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存储 » 红薯窖半地下存储视频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红薯窖半地下存储视频

发布时间: 2022-06-16 12:03:19

Ⅰ 窖藏红薯保存方法

棚窖贮藏法。
在户外挖宽2米,长3-4米,深2米的地窖。如地下水位高,也可挖成半地下式,地上部分用土打墙。窖口高出地面30厘米以上。窖口上面架设木棍,棍上铺30厘米厚的秸草,草上再覆土0.5米以上,在东南角留一出入口。

红薯入窖前,先把窖底及四壁垫10厘米厚的细软草。接近窖口部位,围草要加厚,预防冻土层影响薯块。红薯不可堆得过满,上部应留60-70厘米的空间。

红薯入窖初期,上面不加盖,采取自然散热,待窖温降到13-15℃时,上部盖10厚的防寒物。在窖底中部纵向放一根、横向等距离放两根直径20厘米的空节破裂毛竹筒,从两端沿窖壁露出红薯堆,用以调节窖底层的空气成分。

井窖贮藏法。
北方严寒地区多用此法。上部似井,井口直径1米,深度3-5米(视寒暖程度而定)。当深度决定后,再往两侧扩挖筒穴,按水平方向往前挖,宽1米,高1.5米。挖进1米后改挖成贮藏室。贮藏室的大小视贮藏量而定,一般每立方米空间可贮250-300公斤红薯。井底需垫黄沙。井口应高出地面30厘米。红薯装入贮藏室七成满即可。采用井窖法,人员下井时需注意防止井内二氧化碳窒息。

具体操作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采用旧窖的,必须严格消毒。或将老窖壁陈土刮掉2厘米厚;在管理期间,温、湿度不可频繁突变;定期检查薯窖,特别是天气突变时;薯块入窖前,用红薯保鲜剂浸泡或喷洒在红薯上,可有效地防止黑斑病的发生。

Ⅱ 红薯的保存方法

亿甲宁甘薯产业服务中心。
红薯即甘薯。整理甘薯贮藏方案如下。
农谚说:霜降前,苕挖完。不见黑霜,苕要收光。(指严霜)红薯本是庄稼宝,就看存放好不好。
甘薯的安全贮藏是甘薯生产的重要环节。关系种薯增效,保种及市场鲜薯供应和加工增值。由于甘薯原产热带,喜温暖,怕冷冻,怕高温特性及贮藏主要以薯块为对象,皮薄体积大,含水多,组织脆嫩,与水果相似,很容易在收获运输、贮藏过程破损伤皮,遭病菌侵染发病。只要找出烂窖原因,针对性采取适时收获,健薯贮藏,适温管理为中心的科学管理办法,就能使人们认为难贮藏的甘薯达到安全保鲜增效的目的。真是:"红薯安全藏,比过把钱存银行。"
(一)甘薯贮藏烂窖的原因
以往烂窖主要有以下原因:
1、冷害:薯块入窖前或贮藏期间处在低温9℃以下时间长了,新陈代谢活动受到破坏,这就是冷害。受冷害后15~20天轻者点片腐烂,重者全窖腐烂。据试验,薯块在3~6℃,6天就会受冷害;9℃以下10天产生冷害,经20天后表现出冷害;30天后部分发生腐烂,40天后大量腐烂。受冷害的特征首先是薯笼头由青棕色变为暗褐色,然后发生干腐;其次薯块头尾发生腐烂;其三薯块中间腐烂。如果把受冷害的薯块横切时乳汗很少,用力挤压流出清水,轻的薯块"硬心"还有甜味,严重的有苦味,在维管束附近出现红褐色,后变为棕褐色,薯块呈水湿状,发软。冷害的原因主是收获过晚,田间受冷冻或薯窖保温条件差。
2、病害:甘薯在贮藏期间病害较多,如黑斑病,软腐病,茎线虫病等。窖内发病的主要原因:薯块、薯拐带病入窖,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继续感染,尤其是保温条件差,薯块受冷害,软腐病菌乘机而入进行危害。
3、湿害:薯块在田间生长期间,田里积水时间长,由于空气不足使薯块生理机能遭到破坏,生活力降低,入窖后温度升高引起腐烂,或薯堆内水汽上升,在薯堆表面遇冷时凝成水珠、浸湿薯块或因雨雪漏在窖内浸湿薯块时间长了会发生腐烂。
4、无氧呼吸:入窖初期,气温较高,井窖尤其是深井容易产生缺氧,装薯过满或封窖过早都会缺氧。由于薯块的呼吸作用使窖内氧气不足,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呼吸受到抑制,造成无氧呼吸,引起腐烂。
5、机械损伤:薯块在收藏,入窖过程中受到机械损伤、病菌侵入引起腐烂,主要表现为软腐病。另外窖藏中,鼠害防治亦不可乎视。
(二)适时安全收获
1、适时收获——防冷、冻
(1)重要性:甘薯薯块的成熟无明显期限,收获没有严格日期,通常根据当地气温和需要而定,收获过早影响鲜薯产量;收获过晚易受冷害、影响贮藏。收获时间不同,产量、品质、耐贮性有明显差异。对不同用途、不同情况如需腾茬、甘薯加工、鲜食、留种用等原因其收获期应分别对待。先春后夏秋,先留种后加工。
(2)适期收获的依据:正常收获期应是当地日平均气温降至15℃为临界就应开始收获、12℃时结束。一般在霜降当地前收获。
(3)根据不同用途确定收获期:①春薯加工区主要用于晒干、制淀粉等,应于10月初至10月中旬收获,此期甘薯产量及烘干率均较高,因天气好,利于加工。②需早腾茬,种麦的可在9月下旬收获,但甘薯产量减收10%左右。③留种用甘薯必须在霜降前收获,甘薯不受冷害,过早收获气温高,入窖易造成窖温高薯块发芽、糠心及黑斑病等病害发生。
2、精细收获——防破伤
(1)收刨时做到"四轻"、"五防"。
"四轻"即轻刨、轻装、轻运、轻放;"五防"即防霜冻、防雨淋、防过夜、防碰伤、防病害。收获必须在晴天进行,当天收当天入窖。
(2)装运时筐内垫草,避免碰伤。
(三)以适温、管理保安全贮藏
以前薯农从长期安全贮藏实践中总结出"科学窖,专人管,温度计,通气眼,藏好红薯"的经验。所谓科学窖,不完全是越洋气、建筑标准高的窖,只要能达到保温、保湿、通气。而能达到保鲜贮藏的窖(库)均应视为"科学窖"。
要掌握不同贮藏窖的特点,克服缺点,发扬优点,以利安全贮藏。传统井窖,保温好,但不易散热。加温窖要注意防干,窖窖防冷,各种窖型都应注意存量,堆放合理,设通气洞(眼),达到调控方便。窖是贮藏的条件,科学管理则是安全贮藏的保证。好窖温暖、湿润的环境是红薯冬贮可心的家,安然入睡而不烂。在贮藏措施上,应抓好:
1、入窖前精选,不同品种大小薯块分开、分别入窖。做到"十不入窖":沾泥、破伤、有病、虫咬、受冻、雨淋、水浸、发芽、露头青、裂缝等薯块不准入窖。
2、选好窖址窖型:建窖要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不窝风,土质坚硬,地下水位低管理方便的地方。我省关中以北多以井窖为主,陕南多以罐子窖为主。也可采取半地下式高温小屋窖,改良井窖、固定发券大窖、窑窖,棚窖等多种窖型。
3、薯种药剂处理:药剂处理能杀死薯块表面及浅层伤口内的病菌,起到防病保鲜作用。但对低温、湿害、碰伤等生理性变化则无效果。仍然要保持适宜温度。
(1)甘薯保鲜粉:是一种多种农药的复配剂,防病效果较理想。
(2)多菌灵: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菌范围广的内吸性杀菌剂,对防治黑斑病、软腐病效果好。300~500倍药液,浸种5~10分钟。
(3)甲基托布津:也是一种高效低毒农药,其性质与多菌灵相同,但防病效果优于多菌灵,浸种办法同多菌灵。
4、薯窖的管理:不论何种窖型,薯块在贮藏期间的适宜温度为11~14℃,低于9℃则易受冷害,高于15℃则呼吸作用旺盛,大量消耗养分和水分,致使薯块减重,温度高于16℃,薯块易发芽和病害发展。根据薯块的特点和天气变化,温度上应以前期降,中期保,后期调温度管理为主。对薯窖的管理分为三个阶段:
(1)前期:薯块入窖初期以通风、降温、散湿为主。因为初入窖时外界气温高,薯块呼吸强度大,放出大量的水汽、二氧化碳和热量致使窖内温度高、湿度大。这就给薯块发芽、感染病害创造了条件,尤其是带病的薯块由于病菌侵染蔓延,造成薯块大量腐烂,俗称"烧窖"。如果温度适宜,薯块只会发芽不会腐烂。薯块入窖30天内(尤其20天内)要经常注意窖内温、湿度的变化,加以调剂。这一时期窖温应控制在15℃以下,最好是11~14℃,相对湿度保持在85%左右。
(2)中期:这一时期是指薯块入窖后30天至来年立春前后,以保温防寒为主。这个阶段气温低,薯块呼吸强度弱,放热量小,是薯块最容易受冷害的时期。对薯窖主要注意保温。如封土,在薯堆上盖干草,雪天温度低应适当加温。
(3)后期:立春至出窖前,应加强通风换气。此期由于气温逐渐回升,但不断有寒流,天气变化无常,由于薯块长期贮藏,呼吸作用微弱,抵抗力大大削弱,经不起窖温过大的变化,受不了低温的侵袭。所以应随时注意天气变化,要保持窖内温度在12℃左右,相对温度不低于85%。
窖藏中确保适宜窖温应通过窖口、通气眼及辅助加温措施进行。测定窖温应注意:选用准确温度计,测点合理,观察正确及时。

Ⅲ 地瓜的保存方法

秋天到了,种植的晚红薯,也逐渐进入到关键的后期膨大阶段,除了正常的管理之外。收获后的红薯储存也很重要。在霜降前后收获的红薯,一时处理不掉,怎样储存能不受到冻害,延长供应市场呢?

红薯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红薯的营养高,味道好,深受人们喜爱。红薯又叫地瓜,甘薯,在有的地方还叫芋头,地瓜和南方的芋头,是两种不同的植物。红薯不耐涝,芋头喜湿耐涝。红薯是一种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食物之一,曾经作为我们的主粮,随着我国经济的好转,细粮的增加,红薯也由原来的主粮退居位副食,但是,红薯的身价却比以前增长了数倍甚至几十倍,依然深受人们的追捧。秋季收获红薯之后,最常见的就是采用地窖储存。在储存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能使红薯安全呢?

1,防冻,红薯喜温不耐寒,据有实验证明,红薯在温度低于9度就会遭受冻害,高于15度就会发芽,降低质量。红薯受到冻害之后,受冻早期,从外表上不易于分辨不受冻害的区别。受冻害的红薯后期融化,表面有液体浸出,冻害部位发软,用水煮之后硬心不烂。在储存窖内,容易出现腐烂。红薯收获后,尽量避免在入窖前受冻。

2,储藏窖消毒。特别是一些经过长期储存的老的储存窖,里面细菌残留,最容易引发出现腐烂病,在入窖前10天就应对储存窖清理消毒。先用50倍液43%福尔马林,对整个红薯窖均匀喷洒,消毒一遍,密闭两三天之后,再进行通风换气。在红薯入窖前,再均匀喷上一遍500倍液甲基托布津。新的红薯窖应建在地势高燥,地下水位低,不易塌方的土质上。

3,红薯的挑拣,在红薯入窖前,将出现机械伤口,病害,受地下害虫损坏,收获后出现碰伤,受到霜冻的等红薯。进行分离。将外表光滑,没有机械损伤,无病虫害的红薯,无冻伤的红薯进行入窖储存。对于常年使用的红薯窖,每摆放一批红薯,用800倍液加基托布津喷洒一次,由于防病。

4,掌握温度,在整个储藏期间,红薯窖内的温度,应在11~14度之间,低于10度会受冻害,高于15度,则有可能发芽。制作的红薯储藏窖,应有通风透气的放风口,因为红薯在储存期间,也要进行呼吸,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换气通风,就会引起红薯块的病害发生,甚至出现烂窖

5,制成红薯干,制成红薯干,可以长期保存,在从前细粮缺乏的年代,制作红薯干是农村人必备的技能之一,非常简单,而且实用,将收获的红薯,切成片厚大约3毫米左右就可以了,在太阳下晒干,然后,收起来储存就可以了。如果准备将红薯用于烤红薯,或作种子用,都不可以进行切片晾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