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圆周率近似值的计算方法有哪些啊
上小学的时候就知道的一个方法,很容易理解。
在一个方格图中,画圆,方格越小,最后计算出来的圆的面积越接近,圆周率的值就越接近。
还有个方法就是用一个圆在地面上滚动,测量滚动距离和圆的直径。
中国最原始的圆周率的记载的计算方式是1/3,显然很不准确。
到后来,有了一个更接近的数值,7/22。显然还是不够精确。
要想得到最为精确的圆周率的值,那肯定是用微积分。
把圆看成是一个N多边形,随着N值的增加,会无限接近圆形,圆周率就这么一步步的被精确出来了。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圆周率早已不是一个问题了,但是多多学习圆周率的求解方法还是相当有必要的。
祝你好运。
㈡ 在编写c语言程序求解汉诺塔问题时怎样表示每一步是第几步
您好,可以这样
汉诺塔(Hanoi)是必须用递归方法才能解决的经典问题。它来自于印度神话。上帝创造世界时作了三根金刚石柱子,在第一根柱子上从下往上按大小顺序摞着64片黄金圆盘,如图7-3所示。上帝命令婆罗门把圆盘从下面开始按大小顺序重新摆放到第二根柱子上,并且规定,每次只能移动一个圆盘,在小圆盘上不能放大圆盘。有人预言说,这件事完成时宇宙会在一瞬间闪电式毁灭,也有人相信婆罗门至今仍在一刻不停地搬动着圆盘。
**输入格式要求:"%d" 提示信息:"Input the number of disks:"
**输出格式要求:"Steps of moving %d disks from A to B by means of C:
" "Move %d: from %c to %c
"
程序运行示例如下:
Input the number of disks:3
Steps of moving 3 disks from A to B by means of C:
Move 1: from A to B
Move 2: from A to C
Move 1: from B to C
Move 3: from A to B
Move 1: from C to A
Move 2: from C to B
Move 1: from A to B
㈢ c语言 汉诺塔 函数递归调用
首先我们要了解这个游戏,汉诺塔问题,源于印度一个古老传说。大梵天创造世界的时候做了三根金刚石柱子,在一根柱子上从下往上按大小顺序摞着64片黄金圆盘。大梵天命令婆罗门把圆盘从下面开始按大小顺序重新摆放在另一根柱子上。并且规定,在小圆盘上不能放大圆盘,在三根柱子之间一次只能移动一个圆盘。
先将A --> C,再将A --> B,因为汉诺塔是下面的圆盘(第二个)比上面的大(第一个),所以我们不能直接放在第三根柱子即A上,紧接着当我们想要移动第三个圆盘di时已经没有柱子了,所以我们先将C柱上的圆盘给B,再将A柱上的圆盘给C即A --> C,此时C上是第三大的圆盘,B上从上到下依此是第一个和第二个盘子,然后再将B --> A(最小号盘子给A),然后B --> C(第二大的盘子给C),再将最小盘子给C即A --> C,这是实现前三个盘子放置方法。
建议你找个小游戏玩一下,一边玩一边理解。
㈣ 0表示什么意思
0,通常表示什么也没有。但实际上零表示的意义非常丰富。
0不但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有。电台、电视里报告气温是0℃,并不是指没有温度,而是相当于华氏表32度,这也是冰点的温度。0还可以表示起点,如发射导弹时的口令是:“9,8,7,6,5,4,3,2,1,0——发射”。0在数轴上作为原点,也是起点的意思。0还可以表示精确度。如在近似计算中,7.5与7.50表示精确程度不同。
在实数中,0又是正数与负数间的惟一中性数,具备下面一些运算性质:
a+0=0+a=a.
a-0=a.0-a=-a.
0×a=a×0=0,y0÷a=0,(a≠0)
0不能作除数,0也没有倒数;
0的绝对值和相反数都是0;
任意多个0相加和相乘都等于0。
在指数和阶乘运算中,还有:a°=1(其中a≠0),0!=1。
0在复数中,是惟一辐角没有定义的复数。0还没有对数。现代电子计算机用的二进制中,0还是一个基本数码。
在0发明之前,我们祖先记数的方法是繁琐而不完善的,要记一个大数就要将某些符号重写多次。在采用了印度一阿拉伯数码,而没有用0这个符号时,前人将一百万、三万、四百、五这几个数之和表示为:1345,这种表示就会产生误解,或是一百零三万四百零五,或是一千三百四十五。于是用打格的办法来区分,空的地方表示空位。但这又使运算变得很麻烦。采用0后,就可以简洁地写成:1030405。因此,没有采用0之前,可以说记数法是不完整的。
0是数学中最有用的符号之一,但它的发明是来之不易的。古埃及虽建造了宏伟的金字塔,但不会使用0;巴比伦人发明了楔形文字,也不会使用0;中国古代用筹运算时,怕定位发生错误,开始用□代表空位,为书写方便逐渐写成○。公元2世纪希腊人在天文学上用○表示空位,但不普遍。比较公认的是印度人在公元6世纪最早用黑点(·)表示零,后来逐渐变成了0。
㈤ C语言汉诺塔问题,请问这个n=3的详细步骤是什么呀,大一新生没听懂
这是汉诺塔的算法的问题。程序本身很简单。
汉诺塔(又称河内塔)问题是源于印度一个古老传说的益智玩具。大梵天创造世界的时候做了三根金刚石柱子,在一根柱子上从下往上按照大小顺序摞着64片黄金圆盘。大梵天命令婆罗门把圆盘从下面开始按大小顺序重新摆放在另一根柱子上。并且规定,在小圆盘上不能放大圆盘,在三根柱子之间一次只能移动一个圆盘。
这个主要是看算法,再一个就是递归的学习,程序本身非常简单。
㈥ 零的历史是怎样的
零的历史:
由于零的概念在欧洲文化中是跟着从印度起源的印度-阿拉伯数字系统而传入的,因此很多人认为零这个数字是印度人在约公元5世纪时发明,实际上很早就有文化懂得零的概念。
古埃及在公元前2千年就有人在记帐时用特别符号来记载零。玛雅文明最早发明0这个数字,比印度人还早一些,比欧洲人还早800年。在1202年时,一个商人写了一本算盘之书。
在东方中由于数学是以运算为主,(西方当时以几何和逻辑为主),由于运算上的需要,自然地引入了0这个数。在中国很早便有0这个数字很多文献都有记载。
在1208年时将印度的阿拉伯数字引入本书,并在开头写了 "印度人的9个数字,加上阿拉伯人发明的0符号便可以写出所有数字" 。
由于一些原因,在初时引入0这个符号到西方时,曾经引起西方人的困惑,因当时西方认为所有数都是可数,而且0这个数字会使很多算式。
逻辑不能成立(如除0), 甚至认为是魔鬼数字,而被禁用直至约公元15,16世纪0和负数才逐渐给西方人所认同,才使西方数学有快速发展。
(6)c语言婆罗门金盘扩展阅读:
在古代印度,进行城市建设时需要设计和规划,进行祭祀时需要计算日月星辰的运行,于是,数学计算就产生了。大约在公元前3000多年,印度河流域居民的数字就比较先进。
而且采用了十进位的计算方法。到公元前三世纪,印度出现了整套的数字,但在各地区的写法并不完全一致,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婆罗门式:这一组数字在当时是比较常用的。
它的特点是从“1”到“9”每个数都有专字。现代数字就是由这一组数字演化而来。在这一组数字中,还没有出现“0”(零)的符号。
“0”这个数字是到了笈多王朝(公元320—550年)时期才出现的。公元四世纪完成的数学着作《太阳手册》中,已使用“0”的符号,当时只是实心小圆点“·”。
后来,小圆点演化成为小圆圈“0”。这样,一套从“1”到“0”的数字就趋于完善了。这是古代印度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1202年,意大利出版了一本重要的数学书籍《计算之书》,书中广泛使用了由阿拉伯人改进的印度数字,它标志着新数字在欧洲使用的开始。这本书共分十五章。
在第一章开头就写道:“印度的九个数目字是‘9、8、7、6、5、4、3、2、1’,用这九个数字以及阿拉伯人叫做‘零’的记号‘0’,任何数都可以表示出来。”
随着岁月的推移,到十四世纪,中国印刷术传到欧洲,更加速了印度数字在欧洲的推广与应用。印度数字逐渐为全欧洲人所采用。
西方人接受了经阿拉伯传来的印度数字,但他们当时忽视了古代印度人,而只认为是阿拉伯人的功绩,因而称其为阿拉伯数字,这个错误的称呼一直流传至今。
㈦ 0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1、0可以表示没有。
比如盘子中一个桃子也没有就可以表示为:盘子中有0个桃子。0可以表示起点,比如尺子中最左侧的刻度0所表示的意义就是测量的起点。尺子上从0到1的长度正好是1厘米。
2、0在数量上虽然表示“没有”,但它依然有着和其他数一样的待遇,即可以和其他数“参与运算”(0不能做除数)解决问题。比如相同两个数相减的结果是0;一个数与0相加的和是它本身;一个数减0的差是它本身;0除以任何一个不为0的数商是0;0与任何数相乘的积是0。
3、0可以用来“占位”
在十进位值制计数法则中,规定“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这个时候0就起到了“占位”的作用。
4、“0”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量”
“0”在一些特定的地方表示某个确定、存在的具体量。比如,“0时”不表示没有时间,而是指特定的时刻,即半夜12时或24时。同样“0℃”不表示没有温度,而是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
5、“0”是一个“没有地位”的数。
在计数的时候,0起到“占位”的作用,不能省略。不过,小数末尾的“0”却表现出“可有可无”的状态,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比如0.70和0.7是两个大小相等的小数,百分位上的0“可有可无”。同样在学习“小数除法”的时候,被除数位数不够时,可以在被除数的末尾添上0继续除。当然,若被除数是整数,需要点上小数点再添0。
6、“0”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数。
在“小数的性质”中0表现出“可有可无”: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而在小数的近似值表示的时候,小数末尾的0不能省略。比如,0.984保留一位小数(精确到十分位)是1.0,1.0末尾的0不能去掉。
7、“0”可以表示“原点”
在“直角坐标系”中,0是这个空间坐标系的“原点”。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是数轴,原点表示的数是0,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7)c语言婆罗门金盘扩展阅读
标准的0这个数字由古印度人在约公元5世纪时发明。他们最早用黑点“·”表示零,后来逐渐变成了“0”。在东方国家由于数学是以运算为主(西方当时以几何并在开头写了“印度人的9个数字,加上阿拉伯人发明的0符号便可以写出所有数字)。
由于一些原因,在初引入0这个符号到西方时,曾经引起西方人的困惑, 因当时西方认为所有数都是正数,而且0这个数字会使很多算式、逻辑不能成立(如除以0),甚至认为是魔鬼数字,而被禁用。直至约公元15,16世纪0和负数才逐渐给西方人所认同,才使西方数学有快速发展。
0的另一个历史:0的发现始于印度。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印度婆罗门教最古老的文献《吠陀》已有“0”这个符号的应用,当时的0在印度婆罗门教表示无(空)的位置。
约在6世纪初,印度开始使用命位记数法。7世纪初印度大数学家葛拉夫.玛格蒲达首先说明了0的0是0,任何数加上0或减去0得任何数。遗憾的是,他并没有提到以命位记数法来进行计算的实例。
也有的学者认为,0的概念之所以在印度产生并得以发展,是因为印度佛教中存在着“绝对无”这一哲学思想。
公元733年,印度一位天文学家在访问现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期间,将印度的这种记数法介绍给了阿拉伯人,因为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不久就取代了在此之前的阿拉伯数字。这套记数法后来又传入西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