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编程语言 » 某种物品的每年折扣费的c语言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某种物品的每年折扣费的c语言

发布时间: 2022-09-02 04:23:03

❶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

我国会计准则中可选用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

1、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法,是最简单并且常用的一种方法。此法是以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除以预计使用年限,求得每年的折旧费用。在各年使用资产情况相同时,采用直线法比较恰当。

2、工作量法,又称变动费用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理论依据在于资产价值的降低是资产使用状况的函数。根据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或设备的使用状况来计提折旧。假定固定资产成本代表了购买一定数量的服务单位,然后按服务单位分配成本。

3、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最后两年的前面各年,用年限平均法折旧率的两倍作为固定的折旧率乘以逐年递减的固定资产期初净值,得出各年应提折旧额的一种加速折旧的方法。在双倍余额递减法下,必须注意不能使固定资产的净值低于其预计净残值以下。

4、年数总和法,又称年限合计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的余额乘以一个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为分子、以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之和为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1)某种物品的每年折扣费的c语言扩展阅读:

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1、房屋建筑物;

2、在用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运输车辆、工具器具;

3、季节性停用及修理停用的设备;

4、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和以融资租赁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折旧的特殊情况

1、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如果尚未办理竣工决算,应当按照估计价值暂估入帐,并计提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按照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当期计提的折旧作为当期的成本、费用处理。

2、处于更新改造过程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将其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不再计提折旧。更新改造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转为固定资产后,再按照重新确定的折旧方法和该项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计提折旧。

❷ C语言编程题

*********您好!Yadie.23很高兴能为你解答。*********
+++++++++++++++++++++++++++++++++++++++++++++++++作业?建议自己写。。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再问。。+++++++++++++++++++++++++++++++++++++++++++++++++
You can have a try,maybe my answer useful to you.
如满意,Yadie.23十分感谢您的采纳。*^-^*

❸ 某种商品a件每年的购进费为b元,而每件的库存费为每年c语言,在该商品均匀销售

设商店分n批购进
手续费=n * b
库存费=a/n * 1/2 * c (因为该商品均匀销售,所以平均库存为 a/n * 1/2)
那么 手续费和库存费之和=bn+ac/2n >= 2根号(abc/2) 当且仅当 bn=ac/2n 时成立。 所以 n=根号(ac/2b)

❹ 超简单的c语言问题

将此段拆开,你会发现pc是char* const类型的,而不是char类型的。

正确的char类型应该写为char pc。

如果你学了字符数组知识的话你会比较好理解下面这些:

const的意义表示不可更改的,是一种修饰词,可以放在类型的前面或者后面,一般是用来修饰指针类型的也就是带'*'的类型(比如char*、int*等)。

关于指针:老师们经常让我把它当门牌号,我当时就是不开窍听不懂,后来看多了,自己试验也就明白了。

指针不同于一般类型,如int、char、bool, 但它却又和这些类型分不开,它里面的内容不是数据,比如int类型里有231、char里有'b'、bool里有false...而指针就是这些数据多了个星号'*',而它的内容是存放这些类型的地址。

地址是啥?举个例子:

int Num = 1000;

int* p;

p = &Num;

好,现在p里就是Num的地址了,你用*p和直接用Num的效果一样。

解释一下:&运算符在这里是取址运算符,顾名思义,就是获取地址的功能

*为引用运算符(好像不叫这个,不过忘记了), 就是通过里面的地址去使用数据的功能

画的有点乱请原谅

每个数据都有地址,无论是定义的变量Num还是字面值"hello"、1233123等都有唯一的地址,通过这些地址用于访问这些值,大多用于数组或者函数调用里。(字面值默认是不可更改的,也就是const修饰词)

注:int* p和int *p或者int * p都是同一个东西,你喜欢哪种写法都可以。使用的时候用*p,赋值除了说的种还有int* p = &Num;

小知识:char*是一个指向字符串(第一个字符)的指针,而字面值"xxxxx"实际就是一个地址(第一个字符的地址),所以直接赋值了。

拓展:const在类型的前面表示使用这个指针的时候,不能*p=...,但可以Num=...,就是不能通过这个指针更改指向数据的内容

const在类型后面的时候表示不能更改这个指针里面的地址,不能int* p = &a然后p=&b,在b这会报错

❺ 折旧费用如何计算

1、按照实例,应该采用直线法即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首先计算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原值:52000*(1-3%)=50440/20=2522元(每年的折旧额)/12=210.17(月折旧额)。

2、至于综合折旧率是没有用的:因为按照税法规定只能采用直线法计算折旧额。但是还有个问题是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问题,不是规定20年就是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除了房屋建筑物的使用年限为20年,机器设备的使用年限为10年,残值率企业自行确定,但是要报税务机关备案。

按照税法的规定,单位设备的年折旧额和月折旧额重新计算如下:

52000*(1-3%)/10/=5044(年折旧额)/12=420.33(月折旧额)。

3、月度账务处理:

借:制造费用-折旧费420.33

贷:累计折旧420.33

(5)某种物品的每年折扣费的c语言扩展阅读:

计算折旧的基数为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八条规定,固定资产按照以下方法确定计税基础:

(1)外购的固定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为计税基础。

(2)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以竣工结算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

(3)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以租赁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租赁合同未约定付款总额的,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

(4)盘盈的固定资产:以同类固定资产的重置完全价值为计税基础。

❻ 双倍递减余额法计算各年的折旧费

;你好,双倍余额抵减法最后两年才考虑残值。第一年折旧2600*2/10=520元。
第二年折旧(2600-520)*2/10=416,第三年折旧(2600-520-416)*2/10=332.8,依次类推后面一年是前面的原值减去之前累计折旧额乘以2/10,然后最后两年是原值减去已经累计折旧的和残值后除以2就是最后两年的每年的折旧额。

❼ 如何计算年折旧费用

固定资产在使用期限内不断发生损耗,它的价值根据损耗程度逐渐转移到有关的产品成本或费用中去,并从企业产品销售(营业)收入中得到相应的补偿。固定资产损耗价值的转移就称为折旧。它构成产品成本的一项费用,在会计核算上被称为折旧费或折旧额。

固定资产损耗包括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两种形态。有形损耗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摩擦、振动、疲劳等原因使固定资产质量变坏而造成的机械磨损,以及固定资产在闲置过程中由于自然力影响造成的自然损耗。无形损耗是指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原来固定资产价值降低。

固定资产损耗价值的补偿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于固定资产本身价值在使用期间逐渐损耗的补偿,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折旧;另一种是由于固定资产各个构成部分的耐磨程度和使用条件不同,为了维持固定资产正常发挥作用,需要对损耗程度不同的构成部分进行系统地恢复而发生的费用,这部分称为修理费用。

(—)影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因素

在企业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折旧是按会计期间,依据固定资产的价值和折旧期限的不同分别计提折旧的。影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因素主要有:

(l)固定资产折旧基数。

固定资产折旧是对固定资产本身损耗价值的一种补偿,因此,固定资产折旧应以原始价值为基数,也就是固定资产在整个使用期间的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报废时的净残值应等于原始价值。我国在会计制度上规定:固定资产折旧以固定资产账面原价为计提基数。

(2)固定资产净残值。

固定资产净残值,是指固定资产使用期满后,残余的价值减除应支付的固定资产清理费用后的哪部分价值。固定资产净残值属于固定资产的不转移价值,不应计入成本、费用中去,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时,采取预估的方法,从固定资产原值中扣除,到固定资产报废时直接回收。固定资产净残值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例一般在5%~10%之间。

(3)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直接影响各期应提的折旧额,从而影响企业的利润和应当期交纳的企业所得税⊙由于固定资产的损耗既有有形损耗,也有无形损耗。因此,在确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时,不能只考虑固定资产的物理使用年限,还必须考虑固定资产的经济使用年限。

(二)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实际上是将固定资产的价值以特定费用的形式通过产品的价值或其他形式收回的一种手段。正确地计算和提取折旧,不但有利于正确计算产品成本,而且折旧金额的大小还会直接影响成本的大小,从而影响企业的利润水平,进而影响所缴纳的所得税税金。折旧的计提方法有多种。目前一般企业采用的主要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方法。

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法,它是按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即折旧年限)平均计算折旧额的方法。

1.直线法

直线法也称平均年限法。它是按照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或工作时数和工作量)平均计算折旧的方法。由于这种方法计算的折旧积累额呈直线上升的趋势,所以称之为直线法。它具体又可划分为平均年限法、工作时数法和工作量法。

按现行制度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一般采用直线法,并按固定资产原价和分类折旧率计算。如因某种原因需要加速折旧或改变折旧方法,则应由企业提出,报经当地税务机关审核批准。

(1)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计算折旧额的方法是,用固定资产原始价值减去固定资产估计残值,加上固定资产清理费用后的数额,除以固定资产估计使用年限。按照税法规定,固定资产的估计残值应以原价的10%为原则,对于需要少留或不留残值的,应报经当地税务机关批准。预计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应不低于规定的最短年限。

分类折旧的折旧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某类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清理费用)–预计使用年限

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率=该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该类固定资产原价×100%

某类固定资产月折旧率=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

例如:某企业有一台价值50万元的固定资产,折旧期为5年,预计净残值5000元。有关的计算如下:

年折旧额=(原值–残值+清理费)÷使用年限=(500 000–5000)÷5=99000(元)

该固定资产月折旧额=39000÷12=3250(元)

(2)工作时数法。

工作时数法是按照固定资产的工作时间计算折旧的一种方法,也是平均计算折旧的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工作时间的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工作总时数

例如:某企业有一大型设备采用工作量法计算折旧,原始价值500000元,预计可以使用30000小咐,预计报废时残值10000元,预计清理费用5000元,2002年工作量为6000小时,则:单位工作时间的折旧额=(500000–10000+5000)÷30000=16.5(元)

2002年该设备应提取的折旧额=6000×16.5=99000(元)

(3)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按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产量或提供劳务的数量)计算折旧的一种方法。与直线法一样,它也是平均计算折旧的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生产数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生产总数量

2.加速祈旧法

加速折旧法因在折旧期间各年计提的折旧而逐渐减少,所以也称递减费用法。按现行制度规定,可以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的包括,受酸碱等强烈腐蚀的机器设备和常年处于震颤状态的厂房和建筑物;由于提高使用率,加强使用强度,而常年处于日夜运转的机器、设备;中外合作企业合作期短于规定的最短折旧年限,并在合作期满后归中方使用或者所有的固定资产,以及在国民经济中地位重要、技术进步快的一些特定行业,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法,但要由企业提出申请经当地税务机关审核后,逐级上报国家税务部门批准。加速折旧法有多种方法,但现行制度规定采用以下两种:

(l)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也称加倍递减余额法,是以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和按平均年限法的双倍折旧率计算折旧额的方法。由于固定资产账面净值会随固定资产的使用而逐渐减少,而年折旧率各年又不变,因此各年折旧额会随着账面净值的下降而减少。其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额=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双倍直线折旧率

双倍直线年折旧率=(1÷预计使用年限×100%)×2

在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时,只要固定资产仍在使用,则其期初账面净值就会一直存在,不可能完全冲销。为此,应在固定资产折旧到期以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残值后的差额平均摊销,使最后一年的贴面净值与预计残值相等。

仍以上例为例,若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则:

该设备的年折旧额=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折旧率

折旧率=(1÷预计使用年限×100%)×2=1÷5×100%×2=40%

各年折旧额列表如下: (单位:元)
年份
期初账面余额
折旧率
折旧额
累计折旧额
期末账面余额

1
500 000
40
200 000
200 000
300 000

2
300 000
40
120 000
320 000
180 000

3
180 000
40
72 000
392 000
108 000

4
108 000

51 500
443 500
56 500

5
56 500

51 500
495 000
5 000

(2)年数总和法

也称折旧年限积数法,是按各年不同的递减分数乘以折旧基数来计算各年折旧额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要先计算各年的递减分数,其计算方法是以固定资产的使用年数逐年相加之和作分母,如以上面的固定资产折旧计算为例,其使用期限为5年,则分母为15;再将年数按5、4、3、2、l顺序作分子,所得分数即为该年度的折旧率。在年数总和法下,各年的折旧额如下表所示:
(单位:元)

年份
原值—残值
变动折旧率
年折旧额
累计折旧额
期末账面余额

0

500 000

1
495 000
5÷15
165 000
165 000
330 000

2
495 000
4÷15
132 000
297 000
198 000

3
495 000
3÷15
99 000
396 000
99 000

4
495 000
2÷15
66 000
462 000
33 000

5
495 000
1÷15
33 000
495 000
5 000

年数总和法比较简单,符合折旧费随便着年数的增加而逐年递减的固定资产实际损耗情况,而且可保持固定资产使用成本的均衡性。

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被公认为是最“合理和系统的”折旧方法。其合理性表现在:对固定资产来说,一般情况是,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早期比晚期能提供更大的效用。这对在使用寿命的早期就具有较高的技术陈旧因素,或者在后期需要进行许多的维修才能保持效用的设备项目尤为适合。其系统性则表现在:固定资产逐年递减折旧额,是有规律性的,在年数总和法下,它是一个等差级数,在双倍余额递减法下,它是一个等比级数。因此,可以把这两种方法统称为递减折旧法。它们之所以常被称为加速折旧法,则是与直线法对比而言。

(三)不同折旧方法对纳税的影晌及利用

由于不同的折旧方法在成本核算中会对企业当期盈利水平产生影响,使当期应交纳的税收也存在不同。直线法与加速折旧法在不同的税收制度条件下和不同的企业中效果不同。在必须明确考虑下面两个问题:

一是纳税筹划的目的在于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主要体现在如下两方面:一是通过合理的纳税筹划,使部分应交纳的税收不需交纳,从而减少应纳税款;二是利用现行财务会计制度,通过合理筹划推迟纳税时间,获得资金的时间价值。

从表面上看,固定资产的价值是既定的,采用什么方法提取折旧,不论提取多长时间,其总的折旧是固定的,似乎不会影响到企业总的利润水平及应交纳的税收。但是在没有其他减免税优惠、使用比例税率的条件下,运用加速折旧法却能比直线法在税收上得到更多的利益。这是因为:采用加速折旧法,与直线法对比,在确定应税收益时,由于在早期计入了数额较大的折旧费,将使早期的应税收益相应地减少。从而使纳税人能在使用这些固定资产的早期缴纳较少的所得税款,而在后期才缴纳较多的税款。虽然在总盈利不变的情况下应纳税额相等,但由于纳税时间延迟无异于对纳税人提供了一种无息贷款,使纳税人能从中得到一定的财务利益。现仍用上面的例子,通过下表来说明快速折旧法给纳税带来的收益。

项 目
折 旧 额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直线法
99 000
99 000
99 000
99 000
99 000

双倍余额递减法
200 000
120 000
72 000
51 500
51 500

和直线法相比形成的应税收益的减少(增加)
101 000
21 000
(27 000)
(47 500)
(47 500)

少纳或多纳所得税额(税率33%)
33 330
6 930
(8 910)
(15 675)
(15 675)

年末缓交税款累计数
33 330
40 260
31 350
15 675
0

年数总和法
165 000
132 000
99 000
66 000
33 000

和直线法相比形成的应税收益的减少(增加)
66 000
33 000
0
(33 000)
(66 000)

少纳或多纳所得税额(税率33%)
21 780
10 890
0
(10 890)
(21 780)

年末缓交税款累计数
21 780
32 670
32 670
21 780
0

从上面的图表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五年 中采用三种折旧方法所提取的折旧总额,都是495 000元,但每年提取的折旧金额却有比较大的差别、影响到各年实际交纳的税款,虽然在五年内纳税的总金额是相同的,但是由于加速折旧法先提取折旧,前期的实际交纳的税额减少,这就等于是把税款的缴纳期限往后推迟了,等于获得了一笔无息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