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正反转联锁,,这个联锁是怎么回事,有师付在线吗能不能解说
简单原理:1)SB3与SB2的常开/常闭触点互锁,也就是说按下SB3等于断开SB2,反之亦然。这是第一道锁。
2)KM2的电源在KM1的常闭触点上,也就是KM1吸合的话KM2就算意外再合,也没有电源。反之亦然。
两者合并,称之联锁。
② 正反转自锁电路图
控制原理分析
电机要实现正反转控制:将其电源的相序中任意两相对调即可(简称换相),通常是V相不变,将U相与W相对调,为了保证两个接触器动作时能够可靠调换电动机的相序,接线时应使接触器的上口接线保持一致,在接触器的下口调相。
由于将两相相序对调,故须确保2个KM线圈不能同时得电,否则会发生严重的相间短路故障,因此必须采取联锁。
为安全起见,常采用按钮联锁(机械)和接触器联锁(电气)的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使用了(机械)按钮联锁,即使同时按下正反转按钮,调相用的两接触器也不可能同时得电,机械上避免了相间短路。另外,由于应用的(电气)接触器间的联锁,所以只要其中一个接触器得电,其长闭触点(串接在对方线圈的控制线路中)
就不会闭合,这样在机械、电气双重联锁的应用下,电机的供电系统不可能相间短路,有效地保护的电机,同时也避免在调相时相间短路造成事故,烧坏接触器。
注意事项
1、各个元件的安装位置要适当,安装要牢固、排列要整齐;
2、按钮使用规定:红色:SB3停止控制;绿色:SB1正转控制;黑色:SB2反转控制;
3、按钮、电机等金属外壳都必须接地,采用黄绿双色线;
4、主电路必须换相(即V相不变,U相与W相对换),才能实现正反转控制;
5、接线时,不能将控制正反转的接触器自锁触头互换,否则只能点动;
6、接线完毕,必须先自检查,确认无误,方可通电;
7、通电时必须有电气工程师在现场监护,做到安全文明生产
③ 正反转互锁电路图原理是什么
原理图如下图:
为克服接触器互锁正反转控制电路和按钮互锁正反转控制电路的不足,在按钮互锁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接触器互锁,构成了按钮、接触器互锁正反转控制线路,也称为防止相间短路的正反转控制电路。该电路兼有两种互锁控制电路的优点,操作方便,工作安全可靠。
按钮、接触器双重互锁正反转控制电路,由于这种电路结构完善,所以常将它们用金属外壳封装起来,制成成品直接供给用户使用,其名称为可逆磁力启动器(所谓可逆是指它可以控制正反转)。
主电路中开关QS用于接通和隔离电源,熔断器对主电路进行保护,交流接触器的主触点控制电动机的启动运行和停止,使用两个交流接触器KM1、KM2来改变电动机的电源相序。当通电时,KM1使电动机正转;而KM2通电时,使电源线L1、L3对调后接入电动机定子绕组,实现反转控制。由于电动机是长期运行,热继电器FR用于过载保护。FR的动断辅助触点串联在线圈回路中。
在控制电路中,正反向启动按钮SB2、SB3都是具有动合、动断两对触点的复合按钮。SB2的动合触点与KM1的一个动合辅助触点并联,SB3的动合触点与KM2的一个动合辅助触点并联。动合辅助触点称为自保触点,而触点上下端子的连接线称为自保线。
由于启动后SB2、SB3失去控制,动断按钮SB1串联在控制电路的主回路中,用于停车控制。SB2、SB3的动断触点和KM1、KM2的各一个动断辅助触点都串联在相反转向的接触器线圈回路中,当操作任意一个启动按钮时,SB2、SB3的动断触点先分断。
使相反转向的接触器断电释放,同时确保KM1(或KM2)要动作时必须是KM2(或KM1)确实复位,因而可防止两个接触器同时动作而造成相间短路。每个按钮上起这种作用的触点叫连锁触点,而两端的接线叫连锁线。当操作任意一个按钮时,其动断触点先断开,而接触器通电动作时,先分断动断辅助触点,使相反方向的接触器断电释放,起到了双重互锁的作用。
控制原理:
这个线路将要用到接触器上的常开和常闭触点、两个继电器上的常闭触点和按钮开关的常开、常闭触点,用于双重互锁控制。
控制线路是通过两个交流接触器的U相和w相互换使电机实现正、反转,在控制线路中SB1是总停止按钮使用常闭触点,SB2是正转启动按钮使用常开和常闭触点,SB3是反转启动按钮使用常开和常闭触点。
所需的设备空气开关、熔断器、接触器、热继电器、按钮开关、三相电机了解所需的设备 接触器:利用电磁线圈来控制开关触点的闭合和断开,用于远距离控制负载线路的导通和断开。
④ 笔袋上的密码锁原理
使用多个拨圈。每个圈的中间有凹位。锁的中心的一条轴,上有数个凸出的齿,用来卡住拨圈。当拨圈转到正确的密码组合,锁便可以打开。这种锁最容易打开。否则只要把轴向外拉,其中一个齿便会比其他更为拉紧拨圈。这时轮动被拉紧的拨圈,直至听到小小的卡声,表示这个齿已进入了正确的凹位。重覆这步骤,很快便可以把锁打开。
使用多个拨圈。每个圈的中间有凹位。锁的中心的一条轴,上有数个凸出的齿,用来卡住拨圈。当拨圈转到正确的密码组合,锁便可以打开。这种锁最容易打开。否则只要把轴向外拉,其中一个齿便会比其他更为拉紧拨圈。这时轮动被拉紧的拨圈,直至听到小小的卡声,表示这个齿已进入了正确的凹位。重覆这步骤,很快便可以把锁打开。
(4)小孩密码锁正转反转什么原理扩展阅读
优点
1、操作简单,类似老电话机的拨号。单轴操作,正转半圈输入密码,反转半圈开锁。操作时间短。
2、密码量大,有325多万组实际密码,且为全排列密码,可以随意选择,没有限制。
3、开锁时能自动毁码,不留痕迹。也无法试探密码。
4、密码位数可以自由设定,简繁随意。目前最大6位密码。
5、全机械结构,不需要电源,可以适应各种恶劣场所。
6、体积小,与普通门锁相差无几。
⑤ 密码锁的基本原理
以拨码盘式为例,基本原理如下
是一种没有电子器件的大密钥量高可靠的全机械密码锁。它的操作方式独特,类似老电话机的拨号――从拨盘的起点开始,顺时针转动拨盘到某一位数码,然后退回到起点,就输入了一位密码。
如此重复直到输入了最后一位密码,再从起点逆时针转动拨盘就可以开锁。在开锁的同时,内部已经复位,所以拨盘退回到起点关锁后,必须重新输入密码才能开锁,不需要考虑内部复位问题。
这种密码锁中,六位密码的可以有298万多组密码供主人随意变换,保密性极高,可选密码组是连续排列的,为选择容易记忆的密码提供了方便。
已开发的基本型产品,密码位数及密码量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来重新设计,也可以为用户增加报警器接口。
(5)小孩密码锁正转反转什么原理扩展阅读:
这种密码锁的优点:
1、不用钥匙,不用电源,不用电池,没有废弃污染物。
2、全机械结构,能承受相当恶劣的外部环境,使用范围广。
3、操作简单,开锁时间比较短,平均开锁时间约15秒。
4、实际密码量大保密性能高,试探开锁的概率几乎为零。
5、结构简单,结实可靠。
⑥ 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双重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的工作原理:
合上电源开关
正转启动:按下启动按钮SB1,KM1线圈得电,KM1主触头闭合,电机正转转动,同时KM1辅助触点自锁,继续线圈供电。同时联锁触点KM1常闭触点断开(禁止KM2 线圈得电,对反转进行联锁),电机继续正转转动。
线路启动回路:L1→QS→FU2→FR→SB3→SB1→KM2常闭→KM1线圈→L2
反转启动:按下启动按钮SB2,KM1线圈断电,KM1主触头断开,同时KM1自锁触点也断开,电机正转停止转动。KM1常闭触点复位,KM2线圈得电,KM2主触头闭合, 电机反转转动,同时KM2辅助触点自锁,为线圈继续供电,同时KM2常闭触点断开(禁止KM1线圈得电,对正转进行联锁),电机继续反转转动。
线路启动回路:L1→QS→FU2→FR→SB3→SB2→KM1常闭→KM2线圈→L2
停止:按下停止按钮SB3,KM2线圈断电,KM2主触头断开,同时自锁触点也断开,电机反转停止转动。KM1常闭触点复位,为正转做好准备。
⑦ 求 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电机正反转接线法,加上图贴是为了有需要的好友在工作中所遇到问题时有所帮助,下面是双重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的工作原理和双重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线路原理图.
一.双重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的工作原理
将火线接进热继电器(fr),然后出来接入总停开关(sb3),出来一分为四条导线.
第一条导线接入正转的常开开关(sb1)出来再接入反转的常闭开关出来接入(km2交流接触器的常闭接线端)出来接入(km1)线圈构成回路.
第二条导线接入(km1交流接触器的常开接线端)出来再接入反转的常闭开关出来接入(km2交流接触器的常闭接线端)出来接入(km1)线圈构成了自锁正转和反锁反转的回路.
第三条导线接入反转的常开开关(sb2)出来再接入正转的常闭开关出来接入(km1交流接触器的常闭接线端)出来接入(km2)线圈构成回路.
第四条导线接入(km2交流接触器的常开接线端)出来再接入正转的常闭开关出来接入(km1交流接触器的常闭接线端)出来接入(km2)线圈构成了自锁反转和反锁正转的回路.
⑧ 按钮互锁的正、反转控制线路工作原理
电机要实现正反转控制,将其电源的相序中任意两相对调即可,通常是V相不变,将U相与W相对调,为了保证两个接触器动作时能够可靠调换电动机的相序,接线时应使接触器的上口接线保持一致,在接触器的下口调相。
由于将两相相序对调,故须确保二个KM线圈不能同时得电,否则会发生严重的相间短路故障,因此必须采取联锁。
为安全起见,常采用按钮联锁与接触器联锁的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使用了按钮联锁,即使同时按下正反转按钮,调相用的两接触器也不可能同时得电,机械上避免了相间短路。
由于应用的接触器联锁,所以只要其中一个接触器得电,其长闭触点就不会闭合,这样在机械、电气双重联锁的应用下,电机的供电系统不可能相间短路,有效地保护了电机,同时也避免在调相时相间短路造成事故,烧坏接触器。
(8)小孩密码锁正转反转什么原理扩展阅读:
正向启动过程
按下起动按钮SB2,接触器KM1线圈通电,与SB2并联的KM1的辅助常开触点闭合,以保证KMl线圈持续通电,串联在电动机回路中的KM1的主触点持续闭合,电动机连续正向运转。
停止过程
按下停止按钮SB1,接触器KMl线圈断电,与SB2并联的KM1的辅助触点断开,以保证KMl线圈持续失电,串联在电动机回路中的KMl的主触点持续断开,切断电动机定子电源,电动机停转。
反向启动过程
按下起动按钮SB3,接触器KM2线圈通电,与SB3并联的KM2的辅助常开触点闭合,以保证KM2线圈持续通电,串联在电动机回路中的KM2的主触点持续闭合,电动机连续反向运转。
三相异步电动机接触器联锁的正反转控制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
中使用了2个分别用于正转和反转的电磁接触器KM1、KM2,对这个电动机进行电源电压相的调换。此时,如果正转用电磁接触器KM1,电源和电动机通过接触器KM1主触头,使L1相和U相、L2相和V相、L3相和W相对应连接,所以电动机正向转动。
如果接触器KM2动作,电源和电动机通过KM2主触头,使L1相和W相、L2相和V相、L3相和U相分别对应连接,因为L1相和L3相交换,所以电动机反向转动。
⑨ 正反转原理
正向启动过程:按下起动按钮SB2,接触器KM1线圈通电,与SB2并联的KM1的辅助常开触点闭合,以保证KMl线圈持续通电,串联在电动机回路中的KM1的主触点持续闭合,电动机连续正向运转。
停止过程:按下停止按钮SB1,接触器KMl线圈断电,与SB2并联的KM1的辅助触点断开,以保证KMl线圈持续失电,串联在电动机回路中的KMl的主触点持续断开,切断电动机定子电源,电动机停转。
反向起动过程:按下起动按钮SB3,接触器KM2线圈通电,与SB3并联的KM2的辅助常开触点闭合,以保证KM2线圈持续通电,串联在电动机回路中的KM2的主触点持续闭合,电动机连续反向运转。
对于这种控制线路,当要改变电动机的转向时,就必须先按停止按钮SB1,再按反转按钮SB3,才能使电机反转。如果不先按SB1,而是直接按SB3,电动机是不会反转的。
(9)小孩密码锁正转反转什么原理扩展阅读
电机在日常使用中需要正反转,可以说电机的正反转在广泛使用。例如行车、木工用的电刨床、台钻、刻丝机、甩干机和车床等。
最初人们需要某种设备反转需要将电机导线拆换,但这种方法在实际使用中繁琐。后来,有一个聪明的人安装了两个闸刀通过切换闸刀来改变电机的正反转。过了一段时间出现了倒顺开关,这种接线比较简单且体积也减小。由于受到触点的限制,只能在小型的电机上得到广泛使用。见下图:
伴随着接触器的诞生,电机的正反转电路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可以更加灵活方便的控制电机的正反转,并且在电路中增加了保护电路—互锁和双重互锁。可以实现低电压和远距离频繁控制。
电机的正反转伴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相继出现了PLC、单片机等也有了进一步的电路改善。并且在实际应用电路中增加了一些接近开关、光电开关等实现了双向自动控制,为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了使电动机能够正转和反转,可采用两只接触器KM1、KM2换接电动机三相电源的相序,但两个接触器不能吸合,如果同时吸合将造成电源的短路事故,为了防止这种事故,在电路中应采取可靠的互锁,上图为采用按钮和接触器双重互锁的电动机正、反两方向运行的控制电路。
⑩ 铁的小型密码锁构造
密码锁是锁的一种,开启时用的是一系列的数字或符号。密码锁的密码通常都只是排列而非真正的组合。部分密码锁只使用一个转盘,把锁内的数个盘片或凸轮转动;亦有些密码锁是转动一组数个刻有数字的拨轮圈,直接带动锁内部的机械。文字密码锁的分类文字密码锁可分为:机械密码锁、数字密码锁等等。密码锁原理拨码盘式全机械密码锁原理 这是一种没有电子器件的大密钥量高可靠的全机械密码锁。它的操作方式独特,类似老电话机的拨号――从拨盘的起点开始,顺时针转动拨盘到某一位数码,然后退回到起点,就输入了一位密码。如此重复直到输入了最后一位密码,再从起点逆时针转动拨盘就可以开锁。在开锁的同时,内部已经复位,所以拨盘退回到起点关锁后,必须重新输入密码才能开锁,不需要考虑内部复位问题。如果输错了密码,逆时针转动拨盘(虚开锁)也可以内部复位,然后重新输入密码。 这种密码锁中,六位密码的可以有298万多组密码供主人随意变换,保密性极高。可选密码组是连续排列的,为选择容易记忆的密码提供了方便。目前已开发的基本型产品,密码位数及密码量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来重新设计。也可以为用户增加报警器接口。 这种密码锁的优点: 1、不用钥匙,不用电源,不用电池,没有废弃污染物。 2、全机械结构,能承受相当恶劣的外部环境,使用范围广。 3、操作简单,开锁时间比较短,平均开锁时间约15秒。 4、实际密码量大保密性能高,试探开锁的概率几乎为零。 5、结构简单,结实可靠。 从历史上技术发展的规律看,在功能相似的情况下,简单可靠的东西总是替代繁杂的东西,而它正是以简代繁的东西。所以,它是大众化的实用性新产品,替代传统圆盘式机械密码锁和部分电子密码锁是应该的。 拨码盘式全机械密码锁适用于在保险柜、保险箱、文件柜、防磁防火柜、防盗门、银库门、仓库门、车门、民用门及机械卡阻机构上广泛使用。它可以替代现有的传统圆盘式机械密码锁和部分电子密码锁。为某些产品的更新提供了契机。 由于电子技术的风靡,很多产品以采用了电子结构为荣。但在某些场所,电子产品并没有绝对的优势,反而是机械产品或机电混合产品更实用。举两个例子:一是燃气灶的打火装置,早期是晶体管的点火器风靡一时,但它不耐潮湿,容易损坏,离不了电池。时间一长,反而是靠手扭动旋钮储能的机械(压电)打火装置显露出它的优越性--简单实用,成为燃气灶点火器的主流。二是汽车的后视镜及公共汽车(单厢)的后门窥视器,都曾有被电子监视器替代的危险,但人们发现:传统的后视镜及公共汽车驾驶员上方的普通后视镜,观察效果并不比电子监视器差,更简单实用。 事实上,在传统的工业中,也能够找到比所谓的“新经济”更保险但是利润却毫不逊色的投资方向。密码锁并不是一种频繁操作使用的产品,可以说是一种半静态的产品,采用机械方式更实用一些。但电子方式的密码量大,人们主观感觉会安全一些。本专利产品的密码量接近电子密码锁,操作又比传统机械密码锁快得多,简单实用,可以象前述两例一样,有望成为高档次密码锁主流。 拨码盘式与美国“沙金”类盒式的区别 拨码盘式全机械密码锁也是一种盒式机械密码锁,与美国生产的“沙金”、“洛加达”类盒式机械密码锁有相似之处:它们都是圆盘式机械密码锁、都有控制锁舌、都是同轴操作输入密码和开启锁舌。但操作方式有很大的区别:“沙金”类盒式机械密码锁靠操作轴连接主动盘,再由主动盘依次传递带动其它密码圆盘,因此输入密码时旋钮要正转若干圈再反转若干圈,反反复复才能输入密码。而拨码盘式全机械密码锁是靠内部的一个简单的顺序拨码器,依次拨动各个密码圆盘。从外部的操作来看,类似老式拨盘式电话机的操作:从拨盘的起点开始,顺时针转动拨盘到某一位数码,然后退回到起点就输入了一位密码。如此重复直到输入了最后一位密码,再从起点逆时针转动拨盘就可以开启锁舌。 另外,它们之间还有其它区别: 1、“沙金”类盒式机械密码锁的锁舌开锁支架是一直压在密码圆盘上的,输入密码时圆盘缺口转动到支架处会有微小的反映,经验十分丰富悟性又很高的人,可以根据这个特点探出密码。而拨码盘式全机械密码锁的锁舌开锁支架在输入密码时是离开密码圆盘的,只有在开锁时的一个小角度是压在密码圆盘上的,而此时密码圆盘是静止的。因此靠手感试探密码的概率接近零。 2、“沙金”类盒式机械密码锁在关闭锁舌后,要人为再转动几圈旋钮以拨乱密码圆盘的位置,而拨码盘式全机械密码锁在开启锁舌的同时,内部已经自动拨动了密码圆盘的位置(复位),所以在关闭锁舌后必须重新输入密码才能重新开锁,不会人为保留密码。 3、“沙金”类盒式机械密码锁的旋钮在360度要刻100刻度,每个刻度之间只有3.6度的角度,旋转输入时要十分小心。而拨码盘式全机械密码锁只在不到半圈的范围刻有12个整数刻度,每个刻度之间有12.5度的间隔,输入密码时允许在该刻度的正负0.4个刻度范围停留,既承认输入该刻度的整数值。因此是准数字式输入。它的可用密码是从最小值到最大值依次全排列,可以由主人随意选择变换,没有盲区。 4、拨码盘式全机械密码锁在输入密码时,从起点顺时针转动到最后一位刻度,只需要165度,不到半个圆,然后退回起点再输入下一位密码。操作时手可以用一种握姿握住旋钮输入全部密码。不象“沙金”类盒式机械密码锁要正反转若干圈,频繁倒手。 5、“沙金”类盒式机械密码锁的密码位数是固定的,而拨码盘式全机械密码锁的密码位数是可变的。最大6位密码的密码锁,密码位数可在0—6位之间选择。如果选择了3位密码,只能限于3位,输入4位就不能开锁。这对于不同场所的使用者提供了更宽的选择余地。 目前生产的12个刻度6位密码的拨码盘式全机械密码锁有325万组密码。如果改成7位则有3908万组密码,8位的有4.3亿密码。而且全部是可选择使用的密码。如果保密性有特殊需要,还可以根据要求生产更多刻度的密码锁。智能密码锁工作原理基本原理及硬件组成 智能密码锁的系统由智能监控器和电子锁具组成。二者异地放置,智能监控器供给电子锁具所需的电源并接收其发送的报警信息和状态信息。这里采用了线路复用技术,使电能供给和信息传输共用一根二芯电缆,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 智能监控器的基本原理及组成框图 智能监控器的组成框图,它由单片机、时钟、键盘、LCD显示器、存贮器、解调器、线路复用及监测、A/D转换、蜂鸣器等单元组成。主要完成与电子锁具之间的通信、智能化分析及通信线路的安全监测等功能。 在发送端,电子锁具通过脉冲变压器T将调制好的数据信号升压后发送出去;在接收端,脉冲变压器T将接收到的数据信号降压后送解调器,以减少载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为了减少通信和供电之间的相互干扰,对扼流圈L、耦合电容C的选择要综合考虑。 设载波频率fo=400kHz,为了保证绝大部分信号能量传输到接收端,取L=33.7μH?C1=0.047μF。 电流监视技术 为了防止通信线路的人为破坏和电磁执行器因某种原因造成流过电磁线圈的电流过大而烧毁线圈,本文在智能密码锁设计中采用电流监视技术。电流监视器采用MAXIM公司生产的电流/电压转换芯片MAX471。该芯片能将被测电流I转化成对地输出电压U,且有测量范围大、精度高、输出电压U和被测电流I成正比等特点。电流监视器输出电压送A/D转换器,单片机通过读取A/D转换结果,获知线路中电流的变化情况,通过分析及时发现异常,发出报警信号。 数据通讯与预处理技术 智能监控器接收锁具发来的状态信息(其中包括锁具的开启、关闭、第一次密码错、第二次密码错、第三次密码错等)、流过电磁执行器线圈的电流值,并读取该时刻通讯线路的供电电流值,三者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数据块,其中操作状态占1个字节,供电电流占2个字节,线圈电流占2个字节。智能监控器在与电子锁具通信过程中,始终处于接收状态。为了提高通信可靠性,本文在通信协议中采用重复发送的方式,电子锁具对每一组数据重复发送5次,智能监控器接收到这组数据后,采用大数译码定律纠错,保证了数据接收的准确性。另外为了节约内存需对接收到的数据采用预处理技术,即每接收到一个数据后,首先将该数据与设定的门限值比较,如果大于门限值,则发出超限报警;如果小于门限值,则将该数据与当日接收到的同类数据比较,保留较大者。这样每天存储的数据为同类数据中的最大值, 智能化分析 智能化分析与预测技术就是以每次接收到的数据块为依据,与此前同类数据的记录值作比较,分析该操作引起电流变化的大小及趋势,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报告管理人员,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系统软件设计 智能密码锁软件采用51系列单片机汇编语言对智能监控器和电子锁具分别编程。智能监控器软件包括键盘扫描和LCD显示程序、蜂鸣器驱动程序、时钟修改和读取程序、数据通信与预处理程序、智能化分析程序及线路监测程序等模块。电子锁具软件包括键盘扫描与译码程序、LCD显示程序、通信程序、电磁执行器驱动及检测程序、传感器接口程序等模块。软件设计过程中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便于程序的阅读、调试和改进。 智能密码锁充分利用了51系统单片机软、硬件资源,引入了智能化分析功能,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通过在某型号保险柜安装使用,受到用户的欢迎。另外,智能密码锁在软、硬件方面稍加改动,便可构成智能化的分布式监控网络,实现某一范围内的集中式监控管理,在金融、保险、军事重地及其它安全防范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智能监控器始终处于接收状态,以固定的格式接收电子锁具发来的报警信息和状态信息。对于报警信息,则马上通过LCD显示器及蜂鸣器发出声、光报警;对于状态信息,则存入内存,并与电子锁具在此时刻以前的历史状态进行比较,得出变化趋势,预测未来的状态变化,通过LCD显示器向值班人员提供相应信息,以供决策使用。智能监控器与电子锁具建立通信联系的同时,通过A/D转换器实时地监视流过通信线路的供电电流的变化,有效地防止人为因素造成的破坏,保证了通信线路的畅通。 电子锁具基本原理及组成框图 电子锁具的组成框图,它也是以51系列单片机(AT89051)为核心,配以相应硬件电路,完成密码的设置、存贮、识别和显示、驱动电磁执行器并检测其驱动电流值、接收传感器送来的报警信号、发送数据等功能。 单片机接收键入的代码,并与存贮在EEPROM中的密码进行比较,如果密码正确,则驱动电磁执行器开锁;如果密码不正确,则允许操作人员重新输入密码,最多可输入三次;如果三次都不正确,则单片机通过通信线路向智能监控器报警。单片机将每次开锁操作和此时电磁执行器的驱动电流值作为状态信息发送给智能监控器,同时将接收来自传感器接口的报警信息也发送给智能监控器,作为智能化分析的依据。 关键技术 为了提高智能密码锁的安全性、可靠性,本文除在器件选择上采取措施(如采用低功耗、宽温度范围的器件)外,在设计中还采用了一些关键技术。 线路复用技术 智能监控器和电子锁具异地放置,智能监控器供给电子锁具所需的电源并接收其发送的报警信息和状态信息。如果采用通信线路和供电线路分开的方式,势必要增加电缆芯数,安全隐患增加。本文采用了线路复用技术,仅用一根二芯电缆,实现了供电和信息的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