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存储 » 希捷存储发展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希捷存储发展

发布时间: 2022-06-16 09:44:56

⑴ 希捷的概述

希捷公司于1979年成立的时候,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司各特谷市,它是首家专为台式电脑制造5.25英寸硬盘的公司。尽管当时的希捷看上去不过是跨了一小步,但事实上希捷硬盘的出现推动了整个PC界的变革,世界从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突然之间,人们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快速方便地存取数据,获得大量的信息,最终推动诸如互联网等多种事物的发展。整个计算机的前景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以致到今天计算机和数字信息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近25年来,希捷不断开发技术和制造产品,让这一切都变为现实。
我们今天所了解的世界是基于信息的世界。每次你接入互联网、按“发送”、进行网上股票交易、使用自动取款机、看电视,甚至是欣赏使用电脑特技效果的好莱坞影片,你都在创造、获取和/或分享大量的数字信息,这就是存储技术,也是希捷事业的核心,它让一切梦想成真。
希捷拥有涵盖从家庭计算到企业数据中心的40多类产品,为每个需要数字存储的行业提供先进的解决方案。 当1956 年第一台硬盘驱动器开始出货时,只有大公司才能负担得起这些一吨重的庞然大物所需的费用和空间。今天,数字存储无处不在。无论是否意识到它的存在,您可能每天都在和数字存储设备打交道。每当您去ATM机,在DVR 上录制并播放喜欢的电视剧或是将歌曲下载到便携式媒体播放器中,您都是从硬盘驱动器上访问或存储信息。每天,内容在到达您的办公室计算机或个人媒体播放器前要经过各种存储设备。今天的硬盘驱动器不仅用于存储内容,还用于内容的传输及创建。随着下载和即时访问的兴起,您会发现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找到无穷多内容去下载、享用及共享。
被创建及使用的内容激增所刺激,数字存储市场不断快速增长,同时新的立法也要求公司必须存储特定的记录和信息。今天的存储解决方案不仅可以确保有价值数据的安全可靠,还可根据您的需要帮助您实现对信息和媒体的灵活访问。现在无论您身在何处都能访问并获取内容,不论是在车里、还是出差、或是在健身时。从家庭娱乐消费电子设备到大型企业数据中心,不论是工作还是娱乐,希捷的数字存储解决方案都能让您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内容。 今天随需应变的世界需要比以往更多的计算性能、移动性和可靠性。希捷为台式机、高端PC 以及笔记本电脑和移动计算设备提供了屡受好评的产品。
在收购迈拓后,希捷还为满足小企业、家庭及家庭办公室的需要提供了最广泛的零售品牌存储解决方案,包括FreeAgent、BlackArmor、Maxtor OneTouch和CentralAxis 系列产品。从便携式及一键式备份移动硬盘到个人服务器及网络存储解决方案,希捷使您在办公室、家中或是路上都能充分使用公司及个人内容。
希捷自始至终一直处于消费电子革命的中心。作为CE 市场的领先硬盘供应商,希捷为满足众多越来越复杂的CE 应用需要而提供专门设计的存储解决方案。不论是先进的游戏控制台、数字摄像机、便携式媒体播放器还是汽车GPS 系统,希捷硬盘都能帮助CE 制造商为今天的消费者开发新一代设备。 作为行业领袖,希捷致力于提供提高公司效率的技术,例如平台化及垂直集成,使公司具有竞争优势。平台化帮助希捷提供综合性产品组合,使公司可以应用一个核心技术平台来生产多个产品。希捷将平台化概念应用于制造过程,使希捷在同样的生产线上制造出了不同规格的硬盘产品,进一步提高了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和利润。
垂直集成技术也在简化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希捷自行设计、拥有并制造开发个人存储产品所需的一切核心技术,包括磁头、介质、马达和印刷电路板。公司不依靠第三方提供组件,可对从组件供应到技术改进的整个开发过程和产品线路图实行完全控制。因此,产品质量、利润和产品上市时间有了极大的提升,使希捷能迅速满足客户对质量、可靠性及供应方面的要求。
希捷科技立于存储行业领先地位30年。希捷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州斯科茨谷市(Scotts Valley),全世界员工超过55000 人,均致力于开发公司的新一代存储产品。从最初的PC 用5.25 英寸硬盘到垂直记录技术的开发,公司倡导的新行业标准大大促进了数字信息时代的进步。通过技术领先和创新,希捷不断帮助个人及公司在不断发展、随需应变的世界中将其数字内容的应用推向极致。

⑵ 技术翻倍仅一年 希捷单碟容量发展史

【IT168 评测】在以前的时候,衡量硬盘是否高性能,人们主要看硬盘的容量、转速、缓存这些指标,而现在衡量硬盘的性能,人们就加入了单碟容量这个新指标。作为存储大厂的希捷,在硬盘单碟容量方面究竟为消费者带来什么的体现呢?以下就让IT168为大家回顾这一年来希捷在硬盘单碟容量上的发展情况。


"2008年初,希捷单碟250G硬盘初尝甜头,消费者对硬盘性能指标有新的认识........


希捷在2008年初的时候大举推广单碟250G容量产品,其中希捷7200.12 250G系列更是在市场上出现脱销情况,下面就让大家看看希捷最高性能的单碟250G产品——ST3250410AS 7200.10 250G。这款硬盘首先出现在国外市场,而国外的玩家多对这款硬盘赞誉有加,其中读取性能出色是网友对这款硬盘评价最多的评语。


"相关评测

:“

20元换来30%性能提升!16M希捷250G测试

”,“

便宜货性能更强!迈拓250G斗希捷250G









神秘而高性能的

希捷

ST3250410AS 250G硬盘





"如果说希捷7200.10 250G是单碟250G的普及先锋,那么针对企业级的希捷Barracuda ES.2 250G就是希捷单碟250G的王者产品,它可以说一款神秘的高性能单碟250G硬盘产品。


"相关文章

:“

比7200.11还猛!32M缓存希捷250G简测


当时市场上热卖的希捷桌面型硬盘是希捷7200.10 250G、希捷7200.11 500G,其中前者凭借着出色的性能以及平易近人的价格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而后者由于在性能方面较为突出,也成为当前中高端玩家的首选。既然桌面型的7200.10 250G(注:16M缓存版本的希捷7200.10 250G性能更加猛,大家可参阅本站评测报告“

20元换来30%性能提升!16M希捷250G测试

”)性能如此强大,那么针对企业级用户的Barracuda ES.2系列自然更加令人期待。





根据最新消息介绍,针对主流市场的Barracuda ES.2 ST3250310NS 250G即将登陆中国国内市场,而这款硬盘最大卖点在于超大32M缓存、媲美7200.11系列的传输性能、非常诱人的价格。

希捷在单碟250G容量方面尝到甜头之后,就加紧在单碟容量方面进行提升,在2008年4月初的时候,希捷竟然出乎意料之位地推出单碟320G硬盘产品——希捷7200.11系列。这一系列可以算是希捷硬盘发展史上,最具争议性的产品。时至今日,希捷7200.11系列依旧是人们谈论的对象,只不过谈论的内容却是希捷始料不及的.....


"相关文章

:“

硬盘终极之王!希捷单碟320G首发测试









ST3320613AS 7200.11 320G






凭借着完整的产品线,雄厚的技术背景,再加上收购了迈拓的等等因素,如今的希捷(特指3.5英寸硬盘市场)越来越像Intel,譬如说它们都在各自的市场占据了统治地位。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希捷的优势在于产品涵括的群体非常广,无论低端用户、主流用户、高端玩家,甚至企业级用户,希捷都在一一提供了相对应的产品。更让对手头痛的是,希捷在每一条产品线当中,都会拿出数款产品来对抗对手,这种产品集团优势慢慢让希捷硬盘成为市场的垄断者......

就在对手还在单碟容量333G身上努力的时候,希捷已经超前地将单碟容量放在500G身上,而在09年1月份的时候,希捷就抢先在中国推出了单碟500G容量硬盘——希捷7200.12系列。最令人意外的是,希捷这一新系列硬盘的最初登场者并非是针对高端市场的TB容量产品,而是主攻主流市场的500G产品。这一新单碟500G硬盘的出现,引发了消费者对希捷的讨论.....


"相关文章

:“

单碟500G!希捷7200.12硬盘全球首测










希捷7200.12 500G是09年初希捷给消费者的礼物







就在人们习惯使用单碟333G/375G硬盘的时候,希捷悄然将单碟容量提升至500G,而首先推出市场的产品就是全新的希捷Barracuda 7200.12系列,而该系列500G/1TB产品也是同步出现在市场上。究竟单碟提升至500G的7200.12系列能否如人们想象那样,具备极其出色的性价比?鉴于上一代同样具备高单碟容易希捷7200.11系列并未让消费者很满意,所以这一全新单碟500G设计的7200.12系列就值得人们期待,以下的测试报告就让大家从多角度了解7200.12系列硬盘........

单碟500G为希捷带来众多正面的赞誉报道,但同时希捷7200.11系列的负面报道也让这款单碟500G 1TB陷入尴尬的局面。还好的是,希捷7200.12系列终究没有让希捷失望,它的超强性能和平易近人的价格让原本希捷不感冒的消费者重新投回希捷的怀抱........


"相关文章

:“

单碟500G!希捷7200.12硬盘全球首测

”、“

单碟500G之王!希捷7200.12 1TB震撼到货









希捷

7200.12 1TB再度提前上市






希捷

7200.12系列的最大卖点是单碟500G容量设计、更加强大的读取写入性能。不过在市场上,消费者能买到的

希捷

7200.12系列只有500G。在TB容量

硬盘

价格如同大白菜的今天,光有性能而没有容量的

希捷

7200.12 500G显得低不成高不就。

希捷

7200.12 1TB的及时出现恰好满足人们对高性能大容量硬盘的购买需求,难怪有不少玩家刻意不选购

希捷

7200.12 500G,而等待

希捷

7200.12 1/1.5TB的到来。


由于

希捷

7200.12 500G的高性能表现实在让人印象深刻,所以不少人对

希捷

7200.12 1TB期望值很高。究竟它是否如同门兄弟

希捷

7200.12 500G一样表现强悍,还是虚有其表呢?以下IT168就为大家带来最详尽的

希捷

7200.12 1TB ST31000528AS测试......

从单碟250G到单碟500G,希捷仅仅用一年的时间,而这一年时间当中,消费者切实感受到单碟容量带来的好处。在单碟500G容量已经热卖了数个月时间之后,有消费者开始关心下一代单碟容量硬盘究竟在什么时候到来。究竟是单碟640G,还是单碟750G,还是单碟1TB呢?各位硬盘玩家,不妨发挥你的想象,猜猜下一代单碟硬盘的容量大小。









单碟500G说不定很快就给新单碟容量硬盘取代






观点:希捷的发展计划经常变化,最新的单碟容量硬盘说不定很快就出现在大家面前。究竟下一代单碟容量硬盘会是怎么样呢?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希捷的表现......

⑶ 硬盘的发展史

1、1956年,IBM的IBM 350 RAMAC是现代硬盘的雏形,它相当于两个冰箱的体积,不过其储存容量只有5MB。1973年IBM 3340问世,它拥有“温彻斯特”这个绰号,来源于他两个30MB的储存单元,恰是当时出名的“温彻斯特来福枪”的口径和填弹量。至此,硬盘的基本架构被确立。
2、1980年,两位前IBM员工创立的公司开发出5.25英寸规格的5MB硬盘,这是首款面向台式机的产品,而该公司正是希捷(SEAGATE)公司。
3、80年代末,IBM公司推出MR(Magneto Resistive磁阻)技术令磁头灵敏度大大提升,使盘片的储存密度较之前的20Mbpsi(bit/每平方英寸)提高了数十倍,该技术为硬盘容量的巨大提升奠定了基础。1991年,IBM应用该技术推出了首款3.5英寸的1GB硬盘。
4、1970年到1991年,硬盘盘片的储存密度以每年25%~30%的速度增长;从1991年开始增长到60%~80%;至今,速度提升到100%甚至是200%,从1997年开始的惊人速度提升得益于IBM的GMR(Giant Magneto Resistive,巨磁阻)技术,它使磁头灵敏度进一步提升,进而提高了储存密度。
5、1995年,为了配合Intel的LX芯片组,昆腾(Quantum)与Intel携手发布UDMA 33接口——EIDE标准将原来接口数据传输率从16.6MB/s提升到了33MB/s 同年,希捷开发出液态轴承(FDB,Fluid Dynamic Bearing)马达。所谓的FDB就是指将陀螺仪上的技术引进到硬盘生产中,用厚度相当于头发直径十分之一的油膜取代金属轴承,减轻了硬盘噪音与发热量 。
6、1996年,希捷收购康诺(Conner Peripherals)。
7、1998年2月,UDMA 66规格面世 。
8、2000年10月,迈拓(Maxtor)收购昆腾。
9、2003年1月,日立宣布完成20.5亿美元的收购IBM硬盘事业部计划,并成立日立环球储存科技公司(Hitachi Global Storage Technologies, Hitachi GST)。
10、2005年日立环储和希捷都宣布了将开始大量采用磁盘垂直写入技术(perpendicular recording),该原理是将平行于盘片的磁场方向改变为垂直(90度),更充分地利用的储存空间。
11、2005年12月21日, 硬盘制造商希捷宣布收购迈拓(Maxtor)。
12、2007年1月,日立环球储存科技宣布将会发售全球首只1Terabyte的硬盘,比原先的预定时间迟了一年多。硬盘的售价为399美元,平均每美元可以购得2.75GB硬盘空间。
13、2007年11月,Maxtor硬盘出厂的预先格式化的硬盘,被发现已植入会盗取在线游戏的帐号与密码的木马。
未来的发展趋势:
希捷存储新技术:2009年出2500G硬盘。
硬盘记录密度越大就可以实现越大的磁盘容量,希捷最近发布的160GB 5400rpm 2.5英寸垂直纪录笔记本硬盘的纪录密度是每平方英寸135Gbits,东芝最新展示的2.5英寸硬盘每平方英寸纪录密度是188Gbits,而在加州硅谷的IDEMA DiSKON展会上,希捷展示了1种磁记录设备,每平方英寸可以纪录421Gbits数据!
据国外媒体报道,日立日前宣布,将于2010年推出5TB(5120G)硬盘,从而向新兴的固态硬盘发起挑战。 如今,固态硬盘逐渐蚕食传统硬盘业务, 尤其是在笔记本电脑市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硬盘将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硬盘专家日立的做法是,尽可能提升硬盘的存储空间。据悉,日立计划于2010年推出5TB 3.5英寸商用硬盘。该硬盘采用了电流正交平面垂直巨磁阻(CPP-GMR)技术,使每平方英寸的存储密度达到1TB。

⑷ 硬盘发展史

1956年3月IBM推出了第一台硬盘
1973年 IBM推出了采用"温彻斯特"技术的硬盘
1989年 IBM发明了MR磁阻技术
1991年 IBM推出了1GB容量的硬盘
1993年 GMR(巨磁阻磁头技术)推出

⑸ 希捷硬盘的最佳创新

作为30 年的行业专家,希捷正继续领导着存储业的创新解决方案。今天没有一家硬盘驱动器厂商能与希捷所提供的广泛的解决方案相媲美。拥有涵盖从家庭计算到企业数据中心的众多产品,希捷为每个需要数字存储的行业提供先进的解决方案。公司在研发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致力于引入能满足未来发展需要的新技术。从起步开始,希捷就不断进行突破性的创新,解决数字存储解决方案所面临的难题。希捷公司是第一家将使您拥有数字生活(不论从家庭、手持设备、汽车,还是办公室)的技术带入市场的公司,如垂直记录、基于硬件的全磁盘加密技术和混合硬盘等,并不断投资于新技术的开发以提高性能、速度和面密度(在更小空间内存储更多数据的能力)。 — 今天随需应变的世界需要比以往更多的计算性能、移动性和可靠性。希捷为台式机、高端 PC 以及笔记本电脑和移动计算设备提供了屡受好评的产品。
在收购迈拓后,希捷还为满足小企业、家庭及家庭办公室的需要提供了最广泛的零售品牌存储解决方案,包括FreeAgent、BlackArmor、Maxtor OneTouch和CentralAxis 系列产品。从便携式及一键式备份移动硬盘到个人服务器及网络存储解决方案,希捷使您在办公室、家中或是路上都能充分使用公司及个人内容。
希捷自始至终一直处于消费电子革命的中心。作为 CE 市场的领先硬盘供应商,希捷为满足众多越来越复杂的 CE 应用需要而提供专门设计的存储解决方案。不论是先进的游戏控制台、数字摄像机、便携式媒体播放器还是汽车 GPS 系统,希捷硬盘都能帮助 CE 制造商为今天的消费者开发新一代设备。 — 企业级应用是世界数据存储的支柱。当今的公司要求能可靠地存储、管理并保护大量的信息。拥有专为快速增长的企业级应用而优化的众多产品,希捷在提供一流的创新企业存储解决方案方面处于领导地位。希捷硬盘令关键业务存储系统运行时冷却性能更佳、更快速、更可靠,帮助公司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⑹ 希捷网络存储怎么样,好吗

现在国内有很多做存储的厂商都是很不错的,同行业里,像华为、同有、浪潮、谷数等,都是国内的主流厂商,还有现在正在崛起的神州云科,也是一家专注在数据存储技术、云计算应用及大数据服务领域,为企业客户提供创新产品、IT服务及解决方案的中国本土IT科技公司,长期与全球先进存储厂商开展深度技术合作,保障了技术领域与全球市场的时刻同步。

⑺ 电脑硬盘的发展简史

从第一块硬盘RAMAC的产生到单碟容量高达666.7GB的硬盘,硬盘经历了以下几代的发展历史:
1956年,IBM的IBM 350 RAMAC是现代硬盘的雏形,它相当于两个冰箱的体积,不过其存储容量只有5MB。
1973年IBM 3340问世,他拥有“温彻斯特”这个绰号,来源于他两个30MB的存储单元,恰是当时出名的“温彻斯特来福枪”的口径和填弹量。至此,硬盘的基本架构被确立。
1980年,两位前IBM员工创立的公司开发出5.25英寸规格的5MB硬盘,这是首款面向台式机的产品,而该公司正是希捷(SEAGATE)公司。
80年代末,IBM公司推出MR(Magneto Resistive磁阻)技术令磁头灵敏度大大提升,使盘片的存储密度较之前的20Mbpsi(bit/每平方英寸)提高了数十倍,该技术为硬盘容量的巨大提升奠定了基础。1991年,IBM应用该技术推出了首款3.5英寸的1GB硬盘
1970年到1991年,硬盘盘片的存储密度以每年25%~30%的速度增长;从1991年开始增长到60%~80%;至今,速度提升到100%甚至是200%,从1997年开始的惊人速度提升得益于IBM的GMR(Giant Magneto Resistive,巨磁阻)技术,它使磁头灵敏度进一步提升,进而提高了存储密度
1989年 世界上第一款固态硬盘出现
1995年,为了配合Intel的LX芯片组,昆腾(Quantum)与Intel携手发布UDMA33接口——EIDE标准将原来接口数据传输率从16.6MB/s提升到了33MB/s 同年。希捷开发出液态轴承(FDB,Fluid Dynamic Bearing)马达。所谓的FDB就是指将陀螺仪上的技术引进到硬盘生产中,用厚度相当于头发直径十分之一的油膜取代金属轴承,减轻了硬盘噪音与发热量
1996年,希捷收购康诺(Conner Peripherals)
1998年2月,UDMA 66规格面世
2000年10月,迈拓(Maxtor)收购昆腾
2003年1月,日立宣布完成20.5亿美元的收购IBM硬盘事业部计划,并成立日立环球存储科技公司(Hitachi Global Storage Technologies, Hitachi GST)
2005年日立环储和希捷都宣布了将开始大量采用磁盘垂直写入技术(perpendicular recording),该原理是将平行于盘片的磁场方向改变为垂直(90度),更充分地利用的存储空间
2005年12月21日, 硬盘制造商希捷宣布收购迈拓(Maxtor)
2007年1月,日立环球存储科技宣布将会发售全球首只1Terabyte的硬盘,比原先的预定时间迟了一年多。硬盘的售价为399美元,平均每美分可以购得27.5MB硬盘空间。
2007年11月,Maxtor硬盘出厂的预先格式化的硬盘,被发现已植入会盗取在线游戏的帐号与密码的木马

⑻ seagate硬盘是什么

就是希捷硬盘,是希捷公司的产品,指由希捷公司生产的硬盘。硬盘是电脑主要的存储媒介之一,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盘片组成。盘片外覆盖有铁磁性材料。

希捷在设计、制造和销售硬盘领域居全球领先地位,提供用于企业、台式电脑、移动设备和消费电子的产品。

Seagate产品组合包括全球首款适用于2 级近线环境的2.5 英寸硬盘,具有出色的能效,还包括3.5 英寸大容量硬盘,高达2TB 的存储容量适用于需要大量数据的应用。

(8)希捷存储发展扩展阅读:

希捷硬盘编号

由1到3个字母组成,代表硬盘接口类型。普通桌面硬盘的较为简单,但如果包括现在和早期的SCSI硬盘,其含义就较为复杂了,这里只介绍目前主流的桌面硬盘:

“A”代表Ultra ATA,即普通IDE/EIDE接口,这是大多数桌面硬盘所采用的接口类型;

“AS”代表Serial ATA150,即串行ATA1.0硬盘接口。

给大家举个例子:从某块硬盘上标示的“ST3120022A”编号,我们就可以知道该硬盘是希捷公司生产的3.5英寸半高、采用2张硬盘盘片、总容量为120GB的Ultra ATA接口硬盘。

此外,硬盘上印刷的其它字符也可以带给我们一些有用的信息,例如“7200.7”即说明这是希捷新推出的单碟80GB的硬盘产品。另外,还有最新的“Barracuda7200.7 Plus”系列产品。该系列产品全部采用8MB大容量缓存,采用Serial ATA 150接口或者Ultra ATA 100接口,目前只有120GB和160GB这两种。

⑼ 磁盘的发展历史

在过去的50年中,磁盘驱动器走过了很长的一段路。请跟随我们走过这段历史,回首我们按年度列出的磁盘驱动器发展史上50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从最早推出的产品到各种新技术以及在这中间的一切。
1956年:IBM向客户交付第一台磁盘驱动器RAMAC 305,可存储5MB数据,每MB成本为10000美元。它有2个冰箱那样大,使用50个24英寸盘片。
1961年:IBM发明在空气垫上或“空气支撑物”上“悬浮”的磁盘驱动器磁头。
1963年:IBM推出第一个活动磁盘驱动器1311,拥有6个14英寸盘片,可存储2.6MB数据。
1966年:IBM推出第一个使用缠绕线圈铁氧记录磁头的驱动器。
1970年:通用数据公司(1971年更名为西部数据公司)在加州成立。
1973年:IBM宣布推出第一个现代“温彻斯特”磁盘驱动器3340,使用了密封组件、润滑主轴和小质量磁头。
1978年:第一个RAID(冗余阵列)驱动器诞生。
1979:磁盘制造商希捷科技公司于1979年由Al Shugart挑头创立。
1979:IBM的3370使用了7个直径为14英寸的盘片,存储容量可达571MB。3370也是首款使用薄胶片磁头的磁盘,
1979:IBM的“Piccolo”电脑磁盘使用了6个直径为8英寸的盘片,存储容量可达64MB。
1979:希捷科技公司研发出最早的磁盘接口——ST-506,之后便广泛用于微型计算机中。
1980:IBM发布了当时首个存储容量以GB为单位的磁盘,其大小和一台电冰箱大小差不多,重量为250kg,出售价格为40000美元。
1980:希捷科技公司发布首个大小为5.25英寸的磁盘。
1981:Shugart Associates联手NCR共同研发出一个智能磁盘接口,命名为Shugart Associates Systems Interface (SASI),该接口是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的前辈。
1982:Western Digital宣布推出了首个单芯片“温彻斯特”磁盘控制器——WD1010。
1983:Rodime宣布推出了当时首个3.5英寸的磁盘——RO352,它包括有两个盘片,存储容量可达10MB。
1984:Western Digital为IBM PC/AT制造出首个“温彻斯特”磁盘控制卡,并成为了当时的一种工业标准。
1985:Control Data、Compaq Computer和 Western Digital共同合作,并研发出40-pin的IDE接口。IDE是Intelligent Drive Electronics(智慧电子驱动器)的缩写。
1985:磁盘控制器首次整合到磁盘驱动当中。
1985:Quantum(昆腾)发布了Plus Hardcard磁盘,它在无需一个可用的插槽,或单独控制卡的情况下,可再多配置一个磁盘。
1985:Western Digital宣布推出了首款ESDI(Enhanced Small Device Interface,增强型小型设备接口)控制板,它允许容量更大、速度更快的磁盘用于电脑当中。
1986:官方的SCSI规格发布,而苹果电脑公司的Mac Plus也是首台使用该规格的电脑之一。
1988:Prairie Tek宣布推出了220磁盘,这是首个2.5英寸的磁盘,主要是针对初生的笔记本电脑市场推出的。220磁盘使用了两个盘片,存储容量可达20MB。
1988:Connor发布了首个高为1英寸的3.5英寸磁盘,还有磁盘沿袭了这种设计。
1988:Western Digital成功收购Tandon公司,转型为专业的磁盘制造商。
1990:Western Digital发布了其首个3.5英寸的Caviar(鱼子酱) IDE磁盘。
1991:IBM向外界宣布推出了0663 Corsair,这是首款采用感应式薄胶片磁阻(MR)磁头的磁盘。它设计有8个直径为3.5英寸的盘片,存储容量可达1GB。(MR磁头早在1984年就用于IBM的磁盘驱动器。)
1991:Integral Peripherals推出了使用一个直径为1.8英寸的盘片,存储容量可达21MB 的1820 Mustang磁盘。
1992:希捷科技公司首次向外界展示了其2.5英寸的磁盘,在当时给了人们极大的震撼。
1992:希捷科技公司成功的推出了存储容量为2.1GB的Barracuda(酷鱼),这是首个采用7200r/min转速马达的磁盘。
1992:惠普推出了C3013A Kitty Hawk磁盘,使用了两个直径为1.3英寸的盘片,存储容量可达2.1GB。
1994:Western Digital成功研发出Enhanced IDE,这是一个改良版的磁盘接口,并打破了当时528MB存储容量上限的束缚。EIDE同样也允许配置光驱和磁盘驱动器。
1996:IBM成功研发出在1个盘片上可存储100亿比特/英寸的磁盘技术。
1996:希捷科技公司宣布推出了其Cheetah(積架)系列磁盘,这是首个采用10000r/min转速马达的磁盘。
1997:IBM宣布推出了首个采用巨磁阻磁头(GMR)的磁盘——Deskstar 16GP Titan,在三个直径为3.5英寸的盘片上可装配16.8GB的存储容量。
1998:IBM宣布推出了Microdrive(微磁盘),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小的磁盘,一个单一的1英寸盘片的容量可达340MB。
2000:Maxtor(迈拓)成功收购了其竞争对手Quantum的磁盘业务。就当时的情况而言,Quantum是世界上第二大磁盘制造商,仅仅位于希捷技术公司之后。而成功收购了Quantum以后,Maxtor便一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磁盘制造商。
2000:希捷科技公司发布了首款采用15000r/min转速马达的磁盘——Cheetah X15。
2002:希捷科技公司在磁盘历史又获得了一个第一的称号,这都是因为它发布了Barracuda ATA V Serial ATA磁盘。
2002:希捷科技公司向外界演示了垂直磁性记录技术,每英寸的密度可达100GB。
2002:其实,在2002年有很多技术值得我们去记住,但希捷科技公司成功演示的Heat-Assisted Magnetic Recording(热辅助磁记录,HAMR)技术却格外耀眼,HAMR磁性记录技术采用了激光热辅助设计。
2003:IBM宣布把其数据存储部门出售给日立,IBM由此也结束了在磁盘领域的辉煌历程。
2003:Western Digital推出了首个10000r/min的 SATA磁盘——Raptor(猛禽),存储容量为37GB。该款产品主要是为企业设计的,但是游戏玩家很快就发现,其实把该磁盘用于双磁盘RAID配置中,使得台式电脑的性能会有很大的提升。
2004:东芝宣布推出了世界上首款0.85英寸的磁盘——MK2001MTN,在一个单一的盘片上,存储容量可达2GB。
2005:东芝宣布推出了MK4007 GAL,该磁盘采用了直径为1.8英寸的盘片设计,存储容量为40GB。同时,MK4007 GAL也是首款采用垂直磁性记录设计的磁盘。
2006:希捷科技公司成功收购了Maxtor,使得其在磁盘制造工业的竞争对手再度缩小。
2006:希捷科技公司宣布推出了Momentus 5400.3笔记本电脑磁盘,这是首款采用垂直磁性记录设计的2.5英寸磁盘型号,其存储容量也达到160GB。
2006:希捷科技公司发布了当今世界上存储容量最大的磁盘——Barracuda 7200.10,存储容量达到了750GB。
2006:Western Digital宣布推出了10000r/min Raptor X SATA磁盘,其存储容量达到了150GB。不仅如此,Raptor X还采用了透明的外观设计,用户可以看到它运作时内部的情况。
2006:Cornice和希捷技术这两家公司都在2006年宣布推出了1英寸磁盘,存储容量为12GB。

⑽ 希捷硬盘的发展历程

希捷科技立于存储行业领先地位30年。希捷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州斯科茨谷市 (Scotts Valley),全世界员工超过 55000 人,均致力于开发公司的新一代存储产品。从最初的 PC 用 5.25 英寸硬盘到垂直记录技术的开发,公司倡导的新行业标准大大促进了数字信息时代的进步。通过技术领先和创新,希捷不断帮助个人及公司在不断发展、随需应变的世界中将其数字内容的应用推向极致。
1979年 希捷作为硬盘制造商而创立
1980年 希捷制造了业内第一台5.25英寸的硬盘
1989年 希捷并购了“Imprimis科技-大容量硬盘和部件”公司
1992年11月 希捷推出了第一台7200 RPM的硬盘
1992年11月 希捷将震动感应技术应用于2.5英寸的硬盘,并率先推向市场
1993年5月 希捷出货第5000万台硬盘
1996年2月 希捷与Conner外围设备公司合并,组成了世界最大的独立存储设备制造公司
1996年10月 希捷推出了第一台10000 RPM的硬盘——積架系列
1997年10月 希捷为桌面电脑推出了第一台7200 RPM的Ultra ATA硬盘
1997年10月 希捷推出了世界第一台光纤通道接口的硬盘
1998年3月 希捷生产了10亿个记录磁头
1999年4月 希捷出货了第2.5亿块硬盘
2000年1月 DISHPlayer 500 集成了希捷硬盘——希捷成为世界数字录像机和用户数据存储器的最大供应商
2000年2月 希捷推出了世界第一台15000 RPM的硬盘——積架X15
2000年11月 希捷推出了世界最大容量的硬盘——酷鱼180 G硬盘
2001年3 月 推出了第二代積架X15——比竞争对手提早了一年
2001年10月 微软Xbox采用希捷硬盘推向市场
2002年5月 希捷推出積架15K.3 – 其第三代15,000rpm硬盘,比竞争对手提早了一年
2002年8月 希捷成功演绎HAMR技术 – HAMR旨在将存储面密度提高100倍以上
2002年11月 希捷演示垂直记录技术,实现每平方英寸1000亿比特(100 gigabits)的存储面密度
2002年11月 希捷交付业界第一款串行ATA (Serial ATA)硬盘 – 酷鱼ATA V
2002年12月 希捷重新成为上市公司 (NYSE:STX)
2003年6月 希捷携Momentus 2.5英寸硬盘进入笔记本硬盘市场
2004年2月 希捷宣布业界第一款2.5英寸企业级硬盘——Savvio
2004年6月 希捷推出12款新产品——业界空前的面向于广阔的应用领域的创举,如MP3、DVR、消费电子、笔记本电脑、PC、服务器及企业数据中心等
2005年2月 PC World命名希捷Barracuda 7200为最佳硬盘产品
2005年3月 希捷交付1000万15K RPM的硬盘
2005年5月 希捷被授予促进妇女就业企业
2005年6月 希捷公司又来了:推出10款具有开拓性的创新硬盘产品,包括第一款采用垂直记录技术的2.5英寸硬盘,以及第一款采用全磁盘加密技术,提供强大数据安全保护的硬盘
2005年8月 VarBusiness杂志授予希捷“年度最佳公司”和“最佳产品创新”奖
2005年9月 希捷收购Mirra公司
2006年1月 希捷被福布斯评选为“2006年度最佳公司”
2006年4月 引入世界上首款750G硬盘
2006年5月 希捷成功收购迈拓公司
2007年3月 希捷推出世界首款笔记本电脑全磁盘加密硬盘
2007年10月 希捷出货世界首款混合硬盘
2007年3月 希捷收购 Evault公司
2008年3月 希捷收购MetaLINCS公司
2008年4月 希捷出货十亿块硬盘
2008年7月 希捷出货世界首款1.5TB 硬盘
2013年3月希捷推出了其全新一代希捷Backup Plus FAST高速便携式移动硬盘。该移动硬盘容量高达4TB,是全球容量最大的2.5英寸移动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