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编程语言 » oracle加sql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oracle加sql

发布时间: 2022-05-22 05:08:10

㈠ 如何使用oracle提供的sql

Sql性能非常差的时候,oracle提供了SQL_TRACE来跟踪sql的执行情况。

注:分析sql的方式比较多,还有根据优化器、sql执行计划来分析。

SQL_TRACE能够将sql执行的过程输出到一个trace文件里面。

首先设置自己定义的trace文件的标识方便查找。

alter session set tracefile_identifier='mytest';

然后对当前会话启动SQL_TRACE,最好不要一直打开该开关,代价比较大。

alter session set sql_trace=true;

然后我们执行一条sql语句。

最后关闭该开关的状态。

alter session set sql_trace=false;

我们可以从目录%ORACLE_BASE%/diag/rdbms/orcl/orcl/trace(11g版本的路径,如果是10g的应该不一样)中

找到自己定义的trace文件。

原始的trace文件的可读性不高,我们一般使用oracle自带的工具,tkprof来处理这个trace文件。我们可以查看tkprof的帮助。

tkprof orcl_ora_3820_mytest.trc out.txt

我们来看刚才生成的trace文件,头部信息描述了tkprof 的版本以及报告中一些列的含义,对于任何一条sql语句,都应该包含Parse—sql分析阶段,Execute—sql执行阶段,Fetch—数据提取阶段,横向的列如图所示,包含消耗cpu时间0.00秒,操作总耗时0.04秒,物理读取了0个数据块,没有发生current方式的读取(一般在update会发生),一共提取记录1条。

Misses in library cache ring parse: 0表示这是一次软分析(关于硬分析和软分析下面会接着谈到)

Optimizer mode: ALL_ROWS表示oracle的优化器模式为ALL_ROWS。这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另外的分析方式优化器。

下面是sql执行的具体计划,可以看到执行计划选择的是全表扫描。

经过处理以后的trace文件的确比较容易看明白,它有助于我们分析sql的性能问题。

下面我通过一个trace实例来解释一下,为什么OLTP系统中需要变量绑定机制。

当用户和数据库建立连接,并发送一条sql语句以后,oracle会对该sql进行hash函数运算(hash算法提供了一种快速存取数据的方法,它用一种算法建立键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对应关系,每一个真实值只能有一个键值,但是一个键值可以对应多个真实值,以方便存取),得到一个hash值,然后到共享池中寻找是否有匹配的hash值的sql存在,如果有,就直接使用该sql的执行计划去执行sql。如果没有,oracle就会认为这是一条新的sql语句,然后按照语法分析,语义分析,生成执行计划,执行sql这些步骤来执行最终把结果返回给用户。这些步骤也被成为硬分析,可以想象,如果减少硬分析,能够大大降低数据库花费在sql解析上的资源开销。

我们先执行一条sql 1000次,比较绑定变量和不绑定变量的差异。得到结果以后,要计算实际的消耗,我们需要把OVERALL TOTALS FOR ALL NON-RECURSIVE STATEMENTS以及OVERALL TOTALS FOR ALL RECURSIVE STATEMENTS的时间累计起来,前者表示数据字典表的相关的信息,包含权限控制等,后者表示sql所衍生出的递归sql语句的信息。可以看到绑定变量的,整条语句执行时间为0.22+0.02=0.24秒,CPU时间0.18+0.03=0.21秒,分析次数3次,执行次数1003次。而不绑定变量的时候,整条语句执行时间为0.28+1.29=1.57秒,CPU时间0.31+1.26=1.57秒,分析次数1002次,执行次数1003次。可见绑定变量的确能够带来更低的开销。(如何设计数据库中使用绑定变量也是和系统息息相关的,很多数据库问题都是在设计以后就已经存在的)

应用级调优分析:

就通常所说的三层架构来说,中间件这一层能够起到一个缓冲池的作用,如果并发用户数到3000这个数量级的时候,中间件能够控制不是所有的用户都能直接连接到数据库,当然这里的程序会快速响应用户请求,保证缓冲池的队列等待不会很久。

对应用这一级别的调优,主要集中在app程序,中间件的监控,集群配置等方面。如果是发现应用级别的问题,首先要分析是配置问题,还是程序本身的问题。如果并发用户数很大,中间件的线程池最大值配置过小,会导致在请求队列堆积,表现就是线程监控视图中,请求的队列堆积比较多,一般可以调整线程池最大值来解决。我们来看看weblogic的监控视图。

考虑到如果为每一个请求都创建一个新线程来处理的话,那么我们难以在系统中实现足够数量的线程。不受限制的创建线程可能耗尽系统资源,因此引入了线程池。线程池的思想是在进程开始时创建一定数量的线程并将它们置入一个池(pool)中,线程在这个池中等待工作。当服务器接收到一个请求时,它就从池中唤醒一个线程(如果有可用的线程),由它来处理请求。一旦线程服务完毕,它就返回线程池等待后面的工作。

线程池利用已存在的线程服务请求要比等待创建一个线程要快,并且线程池限制了线程的数量。

如果怀疑是程序的问题,我们一般可以通过java自带的工具来帮助分析,工具很多。这里我主要提到一个jdk1.6以后附带的jvisualvm。

我们打开jdk1.6,找到并运行jvisualvm.exe。

我们发现应用程序分为本地,远程两部分。本地包含本地运行的java进程,远程能够通过配置连接到远程服务器上的java进程。我们先启动一个tomcat。可以看到本地应用程序已经打开了一个带有tomcat以及进程标识id的菜单。双击打开。这里我们一般关心2个视图。监视、线程。

其中监视视图比较关心垃圾回收活动(顾名思义,回收那些在程序里面不再使用到的内存空间),堆内存变化。如果在压力测试过程中,堆内存变化是一个逐渐上涨的趋势,并且经过多次手动gc回收,还是保持这个趋势,说明内存泄漏的可能性很大。如果猜测有内存泄漏,可以通过分析java的heap mp。JVM (java虚拟机)记录下问题发生时系统的运行状态并将其存储在转储(mp)文件中。Heap mp就是这样一种文件形式。

线程视图比较关心线程的当前执行状态,这里可以生成另一种转储文件 Java mp。Java mp,也叫做 Thread mp,是 JVM 故障诊断中最重要的转储文件之一。JVM 的许多问题都可以使用这个文件进行诊断,其中比较典型的包括线程阻塞,CPU 使用率过高,JVM Crash,堆内存不足,和类装载等问题。其中线程阻塞更加常见。

㈡ 在oracle的sql表中怎样增加数据

通过oracle中的insert语句进行数据插入即可。
sql: insert into test(id,那么) values (1,张三); commit;
解释:给test表中id字段增加一条id为1,name值为“张三”的记录。之后通过commit命令进行提交即可完成插入操作。

㈢ Oracle执行插入SQL,执行报字符过长错误

1. select userenv('language') from al; 查询的是当前会话的字符集,不一定是数据库的字符集
2. 数据库字符集用:select * from v$nls_parameters 来查询
3. 可以如果都一样的话,检查两个数据库中,字段长度是否一致。

㈣ 我要从Oracle数据库里边向sql里导入数据,如何在SQL的服务器上导入Oracle的数据具

--用DTS移植数据

--数据转换服务(Data Transformation Services,简称DTS),它可以在任意数据源之间移动数据,并在移动过程中对数据进行清洗
--DTS通常用于将数据移动到SQL Server,但实际上它可以方便地在几乎所有的数据源之间移动数据

--注意:“复制数据库向导”和“导入/导出向导”实际只是创建和执行了DTS包

--DTS设计器
--“数据转换服务”->“本地包”->新建或打开包
--“连接”:可用的连接对象
--“任务”:包含了19个关键的数据转换任务,其中最常见的是“转换数据任务”和“执行SQL任务”
--“包属性”:在DTS的设计器中选择“包”->“属性”或右键“包属性”,可以打开包属性对话框

--添加“连接”

--添加“任务”
--1、源:源可以是源连接中的一个表、视图,或者一个SQL查询
--2、目的:接收数据的表
--3、转换:对源数据列和目的数据列进行匹配或者连接。一个列转换可以是下列情形之一:
--复制列是转换中最常见的情况
--日期时间字符串、小写字符串、字串、裁剪字符串和大写串的处理全都与复制列转换类似,不同的是
--它们中的每一个都增加了某种类型的数据转换功能
--读文件和写文件分别用于将数据导入或者导出到源列中所指定的文件
--对于包含有逻辑或者数据查找的复杂转换,需要使用ActiveX脚本实现
--4、查找:仅仅把数据从一个表移动到另外一个表是一项很简单的任务。但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都必须在转换的过程中对数据进行修改
--转换任务可以调用查找脚本找出需要的值来替换源数据集中的值
--a、定义一个查找,“名称”:需要替换的源数据中的列名;“连接”:目的驱动;“高速缓存”:设置DTS执行时可以缓存的查询结果数量
--b、“查询”:可以打开查询设计器的一个变种,通过它可以为任意的连接定义有效的查询。该查询应当以源列表中的值为输入(参数),
--并返回相应的替代它的值以便插入目的表。输入的参数用‘?’来表示,而select语句所返回的值就是用于在目的表中替代输入参数的值
--下面的例子从源列中读出顾客类型的名字,并用查询所返回的CustomerTypeID来替代它
select customertypeid from customertype where (name = ?)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源表中的customertype列为字符,而目的表中的customertypeid为整型,所以需要根据源表中的customertype(字符)
--从表customertype中得到相应的customertypeid以便插入到目的表的customertypeid(整数)中
--c、Active转换?
/*'**********************************************************************
' Visual Basic Transformation Script
'************************************************************************

' Copy each source column to the destination column
Function Main()
DTSDestination("CustomerTypeID") = DTSLookups("CustomerType").Execute(DTSSource("CustomerType"))
Main = DTSTransformStat_OK
End Function
*/
--5、转换选项:

--工作流控制
--DTS只包含几个任务的情况在实际中是很少见的。绝大多数DTS包都要执行数十个任务,而这些任务之间又具有错综复杂的关系。因此,执行
--顺序对于防止错误的发生至关重要。
--DTS通过以下选项来控制工作流的执行顺序:完成时(蓝色);成功时(绿色);失败时(红色)
--如:添加任务“执行SQL任务”(用来执行SQL语句),以在执行其他任务之前删除表中的数据。则此任务为第一个执行。选中此任务和第二个
--任务,然后从“工作流”中选择需要工作流类型(如完成),就可以设定这两个任务之间的执行顺序。执行好之后作用:先执行第一个任务,
--完成后,再执行第二个任务。。
--如果要为转换数据任务设置工作流,可以选择该转换任务的源连接,右键->“工作流属性”->设置工作流

--执行DTS包

--存储和移动DTS包
--1、“包”->“保存”:保存到本地服务器上。展开企业管理器控制台树的“数据转换服务”->“本地包”,将会看到那些保存的包
--2、“包”->“另存为”:提供了其他几种可选的存储格式和选项
--SQL Server:这种方法将包保存在任何已注册的SQL Server的MSDB数据库的sysdtspackages表中。如果已经注册了相应的服务器,
--这将是最简单的把包移动到另外一个SQL Server上的办法。如果要把包移动到还没有注册的服务器上,应使用“结构花存储文件”选项
--Meta Data Services:这种高级的方法可以跟踪已经为DTS修改的数据
--结构化存储文件:这种方法能够创建可以复制到另外一个SQL Server,并且可以在另外一台服务器上打开的文件。一定要注意SQL Server
--和service pack的版本号,因为具有不同的service pack级别的SQL Server 2000实例所使用的结构化存储文件有可能是不兼容的
--要打开用结构化存储文件格式保存的包,可以在企业管理器控制台树的数据转服务节点的快捷方式菜单中选择“打开包”菜单命令
--Visual Basic文件:这个选项可以生成与SQL Server DTS包完成同样任务的VB脚本
--注意:如果已经使用“包”->“另存为”命令保存了包,“包”->“保存”命令将用上一个“另存为”命令所选择的位置和格式来保存这个包

--增量和版本
--数据转换服务还有一个很好的特性:它能够对包的变化进行管理。包的每次保存都会产生该包的一个新版本,最终就会形成该包的多个连续的版本
--如果要查看任意包所保存的各个版本,可以在企业管理器中,从本地包清单中选择一个DTS包,然后选择“操作”->“版本”菜单命令,或者从
--该包的快捷方式菜单中选择“版本”菜单。此时将会打开“DTS包版本”对话框,并显示该包的各个版本的日期和描述
--使用“DTS包版本”对话框,可以打开以前的版本进行编辑或者对它们进行清理。如果想恢复到某个以前的版本,可以打开该版本进行编辑,然后】
--使用“包”->“另存为”菜单命令以一个新名字保存该包

㈤ oracle sql developer怎么导入sql

有几种方式:
1.在sql窗口中使用insert语句插入数据。例如:
insert into table (a, b) values ('asd', '123');
2.在sql窗口中select * from table for update;
然后在结果的表格中填写数据;
3.导入含有insert语句的sql脚本;
4.导入dmp文件;
5.还有其他方式可以导入数据,这里就不多举例了。

㈥ 如何从oracle中读取数据插入到sqlserver中

就分两部走,先用oracle数据库连接类读取数据,然后在用sqlserver数据库连接类插入数据就可以了。

㈦ oracle中用怎么用SQL语句插入多条数据

很简单,在原来的基础上前面加个begin,后面加个end;
这样多条语句就可以串联执行了
1.
begin
2.

insert
into

表(id,name,age)
values(1,'a',18);
3.

insert
into

表(id,name,age)
values(1,'a',18);
4.

insert
into

表(id,name,age)
values(1,'a',18);
5.

insert
into

表(id,name,age)
values(1,'a',18);
6.
end

㈧ oracle怎么导入sql文件

  • PL/SQL登录到数据库,使用tools工具进行导入。使用plsql登录到需要导入数据的数据库。点击工具栏上【tools】--【Import tables】

㈨ 如何用把Oracle中的数据插入到sqlserver中

--用dts移植数据

--数据转换服务(Data Transformation Services,简称dts),它可以在任意数据源之间移动数据,并在移动过程中对数据进行清洗
--dts通常用于将数据移动到sql Server,但实际上它可以方便地在几乎所有的数据源之间移动数据

--注意:“复制数据库向导”和“导入/导出向导”实际只是创建和执行了dts包

--dts设计器
--“数据转换服务”->“本地包”->新建或打开包
--“连接”:可用的连接对象
--“任务”:包含了19个关键的数据转换任务,其中最常见的是“转换数据任务”和“执行sql任务”
--“包属性”:在dts的设计器中选择“包”->“属性”或右键“包属性”,可以打开包属性对话框

--添加“连接”

--添加“任务”
--1、源:源可以是源连接中的一个表、视图,或者一个sql查询
--2、目的:接收数据的表
--3、转换:对源数据列和目的数据列进行匹配或者连接。一个列转换可以是下列情形之一:
--复制列是转换中最常见的情况
--日期时间字符串、小写字符串、字串、裁剪字符串和大写串的处理全都与复制列转换类似,不同的是
--它们中的每一个都增加了某种类型的数据转换功能
--读文件和写文件分别用于将数据导入或者导出到源列中所指定的文件
--对于包含有逻辑或者数据查找的复杂转换,需要使用ActiveX脚本实现
--4、查找:仅仅把数据从一个表移动到另外一个表是一项很简单的任务。但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都必须在转换的过程中对数据进行修改
--转换任务可以调用查找脚本找出需要的值来替换源数据集中的值
--a、定义一个查找,“名称”:需要替换的源数据中的列名;“连接”:目的驱动;“高速缓存”:设置dts执行时可以缓存的查询结果数量
--b、“查询”:可以打开查询设计器的一个变种,通过它可以为任意的连接定义有效的查询。该查询应当以源列表中的值为输入(参数),
--并返回相应的替代它的值以便插入目的表。输入的参数用‘?’来表示,而select语句所返回的值就是用于在目的表中替代输入参数的值
--下面的例子从源列中读出顾客类型的名字,并用查询所返回的CustomerTypeID来替代它
select customertypeid from customertype where (name = ?)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源表中的customertype列为字符,而目的表中的customertypeid为整型,所以需要根据源表中的customertype(字符)
--从表customertype中得到相应的customertypeid以便插入到目的表的customertypeid(整数)中
--c、Active转换?
/*'**********************************************************************
' Visual Basic Transformation Script
'************************************************************************

' Copy each source column to the destination column
Function Main()
dtsDestination("CustomerTypeID") = dtsLookups("CustomerType").Execute(dtsSource("CustomerType"))
Main = dtsTransformStat_OK
end Function
*/
--5、转换选项:

--工作流控制
--dts只包含几个任务的情况在实际中是很少见的。绝大多数dts包都要执行数十个任务,而这些任务之间又具有错综复杂的关系。因此,执行
--顺序对于防止错误的发生至关重要。
--dts通过以下选项来控制工作流的执行顺序:完成时(蓝色);成功时(绿色);失败时(红色)
--如:添加任务“执行sql任务”(用来执行sql语句),以在执行其他任务之前删除表中的数据。则此任务为第一个执行。选中此任务和第二个
--任务,然后从“工作流”中选择需要工作流类型(如完成),就可以设定这两个任务之间的执行顺序。执行好之后作用:先执行第一个任务,
--完成后,再执行第二个任务。。
--如果要为转换数据任务设置工作流,可以选择该转换任务的源连接,右键->“工作流属性”->设置工作流

--执行dts包

--存储和移动dts包
--1、“包”->“保存”:保存到本地服务器上。展开企业管理器控制台树的“数据转换服务”->“本地包”,将会看到那些保存的包
--2、“包”->“另存为”:提供了其他几种可选的存储格式和选项
--sql Server:这种方法将包保存在任何已注册的sql Server的MSDB数据库的sysdtspackages表中。如果已经注册了相应的服务器,
--这将是最简单的把包移动到另外一个sql Server上的办法。如果要把包移动到还没有注册的服务器上,应使用“结构花存储文件”选项
--Meta Data Services:这种高级的方法可以跟踪已经为DTS修改的数据
--结构化存储文件:这种方法能够创建可以复制到另外一个sql Server,并且可以在另外一台服务器上打开的文件。一定要注意sql Server
--和service pack的版本号,因为具有不同的service pack级别的SQL Server 2000实例所使用的结构化存储文件有可能是不兼容的
--要打开用结构化存储文件格式保存的包,可以在企业管理器控制台树的数据转服务节点的快捷方式菜单中选择“打开包”菜单命令
--Visual Basic文件:这个选项可以生成与SQL Server DTS包完成同样任务的vb脚本
--注意:如果已经使用“包”->“另存为”命令保存了包,“包”->“保存”命令将用上一个“另存为”命令所选择的位置和格式来保存这个包

--增量和版本
--数据转换服务还有一个很好的特性:它能够对包的变化进行管理。包的每次保存都会产生该包的一个新版本,最终就会形成该包的多个连续的版本
--如果要查看任意包所保存的各个版本,可以在企业管理器中,从本地包清单中选择一个DTS包,然后选择“操作”->“版本”菜单命令,或者从
--该包的快捷方式菜单中选择“版本”菜单。此时将会打开“DTS包版本”对话框,并显示该包的各个版本的日期和描述
--使用“DTS包版本”对话框,可以打开以前的版本进行编辑或者对它们进行清理。如果想恢复到某个以前的版本,可以打开该版本进行编辑,然后】
--使用“包”->“另存为”菜单命令以一个新名字保存该包

㈩ 如何从oracle数据库中提取数据添加到SQL数据库中

用plsql有个导出向导,导出sql Inserts形式的文件,里面生成的是insert语句,可以直接插入sql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