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在有卖像潜伏中翻译数字的密码本吗,或那些书(除字典外)可以用做密码本
任何一本书都可以成为密码册,只要有事先编制好的密码规则。广播里播的数字按照规则你可以在书里找到对应的字。第几页第几行第几个字之类的。
2. 有没有关于老鹰一类的书!
不是没有,是少,不热门,作为禽类,鹰的地位是相当的重要的.任何一本网络书中都有鹰,要是你在BAIDU上找不到的话建议你可以用GOOGLE效果差不多都是搜索引擎.书店里没有的那是正常的这种书很少有热卖的,建议上淘宝买.
3. 世界有哪些出名的密码破译高手
我知道一个
是德国的亚山博士,他在破译密码界被认为是神圣的,高不可攀的.在20世纪40年代初,爱尔兰的天才数学家在柏林的一座犹太人教堂里,据说在神的佑助下研制成功的,其保险系数高达30年,足足比当时其他高级密码的保险系数高出十几倍!这就是说,30年内人类将无法破译该密码—破译不了是正常的,破译反而是不正常的.这就是老鹰密码.
后来亚山博士知道后,背叛祖国加入到盟军阵营.因为德国有一个无人可破译的密码.亚山博士感觉到寂寞,所以才会加入到盟军破译老鹰密码.后来他仅用了7个就破译了老鹰密码. 还写本关于破译密码的书<<天书>>.
据说亚山博士在生活上是个笨蛋,终生未婚.有时候自己出门不一会就能迷路. 他母亲怕他走丢,每当亚山博士出门的时候就寸步不离的跟着他.
4. 二战中最出名的密码
二战中神奇的“无敌密码”
孙子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二次大战中,英国倾全国之力,破译了德国的“谜语机”密码,为战胜纳粹德国作出重要贡献;美国则破译了日军密码,由此发动空袭,击毁日本大将山本五十六的座机。丘吉尔说,密码员就是“下了金蛋却从不叫唤的鹅”。
今年7月26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国会山上举行隆重仪式,为一些已经沉默了半个多世纪的印第安“特殊密码员”颁发了美国政府最高勋章——国会金质奖章。当年,正是他们编制出不可破译的“无敌密码”,为盟军最终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攻占硫磺岛“无敌密码”显身手
对这迟到了半个世纪的表彰,布什也不胜感慨。他说:“他们勇敢工作,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他们对国家的贡献值得所有美国人尊敬和感谢。”
在表彰仪式上,4名白发苍苍的印第安老战士更是激动异常。当年,正是包括他们在内的29名印第安纳瓦霍族人,编制出了这套“无敌密码”。现在,其中25人已离开人世。
一名叫布朗的密码员激动地说:“让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历史。”纳瓦霍族语密码员协会的主席萨姆·比利森也接受了奖章。他表示,他对此悲喜交加,但不觉得苦涩,因为“土地是我们的母亲,而保卫母亲是做人之本”。
用纳瓦霍语编制军事密码,是一个叫菲利普·约翰逊的白人出的主意。约翰逊的父亲是传教士,曾到过纳瓦霍部落,能说一口流利的纳瓦霍语,而在当时,纳瓦霍语对部落外的人来说,无异于“鸟语”。极具军事头脑的约翰逊认为,如果用纳瓦霍语编制军事密码,将非常可靠而且无法破译。因为这种语言口口相传,没有文字,其语法、声调、音节都非常复杂,没有经过专门的长期训练,根本不可能弄懂它的意思。另外,根据当时的资料记载,通晓这一语言的非纳瓦霍族人全球不过30人,其中没有一个是日本人。
1942年初,约翰逊向美国太平洋舰队上将克莱登·沃格尔提出了这个建议。约翰逊说,根据他的实验,用纳瓦霍语编制的密码可以在20秒内将三行英文信息传递出去,而同样的信息用机器密码却需要30分钟。
沃格尔接受了约翰逊的建议。1942年5月,第一批29名纳瓦霍人被征召入伍,并被安排在加利福尼亚一处海滨编制密码。他们根据纳瓦霍语共创建了有500个常用军事术语的词汇表。由于纳瓦霍语没有描述现代军事设备的词语,因此他们经常使用比喻说法和拟声词。
在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海军陆战队共征召了420名纳瓦霍族人充当密码通讯员。这些纳瓦霍族人参加了美军在太平洋地区发动的每一场战役。他们用密码下达战斗命令,通报战情,紧急时还参加战斗。他们的英勇献身,为最终打败日本军国主义者起到重要作用。
攻占硫磺岛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打的一场经典战役,美军把旗帜插上硫磺岛的照片,成为美国在二战中浴血奋战的象征。硫磺岛战役结束后,负责联络的霍华德·康纳上校曾感慨地说:“如果不是因为纳瓦霍人,美国海军将永远攻占不了硫磺岛。”当时,康纳手下共有6名纳瓦霍密码员,在战斗开始的前两天,他们通宵工作,没有一刻休息。整个战斗中,他们共接发了800多条消息,没有出现任何差错。
诺曼底登陆科曼切语密码报捷
除了纳瓦霍语外,美军在二战中还曾使用另一种印第安语——科曼切语作为密码。纳瓦霍语主要在太平洋战场使用;而科曼切语则在欧洲战场大显身手。查尔斯·希比蒂是目前惟一在世的科曼切语密码员,现已78岁,居住在出生地俄克拉荷马。他仍然清楚地记得参战的经历。
老人回忆说:“我是1941年1月入伍的,当时不满20岁,还是个孩子。我是看到当地报纸上的广告后参军的。广告说,‘征召年轻的科曼切人。要求未婚、无家庭拖累、会说本族语。’他们在语言方面要求极为严格。如果你说得不流利,他们就不要你。”
应征入伍后,希比蒂和其他12人随即被送至佐治亚州本宁堡接受基本军事训练,学习无线电发报技术。但直到当年夏天,他们方才明白工作的真正性质。8月,他们被召集到了阅兵场。一名叫休·福斯特中尉告诉他们:“对信号连来说,你们的土语非常重要。它从未用文字书写。除了你们没有人说这种语言,也没有人听得懂。这意味着,它是无法破译的,是绝妙的密码。美国陆军需要你们去执行一项特殊的任务。需要你们成为密码通讯员。”
美军根据科曼切语创建出包括250个军事术语的词汇表。在这个词汇表里,轰炸机成了科曼切语中的“怀孕的鸟”,自动化武器由于发出时断时续的声音而被称为“缝纫机”。一天,福斯特与这些印第安人见面时带来了一张照片:“我们需要给这个人起一个代号。”这些印第安人看了看照片,那是一个黑发、留着卓别林式胡子、表情严肃的德国男子。希比蒂想起了他看过的欧洲新闻短片,于是说:“‘疯了’怎么样?或者‘疯狂’?”后来就确定使用“疯狂的白人”来称呼这个元首,而此人就是希特勒。颇有意味的是,战后一些精神病专家分析说,希特勒确实有歇斯底里症和癔病。
1944年1月,希比蒂在入伍近3年后被派往英国,旋即参加了诺曼底登陆战役。当他登上犹他滩时,他听到指挥官在向他喊话:“酋长,我需要你发报。通知总部我们成功登陆了。重复一遍——登陆成功,现正准备占领敌方阵地。”
顶着炮弹掀起的沙子和海水,希比蒂掏出他的无线电发报机,迅速用科曼切语发出了这条信息。这似乎只是历史上一个微不足道的瞬间,但美国陆军竟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拒绝公开承认这个事实:科曼切密码通讯员希比蒂发出了第一条登陆诺曼底的信息。
犹他滩上,炮弹和曳光弹不断在头顶上爆炸。一阵静电干扰之后,无线发报机重新开始工作:“信息收到。守住滩头阵地,弄清敌人方位。增援部队很快抵达。完毕。”希比蒂迅速将电文从科曼切语译成英语,并报告给他的指挥官。
继在诺曼底滩头大显神通之后,希比蒂又被派往法国,亲眼目睹了盟军在巴黎的军事行动。
对于这种密码,纳粹德国的情报部门也绞尽了脑汁,甚至他们在确认这是一种语言之后,也始终未能找到破译的方法。
但同纳瓦霍族密码员一样,科曼切族密码员没有因为作战勇敢或为国服役而在战时或战后获得表彰。相反,五角大楼命令他们严格保守秘密。当时的五角大楼出于冷战的考虑,认为这些密码员可能再派上其他重要用场,因而不宜暴露。直到世界迈入新的世纪,密码技术的进步,使得这些密码显得多余,这些密码员才终于获得了迟到的荣誉,但他们当中的大多数都已经默默无闻地离开了人世。
5. 一本书如何作为密码本用
技术条件限制为解放前
假设通信双方只共享书籍作为唯一密钥,截到这种怪信直接上门抓人搜查就是了。没电脑的情况下,这比费脑筋去算便宜得多。
技术条件限制为现在,且满足以下假设
假设攻击者搜集到了总长度为几千个字的密文(电子版,密文为页码+位置,比如225-10-12代表第225页第10行第12个字)。
假设没有二次暗语,而且语法正常。
假设这本书是出版过的。
暴力破解难度的估计:
谷歌统计的截至2016年9月14号的全世界印刷出来的书籍总数:
书籍 = 密钥,但貌似这种方案的密钥空间连过时的DES都比不上(DES的密钥空间是
)
破解开始
剔除语言和单册总页数不符合的书(估计这个能去掉至少一半)
接下来用截获的密文匹配每一本书(电子版),看试翻译出来的明文中,常用汉字的出现频率是否符合已有的统计分布,筛选出第一批密钥(书)。
然后考察常用词(或直接看特殊词,比如代表时间或者关键地点的词)的频率,继续筛。
(3,2可以互换)
4. 如果此时只剩下不到100本,雇100个人照书具体翻译,看最后哪个念得通。2,3以现在的技术应该可以由一台性能不错的PC在一秒之内完成,那么4之前的步骤需要
天
如果租用云计算,更不是什么太惊人的数字。
结论:
最大的弱点就是密钥空间太小,且“替换”这种东西很难去隐藏字符、字母的统计信息。
=======================2016年10月1日更新呢=============================
图简单,只说了“唯密文暴力破解”貌似不够完整。
CPA就不用说了,你要是能让攻击者发出足够长,有特定含义的字符的密文, 比如对应着"知乎是个问答平台,有着XXX位用户,有XX个话题..."的密文,基本按照“翻译+比对”直接过一遍书的数据库就知道是那本了。
再试试CCA(chosen ciphertext attack)
假设攻击者可以监听并篡改通信内容(篡改密文),那就可以把密文里,某些片段,比如225-10-12,改成225-10-13或者225-11-12。通常这样的更改会带来解密后的误解,所以接收方很有可能会询问“再发一遍”或者“你说的是什么?”,那么此时再截获另一方的回应,看长度来判断是什么样的疑问句,用这个密文的“翻译结果”来过滤书籍。
6. 老鹰的资料
鹰猎者利用鹰在捕猎时,总是先落在一棵视野宽阔的大树上寻找猎物,一旦发现目标便急冲而下的习性捕获猎物。
打猎时,由猎手与猎犬帮助惊动猎物,趁猎物惊慌失措时,猎鹰出击,抓获猎物,这时猎人要及时赶到,夺下猎物,给猎鹰喂食以示奖励,否则,猎物就会成为苍鹰的美食。
老鹰的寿命一般在50年,一次生蛋2~5枚,白底有红棕色斑点、孵卵期约38天,它们的巢穴一般筑的很高,老鹰一次生下2~5个蛋,一般仅能成活1只小鹰。
饲养方法:
鹰并不难养,有的种类以昆虫为食,有的以捕鱼为生,大体而言都不能是肉食性的动物。包括昆虫、鲜鱼在内,营养最高的食物要数老鼠与鹌鹑,家里吃的肉也可以作为他们的食物。
从幼鹰开始养,喂食起来就更简单,可以训练幼鹰从镊子食用肉片等饵食,此外还可以喂食肝脏、心脏等内脏。
驯鹰最开始的那个环节叫“熬鹰”,就是连续很多天不让鹰睡觉,同时也不给鹰吃的,目的就是让鹰最终听人的话。鹰被饿了七八天后,开始给吃的,这个环节叫“开食”。
接下去的环节叫“带轴”,它的另外一个说法叫“勒膘”,意思比较明白,就是要让鹰减肥。办法是用线麻团包裹上一块鲜肉,让鹰吞下去。鹰消化不了线麻团,就只好把它呕出来,这样也就顺便将肠子里的油也刮了出来,这会使鹰更饥饿,也更听从人的调遣。饥肠辘辘的鹰在这样的反复的不择手段的调教下很快就成为一架跃跃欲试的狩猎机器。
在整个驯鹰过程中有两个细节让人少许心安。一个鹰把式在“拉鹰”前,要拜祭鹰神,整个过程与拜祭先人差不多。再一个是,所有驯鹰者过去都遵循一个老规矩,即在春天把已然驯化的鹰放回山林,让它去生儿育女。有时,即或已被驯化的鹰不愿意离开主人,鹰把式也要想尽一切办法把它送走。
7. 用一本书做,无线电密码本,发报时告诉你第几页,第几行第几个字、告诉你的第几页第几行第几个字的电报,
你这密码可行,但设计有点小失误。
8. 如何评价老鹰的新书《星门》
新书我看了一点感觉还挺不错的,内容很丰富,节奏感特别好。
《星门》是一部高武世界类网络小说,作者是老鹰吃小鸡,连载于起点中文网。
穿着巡检司三级巡检制服,李皓迈步跨入了巡检司办公区。
作为一名加入巡检司才一年的半新人,李皓在巡检司资历不深,平时都会稍微来早一点,简单打扫一下办公区的卫生,再烧壶水,等待其他同事到来。
不过今天的李皓,来的比平时稍微迟一点,此刻办公区已经有不少人已经到了。
穿着巡检司三级巡检制服,李皓迈步跨入了巡检司办公区。作为一名加入巡检司才一年的半新人,李皓在巡检司资历不深,平时都会稍微来早一点,简单打扫一下办公区的卫生,再烧壶水,等待其他同事到来。
不过今天的李皓,来的比平时稍微迟一点,此刻办公区已经有不少人已经到了。
看到李皓进门,门口办公桌,一位同样身穿制服的中年大妈,一脸热情,带着一些调侃意味,打趣道:“小皓,今天来晚了,黑眼圈都出来了,昨晚是不是去潇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