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医中肝具有储血功能但如果肝不能正常储血那会有什么症状
本人认为,肝不能正常储血的时候,主要表现在当人运动的时候,机体耗血量相对增加,外周循环血量相对不足所表现出的机体缺血缺氧,就会感到胸闷,头晕,乏力等症状
‘贰’ 肝脏在人体中起哪些作用
肝脏对人体的重要作用,中医认为,肝与胆相为表里,开窍于目,肝主藏血,肝主疏泄,有贮藏和调节血液、排毒的功能。这也是人们养肝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还有肝脏对人体的重要性。
肝脏是一个脆弱的器官,如保护不好便可致病。病毒侵入肝脏后,肝脏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肝细胞变性肿胀,肝脏内出血,炎性细胞浸润,导致肝脏肿大,正常功能衰退。大部分肝病可治愈,但少数迁延不愈,变成慢性肝炎。因此,人们才会说要保护好肝脏,以免肝脏受损。以下是肝脏对人体的作用:
肝脏对人体的十大作用
1.肝脏的胆汁分泌作用
肝细胞能不断地生成胆汁酸和分泌胆汁,胆汁在消化过程中可促进脂肪在小肠内的消化和吸收。每天有600-1100ml的胆汁,经胆管输送到胆囊。胆囊起浓缩和排放胆汁的功能。胆汁还有排泄激素和有害物质的作用。
2.肝与糖代谢
单糖经小肠粘膜吸收后,由门静脉到达肝脏,在肝内转变为肝糖原而贮存。一般成人肝内约含100g肝糖原,仅够禁食24小时之用。肝糖原在调节血糖浓度以维持其稳定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劳动、饥饿、发热时,血糖大量消耗,肝细胞又能把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循环,所以患肝病时血糖常有变化。
3.肝与蛋白质代谢
由消化道吸收的氨基酸在肝脏内进行蛋白质合成、脱氨、转氨等作用,合成的蛋白质进入血循环供全身器官组织需要。肝脏是合成血浆蛋白的主要场所,由于血浆蛋白可作为体内各种组织蛋白的更新之用,所以肝脏合成血浆蛋白的作用对维持机体蛋白质代谢有重要意义。肝脏将氨基酸代谢产生的氨合成尿素,经肾脏排出体外。所以肝病时血浆蛋白减少和血氨可以升高。
4.肝与脂肪代谢
肝脏是脂肪运输的枢纽。消化吸收后的一部分脂肪进入肝脏,以后再转变为体脂而贮存。饥饿时,贮存的体脂可先被运送到肝脏,然后进行分解。在肝内,中性脂肪可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此反应可被肝脂肪酶加速,甘油可通过糖代谢途径被利用,而脂肪酸可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肝脏还是体内脂肪酸、胆固醇、磷脂合成的主要器官之一,多余的胆固醇随胆汁排出。人体内血脂的各种成分是相对恒定的。其比例靠肝细胞调节。当脂肪代谢紊乱时,可使脂肪堆积于肝脏内形成脂肪肝。
5.激素代谢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各种激素都保持一定含量,多余的经肝脏处理失去活性。当患肝病时,可能出现雌激素灭活障碍,引起男性乳房发育、女性月经不调及性征改变。如果出现醛固醇和抗利尿激素灭活障碍,可发生钠和水分在体内潴留出现浮肿等。
6.解毒功能
在机体代谢过程中,门静脉收集自腹腔流来的血液,血中的有害物质及微生物抗原性物质,将在肝内被解毒和清除。肝脏是人体的主要解毒器官,它可保护机体免受损害,使毒物成为比较无毒的或溶解度大的物质,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
7.防御机能
肝脏是最大的网状内皮细胞吞噬系统。肝静脉窦内皮层含有大量的枯否氏细胞,有很强的吞噬能力,能吞噬血中的异物、细菌、染料及其它颗粒物质。据研究,门静脉血中有99%的细菌经过肝静脉窦时被吞噬。因此,肝脏的这一滤过作用的重要性极为明显。肝脏还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产生抗体,消灭入侵的各种抗原。
8.调节血液循环量
正常时肝内静脉窦可以贮存一定量的血液,在机体失血时,从肝内静脉窦排出较多的血液,以补偿周围循环血量的不足。
9.制造凝血因子
肝脏是人体内多种凝血因子的主要场所,人体内12种凝血因子,其中最重要的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凝血因子II、VII、IX、X都是在肝脏内合成的。肝病时可引起凝血因子缺乏造成凝血时间延长及发生出血倾向。
10.热量的产生:
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都有肝脏参与。安静时机体的热量主要由身体内脏器官提供。在劳动和运动时产生热的主要器官是肌肉。在各种内脏中,肝脏是体内代谢旺盛的器官,安静时,肝脏血流温度比主动脉高0.4-0.8摄氏度,说明其产热较大。
容易增加肝负担的十种食物要少吃
1、酒:酒精的中间代谢产物乙醛可直接损伤肝脏,从而诱发酒精肝、脂肪肝以及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等。
2、肥肉:肥肉中的嘌呤,是各种瘦肉精及化工饲料毒素的集散地。过量食用是各种急慢性疼痛的主要罪魁祸首,是血管硬化的直接诱因,也是各种结石的加工厂。
3、动物内脏:动物内脏会导致血脂(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从而诱发脂肪肝。而且内脏隐藏的毒素也多,食用还需谨慎。
4、巧克力:食用过多高糖食物,不仅易转化为脂肪储存在肝脏,诱发脂肪肝;而且还会使胃肠道的酶分泌过多发生障碍,影响食欲,加重胃肠胀气。
5、辣椒:辛辣、刺激食物可刺激胃粘膜,使胃酸分泌增加,从而加重肝脏负担,特别肝炎患者食用后会加重肝脏负担,诱发消化道出血。
‘叁’ 肝具有储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主要作用是藏血
肝的生理功能从中医方面讲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主疏泄,二是藏血。肝主疏泄体现在三方面即调畅情志、促进消化吸收、促进血液运行和津液代谢。肝藏血指肝具有储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
‘肆’ 肝藏血是什么意思,是多余的血藏于肝吗
肝藏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 贮藏血液。肝如同“血库”一般,能够贮藏一定的血液,以供人体活动所需,发挥其濡养脏腑组织、维持相应功能作用。《灵枢·本神》提到:“肝藏血,血舍魂。”《素问·五脏生成》亦云:“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②调节血量。肝除藏有一定的血液外,还具有依据机体之需,调节循环血量作用:当机体处于安静休息,或睡眠状态时,机体所需血量减少,部分血液回流入肝,并贮藏起来;而当人体在工作,或剧烈活动时,机体所需血量增加,血液则由肝脏输送到经脉,以供全身各组织器官所需。即如王冰在《黄帝内经素问》中所说:“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何也?肝主血海故也。”“血海”之名,除指任脉中一穴位外,一般是指冲脉而言。《灵枢·海论》曰:“冲为血海”,强调冲脉气血充足对人体的重要性。肝的疏泄与藏血功能,相反相成,共同维持肝的贮藏血液与调节血量的作用,故又有“肝主血海”之称。实际上,“冲为血海”的作用是通过肝的贮藏血液、调节血量作用而实现的。
③收摄血液,防止出血。肝藏血能使血液收摄于经脉之中,不致溢出脉外而出血的作用。
从上可知,肝藏血,有多余的血藏于肝的意思,但不仅仅如此
肝有贮藏血液、防止出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肝内必须贮存一定的血量,以营养肝体,制约肝的阳气升腾,勿使过亢,以维护肝的疏泄功能,使其冲和调达。
肝的藏血亦有防止出血的作用,肝不藏血可以出现吐、衄或妇女月经量多,甚则崩漏等出血病变。肝的调节血量表现在调节人体各部血量,尤其外周血量的分配。
当机体活动剧烈或情绪激动时,肝脏将贮存的血液向机体外周输布,以供机体所需。当安静及情绪稳定时,血液则贮藏于肝。
肝调节血量的功能可体现在肝血对目、筋、爪的营养及女子的月经来潮等方面。如肝血不足,失于营养,可见两目干涩昏花,或为夜盲,筋脉拘急,肢体麻木,屈伸不利,妇女月经量少,甚至闭经等症。
‘伍’ 人体的哪个部位是储存血液,储存多少,是用来做什么的
肝脏是人体最大腺体,红褐色,质软而脆,呈楔形,右端圆钝,左端扁薄,可 分为上、下两面,前后两缘,左右两叶,成人肝脏重约1400g(男性1500 g左右,女 性1300g左右)占体重的1/30-1/50。� 肝脏位于腹腔右上部并占据上腹的一部分,小部分位于左上腹,卧位时,肝脏 的上界在右侧锁骨中线第五肋间,通过叩诊便可发现其上界。一般情况下在上腹部 触摸不到肝脏下缘,但有一少部分人肝脏位置下垂,则可于肋缘下触及肝下缘。 在儿童期,肝脏位置较成人略低,肝下缘在肋下1cm--2 cm处,少年期后, 在肋下不易触及。肝脏的位置可随体位及呼吸变化有一定改变,站位和吸气时肝脏 下移1--2 cm,而仰卧位和呼气时则有所上升。 肝脏的邻里关系 肝的邻近脏器有:左叶上面连于膈,与心包和心脏相邻;右叶上面连于膈,与 右胸膜腔和右肺相邻,因此,肝右叶脓肿有时侵蚀膈面而波及右胸膜腔和右肺;右 叶后缘内侧邻近食管;左叶下面接触胃前壁;方叶下接触幽门;右叶下面前边接触 结肠右曲;中部近肝门处邻接十二指肠;后边接触肾和肾上腺。肝脏有病时会影响 这些器官的功能,同样,这些器官的病变也会侵犯肝脏。 肝以肝内血管和肝内裂隙为基础,可分为五叶、四段:即左内叶、左外叶 、右前叶、右后叶及尾叶;左外叶又分为左外叶上、下段,右后叶又分为右后叶上 、下段。肝脏被许多韧带固定于腹腔内,肝脏表面被灰白色的肝包膜包裹着。肝脏 的血液供应3/4来自门静脉,1/4来自肝动脉。门静脉的终支在肝内扩大为静脉窦 ,它是肝小叶内血液流通的管道。肝动脉是来自心脏的动脉血,主要供给氧气,静 脉收集消化道的静脉血,主要供给营养。 认识肝脏 要有效地防治肝病,首先就要对肝脏有一个正确的了解。要了解肝脏在体内的 位置,知道肝脏是一个什么样的器官,清楚在生命运动中它起哪些作用,以及如何 保护肝脏不被病毒及有害物质侵犯,患了肝病之后如何治疗和调养等。 人体内,除了我们熟知的心脏、肺、胃及肾脏外,还有 一个最大的消化腺- ---肝脏,这些脏器就是我们常说的“五脏”。 肝脏是人体中最大的腺体,也是最大的实质性脏器, 主要位于右季肋部及上 腹部。我国成年人肝脏的重量:男性为1230?450克,女性为1100?300克,约占 体重 的1/40?/50。 因为肝脏有丰富的血液供应,所以呈棕红色,质软而脆。肝的大部分位于右季 肋部及上腹部,小部分位于左季肋部。肝大部分为肋弓所覆盖,仅在腹上部左、右 肋弓之间露出3?厘米,贴靠腹前壁,所以,正常时在右肋缘下不易触及肝下界,但 在剑突下可触及到2?厘米。如果成人肝上界的位置正常,而在右肋缘可下触到肝脏 ,则 为病理性肝肿大,同时可通过触诊大致判断杆脏肿大的程度。小儿肝脏下界 可低于肋弓。由于肝上面借冠状韧带连于膈,因此呼吸时,肝可随膈的运动而上下 移动,升降可达2?厘米。腹上部以及右季肋区如果受到暴力打击或肋骨骨折时 ,可导致肝脏破裂。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 肝是构成网状内皮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免疫的重要器官,并积极地参与 正常免疫活动,它虽不直接产生抗体,但有大量巨噬细胞,在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 肝内的巨噬细胞是固定性的,称枯否氏细胞,从肠道来的抗原微粒,大多在肝 内被枯否氏细胞吞噬和清除。和一般巨噬细胞不同,枯否氏细胞不具有增加抗原免 疫原性的能力,相反有消除或减弱抗原性的作用。枯否氏细胞能否噬来自血液循环 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和其他有害物质,以消除这些物质对机体的损害。 枯氏细胞是肝窦中的吞噬细胞,能对循环免疫复合物进行有效的处理,肝的血 窦是清除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最大场所。肝还能合成多种补体成分,肝功能衰减 时,补体含量明显下降,所以肝脏对机体免疫机能的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肝脏的化学结构 肝脏是由肝细胞组成,并有丰富的血管网,呈红褐色,质软而脆,易受暴力打 击而破裂,引起致命性大出血。 肝细胞极小,必需通过显微镜才能看到。人肝约有 25 亿个肝细胞,5000个肝 细胞组成一个肝小叶,因此人肝的肝小叶总数约有50万个,肝细胞为多角形,直径 约为20~30微 米,有6-8个面,体积约4900平方微米,不同的生理条件下大小有差 异,如饥饿时肝细胞体积变大。 每个肝细胞表面可分为窦状隙面、肝细胞面和胆小管面三种。肝细胞里面含有 许许多多复杂的细微结构:如肝细胞
‘陆’ 肝脏的功能
肝脏是人体的一个巨大的“化工厂”。具有六大功能:
一、代谢功能:
①糖代谢:饮食中的淀粉和糖类消化后变成葡萄糖经肠道吸收,肝脏将它合成肝糖原贮存起来;当机体需要时,肝细胞又能把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供机体利用。
②蛋白质代谢:肝脏是人体白蛋白唯一的合成器官;γ球蛋以外的球蛋白、酶蛋白及血浆蛋白的生成、维持及调节都要肝脏参与;氨基酸代谢如脱氨基反应、尿素合成及氨的处理均在肝脏内进行。
③脂肪代谢:脂肪的合成和释放、脂肪酸分解、酮体生成与氧化、胆固醇与磷脂的合成、脂蛋白合成和运输等均在肝脏内进行。
④维生素代谢:许多维生素如A、B、C、D和K的合成与储存均与肝脏密切相关。肝脏明显受损时会出现维生素代谢异常。
⑤激素代谢:肝脏参与激素的灭活,当肝功长期损害时可出现性激素失调。
二、胆汁生成和排泄: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胆汁酸的生成和排泄都由肝脏承担。肝细胞制造、分泌的胆汁,经胆管输送到胆囊,胆囊浓缩后排放入小肠,帮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三、解毒作用: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有害废物及外来的毒物、毒素、药物的代谢和分解产物,均在肝脏解毒。
四、免疫功能:肝脏是最大的网状内皮细胞吞噬系统,它能通过吞噬、隔离和消除入侵和内生的各种抗原。
五、凝血功能:几乎所有的凝血因子都由肝脏制造,肝脏在人体凝血和抗凝两个系统的动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肝功破坏的严重程度常与凝血障碍的程度相平行,临床上常见有些肝硬化患者因肝功衰竭而致出血甚至死亡。
六、其它:肝脏参与人体血容量的调节,热量的产生和水、电解质的调节。如肝脏损害时对钠、钾、铁、磷等电解质调节失衡,常见的是水钠在体内潴留,引起水肿、腹水等。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的代谢和解毒器官。常听老百姓把自己疼爱的小宝宝,叫做“心肝宝贝”,就足以看出无意之中人们对肝脏的重视了。
眼是肝的穴位,人在睡眠的时候,血就归于肝中。眼在睡眠时获得肝血的补充,才能够视物清晰。所以睡眠不能睡不足,但也不能睡得太久。如果胆气虚寒了,人就不眠,精神困乏;肝实热的时候,人就睡不醒,这样会导致思维反应能力下降。只有通过调理肝胆,才能拥有好的睡眠。
‘柒’ 为什么说肝主储蓄血
肝内的血流占了身体的1/5!全身5升血左右,肝内大概一升。
‘捌’ 为什么肝脏具有藏血功能
肝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作用。
肝贮藏血液一方面可制约肝阳上亢,另一方面可防止出血;肝调节血量可使人体的血液在运动时达于四肢,休息时归藏于肝。
失常:肢麻、目涩、月经量少、闭经、吐血、呕血、衄血等。
‘玖’ 为什么人在安静睡眠时,血液会归于肝,怎么理解
肝主藏血: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防止和调节血量的功能。故有肝主血海之称。
①贮藏血液:血液来源于水谷精微,生化于脾而藏受于肝。肝内贮存一定的血液,既可以濡养自身,以制约肝的阳气而维持肝的阴阳平衡、气血和调,又可以防止。因此,肝不藏血,不仅可以出现肝血不足,阳气升腾太过,而且还可以导致。
②调节血量: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各部分的血液量是相对恒定的。但是,人体各部分的血液,常随着不同的生理情况而改变其血量。当机体活动剧烈或情绪激动时,人体各部分的血液需要量也就相应地增加,于是肝脏所贮藏的血液向机体的外周输布,以供机体活动的需要。当人们在安静休息及情绪稳定时,由于全身各部分的活动量减少,机体外周的血液需要量也相应减少,部分血液便归藏于肝。所谓“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因肝脏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作用,故肝有“血海”之称。
肝藏血功能发生障碍时,可出现两种情况:一是血液亏虚。肝血不足,则分布到全身各处的血液不能满足生理活动的需要,可出现血虚失养的病理变化。如自失血养,则两目干涩昏花,或为夜盲;筋失所养,则筋脉拘急,肢体麻木,屈伸不利,以及妇女月经量少,甚至闭经等。二是血液妄行。肝不藏血可发生倾向的病理变化,如吐血、衄血、月经过多、崩漏。
肝的疏泄与藏血之间的关系:肝主疏泄又主藏血。藏血是疏泄的物质基础,疏泄是藏血的功能表现。肝的疏泄全赖血之濡养作用,又赖肝之功能正常才能发挥其作用。所以肝的疏泄与藏血功能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密切的关系。就肝之疏泄对藏血而言,在生理上,肝主疏泄,气机调畅,则血能正常地归藏和调节。血液的运行不仅需要心肺之气的推动和脾气的统摄,而且还需要肝气的调节才能保证气机的调畅而使血行不致瘀滞。在病理上,肝失疏泄可以影响血液的归藏和运行。如肝郁气滞,气机不畅,则血亦随之而瘀滞,即由气滞而血瘀。若疏泄太过,肝气上逆,血随气逆,又可导致。就肝之藏血对疏泄而言,在生理上,肝主藏血,血能养肝,使肝阳勿亢,保证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在病理情况下,肝之藏血不足或肝不藏血而,终致肝血不足。肝血不足,血不养肝,疏泄失职,则夜寐多梦,女子月经不调等症相继出现。
(2)肝主生血:肝主生血是指肝参与血液生成的作用。肝不仅藏血,而且还能生血。“肝……其充在筋,以生血气”(《素问·六节脏象论》),“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则归精于肝而化清血”(《张氏医通·诸血门》)。可见,肝参与血液的生成。
肝主疏泄与肝主生血:肝以血为体,以气为用。“肝主血,肝以血为自养,血足则柔,血虚则强”(《温病条辨·卷六》)。肝生血,血足则肝体自充。刚劲之质得为柔和之体,通其条达畅茂之性,则无升动之害。疏泄与生血,肝气与肝血,相互为用,动静有常。肝血不足则肝气有余,疏泄太过,而为肝气、肝火、肝风之灾。故曰:“肝血不足,则为筋挛、为角弓、为抽搐、为爪枯、为目眩、为头痛、为胁肋痛、为少腹痛、为疝痛诸证”
脾统血是指脾具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防止其溢出脉外的作用。《难经·四十二难》曰:“脾裹血,温五脏”,指出脾具有包裹血液、防止血溢的作用。明代薛立斋在《薛氏医案》中说:“心主血,肝藏血,亦能统摄于脾。”脾的统血作用是以脾主运化为基础的,脾气健运,气血充足,统摄力强,则血行脉中,而不溢出脉外。故此武之望在《济阴纲目》中说:“血生于脾,故曰脾统血。”若脾失健运,脾气亏虚,统摄无力,则致血溢脉外,而见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皮肤,月经过多,甚或崩漏症。正如尤在泾在《金匮翼》中所说:“脾统血,脾虚则不能统血;脾化血,脾虚不能运化,是皆血无所主,因而脱陷妄行。”
肝藏血与脾统血是相互关联的。血液之成,源于脾胃;既成之血,藏之于肝,依机体所需而运行诸经。血液之行,以心肺之气为动力,以肝脾之气为约束。脾气健运,血液化生充足,则肝有所藏;肝血充足,行之于经,则脾有所统,二者息息相关,相辅相成。正如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诸血源流》中所说:“血生于脾,统于心,藏于肝,宣布于肺,根于肾,灌溉一身,出入于脉。”若脾气亏虚,气血生化乏源,影响肝的藏血功能,则常致头晕目涩,肢麻筋挛等肝血不足之证;若肝脾亏虚,收摄力弱,血溢脉外,而见各种证,称为肝不藏血或脾不统血。
‘拾’ 肝脏在人体里是什么作用
肝脏好比人体内的一个巨大"化工厂",在代谢、胆汁生成、解毒、凝血、免疫、热量产生及水电解质调节中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代谢功能:①糖代谢。饮食中的淀粉和糖类消化后变成葡萄糖经肠道吸收后,肝脏就能将它合成肝糖原并贮存于肝脏;当劳动等情况需要时,肝细胞又能把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供给机体利用。当血液中血糖浓度变化时,肝脏具有调节作用。②蛋白质代谢。肝脏是人体白蛋白唯一的合成器官;除γ球蛋白以外的球蛋白、酶蛋白以及血浆蛋白质的生成、维持及调节都要肝脏参与;氨其酸代谢如脱氨基反应、尿素合成及氨的处理均在肝脏内进行。③脂肪代谢。中性脂肪的合成和释放、脂肪酸分解、酮体生成与氧化、胆固醇与磷脂的合成、脂蛋白合成和运输均在肝内进行。④维生素代谢。许多维生素如A、B、C、D和K的合成与储存均与肝脏密切相关。肝脏明显受损时会出现维生素代谢异常,如继发维生素A缺乏时出现夜盲或皮肤干燥综合征。⑤激素代谢。肝脏参与激素的灭活。当肝功长期损害时可出现性激素失调,往往有性欲减退,腋毛、阴毛稀少或脱落,阳痿、睾丸萎缩,月经失调以及肝掌及蜘蛛痣。
(2)胆汁生成和排泄: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胆汁酸的生成和排泄都由肝脏承担。肝细胞制造、分泌的胆汁,经胆管输送到胆囊。正常情况下,每天肝脏制造800~1000毫升的胆汁。胆囊仅起浓缩和排放胆汁的功能,以帮助小肠内脂肪的消化、吸收。
(3)解毒作用: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有害废物及外来的毒物、毒素包括药物的代谢和分解产物,均要在肝脏解毒。肝细胞对一切毒物通过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等方式将它变为无害物质排放体外。
(4)免疫功能:肝脏是最大的网状内皮细胞吞噬系统。它能通过吞噬、隔离和消除、改造入侵和内生的各种抗原,与人体的免疫能力密切相关。
(5)血液凝固机能:几乎所有的凝血因子都由肝脏制造。肝脏在人体凝血和抗凝两个系统的动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肝功破坏的严重程度常与凝血障碍的程度相平行。肝功衰竭者常死于出血。
(6)其它:肝脏参与人体血容量的调节、热量的产生和水及电解质的调节。如肝脏损害时对钠、钾、铁、铜、钙、镁、磷、锌等电解质调节失衡,尤其常见的是水钠在体内潴留,引起浮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