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密码管理 » dsa是什么密码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dsa是什么密码

发布时间: 2022-07-11 15:00:57

1. 最着名的对称密码是什么

对称加密系统

随着大型企业管理软件的发展,其应用越来越广泛,企业数据平台涉及局域网、广域网、Internet等,在各类系统中保存的企业关键数据量也越来越大,许多数据需要保存数十年以上,甚至是永久性保存。于是关键业务数据成了企业生存的命脉和宝贵的资源,数据安全性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增强企业软件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成为每一位软件开发人员关注的焦点。
为了解决关键业务的数据安全问题,首先对数据系统进行全面、可靠、安全和多层次的备份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以外,各种安全产品,无论防火墙、防病毒、防黑客、防入侵等等,都或多或少地肩负着一些保护数据的责任。从保护数据的角度讲,对数据安全这个广义概念,可以细分为三部分:数据加密、数据传输安全和身份认证管理。
数据加密就是按照确定的密码算法将敏感的明文数据变换成难以识别的密文数据,通过使用不同的密钥,可用同一加密算法将同一明文加密成不同的密文。当需要时,可使用密钥将密文数据还原成明文数据,称为解密。这样就可以实现数据的保密性。数据加密被公认为是保护数据传输安全惟一实用的方法和保护存储数据安全的有效方法,它是数据保护在技术上最重要的防线。
数据传输安全是指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必须要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不可篡改性。
身份认证的目的是确定系统和网络的访问者是否是合法用户。主要采用登录密码、代表用户身份的物品(如智能卡、IC卡等)或反映用户生理特征的标识鉴别访问者的身份。
数据加密
数据加密技术是最基本的安全技术,被誉为信息安全的核心,最初主要用于保证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性。它通过变换和置换等各种方法将被保护信息置换成密文,然后再进行信息的存储或传输,即使加密信息在存储或者传输过程为非授权人员所获得,也可以保证这些信息不为其认知,从而达到保护信息的目的。该方法的保密性直接取决于所采用的密码算法和密钥长度。
根据密钥类型不同可以将现代密码技术分为两类:对称加密算法(私钥密码体系)和非对称加密算法(公钥密码体系)。在对称加密算法中,数据加密和解密采用的都是同一个密钥,因而其安全性依赖于所持有密钥的安全性。对称加密算法的主要优点是加密和解密速度快,加密强度高,且算法公开,但其最大的缺点是实现密钥的秘密分发困难,在大量用户的情况下密钥管理复杂,而且无法完成身份认证等功能,不便于应用在网络开放的环境中。目前最着名的对称加密算法有数据加密标准DES和欧洲数据加密标准IDEA等,目前加密强度最高的对称加密算法是高级加密标准AES。
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和不可逆加密算法可以分别应用于数据加密、身份认证和数据安全传输。
对称加密算法
对称加密算法是应用较早的加密算法,技术成熟。在对称加密算法中,数据发信方将明文(原始数据)和加密密钥一起经过特殊加密算法处理后,使其变成复杂的加密密文发送出去。收信方收到密文后,若想解读原文,则需要使用加密用过的密钥及相同算法的逆算法对密文进行解密,才能使其恢复成可读明文。在对称加密算法中,使用的密钥只有一个,发收信双方都使用这个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这就要求解密方事先必须知道加密密钥。对称加密算法的特点是算法公开、计算量小、加密速度快、加密效率高。不足之处是,交易双方都使用同样钥匙,安全性得不到保证。此外,每对用户每次使用对称加密算法时,都需要使用其他人不知道的惟一钥匙,这会使得发收信双方所拥有的钥匙数量成几何级数增长,密钥管理成为用户的负担。对称加密算法在分布式网络系统上使用较为困难,主要是因为密钥管理困难,使用成本较高。在计算机专网系统中广泛使用的对称加密算法有DES、IDEA和AES。
传统的DES由于只有56位的密钥,因此已经不适应当今分布式开放网络对数据加密安全性的要求。1997年RSA数据安全公司发起了一项“DES挑战赛”的活动,志愿者四次分别用四个月、41天、56个小时和22个小时破解了其用56位密钥DES算法加密的密文。即DES加密算法在计算机速度提升后的今天被认为是不安全的。
AES是美国联邦政府采用的商业及政府数据加密标准,预计将在未来几十年里代替DES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AES提供128位密钥,因此,128位AES的加密强度是56位DES加密强度的1021倍还多。假设可以制造一部可以在1秒内破解DES密码的机器,那么使用这台机器破解一个128位AES密码需要大约149亿万年的时间。(更深一步比较而言,宇宙一般被认为存在了还不到200亿年)因此可以预计,美国国家标准局倡导的AES即将作为新标准取代DES。
不对称加密算法
不对称加密算法使用两把完全不同但又是完全匹配的一对钥匙—公钥和私钥。在使用不对称加密算法加密文件时,只有使用匹配的一对公钥和私钥,才能完成对明文的加密和解密过程。加密明文时采用公钥加密,解密密文时使用私钥才能完成,而且发信方(加密者)知道收信方的公钥,只有收信方(解密者)才是唯一知道自己私钥的人。不对称加密算法的基本原理是,如果发信方想发送只有收信方才能解读的加密信息,发信方必须首先知道收信方的公钥,然后利用收信方的公钥来加密原文;收信方收到加密密文后,使用自己的私钥才能解密密文。显然,采用不对称加密算法,收发信双方在通信之前,收信方必须将自己早已随机生成的公钥送给发信方,而自己保留私钥。由于不对称算法拥有两个密钥,因而特别适用于分布式系统中的数据加密。广泛应用的不对称加密算法有RSA算法和美国国家标准局提出的DSA。以不对称加密算法为基础的加密技术应用非常广泛。

2. ssh-keygen -t dsa -P ” -f ~/.ssh/id_dsa ,

-t参数就是指定要生成的密钥类型,你这里指定的是dsa
-P就是你提供的旧密码, ‘’ 表示没有
-f是密钥的生成后的保存文件位置

3. #include <regx52.h> #include <intrins.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sbit

using System.Data;
using System.Data.SqlClient;

//混合登录模式 用户名(uid)为dsa 密码(pwd)为123456; 没得密码就是 uid=sa;pwd=";
string connString = "Data Source=localhost;database=MyDatabase#1;uid=sa;pwd=123456";
//Windows登录
string connString = "Data Source=localhost;database=MyDatabase#1;"Trusted_Connection=SSPI"
SqlConnection conn = new SqlConnection(connString);

4. 密码的由来

密码是一种用来混淆的技术,它希望将正常的(可识别的)信息转变为无法识别的信息。当然,对一小部分人来说,这种无法识别的信息是可以再加工并恢复的。密码在中文里是“口令”(password)的通称。登录网站、电子邮箱和银行取款时输入的“密码”其实严格来讲应该仅被称作“口令”,因为它不是本来意义上的“加密代码”,但是也可以称为秘密的号码。

5. 列举世界上一些着名的暗号

  1. Autokey密码

  2. 置换密码

  3. 二字母组代替密码 (by Charles Wheatstone)

  4. 多字母替换密码

  5. 希尔密码

  6. 维吉尼亚密码

  7. 替换密码

  8. 凯撒密码

  9. ROT13

  10. 仿射密码

  11. Atbash密码

  12. 换位密码

  13. Scytale

  14. Grille密码

  15. VIC密码 (一种复杂的手工密码,在五十年代早期被至少一名苏联间谍使用过,在当时是十分安全的)

6. 非对称加密算法有哪些

RSA:RSA 是一种目前应用非常广泛、历史也比较悠久的非对称秘钥加密技术,在1977年被麻省理工学院的罗纳德·李维斯特(Ron Rivest)、阿迪·萨莫尔(Adi Shamir)和伦纳德·阿德曼(Leonard Adleman)三位科学家提出,由于难于破解,RSA 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数字加密和签名技术,比如国内的支付宝就是通过RSA算法来进行签名验证。它的安全程度取决于秘钥的长度,目前主流可选秘钥长度为 1024位、2048位、4096位等,理论上秘钥越长越难于破解,按照维基网络上的说法,小于等于256位的秘钥,在一台个人电脑上花几个小时就能被破解,512位的秘钥和768位的秘钥也分别在1999年和2009年被成功破解,虽然目前还没有公开资料证实有人能够成功破解1024位的秘钥,但显然距离这个节点也并不遥远,所以目前业界推荐使用 2048 位或以上的秘钥,不过目前看 2048 位的秘钥已经足够安全了,支付宝的官方文档上推荐也是2048位,当然更长的秘钥更安全,但也意味着会产生更大的性能开销。

DSA:既 Digital Signature Algorithm,数字签名算法,他是由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与1991年提出。和 RSA 不同的是 DSA 仅能用于数字签名,不能进行数据加密解密,其安全性和RSA相当,但其性能要比RSA快。

ECDSA:Elliptic Curve Digital Signature Algorithm,椭圆曲线签名算法,是ECC(Elliptic curve cryptography,椭圆曲线密码学)和 DSA 的结合,椭圆曲线在密码学中的使用是在1985年由Neal Koblitz和Victor Miller分别独立提出的,相比于RSA算法,ECC 可以使用更小的秘钥,更高的效率,提供更高的安全保障,据称256位的ECC秘钥的安全性等同于3072位的RSA秘钥,和普通DSA相比,ECDSA在计算秘钥的过程中,部分因子使用了椭圆曲线算法。

7. 关于DSA算法的相关信息

DES算法
(文档类别:C++) 2003-11-19

DES算法理论

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密码学研究领域出现了最具代表性的两大成就。其中之一
就是1971年美国学者塔奇曼 (Tuchman)和麦耶(Meyer)根据信息论创始人香农
(Shannon)提出的“多重加密有效性理论”创立的,后于1977年由美国国家标准局颁
布的数据加密标准。
DES密码实际上是Lucifer密码的进一步发展。它是一种采用传统加密方法的区组
密码。

它的算法是对称的,既可用于加密又可用于解密。

美国国家标准局1973年开始研究除国防部外的其它部门的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加密
标准,于1973年5月15日和1974年8月27日先后两次向公众发出了征求加密算法的公告。
加密算法要达到的目的通常称为DES密码算法要求主要为以下四点:

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保护,防止数据未经授权的泄露和未被察觉的修改;具有相当
高的复杂性,使得破译的开销超过可能获得的利益,同时又要便于理解和掌握 DES密码
体制的安全性应该不依赖于算法的保密,其安全性仅以加密密钥的保密为基础实现经
济,运行有效,并且适用于多种完全不同的应用。

1977年1月,美国****颁布:采纳IBM公司设计的方案作为非机密数据的正式数据
加密标准(DES枣Data Encryption Standard)。

目前在这里,随着三金工程尤其是金卡工程的启动,DES算法在POS、ATM、
磁卡及智能卡(IC卡)、加油站、高速公路收费站等领域被广泛应用,以此来实现关键
数据的保密,如信用卡持卡人的PIN的加密传输,IC卡与POS间的双向认证、金融交易数
据包的MAC校验等,均用到DES算法。

DES算法的入口参数有三个:Key、Data、Mode。其中Key为8个字节共64位,
是DES算法的工作密钥;Data也为8个字节64位,是要被加密或被解密的数据;Mode为
DES的工作方式,有两种:加密或解密。

DES算法是这样工作的:如Mode为加密,则用Key 去把数据Data进行加密,
生成Data的密码形式(64位)作为DES的输出结果;如Mode为解密,则用Key去把密码形
式的数据Data解密,还原为Data的明码形式(64位)作为DES的输出结果。在通信网络
的两端,双方约定一致的Key,在通信的源点用Key对核心数据进行DES加密,然后以密
码形式在公共通信网(如电话网)中传输到通信网络的终点,数据到达目的地后,用同
样的Key对密码数据进行解密,便再现了明码形式的核心数据。这样,便保证了核心数
据(如PIN、MAC等)在公共通信网中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通过定期在通信网络的源端和目的端同时改用新的Key,便能更进一步提高
数据的保密性,这正是现在金融交易网络的流行做法。

DES算法详述

DES算法把64位的明文输入块变为64位的密文输出块,它所使用的密钥也是
64位,其功能是把输入的64位数据块按位重新组合,并把输出分为L0、R0两部分,每部
分各长32位,其置换规则见下表:

58,50,12,34,26,18,10,2,60,52,44,36,28,20,12,4,
62,54,46,38,30,22,14,6,64,56,48,40,32,24,16,8,
57,49,41,33,25,17, 9,1,59,51,43,35,27,19,11,3,
61,53,45,37,29,21,13,5,63,55,47,39,31,23,15,7,

即将输入的第58位换到第一位,第50位换到第2位,...,依此类推,最后一
位是原来的第7位。L0、R0则是换位输出后的两部分,L0是输出的左32位,R0 是右32
位,例:设置换前的输入值为D1D2D3......D64,则经过初始置换后的结果为:
L0=D58D50...D8;R0=D57D49...D7。

经过26次迭代运算后。得到L16、R16,将此作为输入,进行逆置换,即得到
密文输出。逆置换正好是初始置的逆运算,例如,第1位经过初始置换后,处于第40
位,而通过逆置换,又将第40位换回到第1位,其逆置换规则如下表所示:

40,8,48,16,56,24,64,32,39,7,47,15,55,23,63,31,
38,6,46,14,54,22,62,30,37,5,45,13,53,21,61,29,
36,4,44,12,52,20,60,28,35,3,43,11,51,19,59,27,
34,2,42,10,50,18,58 26,33,1,41, 9,49,17,57,25,

放大换位表

32, 1, 2, 3, 4, 5, 4, 5, 6, 7, 8, 9, 8, 9, 10,11,
12,13,12,13,14,15,16,17,16,17,18,19,20,21,20,21,
22,23,24,25,24,25,26,27,28,29,28,29,30,31,32, 1,

单纯换位表

16,7,20,21,29,12,28,17, 1,15,23,26, 5,18,31,10,
2,8,24,14,32,27, 3, 9,19,13,30, 6,22,11, 4,25,

在f(Ri,Ki)算法描述图中,S1,S2...S8为选择函数,其功能是把6bit数据变
为4bit数据。下面给出选择函数Si(i=1,2......的功能表:
选择函数Si

S1:
14,4,13,1,2,15,11,8,3,10,6,12,5,9,0,7,
0,15,7,4,14,2,13,1,10,6,12,11,9,5,3,8,
4,1,14,8,13,6,2,11,15,12,9,7,3,10,5,0,
15,12,8,2,4,9,1,7,5,11,3,14,10,0,6,13,
S2:
15,1,8,14,6,11,3,4,9,7,2,13,12,0,5,10,
3,13,4,7,15,2,8,14,12,0,1,10,6,9,11,5,
0,14,7,11,10,4,13,1,5,8,12,6,9,3,2,15,
13,8,10,1,3,15,4,2,11,6,7,12,0,5,14,9,
S3:
10,0,9,14,6,3,15,5,1,13,12,7,11,4,2,8,
13,7,0,9,3,4,6,10,2,8,5,14,12,11,15,1,
13,6,4,9,8,15,3,0,11,1,2,12,5,10,14,7,
1,10,13,0,6,9,8,7,4,15,14,3,11,5,2,12,
S4:
7,13,14,3,0,6,9,10,1,2,8,5,11,12,4,15,
13,8,11,5,6,15,0,3,4,7,2,12,1,10,14,9,
10,6,9,0,12,11,7,13,15,1,3,14,5,2,8,4,
3,15,0,6,10,1,13,8,9,4,5,11,12,7,2,14,
S5:
2,12,4,1,7,10,11,6,8,5,3,15,13,0,14,9,
14,11,2,12,4,7,13,1,5,0,15,10,3,9,8,6,
4,2,1,11,10,13,7,8,15,9,12,5,6,3,0,14,
11,8,12,7,1,14,2,13,6,15,0,9,10,4,5,3,
S6:
12,1,10,15,9,2,6,8,0,13,3,4,14,7,5,11,
10,15,4,2,7,12,9,5,6,1,13,14,0,11,3,8,
9,14,15,5,2,8,12,3,7,0,4,10,1,13,11,6,
4,3,2,12,9,5,15,10,11,14,1,7,6,0,8,13,
S7:
4,11,2,14,15,0,8,13,3,12,9,7,5,10,6,1,
?3,0,11,7,4,9,1,10,14,3,5,12,2,15,8,6,
1,4,11,13,12,3,7,14,10,15,6,8,0,5,9,2,
6,11,13,8,1,4,10,7,9,5,0,15,14,2,3,12,
S8:
13,2,8,4,6,15,11,1,10,9,3,14,5,0,12,7,
1,15,13,8,10,3,7,4,12,5,6,11,0,14,9,2,
7,11,4,1,9,12,14,2,0,6,10,13,15,3,5,8,
2,1,14,7,4,10,8,13,15,12,9,0,3,5,6,11,

在此以S1为例说明其功能,我们可以看到:在S1中,共有4行数据,命名为0,
1、2、3行;每行有16列,命名为0、1、2、3,......,14、15列。

现设输入为: D=D1D2D3D4D5D6
令:列=D2D3D4D5
行=D1D6

然后在S1表中查得对应的数,以4位二进制表示,此即为选择函数S1的输
出。下面给出子密钥Ki(48bit)的生成算法

从子密钥Ki的生成算法描述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初始Key值为64位,但DES算
法规定,其中第8、16、......64位是奇偶校验位,不参与DES运算。故Key 实际可用位
数便只有56位。即:经过缩小选择换位表1的变换后,Key 的位数由64 位变成了56位,
此56位分为C0、D0两部分,各28位,然后分别进行第1次循环左移,得到C1、D1,将C1
(28位)、D1(28位)合并得到56位,再经过缩小选择换位2,从而便得到了密钥K0
(48位)。依此类推,便可得到K1、K2、......、K15,不过需要注意的是,16次循环
左移对应的左移位数要依据下述规则进行:

循环左移位数
1,1,2,2,2,2,2,2,1,2,2,2,2,2,2,1

以上介绍了DES算法的加密过程。DES算法的解密过程是一样的,区别仅仅在
于第一次迭代时用子密钥K15,第二次K14、......,最后一次用K0,算法本身并没有任
何变化。
DES算法具有极高安全性,到目前为止,除了用穷举搜索法对DES算法进行攻击
外,还没有发现更有效的办法。而56位长的密钥的穷举空间为256,这意味着如果一台
计算机的速度是每一秒种检测一百万个密钥,则它搜索完全部密钥就需要将近2285年的
时间,可见,这是难以实现的,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出现超高速计算机后,
我们可考虑把DES密钥的长度再增长一些,以此来达到更高的保密程度。

由上述DES算法介绍我们可以看到:DES算法中只用到64位密钥中的其中56
位,而第8、16、24、......64位8个位并未参与DES运算,这一点,向我们提出了一个
应用上的要求,即DES的安全性是基于除了8,16,24,......64位外的其余56位的组合
变化256才得以保证的。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避开使用第8,16,24,......64
位作为有效数据位,而使用其它的56位作为有效数据位,才能保证DES算法安全可靠地
发挥作用。如果不了解这一点,把密钥Key的8,16,24,..... .64位作为有效数据使
用,将不能保证DES加密数据的安全性,对运用DES来达到保密作用的系统产生数据被破
译的危险,这正是DES算法在应用上的误区,是各级技术人员、各级领导在使用过程中
应绝对避免的,而当今各金融部门及非金融部门,在运用DES工作,掌握DES工作密钥
Key的领导、主管们,极易忽略,给使用中貌似安全的系统,留下了被人攻击、被人破
译的极大隐患。
DES算法应用误区的验证数据

笔者用Turbo C编写了DES算法程序,并在PC机上对上述的DES 算法的应用误
区进行了骓,其验证数据如下:
Key: 0x30 0x30 0x30 0x30......0x30(8个字节)
Data: 0x31 0x31 0x31 0x31......0x31(8个字节)
Mode: Encryption
结果:65 5e a6 28 cf 62 58 5f

如果把上述的Key换为8个字节的0x31,而Data和Mode均不变,则执行DES 后
得到的密文完全一样。类似地,用Key:8个0x32和用Key:8个0x33 去加密Data (8 个
0x31),二者的图文输出也是相同的:5e c3 ac e9 53 71 3b ba
我们可以得到出结论:
Key用0x30与用0x31是一样的;
Key用0x32与用0x33是一样的,......

当Key由8个0x32换成8个0x31后,貌似换成了新的Key,但由于0x30和0x31仅
仅是在第8,16,24......64有变化,而DES算法并不使用Key的第8,16,......64位作
为Key的有效数据位,故:加密出的结果是一样的。
DES解密的验证数据:
Key: 0x31 0x31......0x31(8个0x31)
Data: 65 5e a6 28 cf 62 58 5f
Mode: Decryption
结果:0x31 0x31......0x31(8个0x31)

由以上看出:DES算法加密与解密均工作正确。唯一需要避免的是:在应用
中,避开使用Key的第8,16......64位作为有效数据位,从而便避开了DES 算法在应用
中的误区。
避开DES算法应用误区的具体操作

在DES密钥Key的使用、管理及密钥更换的过程中,应绝对避开DES 算法的应
用误区,即:绝对不能把Key的第8,16,24......64位作为有效数据位,来对Key 进行
管理。这一点,特别推荐给金融银行界及非金融业界的领导及决策者们,尤其是负责管
理密钥的人,要对此点予以高度重视。有的银行金融交易网络,利用定期更换DES密钥
Key的办法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如果忽略了上述应用误区,那么,更
换新密钥将是徒劳的,对金融交易网络的安全运行将是十分危险的,所以更换密钥一定
要保证新Key与旧Key真正的不同,即除了第8,16,24,...64位外其它位数据发生了变
化,请务必对此保持高度重视.
��DES算法把64位的明文输入块变为64位的密文输出块,它所使用的密钥也是
64位.
其功能是把输入的64位数据块按位重新组合,并把输出分为L0、R0两部分,每部
分各长32位,其置换规则见下表:
58,50,12,34,26,18,10,2,60,52,44,36,28,20,12,4,
62,54,46,38,30,22,14,6,64,56,48,40,32,24,16,8,
57,49,41,33,25,17, 9,1,59,51,43,35,27,19,11,3,
61,53,45,37,29,21,13,5,63,55,47,39,31,23,15,7,
即将输入的第58位换到第一位,第50位换到第2位,...,依此类推,最后一
位是原来的第7位。L0、R0则是换位输出后的两部分,L0是输出的左32位,R0 是右32
位,例:设置换前的输入值为D1D2D3......D64,则经过初始置换后的结果为:
L0=D58D50...D8;R0=D57D49...D7。
经过16次迭代运算后。得到L16、R16,将此作为输入,进行逆置换,即得到
密文输出。逆置换正好是初始置的逆运算,例如,第1位经过初始置换后,处于第40
位,而通过逆置换,又将第40位换回到第1位,其逆置换规则如下表所示:
40,8,48,16,56,24,64,32,39,7,47,15,55,23,63,31,
38,6,46,14,54,22,62,30,37,5,45,13,53,21,61,29,
36,4,44,12,52,20,60,28,35,3,43,11,51,19,59,27,
34,2,42,10,50,18,58 26,33,1,41, 9,49,17,57,25,
放大换位表
32, 1, 2, 3, 4, 5, 4, 5, 6, 7, 8, 9, 8, 9, 10,11,
12,13,12,13,14,15,16,17,16,17,18,19,20,21,20,21,
22,23,24,25,24,25,26,27,28,29,28,29,30,31,32, 1,
单纯换位表
16,7,20,21,29,12,28,17, 1,15,23,26, 5,18,31,10,
2,8,24,14,32,27, 3, 9,19,13,30, 6,22,11, 4,25,
在f(Ri,Ki)算法描述图中,S1,S2...S8为选择函数,其功能是把6bit数据变
为4bit数据。下面给出选择函数Si(i=1,2......的功能表:
选择函数Si
S1:
14,4,13,1,2,15,11,8,3,10,6,12,5,9,0,7,
0,15,7,4,14,2,13,1,10,6,12,11,9,5,3,8,
4,1,14,8,13,6,2,11,15,12,9,7,3,10,5,0,
15,12,8,2,4,9,1,7,5,11,3,14,10,0,6,13,
S2:
15,1,8,14,6,11,3,4,9,7,2,13,12,0,5,10,
3,13,4,7,15,2,8,14,12,0,1,10,6,9,11,5,
0,14,7,11,10,4,13,1,5,8,12,6,9,3,2,15,
13,8,10,1,3,15,4,2,11,6,7,12,0,5,14,9,
S3:
10,0,9,14,6,3,15,5,1,13,12,7,11,4,2,8,
13,7,0,9,3,4,6,10,2,8,5,14,12,11,15,1,
13,6,4,9,8,15,3,0,11,1,2,12,5,10,14,7,
1,10,13,0,6,9,8,7,4,15,14,3,11,5,2,12,
S4:
7,13,14,3,0,6,9,10,1,2,8,5,11,12,4,15,
13,8,11,5,6,15,0,3,4,7,2,12,1,10,14,9,
10,6,9,0,12,11,7,13,15,1,3,14,5,2,8,4,
3,15,0,6,10,1,13,8,9,4,5,11,12,7,2,14,
S5:
2,12,4,1,7,10,11,6,8,5,3,15,13,0,14,9,
14,11,2,12,4,7,13,1,5,0,15,10,3,9,8,6,
4,2,1,11,10,13,7,8,15,9,12,5,6,3,0,14,
11,8,12,7,1,14,2,13,6,15,0,9,10,4,5,3,
S6:
12,1,10,15,9,2,6,8,0,13,3,4,14,7,5,11,
10,15,4,2,7,12,9,5,6,1,13,14,0,11,3,8,
9,14,15,5,2,8,12,3,7,0,4,10,1,13,11,6,
4,3,2,12,9,5,15,10,11,14,1,7,6,0,8,13,
S7:
4,11,2,14,15,0,8,13,3,12,9,7,5,10,6,1,
13,0,11,7,4,9,1,10,14,3,5,12,2,15,8,6,
1,4,11,13,12,3,7,14,10,15,6,8,0,5,9,2,
6,11,13,8,1,4,10,7,9,5,0,15,14,2,3,12,
S8:
13,2,8,4,6,15,11,1,10,9,3,14,5,0,12,7,
1,15,13,8,10,3,7,4,12,5,6,11,0,14,9,2,
7,11,4,1,9,12,14,2,0,6,10,13,15,3,5,8,
2,1,14,7,4,10,8,13,15,12,9,0,3,5,6,11,
在此以S1为例说明其功能,我们可以看到:在S1中,共有4行数据,命名为0,
1、2、3行;每行有16列,命名为0、1、2、3,......,14、15列。
现设输入为: D=D1D2D3D4D5D6
令:列=D2D3D4D5
行=D1D6
然后在S1表中查得对应的数,以4位二进制表示,此即为选择函数S1的输
出。下面给出子密钥Ki(48bit)的生成算法
从子密钥Ki的生成算法描述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初始Key值为64位,但DES算
法规定,其中第8、16、......64位是奇偶校验位,不参与DES运算。故Key 实际可用位
数便只有56位。即:经过缩小选择换位表1的变换后,Key 的位数由64 位变成了56位,
此56位分为C0、D0两部分,各28位,然后分别进行第1次循环左移,得到C1、D1,将C1
(28位)、D1(28位)合并得到56位,再经过缩小选择换位2,从而便得到了密钥K0
(48位)。依此类推,便可得到K1、K2、......、K15,不过需要注意的是,16次循环
左移对应的左移位数要依据下述规则进行:
循环左移位数
1,1,2,2,2,2,2,2,1,2,2,2,2,2,2,1
以上介绍了DES算法的加密过程。DES算法的解密过程是一样的,区别仅仅在
于第一次迭代时用子密钥K15,第二次K14、......,最后一次用K0,算法本身并没有任
何变化。

8. 常见的“选择加密”算法有哪些

对称加密算法(秘密钥匙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算法(公开密钥加密)。

对称加密算法用来对敏感数据等信息进行加密,常用的算法包括:
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数据加密标准,速度较快,适用于加密大量数据的场合。
3DES(Triple DES):是基于DES,对一块数据用三个不同的密钥进行三次加密,强度更高。
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高级加密标准,是下一代的加密算法标准,速度快,安全级别高;
AES
常见的非对称加密算法如下:
RSA:由 RSA 公司发明,是一个支持变长密钥的公共密钥算法,需要加密的文件块的长度也是可变的;
DSA(Digital Signature Algorithm):数字签名算法,是一种标准的 DSS(数字签名标准);
ECC(Elliptic Curves Cryptography):椭圆曲线密码编码学。
散列算法

9. 现在用什么加密算法

现在用什么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RSA,DSA/DSS

非对称加密: 加密和解密的密钥是不同的, 分为公钥和密钥。
私钥只有一份,保存在收信人手中, 不会在通信中传输, 不会被泄露。公钥可以有多份, 保存在写信人手中。
假设客户端A要与服务器B进行通信。A用公钥加密, B用私钥解密。
即使上述过程中公钥和通信内容都被截获, 由于没有服务器B的私钥, 第三方也无法解开通信内容。

对称加密算法:AES,RC4,3DES

加密和解密的密钥是相同的。
假设客户端A与服务器B进行通信。A和B用同一个密钥进行加密解密。
风险:密钥一旦被截获, 通信内容就能够被破解。

HASH算法:MD5,SHA1,SHA256
使用HASH算法校验内容是否被篡改。

RSA 是一种公钥密码算法(非对称加密)
加密算法:密文 = (明文^E) mod N,其中公钥为{E,N},即”求明文的E次方的对 N 的余数“
解密算法:明文 = (密文^D) mod N,其中秘钥为{D,N},即”求密文的D次方的对 N 的余数“
例:我们已知公钥为{5,323},私钥为{29,323},明文为300,请写出加密和解密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