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硬盘的定义是什么
硬盘是电子计算机上使用使用坚硬的旋转盘片为基础的存储设备。它在平整的磁性表面存储和检索数字数据。信息通过离磁性表面很近的写头,由电磁流来改变极性方式被电磁流写到磁盘上。信息可以通过相反的方式回读,例如磁场导致线圈中电气的改变或读头经过它的上方。
2. 什么是HDCD、DSD、SACD、XRCD、LPCD以及它们的区别
广义上来讲,CD(英文Compact Disk的简称)是一种光存储介质,在这个小型化的致密光盘上,可以存储音频、视频、静态图象、数据等一切以数字信号为状态存在的文件,但从狭义来说,我们一般说CD,其实就是特指音乐光盘(声频CD):上面存储有声音信号轨道。随着发烧群体对音质的不懈追求,普通CD唱片已经经过了很多改进:24K金CD、HDCD、XRCD、SACD、DSD CD、LPCD、JSRM CD、DVD-audio等许多更加靓声的音乐载体已经出现,笔者给入门级的用户简单介绍一下这些音效卓越的发烧CD品种,有机会的朋友不妨亲自去尝试一番。 现在主流CD唱片的采样频率为44.1kHz,16比特量化(25年前索尼和飞利浦制定的CD红皮书中明确规定)。理论上的频响范围是20Hz-20kHz、动态范围在90dB左右,信噪比一般也不低于90dB。由于普通CD唱片的采样频率过低,量化的比特数也不够高,所以听感上会有声音粗糙生硬,缺少丰富的高频信号,整体的空气感和音场再现不太好等缺点。对于追求音质的发烧友来说,普通CD的音质已经很难满足他们挑剔的耳朵了,市场需要一种音质能得到可观改善,价格也能普遍承受的高级CD品种,在这种情况下,HDCD应运而生。 HDCD是英文High Definition Compatible Digital(高分辨率CD或者高精度CD)的简称,诞生于90年代初期,当时的美国太平洋音响微音公司(Pacific Microsonics)研发了HDCD技术,并受到了国际音响界的极大关注和重视,美国RR(Reference Recoding)唱片公司率先推出了编号为RR-S3CD的HDCD样片。HDCD与普通CD比较,采用的是18比特的录音方式:16比特为普通全频带数码录音,另外2比特是通过专业设备记录的高频与超高频信号(包含有丰富的相位信息),在随后进行的母盘制作过程中,将全频带部分压缩成为14比特,然后相位专用的2比特单独记录,最终压制成HDCD唱片。 这种独特的制作工艺决定了HDCD必须在有专门解码器的CD机上播放,普通CD机只能读出14比特的全频带音频信号,丢失了很多丰富的信息,动态范围仅能达到78DB。在具有HDCD解码功能的CD机上,由于读出并复合了2比特的相位和高频信号,所以音质清晰细腻、动态范围广、有着极高的信噪比。HDCD最大的悲哀是“生不逢时”,因为HDCD的播放设备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和21世纪初才开始大量上市的(相信很多网友对一些DVD播放机上的HDCD标识记忆忧新),此时SACD和DVD- Audio这两种划时代的CD唱片已经先声夺人了,再加上DG、EMI、DECCA等唱片巨头不再看好HDCD,这种唱片的数量现在已经越来越少。 XRCD(Extended Resolution Compact Disc 超解析力CD)可以说是笔者认识高品质CD的“启蒙老师”,学生时代在丹拿专卖店第一次聆听到雨果唱片风靡一时的黄红英《初次尝到寂寞》XRCD版时,那种珠圆玉润的质感真是让当时还在听磁带的笔者目瞪口呆。后来笔者也了解到,这种发烧靓碟竟然可以用普通CD机播放,而不像HDCD和SACD需要专门的硬件解码。但令人惋惜的是,由于制作费用过于高昂,生产该种唱片的日本JVC公司已经于2006年停止了这种唱片的供应。曾经有人说XRCD是迄今最完美的16位CD,并预言XRCD是“后CD时代”的“末代皇帝”,看样子是灵验了。不过话说回来,XRCD的停产是正常的,因为它只是普通CD的一种极致延伸,当16比特的录音技术瓶颈被突破后,这种过渡性的产品必将消亡。 XRCD曾经还细分出了XRCD2、XRCD24等小类,但是其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这种1997年日本JVC公司开发研制出来的独家技术开创了录音硬件、理论的新境界。JVC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时基误差(Jitter),开发了K2接口,包括了Mastering设备、制造工续、硬件与理论等多方面成果。在数字化过程的开始,JVC先把讯号储存在Sony的PCM-9000 MO光盘上,然后进行一连串的K2编码以及K2刻盘、压片,全由JVC原厂进行,透过SDIF-2传输,整个过程中,JVC在时钟位准与电源净化上也下了大功夫,K2所用的20位,128倍超取样A/D转换,动态范围可达108dB,总谐波失真-96dB,有效频宽范围内频率误差小于0.05dB。由于XRCD的录音处理技术还是在目前的CD标准范围之内,这种追求极致,不惜工本的方法使得XRCD发烧碟的价格都过于昂贵,再加上现在XRCD已经停产,所以它更多意义上成了一种收藏品,品种会越来越少。
3. 那里能下载DSD格式的音乐谢谢
nero刻录软件不支持你说的格式,可以用转换软件把素材转换成通用格式如MP3后,再添加刻录。
附:
完美音乐CD光盘刻录:
软件:NERO
6.0
(或其他版本)
\
格式工厂(或其他转换软件)。
硬件:CD\DVD刻录机
\
CD空白光盘。
方法:1.
打开“格式工厂”,将全部不同格式的原始素材转换为“高质量”,比特率320kbps,3层压缩的MP3格式文件,保存在一个文件夹里备用。一张光盘可以准备18-20首左右的歌曲。
2.
刻录机托盘放入空白CD光盘(不能用DVD光盘
)。
3.
打开NERO,右上角光盘类别选择“CD”。
4.
选择“音频\制作音频光盘”。
5.
点“添加”。找到保存在硬盘上的文件夹,打开,选定音频素材,点“添加”。如果下面的容量指示条出现红色,表示添加的文件超过光盘允许容量,要删除一些文件,直到不出现红色。
6.
点蓝一个音频文件,按住左键上下移动,调整音频文件的顺序。点“已完成”。
7.
在“规格化所有的音频文件”前打勾。点“下一步”。
8.
选择当前刻录机、写入速度、刻录份数。
9.
点“刻录”。
注意:1.
刻录音乐CD光盘,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使用CD(或CD-RW)光盘,不能使用DVD光盘。(信息:现在出现了一种新的格式DVD-AUDIO。这种格式可以在DVD光盘上刻录音乐CD格式,优点是容量大,可以记录下多声道信息,而且由于记录密度增加,还可以记录视频、图像、文字等信息。不过需要专门的DVD-VIDEO刻录软件来刻录。在电脑DVD光驱上播放,需要有支持DVD-VIDEO的独立声卡、播放软件等。在家用DVD上播放,需要是支持DVD-VIDEO光盘的DVD机来播放,目前并未普及)。
2.
刻录倍速最好不要超过6倍速,否则容易出现“卡”的问题。
3.第一步转换工作是为了统一素材的格式和质量,可以不做。由于素材来源不同,格式也可能不同,即使是MP3格式,也分2层压缩和3层压缩。所以最好用转换软件统一转换格式后,再添加刻录比较稳妥。
如果你的要求不高,嫌上述方法麻烦,可以用“光盘刻录大师”来刻录。光盘刻录大师8.0版刻录音乐CD盘:放入一张中档CD光盘(只能用CD盘),打开软件,选择“刻录音乐光盘”,默认为刻录音乐CD光盘。点“添加”,添加需要刻录的文件。添加完后点下一步,选择刻录设备、勾选“刻录前自动调整音量”,设置光盘刻录参数,点“开始刻录”。
NERO可以超刻,光盘刻录大师只能在安全值以内刻录
4. 128g可以存多少dsd音乐
DSD这种格式占据着庞大的硬盘容量(128G内存只能存储30张左右的专辑)
5. 怎么将DSD格式的音乐刻录成CD碟
这个只需要在电脑里面,这个音乐格式就是dsd的,然后你要通过DVD刻录机将它刻录到CD上面去,这个没有,不存在格式什么样的都可以存储在C盘上面,叠上它是可以存存文件的,只是要有一个,写程序的关系,写数据的一个工具而已
6. 有必要听dsd吗是否音响要求高
我搜索到下面这一篇文章,但要注意这是2014年的时候出来的文章,现在是否还有指导意义,本人不发表观点,因为我也还在研究这……
以下供楼主和各位感兴趣的网友参考、学习和分析:
DSD和现行的PCM截然不同
[PChome电脑之家音频频道原创]随着索尼Hi-Res Audio概念的提出以及近期一些支持DSD解码设备的上市,DSD的曝光率似乎又高了起来,同时这也勾起了无数发烧友的好奇心,现今有很多厂商都以此作为宣传和卖点,声称DSD拥有更好音质。但DSD倒底是什么?它和传统的音频文件比起来优势究竟有多大?有没有必要购买支持硬解DSD的设备?使用软件解码可不可以?由于目前DSD音频资源以及支持的设备比较匮乏,因此DSD对于大多数网友是比较神秘的,而这些问题可以说是目前关注度最高的,也是有很多网友或多或少拥有的疑惑,笔者也将就这些疑问,结合自己的观点为大家谈谈关于DSD的一些事情。
想要了解DSD得先从PCM说起
说到DSD就不得不提到目前使用广泛的PCM,而我们电脑中常见WAV格式的音频文件其内部封装的正是PCM的音频,苹果的OS X系统下则是采用aiff格式来存储封装PCM的音频。PCM的全称是Pulse-code molation。中文是脉冲编码调制,是一种音频模拟信号的数字化方法。PCM将信号的强度依照同样的间距分成数段,然后用独特的二进制来量化。将音频模拟信号转变成数字信号的过程是一种调制的过程,从数字信号回制成模拟信号的过程则是解调。
4bit位深的PCM编码示意图
我们都知道音频信号是一种模拟信号,日常使用的PC则是数字化设备,内部采用存储的是数字信号,因此在PC这些数字设备当中播放音频就必须先将音频进行数字化的存储,PCM则可以看作是这样的一个解决方法,它可以将音频模拟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上图的当中的红色曲线代表了一个正弦波,蓝色的点则是取样点,横坐标是采样频率,纵坐标是采样位深,这样我们就能从正弦波得到9、11、12、13、14等一组数据,而这些数据可以被数字化的设备轻松识别,这个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PCM编码的大致原理,同时也可以解释为何我们日常播放的音频当中会注明24bit或是48kHz这些参数。在实际应用当脉冲编码调制肯定不会是那么简单的,通常是由专门的芯片来完成的,这就是ADC(模数转换器)。
这张图更加形象的阐述了PCM的编码原理
当然我们得到了这些数字化的音频信号后并不能简单的将其存储在CD或是硬盘当中,为了在播放时能够识别不同规格的PCM还需要为其添加一定的标识或是进行分割,因此我们就将PCM封装成了WAV或是aiff格式,当然直接用虚拟信号采样得到的PCM体积是比较庞大,通常还会对PCM进行压缩,类似于ape、flac、tta等就是PCM经过无损编码压缩后的结果,而我们常见mp3、aac等则是经过了有损压缩。
TI PCM1794A DAC芯片
经过压缩后的PCM在体积上会有不少优势,但播放时需要先将压缩数据解压成还原成PCM才能过DAC芯片解码成模拟音频信号供信号放大器使用。压缩音频编码解码成PCM的过程中并不涉及数字和模拟信号的转换,一般通过CPU即可完成,而PCM还原成模拟信号则需要DAC才可完成,并不能通过CPU来进行,DAC并不是支持解调任何规格的PCM,目前较高规格的PCM可以达到32bit/192kHz,而大多数声卡当中DAC至支持24bit/192kHz的规格,因此播放时还需通过CPU对高规格的PCM进行向下采样。
说到这里大致可以了解凡事数字信号之间的转换可以通过CPU等数字化的可编程设备来进行,而数字模拟信号之间的转换必须通过专门设计的DAC、ADC进行。
欢迎提供建议,如有任何与音频的相关问题,可以向我们发帖提问:
PCHOME声卡/耳机/音箱区论坛
更多精彩的最新键鼠外设资讯,请点击进入音频频道!
DSD的编码原理以及优势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一下本次的主角DSD,Direct Stream Digital(DSD)是属于索尼和飞利浦的专利技术,这也难怪索尼的高端音频设备会支持。DSD和我们现用这些音频编码格式最大的区别就是它是基于PDM(pulse-density molation)脉冲密度调制实现,完全有别于基于PCM的音频。PDM是通过密度来表示模拟音频信号的,PDM每次采样的精度都是1bit,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正弦波波峰的位置几乎都是1,而波谷的位置则是0,因此通过PDM调至的音频信号并不能通过现有的基于PCM的DAC进行解调。
DSD编码的大致原理
目前DSD拥有四种不同的采样率2.8224MHz(64Fs)、5.6448 MHz(128Fs)、 11.2MHz(256Fs)和22.5792MHz(512Fs)。DSD使用的最多的场合是Super Audio CD (SACD),这也是目前绝大多数DSD音频的来源,在SACD当中采用的是采样率2.8224MHz的DSD,同时考虑到体积的需求大约在2005年的时候还推出了DSD的无损压缩格式DST(Direct Stream Transfer),DST同样是可以直接使用在SACD当中。
CD
SACD
容量
700MB
4.7GB
位深
16 bit PCM
1 bit DSD
采样率
44.1 kHz
2.8224 MHz
频响范围
20 Hz – 20 kHz
20 Hz – 50 kHz
动态范围
90 dB,120 dB
105 dB
码率
1411kbps
5645kbps
声道
2
6
时间
80 min
256 min
CD与SACD规格对比
如果将SACD和CD的参数进行对比的话,可以看到SACD最大的优势是在于6声道音频的支持以及拥有更高的响应频率,但笔者认为SACD的响应频率意义并不大,因为人类听觉的极限频率在20Hz-20kHz,超出20kHz的部分人耳完全无法感知到。但就每秒的比特率来说,SACD当中的DSD达到了5645kbps,而普通的CD则是1411kbps,理论上来说DSD记录了比PCM更多的数据,解调成模拟音频信号时能够带来更小的失真。如果采用22.5792MHz的DSD的话每秒比特率则会翻倍至45160kbps,这数据量是PCM远不能达到的。
支持DSD解码的索尼PHA-2解码耳放
DSD的优势所在
由于DSD采用了和PCM不同的原理进行调制,因此笔者认为DSD的大多数参数,例如位深、采样率等和PCM是没有可比性的,而笔者认为DSD优于PCM的方面主要是以下两点。DSD较大的比特率可以带来更加丰富的声音细节,这点对于发烧友还是一般大众都是非常有用的,而高达20Hz-50kHz的频率响应可能对普通用户来说意义不大。
1.DSD能够记录更加多的音频数据。
2.DSD拥有更宽的频率响应。
支持DSD录制的索尼PCM-D100录音棒
DSD为何无法普及
DSD既然优于PCM,那为何迟迟无法普及,虽然DSD知名度并不高但从1999年推出至今也有15年的历史了,笔者则认为主要是因为一下这四点,导致DSD普及受阻,就目前的情况来说DSD要想完全普及可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内DSD只是核心音频发烧友的玩物。
1.消费者缺乏获取渠道,目前只能购买SACD,无法通过时下流行的在线购买数字音乐方式获取。
2.原生支持DSD解码的设备太少,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先将DSD转换成PCM在进行播放,无法体验到DSD的优势。
3.支持DSD的软件也相当稀少,软件很少原生支持,需要安装插件,播放过程比较麻烦。
4.DSD属于私有专利,其他厂商跟进支持颇有难度。
写在最后
相对于PCM来说DSD确实是能够记录更加多的音频数据,理论上在还原时也能做到更多的细节,但由于缺少硬件、软件的支持以及其他厂商的跟进,使得目前DSD无法被普及,即使你拥有了原生支持DSD的DAC,但因为SACD发行量很少,导致买不到你想要的音乐,更何况现在连原生支持的硬件也不多,DSD要走的路还很长,近几年之内可能并不会普及。因此笔者建议各位网友完全没有必要盲目的购入原生支持DSD的设备,可能大多数时间用不到其DSD解码功能,更多的还是会把这台设备当作传统设备来用,得不偿失。
7. 淘宝dsd音源寄硬盘拷贝可靠吗大家都是在哪找高品质音源啊说qq音乐之类的麻烦不要回答
我是在5.1音乐网拷贝的。他们网站拷贝来的都是WAV格式的。总体感觉不错,所以推荐你去。进入他们网站直接联系客服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