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DSP 设计中做外部存储扩展,SBSRAM和SDRAM 两个,在成本、存储能力上有哪些差异
SRAM和SDRAM的区别
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同步是指Memory工作需要步时钟,内部的命令的发送与数据的传输都以它为基准;动态是指存储阵列需要不断的刷新来保证数据不丢失;随机是指数据不是线性依次存储,而是由指定地址进行数据读写。目前的168线64bit带宽内存基本上都采用SDRAM芯片,工作电压3.3V电压,存取速度高达7.5ns,而EDO内存最快为15ns。并将RAM与CPU以相同时钟频率控制,使RAM与CPU外频同步,取消等待时间,所以其传输速率比EDO DRAM更快。
SDRAM从发展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四代,分别是:第一代SDR SDRAM,第二代DDR SDRAM,第三代DDR2 SDRAM,第四代DDR3 SDRAM.
第一代与第二代SDRAM均采用单端(Single-Ended)时钟信号,第三代与第四代由于工作频率比较快,所以采用可降低干扰的差分时钟信号作为同步时钟。
SDR SDRAM的时钟频率就是数据存储的频率,第一代内存用时钟频率命名,如pc100,pc133则表明时钟信号为100或133MHz,数据读写速率也为100或133MHz。
之后的第二,三,四代DDR(Double Data Rate)内存则采用数据读写速率作为命名标准,并且在前面加上表示其DDR代数的符号,PC-即DDR,PC2=DDR2,PC3=DDR3。如PC2700是DDR333,其工作频率是333/2=166MHz,2700表示带宽为2.7G。
DDR的读写频率从DDR200到DDR400,DDR2从DDR2-400到DDR2-800,DDR3从DDR3-800到DDR3-1666。
很多人将SDRAM错误的理解为第一代也就是 SDR SDRAM,并且作为名词解释,皆属误导,SDR不等于SDRAM。
Pin:模组或芯片与外部电路电路连接用的金属引脚,而模组的pin就是常说的“金手指”。
SIMM:Sigle In-line Memory Mole,单列内存模组。内存模组就是我们常说的内存条,所谓单列是指模组电路板与主板插槽的接口只有一列引脚(虽然两侧都有金手指)。
DIMM:Double In-line Memory Mole,双列内存模组。是我们常见的模组类型,所谓双列是指模组电路板与主板插槽的接口有两列引脚,模组电路板两侧的金手指对应一列引脚。
RDIMM:registered DIMM,带寄存器的双线内存模块
SO-DIMM:笔记本常用的内存模组。
工作电压:
SDR:3.3V
DDR:2.5V
DDR2:1.8V
DDR3:1.5V
SRAM
SRAM是英文Static RAM的缩写,它是一种具有静止存取功能的内存,不需要刷新电路即能保存它内部存储的数据。不像DRAM内存那样需要刷新电路,每隔一段时间,固定要对DRAM刷新充电一次,否则内部的数据即会消失,因此SRAM具有较高的性能,但是SRAM也有它的缺点,即它的集成度较低,相同容量的DRAM内存可以设计为较小的体积,但是SRAM却需要很大的体积,所以在主板上SRAM存储器要占用一部分面积,在主板上哪些是SRAM呢?
一种是置于CPU与主存间的高速缓存,它有两种规格:一是固定在主板上的高速缓存(Cache Memory );二是插在卡槽上的COAST(Cache On A Stick)扩充用的高速缓存,另外在CMOS芯片1468l8的电路里,它的内部也有较小容量的128字节SRAM,存储我们所设置的配置数据。
还有一种是为了加速CPU内部数据的传送,自80486CPU起,在CPU的内部也设计有高速缓存,故在Pentium CPU就有所谓的L1 Cache(一级高速缓存)和L2Cache(二级高速缓存)的名词,一般L1 Cache是内建在CPU的内部,L2 Cache是设计在CPU的外部,但是Pentium Pro把L1和L2 Cache同时设计在CPU的内部,故Pentium Pro的体积较大。最新的Pentium II又把L2 Cache移至CPU内核之外的黑盒子里。
SRAM显然速度快,不需要刷新的动作,但是也有另外的缺点,就是价格高,体积大,所以在主板上还不能作为用量较大的主存。现将它的特点归纳如下:
◎优点,速度快,不必配合内存刷新电路,可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缺点,集成度低,功耗较大,相同的容量体积较大,而且价格较高,少量用于关键性系统以提高效率。
◎SRAM使用的系统:
○CPU与主存之间的高速缓存
○CPU内部的L1/L2或外部的L2高速缓存
○CPU外部扩充用的COAST高速缓存
○CMOS 146818芯片(RT&CMOS SRAM)
SRAM与SDRAM的比较:
SRAM是靠双稳态触发器来记忆信息的;SDRAM是靠MOS电路中的栅极电容来记忆信息的。由于电容上的电荷会泄漏,需要定时给与补充,所以动态RAM需要设置刷新电路。但动态RAM比静态RAM集成度高、功耗低,从而成本也低,适于作大容量存储器。所以主内存通常采用SDRAM,而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则使用SRAM,在存取速度上,SRAM>SDRAM。另外,内存还应用于显卡、声卡及CMOS等设备中,用于充当设备缓存或保存固定的程序及数据。
你可以加入我们DSP项目开发群大家一起讨论一下:227473245(DSP项目开发群)
② 华为云空间怎么收费
华为手机云空间标配5个G的,升级到50g是6元每月左右根据购买时间会有略微优惠,升级到200G每月21元左右,根据购买时长会有略微优惠
③ 地球科学研究中的超级计算
王群
1 绪论
包括地质、地理、大气、海洋等众多学科在内的地球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直接面向人类与自然关系的部分。地球科学不仅是认识地球固态、液体和气态各圈层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渠道,而且通过找矿勘探、气象预测、水文、测绘、地震等学科的科技实践活动,在资源、能源、环境和防灾、减灾等方面直接为社会经济服务。
卫星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改变传统地学研究的模式。遥感、信息技术和各种实时观测、分析技术的发展,使地球科学进入了覆盖全球、穿越圈层,亦即地球系统科学的新阶段,从局部现象的描述推进到行星范围的机理探索,获得了全球性和系统性的信息。
在应用方面,地球科学的作用几乎无所不在,从采掘业、工业、农业到建设规划、旅游和军事,都是地球科学施展的领域。而且,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环境恶化和自然灾害后果的加重,使得原来主要面向资源的地球科学朝环境和减灾防灾发展,从而拓宽了地球科学为社会服务的领域。
现代化的探测手段、信息技术的应用,生成了PB/TB级的地质空间数据,需要万亿次以上的超级计算机处理和解释、存取和利用。另一方面,数字信息和通信环境的发展,也改变了传统基础学科研究的手段和方法,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队伍是完成大型科学研究和工程实现的重要保证。先进的超级计算机和网格计算技术为基础交叉学科的研究提供一个多学科共享资源平台。2002年以来,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欧盟都启动“e-Research”或“e-Science”项目,投资额从1亿到10亿美元不等,其目的是利用网格技术和中间件技术把全国或区域范围的大学或研究室的超级计算机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虚拟的协同多学科资源共享平台。与此同时,先进发达国家正在建立以地球科学为核心的多学科资源共享平台。
2 超级计算机
正如Moore定律的解释,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正快速增加(每18个月增加一倍),制造费用急剧下降,超级计算成本趋于合理,购买一个万亿次计算能力的超级计算机,目前我国大多数大学可以支付得起。根据超级计算机的性能最新统计TOP500 显示(截至2004年12月),其中358台是2004年最新安装的,2003年安装了95台。两者相加占世界最快500台计算机的90%以上,如表1所示。加快计算机的速度在技术上已不是难题,关键是软件系统的开发,而这正是我们的薄弱环节。
在基础学科研究领域,地球科学是应用超级计算机最多的领域。根据TOP500的最新统计(截至2004年12月),如表2所示,在最高性能的500台超级计算机中,地球物理占了51台,占总数的10%以上。如果加天气和气象研究、天气预报等,地球科学占用的超级计算机的比例还要大。
表1
表2
目前我国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也开展了超级计算体系结构的研究,例如,以Linux操作系统为主的集群式计算机结构体系。这种体系在大型计算机和超级计算机昂贵时,为超级计算任务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但是现在已不能满足更大规模计算的要求。其主要问题是性能比差,可靠性低,维护困难,扩展性差,安全性差,研究人员在系统的构造上花太多的精力,费用也不一定低。
2003年,美国两院院士、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陈世卿博士回到中国,在深圳蚬壳星盈公司发明了超级刀片计算机。陈世卿博士亦是世界着名CRAY超级计算机CRAY-MP和Y-MP开发的领导者。
超级刀片计算机的“刀片”设计理念类似于喷气发动机的涡轮“叶片”。这些“叶片”随时可以取下来更换,将它们绞合在一起便产生强大的动力。超级刀片计算机充分运用了这种设计理念,深入浅出,化繁为简,采用全新的技术,对计算节点的升级只需要增加“刀片”不需要重新布线和配置。这种计算机如同发动机上插满了一个个“刀片”,每个“刀片”就是一个运算单元,理论上可以无限扩充,而且可以在不停机的情况下随时增加和更换。超级刀片计算机采用了崭新的设计理念和系统架构,运算速度可超过每秒50万亿次浮点数,达到了美日等先进国家超级计算机的水平。超级刀片计算机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安全可靠,合理的价格性能比,实时协同模式等性能。
3 地球科学研究的超级计算问题
地球科学研究的超级计算问题包括: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遥感信息处理和解释,大规模地理信息系统,地质空间数据处理和可视化,地球、大气和海洋等各种自然现象动态模拟,如地震,洪水,沙尘暴等,工程地质结构模拟,材料分子动力学模拟等等。另外,在地球科学的研究中,有许多超级计算涉及多学科,跨学科问题。有些问题是实时的,协同工作流模式。
4 基于高性能网络的超级计算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特别是高速网和相关设备的建设和应用,已经深刻地影响到科学研究的方法,改变了研究的手段,同时,导致了e-Research和e-Science概念的出现。
e-Science是对一个超大规模的、需要全球科学家协同合作的、利用互联网及相关技术的科学研究基础设施的定义。这些协同科学研究的一个最典型的特征是,科学家需要存取海量级的数据集,利用独特的科学研究设施,消耗大量的科学计算资源,执行高性能的分析、建模和可视化显示。这种超大规模的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为科学家和跨学科之间的信息交流,新概念萌发提供了学科交叉的平台。
e-Research是e-Science更一般的定义和概括,它包含了非理科研究的行为和活动。例如e-Research包括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为了协同工作和知识共享,e-Research也有利用分布式计算资源的特征。
网格技术(Grid Technologies)在e-Research和e-Science的发展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与顾客和企业可以获取电力供应一样,网格使研究员和研究机构以某种规定的方式,存取网络上分布的数据仓库,特殊的科学设备,获取知识服务,以及共享强大的计算功能。他们可以实现灵活多变的、安全的知识共享,并且在个体研究者、研究机构以及资源动态组合中,协调科学研究问题的求解。这种方式通常也称为虚拟组织(Virtual Organization)。
计算基础设施(Cyberinfrastructure)代表了一个由分布式计算机、信息和通信技术组建的、新型的、虚拟科学和工程知识环境。它实现了一个高效,多种形式进行科学研究的平台。
科学家通过对新知识的挖掘、交互式建模、利用仿真和模拟工具、共同协作解决复杂的科学和工程技术问题,这些导致了基础科学研究设施正在发生变化。复杂的科学和工程技术问题要求我们的新型基础科学研究设施必须是跨学科的、分布式的、集成共享平台。天文学(Astronomy)、生物学(Biology)、地球科学(Geosciences)、公共卫生(Public Health)和纳米材料(Nano-materials)通常都需要实现信息集成、数据分析和安全的知识共享。它们都需要安全地、可操作地、连续地存取物理设备(例如计算机、磁盘阵列、仪表仪器等)、数据和信息(大量的数据集、商业和科学数据库、信息和软件库,视频和图像库)以及特定的专家和学者。
e-Research中间件是具有特定功能的软件,该软件为整个计算基础设施上的应用系统、计算资源、研究机构和个人之间的知识管理、知识共享、任务合作提供标准的通用工具和服务,它是e-Research计算基础设施的重要组件。
美国、英国、欧洲共同体、日本等都实施了庞大的e-Research计算基础设施的研究计划,他们希望计划可以增加国家长期的经济繁荣以及发挥基础设施所提供的知识分布的功力。许多研究计划已经研发出了重要的中间件,一些项目是国家之间的合作计划,或交流项目,共同开发跨大洲的通用中间件。
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的资助,美国目前正在考虑每年增加投资10亿美金建造和开发一个高性能计算基础设施计划(Advanced Cyberinfrastructure Program),其中的三分之一(大约3.95亿美元)将投到中间件的技术研究以及相应的开发活动中。表3列举了一些重要的e-Research基础设施研发计划以及大约投入到中间件研发经费。
表3
虽然我国在计算基础设施(Cyberinfrastructure)建设中投入了一定的研究经费,但是报告显示有效地利用它获取研究资源的效率是较低的、耗时的,需要较多的人力。用户迫使使用不可靠的、手工的方法去发现合适的资源;有时需要与资源的拥有者协商;有时需要通过低效、耗时、昂贵的手段利用这些资源;有时甚至需要跨洲飞行。对存取高速网上资源、设备、服务和数据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了我们失去了很多机会。另外,用户也给系统的安全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数,需要防止非授权人员对资源的入侵。由于标准化、系统支持和维护以及用户界面的不完善,在支持和维护软件过程中研究人员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地球科学需要有一个互信的、协同的、交互的、基于高速网的资源环境,为软件服务提供支持的中间件可以达到该目的。虽然我国ICT(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Technology)研究人员对许多中间件的关键技术和服务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但他们大多是学科单一的研究小组和企业,缺乏中心协调和一个特殊应用的驱动。因此,在我国中间件研究项目内部以及与国际中间件研究项目之间,都应该建立更多的协调机制。当前,我国对中间件基础设施研究的资助基金是有限的、支离破碎的,从而导致了一些项目的重复和低效。
我国需要一个公开中间件研究计划(Open middleware program),它可以保证这些研究活动的集成和整体协调,可以把现有的传统中间件扩展和改造成符合国际标准的OMP(Open middleware program)体系结构,并提供特殊应用领域的服务。该中间件研究计划还将识别和填补我们与国际中间件研究技术的差异,把目前研究项目的软件更新到可以被e-Research研究机构应用的软件。
目前的网格服务中间件(身份管理,存取控制,供货管理,预订服务,通知服务),当运行在现有的计算基础设施的时候,是很脆弱的,不可靠的。网格服务组件需要工程化,使组件更鲁棒,更可靠。用户可以完全透明地存取网格共享的设备、计算和数据资源。我们需要扩大网格服务中间件的研究和投资力度,提高它的标准化、鲁棒性和可用性。
实施公开中间件计划重要目的之一是解决和完善OGSA网格服务之间的界面、基于因特网的应用层中间件、数字图书馆和信息管理服务、知识服务管理等。在过去的几年里,全球网格联盟GGF(Global Grid Forum)开发了网格基础设施技术要求(Grid infrastructure specifications),例如Globus Toolkit和Open Grid Services Architecture(OGSA)。全球网格联盟(包括Globus联盟,HP和IBM)集聚在一起开发符合WSRF(WS-Resource Frame-work)形式的网络服务。这也将使得网格研究机构牵动W3C和OASIS开发的技术和工具,现已吸引到大量的工业界投资。WSRF和相关的技术要求目前还不是一个工业标准,OMP的作用之一跟踪这些发展,确保它们反映和了解我国e-Research和网格技术的现状。
现有的中间件的工具和服务应该重新认识,并使它们更加可靠、实用。
现有的中间件的工具和服务应该更具有可操作性、共享性、客户化,并且能够与更大的框架集成、与网格环境集成。
为此,需要开发新的中间件工具和服务。在缺乏以下功能的情况更应该考虑开发新的中间件:网格安全,网格管理和组装,服务适应的质量,工作流引擎,协同工具,多媒体语义索引,智能服务发现,决策支持和假设测定软件,数据和知识的验证和校订,自动表示机制,协同可视化,模拟和仿真以及为应用系统科学家设计的高端网格用户界面。
在领域特殊的科学数据仓库中存在大量的异构数据集,例如空间数据、时间数据、图像、视频、音频、3D、光谱、图形和多媒体等,这些数据应该能存取、共享以及与其他领域的信息资源、数字图书馆(发表的文章和论文)和网站集成。
知识网格层需要加入到现有的计算和数据网格中,这将涉及定义知识管理服务和网格管理之间的界面以及实现知识网格服务和网格环境的集成。
加大研究工作的协调和增加资金的投入可以防止工作的重复,缩小与国际的差距。
5 协同计算中间件
理论上讲,中间件处在用户之间、应用系统之间,或用来解决复杂科学和工程问题的资源之间(见下图)。中间件提供了一组通用的服务和工具,容许研究人员和应用系统在处理计算、数据仓库、其他分布资源时,就好像它们是一个超大型的虚拟设施。中间件把一组应用系统需要的核心服务放在一个标准的、无所不在的容器中。这种通用的服务品简化了应用系统的开发,提供了系统的鲁棒性和交互操作性,减少了许多重复的工作,并在各方面提高效率。
计算基础设施的关键组件图
虽然这里把中间件分为三个服务和工具类型,但是还有一些其他传统的方法划分中间件的空间。另外,有些组件(例如,安全、语义、来源等)实际上横跨在所有三个分类。
网格服务和资源管理中间件:该中间件包括一个公开网格服务设施OGS(Open Grid Services Infrastructure),提供网格数据和计算资源之间的以及使用这些资源高端应用服务之间的存取、通信、安全、认证、记账和协调服务。计算和数据网格依赖网格服务中间件,因而又称该层为资源管理中间件(Resource Management Middleware)。
知识管理中间件:该中间件提供了大量的服务和工具,以实现对各种类型的大型数据仓库和视频信息存储仓库的索引、归档、查询、分析、集成、管理和表示等。这些工具可以实现对多学科的数据集的整合和自动索引,并且实现交互式分析、建模和可视化。工具还可以挖掘、获取和发布新层次的知识,共享新的注释。
协同中间件:该中间件提供服务和工具以支持形式和非形式化的,实时和非实时的协同活动,这些活动可能出现在远程科学家之间、研究机构之间或资源(动态,可扩展的虚拟组织)之间。表4列出了这些中间件的基本功能,它们是该研究项目典型需要集成和需要研发的。
表4
续表
6 结论
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需要应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和超大规模计算设施,处理PB、TB级地质空间数据集。
现代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涉及大量的多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问题求解,因此需要一个协同多学科资源共享平台和使用该平台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不应是一个孤立的行为,应与世界联合共同研究,该资源共享平台可以参与世界e-Research和Geo Grid网格建设中去。
我国地球系统科学基础研究的超级计算设施较差,特别是大学里,需要加大投入和整合我们的基础研究资源。
建立以地球科学超级计算和地质空间数据处理为目的的基础研究平台。
实现地球科学基础研究为目的的多学科资源共享环境和地学网格计算环境。
开展超级并行计算、分布式协同处理、多学科资源共享的中间件研发以及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
为参加更大规模的国家乃至世界级科学研究网格计算(e-Research Grid R&D)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汪品先,赵鹏大,丑纪范,李德仁,殷鸿福.2003.从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看中国地球科学教育的未来.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专家建议,第11期(总第25期)
龚建华,林珲.2001.虚拟地理环境——在线虚拟现实的地理学透视.当代科学前沿论丛.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江斌,黄波,陆锋.2002.GIS环境下的空间分析和地学视觉化.当代科学前沿论丛.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邬建国.2000.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当代科学前沿论丛.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浦端良,宫鹏.2000.高光谱遥感及其应用.当代科学前沿论丛.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有学,尹安.2002.地球的结构、演化和动力学.当代科学前沿论丛.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陈长胜.2003.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与模型.当代科学前沿论丛.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L.Foster,C.Kesselman.2005.网格计算(英文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A.Grama,A.Gupta,G.Karypis and V.Kumar(张武等译).2005.并行计算导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J.Duato,S.Yalamanchili and L.Ni(张民选等译).2004.并行计算机互联网络技术——一种工程方法.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G.Tel(霍红卫译).2004.分布式算法导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W.Stallings(齐望东等译).2003.高速网络与互联网——性能与服务质量.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R.Buyya(郑纬民等译).2001.高性能集群计算——结构与系统.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R.Buyya(郑纬民等译).2001.高性能集群计算——编程与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④ 超算是什么
超算是超级计算机的简称。超级计算机(Supercomputer)是指能够执行一般个人电脑无法处理的大量资料与高速运算的电脑。就超级计算机和普通计算机的组成而言,构成组件基本相同,但在性能和规模方面却有差异。
超级计算机主要特点包含两个方面:极大的数据存储容量和极快速的数据处理速度,因此它可以在多种领域进行一些人们或者普通计算机无法进行的工作。是指信息处理能力比个人计算机快一到两个数量级以上的计算机,它在密集计算、海量数据处理等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高性能计算技术产品的超级计算机,又称巨型机,是与高性能计算机或高端计算机相对应的概念。根据处理器的不同,可以把超级计算机分为两类,采用专用处理器或者采用标准兼容处理器。前者可以高效地处理同一类型问题,而后者则可一机多用,使用范围比较灵活、广泛。专一用途计算机多见于天体物理学、密码破译等领域。国际“象棋高手”“深蓝”、日本的“地球模拟器”都属于这样的超级计算机,很多超级计算机是非专用系统,服务于军事、医药、气象、金融、能源、环境和制造业等众多领域。
⑤ 怎么样才能减少云存储的费用成本呢
一、预计云存储容量开销
供应商是将服务构建成可扩展的,这样就不用规划或提交任何事先确定的容量。当你设置好一个账号,你的企业就只会支付使用的存储,范围从几TB到PB。对于云用户,容量这个问题是用来做成本预估而不是技术准备。就像,如果你预计存储4000GB(4TB)的数据,AWS简单存储服务(S3)的报价是对于第一个TB每GB收取0.03美金,对于接下来的49TB收取每GB 0.0295美金的费用。这将花费每个月118.5美金的开销用于磁盘空间。
二、站在优势立场谈判
云存储市场的竞争很激烈,厂商都很激进,价格也在下降。例如,亚马逊网络服务(AWS)自成立以来下调其服务的价格超过50余次,而其他供应商,如谷歌,也进行了一系列的降价。
为了追上竞争对手的步伐,云存储提供商的云存储分级定价计划一直在不断的变化。此外,折扣还可基于具体情况而定。因此,IT团队需要仔细斟酌云存储供应商的合同。供应商一般希望长时间将用户锁定到一组价格,而用户想要的是一个短的时间段,可以获取任何价格变动的优势。在签署一份新合同的时候,请考虑未来几年你的项目成本,而不是只关心当下的成本。
三、停止流量:考虑网络使用开销
云存储提供商还会收取数据被移出存储时所使用的网络费用,将数据放到云存储中通常是免费的。如果你的4TB数据每个月 (平均) 必须被读取两次,那就会造成每个月8TB的网络出口流量。
四、清除过期数据
公司可以采取的另一个减少云存储费用的步骤是定期清除过期数据。与合规组一起确定IT团队需要在云中保持信息的时间长短。对数据按照时间排序后,将过时的信息移出云,消除这些多余的云存储开销。
五、从源头删除重复数据
重复数据删除是一种用于消除数据多余拷贝的数据压缩技术。在分析的过程中找出和使用唯一数据块或字节模式。一旦匹配到已有的数据块时,冗余的数据块会被替换成指向已有数据存储位置的引用。 为了减少云存储成本,在数据传送到云之前先删除重复数据。这可以限制数据在云中的存储量,降低网络流量,并减少备份和灾难恢复的窗口。
事实上,云存储的实际成本比我们所能获得的存储容量要高。所以要选择最佳的方案,建议评估云存储方程式中所有的变量,以更好的减少不必要的存储成本。
⑥ 什么是超算服务
华为超算服务充分利用华为云计算平台弹性计算服务与对象存储服务的天然优势,向用户提供了一个高效、安全、可靠的分布式计算平台。采用华为超算平台,用户不必再考虑复杂的分布式计算平台的搭建和管理,也不必关心复杂的作业调度和资源分 配,用户只需专心于自己的数据处理与分析算法设计。
⑦ 国家的超级计算机可以租用吗
国家的超级计算机当然是不可以租用,国家的超级计算机是帮助科学家们做运算了的,不可能给个人租用,个人使用普通的服务器就可以了,不必租用国家的超级计算机。
⑧ 超级计算机的配置是什么显卡和内存等是什么多少钱一台
超级计算机是啥意思啊?你想发展尖端武器还是搞基础物理啊?
那玩意没有个几十亿几百亿的政府投入根本搞不起来的。
我猜你说的应该是家用电脑中的顶配吧?
两万差不多够用了:
显卡嘛四五千的档次
内存两千左右的档次
处理器I7 四代,两千多
主板两千左右
硬盘给你算狠一点,512G的固态,两千到三千。
电源弄个800W的,千把块
其他神马机箱电源风扇鼠标键盘的算个豪华版的吧,一起两千多。
实在钱多的憋屈,可以弄个两千的液冷,再不然可以在前置硬盘LED灯处镶一颗20克拉的钻石
其实用起来也就那么回事,不会比万元左右的快多少。
⑨ 谁用过荣耀v20的超级计算机,要钱吗
用过荣耀v20的超级计算机肯定要钱。计算机本来就是。卖钱的。
⑩ 超级计算机多少钱
超级计算机的价格比较昂贵,通常几十万到几百万之间都是有的。超级计算机和普通计算机的组成而言,构成组件基本相同,但在性能和规模方面却有差异。超级计算机主要特点包含,极大的数据存储容量和极快速的数据处理速度,因此它可以在多种领域进行一些人们或者普通计算机无法进行的工作。
超级计算机具有很强的计算和处理数据的能力,主要特点表现为高速度和大容量,配有多种外部和外围设备及丰富的、高功能的软件系统。超级计算机采用涡轮式设计,每个刀片就是一个服务器,能实现协同工作,并可根据应用需要随时增减。
(10)超算存储扩展费用扩展阅读:
超级计算机的使用维护:
在进行超级计算机的维护工作过程中,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以此来提升超级计算机的性能及工作效率,进而延长超级计算机的使用寿命。
超级计算机的维护工作分为硬件维护和软件维护。其中硬件维护是指对超级计算机的硬件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并进行适当的清洁,需要注意的是尽量避免移动设备,以免对设备造成损坏。
软件维护指的是对超级计算机软件进行备份,将无用的文件定期进行清理,注意尽量避免病毒感染超级计算机,以免对超级计算机的系统造成破坏,对公司、研究机构及个人的信息安全造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