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关于内存卡格式化的时候,选择分配单元大小的问题
分配单元,旧称簇。就是操作系统为每一个单元地址划分的空间大小.
就比如说一栋楼,将它划分为若干个房间,每个房间的大小一样,同时给每个房间一个房间号.这时,每个房间的大小,就是分配单元.
在建立分区时,会出现分配单元大小的选项。
每个分配单元只能存放一个文件。文件就是按照这个分配单元的大小被分成若干块存储在磁盘上的。比如一个512字节大的文件,当分配单元为512字节时,它占用512字节的存储空间;一个513字节大的文件,当分配单元为512字节时,它占用1024字节的存储空间,但当分配单元为4096时,它就会占用4096字节的存储空间。
一般来说,分配单元越小越节约空间,分配单元越大越节约读取时间,但浪费空间。这样看起来好象分配单元小一些更能节约空间,其实不然。一个文件被分成的块数越多,特别是这些存储单元分散时,刚读取数据时会浪费一些时间,可以想象一下,磁头在盘片为了一点一滴的数据艰难移动时,时间就这么被浪费掉了。
因此,我推荐你保持系统默认的分配单元大小。
⑵ 64GBU盘exfat格式,分配单元大小选择多少128kb可以吗
U盘格式化分配单元大小的选择,单元格的大小最好是选择系统默认。
如果只存储歌曲或文档等小文件,可以将单个单元格设置为更小的单元格,如16K。如果是大容量影片,可以将其设置为128K,但一般只需将其设置为“默认配置大小”;
根据这个分配单元的大小,将U盘存储文件划分为几个块并存储在磁盘上。如果每个块更小,传输速度会更慢,但会占用更少的块。另一方面,如果每个块更大,传输速度会更快,但相对占用的空间会更大。
⑶ u盘格式化的分配单元大小是什么
分配单元大小,即是系统对磁盘以及移动存储设备进行读写的最小单位。
通常默认就行,修改了可能不识别u盘。
大值传输速度快一丁点但占用空间多,小值占用少传输稍微慢一丁点。
⑷ 内存卡格式化分配单元大小
分配单元大小 是指你格式化的最小存储单元 就是要是你的最小存储单元越大读取写了的速度就越快当时浪费空间 反之 读写慢 节约空间。
比如说你要是最小单元是512 那么513 的文档就要占两个空间即1024
⑸ 格式化硬盘的时候 选择分配单元大小是什么意思
分配单元,旧称簇;就是操作系统为每一个单元地址划分的空间大小;就比如说一栋楼,将它划分为若干个房间,每个房间的大小一样,同时给每个房间一个房间号;这时,每个房间的大小,就是分配单元;在建立分区时,会出现分配单元大小的选项。
每个分配单元只能存放一个文件。文件就是按照这个分配单元的大小被分成若干块存储在磁盘上的。
比如一个512字节大的文件,当分配单元为512字节时,它占用512字节的存储空间;一个513字节大的文件,当分配单元为512字节时,它占用1024字节的存储空间,但当分配单元为4096时,它就会占用4096字节的存储空间。
文件分配表
文件分配表是DOS文件组织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DOS进行分配的最基本单位是簇。文件分配表是反映硬盘上所有簇的使用情况,通过查文件分配表可以得知任一簇的使用情况。DOS在给一个文件分配空间时总先扫描FAT,找到第一个可用簇,将该空间分配给文件,并将该簇的簇号填到目录的相应段内。
即形成了“簇号链”。FAT就是记录文件簇号的一张表。FAT的头两个域为保留域,对FAT12来说是3个字节,FAT来说是4个字节。其中头一个字节是用来描述介质的,其余字节为FFH 。介质格式与BPB相同。
⑹ 这个60多G的U盘格式化 分配单元大小是什么 应该选多大的
U盘一般有三种常见的格式:FAT32,NTFS和exFAT。
现在超过4GB的U盘格式化时默认是NTFS分区,但是这种格式是很伤U盘的,因为NTFS分区是采用“日志式”的文件系统,需要记录详细的读写操作,肯定会比较伤闪盘芯片,因为要不断读写。
如果你要存大的文件的话建议用exFAT
---------------------------------------------------------------------
首先来说U盘的默认格式化的方式都是FAT32的,或者可以使用exFAT的格式,exFAT是比较新的一种专门针对移动存储设备的格式化格式,支持单个大于4GB的文件的操作,对于分配单元大小可以简单的说分配的单元的数值越大读写越快,但是存储空间会浪费。
这里先解释一下“分配单元大小”的含义。所谓分配单元大小,即是系统对磁盘以及移动存储设备进行读写的最小单位。在极限速度以内,分配单元大小越大读写速度越快,反之则越慢。但是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单元分配越大越会造成空间的浪费,这就好比你拿许多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片要将一个形状完全覆盖,纸片的面积越大越省事,但是相比于较小的纸片,边缘会有更多的无用面积,磁盘分配单元也是同样的道理。
格式化的时候的选择方式建议使用默认数值,系统会为你调节到最匹配的默认数值,无需手动管理,之后选择快速格式化后就立即生效了。
最常用的FAT32
最新的的U盘分区格式,最大支持最大支持16EB的文件。1EB=1024TB,1TB=1024GBexFAT是专门为闪存类设备开发的方案。
⑺ 手机 32GB SD卡,欲格式化,分配单元大小选择16K32K64K8192字节
格式化SD卡时,分配单元的大小可以任意。只是,这个单元选择越小,在写入的文件尾占用的空间就小,反之就越大。
假设格式化为64K的分配单元,当写入的文件为130K时,这个文件占用SD卡的空间为130/64=2.03,因为每个单元只能写入同一个数据文件,那么这个130K的文件,实际要占用3个单元,即3*64K=192K。
而格式化为16K的分配单元时,这个文件占用SD卡的空间为130/16=8.13,即占用了9个单元,9*16K=144K。
由此可见,单元选择越小,存储文件所占用的空间越小,浪费也少,SD卡的利用率更高。
(7)格式化60G存储卡分配单元大小扩展阅读:
规格等级:
速率等级:
根据数据传输速度,SD有不同的等级。速度等级有两种表示方法:
"X"表示法(SD1.0规范,现已不用):
它是按CD-ROM的150kB/s为1倍速的速率计算方法来计算的。基本上,它们能够比标准CD-ROM的传输速度快6倍(900 kB/秒),而高速的SD卡更能传输66x (10 MB/秒) 以及 133x 或更高的速度。
一些数码相机需要高速SD卡来更流畅地拍摄影片,和连续拍摄相片更迅速。
直至2005年12月,大部分设备跟从SD卡的1.01规格,而更高速至133x的设备亦跟从1.1规格,最高12.5MB/秒。
SD2.0的规范:
普通卡和高速卡的速率定义为Class2、Class4、Class6和Class10四个等级。在Class10卡问世之前,存在过一阵Class11和Class13的卡,但这种标准最终没有被SDA共识。[5]
SD3.01规范:
又被称为超高速卡,速率定义为UHS-I和UHS-II。到2013年第二季度为止,已上市的只有UHS-I卡。UHS-II在2012年第4季度发布,但就2014年前的技术发展速度来看,UHS-I完全足够度过2014年甚至更久。
UHS-I卡的速度等级分为UHS-Class0和UHS-Class1。UHS-I的Class和SD2.0的Class不同,没有明确的Class0卡,字面含义就是达不到Class1的卡。
可能未来老Class标准的都会被归纳为Class0吧。Class1代表的是最大读取104MB/s,而SD2.0标准里的Class代表的是写入最小的速度范围。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SD卡
⑻ 内存卡格式化~“文件系统”还有“分配单元大小”选多少
文件系统最好采用NTFS,另外,FAT32的也可以,但是FAT32是一种比较老的文件系统,容易产生文件碎片,建议使用NTFS的.分配单元大小默认就可以,分配单元的概念是这样的,数据在存储时其实不是连续存放的,是分段存放的,而每段的大小就是"分配单元大小",所以分配单元越小,存放的数据越密集,但读写速度会变慢,分配单元越大,数据存放的越分散,但读写速度更快,所以这是根据你自己的习惯找到一个平衡点,如果不是很清楚,就保持默认就可以了
⑼ 格式化分区中的分配单元大小是什么意思
分配单元,以前称作簇,就是磁盘存储数据分配的最小单位,4096字节就是4KB,也就是说,即使某个文件只有1个字节大小,其存储在磁盘上也要占用4KB的空间。
分配单元默认配置大小是不同的操作系统根据分区大小和格式化分区时采用的不同文件系统来定的,对于NT4.0及后续操作系统,采用NTFS文件系统,分区大小在16TB以下的默认大小为4096字节,采用FAT文件系统的默认大小就有512B、1KB、2KB、4KB、8KB、16KB,根据分区大小不同而不同。
⑽ 格式化tf卡怎么选择分配单元大小
- 一般我们在格式化硬盘或者其他U盘等设备的时候默认都是4096字节,也就是4K,通常我们在格式化硬盘或者U盘又或者移动硬盘的时候选择默认的4096字节即可,但如果实在是需要提升一点点读取速度,那么也可以格式化分配单元大小选择为8K、16K甚至是32K等再进行格式化。
- 一般选择默认即可,影响并不大。这主要是看存储的文件类型和大小,如果是琐碎的应用文件,同时又是Win7系统那必然是选择4K大小,但是如果是仓库盘,主要存储大体积的连续的,影音文件,对于这类数据连续数据的文件不易造成空间的浪费,因此可以选择64K或者128K的分配单元大小,而且,也便于快速操作大体积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