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存储 » 数据存储用什么光盘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数据存储用什么光盘

发布时间: 2022-07-15 11:12:51

① 保存图片的最佳方式是硬盘,移动硬盘,还是刻录光盘

事实上保存照片并没有那种存储方式是绝对安全的或最佳的,但可以肯定的是越珍贵的东西就越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选择什么样的存储设备要根据使用者的用途、使用频次及文件需要保持的时间长短来选择。举例说明:

1、家人的照片,我们不妨打印出来制作成照片墙或相册。打印出来的照片会能给人一种既视的幸福感,也能留下岁月的痕迹,时间越长越珍贵。这是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预览所给不了的。这些照片的电子版备份,我们往往按照月份刻录成光盘或存储在电脑的机械硬盘里。

在2017年IBM解决了每平方英寸存储201千兆字节的难题,并通过引进索尼的溅射薄层沉积技术,将单盒磁带的容量提升至330TB。总结照片或文件的存储方式有很多种,要根据自己的用途、使用频次及文件需要保持的时间长短来进行选择。

特别重要的文件一定不能放在一个存储设备里,要做至少1个备份。另外,通过存储设备保存下来的照片或文件如果很少用到,也要定期对里面的数据进行校验,并根据存储设备的使用年限,提前进行转存。以上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认同我的看法,请点个赞再走,感谢!喜欢我的,请关注我,再次感谢!

② 多媒体数据存储技术中的CD光盘是激光波长最长的一种光盘存储器。

摘要 A.CD-ROM是光盘存储器的一种,只能读出信息

③ 光盘存储器有哪些

光盘存储器是一种采用光存储技术存储信息的存储器,它采用聚焦激光束在盘式介质上非接触地记录高密度信息,以介质材料的光学性质(如反射率、偏振方向)的变化来表示所存储信息的“1”或“0”。由于光盘存储器容量大、价格低、携带方便及交换性好等特点,已成为计算机中一种重要的辅助存储器,也是现代多媒体计算机MPC不可或缺的存储设备。

光存储技术源于20世纪70年代。1972年,Philips公司设计出世界上第一个能播放模拟电视信号的光盘系统。1978年,世界上第一台商品化的激光视盘机(Laser vision,LV)由Philips推出,其原理是仿效声音唱片的形式,把图像和伴音信号记录在圆盘上,用激光束检测盘上记录的信息,将其转换成电信号,经处理后还原成视频和音频信号,由电视机显示图像和发出声音。1981年,Philips公司和Sony公司携手推出了数字激光唱盘(Compact Disc-Didital Audio,即CD-DA),并为此制定了光盘技术领域非常重要的基础性技术文件——《红皮书标准》。

1985年,Philips和Sony的研究人员在经过几年的努力后终于解决了光盘上只能记录数字音乐信息,而不能记录计算机文件信息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解决如何在光盘上划分地址,以便计算机系统可以根据地址编号随时存取数据的问题和降低光盘数据存取误码率问题。为此他们公布了在光盘上记录计算数据的《黄皮书标准》。后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又对该标准进行了完善,发布了ISO9660标准。这样,CD-ROM便进入了计算机,并很快得到了广泛的应用,CD-ROM已成为现代多媒体计算机中标准配置之一。随后,研究人员们一方面努力提高CD-ROM的读取速度,由最初的2倍速、4倍速(MPC3标准)发展到今天的52倍速;另一方面又进一步推出了用于计算机中可读写的光盘和DVD等,巩固和确立了光盘存储器在计算机辅助存储器中的重要地位。

1. 光盘存储器的分类

按光盘可擦写性分类主要包括只读型光盘和可擦写型光盘。

只读型光盘所存储的信息是由光盘制造厂家预先用模板一次性将信息写入,以后只能读出数据而不能再写入任何数据。按照盘片内容所采用的数据格式的不同,又可以将盘片分为CD-DA、CD-I、Video-CD、CD-ROM、DVD等。

可擦写型光盘是由制造厂家提供空盘片,用户可以使用刻录光驱将自己的数据刻写到光盘上,它包括CD-R、CD-RW和相变光盘及磁光盘等。

常见的光盘种类、功能及相关标准见如下表。

光盘种类 数据容量 执行标准 出现时间 功能说明
CD-DA 最大播放音乐时长74分钟 红皮书 1982年 CD系列光盘的始祖,由Philips和Sony于1982年正式发布,主要用于音乐存储。
CD-ROM 存储650MB计算机数据 黄皮书 1985年 由Philips和Sony联合制定,定义了存储计算机数据的规范,规定了地址数据结构、数据纠错、扇区大小等,使光存储进入计算机领域。
CD-I 760MB 绿皮书 1986年 Philips和Sony针对消费电子市场推出的一种交互式多媒体数据存储格式,使之能同步播放声音、影像及其它如文字信息等。
CD-R 700MB 橙皮书 1992年 一次刻录型的光盘片,不管数据是否填满盘片,只能写入一次,即使还剩余空间,也不能再写。
CD-RW 700MB 橙皮书的第三部分 1996年 刻录方式与CD-R相同,区别是其可以擦除和重复写入,CD-RW驱动器完全兼容CD-R盘片。
Video CD 70分钟MPEG1格式数据 白皮书 1993年 可存储按MPEG1格式压缩的视频和音频信息,主要应用播放电影等。
DVD 存储高达17GB数据 ISO/IEC
16448 1996年 全称是数字视盘(Digital Video Disk),将计算机和家庭娱乐融合起来,DVD驱动器可以识别各种CD盘片,已有取代CD-ROM之势。

2. CD-ROM

标准CD-ROM盘片的直径为120mm,中心装卡孔径为15mm,厚度为1.2mm,重量约14~18g,其基质由树酯(如聚碳酸酯)制成,数据信息以一系列微凹坑的样式刻录在光盘表面上。CD-ROM光盘在制作时,首先用精密聚焦的高强度激光束制造一个母盘,然后以母盘作为模板压印出聚碳酸酯的复制品,再在凹坑表面上镀一层高反射材料(铝或金),最后在这外层上涂—层丙烯酸树酯以防灰尘或划伤。如图5-35所示。

图5-35 CD-ROM的组成结构
CD-ROM是通过安装在光盘驱动器内的激光头来读取盘片上的信息的。当盘片转动并经过激光头时,激光头能产生可以穿过透明的聚碳酸酯层的低强度激光束。激光束照射到盘片的不同区域时,反射的激光强度发生变化。具体来说,当激光束照射在凹坑上时,由于凹坑表面有些不平,光被散射,反射回的光强度变低。凹坑之间的区域称为台(1and),台的表面光滑平坦,反射回的光强度高。光传感器将检测到的这种光强变化转换成数字信号。传感器以固定的间隔检测盘表面,一个凹坑的开始或结束表示存储了一位二进制“1”;间隔之间无标高变动出现时,记录的是“0”。

CD-ROM与磁盘在数据记录方式上有所不同。磁盘是由一个个同心圆的磁道组成。而CD-ROM却不同,它是在整个盘面上只有一条螺旋式轨道,由靠近中心处开始,逐圈向外旋转直到盘的外沿。靠外的扇区与靠内的扇区具有相同的长度,于是,按同样大小的段分组的信息可以均匀分布在整个盘上。

CD-ROM的数据存储也是以块为单位进行组织的。典型的块格式如图5-36所示。它由下列字段组成。
·Sync:同步字段,标志一个块的开始。由12个字节组成,第1个字节为全0,第2-11个字节为全1,第12个字节为全0。
·ID:标识字段,包含块地址和模式字节。模式0表示一个空的数据域,模式1表示使用纠错码和2048字节的数据,模式2表示不带纠错码的2336个字节的用户数据。
·Data:用户数据域。
·Auxiliary:此辅助域在模式2下是附加用户数据,在模式1下是288字节的纠错码。

图5-36 CD-ROM数据块格式
CD-ROM是通过专门的CD-ROM驱动器(即通常所说的光驱)来进行读操作的。CD-ROM驱动器一方面完成对光盘的读操作,另一方面与主机相接口。常见的CD-ROM驱动器接口标准主要有三种:

(1)专用接口
由各CD-ROM驱动器生产厂家提供的专用接口卡将CD-ROM与主机连接起来。目前专用接口正逐步被取代。
(2)IDE(EIDE)接口
IDE接口的CD-ROM驱动器直接插在计算机主板上的IDE或EIDE插口上,无需配置总线接口卡,这也是目前微型计算机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接口方式。
(3)SCSI接口
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是目前比较流行的输入输出接口标准,相对来说,SCSI接口比IDE接口速度更快。
3. CD-R

CD-R(Compact Disk Recordable)是一种一次写、多次读的可刻录光盘系统,它由CD-R盘片和刻录光驱组成。

CD-R光盘与普通CD-ROM光盘在外观尺寸、记载数据的方式等方面是相同的,也同样是利用激光束的反射原理来读取信息。但与CD-ROM不同的是,在CD-R光盘表面除了含有聚碳酸酯层、反射层和丙烯酸树酯保护层外,另外还在聚碳酸酯层和反射层之间加上了一个有机染料记录层。

当使用CD-R刻录光驱对空白盘片进行刻录时,是将写激光束照射到有机染料记录层上,激光照射时产生的热量将有机染料烧熔,并使其产生光痕。光痕会使今后读激光束改变光的反射率,从而达到一次刻录改写信息的目的。

4. CD-RW

CD-RW(Compact Disk ReWritable)光存储系统是在CD-R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是一种多次写、多次读的可重复擦写的光存储系统。

CD-RW光盘结构与CD-ROM基本相同,只是在盘片中增加了可改写的染色层。读写数据采用相变(phase change)技术。相变技术利用物质的状态变化进行数据的读、写和擦除。CD-RW盘片内部镀上一层一定厚度的薄膜即相变记录层。相变记录层由一种银合金材料组成,随加热温度的不同,它可以形成晶体,也可以形成非晶体。因此,适当调整加热温度就可以自由地控制记录层的结晶状态。在晶体状态中原子整齐排列,光反射率高;相反,在非晶体状态中原子排列不整齐,光反射率低。对CD-RW的读、写和擦除正是利用光反射率的这种变化来实现。由于材料的因素,晶体状态改变的次数有限,也使得CD-RW盘片的擦写次数有限。

CD-RW盘片中的相变记录层的记录膜在出厂时处于晶体状态,写入时用强的激光束照射使之变为非晶体状态,如果此时中止激光照射,记录膜温度急剧下降,写入数据的区域便稳定在非结晶状态,数据被写入。读出时用弱的激光束照射记录区,并根据反射光的反射率判别是0还是1。仅用弱光照射时记录膜记录的数据不会被破坏,这与普通光驱读取光盘的原理是一样的。在擦除数据时,用中等强度的激光束照射记录膜,使其温度上升少许,记录膜又返回晶体状态,数据被擦除。

对CD-RW盘片的读写操作是通过CD-RW刻录机完成的。目前的CD-RW刻录机兼容CD-ROM和CD-R盘片,它分为内置式和外置式两种。在与主机接口上,内置式刻录机主要通过IDE、SCSI等接口连接,而外置式刻录机通过计算机的外部并行接口连接。

5. DVD

DVD的英文全名是Digital Video Disk,即数字视频光盘。DVD不仅仅用来存储视频数据,还可以用来存储其它类型的数据,因此DVD又为 Digital Versatile Disk,即数字通用盘,是一种能够保存视频、音频和计算机数据的容量更大、运行速度更快的采用了MPEG2压缩标准的光盘。

DVD采用了类似CD-ROM的技术,但是可以提供更高的存储容量。从表面上看,DVD盘片与CD-ROM盘片很相似,其直径为80mm或120mm,厚度为1.2mm。但实质上,两者之间有本质的差别。相对于CD-ROM光盘650MB的存储容量,DVD光盘的存储容量可以高达17GB。另外在读盘速度方面,CD-ROM的单倍速传输速度是150KB/s,而DVD的单倍速传输速度是1358KB/s。

如图5­-37是DVD和CD-ROM盘片数据记录道和凹坑情况的比较。从图中可以看出,CD-ROM 盘的道间距为1.6μm,而DVD盘的道间距为0.74μm;CD-ROM盘的最小凹坑为0.83μm,而DVD盘的最小凹坑为0. 4μm。DVD盘片的道密度和凹坑密度都远高于CD盘片。单从这两方面的改进,就使DVD的单片单层容量提高到CD-ROM的7倍多,可达4.7GB。

图5­-37 DVD盘与CD盘的凹坑密度比较
DVD盘片分为单面单层、单面双层、双面单层和双面双层四种物理结构。因此,可以将DVD盘片分为四种规格,分别是DVD-5、DVD-9、DVD-10和DVD-18,它们的容量分别如下表5-7所示。
表5-7 四种DVD盘片比较

盘片类型 盘片直径 面数/层数 容量
DVD-5 12cm 单面单层 4.7GB
DVD-9 12cm 单面双层 8.5GB
DVD-10 12cm 双面单层 9.4GB
DVD-18 12cm 双面双层 17GB

④ 长期保存数据用什么好,移动硬盘,u盘,还是光盘

个人感觉,长久保存用移动硬盘,而且最好用机械盘,如果数据丢失有恢复的可能,u盘不太推荐,数据丢失例如主控或者颗粒损坏基本没有恢复的可能,光盘不推荐,不确定性太多。

⑤ 数据存储用移动硬盘好还是用光盘好哪个存储时间更长一些

移动硬盘好。

存储在网络硬盘上。随时随地的读取就好了。

时下人们喜欢用移动硬盘的。

很明显:方便,快捷,一般情况是没问题。

⑥ 存储照片,录像等用什么存储介质好比如光盘,U盘,移动硬盘等

当然是光盘,普通的光盘可以保证10年内无数据损坏
但是推荐你多刻几张
像清华紫光的dvd盘也就1.5元,好的惠普的2.5元,可以记录4.9GB数据
如果你家有刻录机则很方便,如果没有可以直接带资料去电脑城等地方刻录,也就4、5块钱
10年的时间完全可以撑到下一代光盘,估计就是40GB得了

⑦ 数据存储U盘和光盘哪个更安全

不移动,安全插拔的理想条件下,移动硬盘和U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没有区别的。

但是实际使用环境中,如果需要存储的数据量不大,首选推荐使用U盘。

移动硬盘中安装的都是机械硬盘,机械硬盘虽然容量大,速度快,但是其自身结构的限制导致其不耐碰撞和冲击,很容易因此而发生损坏。

而U盘虽然容量小,速度较慢,但是其半导体的结构特点使其非常适合移动存储。

只要做到安全插拔,使用上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远高于移动硬盘。

⑧ 数据长期保存,使用什么介质

固态硬盘。

固态硬盘的存储介质分为两种,一种是采用闪存(Flash芯片)作为存储介质,另外一种是采用DRAM作为存储介质。

前者就像高速、大容量U盘一样,可用于移动存储,后者主要固定于计算机中,作为高速存储数据之用,它是一种高性能的存储器,而且使用寿命很长,美中不足的是需要独立电源来保护数据安全。

DRAM固态硬盘属于非主流的设备,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常用SSD用于第一存储硬盘,将操作系统安装于此,以便开机启动快速且可靠性高。

(8)数据存储用什么光盘扩展阅读

固态硬盘闪存具有擦写次数限制的问题闪存完全擦写一次叫做1次P/E,因此闪存的寿命就以P/E作单位。34nm的闪存芯片寿命约是5000次P/E,而25nm的寿命约是3000次P/E。

随着SSD固件算法的提升,新款SSD都能提供更少的不必要写入量。一款120G的固态硬盘,要写入120G的文件才算做一次P/E。

普通用户正常使用,即使每天写入50G,平均2天完成一次P/E,3000个P/E能用20年。

另外,虽然固态硬盘的每个扇区可以重复擦写100000次(SLC),但某些应用,如操作系统的LOG记录等,可能会对某一扇区进行多次反复读写,而这种情况下,固态硬盘的实际寿命还未经考验。

⑨ 请问一下,数据存储用什么好啊,是用移动硬盘呢还是用光盘啊,两者存储时间有什么区别,哪个存储时间长啊

我说说我的经验吧:
我有40多GB的个人从小到大的相片和录像,很珍贵。所以我的备份原则是多介质多地点备份,定期读取、更新。总的来说要在3种介质3个地方上备份。
存储介质:
1.光盘:买质量好的光盘,dvd的或蓝光的,刻录后密封好,不要阳光直射。好盘理论上存10年没问题。优点是不怕磕碰,数据无法被人为修改破坏,较稳定。缺点要使用大量光盘且读取不便。
2.磁盘:买个移动硬盘或是台式机硬盘,现在1TB的就几百块钱。优点是存取方便,占地小。缺点是不能磕碰,或人为物理损坏。
3.网络存储:找个可靠地网盘或大容量邮箱,以附件形式存进去。优点是基本不用担心数据自然原因损坏。缺点是上传数据量很大时受网络带宽制约会很慢,且读取需要下载也不方便。

存储地点:
1本地:可以将最容易存取的磁盘留在自己身边,例如家里,单位等随时可以拿到的地方。优点是方便读取,缺点是可能受自然及人为原因损坏。
2.异地:把光盘放在离得较远且稳定的地方,如亲戚家,朋友家,另外的住处。优点是当本地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数据损坏时,可以启用异地备份。缺点是要去其他地方保存较麻烦。
3.网络备份:根据服务器的地理位置而定。优点是最省心,有专人替你维护。缺点是不是长久之计,谁知道10年20年后那家公司有没有倒闭,或是你忘记了密码。

综上所述:以磁盘和光盘备份为主,以网络备份为辅。以本地备份为主,以异地被分为辅,网络备份可酌情考虑。还有数据要定期读取,尤其是光盘,每年要读取一次,5年左右用新盘重新刻录更新,磁盘要注意数据接口是否被主流设备支持,不要都是有硬盘读不出数据。
-------------------------------------------------------------------------------------------------------------
以上为个人经验,都是手打的!!

⑩ 长期保存数据选择CD还是DVD或移动硬盘

长期保存数据的选择,我们在上面吃过亏:
具体的事我就不提了,我就说一下:

1.磁存储,它的关键是磁性的保存,资料表明磁体的磁性每年会衰减3db,用分贝来计算,三年9分贝,这是什么概念,也就是-9db自己可以算。
我同事,2002年有些重要的报批材料存在移动硬盘里,到2008年初来读已是不可读,资料荡然无存。

2。目前的普通光盘,号称保证10年,打个折,我认为保证5年没问题,我五年前的盘,现在还可以。

3。现代的光盘,决定保存期的主要三因素:光盘用的染料,反射膜的材质,机械损伤。不见光线(特别是紫外线),不要有划痕,我想大家都能理解,就不说了。

4。反射膜的材质,普通的是真空法镀的铝,铝是活动金属,易氧化。现在金盘,就是反射膜是金的,盘片贵一点(约4元左右可买到)它就是为长期存储制造的。事实上美国的档案规定用金盘,号称保存100年(国产的金盘号称50年)。

5。至于用CD还是DVD盘片,那是容量问题。在做光盘档案时,最好一次做两张或两张以上,一张出来用,万一坏了,还有母盘来COPY。母盘尽可能不要见光,要用标准盒子来装,不要用纸套(减少擦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