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存储器的构成
构成存储器的存储介质,存储元,它可存储一个二进制代码。由若干个存储元组成一个存储单元,然后再由许多存储单元组成一个存储器。一个存储器包含许多存储单元,每个存储单元可存放一个字节(按字节编址)。每个存储单元的位置都有一个编号,即地址,一般用十六进制表示。一个存储器中所有存储单元可存放数据的总和称为它的存储容量。假设一个存储器的地址码由20位二进制数(即5位十六进制数)组成,则可表示2的20次方,即1M个存储单元地址。每个存储单元存放一个字节,则该存储器的存储容量为1MB。
㈡ 存储系统有哪些组成部分
存储器是由存储体、地址寄存器、地址译码驱动电路、读/写控制逻辑、数据寄存器、读/写驱动器等六个部分组成
存储体是存储器的核心,是存储单元的集合体
地址寄存器用于存放CPU访问存储单元的地址,经译码驱动后指向相应的存储单元。
译码器将地址总线输入的地址码转换成与其对应的译码输出线上的高电平或低电平信号,以表示选中了某一单元,并由驱动器提供驱动电流去驱动相应的读/写电路,完成对被选中单元的读/写操作。
读/写驱动器用以完成对被选中单元中各位的读/写操作,包括读出放大器、写入电路和读/写控制电路。
数据寄存器用于暂时存放从存储单元读出的数据,或从CPU输出I/O端口输入的要写入存储器的数据。
读/写控制逻辑接收来自CPU的启动、片选、读/写及清除命令,经控制电路综合处理后,发出一组时序信号来控制存储器的读/写操作
㈢ 存储单元是指什么
存储单元一般应具有存储数据和读写数据的功能,一般以8位二进制作为一个存储单元,也就是一个字节。每个单元有一个地址,是一个整数 编码,可以表示为二进制整数。程序中的变量和主存储器的存储单元相对应。变量的名字对应着存储单元的地址,变量内容对应着
单元所存储的数据
㈣ 什么是计算机存储单元
数据必须首先在计算机内被表示,然后才能被计算机处理。计算机表示数据的部件主要是存储设备;而存储数据的具体单位是存储单元;因此,了解存储单元的结构是十分必要的。
(1)"位"(Bit):是计算机中最小的信息单位。一"位"只能表示0和1中的一个,即一个二进制位,或存储一个二进制数位的单位。
(2)"字节"(Byte):是由相连8个位组成的信息存储单位。
字节是目前计算机最基本的存储单位;也是计算机存储设备容量最基本的计量单位。一个字节通常可以存储一个字符(如字母、数字等)。只有字节才有地址的概念。对一种计算机的存储设备以字节为单位赋予的地址称为字节编址;也是目前计算机最基本的存储单元编址。
望采纳哦,亲~
㈤ 单片机存储器主要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如何使用
存储器由存储体、地址译码器和控制电路组成。
1)存储体是存储数据信息的载体。由一系列存储单元组成,每个存储单元都有确定的地址。存储单元通常按字节编址,一个存储单元为一个字节,每个字节能存放一个8位二进制数。就像一个大仓库,分成许多房间,大仓库相当于存储体,房间相当于字节,房间都有编号,编号就是地址。
2)地址译码器将CPU发出的地址信号转换为对存储体中某一存储单元的选通信号。相当于CPU给出地址,地址译码器找出相应地址房间的钥匙。通常地址是8位或1 6位,输入到地址译码器,产生相应的选通线,8位地址能产生28=256根选通线,即能选通256字节。16位地址能产生216=65536=64K根选通线,即能选通64K字节。当然要产生65536根选通线是很难想象的,实际上它是分成256根行线和256根列线,256 X 256=65536,合起来能选通65536个存储单元。
3)存储器控制电路包括片选控制、读/写控制和带三态门的输入/输出缓冲电路。
①片选控制确定存储器芯片是否工作。
②读/写控制确定数据传输方向;若是读指令,则将已被选通的存储单元中的内容传送到数据总线上;若是写指令,则将数据总线上的数据传送到已被选通的存储单元中。
③带三态门的输入/输出缓冲电路用于数据缓冲和防止总线上数据竞争。数据总线相当于一条车流频繁的大马路,必须在绿灯条件下,车辆才能进入这条大马路,否则要撞车发生交通事故。同理,存储器的输出端是连接在数据总线上的,存储器中的数据是不能随意传送到数据总线上的。例如,若数据总线上的数据是“1”(高电平5V),存储器中的数据是“0”(低电平OV),两种数据若碰到一起就会发生短路而损坏单片机。因此,存储器输出端口不仅能呈现“1”和“O”两种状态,还应具有第三种状态“高阻"态。呈“高阻"态时,它们的输出端口相当于断开,对数据总线不起作用,此时数据总线可被其他器件占用。当其他器件呈“高阻"态时,存储器在片选允许和输出允许的条件下,才能将自己的数据输出到数据总线上。
㈥ 计算机储存单元中存储的内容是什么
计算机的储存单元一般是指rom和硬盘了。内存是计算单元。
rom,是一种半导体内存,其特性是一旦储存资料就无法再将之改变或删除。rom一般储存一些计算机自身的一些数据;
硬盘储存你自己的资料,就不多说了。
㈦ 存储器是由哪四部分组成每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存储器是由存储体、地址寄存器、地址译码驱动电路、读/写控制逻辑、数据寄存器、读/写驱动器等六个部分组成
存储体是存储器的核心,是存储单元的集合体
地址寄存器用于存放CPU访问存储单元的地址,经译码驱动后指向相应的存储单元。
译码器将地址总线输入的地址码转换成与其对应的译码输出线上的高电平或低电平信号,以表示选中了某一单元,并由驱动器提供驱动电流去驱动相应的读/写电路,完成对被选中单元的读/写操作。
读/写驱动器用以完成对被选中单元中各位的读/写操作,包括读出放大器、写入电路和读/写控制电路。
数据寄存器用于暂时存放从存储单元读出的数据,或从CPU输出I/O端口输入的要写入存储器的数据。
读/写控制逻辑接收来自CPU的启动、片选、读/写及清除命令,经控制电路综合处理后,发出一组时序信号来控制存储器的读/写操作。
很高兴为你解答,愿能帮到你。
㈧ 存储器的基本结构原理
存储器单元实际上是时序逻辑电路的一种。按存储器的使用类型可分为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两者的功能有较大的区别,因此在描述上也有所不同
存储器是许多存储单元的集合,按单元号顺序排列。每个单元由若干三进制位构成,以表示存储单元中存放的数值,这种结构和数组的结构非常相似,故在VHDL语言中,通常由数组描述存储器
结构
存储器结构在MCS - 51系列单片机中,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互相独立,物理结构也不相同。程序存储器为只读存储器,数据存储器为随机存取存储器。从物理地址空间看,共有4个存储地址空间,即片内程序存储器、片外程序存储器、片内数据存储器和片外数据存储器,I/O接口与外部数据存储器统一编址
存储器是用来存储程序和各种数据信息的记忆部件。存储器可分为主存储器(简称主存或内存)和辅助存储器(简称辅存或外存)两大类。和CPU直接交换信息的是主存。
主存的工作方式是按存储单元的地址存放或读取各类信息,统称访问存储器。主存中汇集存储单元的载体称为存储体,存储体中每个单元能够存放一串二进制码表示的信息,该信息的总位数称为一个存储单元的字长。存储单元的地址与存储在其中的信息是一一对应的,单元地址只有一个,固定不变,而存储在其中的信息是可以更换的。
指示每个单元的二进制编码称为地址码。寻找某个单元时,先要给出它的地址码。暂存这个地址码的寄存器叫存储器地址寄存器(MAR)。为可存放从主存的存储单元内取出的信息或准备存入某存储单元的信息,还要设置一个存储器数据寄存器(MDR)
㈨ 存储单元的介绍
指针的内容是存储地址在存储器中有大量的存储元,把它们按相同的位划分为组,组内所有的存储元同时进行读出或写入操作,这样的一组存储元称为一个存储单元。一个存储单元通常可以存放一个字节;存储单元是CPU访问存储器的基本单位。
㈩ 数据的存储结构包括________。
数据的存储结构包括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结构。
顺序存储结构是把逻辑上相邻的节点存储在物理位置上相邻的存储单元中,结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由存储单元的邻接关系来体现。通常顺序存储结构是借助于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数组来描述的。主要优点是节省存储空间,可实现对节点的随机存取,即每一个节点对应一个序号。
链式存储结构在计算机中用一组任意的存储单元存储线性表的数据元素。链式存储结构通常借助于程序设计语言中的指针类型来实现。它不要求逻辑上相邻的元素在物理位置上相邻;每个节点是由数据域和指针域组成;由于簇是随机分配的,这也使数据删除后覆盖几率降低,恢复可能提高。
(10)存储单元构成包括什么扩展阅读:
顺序存储结构的基本原理
在顺序存储中,每个存储空间含有所存元素本身的信息,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通过数组下标位置简单计算出来的线性表的顺序存储,若一个元素存储在对应数组中的下标位置为i,则它的前驱元素在对应数组中的下标位置为i-1,它的后继元素在对应数组中的下标位置为i+1。
在链式存储结构中,存储结点不仅含有所存元素本身的信息,而且含有元素之间逻辑关系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