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象棋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特征
中国象棋与中国传统文化
过去,人们对中国象棋表现的中国文化的反面作了反省,但对其表现的中国文化的正面却言之甚少,这不仅有损于中国象棋的形象,也有损于中国文化的形象,流露出了一些无知者在历史浩劫之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否定和漠视。
中国古代兵家讲究的是“智、信、仁、勇、义”。
何谓智?其一,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所以,不同于西洋象棋的王可以四处移动,中国象棋的将帅闲坐九宫之内。其二,在古象棋的演变中,士相(“士”,原来可能是偏将,故威力强大,而“车”,发音同汉官职“车骑将军”,应该是官职名,而非战车,而象应是象战部队,由此笔者妄猜,古象棋应发明于汉代王莽新政时,驱百兽助阵,以知兵法者百家为将佐,好事者模仿而创造了古象棋)在西洋象棋中演变成了“后”,而 “象”演变成了“传教士”,而在中国象棋中,成了谋士和丞相,显示了中国文化中智胜于力的定论。其三,西洋象棋棋子个个有十八般武艺,连小卒都能升变(所以国际象棋你得多备一幅棋在身边,而后还要多加一个,不然,升变多了,你拿什么来变?诚欧洲贵族胡思乱想之作),然而六十四格中三十二格为棋子,且双方子力相同,虽有一身本领,限于兵链等防御体系,也施展不出拳脚,多数在兑子之后消耗殆尽。而中国象棋中大子活动空间大,能纵横往来。由于双方子力相等,小子也是胜负天平上重要一码。低手能用车炮,中手善用马卒,高手善用士象。有无知无能者常恨马蹩脚,相塞眼,残局炮无架。然高手眼中,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棋谚:“卒能制马,士能制车,象能护子”。中国文化中“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概念表现得一露无疑。
何谓信?其一,三军对垒,车、马为左右军,将帅坐镇中军,当上下同生共死。西洋象棋在规则演变中,出现了“王车易位”,开局未已,“王”已藏于一角,未战先怯也。中国象棋在演变中,将格化为点、线,增加了河界,扩大了棋子的活动范围,而棋盘一大,杀死老将变得困难,故为了便于攻击,中国老将虽枪林弹雨,坚守于九宫之内,以示破釜沉舟,决战之心。若未战先藏,士卒谁肯卖命?其二,士相环绕,士不离九宫,象棋不过河界,专心护主,忠信也。
何谓仁?棋至残局,虽大子尽失,然士相全可和一车,小卒终局对面笑,不至于战至一兵一卒之惨烈。所谓得饶人处且饶人。
何谓义、勇?春秋战国时,小卒感大将吴起吮疮之恩,足不旋踵,战死于阵。小人之类何必聒聒言西方之“升变”?士为知已者死,虽小卒亦知义。
另西洋象棋形成于欧洲封建时期,等级观念严重,棋子有高低之分,而中国象棋流传于市井之间,上下平等,显示中国象棋的平民文化。有无知者反议论中国象棋等级观念强,不知从何而起。
又有无知者怪言“中国象棋级别越高越无能”,恐怕也是来源于“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同一时期的谬论。在现代企业中,管理和技术人员(白领阶层)的作用是不言自重的。如前面所言,中国象棋是斗智不斗力的游戏,士相是运筹者的象征,一个重视知识、尊重文化传承,尊重人才的民族才能绵延数千年,笑傲东方。
⑵ 中国象棋蕴藏着哪些思想文化
无论怎样夸耀什么博大精深,机关算尽,妙到毫巅,但实际上,中国象棋所蕴含的真义就是中国古代皇权社会的残酷和没落。
咱们可以通过象棋规则的几个特点就能看出来这种社会现象。
但他往往在走正道的这一步上容易受到牵制和阻绊,这就叫“别马脚”。
若想成就成就一番事业,达成目标,必先要以迂为直,亦正亦邪。
所以说,“人生如棋”,你要想在世上混,要懂规矩,善趋避,肯舍予,知进退,会利用。
观者应不语,当局贵不迷。
⑶ 象棋有什么文化
象棋家族
什么是“象棋家族”?新型象棋或象棋新玩法等属于象棋大家族的一员,也是象棋家族的后裔,可把中国象棋比作“象棋c语言”(象棋China语言),从这个角度分析看待,朝鲜象棋、国际象棋等其它象棋的产生,基本都调用了这部“象棋C语言”的一些关键模块及对话语句,中国象棋是经典国粹备受喜爱,因此民间在借鉴象棋的基础上延伸及改革、创新和发明出许多精彩的创新棋种,这就是象棋家族。
1、联合象棋2、布雷象棋3、大将象棋4、军师象棋5、天将象棋
6、御马象棋7、神鹿象棋8、变身象棋9、攻城象棋10、金蝉象棋
11、活宫象棋12、国际龙象棋13、太极象棋14、楚汉象棋15、中国飞弹象棋
16、神兵象棋17、驼棋18、变种象棋19、重兵象棋20、大王国际象棋
21、兵战象棋22、六国象棋23、七兵象棋24、九兵象棋25、战略象棋
26、前卫象棋27、宫廷象棋28、远古象棋29、水陆象棋30、统战象棋
31、伏兵象棋32、诏河象棋33、强兵象棋34、轰略象棋35、帝王象棋
36、魔法象棋37、风云象棋38、骑殿象棋39、石河象棋40、五行象棋
41、烈火象棋42、再生象棋43、双宫象棋44、九兵国际象棋45、巫师象棋
46、拯救象棋47、侦查象棋48、光阴象棋49、舞将象棋50、俘士象棋
51、赤壁战棋52、官渡象棋53、永恒象棋54、七国象棋55、国际相棋
56、原始象棋57、战役象棋58、九变象棋60、战术象棋61、战局象棋
62、战场象棋63、战绩象棋64、战事象棋65、战例象棋66、战国象棋
67、战备象棋68、战争象棋69、战火象棋70、战果象棋71、战报象棋
72、西游象棋73、三界象棋74、三马象棋75、四士象棋76、影子象棋
77、聊斋象棋78、谍炮象棋79、悬驼象棋80、酣战象棋81、天兵象棋
82、界外象棋83、木马象棋84、工兵象棋85、特异象棋86、兵马象棋
87、兵马异象棋84、第二代中国象棋85、暗布象棋86、远征象棋87、电影象棋
88、史前象棋89、中宫象棋90、全能象棋91、神马象棋92、浮云象棋
93、中国神马象棋94、中国大象棋95、马虎象棋96、步兵象棋97、鸣条象棋
98、大唐象棋99、飞马象棋100、行宫象棋101、敌后象棋102、龟兔象棋
103、神州象棋104、和象棋105、二战象棋106、兵卒象棋107、怒火象棋
108、串宫象棋109、空降象棋110、加妃国际象棋111、幻战象棋112、冷战象棋
113、悍卫象棋114、奇计象棋115、推背象棋116、改朝象棋118、记忆象棋
119、轮回象棋120、英雄象棋121、武士象棋122、镜像象棋123、变体象棋
124、护卫象棋125、羊驼象棋126、戌时象棋127、中国象棋0:由来128、中国象棋5:变异
129、史前象棋130、换防象棋131、特战象棋132、中朝象棋133、被动象棋
134、神驼象棋135、宽容象棋136、御卒象棋137、亲兵象棋138、活字象棋
139、移殿象棋140、中国神驼象棋141、易主象棋142、华容象棋143、伊甸象棋
144、逆袭象棋145、翻版象棋146、三战象棋147、孛象棋148、低和象棋
149、冰河象棋150、南河象棋151、互利象棋152、跳行象棋153、渡河象棋
154、番兵象棋155、辅战象棋156、换代象棋157、贵卒象棋158、第三代象棋
159、怼象棋160、永生象棋161、齐楚燕韩棋162、中韩象棋163、率领象棋
164、兵法阵棋165、欧亚象棋166、衰兵象棋167、运筹象棋168、齐楚燕韩四国棋
169、三人国际象棋170、四人国际象棋171、象棋文化172、飞马象棋怼解放象棋
什么是“象棋家族”?新型象棋或象棋新玩法等属于象棋大家族的一员,也是象棋家族的后裔,可把中国象棋比作“象棋C语言”(象棋China语言),从这个角度分析看待,朝鲜象棋、国际象棋等其它象棋的产生,基本都调用了这部“象棋C语言”的一些关键模块及对话语句,中国象棋是经典国粹备受喜爱,因此民间在借鉴象棋的基础上延伸及改革、创新和发明出许多精彩的创新棋种,这就是象棋家族。
关于象棋的发展(象棋家族与段位赛设想)
例如:
中国象棋大师=经典象棋冠军
中国两段象棋大师=经典象棋冠军+—款象棋家族后裔冠军。
中国三段象棋大师=经典象棋冠军+两款象棋后裔冠军。
以此类推,无穷无尽,这样才能真正的让棋手摆脱虚荣并获得益智开发的乐趣,健康成熟的成长。
这应当才是中国象棋的发展之路,永生之道!
这样只要棋手有能力,可以是两段大师,也可以是1〇〇段大师,甚至更多更高的段位。
象棋改革与新型象棋,只会使中国象棋文化更加强大、更加辉煌!
象棋家族”将使经典的中国象棋升华为“经典+金典的中国象棋”。
象棋家族史话
以中国象棋为主要内的象棋变体,新型象棋等等,可以视为"象棋家族成员",这个"成员体"大概有数百种了,已经很庞大了,其中有的
简明有趣、有的新颖奇特、有的复杂多变、神出鬼没,有的可能还不够成熟,属于探索型,
有的已相当成熟,试玩无碍,等等等等,自然而然............新的象棋家族还可能继续发展和变革,什么是新型象棋?为什么讲中国象棋比作太阳,象棋家族比作它的后裔,这个可以换个角度简明而言。
可把中国象棋比作C语言,家族成员就是用这个C语言编写出来的的新程序,所以说这个新型象棋既然是用经典象棋编写的,经典的中国象棋当然就成为基础C,所以说既然有这个"象棋c语言",就应当有以此发展创新编写出来的新象棋,那么当然,象棋改革与新型象棋,只会使中国象棋更加强大、更加辉煌!!
"象棋家族"也只能使经典的中国象棋升华为"经典+金典的中国象棋'
========================================
清新象棋(全)别名:华夏象棋。
基本规则同象棋,以下不同:
1、棋盘没有河界和九宫限制,所有棋活动范围全盘和理论全盘,双方颜色图形为各自所持棋色视觉区分,及与传统象棋不同所设,灵感来自清代象棋盘实物附图。
2、兵(卒)开局即可横向走吃。
五个兵(卒)另一面(背面)分别为:车、马、炮、象、士各一及其规则,开局双方各自在己方兵位任意排列,开局背面兵种具体在何位置,尽量不要让"敌人"知道。
兵(卒)到对方底线须同时翻变,翻变不算走棋,不可不变,翻变不可逆转。
3、[象]走吃斜格两步或三步格,不能越棋。
将与帅横竖均不可照面。
将(帅)占据敌方彩色三角对顶点(原传统象棋"九宫"中心位置),且此时不是被"将军"状态,也即为胜利。
--------------------------------
兵(卒)到敌方底线翻变的第二方案图文(犀、牛、王、拾、差):
兵卒的背面分别是"犀、牛、王、拾、差"五种,翻变后的新兵种走吃范围全盘。
犀、牛是有方向性的,这里敌方为己方的前方,如图所示。
--------------------------
《清新象棋》(加)
车、马、炮、象、士均为双面,另一面(背面)内容如下:
1、[车]的背面写着"軳"(读音pao),规则是横车竖炮。
2、[马]的背面写上"骡"规则是走日和目字对角,日字只能走不能吃,目字可走可吃,蹩腿同马。
3、[炮]的背面是"包车"(读音chao),规则是横炮竖车,与"軳"正好相反。
4、"象相"的另一面是"驼"走吃“用”字格斜对角,受阻为斜一格有棋时,这个方向受阻。
5、"士仕"的另一面是"卫",走吃横竖两至三步格,不能越棋。
6、"将帅"的另一面是"军君"。
上述1-6种棋均可有条件翻变,以下是(兵卒)除外的“翻变”具体规则:
被“将军”时可以“翻变解将”:
一、翻变一枚同时用另一枚棋“解将”。
二、直接“解将”不翻变。
三、将(帅)翻变等于认输。
------------------------------------------------------
⑷ 中国象棋为什么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呢
因为象棋起源于中国,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英国着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其所着《中国科学文化史》中明确提出,象棋是中国人的创造。他详尽地分析了中国古代游戏-六博与天文、象术、数学的关系,他说:“只有在中国,阴阳理论的盛行促使象棋雏形的产生,带有天文性质的占卜术得以发明,继而发展成带有军事含义的一种游戏。”接着陆续有苏联学者发表文章,批驳印度起源说。1972年南斯拉夫历史学家比吉夫的专着《象棋-宇宙的象征》断定象棋首先出现在公元569年的中国(象戏),然后才逐渐传播开来。
古人对弈
现代的象棋型式,到宋代方才制定。宋代的理学家程颢有一首咏象棋的诗说:“大都博奕皆戏剧,象戏翻能学用兵。车马尚存周戏法,偏神兼备汉官名。中军八面将军重,河外尖斜步卒轻,却凭纹愁聊自笑,雄如刘项亦闲争。”他诗中还没提到炮,炮这兵种,是最后加入的,当然是要在中国人发明了火药火器之后,才反映在象棋上。
中国象棋具有悠久的历史。战国时期,已经有了关于象棋的正式记载 ,如:《楚辞 · 招魂》中有“蓖蔽象棋,有六簿些;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说苑》载:雍门子周以琴见孟尝君,说:“足下千乘之君也, …… 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由此可见,远在战国时代,象棋已在贵族阶层中流行开来了。据上述情况及象棋的形制推断,象棋当在周代建朝(公元前11世纪)前后产生于中国南部的氏族地区。早期的象棋,棋制由棋、箸、局等三种器具组成。两方行棋,每方六子,分别为:枭、卢、雉、犊、塞(二枚)。棋子用象牙雕刻而成。箸,相当于骰子,在棋之前先要投箸。局,是一种方形的棋盘。比赛时“投六箸行六棋”,斗巧斗智,相互进攻逼迫,而制对方于死地。春秋战国时的兵制,以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共六人,当时作为军事训练的游戏,也是每方六人。由此可见,早期的象棋,是象征当时战斗的一种游戏。在这种棋制的基础上,后来又出现一种叫“塞”的棋戏,只行棋不投箸,摆脱了早期象棋中侥幸取胜的成分。
秦汉时期,塞戏颇为盛行,当时又称塞戏为“格五”。从湖北云梦西汉墓出土的塞戏棋盘和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的彩绘木俑塞戏 ,可以映证汉代边韶《塞赋》中对塞戏形制的描写。三国时期,象棋的形制不断地变化,并已和印度有了传播关系。至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朝代,武帝(公元 561 ~ 578 年在位)制《象经》,王褒写《象戏 · 序 》,庚信写《象戏经赋》,标志着象棋形制第二次大改革的完成。
北周武帝宇文邕发明的象棋
隋唐时期,象棋活动稳步开展,史籍上屡见记载,其中最重要的是《士礼居丛书》载《梁公九谏》中对武则天梦中下象棋频国天女的记叙和牛僧孺《玄怪录》中关于宝应元年(公元 762 年)岑顺梦见象棋的一段故事。结合现在能见到的北宋初期饰有“琴棋书画”四样图案,而以八格乘八格的明暗相间的棋盘来表示棋的苏州织锦,和河南开封出土的背面绘有图形的铜质棋子,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唐代的象棋形制,和早期的国际象棋颇多相似之处。当时象棋的流行情况,从诗文传奇中诸多记载中,都可略见一斑。而象棋谱《樗薄象戏格》三卷则可能是唐代的着作。宋代是象棋广泛流行,形制大变革的时代。北宋时期,先后有司马光的《七国象戏》,尹洙的《象戏格》、《棋势》,晁补之的《广象戏图》等着术问世,民间还流行“大象戏”。
经过近百年的实践,象棋于北宋末定型成近代模式: 32 枚棋子,黑、红棋各有将(帅)1个,车、马、炮、象(相)、士(仕)各2个,卒(兵)5个。南宋时期,象棋“家喻户晓”, 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李清照、刘克庄等文学家,洪遵、文天祥等政治家,都嗜好下象棋。宫廷设的“棋待诏”中,象棋手占一半以上。民间有称为“棋师”的专业者和专制象棋子和象棋盘的手工业者。南宋还出现了洪迈的《棋经论》、叶茂卿的《象棋神机集》、 陈元靓的《事林广记》等多种象棋着述。
元明清时期,象棋继续在民间流行,技术水平不断得以提高,出现了多部总结性的理论专着,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梦入神机》《 金鹏十八变》《桔中秘》《适情雅趣》《梅花谱》《竹香斋象棋谱》等。杨慎、唐寅、郎英、罗颀、袁枚等文人学者都爱好下棋 ,大批着名棋手的涌现,显示了象棋受到社会各阶层民众喜爱的状况。
橘中秘
新中国建立之后,象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1956 年,象棋成为国家体育项目。以后,几乎每年都举行全国性的比赛。 1962 年成立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下属组织-中国象棋协会,各地相应建立了下属协会机构。 40 多年来,由于群众性棋类活动和比赛的推动,象棋棋艺水平提高得很快,优秀棋手不断涌现,其中以杨官璘、胡荣华、柳大华、赵国荣、李来群、吕钦、许银川等最为着名。
世界上的4大棋类(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将棋)都与本国家的政治制度有关。象棋所反应的政治制度是中国的封建社会,而且几乎是缩影——有皇宫(9宫)、士位(士、仕)、文官(即中国象棋的象、相,不许过河)、武将(车、马、炮)、士兵(兵、卒)。 关于象棋其他人的一些信息可到我博客了解。
⑸ 中国的象棋中,体现出中国哪些文化特征
中国象棋包含了很多中国独有的文化特色,比如中国象棋注重以智取胜而非蛮力,其非常重视输赢,讲究成王败寇,而且中国象棋非常讲究团队精神,兵卒之间都是相互扶持的关系,这样才能维系整盘棋,所以中国的象棋相对于国际象棋来说,非常具备文化特色,这也是象棋始终受国人喜爱的原因之一。
中国象棋之所有受国人喜爱,就是因为它蕴含了很多道理,虽是下棋但是很多人却能在其中品出很多哲理,很多人说,人生如棋,一招走错步步走错,这也是一个连锁效应的,应该下出去的旗子是不能收回的,就像是人生的步骤一样,一步错步步错,很难再回头。
⑹ 中国象棋中有哪些规则,能很好地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精髓
在我们中国,中国象棋是非常受大家喜爱的,不得不说,大部分的人们都至少会下几盘中国象棋,不仅如此,上至老人,下至下至小孩都对中国象棋有了解,象棋早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中。那么中国象棋中有哪些规则,能很好地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精髓?其实象棋最开始就是为了模拟古代战场所发明出来的游戏,他其中就一定包含了很多的中国文化精髓。
除此之外,我们的象棋中还有一条将帅不能见面地规矩,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当年刘邦和项羽打仗在广武山相遇,两军相距很近,于是项羽叫刘邦出来,然后项羽一箭射中刘邦,刘邦强忍伤痛假装没射中,这就是将帅不见面的规则的由来。中国象棋包含了许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在下棋的同时我们也能够很好的感受到这其中的含义。
⑺ 象棋棋子都是如何设计的,其中包含了哪些文化
小时候总能看到隔壁的老爷爷,拿着他的小马扎坐在门口,喝着茶和别人下象棋。每次看到最后,都觉得象棋原来有这么多奥秘。虽然看的不是很明白,看到老爷爷每下一步都深思熟虑的样子,都让人捉摸不透。
如今的象棋,不仅仅是在中国境内流行,像日本、菲律宾、印度、泰国、马西亚等亚洲国家也都开始流行象棋。中国象棋在日本和菲律宾还成立了象棋协会,每年交替举办亚洲象棋联合会,单年举办个人赛,双年举办团体赛。
⑻ 中国传统文化象棋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之象棋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些传统的文化项目是先辈们智慧和勤劳的结晶,也是历史的见证。这个学期开设了大学语文这门课程,老师德高望重,学术广博,带领我们学习了一些文学作品、诗词歌赋,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文学之窗,众多优秀的文学创作的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大的一部分,然而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的却是课堂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化项目,它同样历史悠久,特色鲜明,那就是中国的象棋。
象棋是许多人都喜
⑼ 中国象棋规则能体现哪些中国文化
第一个就是体现出了平衡对称、相生相克的文化。象棋的双方是被楚河汉界给隔开的,而象棋双方不论是兵力还是部署都是一模一样的,非常的均等对称。其实这不仅是象棋游戏规则的需要,更是阴阳平衡、相生相克的需要。而且兵力、部署都相同则更能体现出下棋者的策略和决策水平,与古人们如何治理天下的策略如出一辙。
第四个体现的则是做事情抓住重点,擒贼先擒王的文化。其实象棋里面不管各种棋子如何的走位拼杀,不管讲究怎么样的策略与计谋,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消灭对方的将帅,这样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所以这就体现出了不管是在生活中做事情还是在其他领域都应该遵循抓重点的文化,其他花里胡哨的东西再多只能起到干扰作用而已,把问题最为核心的部分给解决掉了才算是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