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 File物理结构
log block结构分为日志头段、日志记录、日志尾部
Block Header,占用12字节
Data部分
Block tailer,占用4字节
Block Header
这个部分是每个Block的头部,主要记录的块的信息
Block Number,表示这是第几个block,占用4字节,是通过LSN计算得来的,占用4字节
Block data len,表示该block中有多少字节已经被使用了,占用2字节
First Rec offet,表示该block中作为第一个新的mtr开始的偏移量,占用2字节
Checkpoint number,表示该log block最后被写入时的检查点的值,占用4字节
⑵ 数据结构题 问数据的储存,需要储存数据元素的大小和什么,是元素之间的关系,还是对数据的一系列操作
类型。
类型在存储时就应该被确定,而关系则可以帮助你娶到正确的数据
⑶ 数据结构的三要素是什么
一、数据的逻辑结构
指反映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数据结构,其中的逻辑关系是指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间关系,而与他们在计算机中的存储位置无关。逻辑结构包括:
1、集合:数据结构中的元素之间除了“同属一个集合” 的相互关系外,别无其他关系;
2、线性结构:数据结构中的元素存在一对一的相互关系;
3、树形结构:数据结构中的元素存在一对多的相互关系;
4、图形结构:数据结构中的元素存在多对多的相互关系。
二、数据的物理结构
指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空间的存放形式。
数据的物理结构是数据结构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又称映像),它包括数据元素的机内表示和关系的机内表示。由于具体实现的方法有顺序、链接、索引、散列等多种,所以,一种数据结构可表示成一种或多种存储结构。
数据元素的机内表示(映像方法): 用二进制位(bit)的位串表示数据元素。通常称这种位串为节点(node)。当数据元素有若干个数据项组成时,位串中与各个数据项对应的子位串称为数据域(data field)。因此,节点是数据元素的机内表示(或机内映像)。
关系的机内表示(映像方法):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的机内表示可以分为顺序映像和非顺序映像,常用两种存储结构:
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顺序映像借助元素在存储器中的相对位置来表示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非顺序映像借助指示元素存储位置的指针(pointer)来表示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数据存储结构
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空间中的存放形式称为数据的物理结构(也称为存储结构)。一般来说,一种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根据需要可以表示成多种存储结构,常用的存储结构有顺序存储、链式存储、索引存储和哈希存储等。
数据的顺序存储结构的特点是:借助元素在存储器中的相对位置来表示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非顺序存储的特点是:借助指示元素存储地址的指针表示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3)数据结构在存储数据时要存储什么扩展阅读
在程序中,堆用于动态分配和释放程序所使用的对象。在以下情况中调用堆操作:
1、事先不知道程序所需对象的数量和大小。
2、对象太大,不适合使用堆栈分配器。
堆使用运行期间分配给代码和堆栈以外的部分内存。
传统上,操作系统和运行时库随附了堆实现。当进程开始时,操作系统创建称为进程堆的默认堆。如果没有使用其他堆,则使用进程堆分配块。语言运行时库也可在一个进程内创建单独的堆。(例如,C 运行时库创建自己的堆。)
除这些专用堆外,应用程序或许多加载的动态链接库 (DLL) 之一也可以创建并使用单独的堆。Win32 提供了一组丰富的API用于创建和使用专用堆。有关堆函数的优秀教程,请参阅 MSDN 平台 SDK 节点。
当应用程序或DLL创建专用堆时,这些堆驻留于进程空间中并且在进程范围内是可访问的。某一给定堆分配的任何数据应为同一堆所释放。(从一个堆分配并释放给另一个堆没有意义。)
在所有虚拟内存系统中,堆位于操作系统的虚拟内存管理器之上。语言运行时堆也驻留在虚拟内存之上。某些情况下,这些堆在操作系统堆的上层,但语言运行时堆通过分配大的块来执行自己的内存管理。绕开操作系统堆来使用虚拟内存函数可使堆更好地分配和使用块。
典型的堆实现由前端分配器和后端分配器组成。前端分配器维护固定大小块的自由列表。当堆收到分配调用后,它尝试从前端列表中查找自由块。如果此操作失败,则堆将被迫从后端(保留和提交虚拟内存)分配一个大块来满足请求。通常的实现具有每个块分配的开销,这花费了执行周期,也减少了可用存储区。
Windows NT的实现(Windows NT 4.0 版及更高版本)使用 127 个从 8 到 1,024 字节不等的 8 字节对齐块的自由列表和 1 个混合列表。混合列表(自由列表【0】)包含大小超过 1,024 字节的块。自由列表包含在双向链接表中链接在一起的对象。默认情况下,进程堆执行合并操作。(合并操作是组合相邻的自由块以生成更大的块的操作。)合并操作花费了额外的周期,但减少了堆块的内部碎片。
单个全局锁可防止多线程同时使用堆。此锁主要用于保护堆数据结构不受多线程的任意访问。当堆操作过于频繁时,此锁会对性能造成负面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数据结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堆
⑷ 数据的存储结构可以用什么和什么
数据的存储结构可以用集合、线性结构、树形结构和图形结构,具体如下:
(1)集合:数据结构中的元素之间除了“同属一个集合”的相互关系外,别无其他关系;
(2)线性结构:数据结构中的元素存在一对一的相互关系;
(3)树形结构:数据结构中的元素存在一对多的相互关系;
(4)图形结构:数据结构中的元素存在多对多的相互关系。
常用运算:
(1)检索。检索就是在数据结构里查找满足一定条件的节点。一般是给定一个某字段的值,找具有该字段值的节点。
(2)插入。往数据结构中增加新的节点。
(3)删除。把指定的结点从数据结构中去掉。
(4)更新。改变指定节点的一个或多个字段的值。
(5)排序。把节点按某种指定的顺序重新排列。例如递增或递减。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数据结构
⑸ 【讨论】数据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
1.“循环队列”与存储结构有关,即是与计算机在内存中实现有关的概念。“队列”本是一个逻辑概念,但“循环队列”特指在内存中依地址顺序存放“数据元素”,当队尾越过规定内存区域的下界时,调整队尾指向内存区域的上界,继续进行入队操作。
2.“链表”无疑与存储结构有关。也就是在体现“数据元素”之间关系时增加一或多个“域”,用于存放相关联的“数据元素的地址”。
3.“哈希表”也与存储结构有关。“哈希表”一般是为了查找某个“数据元素”方便,而将有某种关系的一组“数据元素”集中放置,并为各组数据生成一个连续的“索引”(正如数组下标)。在实现时就用连续的内存地址来体现。
4.“栈”仅是一个逻辑概念,LIFO(后进先出),并不涉及具体的物理实现。即与存储结构无关。
⑹ 数据结构的存储结构,不仅要存储数据本身,还需要存储()
你好,答案是“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
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顺序映象和非顺序映象,并由此得到两种不同的存储结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比如,线性表就是一种顺序存储结构,线性表的元素在物理存储单元上是连续的。而链表就是一种链式存储结构,元素在物理存储单元上是非连续的。数据元素的逻辑顺序是通过链表中的指针链接次序实现的。比如定义了两个节点p1和p2,p1的指针域指向p2,p1->next=p2。next就是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表示p1的下一个节点是p2。希望能帮助到你。
⑺ 数据结构的存储结构要存储本身还需要存储什么
存储数据,还有数据间的逻辑结构
⑻ 何谓数据的逻辑结构何谓数据的存储结构两者有何联系
逻辑结构指反映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数据结构,其中的逻辑关系是指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而与他们在计算机中的存储位置无关。逻辑结构包括:
1、集合结构:数据结构中的元素之间除了“同属一个集合” 的相互关系外,别无其他关系。
2、线性结构:数据结构中的元素存在一对一的相互关系。
3、树形结构:数据结构中的元素存在一对多的相互关系。
4、图形结构:数据结构中的元素存在多对多的相互关系。
存储结构指数据元素连同其逻辑关系在存储器上的存放形式,主要的有四类:顺序、链接、索引、散列。一种数据结构可表示成一种或多种存储结构。
两者的关系在于:逻辑结构用于设计算法,存储结构用于算法编码实现。具体而言某种存储结构与某种逻辑结构没有必然的联系,算法的实现效率越高、解决问题越方便。
(8)数据结构在存储数据时要存储什么扩展阅读
数据结构是指同一数据元素类中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的关系。数据结构分别为逻辑结构、存储结构(物理结构)和数据的运算。
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从具体问题抽象出来的数学模型,是描述数据元素及其关系的数学特性的,有时就把逻辑结构简称为数据结构。逻辑结构是在计算机存储中的映像,形式地定义为(K,R)(或(D,S)),其中,K是数据元素的有限集,R是K上的关系的有限集。
根据数据元素间关系的不同特性,通常有下列四类基本的结构:集合结构、线性结构、树型结构、图形结构。
线性结构的特点是数据元素之间是一种线性关系,数据元素“一个接一个的排列”。在一个线性表中数据元素的类型是相同的,或者说线性表是由同一类型的数据元素构成的线性结构。
线性表是最简单、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一种线性结构。 它有两种存储方法: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它的主要基本操作是插入、删除和检索等。
数据结构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映像)称为数据的物理(存储)结构。它包括数据元素的表示和关系的表示。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顺序映象和非顺序映象,并由此得到两种不同的存储结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1、顺序存储方法:它是把逻辑上相邻的结点存储在物理位置相邻的存储单元里,结点间的逻辑关系由存储单元的邻接关系来体现,由此得到的存储表示称为顺序存储结构。顺序存储结构是一种最基本的存储表示方法,通常借助于程序设计语言中的数组来实现。
2、链接存储方法:它不要求逻辑上相邻的结点在物理位置上亦相邻,结点间的逻辑关系是由附加的指针字段表示的。由此得到的存储表示称为链式存储结构,链式存储结构通常借助于程序设计语言中的指针类型来实现
3、索引存储方法:除建立存储结点信息外,还建立附加的索引表来标识结点的地址。
4、散列存储方法:就是根据结点的关键字直接计算出该结点的存储地址。
数据结构中,逻辑上(逻辑结构: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把数据结构分成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
线性结构的顺序存储结构是一种顺序存取的存储结构,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是一种随机存取的存储结构。线性表若采用链式存储表示时所有结点之间的存储单元地址可连续可不连续。逻辑结构与数据元素本身的形式、内容、相对位置、所含结点个数都无关。
⑼ 数据结构是什么啊
数据结构是指相互之间存在着一种或多种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和该集合中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组成。记为:数据结构Data_Structure=(D,R)其中D是数据元素的集合,R是该集合中所有元素之间的关系的有限集合。
数据结构是在整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上广泛被使用的术语。它用来反映一个数据的内部构成,即一个数据由那些成分数据构成,以什么方式构成,呈什么结构。
数据结构有逻辑上的数据结构和物理上的数据结构之分。逻辑上的数据结构反映成分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而物理上的数据结构反映成分数据在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安排。数据结构是数据存在的形式。
数据结构是信息的一种组织方式,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算法的效率,它通常与一组算法的集合相对应,通过这组算法集合可以对数据结构中的数据进行某种操作。数据结构主要研究数据的各种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以及对数据的各种操作。
因此,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物理存储结构;对数据的操作(或算法)。通常,算法的设计取决于数据的逻辑结构,算法的实现取决于数据的物理存储结构。
(9)数据结构在存储数据时要存储什么扩展阅读:
一、数据的逻辑结构:指反映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数据结构,其中的逻辑关系是指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而与他们在计算机中的存储位置无关。
逻辑结构包括:
1、集合:数据结构中的元素之间除了“同属一个集合” 的相互关系外,别无其他关系;
2、线性结构:数据结构中的元素存在一对一的相互关系;
3、树形结构:数据结构中的元素存在一对多的相互关系;
4、图形结构:数据结构中的元素存在多对多的相互关系。
二、数据的物理结构:指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空间的存放形式。
数据的物理结构是数据结构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又称映像),它包括数据元素的机内表示和关系的机内表示。
由于具体实现的方法有顺序、链接、索引、散列等多种,所以,一种数据结构可表示成一种或多种存储结构。
数据元素的机内表示(映像方法): 用二进制位(bit)的位串表示数据元素。通常称这种位串为节点(node)。
当数据元素有若干个数据项组成时,位串中与个数据项对应的子位串称为数据域(data field)。因此,节点是数据元素的机内表示(或机内映像)。
关系的机内表示(映像方法):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的机内表示可以分为顺序映像和非顺序映像,常用两种存储结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顺序映像借助元素在存储器中的相对位置来表示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非顺序映像借助指示元素存储位置的指针(pointer)来表示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结构算法
算法的设计取决于数据(逻辑)结构,而算法的实现依赖于采用的存储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实质上是它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器中的实现,为了全面的反映一个数据的逻辑结构,它在存储器中的映象包括两方面内容,即数据元素之间的信息和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
不同数据结构有其相应的若干运算。数据的运算是在数据的逻辑结构上定义的操作算法,如检索、插入、删除、更新和排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