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语言中单双精度数表示什么意思
c语言中单精度数和双精度数的本质区别在于数据类型所占的内存字节,浮点数,在C语言中使用的是IEEE754浮点数编码,该标准规定了单精度浮点数和双精度浮点数所占的内存字节,一般单精度数占用4个字节,双精度数占用8个字节,扩展双精度数占用80个字节。IEEE754具体的标准如下:
格式 长度 符号位 指数位 尾数位 有效位数 指数偏移 尾数说明
单精度 32 1 8 23 24 127 有一位隐含位
双精度 64 1 11 52 53 1023 有一位隐含位
扩展双精度 80 1 15 64 64 16383 没有隐含位
B. C语言中如何用实验的方法确定double型浮点数能精确到多少位小数
可以通过定义一个double型的变量,并对变量进行赋值,之后输出该变量的值即可。
下面举例来具体说明:
doublef=3.141592653589;
printf("%lf",f);
实验结果输出3.141593,说明double型能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
注:该测试是在32位计算机中的VS2010环境下运行的,具体的精确度还要考虑计算机的位数与编译环境。
C. C语言数据精度
计算机内部用2进制,我们输入10进制,
所以 输入时 10进制 要转换为 2进制,
输出时,2进制 要转换为 10进制。
浮点型数据 10进制 要转换为 2进制,常常是 “化不净” 的。
如同 算术里的 1.0/3.0 = 0.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
浮点型数据 float 用 32 位 2 进制, double 用 64 位 2 进制, 由于位数的限制。 float 有效数字 精度 只有 6-7 位 10进制,double 精度 14 位。
控制让它输出很多位小数,远远超过float的精度范围,计算机能输出,但超出 6-7 位 的数值不可靠。例如:
float x=0.3;
printf("%30.20f",x);
计算机输出: 0.30000001192092896000
显然 后面的小数 1192092896000 没实际意义。
D. C语言%f精确度的问题
float提供7位有效位,这七位包括小数点,后面不足六位小数补0。
应为float型数占4个字节,一个字节占8位,总共就是32位,能达到这么大的。
E. c语言如何精确小数点后指定位数
可以在输出时,指定小数点后的有效位数,实现精确到若干位的效果。
要精确到小数点后若干位,则数据类型为浮点型,可能为单精度(float)或双精度(double)。
在C语言中,使用格式化输出函数printf来实现输出。
输出格式为
%.NF
1 %为格式化字符串的引导字符。
2 .N表示指定显示N位小数。
3 F为类型字符,对于float, F值为f, 对于double,F值为lf。
举例:
1 要输出float a=1.23234; 保留3位小数的写法为:
printf("%.3f",a);
2 输出double b=123.345232; 保留4为小数,写法为:
printf("%.4lf",b);
F. c语言中float型和double型的精确度
float的有效数字(包括整数部分)是6-7位,是指,7位数字能精确一部分,不是全部
double的有效数字(包括整数部分)是15-16位,同上。
G. C语言什么是单精度、双精度
C语言中用float描述单精度,用double描述双精度。为什么要把数据分成单双精度呢?我们生活中通常用到数据时会说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计算机存储数据时精确度越高,占用内存空间越大,根据精确度的需要,如果你选用单精度数据,是说你让电脑用较少的空间存放数据,表现为精确到小数点后5位,并且第五个小数还是四舍五入得到的,如果你用双精度定义数据,是说你用较多的空间存放同一个数,表现为小数点后较多的位数,同样最后一位仍然是四舍五入得到。这就是区分单双精度的原因。
H. 如何用C语言实现精确软件定时
在精度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如要求误差不大于1ms时,可以利用GetTickCount()函数。该函数的返回值是DWORD型,表示以ms为单位的计算机启动后经历的时间间隔。下列的代码可以实现50ms的精确定时,其误差小于1ms。
// 起始值和中止值
DWORD dwStart, dwStop ;
dwStop = GetTickCount();
while(TRUE) {
// 上一次的中止值变成新的起始值
dwStart = dwStop ;
// 此处添加相应控制语句
do
{
dwStop = GetTickCount() ;
}while(dwStop - 50 < dwStart) ;
}
微软公司在其多媒体Windows中提供了精确定时器的底层API支持。利用多媒体定时器可以很精确地读出系统的当前时间,并且能在非常精确的时间间隔内完成一个事件、函数或过程的调用。利用多媒体定时器的基本功能,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实现精确定时。
1.使用timeGetTime()函数
该函数定时精度为ms级,返回从Windows启动开始所经过的时间。由于使用该函数是通过查询的方式进行定时控制的,所以,应该建立定时循环来进行定时事件的控制。
2. 使用timeSetEvent()函数
利用该函数可以实现周期性的函数调用。函数的参数说明如下:
uDelay:延迟时间;
uResolution:时间精度,在Windows中缺省值为1ms;
lpFunction:回调函数,为用户自定义函数,定时调用;
dwUser:用户参数;
uFlags:标志参数;
TIME_ONESHOT:执行一次;
TIME_PERIODIC:周期性执行。
具体应用时,可以通过调用timeSetEvent()函数,将需要周期性执行的任务定义在lpFunction回调函数中(如:定时采样、控制等),从而完成所需处理的事件。需要注意的是:任务处理的时间不能大于周期间隔时间。另外,在定时器使用完毕后,应及时调用timeKillEvent()将之释放
对于精确度要求更高的定时操作,则应该使用QueryPerformanceFrequency()和QueryPerformanceCounter()函数。这两个函数是系统提供的精确时间函数,并要求计算机从硬件上支持精确定时器。QueryPerformanceFrequency()函数和QueryPerformanceCounter()函数的原型如下:
BOOL QueryPerformanceFrequency(LARGE_INTEGER *lpFrequency);
BOOL QueryPerformanceCounter(LARGE_INTEGER *lpCount);
数据类型LARGE_INTEGER既可以是一个8字节长的整型数,也可以是两个4字节长的整型数的联合结构,其具体用法根据编译器是否支持64位而定。
在进行定时之前,先调用QueryPerformanceFrequency()函数获得机器内部定时器的时钟频率,然后在需要严格定时的事件发生之前和发生之后分别调用QueryPerformanceCounter()函数,利用两次获得的计数之差及时钟频率,计算出事件经历的精确时间。
I. c语言里单精度和双精度怎么理解
单精度和双精度顾名思义是两种精度的不同划分,单精度float是保证7位有效数字,double是保证16位有效数字。
例:(float)(10%3)
结果是1.000000即七位有效数字,(后面不一定全是0,计算机可随机选择数字,所以整数1不等于float或double的1)
(double)(10%3)
同理结果是:1.XXXXXXXXXX……后面有十五位的有效数字
虽然整数位都是1,但由于有效位数不同,即后面随机派出的小数可能不同,所以二者理论上不同,实际比较不能用==,要用fabs()<1e-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