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存储 » 顺序存储的文件系统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顺序存储的文件系统

发布时间: 2022-07-04 23:08:12

1. 文件顺序存取与随机存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它们对有结

文件的存取方法分为顺序存取和直接存取。一般来说,对顺序存取的文件,文件系统可把它组织成顺序文件和链接文件;对于随机存取的文件,文件系统可把它组织成索引文件。但索引文件也可以进行顺序存取。
1、随机存取(有时亦称直接访问)代表同一时间访问一组序列中的一个随意组件。反之则称循序访问,即是需要更多时间去访问一个远程组件。随机存取存储器的基本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存储矩阵,地址译码器,读写电路。
2、直接存取,访问时读写不见先直接指向一个小区域,再在该区域内
顺序查找,访问时间与数据位置有关(
磁盘)

2. 顺序存储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1)利用数据元素的存储位置表示线性表中相邻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关系,即线性表的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物理结构)一致,逻辑位置相邻,存储位置也相邻。

(2)在访问顺序存储的线性表时,可以利用公式(2-2),快速地计算出任何一个数据元素的存储地址。因此,可以粗略地认为,访问每个数据元素所花费的时间相等。这种存取元素的方法称为随机存取法,使用这种存取方法的存储结构称为随机存储结构。

3. 顺序存储方式能用于存储什么结构的数据

不是
顺序存储方式不仅能用于存储线性结构,还可以用来存放非线性结构,例如完全二叉树是属于非线性结构,但其最佳存储方式是顺序存储方式

4. 顺序文件采用顺序结构实现文件的存储

C,顺序文件不适合用于一些需要经常修改的文件,顺序文件最好要求读写顺序与输入顺序相同,即先进先出,后进后出。

5. 数据结构中的“顺序存储结构”为什么会有碎片产生碎片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链式存储结构没有碎片

顺序存储如“数组”、“文件”等,一旦你要删除元素,就会产生碎片,
产生的原因,是删除留下空洞,要往前搬家才能消除碎片,而元素移动
会消耗时间。
链式存储是指针相联,删除元素只要改变指针指向,不会留下碎片。

6. 简述计算机存储系统的三级存储体系概念

计算机存储器包括主存(main memory),辅存(mass storage)和寄存器(register)。主存就是平时所说的内存,计算机运行时操作系统和其它进程的代码存储在其中。辅存主要指硬盘,也包括其它辅助存储设备,如软盘,U盘,光盘等,可以存放大量数据。寄存器位于CPU内,在指令执行时起临时存放作用。

寄存器和主存、主存和辅存之间存在不停的数据传输和交流,其速度和容量就影响了计算机的性能。如果寄存器和主存之间每条指令和每个数据都进行一次传输,那么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就受到限制。因此出现了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memory),用于成批处理寄存器内的数据,以同主存进行交流。而且频繁使用的数据,CPU可以直接从高速缓存中读取,减少CPU的等待时间,提高系统效率。内存的容量有限,有时不能一次载入硬盘中所需的数据,这里会出现虚拟存储(virtual memory)的概念。虚拟存储是指当要接收的数据超过内存容量时,系统会在硬盘内分配足够的空间存储这些数据,再把这些数据分成很多页(page),再根据需要实时地把一定的页载入内存,这样用户感觉内存的容量就比真实的容量偏大。

另外,缓冲区(buffer)是用于存储速度不同步的设备或优先级不同的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区域,使进程之间的相互等待变少,从而使从速度慢的设备读入数据时,速度快的设备的操作进程不发生间断。

这里再顺便说下脱机(spooling)的概念。脱机是指当多个进程要求同时使用非共享资源如打印机时,系统会根据需求把所有的数据同时读取到硬盘,再在打印机上逐个打印,这样给用户的感觉就是一台打印机同时打印多个进程包含的文件。

以下引用主要区别高速缓存(cache)和缓冲区(buffer):

Cache:高速缓存,是位于CPU与主内存间的一种容量较小但速度很高的存储器。由于CPU的速度远高于主内存,CPU直接从内存中存取数据要等待一定时间周期, Cache中保存着CPU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一部分数据,当CPU再次使用该部分数据时可从Cache中直接调用,这样就减少了CPU的等待时间,提高了系统的效率。Cache又分为一级Cache(L1 Cache)和二级Cache(L2 Cache),L1 Cache集成在CPU内部,L2 Cache早期一般是焊在主板上,现在也都集成在CPU内部,常见的容量有256KB或512KB L2 Cache。

Buffer:缓冲区,一个用于存储速度不同步的设备或优先级不同的设备之间传输数据的区域。通过缓冲区,可以使进程之间的相互等待变少,从而使从速度慢的设备读入数据时,速度快的设备的操作进程不发生间断。

Buffer和cache都是占用内存:

Buffer: 作为buffer cache的内存,是块设备的读写缓冲区

Cache: 作为page cache的内存, 文件系统的cache
如果cache的值很大,说明cache住的文件数很多。如果频繁访问到的文件都能被cache住,那么磁盘的读IO bi会非常小。

7. linux的ext2文件系统是按什么方式存储数据的顺序、链表、随机急、、、、谢谢!!!

Linux ext2/ext3文件系统使用索引节点来记录文件信息,作用像windows的文件分配表。索引节点是一个结构,它包含了一个文件的长度、创建及修改时间、权限、所属关系、磁盘中的位置等信息。一个文件系统维护了一个索引节点的数组,每个文件或目录都与索引节点数组中的唯一一个元素对应。系统给每个索引节点分配了一个号码,也就是该节点在数组中的索引号,称为索引节点号。 linux文件系统将文件索引节点号和文件名同时保存在目录中。所以,目录只是将文件的名称和它的索引节点号结合在一起的一张表,目录中每一对文件名称和索引节点号称为一个连接。对于一个文件来说有唯一的索引节点号与之对应,对于一个索引节点号,却可以有多个文件名与之对应。因此,在磁盘上的同一个文件可以通过不同的路径去访问它。

8. 顺序存储结构针对什么结构顺序存储结构能存什么顺序存储结构的特征是什么

顺序存储一般使用数组实现。存的当然是节点,节点是你自己定义的数据类型,特征:随机存取,占用连续的存储空间,静态分配,存储密度等于1等等。

9. 什么是顺序存储器

按存储方式分

随机存储器:任何存储单元的内容都能被随机存取,且存取时间和存储单元的物理位置无关。

顺序存储器:只能按某种顺序来存取,存取时间和存储单元的物理位置有关。

10. 常用的文件系统类型有哪些

常见的文件系统有FAT、NTFS、ExtFAT、ext2、ext3、reiserFS、VFAT、APFS。

1、FAT文件系统。

FAT文件系统诞生于1977年,它最初是为软盘设计的文件系统,但是后来随着微软推出dos和win 9x系统,FAT文件系统经过适配被逐渐用到了硬盘上,并且在那时的20年中,一直是主流的文件系统。

2、NTFS文件系统。

它是一种比FAT32功能更加强大的文件系统,从windows 2000之后的windows系统的默认文件系统都是NTFS,而且这些windows系统只能够安装在NTFS格式的磁盘上。NTFS系统是一个日志性的文件系统,系统中对文件的操作都可以被记录下来,当系统崩溃之后,利用日志功能可以修复数据。

3、ExtFAT文件系统。

ExFAT也是微软开发的文件系统,它是专门为闪存盘设计的文件系统,单个文件突破了4G的限制,而且分区的最大容量可达64ZB,建议512TB。 ExFAT在windows,Linux以及Mac系统上,都可以读写,作为U盘或者是移动硬盘的格式还是比较合适的。

4、ext2文件系统。

ext2是为解决ext文件系统的缺陷而设计的可扩展的、高性能的文件系统,又被称为二级扩展文件系统。它是Linux文件系统中使用最多的类型,并且在速度和CPU利用率上较为突出。ext2存取文件的性能极好,并可以支持256字节的长文件名,是GNU/Linux系统中标准的文件系统。

5、ext3文件系统。

ext3是ext2文件系统的日志版本,它在ext2文件系统中增加了日志的功能。ext3提供了3种日志模式:日志(journal)、顺序(ordered)和回写(writeback)。与ext2相比,ext3提供了更好的安全性以及向上向下的兼容性能。

6、reiserFS文件系统。

reiserFS是Linux环境下最稳定的日志文件系统之一,使用快速的平衡二叉树(binary tree)算法来查找磁盘上的自由空间和已有的文件,其搜索速度高于ext2,reiserFS能够像其他大多数文件系统一样,可动态的分配索引节,而无须在文件系统中创建固定的索引节。

7、VFAT文件系统。

VFAT主要用于处理长文件的一种文件名系统,它运行在保护模式下并使用VCACHE进行缓存,并具有和Windows系列文件系统和Linux文件系统兼容的特性。因此VFAT可以作为Windows和Linux交换文件的分区。

8、APFS文件系统。

APFS是苹果公司发布的新的文件格式,替代目前所使用的HFS+格式。这一全新文件系统专门针对闪存/SSD进行优化,提供了更强大的加密、写入时复制元数据、空间分享、文件和目录克隆、快照、目录大小快速调整、原子级安全存储基元,以及改进的文件系统底层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