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存储 » 中国数据存储市场规模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中国数据存储市场规模

发布时间: 2022-06-25 19:13:30

㈠ idc行业的发展现状,规模以及趋势

IDC行业是什么行业。

㈡ 大数据未来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发展历程:十年来大数据产业高速增长,我国信息智能化程度得到显着提升

我国大数据产业布局相对较早,2011年,工信部就把信息处理技术作为四项关键技术创新工程之一,为大数据产业发展奠定了一定的政策基础。自2014年起,“大数据”首次被写进我国政府工作报告,大数据产业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此后,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逐渐建立起来,相关政策与标准体系不断被完善,到2020年,我国大数据解决方案已经发展成熟,信息社会智能化程度得到显着提升。

——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㈢ 2021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有多大

行业主要企业:东软集团(600718)、中兴通讯(000063)、中国电信(00728.HK)、网宿科技(300017)、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用友网络(600588)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中国细分云计算市场规模、

目前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2007年以来,中国云计算的发展先后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市场引入阶段,云计算的概念刚刚在中国出现,客户对云计算认知度较低;第二阶段为成长阶段,用户对云计算已经比较了解,并且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踏入这个行业;第三阶段是成熟阶段,这个时候云计算厂商竞争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厂商们开始从更加成熟优秀的解决方案入手,SaaS模式的应用逐渐成为主流;第四个阶段是高速增长阶段,在这个阶段我国云计算市场整体规模偏小,落后全球云计算市场3至5年,且从细分领域来看,国内SaaS市场仍缺乏行业领军企业。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㈣ 浪潮信息分布式存储市场表现怎么样

得益于极致全面的产品力,浪潮信息分布式存储在主流行业实现了规模化部署,像运营商、国有银行、大型保险公司之类的行业顶级用户也都是浪潮信息的客户。当然,好不好,数据最有说服力,在网络了解到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SDS市场销量22,527台,浪潮分布式存储销量就达到3,515台,占据16%的市场份额,位居中国第一,这实力还是非常强的。

㈤ 大数据打开存储市场新空间

大数据打开存储市场新空间
以大数据在全球的发展状态来看,可谓是风声水起,中国大数据发展的步伐也越来越快。虽然目前中国大数据市场还处在初级阶段,但发展迅猛,应用极其广泛,不管是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城市还是移动互联都要与大数据携手并进。
都说未来是数据为王的时代,大数据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的落地在各个领域,大数据绝对是企业未来实现业务突破的重点。那么,到底大数据和存储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三大点囊括大数据需求
大数据就是大量的数据,人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大数据时代来临。那么,大数据到底有多大?有资料显示,一天之中,互联网产生的全部内容可以刻满1.68亿张DVD;发出的邮件有2940亿封之多;发出的社区帖子达200万个;卖出的手机为37.8万台,高于全球每天出生的婴儿数量37.1万而到了2020年,全世界所产生的数据规模将达到今天的44倍……
事实上,大数据不仅是大,它的复杂性对于各行各业的企业而言都是一个头疼的问题。因为客户无法在一定时间内使用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对大数据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会关注在处理有意义的大数据之上。谈到这一点就一定要结合中国的大数据特点来看,正是因为这些特点促成了今天中国的行业客户面对大数据应用时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共性。简而言之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首先,数据体量大,这些大型的数据集有可能会达到PB规模。 说到这个数据量级,人们首先会联想到学数字图书馆,高校数字图书馆或是国家数字图书馆可以说是开启了大数据时代PB级数据管理的一个典型案例。这要求信息基础架构平台能够动态地支持多重数据,满足人们对数字的不同性能要求、不同的容量要求,并且随时能够改变;需要有效地管理共享资源,存储资源按需分配,同时通过配额管理功能,以提高利用率。
其次,数据类别繁琐,囊括了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从而促使客户需要借助智能工具,实现对所有类型数据的索引、搜索和发掘。最后,所有的这些大数据应用的需求,都能够为企业带来价值。虽然很多企业都拥有可用的、高质量的海量数据,但如何保护这些海量、非结构化的用户数据,并时时进行信息挖掘,给未来教育带来更大的可能,则对行业技术研究者的想象力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数据是各个行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重要基础,数据综合利用是近年来也是各行各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使企业持续发展的数据业务建设提速,给各行业运营中心对数据进行集中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成为行业客户发展规划中的重要内容。
最后,安全性,自2005年,美国银行加密的磁带丢失,造成了大量客户资料泄露,从此以后,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就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落地,大数据信息存储的安全性又一次被重视,各行各业客户同样面临着数据时代的挑战。
存储应对大数据多样需求
综上所述,各行各业对于大数据应用的需求、性能的关注、可靠性的要求,同时也是企业需要满足自身对于业务系统的需求,而基于存储对大数据的可管理性、高性能、容灾保护、资源整合和总体成本等方面的性能,几乎囊括了满足大数据多样需求的可能。
今天,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进程加速,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数据信息量的快速增长的大数据时代,处理大数据的真谛就是利用存储在海量数据中淘金的过程。
那么,存储是如何应对数据需求增长的呢?
存储适用于各行的数据灵活方案
结合整个行业来看,存储能够帮助客户应对在医疗、生命科学、能源研究、社会基础设施等各领域的诸多挑战和需求。
首先,针对大数据的容量需求,利用针对结构化数据的虚拟存储平台是大数据处理的一个很好方案。可实现将其全部虚拟化,并将同一类型的硬盘(如SSD、SAS、SATA)重新“捆绑”在一起。针对结构化数据的存取动态分层技术。一定要“快”。可以根据数据被调用的频率,自动将常用的数据搬到最高层,提高效率。
其次,针对大数据最于难应对的非结构化数据,数据存储介质,大致经历几个阶段:较早以前是用光盘刻录数据,这种方式费时费力。[大数据魔方]后来,改用磁带库,成本低,存取也很快。如果磁带在磁带库中,每分钟可调取几百 M 数据,如果不在磁带库中,就要先找到磁带。但是今天,这些方案都不能满足客户业务的即时性和连续性需求。
最后,所有的大数据方案都是为了给客户带来大价值。虽然拥有庞大的数据,但是躺在那里睡觉的数据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只有盘活这些数据,才能体现出数据资产的价值。只有可利用的解决方案,才能充分发掘数据资产的价值。
目前,虽然中国大数据市场还处在初级阶段,但增速非常迅猛,应用也极其广泛,不管是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城市还是移动互联都要与大数据扯上关系。未来是数据为王的时代,大数据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的落地在各个领域,而存储绝对是企业未来应用大数据实现业务突破的重要媒介。

㈥ 浪潮存储的市场表现怎样

据IDC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存储市场规模220亿元、同比增长13%,销量14.5万套、同比增长7%,成为全球市场规模第三、增速最快的区域。其中,浪潮存储基于新数据存储前瞻洞察和持续技术创新,2020年前三季度销量1.6万套,同比增长111%,以15倍业界平均增速领涨中国市场。其中,浪潮闪存存储前三季度增长180%,领涨中国市场,其中浪潮在全闪存储新赛道表现优异,第三季度浪潮全闪存储市场规模跃居中国第二,达到业界平均增速的5倍以上;浪潮分布式存储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09%,增速领跑中国市场;浪潮中、高端存储前三季度市场增速69%,同样领涨中国市场。

㈦ 大数据的市场规模有多大

发展历程:十年来大数据产业高速增长,我国信息智能化程度得到显着提升

我国大数据产业布局相对较早,2011年,工信部就把信息处理技术作为四项关键技术创新工程之一,为大数据产业发展奠定了一定的政策基础。自2014年起,“大数据”首次被写进我国政府工作报告,大数据产业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此后,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逐渐建立起来,相关政策与标准体系不断被完善,到2020年,我国大数据解决方案已经发展成熟,信息社会智能化程度得到显着提升。

——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㈧ 国内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究

数据中心概念解析

数据中心(Data
Center)通常是指在一个物理空间内实现对数据信息的集中处理、存储、传输、交换、管理,一般含有计算机设备、服务器设备、网络设备、通讯设备、存储设备等关键设备。简单来说,数据中心即企业用以集中放置计算机系统和诸如通信和存储这样的相关设备的基础设施,是场地出租概念在因特网领域的延伸。

数据中心规模划分

目前我国数据中心的规模划分主要以中心覆盖的机架数量作为标准。其中,超大型数据中心是指规模大于等于10000个标准机架的数据中心;大型数据中心是指规模大于等于3000个标准机架小于10000个标准机架的数据中心;中小型数据中心是指规模小于3000个标准机架的数据中心。超大型数据中心应该优先建设在气候寒冷、能源充足的地区;而中小型数据中心则要建设在靠近用户所在地、能源获取便利的地区。(注:此处标准机架为换算单位,以功率2.5千瓦为一个标准机架)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数据中心IT基础设施第三方服务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㈨ 大数据时代,我国数据量究竟有多大

从2013年初开始,对于大数据爆发的焦虑感,紧迫感,不由自主地被卷入的甚至无力的感觉,驱动众多行业、企业和团体去关注和开始接触和了解大 数据,自觉或不自觉的,主动或不得已地去融入这波洪流。但是,真的说到大数据,我们中国到底有多少数据量,它们都分布在哪些行业,哪些数据是目 前可用的,哪些行业已经在使用数据,进入产业互联网和数据引导的变革了?
可能看到的版图依旧模糊。因此,我们怀抱很好的希望,以第一个吃螃蟹并期待来自行业的矫正和拍砖的态度,首先尝试对于国内各个领域,行业以 及机构的数据拥有情况,使用情况以及未来路径做一个粗犷地调研、梳理和判断,对大数据时代我国各个领域数据资产的拥有和使用情况,也就是我们数 据资产的家底做个盘点,也对各个行业、系统进军大数据,以及拥抱产业互联网的进度和未来做个简单判断。事实上,大数据之题无疑繁若星辰,然而只 有在相对完整的视图下,繁星若尘,我们才可得以一窥天机。
从我们手头掌握的数据来看,2013年度,中国存储市场出货容量超过1个EB(1EB=多少),存储总量而IDC曾经发布的预测表明在未来的3-4年,中国存储总 容量可能达到18个EB。从数据存储市场的需求来看,互联网、医疗健康、通信、公共安全以及军工等行业的需求是主要的,且上升态势明显。
鉴于存储和服务器的紧密相关,我们从已经获得的资料可以知道,目前全球运行的服务器总量超过5000万台,美国国内运行的服务器总体容量接近 1000万台。从各种市场公开数据来看,2013年中国内地服务器销售总数接近为100万台。大体估算,截止到2013年底,中国内地整体在运行的服务器总数 量在300万台以上。
从现有存储容量看,中国目前可存储数据容量大约在8EB-10EB左右,现有的可以保存下来的数据容量大约在5EB左右,且每两年左右会翻上一倍。这些 被存储数据的大体分布为:媒体/互联网占据现有容量的1/3,政府部门/电信企业占据1/3,其他的金融、教育、制造、服务业各部分占据剩余1/3数据量 。
公开数据显示,互联网搜索巨头网络2013年拥有数据量接近EB级别、阿里、腾讯声明自己存储的数据总量都达到了百PB以上。此外,电信、医疗、金 融、公共安全、交通、气象等各个方面保存的数据量也都达到数十或者上百PB级别。
在目前被广泛引用的IDC和EMC联合发布的“2020年的数字宇宙”报告 预测到2020年,全球数字宇宙将会膨胀到40ZB,均摊每个人身上是5200GB以上,这个量将会如何被有效存储和应用,我们眼下还很难想象。然而我们 看到该报告指出,从现在起到2020年,全球数字宇宙的膨胀率大约为每两年翻一番。事实上,根据上述调查结论和服务器容量调查,我们也能做出个相对 合理的推断:目前,全球产生的数据量中仅有1%左右的数据能够被保存下来,也就是说今天全球能够被保存下来的数据也就是在50EB左右,而其中被标记 并用于分析的数据更是不到10%。
作为全球人口和计算设备保有量的大国,我国每年所能产生的数据量也极为庞大,有数据说2014年甚至可能达到ZB级别,但是真正被有效存储下来的 数据仅仅是其中极微少部分,中国保存下来数据占全球数据的比例大约在10%左右,也就是上面说的5EB。这些数据中,目前已被标记并用于分析的数据仅 达到500PB左右,也是接近10%的一个比例。
伴随着云计算迅速普及和各行业,各企业和部门对于数据资产保存和利用意识的增强,以及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对产业进行变革的意愿,未来2-3年一 定会有越来越多的行业、大企业步入到PB、百PB、甚至EB级别数据俱乐部,未来3-3年中国的数据总量也将呈翻倍上升态势,我们预测2015年中国就可能 突破10EB数据保有量,被标签和分析利用数据量也将上升到EB级别,这些数据增长中互联网、政务、医疗、教育、安全等行业和领域所做贡献最大,而相 对传统的物流、生产制造、甚至农业等领域数据拥有量的增长将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