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三星密码门锁里面打不开怎么办
三星指纹锁没电打不开怎么办?三星虽然是国际着名品牌,起指纹锁也是普及率较高,但它其实也是有一定故障和BUG的,现在就让智能粉小编告诉你们三星指纹锁没电打不开的解决办法吧! 人被锁在了外面,屋里没人。 1.用应急电源接口USB充电,具体充电口在你三星指纹锁正面推开滑盖后,密码键盘下方三星LOGO上面。 人被锁在了屋里,屋外没人。 1.更换备用电池。 2.在里面按把手也可以开门。 3.如果是换了电池还是打不开,那就是三星指纹锁出故障(之前三星也出过类似故障,被召回过。
任何人都想要的原因不止一个从iPad上删除没有密码的Apple ID。这些是 -
购买二手iPad- 当您购买二手iPad时,卖家没有删除他/她的Apple ID。因此,您需要删除Apple ID,以便您可以在iPad上使用自己的Apple ID。
卖你的iPad- 在销售iPad时,您应该从中删除Apple ID,这样您就不必为不使用的服务付费。您的Apple ID可能包含您的信用卡信息,因此,最好在销售之前从设备中删除Apple ID。
需要更改Apple ID- 您可能还想从iPad中删除旧的Apple ID,以便您可以在其上使用新的Apple ID。但是,如果您发现自己不记得旧的Apple ID密码,则需要了解如何在没有密码的情况下从iPad mini中删除Apple ID。
所以,这些是你可能想要的原因从iPad上删除没有密码的Apple ID。除此之外,可能还有其他原因,但不管原因如何,我们将告诉最佳解决方案,如何从iPad mini中删除没有密码的Apple ID。
❷ 开机密码
Syskey双重加密的方法及破解秘籍
一、Syskey双重加密方法
1.设置双重开机密码
在系统中的账号密码数据文件已经经过了加密,普通的方法是无法看到其中真实的内容,但使用一些工具软件就可以轻易查看,而Syskey能对这个账号密码数据文件进行二次加密,这样更能保证系统的安全。同时它还能设置启动密码,这个密码先于用户密码之前,因此起到双重保护的功能。具体设置方法如下:
(1) 在“运行”中输入“syskey”就可以启动加密的窗口(这里以Windows XP为例),如图1:
图1
若直接点“确定”你会发现并没有什么提示,其实你已经完成了对SAM文件的二次加密工作。
(2)设置双重启动密码:刚才的设置只是对SAM文件进行了二次加密。但是此时并没有设置双重启动密码,你需要点击“更新”进入密码设置窗口进行设置,如图2:
图2
选择其中的“密码启动”,然后两次重复的设置启动密码,保存设置后就完成了双重密码的设置。
这样在启动系统时,首先会提示你输入启动密码,只有启动密码正确后才会出现用户和密码的输入界面。不要以为像Win9x中一样利用ESC键可以跳过,在这里会使机器重启。
提示:这个加密功能一旦启动是无法进行关闭的。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在开启之前备份注册表,需要关闭时恢复备份的注册表就可以了。但是取消启动密码还是很简单的,在启动密码设置窗口中选择“在本机上保存启动密码”,确定后会让你输入你刚才设定的启动密码,完毕后启动密码就已经保存在硬盘上,这样启动时就不会再显示启动密码的窗口了。
2.创建“开机软盘”
设置了双重启动密码后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安全性,但是如果不小心被别人偷窥了你的密码,那么还是形同虚设,要真正做到绝对安全,还需要随身带上一把系统开机“钥匙”!
利用Syskey还能创建“开机钥匙”,在开机时只有插入这把“钥匙”才能进入系统。
同样是在启动密码设置窗口,选择其中的“在软盘上保存启动密码”,此时会提示你输入所设定的启动密码,用来验证用户的真实性。如图3:
图3
接着就会提示插入空白的软盘,确定后密码文件就已经保存在软盘上了(注意一定要保管好你的软盘,软盘丢失后就只有格式化机器重装系统了)。
这样设置完成后,下次启动机器时,首先会提示你插入密码软盘,验证成功后才能进入系统。利用Syskey可以很好加密账号密码数据文件,同时所设定启动双重密码也很好的保护系统安全。
提示:还可以为不同的用户创建不同的“开机钥匙”,具体方法与上面的相同。插入密码软盘,根据不同帐户,输入不同的密码。但是,密码软盘中的密匙文件是可以复制到其他软盘上的,所以你也必须看管好你的软盘!
二、轻松破解Syskey加密
在Windows 2000/XP系统安装目录中有一个“repair”文件夹(具体位置是:c:WINDOWS epair,其中c:为你的安装系统所在的盘符),其中保存的就是系统安装完毕后首次启动时创建的注册表备份文件(如图4)。
图4
黑客用这个注册表备份文件来替换了当前系统中的注册表信息文件,系统就会被恢复到刚安装完系统时的状态。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首先使用Windows 2000/XP安装光盘引导系统,进入系统故障恢复控制台,然后将“X:WINDOWSsystem32config”下的文件替换为“repair”文件下的同名文件(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在进行替换前最好将“X:WINDOWSsystem32config”文件夹下的注册表文件备份。如果在Windows 2000中,则相应的文件夹为X:WINNT。)。具体操作命令是:
windows epairsam c:windowssystem32config
windows epairsystem c:windowssystem32config
windows epairsecurity c:windowssystem32config
windows epairsoftware c:windowssystem32config
windows epairdefault c:windowssystem32config
完成以上的替换操作后,重新启动计算机就可以清除syskey密码了,此时以Administrator用户登陆系统,注意此时必须输入系统安装时设置的Administrator用户对应的密码。就这样,黑客就轻易突破了syskey的限制了!
由于“repair”文件下的注册表文件信息是系统安装完毕时生成的,用这个注册表文件覆盖当前系统的注册表信息后,必然导致大部分的软件和硬件信息丢失,因此进入系统后,需要重新安装软件和硬件方面的程序,重新建立用户以及用户组别。
三、防范方法
本来syskey加密的系统已经非常安全了,但是仍然有破解的方法,针对这类的破解,我们一定要看好自己的爱机,不给一些居心叵测的人下手的机会。同时我们还可以采用市面上比较流行的闪盘开机锁来保护自己的系统,开机锁的主要功能是防止他人非法使用你的电脑,并可自行设定电脑锁定时间等。当然,这类电脑锁也是价格不菲,对安全需求特别高的用户可以使用!
参考资料:http://soft.yesky.com/security/hkjj/411/2041911.shtml
❸ 磁道、坏道是什么意思
磁道和扇区
硬盘分区后,将会被划分为面(Side)、磁道(Track)和扇区(Sector)。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只是个虚拟的概念,并不是真正在硬盘上划轨道。先从面说起,硬盘一般是由一片或几片圆形薄膜叠加而成。我们所说,每个圆形薄膜都有两个“面”,这两个面都是用来存储数据的。按照面的多少,依次称为0面、1面、2面……由于每个面都专有一个读写磁头,也常用0头(head)、1头……称之。按照硬盘容量和规格的不同,硬盘面数(或头数)也不一定相同,少的只有2面,多的可达数十面。各面上磁道号相同的磁道合起来,称为一个柱面(Cylinder)(如图1)。(图)
上面我们提到了磁道的概念。那么究竟何为磁道呢?由于磁盘是旋转的,则连续写入的数据是排列在一个圆周上的。我们称这样的圆周为一个磁道。(如图2)如果读写磁头沿着圆形薄膜的半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以后写入的数据又排列在另外一个磁道上。根据硬盘规格的不同,磁道数可以从几百到数千不等;一个磁道上可以容纳数KB的数据,而主机读写时往往并不需要一次读写那么多,于是,磁道又被划分成若干段,每段称为一个扇区。一个扇区一般存放512字节的数据。扇区也需要编号,同一磁道中的扇区,分别称为1扇区,2扇区……
计算机对硬盘的读写,处于效率的考虑,是以扇区为基本单位的。即使计算机只需要硬盘上存储的某个字节,也必须一次把这个字节所在的扇区中的512字节全部读入内存,再使用所需的那个字节。不过,在上文中我们也提到,硬盘上面、磁道、扇区的划分表面上是看不到任何痕迹的,虽然磁头可以根据某个磁道的应有半径来对准这个磁道,但怎样才能在首尾相连的一圈扇区中找出所需要的某一扇区呢?原来,每个扇区并不仅仅由512个字节组成的,在这些由计算机存取的数据的前、后两端,都另有一些特定的数据,这些数据构成了扇区的界限标志,标志中含有扇区的编号和其他信息。计算机就凭借着这些标志来识别扇区
由于硬盘采用磁介质来存储数据,在经历长时间的使用或者使用不当之后,难免会发生一些问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产生“坏道”,当然这种坏道有可能是软件的错误,也有可能是硬盘本身硬件故障,但是并不是说硬盘有了坏道之后就会报废,其实处理方法得当,我们完全可以做到让硬盘“恢复健康”,至少也可以让硬盘“延年益寿”。
● 坏道的分类
硬盘出现坏道除了硬盘本身质量以及老化的原因外,还有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平时使用不当造成的。硬盘坏道根据其性质可以分为逻辑坏道和物理坏道两种,简单来说,逻辑坏道是由于一些软件或者使用不当造成的,这种坏道可以使用软件修复,而物理坏道则是硬盘盘片本身的磁介质出现问题,例如盘片有物理损伤,这类故障通常使用软件也无法修复的错误。
如果你的硬盘一旦出现下列这些现象时,你就该注意硬盘是否已经出现了坏道:
(1)在读取某一文件或运行某一程序时,硬盘反复读盘且出错,提示文件损坏等信息,或者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成功;有时甚至会出现蓝屏等;
(2)硬盘声音突然由原来正常的摩擦音变成了怪音;
(3)在排除病毒感染的情况下系统无法正常启动,出现“Sector not found”或“General error in reading drive C”等提示信息;
(4)Format硬盘时,到某一进度停止不前,最后报错,无法完成;
(5)每次系统开机都会自动运行Scandisk扫描磁盘错误;
(6)对硬盘执行FDISK时,到某一进度会反复进进退退;
(7)启动时不能通过硬盘引导系统,用软盘启动后可以转到硬盘盘符,但无法进入,用SYS命令传导系统也不能成功。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硬盘的引导扇区出了问题。
常识:坏道修复方法 -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由于硬盘内部工作环境的要求极为严格,小小的灰尘进入到硬盘内部也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坏,所以当硬盘出现坏道时,我们并不能拆开硬盘进行维修,只能够通过一些工具软件来进行修复,从而最大限度的挽回损失。
当我们确定硬盘有坏道之后,我们并不能确定这个坏道到底是逻辑损伤还是物理损伤,我们只能够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步骤进行修复,一般逻辑坏道经过简单的软件修复就可以解决故障,但是一些物理坏道则需要进一步的修复才能保证硬盘的数据安全和正常使用。
实战:修复逻辑坏道 - 让硬盘崭新如初
一般情况下,硬盘产生逻辑坏道的原因是一些正版软件会在硬盘上某些扇区写入信息,其他的软件则无法访问这个扇区,这种情况下,硬盘检测工具也会误认为该扇区产生了坏道,一般这种情况无需进行修复,但是现在的软件越来越少的采用这种加密方式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使用不当造成的了,例如硬盘在读取数据时意外遭到重启,则有可能产生逻辑坏道,情况严重的甚至会产生物理坏道。我们此时可以使用Windows自带的磁盘工具对硬盘进行扫描,并且对错误进行自动修复。
具体步骤如下(以Windows XP为例),在我的电脑中选中盘符后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驱动器属性窗口中依次选择“工具→开始检查” 。
选择“自动修复文件系统错误”和“扫描并恢复坏扇区”,然后点击开始。
扫描时间会因磁盘容量及扫描选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Windows 98甚至以上的操作系统中,并不能显示每个扇区的详细情况,所以通常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最好还是选择DOS下的磁盘检测工具Scandisk。Scandisk会检测每个扇区,并且会标记坏扇区,以免操作系统继续访问这个区域。保证的系统运行的稳定和数据的安全性。
一般来说,通过上述的方法,修复完成之后硬盘上坏道仍然存在,只是做上了标记,系统不会继续访问了,但是随着对硬盘的继续使用,我们可能会发现硬盘坏道有可能扩散,所以这种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比较妥善的办法是对硬盘数据进行备份,然后重新分区格式化硬盘,一般来说,如果硬盘上的故障仅仅是逻辑坏道,就可以彻底的解决问题。当然,建议在进行重新分区和格式化之后,使用DOS下Scandisk再次对硬盘进行检测,确保硬盘逻辑坏道的完全修复。
实战:修复物理坏道 - 低格硬盘方法多
如果按照上述步骤重新分区格式化之后,仍然发现硬盘有坏道,那么硬盘很有可能就是有物理坏道了。其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不必急于对硬盘坏道是否可以修复下结论,还可以采用另外一个软件对硬盘进行低格,在进行重新分区格式化,有些硬盘坏道也有可能通过这种方式得到解决。
● 低级格式化硬盘
低格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主板BIOS自带的低格工具,一种是采用软件的方式进行低格。通过主板BIOS自带的低格工具的方法会受到主板的限制,有些主板在BIOS中并没有配备这样的程序,并且目前新型号的主板大多都没有这个低格的功能了,所以推荐还是采用软件的方式来进行硬盘的低级格式化。
Maxtor出品过一个低格工具low.exe,这个软件可以对Maxtor硬盘进行低格,其实这个程序可以适用于各种品牌各种型号的IDE硬盘。该软件的操作相当简单。启动之后按“Y”进入软件,只需选择需要低格的硬盘,然后选择开始低格选中的硬盘就可以了。
般低格的过程比较长,所以需要耐心的等待。此外,需要提醒读者的一点就是,如果你的机器上还安装有其他的硬盘,在运行low这个低格程序的时候最好将这个硬盘卸下,以免数据丢失。
实战:屏蔽物理坏道 - “死马当活马医
● 总结
通过上面的步骤,我们就可以修复硬盘的逻辑坏道或者屏蔽坏道到隐藏分区,从而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以及数据文件的安全,经过这样的处理之后,硬盘就可以重新焕发青春或者可以最大限度的“延年益寿”了。操作是不是也很简单呢?
● 网上另外的说法
网上有些人不同意以上关于坏道的说法,先将其文章转载在此,供大家参考
跳出硬盘认识的误区
多年来一直误导着高朋的几个常识性问题是:
1.硬盘逻辑坏道可以修复,而物理坏道不可修复。实际情况是,坏道并不分为逻辑坏道和物理坏道,不知道谁发明这两个概念,反正厂家提供的技术资料中都没有这样的概念,倒是分为按逻辑地址记录的坏扇区和按物理地址记录的坏扇区。
2.硬盘出厂时没有坏道,用户发现坏道就意味着硬盘进入危险状态。实际情况是,每个硬盘出厂前都记录有一定数量的坏道,有些数量甚至达到数千上万个坏扇区,相比之下,用户发现一两个坏道算多大危险?
3.硬盘不认盘就没救,0磁道坏可以用分区方法来解决。实际情况是,有相当部分不认的硬盘也可以修好,而0磁道坏时很难分区。
如此误导,如不是自己搜集研究外文资料并长期实践,说不准还长期拿来作信条呢。 在国外有许多的专业的硬盘维修论坛,在那里你可以发现有一些国家的硬盘维修技术达到了很高水准。我敢肯定,他们的一些技术会令众多硬盘厂家头痛不已。和世界上众多专业硬盘修理高手交流,使高朋受益菲浅。 这三年来,高朋辞去教师工作,专门从事硬盘修复工作,经手修复的硬盘已超过万个。
总结起来,高朋的技术来源有三方面:
1.搜集国外技术资料与国外专业人士交流;
2.购买专业工具软件(有同步技术更新支持);
3.自己的实践经验。
很遗憾,我没有找到教我修复硬盘的老师,也不认为哪本教科书对我修硬盘有太大帮助。
硬盘修复人士需要弄明白的几个基本概念
在研究硬盘修复和使用专业软件修复硬盘的过程中,必将涉及到一些基本的概念。在这里,高朋根据自己的研究和实践经验,试图总结并解释一些与“硬盘缺陷”相关的概念,与众位读者交流。
Bad sector (坏扇区)
在硬盘中无法被正常访问或不能被正确读写的扇区都称为Bad sector。一个扇区能存储512Bytes的数据,如果在某个扇区中有任何一个字节不能被正确读写,则这个扇区为Bad sector。除了存储512Bytes外,每个扇区还有数十个Bytes信息,包括标识(ID)、校验值和其它信息。这些信息任何一个字节出错都会导致该扇区变“Bad”。例如,在低级格式化的过程中每个扇区都分配有一个编号,写在ID中。如果ID部分出错就会导致这个扇区无法被访问到,则这个扇区属于Bad sector。有一些Bad sector能够通过低级格式化重写这些信息来纠正。
Bad cluster (坏簇)
在用户对硬盘分区并进行高级格式化后,每个区都会建立文件分配表(File Allocation Table, FAT)。FAT中记录有该区内所有cluster(簇)的使用情况和相互的链接关系。如果在高级格式化(或工具软件的扫描)过程中发现某个cluster使用的扇区包括有坏扇区,则在FAT中记录该cluster为Bad cluster,并在以后存放文件时不再使用该cluster,以避免数据丢失。有时病毒或恶意软件也可能在FAT中将无坏扇区的正常cluster标记为Bad cluster, 导致正常cluster不能被使用。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每个cluster包括若干个扇区,只要其中存在一个坏扇区,则整个cluster中的其余扇区都一起不再被使用.
Defect (缺陷)
在硬盘内部中所有存在缺陷的部分都被称为Defect。 如果某个磁头状态不好,则这个磁头为Defect head。 如果盘面上某个Track(磁道)不能被正常访问,则这Track为Defect Track. 如果某个扇区不能被正常访问或不能正确记录数据,则该扇区也称为Defect Sector. 可以认为Bad sector 等同于 Defect sector. 从总的来说,某个硬盘只要有一部分存在缺陷,就称这个硬盘为Defect hard disk.
P-list (永久缺陷表)
现在的硬盘密度越来越高,单张盘片上存储的数据量超过40Gbytes. 硬盘厂家在生产盘片过程极其精密,但也极难做到100%的完美,硬盘盘面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陷。厂家在硬盘出厂前把所有的硬盘都进行低级格式化,在低级格式化过程中将自动找出所有defect track和defect sector,记录在P-list中。并且在对所有磁道和扇区的编号过程中,将skip(跳过)这些缺陷部分,让用户永远不能用到它们。这样,用户在分区、格式化、检查刚购买的新硬盘时,很难发现有问题。一般的硬盘都在P-list中记录有一定数量的defect, 少则数百,多则数以万计。如果是SCSI硬盘的话可以找到多种通用软件查看到P-list,因为各种牌子的SCSI硬盘使用兼容的SCSI指令集。而不同牌子不同型号的IDE硬盘,使用各自不同的指令集,想查看其P-list要用针对性的专业软件。
G-list (增长缺陷表)
用户在使用硬盘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现一些新的defect sector。 按“三包”规定,只要出现一个defect sector,商家就应该为用户换或修。现在大容量的硬盘出现一个defect sector概率实在很大,这样的话硬盘商家就要为售后服务忙碌不已了。于是,硬盘厂商设计了一个自动修复机制,叫做Automatic Reallcation。有大多数型号的硬盘都有这样的功能:在对硬盘的读写过程中,如果发现一个defect sector,则自动分配一个备用扇区替换该扇区,并将该扇区及其替换情况记录在G-list中。这样一来,少量的defect sector对用户的使用没有太大的影响。
也有一些硬盘自动修复机制的激发条件要严格一些,需要用某些软件来判断defect sector,并通过某个端口(据说是50h)调用自动修复机制。比如常用的Lformat, ADM,DM中的Zero fill,Norton中的Wipeinfo和校正工具,西数工具包中的wddiag, IBM的DFT中的Erase等。这些工具之所以能在运行过后消除了一些“坏道”,很重要的原因就在这Automatic Reallcation(当然还有其它原因),而不能简单地概括这些“坏道”是什么“逻辑坏道”或“假坏道”。 如果哪位被误导中毒太深的读者不相信这个事实,等他找到能查看G-list的专业工具后就知道,这些工具运行过后,G-list将会增加多少记录!“逻辑坏道”或“假坏道”有必要记录在G-list中并用其它扇区替换么?
当然,G-list的记录不会无限制,所有的硬盘都会限定在一定数量范围内。如火球系列限度是500,美钻二代的限度是636,西数BB的限度是508,等等。超过限度,Automatic Reallcation就不能再起作用。这就是为何少量的“坏道”可以通过上述工具修复(有人就概括为:“逻辑坏道”可以修复),而坏道多了不能通过这些工具修复(又有人概括为:“物理坏道”不可以修复)。
Bad track (坏道)
这个概念源于十多年前小容量硬盘(100M以下),当时的硬盘在外壳上都贴有一张小表格,上面列出该硬盘中有缺陷的磁道位置(新硬盘也有)。在对这个硬盘进行低级格式化时(如用ADM或DM 5.0等工具,或主板中的低格工具),需要填入这些Bad track的位置, 以便在低格过程中跳过这些磁道。现在的大容量硬盘在结构上与那些小容量硬盘相差极大,这个概念用在大容量硬盘上有点牵强。
读者们还可能发现国内很多刊物和网上文章中还有这么几个概念:物理坏道,逻辑坏道,真坏道,假坏道,硬坏道,软坏道等。高朋在国外的硬盘技术资料中没有找到对应的英文概念,也许是中国人自己概括的吧?既然有那么多的人能接受这些概念,也许某些专家能作出一些的合理解释。 高朋不习惯使用这些概念,不想对它们作牵强的解释,读者们看看是谁说的就去问谁吧。
深入了解硬盘参数
正常情况下,硬盘在接通电源之后,都要进行“初始化”过程(也可以称为“自检”)。这时,会发出一阵子自检声音,这些声音长短和规律视不同牌子硬盘而各不一样,但同型号的正常硬盘的自检声音是一样的。 有经验的人都知道,这些自检声音是由于硬盘内部的磁头寻道及归位动作而发出的。为什么硬盘刚通电就需要执行这么多动作呢?简单地说,是硬盘在读取的记录在盘片中的初始化参数。
一般熟悉硬盘的人都知道,硬盘有一系列基本参数,包括:牌子、型号、容量、柱面数、磁头数、每磁道扇区数、系列号、缓存大小、转速、S.M.A.R.T值等。其中一部分参数就写在硬盘的标签上,有些则要通过软件才能测出来。但是,高朋告诉你,这些参数仅仅是初始化参数的一小部分,盘片中记录的初始化参数有数十甚至数百个!硬盘的CPU在通电后自动寻找BIOS中的启动程序,然后根据启动程序的要求,依次在盘片中指定的位置读取相应的参数。如果某一项重要参数找不到或出错,启动程序无法完成启动过程,硬盘就进入保护模式。在保护模式下,用户可能看不到硬盘的型号与容量等参数,或者无法进入任何读写操作。近来有些系列的硬盘就是这个原因而出现类似的通病,如:FUJITSU MPG系列自检声正常却不认盘,MAXTOR美钻系列认不出正确型号及自检后停转,WD BB EB系列能正常认盘却拒绝读写操作等。
不同牌子不同型号的硬盘有不同的初始化参数集,以较熟悉的Fujitsu硬盘为例,高朋简要地讲解其中一部分参数,以便读者理解内部初始化参数的原理。
通过专用的程序控制硬盘的CPU,根据BIOS程序的需要,依次读出初始化参数集,按模块分别存放为69个不同的文件,文件名也与BIOS程序中调用到的参数名称一致。其中部分参数模块的简要说明如下:
DM硬盘内部的基本管理程序
- PL永久缺陷表
- TS缺陷磁道表
- HS实际物理磁头数及排列顺序
- SM最高级加密状态及密码
- SU用户级加密状态及密码
- CI 硬件信息,包括所用的CPU型号,BIOS版本,磁头种类,磁盘盘片种类等
- FI生产厂家信息
- WE写错误记录表
- RE读错误记录表
- SI容量设定,指定允许用户使用的最大容量(MAX LBA),转换为外部逻辑磁头数(一般为16)和逻辑每磁道扇区数(一般为63)
- ZP区域分配信息,将每面盘片划分为十五个区域,各个区域上分配的不同的扇区数量,从而计算出最大的物理容量。
这些参数一般存放在普通用户访问不到的位置,有些是在物理零磁道以前,可以认为是在负磁道的位置。可能每个参数占用一个模块,也可能几个参数占用同一模块。模块大小不一样,有些模块才一个字节,有些则达到64K字节。这些参数并不是连续存放的,而是各有各的固定位置。
读出内部初始化参数表后,就可以分析出每个模块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当然,也可以修正这些参数,重新写回盘片中指定的位置。这样,就可以把一些因为参数错乱而无法正常使用的硬盘“修复”回正常状态。
如果读者有兴趣进一步研究,不妨将硬盘电路板上的ROM芯片取下,用写码机读出其中的BIOS程序,可以在程序段中找到以上所列出的参数名称。
硬盘修复之低级格式化
熟悉硬盘的人都知道,在必要的时候需要对硬盘做“低级格式化”(下面简称“低格”)。进行低格所使用的工具也有多种:有用厂家专用设备做的低格,有用厂家提供的软件工具做的低格,有用DM工具做的低格,有用主板BIOS中的工具做的低格,有用Debug工具做的低格,还有用专业软件做低格……
不同的工具所做的低格对硬盘的作用各不一样。有些人觉得低格可以修复一部分硬盘,有些人则觉得低格十分危险,会严重损害硬盘。高朋用过多种低格工具,认为低格是修复硬盘的一个有效手段。下面总结一些关于低格的看法,与广大网友交流。
大家关心的一个问题:“低格过程到底对硬盘进行了什么操作?”实践表明低格过程有可能进行下列几项工作,不同的硬盘的低格过程相差很大,不同的软件的低格过程也相差很大。
A. 对扇区清零和重写校验值
低格过程中将每个扇区的所有字节全部置零,并将每个扇区的校验值也写回初始值,这样可以将部分缺陷纠正过来。譬如,由于扇区数据与该扇区的校验值不对应,通常就被报告为校验错误(ECC Error)。如果并非由于磁介质损伤,清零后就很有可能将扇区数据与该扇区的校验值重新对应起来,而达到“修复”该扇区的功效。这是每种低格工具和每种硬盘的低格过程最基本的操作内容,同时这也是为什么通过低格能“修复大量坏道”的基本原因。另外,DM中的Zero Fill(清零)操作与IBM DFT工具中的Erase操作,也有同样的功效。
B. 对扇区的标识信息重写
在多年以前使用的老式硬盘(如采用ST506接口的硬盘),需要在低格过程中重写每个扇区的标识(ID)信息和某些保留磁道的其他一些信息,当时低格工具都必须有这样的功能。但现在的硬盘结构已经大不一样,如果再使用多年前的工具来做低格会导致许多令人痛苦的意外。难怪经常有人在痛苦地高呼:“危险!切勿低格硬盘!我的硬盘已经毁于低格!”
C. 对扇区进行读写检查,并尝试替换缺陷扇区
有些低格工具会对每个扇区进行读写检查,如果发现在读过程或写过程出错,就认为该扇区为缺陷扇区。然后,调用通用的自动替换扇区(Automatic reallocation sector)指令,尝试对该扇区进行替换,也可以达到“修复”的功效。
D. 对所有物理扇区进行重新编号
编号的依据是P-list中的记录及区段分配参数(该参数决定各个磁道划分的扇区数),经过编号后,每个扇区都分配到一个特定的标识信息(ID)。编号时,会自动跳过P-list中所记录的缺陷扇区,使用户无法访问到那些缺陷扇区(用户不必在乎永远用不到的地方的好坏)。如果这个过程半途而废,有可能导致部分甚至所有扇区被报告为标识不对(Sector ID not found, IDNF)。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个编号过程是根据真正的物理参数来进行的,如果某些低格工具按逻辑参数(以 16heads 63sector为最典型)来进行低格,是不可能进行这样的操作。
E. 写磁道伺服信息,对所有磁道进行重新编号
有些硬盘允许将每个磁道的伺服信息重写,并给磁道重新赋予一个编号。编号依据P-list或TS记录来跳过缺陷磁道(defect track),使用户无法访问(即永远不必使用)这些缺陷磁道。这个操作也是根据真正的物理参数来进行。
F. 写状态参数,并修改特定参数
有些硬盘会有一个状态参数,记录着低格过程是否正常结束,如果不是正常结束低格,会导致整个硬盘拒绝读写操作,这个参数以富士通IDE硬盘和希捷SCSI硬盘为典型。有些硬盘还可能根据低格过程的记录改写某些参数。
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些低格工具做了些什么操作:
1. DM中的Low level format
进行了A和B操作。速度较快,极少损坏硬盘,但修复效果不明显。
2. Lformat
进行了A、B、C操作。由于同时进行了读写检查,操作速度较慢,可以替换部分缺陷扇区。但其使用的是逻辑参数,所以不可能进行D、E和F的操作。遇到IDNF错误或伺服错误时很难通过,半途会中断。
3. SCSI卡中的低格工具
由于大部SCSI硬盘指令集通用,该工具可以对部分SCSI硬盘进行A、B、C、D、F操作,对一部分SCSI硬盘(如希捷)修复作用明显。遇到缺陷磁道无法通过。同时也由于自动替换功能,检查到的缺陷数量超过G-list限度时将半途结束,硬盘进入拒绝读写状态。
❹ 《龙族》路明非的真实身份
现在公认的说法:路明非的真实身份是黑王和白王- 第一部中最后路明非用自己的血统限制了四大君王之一龙王诺顿.而全局的设定的是言灵只管得住比自己血统阶级低的人 第二部也成功地阻止了暴走的钢铁龙王言灵的释放。
- 龙王都是双生子。第二部里的青铜龙王亲口说的.明非和明泽也是双生子。
- 第二部里路明非在死之国度里得到的孤独是最多的,刻面应征了龙王的血之哀。
- 明泽用各种手段来得到明非的身体.龙族可以通过吞噬同内类 龙骨十字来得到强大的力量。
- 对于路明非的父母,书中都没有给过明确的解释.仅用一封信来解释父母还活着.路明非真正的父母是?一切都是个谜。
- 3e考试中,路明飞的“灵视”看到的自己最重要的人是路明泽(白王)------路明泽说每个人的灵视不同,但都是自己最重要的东西。谁的最重要的人可能是白王呢?那个实力层面上的只有黑王和白王,他们都是精神系言灵,应该是王座上的双生兄弟,路明泽(白王)的哥哥,路明飞只会是黑王。
- 诺顿的弟弟康斯坦丁认识路明飞,写到在康斯坦丁出来找哥哥的时候他见到路明飞,先是怔怔地看了路明非一会儿,才说我不是来找你的……这说明什么?路明飞和他认识!而且也是龙族!否则康斯坦丁会问他么?会发愣么?直接轰杀不就好了,不是龙族怎么会知道诺顿的身份?虽然路明飞的记忆没有觉醒,但康斯坦丁认识他,强调了不是来找他。
❺ 守卫剑阁纵横天下ai0.18版有哪些隐藏英雄密码多少
守卫剑阁纵横天下ai0.18版有赵云,典韦,司马懿这些隐藏英雄,密码分别是GAJCSBED,HICUYERD,IBMCDUBY。
守卫剑阁是游久网签约作者dir_wang(逍遥)做的一系列魔兽争霸防守类地图。该地图版本已经由最开始的几个简单单一的形式,发展到2010年9月份的30多个不同类型和挑战模式的新版本。该系列版本地图内容不断更新,道具形式不断发展。
特色系统
非常人性化的装备系统
升级和合成非常简单。装备种类非常丰富,套装,熟练装,神器随玩家选择。
适合不同人的难度选择
玩家既可以选择轻松的游戏,也可以选择紧凑的战斗,挑战自我。
完美的神兽系统
所谓得神兽者的天下,青龙,朱雀,玄武,白虎,是通关的强力辅助,前期神兽可看家,后期也是强大的装备。
❻ 守卫剑阁隐藏英雄密码多少全部啊!
1.27BOSS版:王朗:-FISCWUPU 赵云:-GAJCSBED 典伟:-HICUYERD 司马懿:-IBMCDUBY 邓哎:-HQBCFPYE 郝绍:-JCYUEGKA 曹操:-KUYCBYSD 张辽:-LKHYSBVC 张角:-MBYSHIUO 吕布:-NMBVDHWT 魏延:-OUYECHTS 守卫剑阁普通版:luboyan 陆逊beidiwang 刘湛muludawang 木鹿大王难度1可以选BOSS有些密码是 我是BOSS我怕谁有些是 娱乐第一2008贺岁无界版:隐藏英雄密码为 草雉京:掌握着控制火的力量,特色技能:百式鬼烧 (密码: KYO ) 龙战士:掌握着控制雷的力量,终极技能:电闪雷鸣 (密码:DRAGON) 水领主:掌握着控制水的力量,终极技能:万里冰封 (密码:WATER) 变身密码按 上左下右 F1 九世神匠 位置在通魔作坊的出口处 那个广告牌下 带上和氏璧即可看到《剑阁-梦菲儿4.85女将版》隐藏密码:艾达 AdaWong 神之女风飞沙fengfeisha 神仙姐姐梦菲儿 wangyuyan《守卫剑阁卡通版》巫女王(laner) 孙悟空 (beidiwang)仙女(muludawang) 魔人布欧(luboyan)守卫剑阁-30英雄新神器X版:dingfeng,sunshangxiang,muludawang,beidiwang,luboyan守卫剑阁-群英传1.29(小猫钓鱼版):小猫钓鱼 文鸳(有些没有这个英雄,要看版本)数码宝贝-守卫剑阁最终版1.1:gaoshimeng(大耳兽)jianshuang(奥米加兽)heizhandou(黑暗战斗暴龙兽)守卫剑阁-纵横天下-战神版1.3:刑天之魂密码:XTHUWFBYUP朱雀之神密码:ZQJKELNVTU白虎:BHSVIPQFZK赵云:ZYBJKSIDBY后羿:HYMKSBGFDA天龙神:TLBHJSMOWT守卫剑阁の无天国庆转职版:无法无天----对应邪神无天 魔如来-----对应魔如来 孔雀大名王-----对应佛母
❼ 选择电脑的基本知识
选购台式电脑应该注意些什么? 选购家用电脑,首先要做的是需求分析,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够用、耐用是选购家用电脑两个最基本的原则:电脑用户在购买电脑前一定要明确自己电脑的用途,也就是说用户究竟让电脑做什么工作、具备什么样的功能。明确了这一点,您才能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档次的电脑。 所谓够用的原则,具体说就是在满足您的使用得同时精打细算,节约每一分钱。您购买电脑可以满足您的需求就可以了,不要花大价钱去选那些配置高档、功能强大的机器,这些机型的一些功能也许对您来说根本没有用,买了就是浪费,比方说,您使用电脑只是打打字、上上网、听听音乐、学学习之类的,四、五千元的中低档机器足以应对,选七、八前的高档机器就显得太奢侈了。 耐用,这个原则也同样重要,在精打细算的同时,必要的花费不能省,您做购机需求分析的时候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也许您今天只是有点脑打字、上网,可是随着您电脑水平的提高有可能明天就要做图形、3D。到那时您的机器友可能就力不从心了,升级肯定是不划算,不如当初购机时多花些钱,对于学生用机,这个问题应该着重考虑一下。另外,产品的售后服务也是要考虑的,“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得病的”,机器更是如此。出问题能享受优质的售后服务机即使多花一些钱也是合算的。 接触过不少用户特别是初次购机的用户,在购机过程中的存在着一些错误观点。 一步到位的观点:要知道,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一日千里的飞速发展,买电脑想一步到位简直是“天方夜谭”。一些用户,买电脑总想要最先进的、最高档的,且不知今天的先进技术出不了一年半载也成了落后的技术;今天的落后技术同样也是昨天的先进技术。要想您的电脑不落伍,除非技术不发展了,一些二次购机的朋友在这方面就要理智的多。在从经济方面考虑,一台高档主流机型的家用电脑动辄上万元,够高档了吧,别忙不出一年就“老掉牙了”,计算机领域遵循的自然规律是“摩尔定律”,即每18个月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计算机性能提高一倍,价格下降一半;今天您看不上眼的PⅡ、PⅢ也曾经身价不菲。 电脑贬值快,等等再买更划算:相对于“一步到位”的观点,持这类观点的朋友不是很多,虽然计算机贬值快,迟一些买可能买到性能更好、价格更低的机器,但是不要忘了,计算机发展是遵循“摩尔定律”,低价和高价只是相对的;计算机是一种工具,早一天使用早给您带来方便一天、您早受益一天;如果您觉得是用计算机可有可无,等一段时间没关系的话,我想您根本就不需要计算机。 用户在选购计算机时首先不要追着市场热点跑,其次也不要一等再等等着降价,因为您永远不会等到最低价。 选购中需注意的问题 在用户选择家用机的过程中,有一些小问题值得注意。以下是笔者总结的几点要注意的: 重价格、轻品牌不可取:一些用户,在选购家用机时过分的看重价格因素而忽视计算机的品牌。选择知名品牌的产品,尽管价格上贵一些,但是无论是产品的技术、品质性能还是售后服务都是有保证的,一分钱一分货,一些杂牌产品为了降低产品的成本,使用劣质配件的行为想必大家也是时有耳闻。杂牌机的品质甚至不如组装机,谈起它的售后服务更是没有任何保障。(尽管有三包条例约束,但有一天它要是倒闭了……)这里提醒您,尽量选择知名品牌,按综合成本来算(使用维护成本)应该说价格并不高。 重配置、轻品质不可取:多数购买计算机的用户对计算机的知识都有一定的认识,P4、DDR、Geforce都能说上一段。商家铺天盖地的广告成了一些人的选购标准,多数用户只关心诸如CPU的档次、内存的多少、硬盘的大小等硬件的指标,对于一台电脑的性能却很少有人问津。CPU的档次、内存的多少、硬盘的大小只是皮表的东西,计算机配件除CPU外,都是几十个品牌数百个型号组成,一台性能卓越的计算机是各种优质配件的整合(当然还有兼容性问题)产品,即使是专业人士也不可能通过几个简单的规格型号来判断机器性能的优略;至于广告上那些介绍,只是商家的口水战而已。那怎样才能学到一台好机呢?第一,实地使用,您觉得好是第一位的;第二,看品牌的市场口碑,现在专业的网站、杂志、报刊关于治方面的知识很多,度参考以下没坏处。 重硬件、轻软件不可取:计算机是由硬件和软件同时组成的,二者缺一不可,再好的硬件没有软家支持也是白搭。一些在市场上销售的计算机(特别是低价机)实行裸机销售,不要说应用软件,就是操作系统也没有。一些用户不以为然,觉得可以省几百元,装些盗版软件无所谓,不谈知识产权的问题,单说盗版软件厂家不提供售后服务一项就够您受的。 重硬件、轻服务不可取:相比普通家电产品,计算机的服务显得更
❽ FBdisk高手请进!
FBDISK我也用过根本就是垃圾,为什么这么说,我2G硬盘(IDE大脚)足足检查了半天,坏道只有两处百分之30和百分之38处,用金海硕(又名:效率源)只花了。。。检查加修复只花了10分钟不到。。它是修复物理坏道,因为你的硬盘可能是SATA接口的,如果金海硕用过后帮不了你,你可以用用MHDD。。。
以下内容对你有帮助:
一、 硬盘坏道的检测
如果硬盘上出现部分扇区无法正常读写或访问的情况,一般就被称作坏扇(bad sector),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坏道”。硬盘出现坏扇区的情况很复杂,有的是由记录在扇区中的校验码,扇区标识,地址信息等不正常导致的逻辑性错误。比如某些病毒会给部分硬盘扇区强行打上坏块标记,使系统无法使用这些扇区。有的则是由异常撞击等多种原因导致的物理性损坏。当硬盘出现坏的扇区之后,就可能出现硬盘读写速度变慢甚至出错,声音异常,无法从硬盘引导系统或无法完成高级格式化等症状,严重时将会导致引导系统整个硬盘无法使用。
硬盘出现坏道后,最简单的检测办法是使用系统自带的磁盘扫描功能,对有问题的磁盘进行扫描并试图修复坏的扇区。但是它的功能极其有限,一般只能处理一些简单的逻辑性扇区错误,如果遇到真的物理坏扇区,它的检测速度就会很慢。此时可以用上些功能更强的检测软件不扫描硬盘的坏扇区,比如HDDTEST。
HDDTEST是一个极其小巧的软件,笔者使用的这个版本只有8KB大小。不过它只能在纯DOS环境下运行,在使用前要先将它复制到一张可引导系统的软盘上,然后以软盘方式启动。HDDTEST的所有操作都在一个窗口界面下完成,没有过多的命令和繁琐的操作。按上下键选择需要检测的硬盘,然后按“Enter”键即可开始检测。检测途中按“Pause/Bnter”键可暂停,按“Esc”键则会取消此次检测。窗口中间显示的是检测进度。下面则分别显示软件运行的状态的磁盘的检测状态提示,右下角显示坏道的信息。由于它只具备检测功能,不对硬盘进行修复,当它检测到坏道时,就其它同类软件来说,速度相当快。另外,HDDTEST不能手动选择从硬盘的某个位置开始检测,只能进行从头到尾的全面扫描。
二、 多剑合壁,修复硬盘坏道
即使是全新的硬盘,其实也不是毫无瑕疵,没有坏道的。事实上,每块硬盘在生产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数量的坏道。而厂商会使用专业设备检测出所有的坏道并记录在P-Iist(永久缺陷表)中普通用户无法对之加以查看,也不能访问记录在P-Iist中的坏扇区。也就是说,终端用户所购买的硬盘都会带有一定数量的坏道,只不过这一部分被厂商以特殊方法屏蔽掉了,丝毫不会影响硬盘的正常使用,因而硬盘出现坏道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可怕。一般而言,如果硬盘上的坏道不是太严重的话,除了送厂商返修外,也可以尝试通过一些软件来进行修复。
首先,利用一些基本的硬盘维护工具,如各硬盘厂商的DM软件以及低级格式化工具Iformat等就能够修复部分逻辑性硬盘坏道。DM具备零填充和低级格式化的功能,能够对硬盘的数据进行清零,并且重写扇区的校验和标识信息,从而修复由标识信息出错等原因造成的坏扇区。用Iformat重新对硬盘进行 低级格式化可达到相同的效果。不过这两种软件对于由磁盘表面介质损伤等造成的物理性坏道无无能为力。此外,还可以使用FBDUSK之类的软件,将坏道自动集中隐藏起来,避免坏道的扩散,从而延长坏道自动集中隐藏起来,避免坏道的扩散,从而延长硬盘的使用寿命。FBDUSK的主要功能就是将坏道自动隔离成一个隐藏区,以后系统将不会再访问这个隐藏区的内容。
除了以上常用软件之外,用户还可以使用一些功能更强大的修复软件诸如HDD Regenerator(HDDREG)、HDDSPEED、THDD、MHDD等尝试硬盘坏道的检测和修复工作。HDDREG通过磁性逆转(magnetic reversal)方式来达到修复坏道的目的,据称可以修复大约60%的受损硬盘,在修复坏道的同时又不影响硬盘原有的数据信息,而这是低极格式化程序所做不到的。而HDDSPEED和THDD等软件在检测到硬盘坏道时,会激发硬盘的自动修复机制,分配一个备用扇区来替换该坏扇区,并将相关信息记录在G-list(增长缺陷表)中。像HDDSPEED可以查看IB昆腾火球系列的P-list和G-list,而MHDD则可以查看IBM和富士通硬盘的P-list和G-list。不过,各品牌硬盘的G-list都会有一定的数量限制,大约在五、六百条左右。超过限制,自动修复机制就会失去作用。此时需要使用一些专业软件比如PC3000将坏扇区记录在P-list中。但是这些专业软件价格不菲,而且功能过于复杂,并不适于普通用户使用。
HDDREG可以直接在Windows 95/98/ME环境下运行,在WindowsNT/2000/XP系统中则需要创建一个启动修复盘,不能直接调用。创建引导盘,然后用这张软盘引导系统,在DOS状态下即可进入HDDREG软件界面。选择需要检测的硬盘,确定扫描的起始位置,即可开始硬盘的检测和修复,在检测中可按“Ctrl+Break”组合健中止扫描。检测到的坏忌区会以“B”加以标识,而已经修复的则以“R”加以标识。如果在进行HDDREG之前已经用HDDTEST扫描过硬盘坏道,就可以直接确定坏道所在位置并进行修复,而不必从头开始扫描。修复结果信息会保存在hddreg.log文件中。如果你使用的是没有注册的DEMO版本,将只能修复找到的第一个坏扇区。另外,由于HDDREG在修复坏道时并不会影响硬盘的逻辑结构,因而即使坏道已经得到修复,系统仍然会保持着原先标记的坏道信息,用户需用PQ Partition Magic之类的软件对硬盘重新分区,才可访问这些已经修复的扇区。
HDDSPEED是一款硬盘速度测试软件,但同时具备硬盘检测、修复功能,只能在纯DOS模式下运行。选择好需要检测的硬盘后,执行“Diagnostic”菜单下的“Media verify/repair”选项(快捷键为Alt+m),在弹出的“Perform media test”窗口中自行设定检测的起始点,终止点及检测的次数,同时按“R”键,将“Try to repair/relocate round defects”一项设为可用,这样在检测到坏道后HDDSPEED会尝试对坏道进行修复。
THDD与HDDSPEED功能大致相同,同样需要将THDD主程序复制到一张软盘上,然后以软盘引导到纯DOS模式下运行。它和界面相当简洁,选择“SURFACE TEST”,对硬盘进行扫描。检测完成后回到主菜单,选择“VIEW DEFECT LIST”(查看缺陷列表),在弹出窗口中可看到扫描到的坏道列表。按“R”键,开始修复坏道。“Pepaired”表示已经将坏道加入到G-list中,而“Not respired”则表示G-list忆满,坏道未能修复。对于坏道不多的硬盘来说,THDD的修复效果还是为错的。
在实际使用中可以发现,以上这些软件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不足。比如HDDSPEED的检测速度较快,但修复速度则比上THDD;HDDREG的修复能力较强,但它的检测速度很慢。而且每个软件针对不同型号和品牌的硬盘也会有不同的表现。针对不同的硬盘坏道故障,我们可以尝试多种软件,发挥它们各自的特长,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修复硬盘坏道进行扫描,然后再用修复软件直接对指定区域坏道进行修复,有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写在最后
硬盘出现坏道确实棘手,但并非完全不可修复。不过,任何软件都不可能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硬盘如果物理损坏太严重,功能再强的修复软件也是无能为力的。另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以上这些软件如果使用方法不正确,不但不能达到修复硬盘坏道的目的,反而可能适得其反,加速硬盘的损坏。
有些硬盘会有一个状态参数,记录着低格过程是否正常结束,如果不是正常结束低格,会导致整个硬盘拒绝读写操作,这个参数以富士通IDE硬盘和希捷SCSI硬盘为典型。有些硬盘还可能根据低格过程的记录改写某些参数。
一些低格工具做了些什么操作:
1. DM中的Low level format
进行了A和B操作。速度较快,极少损坏硬盘,但修复效果不明显。
2. Lformat
进行了A、B、C操作。由于同时进行了读写检查,操作速度较慢,可以替换部分缺陷扇区。但其使用的是逻辑参数,所以不可能进行D、E和F的操作。遇到IDNF错误或伺服错误时很难通过,半途会中断。
3. SCSI卡中的低格工具
由于大部SCSI硬盘指令集通用,该工具可以对部分SCSI硬盘进行A、B、C、D、F操作,对一部分SCSI硬盘(如希捷)修复作用明显。遇到缺陷磁道无法通过。同时也由于自动替换功能,检查到的缺陷数量超过G-list限度时将半途结束,硬盘进入拒绝读写状态。
4. 专业的低格工具
一般进行A、B、D、E、F操作。通常配合伺服测试功能(找出缺陷磁道记入TS),介质测试功能(找出缺陷扇区记入P-list),使用的是厂家设定的低格程序(通常存放在BIOS或某一个特定参数模块中),自动调用相关参数进行低格。一般不对缺陷扇区进行替换操作。低格完成后会将许多性能参数设定为刚出厂的状态。
这篇低格的介绍源自于一位硬盘修复高手,大师级的。。。
合适的低格工具能在很大程度上修复硬盘缺陷。正确的低格过程绝不会在物理上损伤硬盘。用不正确的低格工具则可能严重破坏硬盘的信息,而导致硬盘不能正常使用。
在修改硬盘的某些参数后必须进行低格,如添加P-list记录或TS记录,调整区段参数,调整磁头排列等。另外, 每个用户都可以用适当低格工具修复硬盘缺陷,注意:必须是适当的低格工具。低格软件就不提供了,网络上比较容易下到。
上面已经介绍了初级修复的原理,也就是纠正扇区信息的错乱,把缺陷扇区添加到成长扇区。下面我们就开始介绍一下几款G表级的修复软件的使用
浅谈硬盘坏道的初级修复《转帖》 下部(补充完整)
修复坏道最常用的软件MHDD
1、MHDD是俄罗斯Maysoft公司出品的专业硬盘工具软件,具有很多其他硬盘工具软件所无法比拟的强大功能,它分为免费版和收费的完整版,本文介绍的是免费版的详细用法。
2、MHDD无论以CHS还是以LBA模式,都可以访问到128G的超大容量硬盘(可访问的扇区范围从512到137438953472),即使你用的是286电脑,无需BIOS支持,也无需任何中断支持;
3、MHDD最好在纯DOS环境下运行;
4、MHDD可以不依赖于主板BIOS直接访问IDE口,但要注意不要使用原装Intel品牌主板;
5、不要在要检测的硬盘中运行MHDD;
6、MDD在运行时需要记录数据,因此不能在被写保护了的存储设备中运行(比如写保护的软盘、光盘等);
MHDD命令详解
EXIT(热键Alt+X):退出到DOS。
ID:硬盘检测,包括硬盘容量、磁头数、扇区数、SN序列号、Firmware固件版本号、LBA数值、支持的DMA级别、是否支持HPA、是否支持AAM、SMART开关状态、安全模式级别及开关状态……等)。
INIT:硬盘初始化,包括Device Reset(硬盘重置)、Setting Drive Parameters(设定硬盘参数)、Recalibrate(重校准)。
I(热键F2):同时执行ID命令和INIT命令。
ERASE:快速删除功能,每个删除单位等于255个扇区(数据恢复无效)。
AERASE:高级删除功能,可以将指定扇区段内的数据逐扇区地彻底删除(比ERASE慢,数据恢复同样无效),每个删除单位等于1个扇区。
HPA:硬盘容量剪切功能,可以减少硬盘的容量,使BIOS检测容量减少,但DM之类的独立于BIOS检测硬盘容量的软件仍会显示出硬盘原始容量。
NHPA:将硬盘容量恢复为真实容量。
RHPA:忽略容量剪切,显示硬盘的真实容量。
CLS:清屏。
PWD:给硬盘加USER密码,最多32位,什么也不输入表示取消。被锁的硬盘完全无法读写,低格、分区等一切读写操作都无效。如果加密码成功,按F2键后可以看到Security一项后面有红色的ON。要注意,设置完密码后必须关闭电源后在开机才会使密码起作用;
UNLOCK:对硬盘解锁。先选择0(USER),再正确输入密码。注意:选择1(Master)无法解开密码。
DISPWD:解除密码,先选择0(USER),再正确输入密码。在用DISPWD之前必须先用UNLOCK命令解锁。要注意,除了用UNLOCK和 DISPWD命令可以解密码之外,没有任何办法可以解锁。而且一旦将密码遗忘(或输入错误),也没有任何办法可以解锁。如果解密码成功,按F2键后可以看到Security一项后面有灰色的OFF。注意:选择1(Master)无法解开密码。
RPM:硬盘转速度量(非常不准,每次测量数值都不同)。
TOF:为指定的扇区段建立映像文件(最大2G)。
FF:从映像文件(最大2G)恢复为扇区段。
AAM:自动噪音管理。可以用AAM(自动噪音管理)命令“所听即所得”式的调节硬盘的噪音。按F2键后如果有AAM字样,就表示硬盘支持噪音调节。键入 AAM命令后,会显示出当前硬盘的噪音级别,并且可以马上就听到硬盘的读写噪音,要注意硬盘的噪音和性能是成正比的,噪音越大,性能越高,反之亦然。进入 AAM命令后,按0键可以关闭AAM功能,按M键可以将噪音调至最小(性能最低),按P键可以将噪音调至最大(性能最高),按+加号和-减号可以自由调整硬盘的噪音值(数值范围从0到126),按L键可以获得噪音和性能的中间值(对某些硬盘如果按+加号和-减号无效,而又不想让噪音级别为最大或最小,可以按L键取噪音中间值),按D键表示关闭AAM功能,按ENTER键表示调整结束;
FDISK:快速地将硬盘用FAT32格式分为一个区(其实只是写入了一个MBR主引导记录),并设为激活,但要使用还需用FORMAT完全格式化。
SMART:显示SMART参数,并可以对SMART进行各项相关操作。SMART ON可以开启SMART功能,SMART OFF可以关闭SMART功能,SMART TEST可以对SMART进行检测。
PORT(热键Shift+F3):显示各IDE口上的硬盘,按相应的数字即可选择相应口的硬盘,之后该口会被记录在/CFG目录下的MHDD.CFG文件中,1表示IDE1口主,2表示IDE1口从,3表示IDE2口主,4表示IDE2口从,下次再进入MHDD后此口就成了默认口,编辑MHDD.CFG 文件改变该值就可以改变MHDD默认的检测端口。所以,如果进入MHDD后按F2提示Disk Not Ready,就说明当前硬盘没有接在上次MHDD默认的那个口上,此时可以使用PORT命令重新选择硬盘(或更改MHDD.CFG文件)。
CX:对昆腾CX和LCT(包括LA、LB、LC)系列硬盘进行寻道测试,可以考验这两类硬盘上的飞利浦TDA5247芯片的稳定性(因为质量不好的 5247芯片在频繁寻道时最容易露出马脚)。按ESC键停止。此命令也可用在其他硬盘上,它主要通过频繁随机寻道来提升硬盘电机驱动芯片的温度,从而测试硬盘在强负荷下的稳定性。
WAIT:等待硬盘就位。
STOP(热键Shift+F4):关闭硬盘马达。
IBME:查看IBM硬盘缺陷表(P-LIST)。此时要记录大量数据,缺陷表越大,生成的文件(在IBMLST目录下)越大,如果MHDD存在软盘上的话,有可能会空间不足;
FUJLST:查看富士通硬盘缺陷表(P-LIST)。此时要记录大量数据,缺陷表越大,生成的文件(在FUJLST目录下)越大,如果MHDD存在软盘上的话,有可能会空间不足;
MAKEBAD:人为地在某个指定区域内制造坏道。注意,由它生成的坏道很难修复。
RANDOMBAD:随机地在硬盘的各个地方生成坏道,按ESC键停止生成。注意,由它生成的坏道很难修复。
BATCH(热键F5):批处理。
R(热键F3):硬盘复位。比如使用了PWD加密码后,为了使密码马上生效,可以用此命令。
FFUJ、KILLFUJ、AKILLFUJ:都是刻意破坏富士通硬盘的命令,一定谨慎使用,否则硬盘将被彻底损坏,无法修复。某一切正常的富士通硬盘,在使用FFUJ命令后,仅一、两秒种,就提示破坏成功,重新启动后,连自检动作都消失了,主板检测不到,硬盘彻底报废。
SCAN(热键F4)
图上少打了个[Standby after scan]:扫描结束后关闭硬盘马达,这样即可使SCAN扫描结束后,硬盘能够自动切断供电,但主机还是加电的(属于无人职守)
软件运行后批处理已带PORT命令,所以直接进入硬盘选择界面。
输入SCAN命令或快捷键F4,进入扫描参数界面。
[Star LBA]设定开始扫描的LBA值。
[End LBA]:设定终止扫描的LBA值。
[Remap](重新映像):是否修复坏扇区。
这个命令的意思就是是否用备用扇区来替换扫描的超时扇区,也就是把坏道加入到G表中。
[Timeout(sec)]:设定超时值,默认值为240。
包括其他修复软件都是以这个数值来界定扇区的缺陷,超出这个数值被认为缺陷扇区。
[Standby after scan]:扫描结束后关闭硬盘马达,这样即可使SCAN扫描结束后,硬盘能够自动切断供电,但主机还是加电的(属于无人职守)
[Loop the test/repair]:循环检测和修复,主要用于反复地修复顽固型坏道。
[Erase WAITs](删除等待):此项主要用于修复坏道,被修复的地方的数据是要被破坏的(因为Erase WAITS的每个删除单位是255个扇区)。
实际应用中,此项用到不多。按照修复原理G表级坏道修复是不损坏数据的。
顶上一行是会闪亮的略语:
左半部是寄存器状况,
它反映硬盘最重要的几种情况。
BUSY 存储器对命令无反应
DRDY 存储器找到
WRFT 写入错误
DRSC 存储器初检通过
DREQ 存储器接受信息交换
CORR
INDX
ERR 该处红色闪亮,指出现某种错误,同时右半部的状态指示反映错误的形态。
右半部(当左半部“ERR”闪红时)
AMNF 地址标记出错,
T0NF 找不到0磁道
ABRT Abort,拒绝命令
IDNF 扇区标志出错
UNCR 校验错误,又称ECC错误
BBK 坏块标记错误
2部分之间有一块空档。如果硬盘被加密,那里就会亮起红色“PWD”字样,而如果是作过HPA“截短”处理,则闪亮“HPA”,就只有这2种。
在这一行状态指示下面是硬盘的参数。
左半部反映硬盘的现有参数(启动时需按下<F2>),右半部分是测试时磁头位置。
在表面测试时,右边会有一个窗口。第一行是测试速度;底下是2个完成百分比数。
表面测试速度并不参照DMA规范,根据您的主板,可能您的某个HDD开始的时候会达到50Mb/sec。
在表面测试过程中,我们将会看到不同颜色的“小方块”,一块相当于255扇区(LBA制式),或者是63扇区(CHS制式)。
4.6版本其实已经很直观,各种颜色的方块已经加了时间说明。对于红色方块和严重超时红X,都会加入到G表中。
我们在具体使用中。对于出现坏道的硬盘,首先要把能导出的重要数据先备份,必定修复还是有风险的。如果多次扫描仍有坏道出现,可能是你的G表满了。
硬盘版是从虚拟盘中提取出来的,可以用。不过不要运行在你需要修复的硬盘上。
软盘版本和ISO都是启动后虚拟硬盘来操作。
还有2.9的汉化版本。要加载中文平台,比如天汇的袖珍版,才200K
硬盘再生器HDDREG
QUOTE:
"硬盘再生器"的优势--HDDR通过将磁性逆转来使坏道再生。如果您的硬盘有坏道,不仅影响使用,而且还有可能造成所存储的信息丢失,HDDR将使您的硬盘得到再生(差不多60%的受损硬盘是可以修复的)。结果是,不可读取的受损信息被修复,现有的信息不会受到影响。
在启动的控制后。
1、选择要修复的硬盘;
2、输入起始参数值。如果您想对整个硬盘进行扫描,就将此参数设为0。如果您不想从头扫描硬盘,就输入一个起始参数值。比如,您知道硬盘的开头5G是好的,为了节省时间不想扫描这开头的5G,您就可以将起始参数值设置为带m的5000m或不带m的2560000(扇区数 5000X512=2560000);
3、等待扫描过程结束。如果您使用的是未注册版本,屏幕上会显示出已注册完整版将能修复的坏道报告。如果您使用的是已注册版本,您会发现已修复的坏道报告被保存在了hddreg.log文件当中。
HDDREG在实际使用中效果一般,对于坏道少的硬盘,可以试用一下。
如果过多的连续的缺陷出现,反而用HDDREG会加剧磁头的老化损坏。
G表级修复软件-THDD
THDD对坏道的处理是G-级的,它目前的版本不支持P-级操作。它的优点一是处理速度快,二是能够支持所有品牌的硬盘。
1、把要处理的硬盘挂到IDE 2口,运行THDD,按照IDE口的顺序把系统能识别的硬盘按顺序列出的,用上下方向键可以选择要处理的硬盘。
2、选择了硬盘,回车后就进入到主界面兰色部分显示的是你所选择的硬盘的信息主界面很简单,左边是型号、固件版本号、序列号等,中间是容量和速度,右边是 CHS参数中间灰色的部分是主菜单,第一项是清除FAT表,二是清除MBR,三是磁盘表面检测,四是查看缺陷列表(注意,这选项并不能查看硬盘上的缺陷表,只是显示在第三项磁盘表面检测中发现的缺陷扇区列表,如果没有经过检测,显示的是列表是空的),五是选择要操作的驱动器。这里对我们最有用的就是第三、四项的功能。
3、做磁盘表面测试,执行第三项菜单,会出来一个检测方式的选择CHS模式只能支8GB以下的硬盘,LBA方式最大可以支持到256GB的硬盘,这个可以根据你的硬盘来选择在检测结果上两种模式是一样的(并非一般模式和高级模式的区别),只是有些老主板不能持大硬盘的LBA参数,所以提供了旧式的CHS模式给用户选择。
选择操作模式后,会出现检测起点的选择(图四),这里可以选择或手工输入从硬盘的哪个位置开始检测。输入确认后就开始检测,THDD的检测速度相对其它软件是很快的。等到检测完成后,会自动返回主界面。
4、选择第四项“查看缺陷列表”,会显示检测到的坏扇区结果。
此时你可以通过上下方向键查看坏扇区列表。按“R'’键,THDD会自动把
这些坏扇区添加到硬盘的G-List中。
退出THDD,关机断电后再重启。注意:这一步很重要,否则直接做下
一步的话会出现很多假的(就是如果断电重启后不会出现的)坏扇区。
重复上面的,直至检测完全通过,没有发现坏扇区为止。
还有DISKGEN和效率源硬盘检测修复程式3.0。这些都是中文的,操作简单,明了。就不给大家解释了
另外还有关于其他一些硬盘修复软件,一般比较冷门,要么功能强大,难以操作。
比如PCHDD、HDDL这些本身就是俄文,PC3000等已不仅仅是用于坏道的修复。
最后本人强力推荐 金海硕(又名:效率源)只要全盘检查时记下坏扇区,在坏道修复时手动把坏扇区附近前后2000左右加上就行了,次数是2-3。本人自身救回了IBM20G 昆腾8G 希捷6.4G 昆腾2G(又名:大脚)
❾ 怎样查看苹果手机连接的wifi密码
WiFi是无线局域网络的缩写,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如今生活中早已经离不开WiFi网络了。无论是在家里,在 饭店 ,在咖啡馆,只要是一个有人的地方就有可能有无线WiFi网络。但是 苹果 的iPhone手机和其他设备在连接上WiFi之后,很多人却无法知道自己连接上的WiFi的密码是多少,而当别人问起的时候又很尴尬。那么iPhone如何查看WiFi网络的密码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了解。
❿ 普菲德A1一SⅤD15怎样恢复出厂值
有一个一键恢复出厂设置,然后点击一下之后就可以完成恢复出厂设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