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存储 » 数据长期存储技术可靠性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数据长期存储技术可靠性

发布时间: 2022-06-28 03:37:55

Ⅰ 为什么说数据存储技术已经比较完美

你好~

因为至少在纠错方面已经没什么需要改进了。
可靠的数据存储是IT行业的关键,也是现代生活的关键。虽然我们把这当成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这其中存在什么样的谎言呢?数据视频专家,IT写手John Watkinson带你了解数据存储的相关细节,以及对未来存储技术发展的猜想。千万别烧糊大脑噢。
电脑之所以使用二进制,是因为数字简化为0和1后,由两股不同电压呈现出来时,最容易被区分开。
在闪存中,我们可以用一束绝缘电子保存这些电压。但是在其他存储设备中,则需要物理模型。
以磁带或硬盘为例,我们先看看小环境内磁化的方向,N-S或S-N。在光盘中,差异则以有没有小坑表现出来。
生物学里,DNA就是一种数据记录,这种记录以离散状态的化学物质为基础。“比特”的差别会导致变异,而变异则导致进化或是导致某种蛋白质的缺失而致病。数据记录对生命而言至关重要。

二进制的媒介并不在乎所呈现的数据是什么。一旦我们可以放心记录二进制数据,我们就会把音频,视频,图片,文本,CAD文件和电脑程序放到相同的媒介上,然后完整复制。
这些数据类型之间的唯一差别是其中的一些数据需要在一个特定时间内重复生成。
时机,可靠性,持续时长及成本
不同的存储媒介有不同的特点,没有哪种介质尽善尽美。硬盘在读取密集型应用上存储性能最佳,但是硬盘不能从驱动中移除。尽管硬盘的数据记录密度一直比光盘的大,但是你花个几秒钟就可以置换出光盘。而且,光盘的贴标成本也很低,所以适合大规模发行。
闪存可提供快速访问,而且体积很小,不过它的可持续写入周期存在局限。尽管闪存替代了以前的软磁盘,但是软磁盘技术并没消失。它还存在于航空公司,火车票,信用卡和酒店门房钥匙的磁条中。条形码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在闪存中,存储密度是由单个电荷井的精细构造程度来决定。但是光盘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保存越来越多的信息,而且可解析的数据也越来越小。

U盘中的芯片:没有活动部件,可直接使用
在旋转内存中,无论是磁盘还是光盘的,都存在两个问题:我们要尽可能收集多一点轨道,同时要尽可能多地把数据放到轨道中。
这些轨道极其狭窄,需要主动跟踪伺服系统使磁头可以持续被记录下来,而不受耐受力和温度改变的影响。为了减少磨损,用于收集的磁头和磁盘之间是不接触的。
光盘会盯着轨道,虽然是从微观角度,但却是由磁力驱动,磁头掠过磁盘上方几纳米处的气膜。自相矛盾的是,它是闪存,没有会带来磨损的活动部件。
编码
磁盘会扫描自己的轨道,然后按顺序收集数据。我们不能只是在磁盘轨道上写入原始数据,因为如果这些数据包含了相同的比特,那么就无法区分这些比特,读取器的同一性也会丢失。相反,数据是通过一个名为信道编码的进程来修改。信道编码的功能之一就是保障信号中的时钟内容,而不考虑真正的数据样式。
在光盘中,追踪和聚焦是过滤数据后,通过收集光圈查看数据追踪的对称性来执行。信道编码的第二个功能是去除数据追踪的DC和低频内容,使过滤更有效。圆形光点很难分辨轨道上距离太近的数据。

大众媒体

第一款量产的纠错应用存在于压缩盘中,1982年上市,这是在Reed和Solomon的论文发表22年之后。CD的光学技术是早期的镭射影碟,那么它的不足在哪里呢?
首先,数字音频光盘要实时播放。播放器不会把错误视为电脑本身的功能,所以必须得将其纠正。再者,如果CD使用的系统比Reed-Solomon编码更简单,那么这个系统将会更大--因此,将影响到便携式和汽车播放器市场。第三,Reed-Solomon纠错系统是复杂的,在LSI芯片上部署比较经济。
早在十年前,用于制作压缩光盘的所有技术早已出现,但是直到LSI Logic 公司的芯片性能跨过某个特定门槛,其性能才突然变得经济实用。
同理,之后也是在LSI技术可以用消费者可接受的价格执行实时MPEG解码时,我们才看到了DVD的流行。
综合
所有光盘用来客服这些问题的技术都被称为分组编码。比如,如果所有可能的14比特的结合体都被排序,且以波形描绘出来,就可以选择出最容易记录的。

分组编码如何限制记录的频率呢?在a) 表示的最高频率点,转换间隔了三个信道位。这样信道位的记录密度就成了三倍。注意h)是无效编码。最长的信道位运行于g),而i) 无效编码。
上图显示出,我们排除了改变太紧密的模式,因此记录的最高频率被减少了三分之一。
我们还排除了1和0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的模式,因为那样带来的是我们不想要的直流偏移。267保留了我们许可的模式,比起要记录八个比特的256模式要好,剩下可同时使用的模式少之又少。
EFM
Kees Immink的数据编码技巧使用14个信道位的模式来记录八比特--因此,其名称就是EFM(eight to fourteen molation)。三种合并的比特被放在各组之间,防止边界出现混乱,所以17信道位被用于每个数据的记录。这样是违背直觉的,直到你意识到编码规则将信道位的记录密度提升三倍。所以,我们以3 x 8/17胜出,密度比率为1.41。
是信道编码机制本身增加了41%的播放时间。笔者认为在30年前能做到如此是非常不错的。
压缩光盘和MiniDisc使用的EFM技术借助了波长为780纳米的激光。DVD使用的是其变体,EFM+,激光波长减为了650纳米。
蓝光格式也使用分组编码,但不是EFM。而是信道模拟,称为信道调制,也称1.7PP调制。它的密度比率要稍逊一些,但由于使用了波长为405纳米的激光,所以存储密度有所增加。这种激光其实并不是蓝色的。
磁带记录器的磁头有两极,就好像微型马蹄铁,当磁头扫描轨道时,两极之间的有限距离会产生孔径效应。
下图显示出频率响应就像一个梳子状的过滤器,带有周期性的暗码。传统的磁带记录被限制在下面第一个暗码的波段部分,但是在第一和第二个暗码之间,则由部分响应技术来掌控,这样就把数据容量翻了一番。

所有磁性记录器都存在磁头间隙导致的回放信号a) 的暗码问题。在b) 显示的部分响应中,磁头感知不到奇数位的数据,于是会回放偶数位的数据。一个比特之后,两个偶数位数据就会被恢复。
如果数据太小,以至于其中一个数据(奇数位置)其实就在磁头间隙处,那么磁头的两极却只能识别两边偶数位置的数据,然后输出。这两种数据相加就成了第三级信号。磁头会交替重复生成交叉存取的奇数和偶数数据流。
使用两股数据流的合适信道编码,那么给定数据流的外部层级就可以轮流使用,这样就更具可预测性,而读取器也可以掌握这种预见性使数据更为可靠。这就是现如今让硬盘容量超乎想象之大的PRML编码。
纠错
在真实世界中,热活力或无线电干扰都是影响我们记录的因素。显然,用二进制记录是最难被干扰的。如果有一比特的数据被干扰,那么会引起整个数据的改变,因为1会变成0或者0会变成1。如此明显的改变会被纠错系统检测出来。在二进制中,如果有一个比特是错误的,那么只需把它设置为相反的那个数就可以了。因此,二进制的纠错是比较容易的,真正的难点在于找出有错的那个比特。
使用二进制以及具备有效纠错/数据整合系统的存储设备可以再次生成所记录的相同数据。换言之,数据的质量从本质上是透明的,因为从媒介质量那里,它就已经实现了去耦。
有了纠错系统,我们还能在任意类型的介质上做记录,包括没有经过优化的介质,如火车票。以条形码为例,只有当印有条形码的产品靠近读取器时,纠错系统才会执行任务:要确认已经发现条形码。
市场存在减少数据存储成本的压力,这就意味着要把更多数据放入给定空间内。
没有哪种介质是完美的,所有介质都存在物理缺陷。由于数据越来越小,这些缺陷就显得越来越大,所以缺陷导致数据出错的几率也在增加。
纠错需要在真实数据中加入检测数据,所以让人感觉记录效率会被降低,因为执行这些检测也要占用空间。事实上,少数额外的检测任务会让记录密度翻倍,所以这是存储容量的净增加。
一旦了解到这一点,就会明白纠错是很重要的一项技术。
第一个实用型的纠错代码是Richard Hamming 1950年开发的。Reed-Solomon编码则是1960年发布。纠错代码的发展史其实只有十年。
纠错要向真实信息添加检测数据,要优先于记录,从这些信息中进行计算。这些信息和检测数据一起形成了一种代码字,这表示它具备了一些可测试的特性,如通过特定的数学表达式来区分。播放器会对这些特性进行测试,如果发现数据有错,就不能获取可测试的特性。余数不会是零,而是被称为综合症的一种模式。通过分析这种综合症可以纠错。

在特定有限域上的Reed-Solomon 多项式代码
在Reed-Solomon代码中,有若干对不同的数学表达式,它们被用来计算校验符。一个错误会导致两种综合症。解出两个方程,就可能发现错误的位置以及导致综合症出现的错误模式。
错误被呈现并被纠正
如果没有可靠性和存储密度,那么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这一切将不复存在。我们的数码照相机所拍的照片会被光点破坏,那样我们会更喜欢使用传统胶卷。

如果没有Reed-Solomon纠错系统,那么压缩光盘怎么会出现呢?
借助纠错系统,记录密度会持续增长,直到极限。每个比特使用一个电子的闪存;一个磁化分子代表一个比特的磁盘;使用超短波长的光盘。或许它会被冠以别的什么名称。在达到极值前,存储容量会呈平稳态势。
力臻完美
最先由Claude Shannon依照科学原理总结出的信息理论决定了纠错系统的理论局限性,就好像热动力学原理对热引擎效率的局限一样。
但,在真实世界里,没有机器会达到理论效率极值。Reed-Solomon纠错代码就是以信息理论设定的理论极值来操作。所以不会再有更强大的代码了。
纠错系统的纠错能力是显而易见的。笔者之所以对此表示怀疑,是因为纠错理论专业且神秘,以至于不懂的人根本不敢涉足,因而只能留给懂这些东西的人来处理。
尽管,纠错系统编码的局限性已经出现,但并不意味着不会再有新突破。纠错和信道编码都需要对信息进行编码和解码,而这就遵循摩尔定律。
因此,编码系统的成本和规模都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减小,或者其复杂性会增加,使得新应用成为可能。尽管如此,如果未来出现新的二进制数据存储设备,使用的是我们闻所未闻的介质,纠错系统将仍然是基于Reed-Solomon编码。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Ⅱ 在保障数据可靠性上现在火热的软件定义存储和传统存储有什么区别

超融合核心的分布式存储也是软件定义存储(SDS)的一种形态,而超融合架构本质上也是一种软件定义存储(SDS)和虚拟化融合部署的模式。所以软件定义存储与传统存储在数据可靠性方面可以参考超融合与传统架构的对比,详情如下:

用服务器构建存储,客户顾虑最多的首先是可靠性,如果需要衡量可靠性:

  • 系统的冗余度?通俗的说就是允许硬件坏多少?

  • 出现故障后是否完全自动恢复?

  • 恢复速度和时间?因为系统处于降级状态下是比较危险的状态,故障窗口越小,出现整体故障的可能性就越小。

以下给出详细的系统冗余与恢复机制对比。

  • 多副本:同一份数据会保存多份(通常设置为 2 副本或 3 副本),即使副本所在的节点宕机也不会造成数据丢失;

  • HA(高可用):节点宕机时,该节点上的虚拟机自动迁移至集群内其它节点,降低业务中断时间;

  • 机架感知:根据机房物理拓扑结构,将副本分配在不同的机架、机箱、主机上,有效减少甚至避免物理硬件(电源、交换机等)故障导致的数据丢失。理论上,3 副本结合机架感知配置,系统可最多容忍 2 个机架上的主机全部失效;

  • 快照:为虚拟机打快照,在其发生故障时将数据恢复至快照状态;

  • 双活:同城双数据中心,灾难时无损快速恢复业务(RPO=0);

  • 备份:异地主备数据中心,灾难时尽可能挽回数据损失。

Ⅲ U盘适合长期保存文件吗它的寿命短吗我想把文件存U盘里面三年五年的U盘会坏吗

看具体的品质,长期保存没有问题
但是不适合经常拿出来读取,容易产生文件错误,或者出现U盘需要格式化才能使用的故障
而且数据丢失比机械硬盘更难以找回
适合临时存数据,或者存一次,偶尔拿出来读取

Ⅳ 固态硬盘存储了数据,放着10年以上不用,数据会丢失吗

固态硬盘存储了数据,放着10年以上不用,数据会丢失。

就是说通过向控制栅极加读取电压,判断栅极、源极之间是否处于导通状态来读取闪存单元的状态,如果被写入过的,就处于关闭状态,为0;而被擦除过的,就处于导通状态,为1。悬置栅极里面没有电子,就是1;如果有电子,就是0。这和擦除一样,块擦除了是全1,而不是全0。

写单元是从1变0的过程。空的SSD大部分是1,没有电子;写满后0状态变多了。全变1后是不是SSD就坏掉了固态中不仅仅存储了用户数据,还存储了FTL的内容,而FTL数据对硬盘是否可用十分关键,它也在放置不上电过程中丢失了。那么没有FTL是不是SSD就不可用了呢?

实际上大部分SSD固件在发现NAND颗粒全空后会简单重建一个空的FTL表,就像SSD初次初始化一样。总结为了防止数据丢失,建议固态硬盘每个月通一次电,这样主控芯片可以自动刷新Flash中的信息,保持住信息。另外没有什么数据存储介质是绝对的安全的,所以特别重要的数据一定要做好冗余备份。

Ⅳ 闪存卡,磁盘和光盘就储存数据的可靠性而言何者最优

闪存: 闪存是采用一种新型的EEPROM内存(电可擦可写可编程只读内存),具有内存可擦可写可编程的优点,还具有写入的数据在断电后不会丢失的优点。所有被广泛应用用于数码相机,MP3,及移动存储设备。

闪存卡:闪存卡(Flash Card)是利用闪存(Flash Memory)技术达到存储电子信息的存储器,一般应用在数码相机,掌上电脑,MP3等小型数码产品中作为存储介质,所以样子小巧,有如一张卡片,所以称之为闪存卡。

二:闪存卡的分类

由于不同的厂家,不同的设备,使用的用途也不同,所以闪存卡分为六大类十二小类,

SD 卡

CF 卡

MMC 卡

XD 卡

SM 卡

SONY记忆棒

Minisd 卡

T-flash卡

CF Ⅰ 卡

CF Ⅱ 卡

Rsmmc卡

DVrsmmc卡

Sony mspro长棒

Sony mspro o 短棒

SD卡:

SD卡(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是一种基于半导体快闪记忆器的新一代记忆设备。SD卡由日本松下、东芝及美国SanDisk公司于1999年8月共同开发研制。大小犹如一张邮票的SD记忆卡,重量只有2克,但却拥有高记忆容量、快速数据传输率、极大的移动灵活性以及很好的安全性。

CF卡:

CF卡(Compact Flash)是1994年由SanDisk最先推出的。CF卡具有PCMCIA-ATA功能,并与之兼容;CF卡重量只有14g,仅纸板火柴般大小(43mm x 36m x m3.3mm),是一种固态产品,也就是工作时没有运动部件。

MMC卡:

MMC(MultiMedia Card)卡由西门子公司和首推CF的SanDisk于1997年推出。1998年1月十四家公司联合成立了MMC协会(MultiMedia Card Association简称MMCA),现在已经有超过84个成员,外形跟SD卡差不多。少了几根针脚。

XD卡:

XD卡全称为XD-PICTURE CARD,是由富士和奥林巴斯联合推出的专为数码相机使用的小型存储卡,采用单面18针接口,是目前体积最小的存储卡。。XD取自于“Extreme Digital”,是“极限数字”的意思。XD卡是较为新型的闪存卡,相比于其它闪存卡,它拥有众多的优势特点。袖珍的外形尺寸,外形尺寸为20mm×25mm×1.7mm,总体积只有0.85立方厘米,约为2克重,是目前世界上最为轻便、体积最小的数字闪存卡

SM卡:

SM(Smart Media)卡是由东芝公司在1995年11月发布的Flash Memory存贮卡,三星公司在1996年购买了生产和销售许可,这两家公司成为主要的SM卡厂商 SM卡的尺寸为37mm×45mm×0.76mm(图1),由于SM卡本身没有控制电路,而且由塑胶制成(被分成了许多薄片),因此SM卡的体积小非常轻薄

SONY记忆棒:

Sony ms(记忆棒):索尼一向独来独往的性格造就了记忆棒的诞生。这种口香糖型的存储设备几乎可以在所有的索尼影音产品上通用。记忆棒(Memory Stick)外形轻巧,并拥有全面多元化的功能。它的极高兼容性和前所未有的“通用储存媒体”(Universal Media)概念,为未来高科技个人电脑、电视、电话、数码照相机、摄像机和便携式个人视听器材提供新一代更高速、更大容量的数字信息储存、交换媒体。

三:闪存卡的用途

n 用于数码相机上存储照片

n 用于手机上存储音乐文、文件、电影视频

n 用于DV(数码摄像机)上存储视频

n 用于GPS上用于存储数据

n 用于工控上存储程序软件等

n 用于MP3、MP4、数码录音笔等

n 用于……

四:闪存卡的发展趋势

由于闪存卡的诸多优点及闪存卡的应用领域,闪存卡已渐渐取代了传统的存储介质,成为未来存储界的主力军.主要体现在数码相机及手机其它电子存储领域.其潜力无限,市场巨大.试想一下,手机由于智能手机,3G手机的不断推广普及,中国的通讯事业日渐成熟,拥有智能手机,3G手机的用户不断增加,手机专用闪存卡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未来闪存将会统领整个电子信息存储世界.

五:闪存卡的技术及参数

传输速率:一般按倍速来算。x 1x为150KB现市面上出现了很多60X、80X的高速卡, 倍速越高速度越快。

读速度和写速度:指对闪存的读操作和写操作,这个速度会根据闪存卡的控制芯片来决定是多少速的闪存卡,读速度和写速度都会不一样。

控制芯片:主要提供卓越的功能,强化您的记忆卡效能。高速的传输速率( 传输速度),优良的兼容性,让您的储存资料万无一失(安全性)。

电压:不同类型的闪存卡具有不同的规范,其所能正常工作的电压是不同的。不过不同的闪存卡接口也各不相同,不存在插错接口的可能。因此不会出现因插错接口,工作电压不同而损坏闪存卡的情况。一般的工作电压:CF卡:3.3V/5V SD卡: 2.7-3.6V SM: 3.3V DVRSMMC: 1.8/3.3V

六:闪存卡的故障及排除

闪存卡容易出现的故障表现为:

1、存储的某一张或数张照片打不开

2、提示某一张照片或数张照片损坏

3、提示闪存卡需要格式化

4、提示空间已满或空间不足(实际只照几张)

5、提示卡错误

6、提示找不到卡或未插入卡

7、拷入的音乐或文本打不开报错,或者音乐文 件不能播放,文本打开全是乱码

什么原因造成上述现象:

1、电池电压过低时往里写数据

2、未按提示直接插入或取出卡

3、正往卡里写数据时突然掉电

4、已经没有足够的空间往里硬写数据

5、不正确的连续拍摄

6、病毒原因

7、一些未知的人为原因……

怎样解决排除上述故障

1、由于上述不正确的操作直接导致闪存卡出现逻辑故障,闪存卡的控制芯片检测到上述不正确的操作后为了保护卡的FLASH不受损坏闪存卡不被烧毁,闪存卡会自动加上一个逻辑锁,这是闪存卡的自动保护功能.目的就是为了保护闪存卡。

2、被锁住后,我们可以通过电脑接上读卡器或直接在数码设备上进行格式化,一般的故障可以直接排除。

3、如果格式化失败,可以通过专业的软件进行格式化或低级格式化处理。

4、如果病毒原因造成的,我们可以通过杀毒软件来清除病毒而达到修复卡的目的。

5、如果有重要的数据我们可以通过专业的数据恢复软件来进行恢复(后面讲到)。

七:闪存卡使用须知

1、在使用闪存卡时,尽量避免热插拔闪存卡。

2、在数码设备快没电时,或电量报警时最好不要使用闪存卡往里写入或读取数据。

3、在使用闪存卡的过程中,尽量做到预留一定的空间。

4、在不支持连续拍摄的情况下(1是相机不支持,2是卡的速度跟不上)最好不要连拍。

5、尽量避免病毒的感染。

6、尽量避免在不符合规范的设备上使用闪存卡。

7、数码闪存卡尽量做到轻拿轻放,不要用力摔、撞、捏等,容易造成其损坏;避免其接触高温、湿度大、强磁场、强电场的地方。

八:闪存卡的数据安全

数据安全主要涉及到为了保证数据安全的一些正确的操作

1:遇到某一张数据或数张照片打不开的时候,最好先把好的图片保存起来,避免以后照相的时候更多的数据被破坏。

2:在提示需要格式化卡时,最好不要自己格式化或写入读取数据,也不要再插入相机里反复的试卡。

3:遇到病毒或其它原因时最好暂时不要乱动,以避免数据被破坏,第一时拿到专业维修点进行数据恢复。

九:手机闪存卡的使用及故障排除

1、 明确在手机上由于手机的读卡器等一些原因,他所使用的格式与电脑上的格式存在一些差异,所以最好在手机上进行格式化,这样格式化后,会在手机上自动生成一些特定的目录(这根据手机的不同,目录的名称也不相同)

2、 不同的文件存储在不同的目录里,有些客户反应MP3,电影等拷入卡里不能播放,由于手机在读取卡时只能读卡相应的目录,比如播放音乐时,手机会在AUDIO或者MP3目录里寻找视频对应的目录为VIDEO目录等,当然不同的手机也有自己不同的目录,也不是所有的手机都是按这种方式存储的,有些手机可以人工建立目录,而有些手机不认人工建立的目录,这要根据手机的实际情况来看。

3、 手机在开机过程中会检测存储卡,会有一个过程,启动较慢,此时千万不要拔出存储卡,以免造成闪存卡损坏。

4、 由于手机的格式或手机支持的文件不同,我们应针对他的数据拷入相应的文件,(比如有些手机支持MP4,而有些手机支持3GP文件格式)

5、 有些手机自身的原因不支持大容量的卡

6、 有些手机的兼容性问题,使得卡用起来很不稳定(比如诺基亚QD,使用128以上的卡显得很不稳定。)

7、 同样,手机电池电压过低时也最好不要往里写东西或打开卡里边的文件。

转帖
希望对你有帮助!

Ⅵ 企业如何保障数据存储安全

企业数据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因为它们涉及到企业机密,很多公司在员工入职的时候都要求它们签一份数据保密协议,但这依然不能阻止数据泄露。

一般来说,企业数据可以保存在两个位置,一个是自己手里,也就是私有化部署;一个是服务提供商手里,也就是SaaS。下面我们就分别来介绍一下,到底哪一种数据保存形式更安全。

1. 私有化部署的安全性:数据位置存放在本地

私有化部署将软件直接部署在内网的本地服务器中,数据把握在企业内部。也就是说只要保证企业的服务器不被攻破,那么数据就是安全的,因为他们是可控的。

但是对于私有化部署,企业需要安排专人对服务器维护,保证数据安全,但是大部分企业不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服务器上,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私有化部署的安全性降低了。

2、 SaaS的安全性:专业

SaaS部署的系统是企业通过购买SaaS服务提供商的服务,从而获得相应的所需功能,但企业通过该服务所处理的数据将无一例外的保存在SaaS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器中。

服务提供商向很多公司提供租用的服务,所以会有很多工程师进行对系统的日常维护和升级,也更专注于系统的安全性,至少比大部分企业的安全做的更好更全面。

综上所述,好像SaaS的优势更强一些,那就是说我们应该选择SaaS来存储数据吗?其实,究竟选择哪一种数据安全存储方式还应该结合照公司的实际情况。

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可以选择私有化部署。首先在本地需要购买服务器,搭建环境,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安全保护,此中需要耗费人力财力。但由于企业大、资金足,这些不是考虑的重点,他们完全有能力将自己的系统搭建好,而且也能保证安全性。

对刚起步的中小型企业,选择SaaS是更好的选择,刚起步的企业没有精力去搭建并维护这些系统,且不说有没有能力去搭建这个系统,就算能搭建好这些系统,也不会比SaaS服务提供商的更加安全。所以选择SaaS部署可以给中小型企业节省搭建本地服务器的精力,减少开支,让他们专注于核心业务,更是提供了更多的安全保证。所以即使涉及到核心数据的问题,但是中小型公司应该相信SaaS服务提供商,选择SaaS模式来助力自己的发展。1m筑造是建筑装饰行业标准化的SaaS
ERP软件,在保存数据方面,我们的安全性毋庸置疑。

Ⅶ 关于数据长期安全无损存储的问题。

要素文字资料建议打印,要素有图片和音频建议光盘刻录,最少能保存20年

Ⅷ 云存储怎么保障数据的可靠性

目前保证数据安全性的技术手段一般有RAID,多副本,纠删码,各种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一般做存储的企业都会同时使用多种手段,比如元核云使用的是多副本加纠删码的结合。

Ⅸ 大数据爆发性增长 存储技术面临难题

大数据爆发性增长 存储技术面临难题

随着大数据应用的爆发性增长,大数据已经衍生出了自己独特的架构,而且也直接推动了存储、网络以及计算技术的发展。毕竟处理大数据这种特殊的需求是一个新的挑战。硬件的发展最终还是由软件需求推动的。大数据本身意味着非常多需要使用标准存储技术来处理的数据。大数据可能由TB级(或者甚至PB级)信息组成,既包括结构化数据(数据库、日志、SQL等)以及非结构化数据(社交媒体帖子、传感器、多媒体数据)。此外,大部分这些数据缺乏索引或者其他组织结构,可能由很多不同文件类型组成。从目前技术发展的情况来看,大数据存储技术的发展正面临着以下几个难题:

1、容量问题

这里所说的“大容量”通常可达到PB级的数据规模,因此,海量数据存储系统也一定要有相应等级的扩展能力。与此同时,存储系统的扩展一定要简便,可以通过增加模块或磁盘柜来增加容量,甚至不需要停机。

“大数据”应用除了数据规模巨大之外,还意味着拥有庞大的文件数量。因此如何管理文件系统层累积的元数据是一个难题,处理不当的话会影响到系统的扩展能力和性能,而传统的NAS系统就存在这一瓶颈。所幸的是,基于对象的存储架构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它可以在一个系统中管理十亿级别的文件数量,而且还不会像传统存储一样遭遇元数据管理的困扰。基于对象的存储系统还具有广域扩展能力,可以在多个不同的地点部署并组成一个跨区域的大型存储基础架构。

2、延迟问题

“大数据”应用还存在实时性的问题。有很多“大数据”应用环境需要较高的IOPS性能,比如HPC高性能计算。此外,服务器虚拟化的普及也导致了对高IOPS的需求,正如它改变了传统IT环境一样。为了迎接这些挑战,各种模式的固态存储设备应运而生,小到简单的在服务器内部做高速缓存,大到全固态介质的可扩展存储系统等等都在蓬勃发展。

3、并发访问

一旦企业认识到大数据分析应用的潜在价值,他们就会将更多的数据集纳入系统进行比较,同时让更多的人分享并使用这些数据。为了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企业往往会综合分析那些来自不同平台下的多种数据对象。包括全局文件系统在内的存储基础设施就能够帮助用户解决数据访问的问题,全局文件系统允许多个主机上的多个用户并发访问文件数据,而这些数据则可能存储在多个地点的多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上。

4、安全问题

某些特殊行业的应用,比如金融数据、医疗信息以及政府情报等都有自己的安全标准和保密性需求。虽然对于IT管理者来说这些并没有什么不同,而且都是必须遵从的,但是,大数据分析往往需要多类数据相互参考,而在过去并不会有这种数据混合访问的情况,因此大数据应用也催生出一些新的、需要考虑的安全性问题。

5、成本问题

成本问题“大”,也可能意味着代价不菲。而对于那些正在使用大数据环境的企业来说,成本控制是关键的问题。想控制成本,就意味着我们要让每一台设备都实现更高的“效率”,同时还要减少那些昂贵的部件。

对成本控制影响最大的因素是那些商业化的硬件设备。因此,很多初次进入这一领域的用户以及那些应用规模最大的用户都会定制他们自己的“硬件平台”而不是用现成的商业产品,这一举措可以用来平衡他们在业务扩展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战略。为了适应这一需求,现在越来越多的存储产品都提供纯软件的形式,可以直接安装在用户已有的、通用的或者现成的硬件设备上。此外,很多存储软件公司还在销售以软件产品为核心的软硬一体化装置,或者与硬件厂商结盟,推出合作型产品。

6、数据的积累

许多大数据应用都会涉及到法规遵从问题,这些法规通常要求数据要保存几年或者几十年。比如医疗信息通常是为了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而财务信息通常要保存7年。而有些使用大数据存储的用户却希望数据能够保存更长的时间,因为任何数据都是历史记录的一部分,而且数据的分析大都是基于时间段进行的。要实现长期的数据保存,就要求存储厂商开发出能够持续进行数据一致性检测的功能以及其他保证长期高可用的特性。同时还要实现数据直接在原位更新的功能需求。

7、数据的灵活性

大数据存储系统的基础设施规模通常都很大,因此必须经过仔细设计,才能保证存储系统的灵活性,使其能够随着应用分析软件一起扩容及扩展。在大数据存储环境中,已经没有必要再做数据迁移了,因为数据会同时保存在多个部署站点。一个大型的数据存储基础设施一旦开始投入使用,就很难再调整了,因此它必须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应用类型和数据场景。

存储介质正在改变,云计算倍受青睐

存储之于安防的地位,其已经不仅是一个设备而已,而是已经升华到了一个解决方案平台的地步。作为图像数据和报警事件记录的载体,存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安防监控应用对存储的需求是什么?首先,海量存储的需求。其次,性能的要求。第三,价格的敏感度。第四,集中管理的要求。第五,网络化要求。安防监控技术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模拟化、数字化、网络化。与之相适应,监控数据存储也经历了多个阶段,即:VCR模拟数据存储、DVR数字数据存储,到现在的集中网络存储,以及发展到云存储阶段,正是在一步步迎合这种市场需求。在未来,安防监控随着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不断发展,将对现有存储方案带来不断挑战,包括容量、带宽的扩展问题和管理问题。那么,基于大数据战略的海量存储系统--云存储就倍受青睐了。

基于大数据战略的安防存储优势明显

当前社会对于数据的依赖是前所未有的,数据已变成与硬资产和人同等重要的重要资料。如何存好、保护好、使用好这些海量的大数据,是安防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那么基于大数据战略的安防存储其优势何在?

目前的存储市场上,原有的视频监控方案容量、带宽难以扩展。客户往往需要采购更多更高端的设备来扩充容量,提高性能,随之带来的是成本的急剧增长以及系统复杂性的激增。同时,传统的存储模式很难在完全没有业务停顿的情况下进行升级,扩容会对业务带来巨大影响。其次,传统的视频监控方案难于管理。由于视频监控系统一般规模较大,分布特征明显,大多独立管理,这样就把整个系统分割成了多个管理孤岛,相互之间通信困难,难以协调工作,以提高整体性能。除此之外,绿色、安全等也是传统视频监控方案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基于大数据战略的云存储技术与生俱来的高扩展、易管理、高安全等特性为传统存储面临的问题带来了解决的契机。利用云存储,用户可以方便的进行容量、带宽扩展,而不必停止业务,或改变系统架构。同时,云存储还具有高安全、低成本、绿色节能等特点。基于云存储的视频监控解决方案是客户应对挑战很好的选择。王宇说,进入二十一世纪,云存储作为一种新的存储架构,已逐步走入应用阶段,云存储不仅轻松突破了SAN的性能瓶颈,而且可以实现性能与容量的线性扩展,这对于拥有大量数据的安防监控用户来说是一个新选择。

以英特尔推出的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为例,其提供了一个高度容错性和高吞吐量的海量数据存储解决方案。目前已经在各种大型在线服务和大型存储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已经成为海量数据存储的事实标准。

随着信息系统的快速发展,海量的信息需要可靠存储的同时,还能被大量的使用者快速地访问。传统的存储方案已经从构架上越来越难以适应近几年来的信息系统业务的飞速发展,成为了业务发展的瓶颈和障碍。HDFS通过一个高效的分布式算法,将数据的访问和存储分布在大量服务器之中,在可靠地多备份存储的同时还能将访问分布在集群中的各个服务器之上,是传统存储构架的一个颠覆性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其可以满足以下特性:可自我修复的分布式文件存储系统,高可扩展性,无需停机动态扩容,高可靠性,数据自动检测和复制,高吞吐量访问,消除访问瓶颈,使用低成本存储和服务器构建。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大数据爆发性增长 存储技术面临难题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Ⅹ 数据长期保存,使用什么介质

固态硬盘。

固态硬盘的存储介质分为两种,一种是采用闪存(Flash芯片)作为存储介质,另外一种是采用DRAM作为存储介质。

前者就像高速、大容量U盘一样,可用于移动存储,后者主要固定于计算机中,作为高速存储数据之用,它是一种高性能的存储器,而且使用寿命很长,美中不足的是需要独立电源来保护数据安全。

DRAM固态硬盘属于非主流的设备,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常用SSD用于第一存储硬盘,将操作系统安装于此,以便开机启动快速且可靠性高。

(10)数据长期存储技术可靠性扩展阅读

固态硬盘闪存具有擦写次数限制的问题闪存完全擦写一次叫做1次P/E,因此闪存的寿命就以P/E作单位。34nm的闪存芯片寿命约是5000次P/E,而25nm的寿命约是3000次P/E。

随着SSD固件算法的提升,新款SSD都能提供更少的不必要写入量。一款120G的固态硬盘,要写入120G的文件才算做一次P/E。

普通用户正常使用,即使每天写入50G,平均2天完成一次P/E,3000个P/E能用20年。

另外,虽然固态硬盘的每个扇区可以重复擦写100000次(SLC),但某些应用,如操作系统的LOG记录等,可能会对某一扇区进行多次反复读写,而这种情况下,固态硬盘的实际寿命还未经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