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1为了建立一个关系,首先要构造数据的逻辑关系. 一个关系的属性名表称为关系模式. 这两句话哪句是对的啊
第一句是正确的,一个关系的框架称为关系模式
㈡ 在计算机c语言中 什么是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
E-R图 Entity Relationship Diagram 就是 关系图,提供了表示实体类型、属性和联系的方法,用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计算机程序里就是程序流程 图。
http://ke..com/view/15236.htm
关系模式 就 是:
如果 (某某条件成立) 则 { 做。。。。。} 否则 { 做 。。。。。};
或者:
当 (某某条件成立){ 一直做 。。};
或者:
开关条件(条件){
满足case 1: ...;break;
满足case 2: ...;break;
满足case n: ...;break;
默认:。。。break;
}
或者 。。。。
对应 if 语句,while语句, switch语句,循环语句,转向语句
㈢ C语言中算术运算、关系运算、逻辑运算的定义是什么
算术运算就是指加减乘除和整数的模运算(即取余数运算);
关系运算指比较,有大于、大于等于、小于、小于等于、等于、不等于六种运算;
逻辑运算指两个条件进行运算,有逻辑与、逻辑或、逻辑非三种。
㈣ C语言中什么是逻辑表达式,什么是关系表达式。举几个例子
逻辑表达式是指运算符为或||、与&&、非!的表达式。返回值为0或1,0表示false,非0表示true. 例如!0返回1,0&&1返回0,0||1返回1。
关系表达式是指运算符为<,<=,>,>=,==,!=的表达式。返回值同样为0或1,例如a!=b,a>=0等。
C语言用整数"1"表示"逻辑真"、用"0"表示"逻辑假"。但在判断一个数据的"真"或"假"时,却以0和非0为根据:
如果为0,则判定为"逻辑假";如果为非0,则判定为"逻辑真"。
例如,假设num=12,则: !num的值=0 ,num>=1 && num<=31的值=1 ,num || num>31的值=1。
逻辑运算符两侧的操作数,除可以是0和非0的整数外,也可以是其它任何类型的数据,如实型、字符型等。
短路原则:非常重要,在计算逻辑表达式时,只有在必须执行下一个表达式才能求解时,才求解该表达式(即并不是所有的表达式都被求解)。换句话说:
对于逻辑与运算,如果第一个操作数被判定为"假",系统不再判定或求解第二操作数;对于逻辑或运算,如果第一个操作数被判定为"真",系统不再判定或求解第二操作数。
(4)c语言中什么是关系模式扩展阅读:
C语言逻辑表达式注意:
由于浮点数在计算机中不能非常准确地表示,所以,判断两个浮点数是否相同时,通常不使用关系运算符“等于”(==),而是利用区间判断方法来实现。为了判断x是否等于5.003,可利用如下逻辑表达式:x>5.002 && x<5.004。
当此逻辑表达式为“真”时,就可以认为x等于5.003
逻辑及性质保真性:所有变量的真值皆为“真”的命题在逻辑或运算后的结果为真。保假性:所有变量的真值皆为“假”的命题在逻辑或运算后的结果为假。
㈤ c语言中的实体关系图指的是什么啊关系模式又是什么啊
这是有关软件概念里面的
你应该看看有关软件设计相关书籍
至于你看的什么C语言书,反正我看过的C语言书没有这个章节吧
实体关系图就是E-R图:指以实体、关系、属性三个基本概念概括数据的基本结构,从而描述静态数据结构的概念模式
关系数据库中,关系模式是型,关系是值。关系模式是对关系的描述
㈥ c语言什么是关系运算
在程序中经常需要比较两个数据的大小,以决定程序下一步的工作。比如一个程序限制了只能成年人使用,儿童因为年龄不够,没有权限使用。这时候程序就需要获取用户输入的年龄并做出判断,如果超过18岁就正常运行,否则给出无权使用的提示。
比较两个数据大小的运算符称为关系运算符(Relational Operators)。
在C语言中有以下关系运算符:
1) <(小于)
2) <=(小于或等于)
3) >(大于)
4) >=(大于或等于)
5) ==(等于)
6) !=(不等于)
关系运算符都是双目运算符,其结合性均为左结合。关系运算符的优先级低于算术运算符,高于赋值运算符。在六个关系运算符中,<、<=、>、>=的优先级相同,高于==和!=,==和!=的优先级相同。
关系运算符的两边可以是变量、数据或表达式,例如:
1) a+b>c-d
2) x>3/2
3) 'a'+1
4) -i-5*j==k+1
关系运算符也可以嵌套使用,例如:
1) a>(b>c)
2) a!=(c==d)
关系运算符的运算结果为 0 或 1,如:
5>0 成立,其值为 1;
34-12>100 不成立,其值为 0;
(a=3)>(b=5) 由于3>5不成立,故其值为 0。
我们将运算结果 1 称为“真”,表示条件成立,将 0 称为“假”,表示条件不成立。
㈦ C语言,以下如何理解,谢谢!
我认为要学好C语言首先必须了解等级考试C语言的大纲和内容,以及各种辅助材料的用途,这是学好C的基础。从以前的经验以及考网上的一些信息可知,要自学C语言必须准备以下资料:
1、 教材:大家现在都公认是清华大学谭浩强主编的那本,当然有其他的也可以,如高校出版社的。
2、 习题集:我认为清华大学的《C语言样题汇编》不错。书后面附有答案。
3、 上机练习:我认为南开大学的那个可以,最好是在考前从头到尾做一遍。答案可以去考网下载区下载。
4、 大纲:这个肯定要的,可以在考网二级版那里去下,然后打印出来。
5、 自学计划:为了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C语言,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或工作)情况,制定一个自学计划,循序渐进地学习。
6、 模拟盘:为了更好地熟悉考场环境,下一个模拟盘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在。下载,注意,在下载时要把锁匙盘一起下回来,否则不能进入考试环境。
7、 教学光盘:如果能买到C语言的教学光盘,那当然更好,这样可以更直观地学习C语言了。
下面从微观上针对C语言的几个重点和难点,逐个谈谈具体的自学方法。
二 如何学习C语言的运算符和运算顺序
C语言的运算功能十分丰富,运算种类远多于其它程序设计语言。因此,当多种不同运算组成一个运算表达式,即一个运算式中出现多种运算符时,运算的优先顺序和结合规则显得十分重要。
初学者往往对此感到非常困难,觉得C语言学习太繁杂,其实只要我们对此合理进行分类,找出它们与我们在数学中所学到运算之间的不同点之后,记住这些运算也就不困难了,有些运算符在理解后更会牢记心中,将来用起来得心应手,而有些可暂时放弃不记,等用到时再记不迟。
下面是所有的运算符按优先级不同分类列表:(对不起,因为表格显示不正常,已被我删除大家可以看书上的)
表中列出15种优先级的运算符,从高到低,优先级为1 ~ 15,最后边一栏是结合规则,除第2、3级和第14级为从右至左结合外,其它都是从左至右结合,它决定同级运算符的运算顺序。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例子来说明:
(1) 3*20/4%10 这个表达式中出现3种运算符,是同级运算符,运算顺序按从左至右结合,因此先计算3 * 20=60,然后被4除,结果为15,最后是%(求余数)运算,所以表达式的最终结果为15%10 = 5
(2)a = 3;b = 5;c =++ a* b ;d =a + +* b;
例子中的“;”是C语言的语句分隔符,执行顺序为从左到右,第1条语句执行后a的值为3,第2条语句执行后b的值为5,第3条语句中有两个运算符前置+ +和*,按表中所列顺序,+ +先执行,*后执行,所以+ + a执行后,a的值为4,由于+ +为前置运算,所以a的值4参与运算,C的值为20,最后执行第4条语句,由于a + +为后置运算,所以a值为4参与运算,使得d的值仍为20,而a参与运算后其值加1,值为5。
这个例子执行后,a的值为5,b的值为5,c的值为20,d的值也是20。
(3)a = 3,b = 5,b+ = a,c = b* 5
例子中的“,”是逗号结合运算,上式称为逗号表达式,自左向右结合,最后一个表达式的结果值就是逗号表达式的结果,所以上面的逗号表达式结果为40,a的值为3,b的值为8,c的值为40。
三、如何学习C语言的四种程序结构
(1)顺序结构
这种结构的程序比较简单,就是按照语句的排列顺序依次执行的机制。顺序结构的执行顺序是自上而下,依次执行,因此编写程序也必须遵守这一规定,否则你的程序执行结果就不对。
例如;a = 3,b = 5,现交换a,b的值,正确的程序为:
c = a;
a = b;
b = c;
执行结果是a = 5,b = c = 3如果改变其顺序,写成:
a = b;
c = a;
b = c;
则执行结果就变成a = b = c = 5,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这是初学者常犯的错误。
顺序结构可以独立使用构成一个简单的完整程序,常见的输入、计算,输出三步曲的程序就是顺序结构,例如计算圆的面积,其程序的语句顺序就是输入圆的半径R,计算S = 3.14159*R*R,输出圆的面积S。而大多数情况下顺序结构都是作为程序的一部分,与其它结构一起构成一个复杂的程序,例如分支结构中的块体、循环结构中的循环体等。
C语言自学方法(2)
(2) 分支结构
分支结构与顺序结构不同,其执行是依据一定的条件选择执行路径,而不是严格按照语句出现的物理顺序。分支结构的程序设计方法的关键在于构造合适的分支条件和分析程序流程,根据不同的程序流程选择适当的分支语句。
分支结构适合于带有逻辑条件判断的计算,设计这类程序时往往都要先绘制其程序流程图,然后根据程序流程写出源程序,这样做把程序设计分析与语言分开,使得问题简单化,易于理解。程序流程图是根据解题分析所绘制的程序执行流程图。
学习分支结构不要被分支嵌套所迷惑,只要弄清基本的分支结构,嵌套结构也就不难了。嵌套只不过是分支块体中又包括分支语句而已,不是新知识,只要你基础知识扎实,分支嵌套也难不住你,下面我们重点讨论几种基本的分支结构的学习方法。
①If(条件)
{
块
}
这种分支结构中的块可以是一条语句,此时“{
}”可以省略,也可以是多条语句。它有两条分支路径可选,一条是条件为真,执行块,另一条是条件不满足,跳过块。
如,计算x的绝对值,根据绝对值定义,我们知道,当x>=0时,其绝对值不变,而x<0时其绝对值是为x的反号,因此程序段为:if(x<0)
x=-x;
②if(条件)
else
这是典型的分支结构,如果条件成立,执行块1,否则执行块2,块1和块2都有1条或若干条语句构成。
如:求ax^2+bx+c=0的根
分析:因为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实根,否则(b^2-4ac<0)有两个共轭复根。其程序段如下:
d=b*b-4*a*c;
if(d>=0)
{x1=(-b+sqrt(d))/2a;
x1=(-b-sqrt(d))/2a;
printf(“x1=%8.4f,x2=%8.4f\n”,x1,x2);
}
else
{r=-b/(2*a);
i =sqrt(-d)/(2*a);
printf(“x1=%8.4f+%8.4fi\n”r, i);
printf(“x2=%8.4f-%8.4fi\n”r,i)
}
③多路分支:其语句格式为:
if(条件1) ;
else if(条件2)
else if(条件3)
……
else if(条件n)
else
④switch语句:
switch
语句也是多分支选择语句,又称为多路开关语句,到底执行哪一块,取决于开关设置,也就是表达式的值与常量表达式相匹配的那一路,它不同if—else 语句,它的所有分支都是并列的,程序执行时,由第一分支开始查找,如果相匹配,执行其后的块,接着执行第2分支,第3分支……的块,直到遇到break语句;如果不匹配,查找下一个分支是否匹配。
(3)循环结构:
循环结构可以减少源程序重复书写的工作量,用来描述重复执行某段算法的问题,这是程序设计中最能发挥计算机特长的程序结构,C语言中提供四种循环,即goto循环、while循环、do –while循环和for循环。
四种循环可以用来处理同一问题,一般情况下它们可以互相代替换,但一般不提昌用goto循环,所以下面我们重点讲解另外的三种循环。
常用的三种循环结构学习的重点在于弄清它们相同与不同之处,以便在不同场合下使用,大家好好看一下书中三种循环的格式和执行顺序,如何替换使用,如把while循环的例题,用for语句重新编写一个程序,这样能更好地理解它们的作用。
注意:在while和do—while循环体内和for
循环中的第3语句中,应包含趋于结束的语句(如I++,I--),否则就可能成了一个死循环,这也是初学者的一个常见错误。
下面我们来讨论下这三种循环的异同之处:
用while和do—while循环时,循环变量的初始化的操作应在循环体之前,而for循环是在语句1中进行的;while
循环和for循环都是先判断表达式,后执行循环体,而do—while循环是先执行循环体后判断表达式,也就是说do—while的循环体最少被执行一次,而while
循环和for就不一定了。这三种循环都可以用break语句跳出循环,用continue语句结束本次循环,而goto语句与if构成的循环,不能用break和
continue语句进行控制。
这三种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在循环中可能出现分支、顺序结构,分支中也可能出现循环、顺序结构而把循环、分支看成一个语句,它又是构成顺序结构的一个元素,因此这三种结构相互结合,就能实现各种算法,设计出解题程序,但若是很大的题目,这样编出的程序往往很长,重复结构多,并且可阅读性差,因此我们常将C程序设计成模块化结构。
(4)模块化程序结构
C语言的模块化程序结构用函数来实现,即将复杂的C程序分为若干模块,每个模块都编写成一个合法的C函数,然后用主函数调用函数及函数调用函数实现一大C程序:C程序=主函(main)+若干个函数。
在程序设计中,常将一些常用的功能模块写成函数,也可以将大程序段分割成若干函数,前者目的在于减少重复编写程序段的工作量,后者目的在于缩短模块长度,以便程序阅读方便。
一个源程序文件由一个或多个函数组成,它是一个编译单位,而一个C程序由一个或多个源程序文件组成。对较大的程序,往往分成多个文件,这样可以分别编写、分别编译,提高高调试效率,一个源程序文件可以被多个C程序公用。
C程序的的执行是从main()函数开始,调用其它函数后流程回到main函数,在main中结束整个函数运行,main函数的称是系统规定的,用户可以修改其内容即函数体,但不能修改其名称和参数,一个C程序必须有一个main函数,也只能有一个main函数。
所有函数都是平行的,即在定义函数时是互相独立的一个函数度不从属于另一个函数,即函数不能嵌套定义,但可以互相调用,但不能调用main函数。
函数分成两类,即标准函数和用户自定义函数,标准函数又称库函数,由系统提供,用户可直接调用,C语言提供了丰富的库函数,请考生在编写C程序时查阅教材后的函数说明,这可节省你的编程工作量;用户自定义函数由编程者自己编写.
㈧ c语言中,关系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的值是什么
c语言中,关系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的值是0或1。
逻辑表达式的值是一个逻辑值,即"true"或"false"。C言语编译体系在给出逻辑运算效果时,以数字1示意"真",以数字0示意"假",但在推断一个量是不是为"真"时,以0示意"假",以非0示意"真"。
因为浮点数在计算机中不能异常正确地示意,所以,推断两个浮点数是不是相同时,一般不运用关联运算符"即是"(==),而是应用区间推断方法来完成。
(8)c语言中什么是关系模式扩展阅读:
C语言中提供了三种逻辑运算符:
&& :与运算。
|| :或运算。
! :非运算,与运算符&&和或运算符||均为双目运算符。
具有左结合性。非运算符!为单目运算符,具有右结合性。
逻辑运算符和其它运算符优先级的关系可表示如下: !(非)→&&(与)→||(或)
㈨ C语言代数关系
C语言代数关系:
1、并(Union)
关系R与S具有相同的关系模式,即R与S的元数相同(结构相同),R与S的并是属于R或者属于S的元组构成的集合,记作R∪S,定义如下:
R∪S={t|t∈R∨t∈S}
2、差(Difference)
关系R与S具有相同的关系模式,关系R与S的差是属于R但不属于S的元组构成的集合,记作R−S,定义如下:
R−S={t|t∈R∨t∉S}
3、广义笛卡尔积(ExtendedCartesianProct)
两个无数分别为n目和m目的关系R和S的笛卡尔积是一个(n+m)列的元组的集合。组的前n列是关系R的一个元组,后m列是关系S的一个元组,记作R×S,定义如下:
R×S={t|t=<(tn,tm)∧tn∈R∧tm∈S}
$(t^n,t^m)$表示元素$t^n$和$t^m$拼接成的一个元组
(9)c语言中什么是关系模式扩展阅读
关系代数运算符
∪并Union
−差Difference
∩交Intersection
×笛卡尔积CartesianProct
>大于
≥大于等于
<小于
≤小于等于
=等于
≠不等于
㈩ 计算机c语言中什么是关系的投影运算
关系的投影运算是数据库理论中的内容。c语言中没有相关的内容。
关系的基本运算有两类:一类是传统的集合运算(并、差、交等),另一类是专门的关系运算(选择、投影、连接、除法、外连接等),有些查询需要几个基本运算的组合,要经过若干步骤才能完成。
一、传统的集合运算
1、并(UNION)设有两个关系R和S,它们具有相同的结构。R和S的并是由属于R或属于S的元组组成的集合,运算符为∪。记为T=R∪S。
2、差(DIFFERENCE)R和S的差是由属于R但不属
于S的元组组成的集合,运算符为-。记为T=R-S。
3、交(INTERSECTION)R和S的交是由既属于R又属于S的元组组成的集合,运算符为∩。记为T=R∩S。R∩S=R-(R-S)。
二、选择运算
从关系中找出满足给定条件的那些元组称为选择。其中的条件是以逻辑表达式给出的,值为真的元组将被选取。这种运算是从水平方向抽取元组。在FOXPRO中的短语FOR<条件>和WHILE<条件>均相当于选择运算。
如:LISTFOR出版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AND单价<=20
三、投影运算
从关系模式中挑选若干属性组成新的关系称为投影。这是从列的角度进行的运算,相当于对关系进行垂直分解。在FOXPRO中短语FIELDS<字段1,字段2,…>相当于投影运算。如:LISTFIELDS单位,姓名
四、连接运算
连接运算是从两个关系的笛卡尔积中选择属性间满足一定条件的元组。
五、除法运算
在关系代数中,除法运算可理解为笛卡尔积的逆运算。
设被除关系R为m元关系,除关系S为n元关系,那么它们的商为m-n元关系,记为R÷S。商的构成原则是:将被除关系R中的m-n列,按其值分成若干组,检查每一组的n列值的集合是否包含除关系S,若包含则取m-n列的值作为商的一个元组,否则不取。
六、外连接运算投影(Projection)运算
投影是指将对象转换为一种新形式的操作,该形式通常只包含那些将随后使用的属性。通过使用投影,您可以构建依据每个对象生成的新类型。您可以映射属性,并对该属性执行数学函数。还可以在不更改原始对象的情况下映射该对象。简单地说,便是在关系中选择某些属性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