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编程语言 » c语言素数判断算法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c语言素数判断算法

发布时间: 2022-10-25 05:06:49

① 如何用c语言写出判断一个数是不是素数

判断一个整数m是否是素数,只需把m被 2 ~ m-1 之间的每一个整数去除,如果都不能被整除,那么m就是一个素数。思路1)的代码: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int a=0; // 素数的个数

int num=0; // 输入的整数

printf("输入一个整数:");

scanf("%d",&num);

for(int i=2;i<num;i++){if(num%i==0){a++; // 素数个数加1}}

if(a==0){printf("%d是素数。 ", num);}else{printf("%d不是素数。 ", num);}return 0;}

② 素数的判断方法c语言

素数的判断方法

素数即质数,在手头上没有质数表的情况下,可以用试除法来判断一个自然数是不是质数。例如判断143、179是不是质数,就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2、3、5、7、11……等质数去试除。一般情况下用20以内的2、3、5、7、11、13、17、19这8个质数去除就可以了。


素数分布规律

以36N(N+1)为单位,随着N的增大,素数的个数以波浪形式渐渐增多。孪生质数也有相同的分布规律。以下15个区间内质数和孪生质数的统计数。

S1区间1——72,有素数18个,孪生素数7对。(2和3不计算在内,最后的数是孪中的也算在前面区间。)

如果为合数,因为任何一个合数都可以分解为几个素数的积;而N和N+1的最大公约数是1,所以不可能被p1,p2,pn整除,所以该合数分解得到的素因数肯定不在假设的素数集合中。

因此无论该数是素数还是合数,都意味着在假设的有限个素数之外还存在着其他素数。所以原先的假设不成立。也就是说,素数有无穷多个。

③ c语言求素数的算法

根据素数的性质,代码设计如下:

设计一:判断n是否能被1~n-1整除,不能整除为素数

#include<stdio.h>

int main()

{

int i, n;

scanf("%d", &n);

for (i = 2; i < n ; i++)

{

if (n%i == 0)

break;

}

if (i < n) printf("This is not a prime.");

else printf("This is a prime.");

return 0;

}

设计二:判断n是否能被2~√n间的整数整除,不能整除为素数

#include<stdio.h>

#include<math.h>

int main()

{

int n,i;

double k;

scanf("%d", &n);

k = sqrt(n);

for (i = 2; i <= k;i++)

{

if (n%i == 0) break;

}

if (i <=k) printf("This is not a prime.");

else printf("This is a prime");

return 0;

}

(3)c语言素数判断算法扩展阅读:

1.素数的定义是只能被1和他本身整除,1不是素数.因此要判断一个数是否为素数.就要判断它能不能被比他小的所有素数整除,这是一个算法.(写到算法时,我只能写出用它除以比他小的所有数,造成运算速度低下)

2.如果一个质数大于根号n,而n可以除尽它,那么n必然也可以除尽一个更小的质数。由此可以得到一个法2较快的素数判断算法

④ c语言如何判断素数

素数又称质数,所谓素数是指除了 1 和它本身以外,不能被任何整数整除的数,例如17就是素数,因为它不能被 2~16 的任一整数整除。判断一个整数m是否是素数,只需把 m 被 2 ~ m-1 之间的每一个整数去除,如果都不能被整除,那么 m 就是一个素数。

首先要知道素数是不等于1,它的因子只有1和它本身。判断一个数是否为素数,可以用大于1小于给定数的所有数去除给定数,如果有任何一个能够除尽,就表示是合数,反之是素数。

(4)c语言素数判断算法扩展阅读:

首先,本文英文字母都表示整数,上半部B 》3N 》W,下半部B 》W 》3N。大于3的素数只有6N-1和6N+1两种形式,我们只需判定这两种数是素数还是合数即可。

命题 1 对于B=36N+1 形数而言。

若不定方程(3N)^2+N-(B-1)/36=W^2 有整数解,

则 6(3N-W)+1 是小因子数;6(3N+W)+1 是大因子数。

若不定方程 (3N)^2-N-(B-1)/36=W^2 有整数解,

则 6(3N-W)-1 是小因子数;6(3N+W)-1 是大因子数。

两式都无解,是素数。

⑤ 用c语言如何判断素数

1.书写标识符时,忽略了大小写字母的区别

main()

{

int a=5;

printf("%d",A);

}

编译程序把a和A认为是两个不同的变量名,而显示出错信息。C认为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是两个不同的字符。习惯上,符号常量名用大写,变量名用小写表示,以增加可读性。

2.忽略了变量的类型,进行了不合法的运算。

main()

{

float a,b;

printf("%d",a%b);

}

%是求余运算,得到a/b的整余数。整型变量a和b可以进行求余运算,而实型变量则不允许进行“求余”运算。

3.将字符常量与字符串常量混淆。

char c;

c="a";

在这里就混淆了字符常量与字符串常量,字符常量是由一对单引号括起来的单个字符,字符串常量是一对双引号括起来的字符序列。C规定以“\”作字符串结束标志,它是由系统自动加上的,所以字符串“a”实际上包含两个字符:‘a'和‘\',而把它赋给一个字符变量是不行的。

4.忽略了“=”与“= =”的区别。

在许多高级语言中,用“=”符号作为关系运算符“等于”。如在BASIC程序中可以写

if (a=3) then …

但C语言中,“=”是赋值运算符,“==”是关系运算符。如:

if (a==3) a=b;

前者是进行比较,a是否和3相等,后者表示如果a和3相等,把b值赋给a。由于习惯问题,初学者往往会犯这样的错误。

5.忘记加分号。

分号是C语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语句末尾必须有分号。

a=1

b=2

编译时,编译程序在“a=1”后面没发现分号,就把下一行“b=2”也作为上一行语句的一部分,这就会出现语法错误。改错时,有时在被指出有错的一行中未发现错误,就需要看一下上一行是否漏掉了分号。

{

z=x+y;

t=z/100;

printf("%f",t);

}

对于复合语句来说,最后一个语句中最后的分号不能忽略不写(这是和PASCAL不同的)。

6.多加分号。

对于一个复合语句,如:

{

z=x+y;

t=z/100;

printf("%f",t);

};

复合语句的花括号后不应再加分号,否则将会画蛇添足。

又如:

if (a%3==0);

I++;

本是如果3整除a,则I加1。但由于if (a%3==0)后多加了分号,则if语句到此结束,程序将执行I++语句,不论3是否整除a,I都将自动加1。

再如:

for (I=0;I<5;I++);

{scanf("%d",&x);

printf("%d",x);}

本意是先后输入5个数,每输入一个数后再将它输出。由于for()后多加了一个分号,使循环体变为空语句,此时只能输入一个数并输出它。

7.输入变量时忘记加地址运算符“&”。

int a,b;

scanf("%d%d",a,b);

这是不合法的。Scanf函数的作用是:按照a、b在内存的地址将a、b的值存进去。“&a”指a在内存中的地址。

8.输入数据的方式与要求不符。

①scanf("%d%d",&a,&b);

输入时,不能用逗号作两个数据间的分隔符,如下面输入不合法:

3,4

输入数据时,在两个数据之间以一个或多个空格间隔,也可用回车键,跳格键tab。

②scanf("%d,%d",&a,&b);

C规定:如果在“格式控制”字符串中除了格式说明以外还有其它字符,则在输入数据时应输入与这些字符相同的字符。下面输入是合法的:

3,4

此时不用逗号而用空格或其它字符是不对的。

3 4 3:4

又如:

scanf("a=%d,b=%d",&a,&b);

输入应如以下形式:

a=3,b=4

9.输入字符的格式与要求不一致。

在用“%c”格式输入字符时,“空格字符”和“转义字符”都作为有效字符输入。

scanf("%c%c%c",&c1,&c2,&c3);

如输入a b c

字符“a”送给c1,字符“ ”送给c2,字符“b”送给c3,因为%c只要求读入一个字符,后面不需要用空格作为两个字符的间隔。

10.输入输出的数据类型与所用格式说明符不一致。

例如,a已定义为整型,b定义为实型

a=3;b=4.5;

printf("%f%d\n",a,b);

编译时不给出出错信息,但运行结果将与原意不符。这种错误尤其需要注意。

11.输入数据时,企图规定精度。

scanf("%7.2f",&a);

这样做是不合法的,输入数据时不能规定精度。

12.switch语句中漏写break语句。

例如:根据考试成绩的等级打印出百分制数段。

switch(grade)

{

case 'A':printf("85~100\n");

case 'B':printf("70~84\n");

case 'C':printf("60~69\n");

case 'D':printf("<60\n");

default:printf("error\n");

}

由于漏写了break语句,case只起标号的作用,而不起判断作用。因此,当grade值为A时,printf函数在执行完第一个语句后接着执行第二、三、四、五个printf函数语句。正确写法应在每个分支后再加上“break;”。例如

case 'A':printf("85~100\n");break;

13.忽视了while和do-while语句在细节上的区别。

(1)main()

{int a=0,I;

scanf("%d",&I);

while(I<=10)

{a=a+I;

I++;

}

printf("%d",a);

}

(2)

main()

{int a=0,I;

scanf("%d",&I);

do

{a=a+I;

I++;

}while(I<=10);

printf("%d",a);

}

可以看到,当输入I的值小于或等于10时,二者得到的结果相同。而当I>10时,二者结果就不同了。因为while循环是先判断后执行,而do-while循环是先执行后判断。对于大于10的数while循环一次也不执行循环体,而do-while语句则要执行一次循环体。

14.定义数组时误用变量。

int n;

scanf("%d",&n);

int a[n];

数组名后用方括号括起来的是常量表达式,可以包括常量和符号常量。即C不允许对数组的大小作动态定义。

15.在定义数组时,将定义的“元素个数”误认为是可使的最大下标值。

main()

{static int a[10]={1,2,3,4,5,6,7,8,9,10};

printf("%d",a[10]);

}

C语言规定:定义时用a[10],表示a数组有10个元素。其下标值由0开始,所以数组元素a[10]是不存在的。

16.初始化数组时,未使用静态存储

int a[3]={0,1,2};

这样初始化数组是不对的。C语言规定只有静态存储(static)数组和外部存储(exterm)数组才能初始化。应改为:

static int a[3]={0,1,2};

17.在不应加地址运算符&的位置加了地址运算符。

scanf("%s",&str);

C语言编译系统对数组名的处理是:数组名代表该数组的起始地址,且scanf函数中的输入项是字符数组名,不必要再加地址符&。应改为:

scanf("%s",str);

18.同时定义了形参和函数中的局部变量。

int max(x,y)

int x,y,z;

{

z=x>y?x:y;

return(z);

}

形参应该在函数体外定义,而局部变量应该在函数体内定义。应改为:

int max(x,y)

int x,y;

{

int z;

z=x>y?x:y;

return(z);

}

⑥ c语言求素数的办法只需解题思路

/*求素数的三种方法
一:for(i=2;i<=(n-1);i++)
if(n%i==0)i在2到n-1之间任取一个数,如果n能被整除则不是素数,否则就是素数
二:for(i=2;i<n/2;i++)
if(n%i==0) /*i在2到n/2之间任取一个数,如果n能被整除则不是素数,否则就是素数

三:for(i=2;i<(n=sqrt(n));i++)
if(n%i==0) /*i在2到sqrt(n)之间任取一个数,如果n能被整除则不是素数,否则就是素数,在下省了下面的输出步骤*/

/*在本程序中使用第三种方法来求解*/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th.h>
int main(void)
{
int i; /*外循环*/
int j; /*内循环*/
int flag; /*素数标志,flag为1则此数为素数*/
flag = 0;
//int n;
i = 2;
while( i <= 100)
{
j = 2;
flag = 1; /*假设此数为素数*/
while(j <= (int) sqrt(float(i)))
{
if(0 == (i %j))
flag = 0; /*根据第三种算法可知次数不为素数*/
j ++;
}
if(flag)
printf("%d\t",i);
i++;
}
printf("\n");
return 0;
}

⑦ 求C语言中 判断素数的 代码!!!!!

基本思想:把m作为被除数,将2—INT( )作为除数,如果都除不尽,m就是素数,否则就不是。

可用以下程序段实现:

void main()

{ int m,i,k;

printf("please input a number: ");

scanf("%d",&m);

k=sqrt(m);

for(i=2;i<k;i++)

if(m%i==0) break;

if(i>=k)

printf("该数是素数");

else

printf("该数不是素数");

}

将其写成一函数,若为素数返回1,不是则返回0

int prime( m%)

{int i,k;

k=sqrt(m);

for(i=2;i<k;i++)

if(m%i==0) return 0;

return 1;

}

(7)c语言素数判断算法扩展阅读:

筛法求素数

一、基本思想

用筛法求素数的基本思想是:

把从1开始的、某一范围内的正整数从小到大顺序排列, 1不是素数,首先把它筛掉。剩下的数中选择最小的数是素数,然后去掉它的倍数。依次类推,直到筛子为空时结束。

如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不是素数,去掉。剩下的数中2最小,是素数,去掉2的倍数,余下的数是: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剩下的数中3最小,是素数,去掉3的倍数,如此下去直到所有的数都被筛完,求出的素数为:

2 3 5 7 11 13 17 19 23 29

二、C++实现

1、算法一:令A为素数,则A*N(N>1;N为自然数)都不是素数。

#definerange2000

bool

IsPrime[range+1];

/*set函数确定i是否为素数,结果储存在IsPrime[i]中,此函数在DEV

C++中测试通过*/

voidset(boolIsPrime[])

{

inti,j;

for(i=0;i<=range;++i)

IsPrime[i]=true;

IsPrime[0]=IsPrime[1]=false;

for(i=2;i<=range;++i)

{

if(

IsPrime[i])

{

for(j=2*i;j<=range;j+=i)

IsPrime[j]=false;}}}

2、

说明:解决这个问题的诀窍是如何安排删除的次序,使得每一个非质数都只被删除一次。 中学时学过一个因式分解定理,他说任何一个非质(合)数都可以分解成质数的连乘积。

例如,16=2^4,18=2 * 3^2,691488=2^5 * 3^2 * 7^4等。如果把因式分解中最小质数写在最左边,有16=2^4,18=2*9,691488=2^5 * 21609,;

换句话说,把合数N写成N=p^k * q,此时q当然是大于p的,因为p是因式分解中最小的质数。由于因式分解的唯一性,任何一个合数N,写成N=p^k * q;的方式也是唯一的。

由于q>=p的关系,因此在删除非质数时,如果已知p是质数,可以先删除p^2,p^3,p^4,... ,再删除pq,p^2*q,p^3*q,...,(q是比p大而没有被删除的数),一直到pq>N为止。

因为每个非质数都只被删除一次,可想而知,这个程序的速度一定相当快。依据Gries与Misra的文章,线性的时间,也就是与N成正比的时间就足够了(此时要找出2N的质数)。

代码如下:

#include<iostream>

#include<cmath>

usingnamespacestd;

intmain()

{

intN;cin>>N;

int*Location=newint[N+1];

for(inti=0;i!=N+1;++i)

Location[i]=i;

Location[1]=0;//筛除部分

intp,q,end;

end=sqrt((double)N)+1;

for(p=2;p!=end;++p)

{

if(Location[p])

{

for(q=p;p*q<=N;++q)

{

for(intk=p*q;k<=N;k*=p)

Location[k]=0;

}

}

}

intm=0;

for(inti=1;i!=N+1;++i)

{

if(Location[i]!=0)

{

cout<<Location[i]<<"";

++m;

}

if(m%10==0)cout<<endl;

}

cout<<endl<<m<<endl;

return0;

}

该代码在Visual Studio 2010 环境下测试通过。

以上两种算法在小数据下速度几乎相同。

⑧ 编写一个C语言程序判断一个数是否是素数

目的:判断一个数是否为素数

#include<stdio.h>


intmain(void)


{


int m;


inti;


scanf("%d",&m);


for(i=2;i< m;i++) //2到(m-1)的数去除m


{


if(m%i==0)//判断能否整除


break;

}

if(i== m)


printf("YES! ");


else


printf("No! ");


}

for循环的功能:

①若能整除,通过break跳出函数;

②若一直到m-1都不能整除,此时i再自增1到m,不满足i< m跳出for循环,这时i= m。

(8)c语言素数判断算法扩展阅读:


素数定理:



1、在一个大于1的数a和它的2倍之间(即区间(a,2a]中)必存在至少一个素数。



2、存在任意长度的素数等差数列。



3、一个偶数可以写成两个合数之和,其中每一个合数都最多只有9个质因数。(挪威数学家布朗,1920年)。



4、一个偶数必定可以写成一个质数加上一个合成数,其中合数的因子个数有上界。(瑞尼,1948年)。



5、一个偶数必定可以写成一个质数加上一个最多由5个因子所组成的合成数。后来,有人简称这结果为(1+5)(中国潘承洞,1968年)。



6、一个充分大偶数必定可以写成一个素数加上一个最多由2个质因子所组成的合成数。简称为(1+2)。

⑨ c语言编写函数判断素数

/判断是不是素数

#include<stdio.h>

int prime(int a);//函数声明

int main()

{

int n,i;

scanf("%d",&n);

if(prime(n)==1) //return返回值1

printf("prime");

else

printf("not prime") ;

}

int prime(int a)

{

int i;

for(i=2;i<a;i++)

if(a%i==0)

return 0;//a%i==0不成立

else

return 1;//a%i==0成立

}

(9)c语言素数判断算法扩展阅读:

素数的算法

1、素数:除了1和本身外无法被其他自然数整除的数,叫做素数,也称质数,如:2,3,5,7一系列。

2、合数:比1大但不是素数的数称为合数,如:8,9,10一系列。

3、特殊的数字:1和0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4、算法: 1>确定性算法 2>随机性算法 3>Eratosthenes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