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存储 » 一张核磁共振片存储容量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一张核磁共振片存储容量

发布时间: 2022-07-16 15:56:40

1. 谁知道怎样把影像片变成电子版正常扫描就可以吗

纸质照片可以通过扫描转换为电子版。

1、首先将需要扫描的纸质照片放入扫描仪中,照片的正面朝下放。

配置三基色柔光灯(冷光源、色温为5600K)两只、灯架两只、配套灯管12只、配套电缆(6米×2)及插头2套。灯具摆设高度与被拍摄人肩部同高,角度为左右各45度,朝向对准被拍摄人头部,距离被拍摄人1.5-2米。


像素不少于4百万,最高分辨率(dpi):2048,标准存储容量(MB):16MB,光学变焦倍数:4。光圈F8;快门125/秒,成像区上下要求头上部空1/10,头部占7/10,肩部占1/5;左右各空1/10。

2. 核磁共振拍的片子是什么格式,有多大

核磁片子保存在电脑上的格式是dicom格式,不同的核磁设备厂家可能会不同,一般一个层面2-3M左右,不同部位不同清晰度也会不同

3. 核磁共振胶片尺寸为多少厘米

通常CT和核磁共振影像胶片尺寸大小均分别有38cm×51cm、39cm×51cm、40cm×52cm而胃肠、X光、CR、DR影像胶片尺寸大小均分别有25cm×35cm、30cm×40cm、32cm×42cm胃肠、X光、CR、DR。

目前,传统的读片架结构简单,一般只能适用一种影像胶片尺寸,无法共用多种尺寸大小不同的影像胶片,进而给医生读取影像胶片带来一定的不便。

核磁共振应用

发现病变

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的最新医学影像新技术,对脑、甲状腺、肝、胆、脾、肾、胰、肾上腺、子宫、卵巢、前列腺等实质器官以及心脏和大血管有绝佳的诊断功能。与其他辅助检查手段相比。

核磁共振具有成像参数多、扫描速度快、组织分辨率高和图像更清晰等优点,可帮助医生“看见”不易察觉的早期病变,已经成为肿瘤、心脏病及脑血管疾病早期筛查的利器。

据了解,由于金属会对外加磁场产生干扰,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前,必须把身体上的金属物全部拿掉。不能佩戴如手表、金属项链、假牙、金属纽扣、金属避孕环等磁性物品进行核磁共振检查。

此外,戴心脏起搏器,体内有顺磁性金属植入物,如金属夹、支架、钢板和螺钉等,都不能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进行上腹部(如肝、胰、肾、肾上腺等)磁共振检查时必须空腹,但检查前可饮足量水,有利于胃与肝、脾的界限更清晰。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核磁共振

4. 核磁共振胶片可以卷起来保存吗

不可以

胶片是一种塑料胶片,上面附有一层薄薄的成像膜,来进行医学影像的储存。这种储存往往通过一些快速的高感成像打印机来进行成像。这种成像需要将胶片放置于避光之处进行储存。另外,要防止胶片的折曲或者折叠,以避免图像受损。还应放在防潮的地方,防止影像潮解,保证一个时间比较长的储存。对于电子储存或者光盘储存的这种影像,我们需要把光盘的光面进行一个比较合理的放置,防止磨损或者划擦。如果有磨损或者划擦,会导致数据难以判断,甚至数据的损失丢失。
像超声这种纸版的储存,它是一种热敏进行的碳素改变来储存影像,这种储存和书籍储存的方式是一样的,要防止受潮,另外,还要注意防止折叠。这些图像的储存整体来说,对于人们长期健康状况的随访具有重大意义,所以,我们在储存当中,应该安全放置,比较容易找到,避免丢失。

5. 核磁共振的问题

T是特斯拉,是磁体的强度的单位1T好像等于10000高斯,距离一根电流为1安培的导线1厘米处的场强为1高斯;现阶段临床应用的核磁共振有0.35T、1.5T、3T
0。35t对骨关节显示效果较好,1.5t为临床最常用的型号适用于各种部位扫描,3t场强较高,磁场的热效应较明显,容易灼伤皮肤,在功能性磁共振检查中有一定优势。

6. X光片,CT,核磁共振那种辐射大,那种没有辐射

CT辐射最大,X光片较小,核磁共振最小,目前还未发现有明显辐射。

X片、CT的基本原理是从阴级射线管发射出X射线。射线穿过人体后照射到胶片上的感光材料,因为人体不同组织对射线的吸收量不同导致照射到胶片上的射线量也不同,所以胶片上的感光材料发生光化学反应的程度也就不同,通过显影定影等处理后就得出了X光片。当然现在先进的机器已经用数字成像技术取代了感光胶片,成像更清晰,射线量也比以前少。
核磁共振成像的原理是: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通过调整电流大小和方向可以改变磁场强度和磁极方向,人体内的水分子由于电离作用具有一定的电磁性,在磁场作用下吸收能量产生共振,磁场消失时释放出吸收的能量而复原,不同组织含水量不同,吸收和释放的能量也不同,机器接收信号后通过计算机处理显示出图像。
由此可见,核磁共振过程中没有产生放射线,所以不对人体产生放射性损害。而且,磁共振发明的这几十年来没有发生过明显的对人体影响的报告。

X光为平面扫描,既从前后对人进行扫描,CT则为人的横断面扫描,相当于把人横着切成上下两断,看到它的断面。核磁共振是一种三维成像技术,从前后,上下,左右三个方面对人进行扫描。
X光片显示骨结构细节最好,核磁共振MRI软组织对比最好,CT介于两者之间,X光片,CT,MRI各有优势。MRI的贵一些。

7. 磁共振的型号大小的区别

1、铁磁共振型

铁磁体中原子磁矩间的交换作用使这些原子磁矩在每个磁畴中自发地平行排列。一般,在铁磁共振情况下,外加恒定磁场已使铁磁体饱和磁化,即参与铁磁共振进动运动的是彼此平行的原子磁矩(饱和磁化强度Ms)。

2、反铁磁共振型

反铁磁体是包含两个晶体学上等效的磁亚点阵且磁矩互相抵消的序磁材料,反铁磁共振是反铁磁体在奈耳温度以下的磁共振。由交换作用强耦合的两个磁亚点阵中磁矩的复杂进动运动产生的共振现象。在反铁磁共振中,有效恒定磁场包括反铁磁体内的交换场BE和磁晶各向异性场BA。

3、顺磁共振型

具有未抵消的电子磁矩(自旋)的磁无序系统,在一定的恒定磁场和高频磁场同时作用下产生的磁共振。若未抵消的电子磁矩来源于未满充的内电子壳层(如铁族原子的3d壳层、稀土族原子的4f壳层),则一般称为(狭义的)顺磁共振。

4、回旋共振型

亦称抗磁共振。固体中的载流子(电子及空穴)和等离子体以及电离气体在恒定磁场B和横向高频电场E(ω)的同时作用下,当高频电场的频率ω与带电粒子的回旋频率相等,ω=ωc,这些带电粒子碰撞弛豫时间τ远大于高频电场周期,即τ≥1/ω时,便可观测到带电粒子的回旋共振。

5、磁双共振型

固体中有两种或更多互相耦合的基团或磁共振系统时,一种基团或系统的磁共振可以影响另一种基团或系统的磁共振,因而可以利用其中的一种磁共振来探测另一种磁共振,称为磁双共振。

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磁共振,是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其是利用核磁共振现象制成的一类用于医学检查的成像设备。

8. ct机、x光机、核磁共振这些机器拍出来的片子尺寸一样大吗

其产生的机制不同
CT是人体组织因密度不同在通过X线照射后,不同组织对射线的衰减系数不同通过对透过的信号进行分析而在胶片上产生灰白不同的密度差。
MRI是依据人体组织内所含水分子核不同在通过磁场激变产生自旋,再通过不同的驰豫时间来产生不同的电信号,经过分析在胶片上产生灰白不同的密度差。
CT一般对骨系统、颅脑、四肢、急性腹部病变
MRI一般对神经性或功能性或慢性病变

参考文献:我是一名影像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