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的归档方法
7.1 归档要求
文件形成部门或信息管理部门应定期把经过鉴定符合归档条件的电子文件向档案部门移交,并按档案管理要求的格式将其存储到符合保管期限要求的脱机载体上。
7.2鉴定
7.2.1电子文件的鉴定工作,应包括对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的鉴定及确定密级、归档范围和划定保管期限。
7.2.2归档前应由文件形成单位按照规定的项目对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检验,并由负责人签署审核意见,检验和审核结果填入《归档电子文件移交、接收检验登记表》(见附录A的表A.3)。如果文件形成单位采用了某些技术方法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则应把其技术方法和相关软件一同移交给接收单位。
7.2.3电子文件的归档范围参照国家关于纸质文件材料归档的有关规定执行,并应包括相应的背景信息和元数据。
7.2.4电子文件保管期限和密级的划分工作,参照国家关于纸质文件材料密级和保管期限的有关规定执行。电子文件的背景信息和元数据的保管期限应当与内容信息的保管期限一致。应在电子文件的机读目录上逐件标注保管期限的标识。
7.3归档时间
逻辑归档可实时进行,物理归档应按照纸质文件的规定定期完成。
7.4检测
在进行电子文件归档工作时,应对归档电子文件的基本技术条件进行检测,检测内容包括:硬件环境的有效性,软件环境的有效性及其信息记录格式、有无病毒感染等。
7.5 归档
7.5.1电子文件的归档,按照鉴定标识进行。电子文件的归档可分两步进行,对实时进行的归档先做逻辑归档,然后定期完成物理归档。归档时,应充分考虑电子文件的技术环境、相关软件、版本、数据类型、格式、被操作数据、检测数据等技术因素。
将电子文件的管理权从网络上转移至档案部门,在归档工作中,存储格式和位置暂时保持不变。
7.5.2物理归档
7.5.2.1 凡在网络中予以逻辑归档的电子文件,均应定期完成物理归档。
7.5.2.2把带有归档标识的电子文件集中,拷贝至耐久性好的载体上,一式3套,一套封存保管,一套供查阅使用,一套异地保存。对于加密电子文件,则应在解密后再制作拷贝。
7.5.2.3本标准推荐采用的载体,按优先顺序依次为:只读光盘、一次写光盘、磁带、可擦写光盘、硬磁盘等。不允许用软磁盘作为归档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载体。
7.5.2.4存储电子文件的载体或装具上应贴有标签,标签上应注明载体序号、全宗号、类别号、密级、保管期限、存入日期等,归档后的电子文件的载体应设置成禁止写操作的状态。
7.5.2.5特殊格式的电子文件,应在存储载体中同时存有相应的查看软件。
7.5.2.6将相应的电子文件机读目录、相关软件、其他说明等一同归档,并附《归档电子文件径记表》(见附录A的表A.4和表
A.5)。
归档电子文件应以盘为单位填写《归档电子文件登记表》首页(见附录A的表A.4),以件为单位填写续页(见附录A的表A.5)。
7.5.2.7对需要长期保存的电子文件,应在每一个电子文件的载体中同时存有相应的机读目录。
7.5.2.8归档完毕,电子文件形成部门应将存有归档前电子文件的载体保存至少1年。
⑵ 电子文件的保存与纸质档案的保存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区别
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区别
1.管理方法的区别。1.1归档。把办理好的文件整理立卷,定期交到档案部门就为纸质档案的归档。电子档案的归档比纸质档案要复杂,归档方法包括物理归档和条理性的归档。条理性的归档方式,是通过信息设备把电子档案中的地址存储在网络设备中的相关存储设备当中,档案部门记录的是归档的电详细来源,由信息设备直接查阅该电子档案。条理性的归档方式对信息设备的要求非常之高,需要高超的技能、相关业务及信息设备的具体条件,要具备十分严谨的管理方式及稳定的网络系统环境。而物理归档就是将电子档案采取脱机备份,移交到档案部门,实行脱机保存。1.2整理。把需要加以整合的档案整理到位就为档案的整理,加以组合、排序、区分、编目,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根据档案中的整体内容、地址来源、组成方式和时间等历史信息进行组合、区分、编目和排序。纸质档案的整理比较复杂化,基本是手工进行操作,效率低且劳动强度大。而电子档案的整理涵盖两个方面:排序和分类,建立数据库。由于电子档案能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有效、迅速且全方位的整序,可以按照不同的需求,利用自动化的系统对电子档案加以自由的组合分类。1.3编目与审核。编目纸质档案的方式有以下几个方面:记录卷内文档的有关目录信息、将备考表编制完整、封面的整体编目以及编号等,最后形成完整的目录。通过实际操作将这些目录进行审核。电子档案的编目方法和纸质的档案不一样,因电子档案在计算机的系统上运作,而计算机系统具备极强的推理功能和逻辑性,可以自行完成对提要、全文及文件名的处理,选取关键词转换成规范的分类号和主题词,进而实现自动标引,所有,等于在归档时,就可以自动化实现“编目”。而电子档案检索是根据电子档案的检索系统,直接浏览、输出、检索查询文件信息,其优势是交互性强,响应的时间较短,且可提供出多种检索的途径,更能满足用户不同的检索需求。2.保护中的差异。2.1载体寿命的差异。纤维素的好坏会对纸张的质量产生决定性的因素,在对档案加以保护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把化学反应的所需条件解决,才能使纸质档案的整体质量更高。电子档案所用的设备是光盘和具备磁性的载体。光盘是通过激光来获取并存储信息,目前,光盘利用的记录载体包含了,碲合金、碳铝中的化合物、硒及部分在激光作用下产生变化的相关材料。而磁粉当中残留下的的磁性化合物,是将信息记录好的决定性因素,其会因外磁场的破坏而消磁或退磁。2.2两者面对环境条件影响的区别。粉尘影响的区别。粉尘对纸张有所影响,重点是机器会带来一些霉菌物质、纸张一旦发生破损其粘结起来便会变成一些较硬的颗粒物。而粉尘给电子档案带来的损害是由化学物质的反应、生物以及物理的伤害。粉尘中的化学因子会引起磁带、光盘、发生分解或者侵蚀等,因化学反应而导致的质量问题指的是化学损坏,导致记录信息不足或者丢失;霉菌的传播者是空气和生活中的粉尘,也是霉菌开始来源,霉菌会分泌出有机酸和酶性物质,这些物质会使光盘和相关载体受到损坏,从而丢失相关的数据,而是生物上带来的损坏;而物理反应的损坏指的是磁盘受损、光盘被污染,以至于信息被丢失。温湿度影响的整体区别。温湿度的高低也会对光盘、纸张及其他的载体带来不利的影响。对普通的纸张而言,过高的温湿度会使纸张内部的化学因子加速反应,从而加快纸张与水发生溶解,导致材料字不清晰。而电子档案受不同温湿度的影响反应是:在不确定温度高低的条件下,聚酯底基分子容易发生膨胀或者紧缩,进而对数据的读写和定位带来不利的影响。2.3信息保护技术的差异。如何使档案的载体——纸张的质量更高是纸质档案的核心工作之一,因为存储的信息和相应载体是密切相关的,保障纸质文件,且通过纸张实际的记录内容就能够储存。以电子档案来分析,载体与信息是不总是相结合在一起的,电子档案与载体的分离性会使档案内的内容被窃取或变更。2.4技术寿命的差异。电子档案是由信息设备将信息与载体相结合起来组成的,要通过信息设备才能进行利用。如果技术跟不上,就不能读出相应的信息。但纸质的档案,其纸张、字迹和字迹的相关材料三者始终是紧密相连的,它的内部因素、质量好坏与环境的保护息息有关的。由于电子档案是由信息设备将其载体与信息相组合而成的,要通过软件设备才可查阅。所以,对于电子档案中数字化信息的质量好坏而言,技术的更新是比损坏载体更加严重的损害。
⑶ 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有哪些具体要求
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具体要求
电子文件归档的总要求:文件形成部门或信息管理部门应定期把经过鉴定符合归档条件的电子文件向档案部门移交,并按档案管理要求的格式将其存储到符合保管期限的脱机载体上。具体要求:
(1)凡在网络中予以逻辑归档的电子文件,均应定期完成物理归档;
(2)把带有归档标识的电子文件集中,拷贝至耐久性好的载体上,一式3套,一套封存保管,一套供查阅使用,一套异地保存。对于加密电子文件,则应在解密后再制作拷贝;
(3)推荐采用的载体,按优先顺序依次为:只读光盘、一次写光盘、磁带、可擦写光盘、硬磁盘等。不允许用软磁盘作为归档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载体;
(4)存储电子文件的载体或装具上应贴有标签,标签上应注明载体序号、全宗号、类别号、密级、保管期限、存入日期等,归档后电子文件的载体应设置成禁止写操作的状态;
(5)特殊格式的电子文件,应存储载体中同时存在相应的查看软件;
(6)将相应的电子文件机读目录、相关软件、其他说明等一同归档,归档电子文件应以盘为单位填写;
(7)对需要长期保存的电子文件,应在每一个电子文件的载体中同时存有相应的机读目录;
(8)归档完毕,电子文件形成部门应将存有归档前电子文件的载体保存至少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