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华传统诗词中隐藏的文化密码
“有人问小学生就开始学古诗词是不是太早,我认为小学开始就已经太晚了。”于丹认为,任何小孩子牙牙学语的时候都会对韵文有种天生的敏感,都会玩“你拍一我拍一”,都会唱童谣,都会说儿歌,而很多中国古诗词也都恰恰有着类似童谣的内容。
“这些东西是耳濡目染,从小的时候陪伴一生成长的。小孩子从小的时候对于语言的记忆是非常深刻的。个人在语言上合辙押韵,有跌宕铿锵这种韵律之美,长大后对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于文字的熟悉,影响会特别深刻。”于丹表示。
古诗词对小孩子是负担?
于丹很小的时候,她的姥姥就教给她背很多古诗词。至今于丹之所以可以出口成章旁征博引,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当时的“童子功”。
“中国人之所以把《弟子规》、《三字经》归为三个字一段,都是合辙押韵的,而小孩子对诗词音律的认可几乎是一种天性,这是一种特别尊重教育规律的做法。现在我们总说给孩子减负,是不要做填鸭式的灌输。不要觉得背古诗词是负担,只要让孩子玩着学,这些东西丝毫不是负担.。”于丹强调。
小时背诗词句句理解?
姥姥对于丹的教育方式如今也延续到于丹对自己子女的教育上。她的孩子自一两岁起便开始背诗,其中当然免不了背错词、释错义的时候,于丹对此却不以为意。
“小孩子背诗词,不见得非要让她理解,只要能读出韵律之美就足够了。你要允许她‘胡说八道’,允许她随便解释,你要跟他一起玩。”
于丹自己的孩子自很小的时候起就开始背诵诸如《春江花月夜》、《蜀道难》这样的长诗,而于丹不苛求的教育方式则最大限度保留并且延续了孩子对于诗歌的热爱。
“她在三四岁的时候对诗歌表现出来的喷薄热情和汪洋恣肆天马行空的解释,在她长大后你会觉得弥足珍贵,因为那是她的爱、她的本能、她的游戏天性。后来她上学以后仍然非常喜欢诗词,这与她小时候的背诗习惯有很大关系。”于丹说。
于丹并不认为,我们的课本去掉了古诗词就可以给小孩子减负。“让小孩子熟悉韵文,在音阶的跌宕中去触摸母语,在对母语的情感依赖中逐渐理解内涵,这就是中国人激活自己血液中文化基因的道路。小学生多接触些古诗词,以后会看见它的好处。”于丹最后说。
那些陪伴我们长大的经典古诗词
网友们关于经典古诗词的一番热议,也引发了很多网友的集体回忆:几乎每个做过学生的人,都从课本上学过、诵读过经典古诗词、散文,那些充满美感的作品,也留给很多人美好的回忆。
“60后”:
一句古文给他奋斗的动力
“60后”的施先生印象最深的是有几首诗,“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诗当时鼓励我去坚强和进取”。施先生还喜欢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他喜欢王维的这种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意境。
“70后”:
爱背古诗词 长大成“写手”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袁小姐至今都还能背出小学三年级学的第一首古诗。“短短几个字,却如此传神,让我觉得太妙了。”袁小姐说,从小学起,背古诗就成了她的一大爱好,渐渐地,自己也爱上了写作,如今,写作更是成了她的职业。
“80后”:
因为喜欢武侠小说 爱上读古诗词
“80后”的韩林是个理科生,同时是个武侠小说迷,因为喜欢看武侠小说,他才爱上古诗词。
“武侠小说中有很多与古诗词相关的内容,如果不懂古诗词,也还是可以看热闹,但是那种意境就要差很多。”韩林称。为了更好地体会武侠小说的意境,他读了很多古诗词,“在我当时所在的理科班,也算上奇葩一朵了。”韩林自我调侃称。如今,说起《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江城子·密州出猎》这些古诗词,翰林依然可以一口气背出很多句。
“90后”:
不会几句古诗 感觉“没文化”
今年21岁的曼妮在广州暨南大学读大四。曼妮说,《甄嬛传》播出后,同学之间说话都变得“文绉绉”的,如果不会几句古诗词,更是感觉自己在别的同学面前“没文化”。于是,她重新去学了好些唐诗宋词。“现在再背一遍,好像更能领会古人写诗的意境,也发现古代文学真的是博大精深,别有一番韵味。”
❷ 宋词解读
我怒发冲冠,独自登高凭栏,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我抬头远望天空一片高远壮阔。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洗雪。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发誓吃敌人的肉,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满江红》创作的具体时间应该是在岳飞入狱前不久。词中有多处可以用来证明这一观点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两句历来是考证《满江红》作者问题最为关键的内容,但几乎所有的解释都不够准确。认为《满江红》是岳飞所作的,都把时间定于岳飞第一次北伐,即岳飞30岁出头时。如邓广铭先生就持此说。这一观点其实是错误的,理由有五:
一是当时的岳飞无论就其阅历资历还是心境,根本不具备写出像《满江红》那样悲愤交加、气势磅礴的内涵与底气。那时的岳飞正仕途辉煌踌躇满志,怎么可能满腔悲愤“怒发冲冠”?怎么可能觉得“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又何来气度“待重头收拾旧山河”?
二是岳飞当时对功名非常重视,并在其诗词中经常有所流露。如写于绍兴二、三年秋屯驻江州时的《题翠岩寺》中“功名直欲镇边圻”,以后的《小重山》中“白首为功名”,表明当时岳飞头发已白,仍然有心功名。直至绍兴十年大破金军前,岳飞在《寄浮图慧海》中依然表明“功业要刊燕石上”。这些同期及以后的诗词表明,当时的岳飞非常重视功名。
三是《满江红》一经问世即广泛流传,如此非同寻常之作,如果真是岳飞三十岁青云直上之时所作,岂能就此湮没不见踪影?
四是不理解“三十”与“八千”。这是关键中的关键,几乎所有研究此词的学者都把“三十”看作是“三十岁”,因此认定此词作于岳飞30岁出头。实际上这里是指“三十年”,即三十年的功名。封建社会的功名是从幼时求学开始的,并非一出生就能追求的。岳飞自幼时习武读书到入狱前,正好30年上下,是个约数。“八千”也是个约数,只是表示征战路程的艰辛和漫长。
五是不理解“尘与土”与“云和月”的含义。前者是指一钱不值,因为岳飞到入狱时才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历来非常重视的功名原来毫无价值。后者是指竹篮打水,岳飞十年征战,功毁一旦。如此,此二句就一目了然了:一生追求的功名其实一钱不值,一生漫长的征战最后前功尽弃。
由此可以大致框定:《满江红》应该诞生在岳飞于绍兴十年七月下旬奉诏被迫班师到入狱之间的一年多时间里。
“怒发冲冠”和“仰天长啸”。此二句从未有人做过详细考证,却是界定《满江红》具体创作时间的重要依据之一。从字面看,显示岳飞的愤怒到了极致。在那段时间里,岳飞究竟何时最为愤怒?在班师途中,岳飞撕心裂肺悲愤交加:“所得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干坤世界,无由再复!”随后,岳飞又被剥夺了兵权,听命于可耻屈辱的和谈。但真正令岳飞“怒发冲冠”的,当是得知对自己的陷害之时。有位好心的部将设法通知正在庐山的岳飞关于王俊上告张宪“背叛”的消息。岳飞立刻明白这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从不许胜利到屈膝求和,再到陷害忠良,要加害自己,此时的岳飞终于忍不住“怒发冲冠”而“仰天长啸”,应该是顺理成章的。查张宪入狱应该是在绍兴十一年九月上旬后,岳飞是十月上旬下庐山的。因此,《满江红》的诞生理当就在其间的二十多天里。
“潇潇雨歇”。此句亦从未有人考证,诗词是情景交融的,“潇雨”一词诗人总是用来形容秋天的冷雨,“歇”显然是指雨的断断续续。于是此句也就清楚了:秋雨绵绵时断时续。此句既点明了作者是在秋雨中创作,也反映了作者心情的郁闷和沉重。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人们历来总是把“等闲”看作虚词,其实不然,它应该是岳飞当时真实处境的具体写照。在此前数年岳飞所作的词中,已有“白首为功名”,表明岳飞那时的头发已经斑白。在随后军事上指挥的一系列重大战役,以及在政治上受到的一系列沉重打击,显然在催白岳飞的头发。因此,岳飞当然不甘心少年时就有的理想就此破灭。查岳飞一生征战,三十岁时正忙得不可开交,谈何“等闲”,唯独到快四十岁时却成为一个无职无权之人而被迫闲散在野,其内心之悲切和壮志之不已的激烈冲突可想而知。
上述考证表明,《满江红》的内容完全符合岳飞入狱前的年龄、心情和处境。
岳飞创作《满江红》的具体地点是在庐山东林寺,解读的密码,就隐藏在词的字里行间
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384年),南面庐山,北倚东林山,环合四抱,有如城廓,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岳飞与庐山有不解之缘。绍兴六年,岳飞因母亡守丧,岳母坟就在庐山。绍兴七年,也因故回到庐山。岳飞与东林寺主持慧海关系非常密切,曾专门作诗《寄浮图慧海》。《满江红》中有三处“密码”可以用来界定其诞生地点就在东林寺。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历来都公认《满江红》是登高而作,却不知岳飞的具体所处,只得含糊解释成某处高楼,其实当时岳飞就在东林寺,因为《满江红》的开篇就隐藏着创作地点的秘密。
庐山东林寺有一则着名的典故。东林寺门口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名虎溪,要进东林寺就必须经小溪上的虎溪桥。据传说,东晋时东林寺主持慧远在寺院深居简出,人们称之为“影不出山,迹不入俗”。他送客或散步,从不逾越寺门前的虎溪。如果过了虎溪,寺后山林中的神虎就会吼叫起来。有一次,慧远与来访的诗人陶渊明和道士陆修静谈得投机,送行时不觉过了虎溪桥,后山的神虎立刻就长吼不止,三人相视大笑。这个文坛佳话,称为“虎溪三笑”,一直流传至今。由于此虎是守寺护僧之神,因此在虎溪桥畔有一头石虎怒目而视凭栏而踞。了解了虎溪桥畔的神虎和这则典故,就很容易看出,岳飞看着秋雨中威武不屈的石虎触景生情,利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把自己比作了护国看家的神虎,眼看着赵构们“越界”而“仰天长啸”,这才有后面的“饥餐胡虏肉”和“渴饮匈奴血”之词。
《满江红》的词韵隐藏着其诞生地点的第二个秘密。唐朝大诗人李白在游东林寺时有一首诗,名为《庐山东林寺夜怀》:我寻青莲宇,独往谢城阙。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天香生虚空,天乐鸣不歇。冥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湛然冥真心,旷绝断出没。李白写诗是抒怀,岳飞作词也是抒怀,而且《满江红》正是步了《庐山东林寺夜怀》的韵,特别是“阙”、“月”和“歇”这三个押韵的字都是来自李白的诗。更能说明问题的是《满江红》中有“壮怀”与“壮志”。按理说,同一首诗词中用两个相同的字是犯忌的,因此比较少见。但李白的诗却有“天香”与“天乐”。两个“壮”对两个“天”,显然绝非巧合。而且,还能明显看出《满江红》的“天阙”也应该是受到了李白两个“天”的影响。
李白在东林寺还写过另一首诗,名为《别东林寺僧》:“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
《满江红》中也可以看出追随这首诗的痕迹。“凭栏处”正是“送客处”的模仿,“长啸”无疑是“猿啼”的翻版。《满江红》中的神虎精神更是与李白“过虎溪”的畏惧形成鲜明比照。
“朝天(金)阙”。此句隐藏着解读《满江红》诞生地点的第三个秘密。此句自《满江红》现世以来从未见有人作出过合乎逻辑的解释,因为不了解其中也隐藏着一个东林寺的典故。
一般寺院的主殿称为大雄宝殿,但东林寺的主殿称“神运宝殿”。相传慧远初到庐山选择结庐之处,认为东林寺址在丛林之中,无法结庐,打算移到香谷山去结庐。夜梦神告:“此处幽静,足以栖佛”。是夜雷雨大作,狂风拔树。翌日该地化为平地,池中多盛良木,作为建寺之材。“神运”之名,由此而来。
有了这则典故和前述的铺垫,此句就能理解了,其实很简单,也很直白,就是在功成之日再来朝拜东林寺的“神运宝殿”,因为神是天神,“神运宝殿”就象征着天上的宫阙。岳飞自比神虎,理当朝拜天阙。
还要解释一下,此句为何历来有“天”与“金”二说。很可能岳飞在奋笔疾书一气呵成《满江红》之际,于最后收笔时有了点犹豫。他先用了“金”字,当然决不是朝拜皇帝的金銮宝殿,而是朝拜金碧辉煌的神运宝殿。岳飞在诗词中把佛像称为“金仙”,如建炎四年四月十二日《广德军金沙寺壁题记》中的“陪僧僚谒金仙”。毕竟是身在佛寺,理当朝拜佛祖金身。但岳飞继而又改为“天”字,一来以避深恶痛绝的“胡虏”之“金”,二来受李白的影响以映衬东林寺神运宝殿的典故,三来更能暗合自比的神虎形象。由于“天”与“金”在词中的基本含义相通,就不能排除岳飞原作中的修改,而抄者忠于原词照录的可能。由于后来者在誊抄或刻录时只能二选其一,于是有了“朝天阙”与“朝金阙”两种版本。
《满江红》蕴含的典故,清楚地表明其诞生地就在庐山东林寺。
多少年来,人们研究《满江红》,为寻找岳飞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费尽周折而不得。对《满江红》的上述破解,终于使人看到了岳飞真实的内心世界
转
❸ 宋词密码的统计方法
yixuan没有过多的时间从《全宋词》文本中做人工统计,于是想出一个土办法。宋词的句子都很短,最常见的词语一般是两三个字,比如“犹解嫁东风”这句话,可能的2字组合是“犹解”“解嫁”“嫁东”“东风”,3字组合是“犹解嫁”“解嫁东”“嫁东风”。如果把每句话可能的字的组合都列举出来,就可以整体统计频率了。根据这个思路,yixuan用R语言编出一个程序,统计出《全宋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100个词语。
在“yixuan”贴出的高频词中,排在前面的分别是:
1、(无效字符)(1485)
2、东风(1382)
3、何处(1230)
4、人间(1202)
5、风流(857)
6、归去(812)
7、春风(802)
8、西风(779)
9、归来(771)
10、江南(765)
而里面会有很多无意义字的组合,不过这类词语本身的出现就是一个偶然,所以可以预期的是它们整体的频数会很低,使用频率极少。
❹ 马未都唐诗宋词密码什么时候发布
唐诗宋词密码出版时间并没有公布,目前正在写作中,马未都2020年正月初五开始动笔写书《唐诗宋词密码》(暂定名)。
计划写100篇,实际写了110篇,共写了112人。
以时代为背景,以诗人为主线,唐人66篇,宋人44篇,解析约300首诗词,计40万字。
马老作为文物鉴赏界的泰斗,通过自身的学习和生活的阅历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颇有建树。
此次他闭关写作,据说瘦了10斤,头发长了一斤,用完了一堆笔芯,65岁依然笔耕不辍,倾注心血与中国文化,值得尊敬和学习!
此次《唐诗宋词密码》以其独特的文笔把中华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娓娓道来,让读者在阅读中更轻松,清晰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马老鉴赏传奇故事不胜枚举,源于热爱和钻研,收复了很多流落于民间的文化瑰宝,为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继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和贡献。
❺ 唐诗宋词密码何时出版
唐诗宋词密码出版时间并没有公布,目前正在写作中,马未都2020年正月初五开始动笔写书《唐诗宋词密码》(暂定名)。
计划写100篇,实际写了110篇,共写了112人。
以时代为背景,以诗人为主线,唐人66篇,宋人44篇,解析约300首诗词,计40万字。
马老作为文物鉴赏界的泰斗,通过自身的学习和生活的阅历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颇有建树。
此次他闭关写作,据说瘦了10斤,头发长了一斤,用完了一堆笔芯,65岁依然笔耕不辍,倾注心血与中国文化,值得尊敬和学习!
此次《唐诗宋词密码》以其独特的文笔把中华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娓娓道来,让读者在阅读中更轻松,清晰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马老鉴赏传奇故事不胜枚举,源于热爱和钻研,收复了很多流落于民间的文化瑰宝,为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继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和贡献。
❻ 宋词密码的介绍
《宋词密码》以卷帙浩繁的宋词为载体,试图以一种跳出文本的言说方式,打开宋词之门:以一种独出机杼的读史视角,完成对尘封岁月的深度扫描,读出隐匿在其背后的世事流转,沧桑变幻。
❼ 谁知道宋词密码排名第一的“无效”语词是什么
1 1485 21一笑 41深处 61一片 81不是
2东风 22黄昏 42时节 62桃李 82时候
3何处 23当年 43平生 63人生 83肠断
4人间 24天涯 44凄凉 64十分 84富贵
5风流 25相逢 45春色 65心事 85蓬莱
6归去 26芳草 46匆匆 66黄花 86昨夜
7春风 27尊前 47功名 67一声 87行人
8西风 28一枝 48一点 68佳人 88今夜
9归来 29风雨 49无限 69长安 89谁知
10江南 30流水 50今日 70东君 90不似
11相思 31依旧 51天上 71断肠 91江上
12梅花 32风吹 52杨柳 72而今 92悠悠
13千里 33风月 53西湖 73鸳鸯 93几度
14回首 34多情 54桃花 74为谁 94青山
15明月 35故人 55扁舟 75十年 95何时
16多少 36当时 56消息 76去年 96天气
17如今 37无人 57憔悴 77少年 97惟有
18阑干 38斜阳 58何事 78海棠 98一曲
19年年 39不知 59芙蓉 79寂寞 99月明
20万里 40不见 60神仙 80无情 100往事
❽ 宋词密码的内容简介
宋朝,中国封建文人的黄金时代,尽管其重文轻武的国策,使宋人经历了太多的蹂躏之苦,黍离之悲,但也正因如此,才形成了有宋一代词人特有的文化心理。他们,用一个个灵动的词牌,一组组或清雄顿挫,或绮丽婉约的长短句,构筑起了一道巍峨耸峙的文化峰峦。
❾ 宋词密码怎么用
找密码把数字随机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