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国民党在第五次围剿胜利后为什么不把红军斩草除根
国民党在第五次围剿胜利后当然是想要斩草除根的,并不是主观上放过了红军,只是策略上失误,没有预料到红军会去走长征的路,所以导致朱毛成功会师,就整体而言,国民党第五次围剿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战果,但是并没有完全实现战略目的,而在此之后发生了中日战争和西安事变,国共合作开始了
B.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情报从何而来
钱壮飞 功不可没。个人感觉是第一功臣
“前三杰”是钱壮飞、李克农和胡底
长征是1934~1936年间
钱壮飞1925年经内弟介绍,他和夫人张振华在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无线电训练招考广告,经考试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钱壮飞无意中进入的这个训练班,属于国民党新建的特务组织。钱壮飞考入训练班后很快显示出才华过人,又与特务头子徐恩曾是同乡,徐表示要调他当机要秘书。他感到关系重大,马上通过各种途径找到李克农,向党中央请示。周恩来得知后认为机会难得,提出要将国民党的特务组织拿过来为我们服务,并决定让李克农、胡底与钱壮飞组成特别党小组,直接归中央特科单线领导。随后经钱壮飞介绍,李克农、胡底也进入了国民党特务机关,并受到徐恩曾重视,成为上海、天津方面的重要负责人,从而在国民党情报系统中打进了一个“铁三角”。
钱壮飞于1929年打入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后,以自己的精明能干及难得的廉洁赢得上司器重。不过,特务头子徐恩曾虽然欣赏钱壮飞的才华,毕竟还有防范。他只让钱壮飞处理文件和电报收发,密码本却随身携带,机要电报也一直由自己亲译。一次陪徐恩曾到上海,乘这个色鬼进歌舞厅换衣服时,钱壮飞便把密码本拿出来,由守在外面的同志迅速拍照后,再送回徐恩曾的兜内。此后,钱壮飞从报务员那里接到电报后,对估计有价值的都由自己开封先译,然后再原样封好上送。同时,这份密码也送到中央军委和红军那里。国民党几次大“围剿”的计划刚刚制定,尚未下发作战部队,其全部内容就已被破译,并被送到军委负责人周恩来及苏区的毛泽东、朱德面前。
1931年4月24日,长期负责中共中央机关保卫工作的顾顺章在武汉叛变,他被捕后要求把他送到南京,要将在上海的中共中央机密全数供出,保证三天内将中共中央一网打尽。他还嘱咐,不要让徐恩曾身边的人知道。当地特务机关向南京连发六封电报。此时正值星期六晚间,徐恩曾已去上海花花世界,钱壮飞用密码本将其全部译出,提前向党中央发出警报。接到钱壮飞的情报,周恩来指挥在上海的中共中央各机关立刻采取行动,中共中央、江苏省委和共产国际远东局的机关立即全部转移。钱壮飞为保卫中共中央机关的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考虑到自己不便马上离开,钱壮飞让女婿乘夜车赶去上海报警。星期天一早,李克农得到消息后,立刻通过陈赓找到周恩来。此后的两天两夜,中央几十个秘密机关和几百名工作人员紧急搬迁……星期一早晨上班后,钱壮飞平静地将封好的六封电报交给了徐恩曾,结束值班后便乘车离开南京赴上海。钱壮飞出走后,徐恩曾害怕被追究,经疏通上司陈立夫和有关同僚,向蒋介石隐瞒了自己的秘书是共产党以及密码已经泄露之事。这样,国民党当局长期未更改密码。直至红军长征时,对敌侦察仍主要依靠无线电侦听。红军长征万里一次也未中埋伏,并总能选择敌合围的薄弱部位跳出。一个小小的密码本,在中国历史上起到的作用不容低估。
C. 只能抓住电台却破译不了密文,为什么中共地下党的密码如此强悍
其实中共地下党的密码为什么如此的强悍主要原因就是在于它的管理。因为所谓的信息安全,除了有强大的技术之外,还得需要对人的管理,特别是在当时这种技术条件并不是特别大,也就是说大家的水平并不会相距太远,那么对于人的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
而且在细节处理方面也是比较的细致,因为密码还你如果有一个地方出现漏洞了,其实都很容易会被别人去破解的。因为有很多事情都是有关联的,如果说很多事情虽然看似没有联系但是大家都是使用一套密码的话,就很容易被破译人员破译出来。
D. 红军在飞夺泸定桥的时候,为什么铁锁没有被炸掉
一些人却打着“还原真相”的旗号,对“飞夺泸定桥”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
【质疑一:为何要留13根铁索?红军能夺桥靠的是与川军的“默契”?】
泸定桥纪念馆内的雕塑。 新华社图
那么我们就从战术角度分析一下:
先说红军的行军速度。红4团从28日清晨到29日清晨奔袭120公里,“昼夜兼程二百四”是很可能的。红军官兵常年在山野地区穿插作战,特别是红1军团素有急行军传统,所辖5团曾在长征中创造过奔袭160里(80公里)夺取鸭溪的战例。后来的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期,我军同样创造过昼夜行军240里(1947年秋清风店战役)、14小时疾进145里(1950年冬从山区穿插三所里)的战场奇迹。
至于红军22勇士攀爬铁索桥“能否打枪”,这个问题在现代人看来可能比较麻烦,但对于当年长期翻山越野、经验丰富的红军官兵来说,在铁索桥上用驳壳枪射击、投掷手榴弹都不算难事。而且,夺取泸定桥战斗并非只靠桥上的22个人,岸边,红4团集中了所有轻重机枪、迫击炮用于压制敌方火力,掩护阵地长达百米。这一战法在突破乌江、金沙江、安顺场时都用过,实战效果很好。
今年10月7日逝世的飞夺泸定桥“英雄排长”、106岁将军王茂全曾回忆,他当时作为机枪手用凶猛的火力掩护着战友们飞速的爬过13根碗口粗细的铁索,最终他和战友冒着熊熊燃烧的大火,占领了桥的对岸。
更重要的是,西岸红军在泸定桥激战时,红军右路军已经夺取了大渡河东岸下游的据点。红军的两路突进,很快给布防泸定的敌军造成了巨大战场压力,促使其战意衰退,抵抗很快瓦解。可以说,红军围绕夺取泸定桥实施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堪称根据严峻形势实事求是、随机应变打出的一套“组合拳”。无论抢夺安顺场还是飞夺泸定桥,红军都将机动作战灵活、迅速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其强攻掩护渡河的打法更是深谙“以局部优势火力猛攻敌薄弱一点”之战术精髓。
可惜的是,22名勇士的姓名大部分已无从查考,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战史》中留有姓名的仅5人。
【质疑三:在泸定桥根本没有战斗,当时国民党无数通讯没有一份讲泸定桥打了仗?】
这一说法显然缺少充分的史料调研。
在台湾“国史馆”有一份西康军阀刘文辉发给蒋介石的电报,称:“泸定桥李团与沿河之匪奋战。”时间是1935年5月29日,恰是红军“飞夺泸定桥”之日。此处“奋战”一词,无疑说明那些否定泸定桥发生过战斗的说法是错误的。
E. 红军长征到陕北后国民党为什么不追击了
红军长征到陕北后国民党不追击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当时红军分裂了,张国焘率领红军主力南下四川,客观上转移了国民党军主力的视线,为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合并建立稳固的根据地创造了机会。
2、红军当时在陕北已经脱离了国民党统治的心腹地区,对蒋的威胁已经不大。红军身处多个地方实力的夹缝之中,处境十分艰险。此时已经无需费时费力的去围剿了,周围的晋军、陕军、马家军等地方军阀部队肯定不会容许红军在自己的地盘上存在的。
3、虽然第五次围剿让红军元气大伤,但对陕北红军的围剿一直都没停下。主要兵力就是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以及部分中央军,但是战打了一年多也不见消灭红军,主要原因当然是张杨没有尽全力围剿,都想抗日.
4、国民党忙于解决两广事变,无暇西顾,当两广事变解决后,这才重视起来,于是蒋介石亲自来西安督战,给张学良提出要求:要么执行命令,全力以赴;要么退出陕西,由中央军进剿。然后就有了西安事变。
F. 为什么国军打不过红军
十年内战时期,最终红军是失败了的,所以有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之前阶段,主要是国军把主要精力和兵力投放在击败各地军阀上。其次,井冈山地区地形复杂,红军采取的方法又是游击战。国军投入的兵力既无法形成有效包围和封锁,又不适应这种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游击战,所以难以取胜。其三,国军没有估计到红军已经有了这么大的兵力和广泛的后备军(群众基础好,全民皆兵)。
事实上,最终红军高层也过于得意自己的强大和国军展开了正面作战,而国军却认识到了红军的利害倾全力一战。此消彼长,红军在井冈山的失败就是必然的了。
G. 红军飞夺泸定桥,国民党为什么只去掉桥板不把桥给炸了呢
飞夺卢定桥 其实从军事上讲,一点点教育意义都没有。
两岸相距不过100多米,无论谁防御,都是很困难的,100多米,用那时候的长身管步枪(7.62和7.92毫米),在这个距离上,能打穿1米后的土墙,能打穿几十厘米厚的硬木板。躲在一层沙袋围起来的临时工事后面,简直就等于是活把子,打过CS的都知道“穿墙”能打死人的。
攻桥的时候,红军集中了所有的优势火力,又是机枪又是迫击炮,攻击部队还带有冲锋枪,守军在这个距离内,只要不是坐在坦克里,肯定被打的抬不起头,更何况,守桥部队也是地方的乌合之众。
把泸定桥 当作 奇迹 大吹大擂,我想,只不过是想借机 宣传 红军 是天军,无法被剿灭,而且可以改变历史(石达开就被堵在泸定桥了)。
蒋介石 要真认为一个泸定桥能象挡住石达开一样挡住红军,我就太瞧不起他了。一个冷兵器时代,一个是用现代武器的时代,100多米的河怎么成的了“天险?” 说后来的长江 是天险,都很勉强,更别说 卢定桥 了。
有人说,防守的也有机枪大炮,怎么红军就过桥了?这么想是不对的,防守的一方,在这个战例中,采用的是死防守,蹲在100多米外的桥头和街道中,成了活把子,进攻的一方,采用多点射击,集中火力于一点,双方的地利优势是完全不一样的。一方是死位置,一方是多点火力压制的。不一样。
一句话,在枪炮身管兵器时代,国民党部队在泸定桥 依托100多米的河流建设的防御阵地,纵深太小,完全没有防御的意义,根本上就是肯定失败的原因。除非在桥头之后,建立了牢固的火力支撑点和纵深防御阵地,才可能挡住红军的有限猛攻(红军装备确实很差)。
要是时光倒流,只要有1个营的兵力+炮兵105毫米连(4门足够)我一定可以守住 泸定桥 。寸土不失。把几万红军全堵在 大渡河
H. 国民党在解放战争中为什么会失败
一、战略认识的差距。老蒋认为,只要掌握北平、天津、上海、武汉、广州几个城市就等于掌握全国,只注意拉拢军阀、财团、黑帮、地主,严重忽略工农,需要知道当时工农占中国人口80%以上,国军在城里的力量强,但在农村地区基本空白。老毛则认为,必须团结一切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得到80%人口的支持,从长远来看,就处于不败之地。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是有道理的。
二、阶级属性的弱点。国民党的资产阶级带有妥协性和软弱性,贪财近利,贪图享乐,而工农阶级是激进的,不容易妥协的,长此以往,自然是国民党失败。
三、党的建设。国民党自成立之初,就残留大量问题,官商一体,导致严重腐败问题,封建残余严重,导致思想落后,内部派系林立,导致经常互相扯后腿,调度不灵,互相争功,阳奉阴违,导致指挥混乱,部署混乱,调度混乱等问题。吃空饷,虚报军情,擅自贩卖军用物资,扰民严重等等,层出不穷。
四、组织性问题。很多人都习惯性忽略组织性的重要性。草原民族的游牧部落,长期忽视组织性的建设,只擅长游击,来了就抢,抢了就跑,想尽办法逃,更像强盗,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之后,赋予了他们坚定的信念,严明了军纪,号令分明,千夫长死,百夫长上,战斗至一兵一卒,组织性大大提升,战斗力也大大提升。元末的朱元璋农民起义军,原本也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战斗力不强,纪律涣散,逃兵很多,但提升了组织性,确定了驱除靼虏,恢复中原的奋斗目标,民族大义大大刺激将士的战斗意志,而且明确军衔,职权分明,整顿军纪,就变成了正规军,战斗力大大提升。国民党在掌权后,革命信念就逐渐崩溃了,丧失掉信仰,军纪也逐渐涣散,加上本身派系繁多,山头林立,经常为些鸡毛蒜皮小事闹矛盾,导致经常调度不灵,影响部署,怠误战机,但仗着关系,反而免责,职权不明,乱插手乱指挥的事常有,上级一投降,手下也跟着投降,死一个团长,这个团就乱了。国民党长期忽视党内建设和组织性建设,是导致败亡的根本原因。而共军最初也有山头林立,纪律涣散的问题,逃兵很多,战斗力低下。后来大力整顿,确立坚定信仰,唯有共同并且坚定的信仰,才能让将士们奋勇作战。确定多首长领导制,上层平时团长打仗,政委负责思想政治和生活,团长死后,还有政委接替指挥,营长死,连长接着指挥,连长死接着排长指挥,战至一兵一卒。把党支部下到连级,党员比例越大,逃兵越少,纪律也越好。
五、后勤问题。虽说国民党依托城市和工厂,还有美国供应物资,后勤方面比较强大,但是忽视了中国的实际国情。美式装备是很先进,但弹药消耗太快,国民党自己无法生产配套的弹药,弹药只能依赖美国空运,而且维护麻烦,需要很高的保障水平,才能维持正常使用。当时的中国战场,非常辽阔,但基建非常落后,基本都是土路,却没有加油站,没有油料,那些飞机、坦克、卡车都没法动,后来由于老蒋站错对,得罪了新总统杜鲁门,杜鲁门暂停援助国民党,没有美军飞机空运,国军的补给效率自然下降一大截。国军后勤体系很混乱,各部队装备和服装也不统一,武器就有美械、英械、法械、德械、苏械、日械的,武器弹药口径不一,因为规格不统一,无法有效的组织运输和及时的送上前线,而且因为弹药不通用,造成巨大混乱,严重影响战斗力发挥,这问题在抗战时期就暴露相当严重了。还有军官穿皮鞋,士兵只有一小部分穿布鞋,大部分士兵还是穿草鞋,草鞋硌脚不耐穿,也不保暖防寒,很多国军士兵的脚经常割出血,冻伤,走路都走不了,导致战斗力严重下滑。而共党有群众基础,以前基本靠自己制作草鞋,后来发动群众给缝制布鞋,基本都换了布鞋,虽说比不上皮鞋,但比起草鞋已经好太多了。很多农民推着小推车给共军送粮食,打仗靠缴获的武器弹药,还有自己的地下兵工厂,土制手雷、地雷、大炮,虽然落后,威力不足,但好歹能用,共军习惯走山路,而且经常是快步跑,所谓的运动战,也基本靠两条腿跑出来的,反而比国军还快一些。
六、指挥问题。战略认识的差距,也导致军事认识的不同,指挥水平也不同。国军太执着于一城一地的得失,每占一城,都必分兵把守,反而导致可用于一线的兵力越来越少,逐渐陷于被动挨打,而共军的战略则相反,不计较一城一地得失,而是尽量保留有生力量,搞运动战,搞局部兵力优势,慢慢蚕食鲸吞国军,掌握战略主动权。而且由于国军内部派系林立,军阀都要保存实力,之间矛盾又多,互不支援,反而经常扯后腿,有指挥不畅,调度不灵的问题,在抗日战争时期,这个问题就很严重了,在解放战争中,更是暴露无遗,屡屡错失战机。一盘散沙,对抗一块铁板,最后自然是铁板获胜。国军指挥体系似乎更为僵硬,很多事情都要层层上报,等上级批准,来回非常费时间,老蒋又非常喜欢乱插手前线指挥,经常强令前线必须按他的命令部署,却不顾是否符合实际,而下面的人又不敢说啥,谁也不想当出头鸟,负责任,导致一错再错,积重难返,最后必然失败。
七、情报战。自从戴笠死后,老蒋就等同断了右臂,在情报战就逐渐处于下风,而共党有号称红色特工之王的李克农主持情报工作,对国民党的情报,几乎是了如指掌,共谍早把国民党渗透得像个筛子了。不得不说,老蒋身边很少有既可靠,又有能力,还非常忠心的人才,听话的变成庸才,不听话有本事的又不能用,最终结果往往就是无人可用。
八、人心向背是关键。本来抗战结束后,老蒋的威望达到极致,国军实力也是大增。但给苏联强迫签订了《雅尔塔协议》,承认外蒙事实独立,把日本占据晚清的库页岛和邻近岛屿都白送给苏联,大连港给强迫国际化,苏联拥有优先权,苏联无偿使用旅顺军港,中东和南满铁路白送苏联一半经营权,还要保证苏联在满洲的优越权,凡此种种不平等条约,跟晚清时期的屈辱无异,国民党大失人心。老蒋任人唯亲的毛病很成问题,任由宋子文把经济搞得乱七八糟,小蒋上海打老虎失败,导致人民彻底失望,国民党受江浙财团控制太严重。而共产党,自创立以来,反而是比较得人民同情的,有大量的知识分子倾向共党,共党靠土改得人心,人人都能分到土地,就拥护这个党,而且当时共军还没有正规化,还没有建立税收制度,把国军赶跑了,他们不用交税,还推翻地主土豪,分得土地,农民自然拥护共党。自从国民党掌权以后,就基本没有过像样的经济改革和土地改革,反而地方官僚极其腐败,官商黑勾结,各种巧立名目,大力搜刮民脂民膏,苛捐杂税超多,人民负担很重。国民党专政太久了,很不愿意放权,而对民主党派人士大肆打压,有异见者不是逮捕,就是暗杀,经过媒体曝光,自然更是大失人心。尤其是上海打老虎失败后,民主党派人士,包括国民党左派,都对国民党是彻底绝望,认为国民党已经没有希望,就全面倒向共产党。地方军向来受中央军排挤,而且老蒋想尽办法削弱他们实力,骗他们当炮灰,然后就接收他们地盘,早就引起很多地方军阀不满了,解放战争后期,在国民党形势不利的情况,大量的国军是大批大批地倒戈。即使在中央军内部,也有相当多人对国民党不满,本身老蒋喜欢玩弄权术,喜欢到处安插特务,即使对嫡系都不是很信任,猜疑心很重,喜欢乱插手前线指挥,逼走很多人。国军第一名将孙立人,论军事才干,毫无疑问是非常厉害的,但老蒋很猜忌他,将他投闲置散,重用听话但庸才的杜聿明,讽刺的是,孙立人始终忠心于他,而杜聿明却投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