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cps1848存储转发时延
一、以太网规定帧间最小间隔为9.6微秒,相当于96比特时间,其目的是为了使刚刚收到数据帧的站的接受缓存来得及清理,做好接受下一帧的准备。
当一个帧发送之后,10Mbps以太网中的所有设备都必须等待至少96个比特时间(9.6微秒),然后才可以发送下一个帧。二、背靠背方式表示突发数据处理能力。这是以太网的测试常见的四个性能指标之一。三、以太网的其它三个个性能测试指标:以太网的测试最常见有以下四个性能指标:吞吐量、时延、丢包率、背靠背。1、吞吐量(Throughput):网络不丢帧的情况下最大的帧转发速率。2、时延(Latency):包括存储转发时延和比特转发时延。存储转发时延就是数据帧最后一个bit进入设备开始计时到数据帧第一个bit出现在输出端口结束间的时间差。比特转发时延就是从第一个bit位进入开始到第一bit位出现在输出端口结束之间的时间差。3、丢包率:稳定状态下帧丢失情况。
㈡ 1Mbit中的M是多少1Mbytes中的M又是多少
存储容量换算详解B——比特bit
KB——千比特
MB——兆比特(一般计算机的内存条都是用此来计算单位的)
GB——吉比特(一般计算机的CPU都是用此来计算单位的)
1 B = 8b
1 kB = 1024 B (kB - kilobajt) 千
1 MB = 1024 kB (MB - megabajt) 兆
1 GB = 1024 MB (GB - gigabajt) 吉
所以1兆=1024×1024B=1048576×8=8388608字节
1 kB = 1024 B (kB - kilobajt) 千
1 MB = 1024 kB (MB - megabajt) 兆
1 GB = 1024 MB (GB - gigabajt) 吉
1 TB = 1024 GB (TB - terabajt) 太
1 PB = 1024 TB (PB - petabajt) 拍
1 EB = 1024 PB (EB - eksabajt) 艾
1 ZB = 1024 EB (ZB - zettabajt) 皆
1 YB = 1024 ZB (YB - jottabajt) 佑
1 BB = 1024 JB (BB - brontobajt)
yotta, 尧[它], Y. 10^21,
zetta, 泽[它], Z. 10^18,
exa, 艾[可萨], E. 10^15,
peta, 拍[它], P. 10^12,
tera, 太[拉], T. 10^9,
giga, 吉[咖], G. 10^6,
mega, 兆,M. 10^3
B,MB,KB,GB分别是什么意思?
B是一个电脑存储的基本单位(字节),1个英文字符是1个字节,也就是1B,1个汉字为2个字符,也就是2B。
然后再说 K ,数学学过吧, K 是千的意思, KB也就是1000字节,但计算机的运算和数学有所不同,是1024字节为 1KB,所以说 1024B=1KB
再说 M ,M 是兆的意思,运算也是类似 , 以1024进一位, 也就是说1024KB=1MB
接着 G ,依此类推 , 1024 MB = 1 GB
综上所述 1024 B = 1 KB ; 1024 KB = 1 MB ; 1024 MB = 1 GB
㈢ 计算机网络的RTT问题
1.时延时延(delay 或 latency)是指数据从网络一端传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通常,时延由发送时延、传播时延、排队时延、处理时延四个部分组成。(1)发送时延发送时延是结点将数据分组发送到传输媒介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从分组的第一个比特开始发送算起,到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要的时间。显然,发送时延与网络接口/信道的传输速率成反比,与数据分组的长度成正比。(2)传播时延传播时延是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距离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传播时延和信道的传输速率无关, 而是取决于传输媒介的长度,以及某种物理形式的信号在传输媒介中的传播速度。如电磁波在自由空间的传播速度是光速,即3×105km/s。电磁波在网络传输媒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自由空间中的传播速度要略低一些,在铜线中的传播速度约为2.3×105km/s ,在光纤中的传播速度约为2.0×105km/s 。传播时延的计算公式是:(3)排队时延排队时延是分组在所经过的网络结点的缓存队列中排队所经历的时延,排队时延的长短主要取决于网络中当时的通信量,当网络的通信流量大时,排队时间就长,极端情况下,当网络发生拥塞导致分组丢失时,该结点的排队时延视为无穷大。此外,在有优先级算法的网络中,排队时延还取决于数据的优先级和结点的队列调度算法。(4)处理时延处理时延是分组在中间结点的存储转发过程中而进行的一些必要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这些处理包括提取分组的首部,进行差错校验,为分组寻址和选路等。综上所述,网络端到端的时延是几种时延的总合,其计算公式是:总时延=传播时延+发送时延+排队时延+处理时延根据网络的不同情况,有时有些时延可以忽略不计,如在局域网中,传播时延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当网络没有拥塞时,分组在各个结点的排队时延可以忽略不计。 2.往返时延往返时延(Round-Trip Time,RTT)也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它表示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来自接收方的确认,总共经历的时延。对于复杂的网络,往返时延要包括各中间结点的处理时延和转发数据时的发送时延。 3.时延变化/时延抖动时延抖动(jitter)指不同分组穿越网络的延迟的变化。当传输多媒体信息时,如音视频应用,更需要关心时延的变化。因为应用层信息的解码和无失真展示要求数据的时延变化在某个范围内,这时会引入时延抖动参数来描述网络性能。
㈣ 发送时延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发送时延=数据帧长度(b)/发送速率(b/s)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m)/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m/s)
时延是指一个报文或分组从一个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个端所需要的时间。它包括了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一般,发送时延与传播时延是我们主要考虑的。对于报文长度较大的情况,发送时延是主要矛盾;报文长度较小的情况,传播时延是主要矛盾。(计算机网络方面的时延概念)
时延是指从说话人开始说话到受话人听到所说的内容的时间。一般人们能忍受小于250ms的时延,若时延太长,会使通信双方都不舒服。此外,时延还会造成回波,时延越长所需的用于消除回波的计算机指令的时间就越多。传送时延由Internet的路由情况决定,如果在低速信道或信道太拥挤时,可能会导致长时间时延或丢失数据包的情况。
㈤ 计算机网络的题目 求解线路交换时延和分组交换时延为什么这样计算
(x/p)*(p/b)指的是从第一个bit到最后一个bit发送到线路所用时间。
(k-1)p/b是存储转发时延,前面的分组在转发的同时,其后面的分组也在转发,因此计算分组的重新转发时延时只需计算最后的一个分组的存储转发时延。
㈥ 计算机网络的一个问题.(分组交换的问题)
10、对电路交换,当t=s时,链路建立;
当t=s+x/b,发送完最后一bit;
当t=s+x/b+kd,所有的信息到达目的地。
对分组交换,当t=x/b, 发送完最后一bit;
为到达目的地,最后一个分组需经过k-1个分组交换机的转发,
每次转发的时间为p/b,
所以总的延迟= x/b+(k-1)p/b+kd
所以当分组交换的时延小于电路交换
x/b+(k-1)p/b+kd<s+x/b+kd时,
(k-1)p/b<s
-----------
11、分组个x/p,
传输的总比特数:(p+h)x/p
源发送时延:(p+h)x/pb
最后一个分组经过k-1个分组交换机的转发,中间发送时延:(k-1)(p+h)/b
总发送时延D=源发送时延+中间发送时延
D=(p+h)x/pb+(k-1)(p+h)/b
令其对p的导数等于0,求极值
p=√hx/(k-1)
----------------
哈哈,课后习题哦
㈦ 什么是RTT如何计算RTT估计值
RTT(Round-Trip Time):往返时延。是指数据从网络一端传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通常,时延由发送时延、传播时延、排队时延、处理时延四个部分组成。
(1)发送时延
发送时延是结点将数据分组发送到传输媒介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从分组的第一个比特开始发送算起,到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要的时间。显然,发送时延与网络接口/信道的传输速率成反比,与数据分组的长度成正比。
(2)传播时延
传播时延是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距离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传播时延和信道的传输速率无关,
而是取决于传输媒介的长度,以及某种物理形式的信号在传输媒介中的传播速度。
如电磁波在自由空间的传播速度是光速,即3×105km/s。电磁波在网络传输媒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自由空间中的传播速度要略低一些,在铜线中的传播速度约为2.3×105km/s
,在光纤中的传播速度约为2.0×105km/s 。
(3)排队时延
排队时延是分组在所经过的网络结点的缓存队列中排队所经历的时延,排队时延的长短主要取决于网络中当时的通信量,当网络的通信流量大时,排队时间就长,极端情况下,当网络发生拥塞导致分组丢失时,该结点的排队时延视为无穷大。
此外,在有优先级算法的网络中,排队时延还取决于数据的优先级和结点的队列调度算法。
(4)处理时延
处理时延是分组在中间结点的存储转发过程中而进行的一些必要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这些处理包括提取分组的首部,进行差错校验,为分组寻址和选路等。
(7)存储转发时延计算公式扩展阅读
网络端到端的时延是几种时延的总合,其计算公式是:
总时延=传播时延+发送时延+排队时延+处理时延
根据网络的不同情况,有时有些时延可以忽略不计,如在局域网中,传播时延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当网络没有拥塞时,分组在各个结点的排队时延可以忽略不计。
往返时延(Round-Trip Time,RTT)也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它表示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来自接收方的确认,总共经历的时延。对于复杂的网络,往返时延要包括各中间结点的处理时延和转发数据时的发送时延。
㈧ 以太网中帧发送的间隔时间怎么计算 什么是背靠背方式
一、以太网规定帧间最小间隔为9.6
微秒
,相当于96比特时间,其目的是为了使刚刚收到数据帧的站的接受缓存来得及清理,做好接受下一帧的准备。
当一个帧发送之后,10
Mbps
以太网中的所有设备都必须等待至少
96
个比特时间(9.6
微秒),然后才可以发送下一个帧。
二、背靠背方式表示突发数据处理能力。这是以太网的测试常见的四个性能指标之一。
三、以太网的其它三个个性能测试指标:
以太网的测试最常见有以下四个性能指标:吞吐量、时延、丢包率、背靠背。
1、吞吐量(Throughput):网络不丢帧的情况下最大的帧转发速率。
2、时延(Latency):包括存储转发时延和比特转发时延。
存储转发时延就是数据帧最后一个bit进入设备开始计时到数据帧第一个bit出现在
输出端口结束间的时间差。
比特转发时延就是从第一个bit位进入开始到第一bit位出现在输出端口结束之间的时间差。
3、丢包率:
稳定状态下帧丢失情况。
㈨ 什么是RTT计算机网络里的东西
RTT(Round-Trip Time):往返时延。是指数据从网络一端传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通常,时延由发送时延、传播时延、排队时延、处理时延四个部分组成。
(1)发送时延
发送时延是结点将数据分组发送到传输媒介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从分组的第一个比特开始发送算起,到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要的时间。显然,发送时延与网络接口/信道的传输速率成反比,与数据分组的长度成正比。
(2)传播时延
传播时延是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距离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传播时延和信道的传输速率无关,
而是取决于传输媒介的长度,以及某种物理形式的信号在传输媒介中的传播速度。
如电磁波在自由空间的传播速度是光速,即3×105km/s。电磁波在网络传输媒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自由空间中的传播速度要略低一些,在铜线中的传播速度约为2.3×105km/s
,在光纤中的传播速度约为2.0×105km/s 。
(3)排队时延
排队时延是分组在所经过的网络结点的缓存队列中排队所经历的时延,排队时延的长短主要取决于网络中当时的通信量,当网络的通信流量大时,排队时间就长,极端情况下,当网络发生拥塞导致分组丢失时,该结点的排队时延视为无穷大。
此外,在有优先级算法的网络中,排队时延还取决于数据的优先级和结点的队列调度算法。
(4)处理时延
处理时延是分组在中间结点的存储转发过程中而进行的一些必要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这些处理包括提取分组的首部,进行差错校验,为分组寻址和选路等。
(9)存储转发时延计算公式扩展阅读
网络端到端的时延是几种时延的总合,其计算公式是:
总时延=传播时延+发送时延+排队时延+处理时延
根据网络的不同情况,有时有些时延可以忽略不计,如在局域网中,传播时延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当网络没有拥塞时,分组在各个结点的排队时延可以忽略不计。
往返时延(Round-Trip Time,RTT)也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它表示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来自接收方的确认,总共经历的时延。对于复杂的网络,往返时延要包括各中间结点的处理时延和转发数据时的发送时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