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断点保存的内容以什么形式存储
用文件存储的形式存储
当CPU收到中断请求后,能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响应中断,如果CPU没有更急、更重要的工作,则在执行完当前指令后响应这一中断请求。CPU中断响应过程如下:首先,将断点处的PC值(即下一条应执行指令的地址)推入堆栈保留下来,这称为保护断点,由硬件自动执行。然后,将有关的寄存器内容和标志位状态推入堆栈保留下来,这称为保护现场,由用户自己编程完成。保护断点和现场后即可执行中断服务程序,执行完毕,CPU由中断服务程序返回主程序,中断返回过程如下:首先恢复原保留寄存器的内容和标志位的状态,这称为恢复现场,由用户编程完成。然后,再加返回指令RETI,RETI指令的功能是恢复PC值,使CPU返回断点,这称为恢复断点。恢复现场和断点后,CPU将继续执行原主程序,中断响应过程到此为止。
单片机中断发生后,只是自动保存了断点地址,并不保存数据。数据,需要你自己编程来解决。怎么保存原来的数据。保存到堆栈也行,保存到别处也行,可以自己选择。
B. 8051单片机的中断处理程序能否存储在64KB程序存储器的任意区域如何实现 各位大侠谢谢了,有[color=Oli
在物理结构上有四个存储空间:
1、片内程序存储器
2、片外程序存储器
3、片内数据存储器
4、片外数据存储器
但在逻辑上,即从用户的角度上,8051单片机有三个存储空间:
1、片内外统一编址的64K的程序存储器地址空间(MOVC)
2、256B的片内数据存储器的地址空间(MOV)
3、以及64K片外数据存储器的地址空间(MOVX)
在访问三个不同的逻辑空间时,应采用不同形式的指令,以产生不同的存储器空间的选通信号。
程序存储器
寻址范围:0000H ~ FFFFH 容量64KB
EA = 1,寻址内部ROM;EA = 0,寻址外部ROM
地址长度:16位
C. 如何实现数据存储的管理
:数据存储备份和存储管理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终端/主机计算模式,当时由于数据集中在主机上,因此,易管理的海量存储设备——磁带库是当时必备的设备。80年代以后,由于PC的发展,尤其是90年代应用最广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普及以及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存储容量、存储模式和存储要求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些新兴的存储技术迅速崛起,为构建一个更安全的信息时代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编者按如何确保所有数据能够得到可靠备份,及时进行灾难恢复是存储管理软件的核心任务。此外存储管理软件还存在以下一些基本功能,诸如改进系统和应用I/O性能及存储管理能力,提高数据和应用系统的高可用性,减少由于各种原因中断数据存取或者应用系统宕机的时间,实现技术有分级存储管理(HSM)、ClusterServer(集群服务器)等。
首先是能提供一些可以识别和分析存储访问模式的VolumeManager工具。VolumeManager通过复杂的磁盘配置能均衡I/O负载,在不影响应用的同时能够优化应用数据的布局。它还可将数据条形散放到多个物理盘上以提高性能,同时还具有在不中断应用的情况下,识别和消除性能瓶颈的能力,从而增强系统和应用的性能。另外,VolumeManager在减少系统中断时间、增加数据完整性等方面也有不俗表现。它允许对磁盘进行在线的管理和更改配置,减少对系统产生极大影响的停机时间,同时利用冗余技术提高数据可用性,防止数据被丢失和破坏。
其次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可快速恢复的日志式文件系统FileSystem,它能在不间断数据访问的条件下,对文件作在线备份,并在系统重启或崩溃前允许访问数据并恢复文件,从而大大提高用户和管理员的生产效率。FileSystem在系统崩溃前还能将未完成的数据记录在一个事件日志中,利用恢复程序重现,从而保持了数据的完整性。
VolumeManager和FileSystem都工作在操作系统一级,可实现集群与故障恢复、自动管理、备份与HSM以及基于浏览器的远程管理等。两者有机结合后,利用双方特有的对磁盘和数据的管理能力,能给企业的系统提供尽可能高的性能、可用性及可管理性。
在此基础之上便是整个存储管理的核心任务——备份技术。
数据存储备份技术一般包含硬件技术及软件技术等,硬件技术主要是磁带机技术,软件技术主要是通用和专用备份软件技术等。我们主要从软件技术方面加以讨论。备份软件技术在整个数据存储备份过程中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因为它不仅关系到是否支持磁带的各种先进功能,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备份的效率。最好的备份软件不一定就是操作系统所提供的备份功能,很多厂商都提供了许多专业的备份软件。专业备份软件能通过优化数据传输率,即可以自动以较高的传输率进行数据传输。这不仅能缩短备份时间、提高数据存储备份速度,而且对磁带机设备本身也有好处。另外,专业备份软件还支持新磁带机技术,如HP的TapeAlert技术,差不多所有主流专业备份软件均提供支持。
对于存储模式来说比较常见的有DAS、NAS和SAN等。DAS(DirectAttachedStorage-直接连接存储)是指将存储设备通过SCSI接口或光纤通道直接连接到一台计算机上。当服务器在地理上比较分散、很难通过远程连接进行互连时,直接连接存储是比较好的解决方案。直接连接存储也可帮助企业继续保留已有的传输速率并不很高的网络系统。
网络正成为主要的信息处理模式,需要存储的数据大量增加,数据作为取得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资产其重要性在增加,是目前发展的趋势。NAS和SAN的出现正响应了这一点。NAS就是网络连接存储,即将存储设备通过标准的网络拓扑结构(例如以太网),连接到一群计算机上。它的重点在于帮助工作组和部门级机构解决迅速增加存储容量的需求。这种方法从两方面改善了数据的可用性。第一,即使相应的应用服务器不再工作了,仍然可以读出数据。第二,简易服务器本身不会崩溃,因为它避免了引起服务器崩溃的首要原因,即应用软件引起的问题。另外,NAS产品是真正即插即用的产品,其设备的物理位置非常灵活。
SAN(存储区域网络)通过光纤通道连接到一群计算机上。在该网络中提供了多主机连接,但并非通过标准的网络拓扑,并且通过同一物理通道支持广泛使用的SCSI和IP协议。它的结构允许任何服务器连接到任何存储阵列,这样不管数据置放在哪里,服务器都可直接存取所需的数据。SAN解决方案是从基本功能剥离出存储功能,所以运行备份操作就无需考虑它们对网络总体性能的影响。这个方案也使得管理及集中控制实现简化,特别是对于全部存储设备都集群在一起的时候。
集群通常用于加强应用软件的可用性与可扩展性。某些集群架构技术会加入单一系统印象的概念,可从单点以单一系统的方式来管理多台计算机。集群服务器可支持多达上百台互相连接的服务器,结合为松散结合的单位来执行作业,保护彼此的应用软件免于故障。由于集群服务器可完全整合应用软件服务架构,因此可建置高效的应用软件执行环境,即使整个系统出现故障,终端计算机都还可以使用几乎所有的应用软件。集群服务器软件包括引擎、编译器、负载计算器、代理、指令与图形化系统管理接口等组件。集群化运算环境的最大优势是卓越的数据处理能力。原则上,任何类型的多重主机架构存储设备,包括直接连接的磁盘,都可以用来当作集群数据存储设备。为求得最大的系统可用性,最适合使用拥有多重主机存取路径的容错或高可用性存储子系统。
分层次的管理方式可以解决存储容量不断增长导致的如何有效扩充容量的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它更多地用于分布式网络环境中。分级,其实就是意味着用不同的介质来实现存储,如RAID系统、光存储设备、磁带等,每种存储设备都有其不同的物理特性和不同的价格。例如,要备份的时候,备份文件一般存储在速度相对比较慢、容量相对比较大、价格相对比较低的存储设备上如磁带,这样做很经济实用。那么如何实现分级呢?从原理上来讲,分级存储是从在线系统上迁移数据的一种方法。文件由HSM系统选择进行迁移,然后被拷贝到HSM介质上。当文件被正确拷贝后,一个和原文件相同名字的标志文件被创建,但它只占用比原文件小得多的磁盘空间。以后,当用户访问这个标志文件时,HSM系统能将原始文件从正确的介质上恢复过来。分级存储可以有不同的实施方式,HSM根据两级或三级体系将动态迁移/回迁的数据分类,从而实现分级存储。
存储应用的深入必然带来对整体解决方案的需求,这不仅包括硬件,还包括相应的软件以及服务。一个软硬件兼容的融合应用环境是大势所趋。比如,存储虚拟化的提出就证明了这一趋势。因为它有利于提高存储利用率、简化管理和降低成本,构建一个融合的存储应用大环境。总之,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能力的不断提高,数据量也在不断膨胀。数据备份与恢复等存储技术方面的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存储管理技术的发展必将引起业界的高度重视。
相关链接:当前主流的存储介质
磁盘阵列、磁带库
磁盘阵列的最大特点是数据存取速度特别快,其主要功能是可提高网络数据的可用性及存储容量,并将数据有选择性地分布在多个磁盘上,从而提高系统的数据吞吐率。另外,磁盘阵列还能够免除单块硬盘故障所带来的灾难后果,通过把多个较小容量的硬盘连在智能控制器上,可增加存储容量。磁盘阵列是一种高效、快速、易用的网络存储备份设备。
广义的磁带库产品包括自动加载磁带机和磁带库。自动加载磁带机和磁带库实际上是将磁带和磁带机有机结合组成的。自动加载磁带机是一个位于单机中的磁带驱动器和自动磁带更换装置,它可以从装有多盘磁带的磁带匣中拾取磁带并放入驱动器中,或执行相反的过程。自动加载磁带机能够支持例行备份过程,自动为每日的备份工作装载新的磁带。一个拥有工作组服务器的小公司或分理处可以使用自动加载磁带机来自动完成备份工作。
磁带库是像自动加载磁带机一样的基于磁带的备份系统,它能够提供同样的基本自动备份和数据恢复功能,但同时具有更先进的技术特点。它的存储容量可达到数百PB(1PB=100万GB),可以实现连续备份、自动搜索磁带,也可以在驱动管理软件控制下实现智能恢复、实时监控和统计,整个数据存储备份过程完全摆脱了人工干涉。磁带库不仅数据存储量大得多,而且在备份效率和人工占用方面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网络系统中,磁带库通过SAN(存储局域网络)系统可形成网络存储系统,为企业存储提供有力保障,很容易完成远程数据访问、数据存储备份,或通过磁带镜像技术实现多磁带库备份,无疑是数据仓库、ERP等大型网络应用的良好存储设备。
光盘塔、光盘库和光盘网络镜像服务器
光盘不仅存储容量巨大,而且成本低、制作简单、体积小,更重要的是其信息可以保存100年至300年。光盘塔由几台或十几台CD-ROM驱动器并联构成,可通过软件来控制某台光驱的读写操作。光盘塔可以同时支持几十个到几百个用户访问信息。光盘库也叫自动换盘机,它利用机械手从机柜中选出一张光盘送到驱动器进行读写。它的库容量极大,机柜中可放几十片甚至上百片光盘。光盘库的特点是:安装简单、使用方便,并支持几乎所有的常见网络操作系统及各种常用通信协议。
光盘网络镜像服务器不仅具有大型光盘库的超大存储容量,而且还具有与硬盘相同的访问速度,其单位存储成本(分摊到每张光盘上的设备成本)大大低于光盘库和光盘塔,因此光盘网络镜像服务器已开始取代光盘库和光盘塔,逐渐成为光盘网络共享设备中的主流产品。
D. 中断数据接收以后,一般怎么储存和处理
数据库存储或者文件存储
E. 程序中断方式保存现场为什么要分两步
什么是中断?中断就是让cpu中断当前的正常指令而转去执行另一处特点的代码的一种机制。
什么是中断向量表?中断向量表就是对应的中断号所对应的内存内址,某一中断发生后,CPU就去查这个表,从中取出一个地址,然后转去执行该地址处的指令。
中断的类型一般有哪些?中断的类型有硬件中断,如计时器中断,DMA中断,串口中断,和软件中断,如int指令 .
有中断了,cpu一定要会中断当前的执行吗?不一定,有些中断是可以屏蔽的,比如一次时钟中断产生,cpu跳去执行中断入口处的程序,在进入中断后,为了不引起混乱,中断程序通过指令设置屏蔽标志,这样,以后的时间中断就不会再引起CPU的中断了,在时钟中断程序执行完毕任务后,再次通过指令取消屏蔽标志,以后的时间中断就可以引起CPU中断,并再次进入时钟中断程序。
CPU是通过设置时间中断来实现抢占机制的,在进入保护模式之前先初始化中断向量表,在时钟中断入口处放置任务切换代码。然后设置好时钟中断的时间。
当某一线程的执行用光了时间片时,时钟中断产生,cpu转去执行中断处的任务切换代码,保存当前线程的状态,得到并灰复下一个线程的状态,然后转去执行那个线程,依此类推。
为了尽可能的提高CPU的利用率,当某一线程必须转入等待状态,如要获取某一低速外设的数据时,这里的读操作程序会主动放弃当前没有用光的时间片,主动调用任务切换中断代码,把CPU的时间让给其它已经准备好可以继续的线程。 1.中断 zhōngàn
[interrupt;discontinue;suspend;come to stop;break down (off)] 半中间发生阻隔、停顿或故障而断开
交通中断
2.是指在计算机执行期间,系统内发生任何非寻常的或非预期的急需处理事件,使得CPU暂时中断当前正在执行的程序而转去执行相应的时间处理程序。待处理完毕后又返回原来被中断处继续执行或调度新的进程执行的过程。
中断是单片机实时地处理内部或外部事件的一种内部机制。当某种内部或外部事件发生时,单片机的中断系统将迫使CPU暂停正在执行的程序,转而去进行中断事件的处理,中断处理完毕后,又返回被中断的程序处,继续执行下去。
一、什么是中断
虽然现在win9x已经有了PNP(即插即用)功能,但是中断冲突仍然是不可避免的,其中最为容易发生冲突的就是IRQ、DMA和I/O。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IRQ、DMA和I/O的概念:
1、IRQ(Interrupt Request)
IRQ英文全称Interrupt Request,中文翻译为中断请求线。计算机中有许多设备(例如声卡、硬盘等)他们都能在没有CPU介入的情况下完成一定的工作。但是这些设备还是需要定期中断CPU,让CPU为其做一些特定的工作。如果这些设备要中断CPU的运行,就必需在中断请求线上把CPU中断的信号发给CPU。所以每个设备只能使用自己独立的中断请求线。一般来说在80286以上计算机中,共有16个中断请求线与各种需要用中断的不同外设相连接,(每个中断线有一个标号也就是中断号)。
中断号的分配情况如下:
IRQ说明
0定时器
1键盘
2 串行设备控制器
3COM2
4COM1
5 LPT2
6软盘控制器
7LPT1
8实时时钟
9PC网络
10可用(Available)
11可用(Available)
12 PS/2 鼠标
13数学协处理器
14 硬盘控制器
15 可用(Available)
NM1奇偶校验
大家现在就可以清楚的看到,IRQ3、4、5、10、11、12、15可供用使用。
2、DMA(Direct Memory Access)
计算机与外设之间的联系一般通过两种方法:一是通过CPU控制来进行数据的传送;二是在专门的芯片控制下进行数据的传送。我们所说的DMA,就是不用CPU控制,外设同内存之间相互传送数据的通道,在这种方式下,外设利用DMA通道直接将数据写入存储器或将数据从存储器中读出,而不用CPU参与,系统的速度会大大增加。
DMA通道分配情况表
DMA0可用
DMA1EPC打印口
DMA2软盘控制器
DMA38位数据传送
DMA4DMA控制器
DMA5可用
DMA6可用
DMA7可用
3、I/O(INPUT/OUTPUT)
输入/输出端口,也就是计算机配件与CPU连接的接口。每个端口都有自己唯一的一个端口号,这个端口号称为地址。每一个想和CPU通信的外设或配件都有不同的I/O地址,通常在PC机内部一共有1024个地址。
二、中断冲突的解决
现在我们已经基本知道了IRQ、DMA和I/O的概念,下面我就要说一下如何解决常见的中断冲突问题。
众所周知,现在的win9x已经运用PNP技术,它可以将中断进行自动分配,这种“即插即用” 的功能可以说是大大简化了用户的操作。不过任何事物都有好与不好两方面,这种PNP技术也有它的弱点,那就是如果不能认出要安装的新设备,那么自动分配中断时就会产生冲突。现在新的硬件产品层出不穷,各种产品又相互兼容,功能类似,这就导致了win9x常常不能正确检测出新设备,中断冲突也就不可避免了。
知道了冲突产生的原因,那我们如果解决冲突呢?在此我就详细的谈一谈在win9x下中断冲突的解决。首先我们要知道系统中冲突的设备,做法是在控制面板中双击“系统”图标,查看设备管理器中的各设备。一般有“?”和“!”的设备要注意了,有问题的设备就是它们了。解决方法有分两步做:
第一步、先删去有“?”和“!”的设备,然后重新启动,让计算机自己再认一遍这些设备。这样做是因为部分有“?”和“!”的设备可能是驱动程序安装有误,再重装一遍可解决问题。
第二步、如果上面一步还是不能解决问题,现在多半是中断冲突了,那我们只能手动调整来解决中断冲突。在系统=>设备管理器=>属性中我们可以看到系统资源分配的情况,通过查看此项就可从中了解到哪些系统资源被占用,哪些系统资源还没有用,用户做相应的调整即可。
三、如何防止中断冲突
要防止中断冲突,其实就是要知道什么设备容易产生中断冲突,只要知道了这点,在使用这些设备时稍微注意一下就可以了。下面我列出一些容易冲突的设备,希望对读者有用。
1、声卡:一些早期的ISA型声卡,系统很有可能不认,就需要用户手动设置(一般为5)
2、内置调制解调器和鼠标:一般鼠标用COM1,内置调制解调器使用COM2的中断(一般为3),这时要注意此时COM2上不应有其它设备
3、网卡和鼠标:此问题一般发生在鼠标在COM1口,使用中断为3,这时要注意通常网卡的默认中断为3,两者极有可能发成冲突。
4、打印机和EPP扫描仪:在安装扫描仪驱动程序时应将打印机打开,因为两个设备中串联,所以为了防止以后扫描仪驱动程序设置有误,一定要将打印机打开再安装扫描仪驱动程序。
5、操作系统和BIOS:如果计算机使用了“即插即用”操作系统(例如win98),应将BIOS中PNP OS Installed设置为Yes这样可让操作系统重新设置中断。
6、PS/2鼠标和BIOS:在使用PS/2鼠标时应将BIOS中PS/2 Mouse Function Control打开或设置为Auto,只有这样BIOS才能将IRQ12分配给PS/2鼠标用。
四、操作系统中断
dos下应用程序可以自行申请中断,windows作为一种分时操作系统,工作在它之上的应用程序没有权利处理中断,这是为什么windows可以掌控所有进程并轮流运行的原因(它可以设置中断)。只有“0 ring”以内的vxd,wdm才享有中断权限,驱动级别的程序也能申请中断,这是我们能在"0 ring"以内施展拳脚的常用的途径。
[编辑本段]
简单理解
中断是一种发生了一个外部的事件时调用相应的处理程序的过程。
按照Ti官方文档得解释:中断是由于软件的或硬件的信号,使得CPU放弃当前的任务,转而去执行另一段子程序。可见中断是一种可以人为参与(软件)或者硬件自动完成的,使CPU发生的一种程序跳转
[编辑本段]
SNMP中的中断
SNMP从被管设备中收集数据的基本方法之一: 基于中断的方法(称为自陷,Trap)由被管设备主动发出,可以立即通知网络管理工作站。特点是实时性好,但有可能会导致系统资源消耗。
计算机中断概念的详细解释
什么是中断
中断是计算机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在现代计算机中毫无例外地都要采用中断技术。什么是中断呢?可以举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假如你正在给朋友写信,电话铃响了。这时,你放下手中的笔,去接电话。通话完毕,再继续写信。这个例子就表现了中断及其处理过程:电话铃声使你暂时中止当前的工作,而去处理更为急需处理的事情(接电话),把急需处理的事情处理完毕之后,再回头来继续原来的事情。在这个例子中,电话铃声称为“中断请求”,你暂停写信去接电话叫作“中断响应”,接电话的过程就是“中断处理”,相应地,在计算机执行程序的过程中,由于出现某个特殊情况(或称为“事件”),使得暂时中止现行程序,而转去执行处理这一事件的处理程序,处理完毕之后再回到原来程序的中断点继续向下执行,这个过程就是中断。
计算机为什么要采用中断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再举一例子。假设你有一个朋友来拜访你,但是由于不知道何时到达,你只能在大门等待,于是什么事情也干不了。如果在门口装一个门铃,你就不必在门口等待而去干其它的工作,朋友来了按门铃通知你,你这时才中断你的工作去开门,这样就避免等待和浪费时间。计算机也是一样,例如打印输出,CPU传送数据的速度高,而打印机打印的速度低,如果不采用中断技术,CPU将经常处于等待状态,效率极低。而采用了中断方式,CPU可以进行其它的工作,只在打印机缓冲区中的当前内容打印完毕发出中断请求之后,才予以响应,暂时中断当前工作转去执行向缓冲区传送数据,传送完成后又返回执行原来的程序。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计算机系统的效率。
什么是中断的优先级
我们仍然可以举例说明中断优先级的概念。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在电话铃响的同时,门铃也响了,那么你将在“接电话”和“开门”这两个中断请求中选择,先响应哪一个请求。这就有一个谁优先的问题。如果“开门”比“接电话”重要(或者说“开门”比“接电话”的优先级高),那么就应该先开门,然后再接电话,接完电话后再回头来继续写信。这就是说,当同时有多个中断请求时,应该先响应优先级较高的中断请求。
此外,如果在响应一个中断,执行中断处理的过程中,又有新的中断事件发生而发出了中断请求,应该如何处理也取决于中断事件的优先级。当新发生的中断事件的优先级高于正在处理的中断事件时,又将中止当前的中断处理程序,转去处理新发生的中断事件,处理完毕才返回原来的中断处理。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假设“开门”比“接电话”的优先级高。在你写信时,电话铃响了,你去接电话,在通话的过程中,门铃又响了。因为“开门”的优先级高,你只能让通话的对方稍等,放下电话去开门。开门之后再回头继续接电话,通话完毕再回去继续写信。而如果“开门”比“接电话” 的优先级低,那么在通话的过程中门铃响了也可以不予理睬,通话结束再去开门。当然,在日常生活中,谁也不会为“开门”和“接电话”规定一个优先级别的高低。但是在计算机中,各种中断事件很多,其优先级都有规定,否则就会乱套。在计算机中,中断事件的优先级是根据事件的实时性、重要性和软件处理的方便性来安排的。
中断的屏蔽
中断屏蔽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功能,所谓中断屏幕蔽是指通过设置相应的中断屏蔽位,禁止响应某个中断。这样作的目的,是保证在执行一些重要的程序中不响应中断,以免造成迟缓而引起错误。例如,在系统启动执行初始化程序时,就屏蔽键盘中断,使初始化程序能够顺利进行。这时,敲任何键,都不会响应。当然对于一些重要的中断是不能屏蔽的,例如重新启动、电源故障、内存出错、总线出错等影响整个系统工作的中断是不能屏蔽的。因此,从中断是否可以被屏蔽来看,可分为可屏蔽中断和不可屏蔽中断两类。
中断是怎样分类的
产生中断请求的设备或事件称为“中断源”。从中断源来看,中断一般可分为三类:
(1)由计算机硬件异常或故障引起的中断,也称为内部异常中断。
(2)由程序中执行了中断指令引起的中断,也称为软中断。
(3)外部设备(如输入输出设备)请求引起的中断,也称为外部中断或I/O中断。
在这三类中断中,外部中断我们接触得最多。下面我们来作进一步的介绍。
中断控制器和中断通道
因为每个设备都要使用中断,每个设备也就需要一个传送中断请求的通道。而CPU中只有一条接收中断请求的引脚,因此需要有一个机构来收集各个设备产生的各种中断请求,并按优先级排列送给CPU。这个机构称为中断控制器。早期的中断控制器是一片8259集成芯片,可以接收8个中断请求信号,也就是可以有8个中断通道。PC机允许使用15个中断通道,因此需要两片8259芯片。现在的微机仍然维持了这个结构,不过8259芯片已不是独立的芯片,而被进一步集成到其它的大规模芯片中了。
两片8259之间用级联的方法连接起来,即一片8259的输出连接到另一片8259的输入端。因此实际可以使用的中断通道只有15个
。
由于每个设备都要占用一个中断通道,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设备占用了相同的通道时就会发生冲突,使得设备不能正常工作甚至死机。因此在安装新的设备时,一定要选择那些还没有被占用(保留)的中断通道,否则就会引起冲突。选择中断通道一般是通过改变适配卡上的跳线来实现的。很多微机在安装声卡或电影卡时没有正确地选择好中断通道,造成冲突后不能工作。对于有即插即用功能的微机和适配卡,能够自动地选择未被占用的通道,就不需要我们去设置了。
更加详细的可以查阅大学教材《微机原理》
F. 单片机中断数据的存储处理
有多种方式:
1. 压入堆栈
2. 暂存于没有使用的寄存器中
3. 用指令将数据转存于预留的存储器中
G. PLC定时中断怎么把两次的中断数据存储在不同的位置
plc在的定吋中断如你所100ms话,就是1s钟要执行10次。在正常顺序执行时到100ms中断原来次序,执行中断程序,可能几毫秒就执行完了,返回原中断点,继续原来顺序,再到100ms时,又跳到中断程序执行,几毫秒完成,又返回中断点,继续原来顺序。执到又一个100ms的周期计时到。
在中断程序的设计中,100ms的周期使用不能编的太大,如果这个周期的程序执行假如用了100ms的话,其他程序就没法执行了,就会就出现程序执行溢出,或者叫作崩溃。
H. 如何理解采用中断方式进行实时控制,请举一些可能的应用例子
中断的目的是使cpu接受外部信息,如按键,要用到中断,与外部进行数据交换,或者通信都要用到中断方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