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存储器
存储器(Memory)是计算机系统中的记忆设备,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
分为外储存器和内储存器两种。
1) 内储存器(内存)
内储存器直接与CPU相连接,储存容量较小,但速度快,用来存放当前运行程序的指令和数据,并直接与CPU交换信息。内储存器由许多储存单元组成,每个单元能存放一个二进制数或一条由二进制编码表示的指令。内储存器是由随机储存器和只读储存器构成的.
2) 外储存器(外存)
外储存器是内储存器的扩充。它储存容量大,价格低,但储存速度慢,一般用来存放大量暂时不用的程序,数据和中间结果,需要时,可成批的与内存进行信息交换。外存只能与内存交换信息,不能被计算机系统的其他部件直接访问。常用的外存有磁盘,磁带,光盘等。
2. 存储器有哪些
构成存储器的存储介质主要采用半导体器件和磁性材料。存储器中最小的存储单位就是一个双稳态半导体电路或一个CMOS晶体管或磁性材料的存储元,它可存储一个二进制代码。由若干个存储元组成一个存储单元,然后再由许多存储单元组成一个存储器。
根据存储材料的性能及使用方法的不同,存储器有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1.按存储介质分类
半导体存储器:用半导体器件组成的存储器。
磁表面存储器:用磁性材料做成的存储器。
2.按存储方式分类
随机存储器:任何存储单元的内容都能被随机存取,且存取时间和存储单元的物理位置无关。
顺序存储器:只能按某种顺序来存取,存取时间与存储单元的物理位置有关。
3.按存储器的读写功能分类
只读存储器(ROM):存储的内容是固定不变的,只能读出而不能写入的半导体存储器。
随机读写存储器(RAM):既能读出又能写入的半导体存储器。
4.按信息的可保存性分类
非永久记忆的存储器:断电后信息即消失的存储器。
永久记忆性存储器:断电后仍能保存信息的存储器。
5.按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分类
主存储器(内存):用于存放活动的程序和数据,其速度高、容量较小、每位价位高。
辅助存储器(外存储器):主要用于存放当前不活跃的程序和数据,其速度慢、容量大、每位价位低。
缓冲存储器:主要在两个不同工作速度的部件起缓冲作用。
3. 计算机存储和外围设备是什么意思,计算机硬件是什么意思
1、计算机存储是指计算机存储器中用于存储某种不连续物理量的媒体。包括部存储器(内存和处理器的高速缓存)和外部存储器(硬盘、光驱、软驱等)。
特点是内部存储速度快,断电后数据丢失,直接和处理器交换数据,外部存储看作就像录音机的磁带。
2、计算机外围设备是指计算机与其他机器之间,以及计算机与用户之间提供联系的设备。
包括输入和输出设备、外存储器、模数转换器、数模转换器、外围处理机等。常用的外围设备有键盘,鼠标器,硬磁盘机,软磁盘机,光盘机,打印机,显示器,调制解调器,数模转换器,模数转换器,扫描仪以及一些专用设备等。
3、计算机硬件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由电子,机械和光电元件等组成的各种物理装置的总称。
硬件系统通常有“五大件”组成: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运算器和控制器。主要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音箱、打印机、摄像头扫描仪、数码等。
(3)盐田区存储器设备扩展阅读
传统电脑系统的单元一般可分为输入单元、输出单元、算术逻辑单元、控制单元及记忆单元,其中算术逻辑单元和控制单元合称中央处理单元。
传统电脑系统的单元一般可分为输入单元、输出单元、算术逻辑单元、控制单元及记忆单元,其中算术逻辑单元和控制单元合称中央处理单元。
硬件系统
电源:电源是电脑中不可缺少的供电设备,它的作用是将220V交流电转换为电脑中使用的5V、12V、3.3V直流电,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他设备工作的稳定性,进而会影响整机的稳定性。
主板:主板是电脑中各个部件工作的一个平台,它把电脑的各个部件紧密连接在一起,各个部件通过主板进行数据传输。
CPU:CPU即中央处理器,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其功能主要是解释计算机指令以及处理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
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CPU也是整个系统最高的执行单元,因此CPU已成为决定电脑性能的核心部件,很多用户都以它为标准来判断电脑的档次。
内存:内存又叫内部存储器或者是随机存储器(RAM),分为DDR内存和SDR内存。内存属于电子式存储设备,它由电路板和芯片组成,特点是体积小,速度快,有电可存,无电清空。
即电脑在开机状态时内存中可存储数据,关机后将自动清空其中的所有数据。 内存有DDR、DDR II、DDR III三大类,容量1-64GB。
软件系统
所谓软件是指为方便使用计算机和提高使用效率而组织的程序以及用于开发、使用和维护的有关文档。软件系统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1、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System software,由一组控制计算机系统并管理其资源的程序组成,其主要功能包括:启动计算机,存储、加载和执行应用程序,对文件进行排序、检索,将程序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等。
实际上,系统软件可以看作用户与计算机的接口,它为应用软件和用户提供了控制、访问硬件的手段,这些功能主要由操作系统完成。
2、应用软件
为解决各类实际问题而设计的程序系统称为应用软件。从其服务对象的角度,又可分为通用软件和专用软件两类。
4. 常见的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存储设备有那些
键盘,鼠标,摄像头,扫描仪,光笔,手写输入板,游戏杆,语音输入装置等都属于输入设备输入设备。常见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影像输出系统、语音输出系统、磁记录设备等。硬盘属于存储设备
5. 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麻烦谁帮忙把这几个名词解释给写一下
运算器:
arithmetic unit,计算机中执行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操作的部件。运算器的基本操作包括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与、或、非、异或等逻辑操作,以及移位、比较和传送等操作,亦称算术逻辑部件(ALU)。
存储器
存储器(Memory)是计算机系统中的记忆设备,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计算机中的全部信息,包括输入的原始数据、计算机程序、中间运行结果和最终运行结果都保存在存储器中。它根据控制器指定的位置存入和取出信息。
控制器
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指挥中心,负责决定执行程序的顺序,给出执行指令时机器各部件需要的操作控制命令.由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时序产生器和操作控制器组成,它是发布命令的“决策机构”,即完成协调和指挥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操作。
输入设备
向计算机输入数据和信息的设备。是计算机与用户或其他设备通信的桥梁。输入设备是用户和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主要装置之一.键盘,鼠标,摄像头, 扫描仪,光笔,手写输入板,游戏杆,语音输入装置等都属于输入设备输入设备(Input Device )是人或外部与计算机进行交互的一种装置,用于把原始数据和处理这些数的程序输入到计算机中。
输出设备
输出设备(Output Device)是人与计算机交互的一种部件,用于数据的输出。它把各种计算结果数据或信息以数字、字符、图像、声音等形式表示出来。常见的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影像输出系统、语音输出系统、磁记录设备等。
6. SAN存储设备是什么
SAN,是Storage Area Network的缩写,即“存储区域网络”。SAN专注于企业级存储的特有问题。当前企业存储方案所遇到的两个问题是:数据与应用系统紧密结合所产生的结构性限制,以及目前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CSI)标准的限制。SAN中,存储设备通过专用交换机到一群计算机上。在该网络中提供了多主机连接,允许任何服务器连接到任何存储阵列,让多主机访问存储器和主机间互相访问一样方便,这样不管数据置放在那里,服务器都可直接存取所需的数据。同时,随着存储容量的爆炸性增长,SAN也允许企业独立地增加它们的存储容量。
SAN的支撑技术是光纤通道---- Fibre Channel(FC)技术,FC是ANSI为网络和通道I/O接口建立的一个标准集成。支持HIP PI 、IPI、SCSI、IP、ATM等多种高级协议,它的最大特性是将网络和设备的通讯协议与传输物理介质隔离开。这样多种协议可在同一个物理连接上同时传送,高性能存储体和宽带网络使用单I/O接口,使得系统的成本和复杂程度大大降低。 光纤通道支持多种拓扑结构,主要有:点到点(Links)、仲裁环(FC-AL)、交换式网络结构(FC-XS) 。
点对点方式的例子是一台主机与一台磁盘阵列透过光纤通道连接,可以实现DAS应用。FC-XS交换式架构下,主机和存储装置之间透过智能型的光纤通道交换器连接,并存储网络的管理软件统一管理,这种方式就是SAN。因为采用了FC技术,SAN具有更高的带宽。FC使用全双工串行通信原理传输数据,在1Gb标准下,传输速率高达1062.5Mbps ,即为100MB/S,双环可达200MB/S ,2Gb下,上述数字将翻倍。FC标准下可以通过同轴线、光纤介质进行设备间的信号传输,使用同轴线传输距离为30米,使用单模光纤传输距离可达10公里以上,这使得在SAN模式下实现物理上分离的、不在机房的存储变得非常容易。
现在SAN应用需求量逐步增大、成本在逐步降低,更重要的是,随着FC-SW标准的确立,2GbFC标准下的各种SAN设备已解决了互操作性问题,这已从成本和技术上解决了SAN的应用瓶颈。因为SAN解决方案是从基本功能剥离出存储功能,所以运行备份操作就无需考虑它们对网络总体性能的影响。SAN方案简化了管理和集中控制,这对于全部存储设备都集中在信息中心,很有意义。
7. 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各有哪些
包括了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的是外围设备。
输入输出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主机与外部进行通信的系统。它由外围设备和输入输出控制系统两部分组成,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围设备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磁盘存储器、磁带存储器、光盘存储器等。
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把磁盘、磁带和光盘等设备看成一种输入输出设备,所以输入输出设备与外围设备这两个名词经常是通用的。在计算机系统中,通常把处理机和主存储器之外的部分称为输入输出系统,输入输出系统的特点是异步性、实时性和设备无关性。
(7)盐田区存储器设备扩展阅读
计算机的输入设备按功能可分为下列几类:字符输入设备:键盘;光学阅读设备:光学标记阅读机、光学字符阅读机;图形输入设备:鼠标器、操纵杆、光笔;图像输入设备:数码像机、扫描仪、传真机;模拟输入设备:语言模数转换识别系统。
如光电纸带输入器、卡片输入器、光学字符读出器、磁带输入装备、汉字输入装备、鼠标等将数据、程序和控制信息送入计算机内。
输出设备常见的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影像输出系统、语音输出系统、磁记录设备等。显示器为计算机必不可少的一种图文输出设备,它的作用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光信号,使文字与图形在屏幕上显示出来;打印机也是PC机上的一种主要输出设备,它把程序、数据、字符图形打印在纸上。
控制台打字机、光笔、显示器等既可作输入设备、也可作输出设备。输入输出设备(I/O)起着人和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计算机和计算机的联系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输入输出设备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输入输出
8. 计算机中常用的存储设备有哪些
计算机中的存储器,可分为内存和外存。内存,又称为主存储器,可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外存,又称为辅助存储器。目前微机中标配的硬盘、光盘,以及常用的U盘等,都是常见的外存储器。外存因为存储容量大(内存的存储容量比较有限,且相对外存小得多),而被广泛用于各种程序和数据的存放。但外存中的信息,必须先读入内存后,才能被CPU调用或处理。
9. 常用的计算机储存设备有哪些
1、内储存器(内存) 内储存器直接与源CPU相连接,储存容量较小,但速度快,用来存放当前运行程序的指令和数据,并直接与CPU交换信息。
2、 外储存器(外存) 外储存器是内储存器的扩充。它储存容量大,价格低,但储存速度慢,一般用来存放大量暂时不用的程序,数据和中间结果,需要时,可成批的与内存进行信息交换。
(9)盐田区存储器设备扩展阅读:
内存储器从功能上可以分为:读写存储器 RAM、只读存储器ROM两大类。
计算机存储容量以字节为单位,它们是:字节B( 1Byte=8bit)、千字节(1KB=1024B)、兆字节(1MB=1024KB)、千兆字节(1GB=1024MB)、1TB=1024GB。
计算机的外存储器一般有:软盘和软驱、硬盘、CD-ROM、可擦写光驱即CD-RW光驱还有USB接口的移动硬盘、光驱、或可擦写电子硬盘(优盘)等。
10. 存储设备主要有哪几种
硬盘:
硬盘是用来存储数据的仓库。看到“硬盘”这个名字,有的同学可能会问,硬盘外面看起明明是个盒子为什么叫个“盘”呢?这是因为传统的机械硬盘(HDD)盒子般的外表下藏着一张(或者几张)盘子的“心”。我们存在电脑上的数据都在这些盘子里,这些盘子的学名叫“磁盘”。磁盘上方有一个名叫“磁头”的部件,当电脑从磁盘上存读数据的时候,“磁头”就会与“磁盘”摩擦摩擦,魔鬼般的步伐…当然不是真的“摩擦”,它们之间是通过“心灵(电磁)感应”实现交流的。传统的机械硬盘容量已经从G时代步入了T时代,它的量价比(存储容量/价格)是最大的(嗯,给日本大姐姐们安家很合适)。
固态硬盘(SSD)是近几年渐渐被普及的新产品,相比HDD来说,固态硬盘的这个“盘”字就有点名不副实了。SSD用闪存替代了HDD的“磁盘”来作为存储介质,直接通过电流来写入、读取数据,摒弃了HDD中的机械操作过程,并且SSD的读和写可以将一个完整数据拆成多份,在主控的控制下并行操作,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读写的吞吐量。一般来说固态硬盘的随机存取速度(读取大量小文件)比HDD快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持续存取速度(一次读取一个大文件)也比HDD快一倍以上。不过相对HDD来说,SSD还是硬盘界的高富帅,相同容量的SSD的售价可以买十几块同容量的HDD。
U盘、SD卡、MiniSD卡和各种卡:
这几类产品都是用闪存作为存储介质的常用存储设备,不过相比SSD而言,存储容量较小(人家身材好嘛),也没有复杂的主控电路实现数据的并行写入,所以存取速度上比SSD慢不少。 U盘的英文名是“USB flash disk”,名字中有个“USB”,顾名思义,这种“盘”经常与电脑上的USB接口插来插去,一般用来做数据中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