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分布式存储和超融合区别及优势
分布式存储是什么
关于分布式存储实际上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甚至名称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大多数情况下称作 Distributed Data Store 或者 Distributed Storage System。
其中维基网络中给 Distributed data store 的定义是:分布式存储是一种计算机网络,它通常以数据复制的方式将信息存储在多个节点中。
在网络中给出的定义是:分布式存储系统,是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台独立的设备上。分布式网络存储系统采用可扩展的系统结构,利用多台存储服务器分担存储负荷,利用位置服务器定位存储信息,它不但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存取效率,还易于扩展。
尽管各方对分布式存储的定义并不完全相同,但有一点是统一的,就是分布式存储将数据分散放置在多个节点中,节点通过网络互连提供存储服务。这一点与传统集中式存储将数据集中放置的方式有着明显的区分。
超融合是什么
参考维基网络中的超融合定义:
超融合基础架构(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是一个软件定义的 IT 基础架构,它可虚拟化常见“硬件定义”系统的所有元素。HCI 包含的最小集合是:虚拟化计算(hypervisor),虚拟存储(SDS)和虚拟网络。HCI 通常运行在标准商用服务器之上。
超融合基础架构(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与 融合基础架构(converged infrastructure)最大的区别在于,在 HCI 里面,无论是存储底层抽象还是存储网络都是在软件层面实现的(或者通过 hypervisor 层面实现),而不是基于物理硬件实现的。由于所有软件定义的元素都围绕 hypervisor 实现,因此在超融合基础架构上的所有实例可以联合共享所有受管理的资源。
分布式存储和超融合区别及优势?
分布式存储,它的最大特点是多节点部署, 数据通过网络分散放置。分布式存储的特点是扩展性强,通过多节点平衡负载,提高存储系统的可靠性与可用性。
超融合基础架构从定义中明确提出包含软件定义存储(SDS),具备硬件解耦的能力,可运行在通用服务器之上。超融合基础架构与 Server SAN 提倡的理念类似,计算与存储融合,通过全分布式的架构,有效提升系统可靠性与可用性,并具备易于扩展的特性。
SMTX ZBS 分布式块存储架构
除此之外,超融合基础架构有更进一步的扩展,它强调以虚拟化计算(hypervisor)为核心,以软件定义的方式整合包括虚拟化计算, 软件定义存储以及虚拟网络资源。从笔者来看超融合基础架构未来的可能性更多,可促进计算,存储,网络,安全,容灾等等 IT 服务大融合,降低IT 基础架构的复杂性,重新塑造”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
㈡ 超融合架构与虚拟化系统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服务器虚拟化是整个超融合架构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
首先,什么是超融合架构?
超融合基础架构(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或简称“HCI”)也被称为超融合架构,是指在同一套单元设备(x86服务器)中不仅仅具备计算、网络、存储和服务器虚拟化等资源和技术,而且还包括缓存加速、重复数据删除、在线数据压缩、备份软件、快照技术等元素,而多节点可以通过网络聚合起来,实现模块化的无缝横向扩展(scale-out),形成统一的资源池。
其次,了解下超融合架构的特点。
1.符合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理念,一定是通过软件结合标准的 x86 服务器来构建分布式存储,而不使用基于定制硬件的传统集中式存储;
2. 这个概念强调的是分布式存储软件和虚拟化软件的融合部署,并不是单纯的指软、硬件融合。
可见,服务器虚拟化是整个超融合架构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
最后,结合超融合产品的模块构成进一步解释超融合产品和服务器虚拟化产品的关系。
主流超融合厂商的虚拟化的支持策略
㈢ 超融合和虚拟化的关系是什么
服务器虚拟化是整个超融合架构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
首先,什么是超融合架构?
超融合基础架构(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或简称“HCI”)也被称为超融合架构,是指在同一套单元设备(x86服务器)中不仅仅具备计算、网络、存储和服务器虚拟化等资源和技术,而且还包括缓存加速、重复数据删除、在线数据压缩、备份软件、快照技术等元素,而多节点可以通过网络聚合起来,实现模块化的无缝横向扩展(scale-out),形成统一的资源池。
其次,了解下超融合架构的特点。
1.符合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理念,一定是通过软件结合标准的 x86 服务器来构建分布式存储,而不使用基于定制硬件的传统集中式存储;
2. 这个概念强调的是分布式存储软件和虚拟化软件的融合部署,并不是单纯的指软、硬件融合。
可见,服务器虚拟化是整个超融合架构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
最后,结合超融合产品的模块构成进一步解释超融合产品和服务器虚拟化产品的关系。
主流超融合厂商的虚拟化的支持策略
㈣ 超融合就是分布式存储和计算虚拟化简单地安装在一起吗
觉得不是的,通过SmartX等厂商的案例描述,还应该具备对系统资 源消耗应该少,并且可控等特征。
㈤ 超融合是什么如何选择超融合哪个品牌的超融合好
什么是超融合
参考维基网络中的超融合定义:
超融合基础架构(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是一个软件定义的 IT 基础架构,它可虚拟化常见“硬件定义”系统的所有元素。HCI 包含的最小集合是:虚拟化计算(hypervisor),虚拟存储(SDS)和虚拟网络。HCI 通常运行在标准商用服务器之上。
超融合基础架构(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与 融合基础架构(converged infrastructure)最大的区别在于,在 HCI 里面,无论是存储底层抽象还是存储网络都是在软件层面实现的(或者通过 hypervisor 层面实现),而不是基于物理硬件实现的。由于所有软件定义的元素都围绕 hypervisor 实现,因此在超融合基础架构上的所有实例可以联合共享所有受管理的资源。
超融合一体机还是纯软件
首先,超融合分为软硬件一体化部署的一体机方案,以及软硬件分离采购的纯软件方案。具体选择请参考下图
㈥ 超融合可以用于虚拟数据中心的哪些方面
超融合可以用于虚拟数据中心的各个方面,包括虚拟化/容灾备份/云管理平台/容器持久化/开发测试等。除此之外超融合架构简单且易于扩展,快速交付,运维难度低,更低运营成本,轻松构建符合未来趋势的新一代数据中心。
传统方式新建数据中心面临的挑战
投资收益低
传统数据中心“烟囱式”的基础架构,基于集中式共享存储,往往涉及多个供应商的多个设备,不仅初次购买成本高昂,规划扩展困难,后期运维管理的人力成本也非常可观。
产品就绪周期长
软硬件选型与采购周期长,通常按月计。安装部署繁琐,从交付到能够投入使用耗费时间长。
管理难度大
传统数据中心需要管理运维多种软件和硬件,工作负担重。随着时间推移,新老软硬件混杂,升级、扩容、排障繁琐,运维工作量成倍增加。此外,复杂的运维工作意味着更多的人为错误。
性能受限
传统集中式存储的性能受限于存储控制器,通常集中式存储仅仅提供 2-8 个存储控制器,这使得即便采用高速的 SSD 介质,整个存储的性能也无法充分发挥。
可靠、可用性低
集中式存储存在单点故障的风险,存储控制器故障或者掉电会导致整个存储对外无法提供服务或者性能大幅降级;基于 RAID 的数据保护技术,发生磁盘故障,有很大的时间修复窗口,对于日益增大的磁盘容量,数据丢失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超融合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优势明显
建造 “精/简” 机房
超融合架构高度整合计算、网络、存储资源。数据中心只需采购一套基础设施,而无需采购、部署、维护单独的服务器以及存储设备。大幅节省机房空间,同时降低散热、UPS 等环境设备压力。
保护硬件投资
软件定义屏蔽了异构设备的复杂性,可根据实际业务需求选择不同硬件搭配。通过软件迭代,无须升级硬件即获得新功能,免除了替换式升级带来的投资浪费,保护原有的硬件投资。
敏捷起步,弹性扩展
三节点起步,添加节点即可线性扩展 IT 基础架构,前期投入低,扩展成本可预测,帮助企业实现按需投入,简化 IT 投资规划,专注业务增长。
高性能
分布式存储架构,每增加一个服务器都等同于扩展一个存储控制器,集群存储性能线性扩展;针对裸盘设计的高性能本地存储以及 I/O 本地化,极充分发挥 SSD 的性能。
高可靠,故障自愈
采用分布式架构,无单点故障。数据保护基于先进的副本技术,即使一个节点故障,数据仍然可用。集群针对故障的数据自动进行多节点并发恢复,极大缩短数据修复窗口。
单一界面,易于管理
在单一管理平台即可统一管理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提供端对端可见性,简化运维工作。提供丰富的系统信息和直观的展现,一旦出现问题,可迅速定位并解决。
㈦ 超融合存储,深信服能够让人信服吗
深信服虚拟存储(简称aSAN)是基于分布式文件系统开发的面对存储虚拟化趋势的一款产品。当前aSAN集成在虚拟化管理平台上面,通过网络整合管理集群内所有服务器的硬盘(系统盘除外)。
aSAN属于超融合解决方案中专门为云计算环境而设计、面向一体化市场应用的新一代产品,融合分布式缓存、SSD缓存加速、全局负载均衡、及多重数据保护等诸多存储技术,能够满足关键业务的需求,保证客户业务高效稳定运行。
㈧ 安徽超融合虚拟化云服务提供商有哪几家
相比于其他厂商,云宏在技术上的优势有以下3点:
采用自主研发的服务器虚拟化CNware技术
常见的安全特性有无代理杀毒,内网防DDoS,文件系统加密等
分布式存储和虚拟化深度整合
整合合作伙伴,形成开放的云计算产品生态链
㈨ 你好云海超融合虚拟化服务器是否需要另外做容灾备份
超融合的本质是虚拟化+分布式存储,集群构建时就会配置副本策略,双活、备份等高级功能并不属于必须项,但目前大部分超融合也都会提供相关的服务,是否配置看业务需要吧。具体来说,主流的超融合数据保护机制包括以下六种:
多副本:同一份数据会保存多份(通常设置为 2 副本或 3 副本),即使副本所在的节点宕机也不会造成数据丢失;
HA(高可用):节点宕机时,该节点上的虚拟机自动迁移至集群内其它节点,降低业务中断时间;
机架感知:根据机房物理拓扑结构,将副本分配在不同的机架、机箱、主机上,有效减少甚至避免物理硬件(电源、交换机等)故障导致的数据丢失。理论上,3 副本结合机架感知配置,系统可最多容忍 2 个机架上的主机全部失效;
快照:为虚拟机打快照,在其发生故障时将数据恢复至快照状态;
双活:同城双数据中心,灾难时无损快速恢复业务(RPO=0);
备份:异地主备数据中心,灾难时尽可能挽回数据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