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ql Server是一个基于() A.层次模型的DBMS B.网状模型的DBMS C.关系模式的
这个题选D。。。。SQL server是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2. SQL语言是层次数据库语言吗
SQL是结构查询语言,也是一种嵌入式的语言,严格说来他与具体的宿主是没有关系的!与宿主类型关系也不是很大。SQL嵌入到sql server中,而sql server是一个关系型数据库,我们不能由此猜测sql就是关系型数据库语言。一般在sql server嵌入的我们称之为T-SQL。sql嵌入到ACCESS中,这种方式使用的标准较低,一般为ANSI-SQL。ACCESS是桌面型关系数据库。SQL同样嵌入到了Oracle中,而Oracle数据是一种新兴对象数据库。一般为PL/SQL。所以SQL是结构查询语言不假,同时采用不同的ISO标准而嵌入到了不同的数据库中,跟具体的宿主关系不大!
3. 数据库系统中,最早出现的数据库模型是
最早出现的是网状
dbms,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bachman等人在1961年开发成功的ids(integrated
data
store)。1961年通用电气公司的charles
bachman
成功地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网状dbms也是第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集成数据存储(integrated
data
store
ids),奠定了网状数据库的基础,并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发行和应用。层次型dbms是紧随网状型数据库而出现的。最着名最典型的层次数据库系统是ibm
公司在1968
年开发的ims(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一种适合其主机的层次数据库。这是ibm公司研制的最早的大型数据库系统程序产品。1976年霍尼韦尔公司(honeywell)开发了第一个商用关系数据库系统—multics
relational
data
store。关系型数据库系统以关系代数为坚实的理论基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实际应用,技术越来越成熟和完善。其代表产品有oracle、ibm公司的db2、微软公司的ms
sql
server以及informix等等。
4. 什么是sql主动元素sql主动元素有哪些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
主动元素有
(1)数据结构:定义数据的结构;
(2)数据操作:CRUD;
(3)数据约束:比如键约束、完整性约束等
数据模型:对于数据的描述方式;比如关系数据模型是用二维表来描述,层次数据模型用树来描述数据。
数据模型由三部分组成:
(1)数据结构:定义数据的结构;
(2)数据操作:CRUD;
(3)数据约束:比如键约束、完整性约束等;
数据模型介绍
1.关系数据模型
将数据描述成二维表的形式,例如:
关系模型的特点:
(1)建模方便,操作简单(SQL);
(2)高效性(访问快速)、易用性;
(3)描述数据单一,即用表来表述数据;
2.半结构化数据模型
将数据描述成类似于XML的形式,例如:
3.对象关系模型
关系的属性不仅仅是基本数据类型,并且每个关系都有相关的方法;
4.层次模型
基于树结构的模型,在物理层次进行操作,很不方便;
5.网状模型
基于图结构的模型,也是在物理层次进行操作,很不方便;
关系模型术语
关系模型约定:属性具有原子性,即每个属性都是基本的数据类型;
关系:二维表;
属性:每列为一个属性;
元组:每一行为一个元组,即记录;
分量(component):元组的每个属性值就是一个分量;
表模式:由表名、表的属性、属性的数据类型组成;
数据库模式:多个表的模式;
域:属性的数据类型;
实例:表就是关系的实例,当然,如果随着时间的改变,表发生改变,但是他仍然是关系的实例;
当前实例 :当前表的数据集;
超键:能够确定一个元组的属性集;
候选键:最小的超键;
主键:设计者选定的候选键;
主属性:包含于候选码的一个属性;比如如果候选码为AB,则主属性可以是A,B,只要包含于候选码的单个属性即可;
一般我们都是通过新建一个虚拟键作为主键,比如学校里有学号,社会上有身份证号,书有书号等;
就上图来说,
关系:account;
属性:account_number、balance;
元组:(A-101,500),....;
第一个元组的第一个分量:A-101;
表模式:account(account_number,balance);
数据库模式未知;
account_number的域:string,balance的域为int;
实例为现在account的这张表;
超键可以为(account_number,balance)、(account_number);
候选键为(account_number);
主键根据设计者自行选定;问:比较以下两个关系,是否为同一个关系?答:是的,这两个关系只是把属性的顺序以及元组的顺序改变了,但是他们还是同一个关系,只是表现形式不同;SQL初步SQL是专门用于关系模式的查询语言,他是高度抽象化的;SQL的版本有最早的 ANSI SQL-->SQL92-->SQL99-->SQL2003现在的各大商业数据库都是有各自版本的SQL,比如SQL Server对应T-SQL,而Oracle对应PL/SQL;SQL中存在DDL和DML;SQL默认是基于包的数据库,即允许一个表中存在重复的元组;SQL不区分大小写,包括关键字,表名,属性名等都是,但是字符串是大小写敏感的;比如:FROM 和 from是一样的,表明Table和tablE是一样的,属性名Attr和attR是一样的;SQL中的比较运算符:需要注意的是两个运算符,=和<>分别表示相等和不等,不能使用!=来表示不等;字符串连接运算符:+,即'xiaz'+'dong';字符串是用单引号括起来的;
5. 数据库管理系统常见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什么
数据库管理系统常见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语义模型。
在关系模型基础上增加全新的数据构造器和数据处理原语,用来表达复杂的结构和丰富的语义的一类新的数据模型。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个能够提供数据录入、修改、查询的数据操作软件,具有数据定义、数据操作、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维护、通信等功能,且能够允许多用户使用。另外,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发展密切相关。
为此,若要进一步完善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技术人员就应当不断创新、改革计算机技术,并不断拓宽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范围,从而真正促进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技术的革新。
(5)sql是层次模型吗扩展阅读:
数据库管理应尽可能地消除了冗余,但是并没有完全消除,而是控制大量数据库固有的冗余。例如,为了表现数据间的关系,数据项的重复一般是必要的,有时为了提高性能也会重复一些数据项。
通过消除或控制冗余,可降低不一致性产生的危险。如果数据项在数据库中只存储了一次,则任何对该值的更新均只需进行一次,而且新的值立即就被所有用户获得。
如果数据项不只存储了一次,而且系统意识到这点,系统将可以确保该项的所有拷贝都保持一致。不幸的是,许多DBMS都不能自动确保这种类型的一致性。
数据库应该被有权限的用户共享。DBMS的引入使更多的用户可以更方便的共享更多的数据。新的应用程序可以依赖于数据库中已经存在的数据,并且只增加没有存储的数据,而不用重新定义所有的数据需求。
6. sql数据库的关系模型有哪些原始运算
关系模型有如下优点
1. 数据结构简单
在关系模型中,数据模型是一些表格的框架,实体通过关系的属性(即表格的栏目)表示,实体之间的联系通过这些表格中的公共属性(可以不同属性名,但必须同域)表示。结构非常简单,即使非专业人员也能一看就明白。
2. 查询与处理方便
在关系模型中,数据的操作较非关系模型方便,它的一次操作不只是一个元组,而可以是一个元组集合。特别在高级语言的条件语句配合下,一次可操作所有满足条件的记录。
3. 数据独立性很高
在关系模型中,用户对数据的操作可以不涉及数据的物理存储位置,而只须给出数据所在的表、属性等有关数据自身的特性即可,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4. 坚实的理论基础
与网状模型和层次模型不同,关系模型一开始便注重理论研究。在数据库领域专家的不懈努力下,关系系统的研究日趋完善,而且也促进了其它软件分支如软件工程的发展。
关系模型也存在的不足的地方:
1. 查询效率低
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非过程化的查询功能,因此系统的负担很重,直接影响查询速度和查询效率。
2. 关系DBMS实现较困难
由于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效率比较低,必须对关系模型的查询进行优化,这一工作相当复杂,实现难度比较大。
7. SQL Server 2000属于什么数据库系统 A.层次模型 B.网状模型 C.关系模型 D.面向对象模型
C,关系模型数据库,什么是关系?就是表与表的关系(外建主键),
从ER图到关系模型,数据库就设计好了
8. 求SQL答案!!!
第一题:sql server 是关系模型数据库系统
第二题:数据库中原有的数据库其中有northwind和pubs也是用户数据库
第三题:附加数据库的操作是把已经存在于磁盘的数据库文件恢复成数据库
第四题:主键是用来实施实体完整性约束,另外还有参照完整性和用户自定义完整性
第五题:使用数据导入导出操作,就可以用简化为access了
第六题:20/0.4=50
第七题:.ldf是日志文件的后缀名,mdf是主文件,ndf是次文件
第八题:mm的位置是3,加2,等于5
第九题:len返回字符串长度,返回int
第十题:经过验证时包括
11:master数据库
12:触发器
13:菱形
14:日志文件
15:insert
16:@
17:windows
18:avg()
19:F5
20::like
1c 2a 3a 4a 5c 6c 7b 8b 9c 10a
9. 数据库按数据的组织方式来分可以分为哪三种模型
1、层次模型:
①有且只有一个结点没有双亲结点(这个结点叫根结点)。
②除根结点外的其他结点有且只有一个双亲结点。
层次模型中的记录只能组织成树的集合而不能是任意图的集合。在层次模型中,记录的组织不再是一张杂乱无章的图,而是一棵"倒长"的树。
2、网状模型 :
①允许一个以上的结点没有双亲结点。
②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个双亲结点。
网状模型中的数据用记录的集合来表示,数据间的联系用链接(可看作指针)来表示。数据库中的记录可被组织成任意图的集合。
3、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用表的集合来表示数据和数据间的联系。
每个表有多个列,每列有唯一的列名。
在关系模型中,无论是从客观事物中抽象出的实体,还是实体之间的联系,都用单一的结构类型
(9)sql是层次模型吗扩展阅读
1、无条件查询
例:找出所有学生的的选课情况
SELECT st_no,su_no
FROM score
例:找出所有学生的情况
SELECT*
FROM student
“*”为通配符,表示查找FROM中所指出关系的所有属性的值。
2、条件查询
条件查询即带有WHERE子句的查询,所要查询的对象必须满足WHERE子句给出的条件。
例:找出任何一门课成绩在70以上的学生情况、课号及分数
SELECT UNIQUE student.st_class,student.st_no,student.st_name,student.st_sex,student.st_age,score.su_no,score.score
FROM student,score
WHERE score.score>=70 AND score.stno=student,st_no
这里使用UNIQUE是不从查询结果集中去掉重复行,如果使用DISTINCT则会去掉重复行。另外逻辑运算符的优先顺序为NOT→AND→OR。
例:找出课程号为c02的,考试成绩不及格的学生
SELECT st_no
FROM score
WHERE su_no=‘c02’AND score<60
3、排序查询
排序查询是指将查询结果按指定属性的升序(ASC)或降序(DESC)排列,由ORDER BY子句指明。
例:查找不及格的课程,并将结果按课程号从大到小排列
SELECT UNIQUE su_no
FROM score
WHERE score<60
ORDER BY su_no DESC
4、嵌套查询
嵌套查询是指WHERE子句中又包含SELECT子句,它用于较复杂的跨多个基本表查询的情况。
例:查找课程编号为c03且课程成绩在80分以上的学生的学号、姓名
SELECT st_no,st_name
FROM student
WHERE stno IN (SELECT st_no
FROM score
WHERE su_no=‘c03’ AND score>80 )
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当查询涉及多个基本表时用嵌套查询逐次求解层次分明,具有结构程序设计特点。在嵌套查询中,IN是常用到的谓词。若用户能确切知道内层查询返回的是单值,那么也可用算术比较运算符表示用户的要求。
5、计算查询
计算查询是指通过系统提供的特定函数(聚合函数)在语句中的直接使用而获得某些只有经过计算才能得到的结果。常用的函数有:
COUNT(*) 计算元组的个数
COUNT(列名) 对某一列中的值计算个数
SUM(列名) 求某一列值的总和(此列值是数值型)
AVG(列名) 求某一列值的平均值(此列值是数值型)
MAX(列名) 求某一列值中的最大值
MIN(列名) 求某一列值中的最小值
例:求男学生的总人数和平均年龄
SELECT COUNT(*),AVG(st_age)
FROM student
WHERE st_sex=‘男’
例:统计选修了课程的学生的人数
SELECT COUNT(DISTINCT st_no)
FROM score
注意:这里一定要加入DISTINCT,因为有的学生可能选修了多门课程,但统计时只能按1人统计,所以要使用DISTINCT进行过滤。
10. sql数据库中常用的数据类型有什么
一、整数数据类型:整数数据类型是最常用的数据类型之一。
1、INT(INTEGER)
INT (或INTEGER)数据类型存储从-2的31次方 (-2 ,147 ,483 ,648) 到2的31次方-1 (2 ,147 ,483,647) 之间的所有正负整数。每个INT 类型的数据按4 个字节存储,其中1 位表示整数值的正负号,其它31 位表示整数值的长度和大小。
2、SMALLINT
SMALLINT 数据类型存储从-2的15次方( -32, 768) 到2的15次方-1( 32 ,767 )之间的所有正负整数。每个SMALLINT 类型的数据占用2 个字节的存储空间,其中1 位表示整数值的正负号,其它15 位表示整数值的长度和大小。
二、浮点数据类型:浮点数据类型用于存储十进制小数。浮点数值的数据在SQL Server 中采用上舍入(Round up 或称为只入不舍)方式进行存储。
1、REAL数据类型
REAL数据类型可精确到第7 位小数,其范围为从-3.40E -38 到3.40E +38。 每个REAL类型的数据占用4 个字节的存储空间。
2、FLOAT
FLOAT数据类型可精确到第15 位小数,其范围为从-1.79E -308 到1.79E +308。 每个FLOAT 类型的数据占用8 个字节的存储空间。 FLOAT数据类型可写为FLOAT[ n ]的形式。n 指定FLOAT 数据的精度。n 为1到15 之间的整数值。
当n 取1 到7 时,实际上是定义了一个REAL 类型的数据,系统用4 个字节存储它;当n 取8 到15 时,系统认为其是FLOAT 类型,用8 个字节存储它。
三、二进制数据类型
1、BINARY
BINARY 数据类型用于存储二进制数据。其定义形式为BINARY( n), n 表示数据的长度,取值为1 到8000 。在使用时必须指定BINARY 类型数据的大小,至少应为1 个字节。BINARY 类型数据占用n+4 个字节的存储空间。
在输入数据时必须在数据前加上字符“0X” 作为二进制标识,如:要输入“abc ”则应输入“0xabc ”。若输入的数据过长将会截掉其超出部分。若输入的数据位数为奇数,则会在起始符号“0X ”后添加一个0,如上述的“0xabc ”会被系统自动变为“0x0abc”。
2、VARBINARY
VARBINARY数据类型的定义形式为VARBINARY(n)。 它与BINARY 类型相似,n 的取值也为1 到8000, 若输入的数据过长,将会截掉其超出部分。
不同的是VARBINARY数据类型具有变动长度的特性,因为VARBINARY数据类型的存储长度为实际数值长度+4个字节。当BINARY数据类型允许NULL 值时,将被视为VARBINARY数据类型。
四、逻辑数据类型
1、BIT:BIT数据类型占用1 个字节的存储空间,其值为0 或1 。如果输入0 或1 以外的值,将被视为1。 BIT 类型不能定义为NULL 值(所谓NULL 值是指空值或无意义的值)。
五、字符数据类型:字符数据类型是使用最多的数据类型。它可以用来存储各种字母、数字符号、特殊符号。一般情况下,使用字符类型数据时须在其前后加上单引号’或双引号” 。
1、CHAR
CHAR 数据类型的定义形式为CHAR[ (n) ]。 以CHAR 类型存储的每个字符和符号占一个字节的存储空间。n 表示所有字符所占的存储空间,n 的取值为1 到8000, 即可容纳8000 个ANSI 字符。
若不指定n 值,则系统默认值为1。 若输入数据的字符数小于n,则系统自动在其后添加空格来填满设定好的空间。若输入的数据过长,将会截掉其超出部分。
(10)sql是层次模型吗扩展阅读:
SQL包括了所有对数据库的操作,主要是由4个部分组成:
1、数据定义:这一部分又称为“SQL DDL”,定义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包括定义数据库、基本表、视图和索引4部分。
2、数据操纵:这一部分又称为“SQL DML”,其中包括数据查询和数据更新两大类操作,其中数据更新又包括插入、删除和更新三种操作。
3、数据控制:对用户访问数据的控制有基本表和视图的授权、完整性规则的描述,事务控制语句等。
4、嵌入式SQL语言的使用规定:规定SQL语句在宿主语言的程序中使用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