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存储 » 存储资源分配策略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存储资源分配策略

发布时间: 2022-07-19 20:17:44

‘壹’ 内存分区管理的方法有哪些

一、固定分区存储管理
其基本思想是将内存划分成若干固定大小的分区,每个分区中最多只能装入一个作业。当作业申请内存时,系统按一定的算法为其选择一个适当的分区,并装入内存运行。由于分区大小是事先固定的,因而可容纳作业的大小受到限制,而且当用户作业的地址空间小于分区的存储空间时,造成存储空间浪费。

1、空间的分配与回收

系统设置一张“分区分配表”来描述各分区的使用情况,登记的内容应包括:分区号、起始地址、长度和占用标志。其中占用标志为“0”时,表示目前该分区空闲;否则登记占用作业名(或作业号)。有了“分区分配表”,空间分配与回收工作是比较简单的。

2、地址转换和存储保护

固定分区管理可以采用静态重定位方式进行地址映射。

为了实现存储保护,处理器设置了一对“下限寄存器”和“上限寄存器”。当一个已经被装入主存储器的作业能够得到处理器运行时,进程调度应记录当前运行作业所在的分区号,且把该分区的下限地址和上限地址分别送入下限寄存器和上限寄存器中。处理器执行该作业的指令时必须核对其要访问的绝对地址是否越界。

3、多作业队列的固定分区管理

为避免小作业被分配到大的分区中造成空间的浪费,可采用多作业队列的方法。即系统按分区数设置多个作业队列,将作业按其大小排到不同的队列中,一个队列对应某一个分区,以提高内存利用率。

二、可变分区存储管理
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不是预先将内存划分分区,而是在作业装入内存时建立分区,使分区的大小正好与作业要求的存储空间相等。这种处理方式使内存分配有较大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内存利用率。但是随着对内存不断地分配、释放操作会引起存储碎片的产生。

1、空间的分配与回收

采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系统中的分区个数与分区的大小都在不断地变化,系统利用“空闲区表”来管理内存中的空闲分区,其中登记空闲区的起始地址、长度和状态。当有作业要进入内存时,在“空闲区表”中查找状态为“未分配”且长度大于或等于作业的空闲分区分配给作业,并做适当调整;当一个作业运行完成时,应将该作业占用的空间作为空闲区归还给系统。

可以采用首先适应算法、最佳(优)适应算法和最坏适应算法三种分配策略之一进行内存分配。

2、地址转换和存储保护

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一般采用动态重定位的方式,为实现地址重定位和存储保护,系统设置相应的硬件:基址/限长寄存器(或上界/下界寄存器)、加法器、比较线路等。

基址寄存器用来存放程序在内存的起始地址,限长寄存器用来存放程序的长度。处理机在执行时,用程序中的相对地址加上基址寄存器中的基地址,形成一个绝对地址,并将相对地址与限长寄存器进行计算比较,检查是否发生地址越界。

3、存储碎片与程序的移动

所谓碎片是指内存中出现的一些零散的小空闲区域。由于碎片都很小,无法再利用。如果内存中碎片很多,将会造成严重的存储资源浪费。解决碎片的方法是移动所有的占用区域,使所有的空闲区合并成一片连续区域,这一技术称为移动技术(紧凑技术)。移动技术除了可解决碎片问题还使内存中的作业进行扩充。显然,移动带来系统开销加大,并且当一个作业如果正与外设进行I/O时,该作业是无法移动的。

‘贰’ 分区存储管理中常用哪些分配策略

1、固定分区存储管理
其基本思想是将内存划分成若干固定大小的分区,每个分区中最多只能装入一个作业。当作业申请内存时,系统按一定的算法为其选择一个适当的分区,并装入内存运行。由于分区大小是事先固定的,因而可容纳作业的大小受到限制,而且当用户作业的地址空间小于分区的存储空间时,造成存储空间浪费。

一、空间的分配与回收

系统设置一张“分区分配表”来描述各分区的使用情况,登记的内容应包括:分区号、起始地址、长度和占用标志。其中占用标志为“0”时,表示目前该分区空闲;否则登记占用作业名(或作业号)。有了“分区分配表”,空间分配与回收工作是比较简单的。

二、地址转换和存储保护

固定分区管理可以采用静态重定位方式进行地址映射。

为了实现存储保护,处理器设置了一对“下限寄存器”和“上限寄存器”。当一个已经被装入主存储器的作业能够得到处理器运行时,进程调度应记录当前运行作业所在的分区号,且把该分区的下限地址和上限地址分别送入下限寄存器和上限寄存器中。处理器执行该作业的指令时必须核对其要访问的绝对地址是否越界。

三、多作业队列的固定分区管理

为避免小作业被分配到大的分区中造成空间的浪费,可采用多作业队列的方法。即系统按分区数设置多个作业队列,将作业按其大小排到不同的队列中,一个队列对应某一个分区,以提高内存利用率。

2、可变分区存储管理
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不是预先将内存划分分区,而是在作业装入内存时建立分区,使分区的大小正好与作业要求的存储空间相等。这种处理方式使内存分配有较大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内存利用率。但是随着对内存不断地分配、释放操作会引起存储碎片的产生。

一、空间的分配与回收

采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系统中的分区个数与分区的大小都在不断地变化,系统利用“空闲区表”来管理内存中的空闲分区,其中登记空闲区的起始地址、长度和状态。当有作业要进入内存时,在“空闲区表”中查找状态为“未分配”且长度大于或等于作业的空闲分区分配给作业,并做适当调整;当一个作业运行完成时,应将该作业占用的空间作为空闲区归还给系统。

可以采用首先适应算法、最佳(优)适应算法和最坏适应算法三种分配策略之一进行内存分配。

二、地址转换和存储保护

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一般采用动态重定位的方式,为实现地址重定位和存储保护,系统设置相应的硬件:基址/限长寄存器(或上界/下界寄存器)、加法器、比较线路等。

基址寄存器用来存放程序在内存的起始地址,限长寄存器用来存放程序的长度。处理机在执行时,用程序中的相对地址加上基址寄存器中的基地址,形成一个绝对地址,并将相对地址与限长寄存器进行计算比较,检查是否发生地址越界。

三、存储碎片与程序的移动

所谓碎片是指内存中出现的一些零散的小空闲区域。由于碎片都很小,无法再利用。如果内存中碎片很多,将会造成严重的存储资源浪费。解决碎片的方法是移动所有的占用区域,使所有的空闲区合并成一片连续区域,这一技术称为移动技术(紧凑技术)。移动技术除了可解决碎片问题还使内存中的作业进行扩充。显然,移动带来系统开销加大,并且当一个作业如果正与外设进行I/O时,该作业是无法移动的。

3、页式存储管理

基本原理

1.等分内存

页式存储管理将内存空间划分成等长的若干区域,每个区域的大小一般取2的整数幂,称为一个物理页面有时称为块。内存的所有物理页面从0开始编号,称作物理页号。

2.逻辑地址

系统将程序的逻辑空间按照同样大小也划分成若干页面,称为逻辑页面也称为页。程序的各个逻辑页面从0开始依次编号,称作逻辑页号或相对页号。每个页面内从0开始编址,称为页内地址。程序中的逻辑地址由两部分组成:

逻辑地址
页号p
页内地址 d

3.内存分配

系统可用一张“位示图”来登记内存中各块的分配情况,存储分配时以页面(块)为单位,并按程序的页数多少进行分配。相邻的页面在内存中不一定相邻,即分配给程序的内存块之间不一定连续。

对程序地址空间的分页是系统自动进行的,即对用户是透明的。由于页面尺寸为2的整数次幂,故相对地址中的高位部分即为页号,低位部分为页内地址。

3.5.2实现原理

1.页表

系统为每个进程建立一张页表,用于记录进程逻辑页面与内存物理页面之间的对应关系。地址空间有多少页,该页表里就登记多少行,且按逻辑页的顺序排列,形如:

逻辑页号
主存块号

0
B0

1
B1

2
B2

3
B3

2.地址映射过程

页式存储管理采用动态重定位,即在程序的执行过程中完成地址转换。处理器每执行一条指令,就将指令中的逻辑地址(p,d)取来从中得到逻辑页号(p),硬件机构按此页号查页表,得到内存的块号B’,便形成绝对地址(B’,d),处理器即按此地址访问主存。

3.页面的共享与保护

当多个不同进程中需要有相同页面信息时,可以在主存中只保留一个副本,只要让这些进程各自的有关项中指向内存同一块号即可。同时在页表中设置相应的“存取权限”,对不同进程的访问权限进行各种必要的限制。

4、段式存储管理

基本原理

1.逻辑地址空间

程序按逻辑上有完整意义的段来划分,称为逻辑段。例如主程序、子程序、数据等都可各成一段。将一个程序的所有逻辑段从0开始编号,称为段号。每一个逻辑段都是从0开始编址,称为段内地址。

2.逻辑地址

程序中的逻辑地址由段号和段内地址(s,d)两部分组成。

3.内存分配

系统不进行预先划分,而是以段为单位进行内存分配,为每一个逻辑段分配一个连续的内存区(物理段)。逻辑上连续的段在内存不一定连续存放。

3.6.2实现方法

1.段表

系统为每个进程建立一张段表,用于记录进程的逻辑段与内存物理段之间的对应关系,至少应包括逻辑段号、物理段首地址和该段长度三项内容。

2.建立空闲区表

系统中设立一张内存空闲区表,记录内存中空闲区域情况,用于段的分配和回收内存。

3.地址映射过程

段式存储管理采用动态重定位,处理器每执行一条指令,就将指令中的逻辑地址(s,d)取来从中得到逻辑段号(s),硬件机构按此段号查段表,得到该段在内存的首地址S’, 该段在内存的首地址S’加上段内地址d,便形成绝对地址(S’+d),处理器即按此地址访问主存。

5、段页式存储管理

页式存储管理的特征是等分内存,解决了碎片问题;段式存储管理的特征是逻辑分段,便于实现共享。为了保持页式和段式上的优点,结合两种存储管理方案,形成了段页式存储管理。

段页式存储管理的基本思想是:把内存划分为大小相等的页面;将程序按其逻辑关系划分为若干段;再按照页面的大小,把每一段划分成若干页面。程序的逻辑地址由三部分组成,形式如下:

逻辑地址
段号s
页号p
页内地址d

内存是以页为基本单位分配给每个程序的,在逻辑上相邻的页面内存不一定相邻。

系统为每个进程建立一张段表,为进程的每一段各建立一张页表。地址转换过程,要经过查段表、页表后才能得到最终的物理地址。

‘叁’ 操作系统的资源管理功能有哪几个

1、处理机管理

处理器管理的第一项工作是处理中断事件,硬件只能发现中断事件,捕捉它并产生中断信号,但不能进行处理。配置了操作系统,就能对中断事件进行处理。

处理器管理的第二项工作是处理器调度。在单用户单任务的情况下,处理器仅为一个用户的一个任务所独占,处理器管理的工作十分简单。但在多道程序或多用户的情况下,组织多个作业或任务执行时,就要解决处理器的调度、分配和回收等问题。近年来设计出各种各样的多处理器系统,处理器管理就更加复杂。为了实现处理器管理的功能,操作系统引入了进程(process)的概念,处理器的分配和执行都是以进程为基本单位;随着并行处理技术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并行性,使并发执行单位的粒度变细,操作系统又引入了线程(Thread)的概念。对处理器的管理最总归结为对进程和线程的管理,包括:1)进程控制和管理;2)进程同步和互斥;3)进程通信;4)进程死锁;5)处理器调度,又分高级调度,中级调度,低级调度等;6)线程控制和管理。

正是由于操作系统对处理器的管理策略不同,其提供的作业处理方式也就不同,例如,批处理方式、分时处理方式、实时处理方式等等。从而,呈现在用户面前,成为具有不同性质和不同功能的操作系统。

2、存储管理

存储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管理存储器资源,为多道程序运行提供有力的支撑。存储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1)存储分配。存储管理将根据用户程序的需要给它分配存储器资源。2)存储共享。存储管理能地让主存中的多个用户程序实现存储资源的共享,以提高存储器的利用率。3)存储保护。存储管理要把各个用户程序相互隔离起来互不干扰,更不允许用户程序访问操作系统的程序和数据,从而保护用户程序存放在存储器中的信息不被破坏。4)存储扩充。由于物理内存容量有限,难于满足用户程序的需求,存储管理还应该能从逻辑上来扩充内存储器,为用户提供一个比内存实际容量大得多的编程空间,方便用户的编程和使用。

操作系统的这一部分功能与硬件存储器的组织结构和支撑设施密切相关,操作系统设计者应根据硬件情况和用户使用需要,采用各种相应的有效存储资源分配策略和保护措施。

3、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管理各类外围设备,完成用户提出的I/O请求,加快I/O信息的传送速度,发挥I/O设备的并行性,提高I/O设备的利用率;以及提供每种设备的设备驱动程序和中断处理程序,向用户屏蔽硬件使用细节。为实现这些任务,设备管理应该具有以下功能:1)提供外围设备的控制与处理;2)提供缓冲区的管理;3)提供外围设备的分配;4)提供共享型外围设备的驱动;5)实现虚拟设备。

4、文件管理

上述三种管理是针对计算机硬件资源的管理。文件管理则是对系统的信息资源的管理。在现代计算机中,通常把程序和数据以文件形式存储在外存储器上,供用户使用,这样,外存储器上保存了大量文件,对这些文件如不能采取良好的管理方式,就会导致混乱或破坏,造成严重后果。为此,在操作系统中配置了文件管理,它的主要任务是对用户文件和系统文件进行有效管理,实现按名存取;实现文件的共享、保护和保密,保证文件的安全性;并提供给用户一套能方便使用文件的操作和命令。具体来说,文件管理要完成以下任务:1)提供文件逻辑组织方法;2)提供文件物理组织方法;3)提供文件的存取方法;4)提供文件的使用方法;5)实现文件的目录管理;6)实现文件的存取控制;7)实现文件的存储空间管理。

5、网络与通信管理

计算机网络源于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 近二十年来, 从单机与终端之间的远程通信, 到今天全世界成千上万台计算机联网工作,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已十分广泛。联网操作系统至少应具有以下管理功能:1)网上资源管理功能。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共享资源,网络操作系统应实现网上资滚源的共享, 管理用户应用程序对资源的访问, 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和一致性。2)数据通信管理功能。计算机联网后, 站点之间可以互相传送数据, 进行通信, 通过通信软件, 按照通信协议的规定, 完成网络上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传送。3)网络管理功能。包括: 故障管理、安全管理、性能管理、记帐管理和配置管理。

6、用户接口

为了使用户能灵活、方便地使用计算机和操作系统,操作系统还提供了一组友好的用户接口,包括:1)程序接口;2)命令接口;3)图形接口。

‘肆’ 主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

#include "iostream.h"
#include "iomanip.h"

#define nofreearea 2
#define noadequacyarea 3
#define allocated 4

#define noprocess 2
#define nosuchprocess 3
#define reclaimed 4

typedef struct TUN
{
int address;
int size;
char name;
struct TUN *next;
} usedarea , *usedtable;

typedef struct TFN
{
int address;
int size;
struct TFN *next;
} freearea, *freetable;

usedtable usedTable = NULL;
freetable freeTable = NULL;

int alloc( char processname , int processsize )
{

if( freeTable == NULL )
return 1;
freetable p = freeTable;
freetable q = p;

while( p != NULL && p->size < processsize )
{
q = p;
p = p->next;
}

if( p == NULL )
return 3;

usedtable x = new usedarea;
x->address = p->address;
x->size = processsize;
x->name = processname;
x->next = NULL;

if( p->size > processsize )
{
p->size -= processsize;
p->address += processsize;
}

else
{
if( p == freeTable )
freeTable = NULL;
else
q->next = p->next;
delete p;
}

usedtable r = usedTable;
usedtable t = r;

while( r != NULL && r->address < x->address )
{
t = r;
r = r->next;
}

if( usedTable == NULL )
usedTable = x;
else
{
x->next = r;
t->next = x;
}

return 4;
}

int Reclaim( char processname )
{
if( usedTable == NULL )
return 1;
usedtable p = usedTable;
usedtable q = p;
while( p != NULL && p->name != processname )
{
q = p;
p = p->next;
}

if( p == NULL )
return 3;

freetable r = freeTable;
freetable t = r;
freetable x;
while( r != NULL && r->address < p->address )
{
t = r;
r = r->next;
}

x = new freearea;
x->address = p->address;
x->size = p->size;
x->next = NULL;

if( r == freeTable )
{
x->next = r;
freeTable = x;
t = freeTable;
}
else
{
x->next = r;
t->next = x;
}

while( t->next != NULL && t->address + t->size == t->next->address )
{
t->size += t->next->size;
r = t->next;
t->next = t->next->next;
delete r;
}

if( p == usedTable )
{
usedTable = usedTable->next;
}
else
q->next = p->next;
delete p;

return 4;
}

int Init()
{
freeTable = new freearea;
freeTable->address = 0;
freeTable->size = 128;
freeTable->next = NULL;
return 1;
}

void processrequest()
{
char processname;
int processsize;
cout<<"...................."<<endl;
cout<<"作业名: ";
cin >> processname;
cout<<"作业长度: ";
cin >> processsize;
if(processsize<=128)
{int i;
if( alloc( processname , processsize) == 4 )
{
i=i+processsize;
if(i>128)
{cout<<"该作业超出空间"<<endl;
}
if(i<=128)
cout<<"该作业已成功获得所需空间"<<endl;
i=i+processsize;
cout<<"........................................"<<endl;

}
else
cout<<"该作业超出空间,没有获得所需空间"<<endl;
cout<<"........................................"<<endl;
return;
}
if(processsize>128)
{cout<<"该作业超出空间"<<endl;
cout<<"........................................"<<endl;
}

}

void processreclaim()
{
int processname;
cout<<"...................."<<endl;
cout<<"作业名: ";
cin >>processname;
int result = Reclaim( processname );
if( result == 4 )
cout<<"该作业已成功回收"<<endl;
else if( result == 2 || result == 1 )
cout<<"系统没有作业或该作业不存在"<<endl;
cout<<"...................."<<endl;

}

void freeTablePrint()
{
cout<<endl<<endl<<endl<<"***********************************"<<endl;
cout<<setw(10)<<"address"<<setw(10)<<"length"<<setw(10)<<"state"<<endl<<endl;
freetable p = freeTable;
usedtable q = usedTable;
int x , y;
while( p || q )
{
if( p )
x = p->address;
else
x = 0x7fffffff;
if( q )
y = q->address;
else
y = 0x7fffffff;

if( x < y )
{
cout<<setw(10)<<p->address<<setw(10)<<p->size<<setw(10)<<"空闲"<<endl;
p = p->next;
}
if( x > y )
{
cout<<setw(10)<<q->address<<setw(10)<<q->size<<setw(10)<<"已分配"<<setw(10)<<"ID="<<q->name<<endl;
q = q->next;
}
}
cout<<endl<<endl<<endl<<"************************************"<<endl<<endl<<endl;

}

void main()
{
Init();
int choose;
bool exitFlag = false;
while( !exitFlag )
{

cout<<"************************0 - 退出 ************************"<<endl;
cout<<"************************1 - 分配主存 ************************"<<endl;
cout<<"************************2 - 回收主存 ************************"<<endl;
cout<<"************************3 - 显示主存 ************************"<<endl<<endl<<endl;
cout<<"************************选择所要执行的操作:";
cin>>choose;
switch( choose )
{
case 0:
exitFlag = true;
break;
case 1:
processrequest();
break;
case 2:
processreclaim();
break;
case 3:
freeTablePrint();
break;
}
}
}

‘伍’ 从资源管理器来看,操作系统有什么功能

什么意思呀?资源管理器就是树状文件夹,首先有操作系统才能显示,其次,有操作系统才能编辑。所以,资源管理器只是操作系统对文件管理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让我们管理文件更清晰方便。有的人也会用不惯。呵呵

‘陆’ 如何在虚拟化环境下进行数据存储管理

理解虚拟机存储需求
规划部署方案可以节约时间和资金,并避免在将来出现令人头疼的问题。部署物理存储环境前,因当了解当前环境的具体情况。我们开始研究如何在虚拟化环境下解决存储的需求分配问题。每个环境都不尽相同,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简单问题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数据存储管理规划:
1、工程师需要理解环境中虚拟化的程度。环境中是否大多数服务器都已虚拟化,还是仅仅运行了少量的虚拟机。
2、需要超前规划将来用户、服务与应用增长所需的计算资源。环境会不断演变,既要满足当前应用,也要规划未来发展。
一旦开始规划,工程小组需要对自己即将部署的存储解决方案类型有深入认识。某些虚拟机需要为其存储设置许多固定参数,而其他虚拟机则可以更为灵活的调整。根据大多虚拟机监控(VMM)实现方案,可以大致分为两个主要部分:
1、在创建虚拟磁盘时预先分配所需的整个存储空间。此方案中,虚拟磁盘既可以被拆分为许多水平文件(默认情况下为每文件2GB大小)所组成的文件集,被称做"分割水平文件",也可以采用单一的水平文件。预分配存储机制也被成为"厚配置".
2、按需动态增长存储。若采用此机制,虚拟磁盘可以分割或单一文件保存,但其有一个重要特性--存储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分配。此种类型的动态增长存储同样被称为"自动精简配置",VMware Inc.和Citrix System都支持此种磁盘配置。
一旦负载评估确定以及相关可行性调查完成,就可着手研究如何将存储添加至环境中。但比这更重要的一环是明确工作负载究竟需要多少存储空间,因为此时已进入存储资源分配过程了。
动态存储分布
管理员现在可以通过虚拟化平台接口进行监控,分配和管理所有虚拟机的存储需求。Vsphere、XenServer和Hyper-V目前都提供了非 常复杂的图形用户接口(GUI),这些管理工具可以提供关于虚拟机的详细信息。例如,管理员可以查看系统所连接的存储仓库,了解其是如何被利用的,也可以 查看每个虚拟机(VM)的磁盘使用状况。虚拟化管理平台的每次更新都加强了针对存储设备的连接能力,包括支持更多厂商的产品,新功能以及通过GUI界面所 能实现的存储设备管理。
在部署自动精简配置(或动态存储分配)作为虚拟磁盘特性时,需要留意存储资源池或数据存储中那些还未被使用的空间。通过跟踪未使用资源,工程师可以 调整最佳实践并决定下一步操作是回收现有未使用资源,或者在应用中断与宕机发生之前往资源池中加入新的可用空间。为避免系统宕机,建议对磁盘使用情况进行 追踪并设置告警等通知,保证在空间不足时能通知到管理员。动态空间分配并不是什么新技术,该功能在现今大部分主流虚拟化软件中都可以实现。尽管如此,关于 这种数据存储机制还是有一些管理技巧的:
1、设置磁盘空间需求告警。添加额外磁盘空间并不困难。现实中,实现空间添加可能只需要大约3次鼠标点击。挑战在于了解有多少资源可以分配,以及数 据存储是否将要用尽。要解决这个问题,工程师应该为虚拟化平台管理工具设置告警策略,以及准确管理自动精简配置。对某些管理平台来说,告警是项新功能,但 十分重要。这些告警可以通
2、过自定义触发规则实现,这样管理员们就可以对“磁盘空间耗尽”这项事故进行预防并才去行动。告警可设置为当数据存储使用率到 达某一百分数值或超额比率达到一定数值时触发相关通知。
3、文档与环境监控。每款主流虚拟化管理平台的GUI工具都很实用,任何IT工程师都应该能够检索存储仓库并对存储使用状况与规划有明确的认识。尽 管如此,在处理存储需求时,数据存储管理是一项永无止境的过程,需要无时无刻关注。空间资源耗尽并不是一个好应对的问题,而且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审计与 对存储环境的维护来避免事故发生。
确保存储和虚拟化管理平台及时更新。经常检查负载状况是件十分重要的例行公事,留意存储硬件和虚拟化软件平台运行情况也十分重要。新硬件和软件更新可提供更好的支持与功能及,提升IT工程师管理环境的能力。微小变更,诸如告警与警示,可以用来增强存储空间管理能力。

‘柒’ f2812内部存储器资源如何分配

f2812内部存储器资源分配:打开任务管理器,选择一个进程,右击鼠标,选择有相关性这三个字的一项,就可以设置多少个处理器核心运行此进程。不过不推荐改这个。

要公开、公平、公正地让每个职工凭自己的能力竞争上岗。对上岗人员要实行三级动态管理。即:将上岗人员划分为优秀、合格、临时三种上岗身份,并根据每个上岗人员的实际工作业绩,定期实行三种身份相互转换制度。让每个上岗人员既有动力,又有压力。

工作原理:

存储器是用来存储程序和各种数据信息的记忆部件。存储器可分为主存储器(简称主存或内存)和辅助存储器(简称辅存或外存)两大类。和CPU直接交换信息的是主存。

主存的工作方式是按存储单元的地址存放或读取各类信息,统称访问存储器。主存中汇集存储单元的载体称为存储体,存储体中每个单元能够存放一串二进制码表示的信息。

该信息的总位数称为一个存储单元的字长。存储单元的地址与存储在其中的信息是一一对应的,单元地址只有一个,固定不变,而存储在其中的信息是可以更换的。

‘捌’ 操作系统对资源分配,有哪几种常见的策略


进程(Process)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基本单位。

进程也是抢占处理机的调度单位,它拥有一个完整的虚拟地址空间。当进程发生调度时,不同的进程拥有不同的虚拟地址空间,而同一进程内的不同线程共享同一地址空间。

与进程相对应,线程与资源分配无关,它属于某一个进程,并与进程内的其他线程一起共享进程的资源。

线程只由相关堆栈(系统栈或用户栈)寄存器和线程控制表TCB组成。寄存器可被用来存储线程内的局部变量,但不能存储其他线程的相关变量。

调度与操作系统的线程的实现有关,如果是管态线程与目态线程是一一对应,则调度的最小单位可以是线程,但我觉得这也就是理论上,一般的商用操作系统可能操作系统调度的单位也是进程。

(8)存储资源分配策略扩展阅读

进程一般有三个状态:就绪状态、执行状态和等待状态【或称阻塞状态】;进程只能由父进程建立,系统中所有的进程形成一种进程树的层次体系;挂起命令可由进程自己和其他进程发出,但是解除挂起命令只能由其他进程发出。

进程控制块(PCB):PCB不但可以记录进程的属性信息,以便操作系统对进程进行控制和管理,而且PCB标志着进程的存在,操作系统根据系统中是否有该进程的进程控制块PCB而知道该进程存在与否。

系统建立进程的同时就建立该进程的PCB,在撤销一个进程时,也就撤销其PCB,故进程的PCB对进程来说是它存在的具体的物理标志和体现。一般PCB包括以下三类信息:进程标识信息;处理器状态信息;进程控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