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计算机储存管理的功能是
计算机储存管理的功能主要是有效地管理系统的存储资源,特别是对主存储器进行管理。
存储管理的主要功能:(1)内存区域的分配;(2)地址映射;(3)存储共享;(4)存储保护;(5)内存扩充。
存储管理是指主存管理,包括给进程分配主存片段,收回进程释放的主存片段,为分配出去的主存片段提供保护与共享,以及为作业提供一个虚拟的存储空间。存储管理的功能主要分为内存分配、地址转换、存储保护和内存扩充四部分。 与“实存”相对应的另一类存储管理技术称为“虚拟存储”管理技术,简称“虚存”。
(1)对存储器的管理扩展阅读:
对象存储是一种将数据作为对象进行管理的计算机数据存储体系结构,与其他存储体系结构(例如将数据作为文件层级管理的文件系统)以及将数据作为块和扇区内的块进行管理的块存储相对。每个对象通常包括数据本身,可变数量的元数据和全局独立标识符。
对象存储可以在多个级别实现,包括设备级别(对象存储设备),系统级别和接口级别。在每种情况下,对象存储都试图实现其他存储架构无法解决的功能,例如可以由应用程序直接编程的接口,可以再多个物理硬件实例的命名空间,以及数据管理功能,如数据复制和数据分发在对象级粒度。
相比于数据库这种面向结构化数据存储的技术,对象存储主要面向存储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
Ⅱ 简述8086系统对存储器的管理方法
8086/8088系统中,存储器为什么要分段?一个段最大为多少字节?最小为多少字节?解:分段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存储器的管理,使得可以用16位寄存器来寻址20位的内存空间。一个段最大为64KB,最小为16B。
Ⅲ 操作系统有哪两个重要的作用
操作系统的两个重要作用:
1、通过资源管理,提高系统的使用效率;
2、改善人机界面,向用户提供友好的工作环境。
操作系统管理计算机中各种软件、硬件资源的程序和相关文档的集合,是一种系统软件。操作系统能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系统中的各种软、硬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控制程序的执行,并且向用户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友好的接口。
(3)对存储器的管理扩展阅读:
计算的操作系统对于计算机可以说是十分重要的,从使用者角度来说,操作系统可以对计算机系统的各项资源板块开展调度工作;
其中包括软硬件设备、数据信息等,运用计算机操作系统可以减少人工资源分配的工作强度,使用者对于计算的操作干预程度减少,计算机的智能化工作效率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
其次在资源管理方面,如果由多个用户共同来管理一个计算机系统,那么可能就会有冲突矛盾存在于两个使用者的信息共享当中。
为了更加合理的分配计算机的各个资源板块,协调计算机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就需要充分发挥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职能,对各个资源板块的使用效率和使用程度进行一个最优的调整,使得各个用户的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
Ⅳ 操作系统中 存储器对什么进行管理
存储管理即是对主存的管理,它是操作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主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种宝贵资源,对主存的管理和有效使用是操作系统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为了便于对主存进行有效的管理,应该将主存分成若干个区域,以便同时存放多个用户程序和系统软件。因此,存储管理应具有如下功能:主存的分配和回收、提高主存的利用率、“扩充”主存容量和存储保护。存储分配主要解决多道作业之间划分主存空间的问题,存储分配有三种主要方式:直接分配方式、静态分配方式和动态分配方式。绝大多数计算机系统都采用静态分配方式或动态分配方式。为了实现静态和动态两种存储分配策略,需要采用将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分开,并对逻辑地址实施地址重定位技术。所谓重定位是由于一个作业装入到与其地址空间不一致的存储空间时所引起的有关地址调整过程,实质上,这是一个地址变换过程,地址变换也称为地址映射。根据地址变换进行的时间及采用的技术手段不同,可以把重定位分为两类:静态重定位和动态重定位。所谓静态重定位是在程序运行之前,由链接装配程序进行的重定位。静态重定位的特点是无需增加硬件地址变换机构,但要求为每个程序分配一个连续的存储区,且在程序执行期间不能移动,故难于做到程序和数据的共享;动态重定位是在程序的执行过程中,每当访问到指令或数据时,将要访问的程序或数据的逻辑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动态重定位的实现需要依靠硬件地址变换机构。最简单的实现方法是利用一个重定位寄存器。动态重定位的特点是需要附加硬件的支持,优点是可以将程序分配到不连续的存储区中,在程序运行之前可以只装入部分代码即可运行,然后在程序运行期间,根据需要动态地申请分配内存,所以,便以程序段的共享,并且可向用户提供一个比主存的存储空间大得多的地址空间,该地址空间也称为虚拟存储器。
Ⅳ 存储管理主要是对什么的管理
存储管理是操作系统中四大功能之一,是指存储器资源(主要指内存并涉及外存)的管理,主要是指对主存的管理,主要关注存储介质方面的操作与维护工作。存储管理主要解决以数据恢复和历史信息归档为目的的联机与脱机数据存储。存储管理团队必须确保备份和存档的物理安全。存储管理的目标是在生产IT环境中定义、跟踪并维护数据和数据资源。
Ⅵ 在操作系统中,存储管理主要是对()
在操作系统中,存储管理主要是对内存的管理。
存储器管理的对象是主存,其的主要功能包括分配和回收主存空间、提高主存利用率、扩充主存、对主存信息实现有效保护。存储管理方案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多个用户使用主存的问题,其存储管理方案主要包括分区存储管理、分页存储管理、分段存储管理、段页式存储管理以及虚拟存储管理。
(6)对存储器的管理扩展阅读:
虚拟内存技术还提供了以下功能:
1、寻址空间
操作系统让系统看上去有比实际内存大得多的内存空间。虚拟内存可以是系统中实际物理空间的许多倍。每个进程运行在其独立的虚拟地址空间中。这些虚拟空间相互之间都完全隔离开来,所以进程间不会互相影响。同时,硬件虚拟内存机构可以将内存的某些区域设置成不可写。这样可以保护代码与数据不会受恶意程序的干扰。
2、内存映射
内存映射技术可以将映象文件和数据文件直接映射到进程的地址空间。在内存映射中,文件的内容被直接连接到进程虚拟地址空间上。
Ⅶ 存储器的管理
服务器在存储器环境按这样的方法分配存储器:在某个环境分配的存储器可以被环境析构器释放而不会影响其他环境中分配的存储器.所有存储器分配(通过 palloc 等)都被当作在当前环境的区域中分配存储器.如果你试图释放(或再分配)不在当前环境的存储器,你将得到不可预料的结果.
创建存储器环境和切换存储器环境是 SPI 管理器中存储器管理器的任务.
SPI过程处理两种存储器环境:上层执行器存储器环境和过程存储器环境(如果已联接).
在一个过程与SPI管理器联接之前,当前存储器环境是上层执行器环境,所以所有由过程自身通过 palloc/repalloc 或通过SPI 应用函数在联接到SPI 管理器之前分配的存储器都在这个环境里.
在进行SPI_connect 调用之后,当前环境是过程自身所有的.通过 palloc/repalloc 或通过SPI 应用函数分配的存储器(除了SPI_tuple,SPI_modifytuple,SPI_palloc 和SPI_repalloc 以外)都在这个环境中分配.
当进程与 SPI 管理器断开(通过调用SPI_finish)后,当前环境恢复为上层执行器环境并且所有在过程存储器环境分配的存储器都被释放,并且不可继续使用!
如果你想返回一些东西给上层执行器,那么你必须为此在上层环境分配一片存储器!
SPI 不能自动释放在上层执行器环境里分配的存储器!
SPI 在查询完成后自动释放查询执行期间的存储器分配!
Ⅷ 存储管理主要是对什么的管理
技术文章 >运维 >windows运维
操作系统的存储管理功能实际上是管理什么?
藏色散人藏色散人2019-12-07 14:13:50原创
操作系统的存储管理功能实际上是管理什么?
操作系统的存储管理功能实际上是管理内存资源.
操作系统的五大管理功能:
(1)作业管理:包括任务、界面管理、人机交互、图形界面、语音控制和虚拟现实等;
(2)文件管理:又称为信息管理;
(3)存储管理:实质是对存储“空间”的管理,主要指对主存的管理;
(4)设备管理:实质是对硬件设备的管理,其中包括对输入输出设备的分配、启动、完成和回收;
(5)进程管理:实质上是对处理机执行“时间”的管理,即如何将CPU真正合理地分配给每个任务。
五大类型操作系统各自的特点分别是:
(1) 批处理操作系统的特点有:a. 用户脱机使用计算机。用户提交作业之后直到获得结果之前就不再和计算机打交道。作业提交的方式可以是直接交给计算中心的管理操作员,也可以是通过远程通讯线路提交。提交的作业由系统外存收容成为后备作业。
b.成批处理。操作员把用户提交的作业分批进行处理。每批中的作业将由操作系统或监督程序负责作业间自动调度执行。
c.多道程序运行。按多道程序设计的调度原则,从一批后备作业中选取多道作业调入内存并组织它们运行,成为多道批处理。
(2) 分时操作系统的特点有:a. 交互性:首先, 用户可以在程序动态运行情况下对其加以控制。其次,用户上机提交作业方便。第三,分时系统还为用户之间进行合作提供方便。
b. 多用户同时性:多个用户同时在自己的终端上上机,共享CPU和其他资源,充分发挥系统的效率。
c.独立性:客观效果上用户彼此间感觉不到有别人也在使用该台计算机,如同自己独占计算机一样。
(3) 实时操作系统的特点有:a. 实时时钟管理(定时处理和延时处理)。
b. 连续的人-机对话,这对实时控制往往是必须的。
c.要求采取过载保护措施。例如对于短期过载,把输入任务按一定的策略在缓冲区排队,等待调度; 对于持续性过载,可能要拒绝某些任务的输入; 在实时控制系统中,则及时处理某些任务,放弃某些任务或降低对某些任务的服务频率。
d.高度可靠性和安全性需采取冗余措施。双机系统前后台工作,包括必要的保密措施等。
(4) 网络操作系统的特点有:a.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互连的计算机系
Ⅸ 8086cpu为什么要对存储器采用分段管理一个逻辑段最多包含多少个存储单元
只要学过汇编的人都知道8086处理器对存储器采用分段管理机制,为什么要这么设计呢?采用线性地址直接访问存储器该多好,直接明了。
其实Intel的工程师绝对不会那么傻,当然是有他的道理:
首先,地址总线有20根,可寻址1M的地址空间,而寄存器是16位,仅能寻址64K,总不能白白浪费多出来的空间。要知道在8086的那个年代,内存是非常昂贵的。
所以Intel的工程师想出了分段管理的方法:段地址x4+偏移地址。
另外,分段管理还有利于代码的组织,对内存实现有效的管理。例如,将代码段、数据段隔离等。
学习过程中,如果按照书中所描述,照搬的学习,既不方便记忆,也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
Ⅹ 为什么8086对存储器要采用分段管理
8086是一个16位的结构,采用分段管理办法可形成超过16位的存储器物理地址,扩大对存储器的寻址范围(1MB,20位地址)。
这两个地址都是16位的,将这两个地址采用相加的方式组成20位地址去访问存储器。在8086系统的地址形成中,当段地址确定后,该段的寻址范围就已经确定,其容量不大于64KB。同时,通过修改段寄存器内容,可达到逻辑段在整个1MB存储空间中浮动。
(10)对存储器的管理扩展阅读:
8086处理器的时钟频率介于4.77MHz(在原先的IBM PC频率)和10 MHz之间。8086 没有包含浮点指令部分(FPU),但是可以通过外接数学辅助处理器来增强浮点计算能力。Intel 8087 是标准版本。
分段管理是管理若干分段组成的作业,且按分段来进行存储分配。实现分段管理的关键在于,如何保证分段(二维)地址空间中的一个作业在线性(一维)的存储空间中正确运行。也就是说,如何把分段地址结构变换成线性的地址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