布局,维护简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智能运维。
超融合架构和传统架构对比的区别
B. 超融合架构与传统三层架构对比有哪些优势
不同产品的局部升级,超融合架构对IT基础架构带来的提升是全面的,以下讲逐一解释。
1、有效提升可靠性
很多企业客户对于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架构的一个常见误解:x86服务器构建的系统可靠吗?虽然 x86 服务器本身存在单点故障,但超融合本身是以集群方式工作的,而且其核心-分布式存储系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利用多副本等技术构建具备更高可靠性的大规模系统,这些技术都是构建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核心。
不仅如此,分布式存储相对比传统集中式存储在可靠性方面还有以下诸多优势,以下给出对比:
从上图可以看出,超融合架构在整个产品运维周期中,不仅大量操作被自动化,运维简单,而且时间短,效率高。可以有效降低人员要求,将 IT 人员解放出来进行更创新的活动。
5、采购成本和总拥有成本的降低在客户最关注的成本方面,服务器+超融合软件(或超融合一体机)的采购成本,相比服务器加传统中高端存储,已有较大幅度的降低。但除了采购成本,超融合在总拥有成本上有更大的优势。
C. 超融合基础架构的超融合基础架构EVO:RAIL
软件定义存储和超融合基础架构化为企业提供了很多新的特性。企业需要根据现有超融合基础架构或者将要部署的存储和虚拟化环境来决定使用哪些特性。仍在使用超融合基础架构的企业也许不会做出巨大变化或者替换现有超融合基础架构,他们将会想要利用软件定义存储技术来添加新的超融合基础架构功能。同样的道理还适用于想要使用企业级应用程序、需要专用带宽来共享传统SAN/NAS的情况。在虚拟化超融合基础架构当中使用这些技术是一种可信赖的方式,但是最大的问题在于找到一种能够降低超融合基础架构的平均成本的方式。虚拟化环境当中的超融合基础架构存储解决方案需要针对不同环境进行相应调整。没有人会怀疑虚拟化技术的价值,但是将hypervisor存放在哪里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话题。超融合基础架构存储还没有像计算平台那样成为一种成熟技术,企业需要评估成本、复杂性、可靠性和性能表现等多种因素。
评估超融合基础架构存储方案
从存储的角度来说,超融合基础架构更加引人关注。从硬件角度来说,将计算、网络和存储集中到相同的平台当中是一种理想的迁移方式。此外,将超融合基础架构存储控制器由硬件组件转变成为软件服务(可以由管理员进行控制,不需要长时间培训)也是一种合理并且受欢迎的做法。如果预测一下数据中心的未来,虚拟化和超融合基础架构存储发展将会成为主要趋势。Nutanix已经成为超融合基础架构领域当中的市场领导者。推动VMware EVO超级融合基础架构产品不断发展。尽管尝试预测未来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但是对于超融合基础架构存储来说,厂商应该实现产品在成本、灵活性和性能表现之间的最佳平衡。作为用户,我们有多种选择,不论是在存储还是超融合基础架构领域当中。谨慎的IT规划通常会包含多种超融合基础架构内容,但是虚拟化、云计算和存储应该成为讨论的核心。企业希望预测这些领域未来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所以实际上,企业是在选择一种面向未来的超融合基础架构,也就是现在做出的选择需要为以后留出适应空间。
D. dell emc 超融合存储架构有哪些
dell emc超融合存储架构中VxRail 是比较重要的,它是戴尔联合 VMware 专为 VMware 而设计的产品,旨在增强 VMware,它为运营方式转型和数据中心基础架构现代化提供了极为简单且快捷的路径。VxRail 是适用于每种 VMware 工作负载和使用情形(包括 VDI、计算密集型应用程序)的单一 HCI 平台,还适用于在真正的混合云基础架构上托管传统和现代应用程序。
具体可以咨询大篆科技
E. 什么是超融合系统、集成系统和参考架构
IT架构的市场正走在快速更新与合并的道路上。由业务敏捷性驱动的客户需求已经从单一的计算能力、网络和存储架构往云计算、应用现代化和工作负载管理方向迁移。这一趋势造成的结果就是,厂商开始关注与产品创新并扩展相应的产品线。这些创新其中之一就是聚合计算能力、存储服务并让它们在同一套物理设备上运行。渐渐地,这些计算能力、存储和网络软件松开了原先与底层架构紧耦合的联系,取而代之地以各种软件定义的形式运行在了标准的x86服务器上。于是更多的工作负载运行在了虚拟架构上。https://community.emc.com/docs/DOC-42722
如今,超融合架构原生地将核心计算力、存储和网络功能整合进了一个单一的软件方案或设备中。新的超融合系统包含一个运行在一个或多个节点上的分布式软件栈。每一个节点包含一个分布式文件系统或对象存储库,更有一个虚拟主程序(Hypervisor)栈引导硬件设备并将其抽象成更多的CPU、内存和硬盘资源。超融合群集中的节点通过内建的网络(以太网或者InfiniBand交换机)通讯,也可以经由用户提供的后端网络来通讯。
F. 分布式存储和超融合区别及优势
分布式存储是什么
关于分布式存储实际上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甚至名称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大多数情况下称作 Distributed Data Store 或者 Distributed Storage System。
其中维基网络中给 Distributed data store 的定义是:分布式存储是一种计算机网络,它通常以数据复制的方式将信息存储在多个节点中。
在网络中给出的定义是:分布式存储系统,是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台独立的设备上。分布式网络存储系统采用可扩展的系统结构,利用多台存储服务器分担存储负荷,利用位置服务器定位存储信息,它不但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存取效率,还易于扩展。
尽管各方对分布式存储的定义并不完全相同,但有一点是统一的,就是分布式存储将数据分散放置在多个节点中,节点通过网络互连提供存储服务。这一点与传统集中式存储将数据集中放置的方式有着明显的区分。
超融合是什么
参考维基网络中的超融合定义:
超融合基础架构(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是一个软件定义的 IT 基础架构,它可虚拟化常见“硬件定义”系统的所有元素。HCI 包含的最小集合是:虚拟化计算(hypervisor),虚拟存储(SDS)和虚拟网络。HCI 通常运行在标准商用服务器之上。
超融合基础架构(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与 融合基础架构(converged infrastructure)最大的区别在于,在 HCI 里面,无论是存储底层抽象还是存储网络都是在软件层面实现的(或者通过 hypervisor 层面实现),而不是基于物理硬件实现的。由于所有软件定义的元素都围绕 hypervisor 实现,因此在超融合基础架构上的所有实例可以联合共享所有受管理的资源。
分布式存储和超融合区别及优势?
分布式存储,它的最大特点是多节点部署, 数据通过网络分散放置。分布式存储的特点是扩展性强,通过多节点平衡负载,提高存储系统的可靠性与可用性。
超融合基础架构从定义中明确提出包含软件定义存储(SDS),具备硬件解耦的能力,可运行在通用服务器之上。超融合基础架构与 Server SAN 提倡的理念类似,计算与存储融合,通过全分布式的架构,有效提升系统可靠性与可用性,并具备易于扩展的特性。
SMTX ZBS 分布式块存储架构
除此之外,超融合基础架构有更进一步的扩展,它强调以虚拟化计算(hypervisor)为核心,以软件定义的方式整合包括虚拟化计算, 软件定义存储以及虚拟网络资源。从笔者来看超融合基础架构未来的可能性更多,可促进计算,存储,网络,安全,容灾等等 IT 服务大融合,降低IT 基础架构的复杂性,重新塑造”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
G. 超融合架构的特点
首先你必须了解什么是超融合?
超融合基础架构(Hyper-ConvergedInfrastructure,或简称“HCI”)也被称为超融合架构,是指在同一套单元设备(x86服务器)中不仅仅具备计算、网络、存储和服务器虚拟化等资源和技术,而且还包括缓存加速、重复数据删除、在线数据压缩、备份软件、快照技术等元素,而多节点可以通过网络聚合起来,实现模块化的无缝横向扩展(scale-out),形成统一的资源池。
超融合有什么特点?
超融合是针对传统架构的改良换代,所以超融合的特点也应该更多的对比传统架构。
超融合架构与传统架构对比
物理融合及管理融合:超融合架构把服务器、网络及存储进行了融合,并且搭载在统一管理平台上进行维护;而传统架构则是全部分离的。
存储架构:超融合采用分布式存储,传统架构使用集中式存储。
网络:超融合使用万兆以太网,而传统架构多使用光纤交换机。
可靠性方面:可以看出可靠性方面,超融合架构的优势非常大,但其实这里的优势都是分布式存储本身应该具备的。
性能方面:超融合在性能方面的架构优势非常明显,当然代价就是消耗计算资源,所以计算资源的消耗是检验超融合专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扩展性方面:超融合的架构是扩展能力强,扩容简单快速,系统复杂度不会随扩容增加而增加。
部署运维方面:相对传统架构,超融合布局,维护简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智能运维。
H. 超融合架构(HCI)和软件定义存储(SDS)的关系
很简单,HCI 是一室一厅(同时扮演着客厅,书房,卧室的角色)适合小规模分支机构,从业务的角度一个应用一套系统,整合了计算,存储,网络
SDS 是四室两厅,每个房间都有自己独立的功能,适合大型企业,适合多业务场景,文件,块,对象,大数据HDFS需求
业务部门喜欢HCI,一套集群搞定,IT 运维和基础架构部门,喜欢SDC,SDS,SDN 拆分部署,计算,存储资源容易量化
HCI 的弊端是选择一个厂家的HCI,比如虚拟机是KVM就没法再选择 VSPHERE ,计算跟存储无法分开扩容,不适合30个节点以上的集群需求,实际上HCI的案例,大部分都是30节点以内一个集群,如果有大型案例,用户一般都会拆分到很多个集群去管理,SDS 比较好的厂商,一个集群200个节点很常见,比如电信全球眼,移动咪咕,这些基于SDS架构的平台,20PB 是常见容量,这些应用不适合采用 HCI
I. 超融合架构(HCI)和软件定义存储(SDS)哪个范围更大
超融合核心的分布式存储也是软件定义存储(SDS)的一种形态,而超融合架构本质上也是一种软件定义存储(SDS)和虚拟化融合部署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