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分析报告
我有份数据结构的课程设计报告已经发到你邮箱,请参考下吧,以下是代码部分
课程设计步骤简介
1.系统架构建模以及工具的选择
利用Microsoft Visio建模工具规划GUI,为后面的工具选择提供参照(如下图所示)。
2.调试核心排序算法
2.1插入排序算法
private void insertSort(int a[]){ //插入排序算法
for(int i=1;i<a.length;i++)
for(int j=0;j<i;j++) //查找插入位置
{ if(a[j]>a[i])
{int t=a[i];
for(int k=i;k>j;k--) //移动
a[k]=a[k-1];
a[j]=t;
}
}
}
2.2冒泡排序算法
private void bubbleSort(int[] shuzu) {
for(int j=0;j<shuzu.length-1;j++)
for(int i=0;i<(shuzu.length-1)-j;i++)
if(shuzu[i]>shuzu[i+1]) //升序排序
{int temp=shuzu[i]; shuzu[i]=shuzu[i+1]; shuzu[i+1]=temp;} //交换
}
2.3快速排序算法
private void quickSort(int a[],int left,int right) {
if(left<right)
{
int point=quick(a,left,right);
quickSort(a,point+1,right); //分割点右边排序
quickSort(a,left,point-1); //分割点左边排序
}
}
private static int quick(int[] arr,int left,int right){
int i,j,point,temp;
int[] array = arr; i=left; j=right;
point=array[left];//设置分割点
while(i<j) {
while(i<j&&array[j]>=point) //左移
{ --j; }
array[i]=array[j];
while(i<j&&array[i]<=point) //右移
{ ++i; }
array[j]=array[i];
} //换回分割点
array[i]=point;
return j;
}
2.4选择排序算法
private void choseSort(int a[]) {
int min,temp, len=a.length;
for (int i=0;i<len-1 ;i++ )
{
min=i;
for (int j=i+1;j<len ;j++ )
if(a[j]<a[min]) min=j;
if(min!=i) //最值是否有变化
{temp=a[i]; a[i]=a[min];a[min]=temp; }
}
}
2.5 合并排序算法
private void mergeSort(int a[],int p,int r) {
int q;
if(p!=r)
{ //若子序列A中不止一个元素
q=(int)((p+r-1)/2); //计算中间下标,将子序列A分为左子序列和右子序列
mergeSort(a,p,q); //对左子序列进行合并排序
mergeSort(a,q+1,r); //对右子序列进行合并排序
merge(a,p,q,r); //对左子序类和右子序列进行合并
}
}
private void merge(int z[],int p,int q,int r)
{ int temp1[]=new int[z.length];
int i,j,t;
t=p; //序列temp1的下标计数器,从p开始
i=p; //左子序A[P..Q]的下标计数器,从p开始
j=q+1; //右子序A[Q+1..R]的下表计数器,从q+1开始
//合并序列
while(t<=r)
if(i<=q&&(j>r||z[i]<=z[j]))
temp1[t++]=z[i++];
else
temp1[t++]=z[j++];
//将temp1中的序列赋值给A
for(i=p;i<=r;i++)
z[i]=temp1[i];
}
2.6二分插入排序算法
private void halfSort(int[] a) {
for (int i=1;i<a.length ;i++ )
{
int left=0,right=i-1;
int temp=a[i];
while(left<=right)
{
int middle=(left+right)/2;
if(temp<a[middle])
right=middle-1;
else
left=middle+1;
}
for(int j=i-1;j>=left;j--)
a[j+1]=a[j];
a[left]=temp;
} }
3. 设计常产生随机数的算法
public int[] randdata(){
int choice=jComboBox1.getSelectedIndex();
int index[]={100,500,1000,5000};
int[] data=new int[index[choice]];
java.util.Random r=new java.util.Random(); //利用java产生随机数的函数
switch(choice){ //产生的随机数在0-4999之间
case 0: {
for(int i=0;i<100;i++) //产生100个随机数组
data[i]=Math.abs(r.nextInt())%5000; break;
}
case 1: {
for(int i=0;i<500;i++) //产生500个随机数组
data[i]=Math.abs(r.nextInt())%5000; break;
}
case 2: {
for(int i=0;i<1000;i++) //产生1000个随机数组
data[i]=Math.abs(r.nextInt())%5000; break;
}
case 3: {
for(int i=0;i<5000;i++) //产生5000个随机数组
data[i]=Math.abs(r.nextInt())%5000;
} }// end swhitch
return data; //回传产生的随机数组
② c语言中的数据结构,谁能详细解释一下啊
(6)C
%:取余,只有整数能取,a是double类型的
(1)A
B)只能对整数取余,
C)等号左边必须的地址
D)第2个等号左边必须是地址
③ c语言课程设计报告 有一项 数据结构 我该怎么写 一个程序的数据结构是
是需要用数据结构,但是看你是要做什么设计了!比如链表的话,你就需要定义一个抽象数据类型链表(LIST),然后用结构体表示这个数据类型,里面有它的各种操作!如果要你做数据结构的课程设计,一般都会给你设计任务的,按照任务设计抽象数据类型,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再交流交流
④ 链式存储队列的数据结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分析、链式存储队列的基本C语言结构体分析与定义
链式队列
链式存储结构的队列称作链式队列。
链式队列的队头指针指在队列的当前队头结点位置,队尾指针指在队列的当前队尾结点位置。不带头结点的链式队列时可直接删除队头指针所指的结点。
链式队列中结点的结构体可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qnode
{
DataType datal;
Struct qnode *next;
}LQNode;
为了方便参数调用,通常把链式队列的队头指针front和队尾指针rear也定义为如下的结构体类型LQueue:
typedef struct
{
LQNode *front;
LQNode *rear;
}LQueue;
链式队列操作的实现
(1) 初始化QueueInitiate(LQueue *Q)
void QueueInitiate(LQueue *Q)
{
Q->rear=NULL;
Q->front=NULL;
}
(2)非空否QueueNotEmpty(LQueue Q)
int QueueNotEmpty(LQueue Q)
/*判断链式队列Q非空否,非空返回1,否则返回0*/
{
if(Q.front==NULL)return 0;
else return 1;
}
(3)入队列QueueAppend(LQueue *Q,DataType x)
int QueueAppend(LQueue *Q,DataType x)
/*把数据元素x插入链式队列Q队列的队尾,入队列成功返回1,否则返回0*/
{
LQNode *p;
if((p=(LQNode*)malloc(sizeof(LQNode)))==NULL)
{
printf(“内存不足无法插入!\n);
return 0;
}
p->data=x;
p->next=NULL;
if(Q->rear!=NULL)Q->rear->next=p;
Q->rear=p;
if(Q->front==NULL)Q->front=p;
return 1;
}
(4)出队列QueueDelete(LQueue *Q,DataType *d)
int QueueDelete(LQueue *Q,DataType *d)
/*删除链式队列Q的队头数据元素值到d,出队列成功返回1,否则返回0*/
{
LQNode *p;
if(Q->front==NULL)
{
printf(“队列已空无数据元素出队列!\n”);
return 0;
}
else
{
*d=Q->front->data;
p=Q->front;
Q->front=Q->front->next;
if(Q->front==NULL)Q->rear=NULL;
free(p);
return 1;
}
}
(5)取队头数据元素QueueGet(LQueue *Q,DataType *d)
int QueueGet(LQueue *Q,DataType *d)
/*取链式队列Q的当前队头数据元素值到d,成功返回1,否则返回0*/
{
if(Q.front==NULL)
{
printf(“队列已空无数据元素出队列!\n);
return 0;
}
else
{
*d=Q.front->data;
return 1;
}
}
(6)撤销动态申请空间Destory(LQueue *head)
int Destory(LQueue *head)
{
LQNode *p,*p1;
p=Q.front;
while(p!=NULL)
{
p1=p;
p=p->next;
free(p1);
}
}
帮你转的,我觉得他描述的很清楚。希望对你有帮助。
⑤ 急求c语言数据结构简单计算器实验报告!!!
似乎不全面啊!
当年上学的时候编过,优先级比较没这么简单!
⑥ C语言课程设计报告中的数据结构是什么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存储、组织数据的方式。数据结构是指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通常情况下,精心选择的数据结构可以带来更高的运行或者存储效率。数据结构往往同高效的检索算法和索引技术有关。
其实在计算机专业,《数据结构》是一门课程, 主要就学些链表、堆栈、二叉树等及一些排序、查找等算法等。比较好的教材是清华大学 严蔚敏 主编的《数据结构》,网上也有很多视频,不妨去看看。
⑦ C语言数据结构
第一个问题是个迷宫问题.很多地方都有答案吧
思路就是往前后左右四个方格前进,进到新的方格中的时候再前后左右...这样递归下去.如果遇到不可走的路,就把它从队列里删除.直到找到出口为止.
以前写过具体的算法.但是找不到...只能给你点提示啦
⑧ 求一份C语言课程设计报告要求包括:系统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程序调试分析。
C语言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题目: 学生成绩管理
二、目的与要求
1. 目的:
(1)基本掌握面向过程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达到熟练掌握C语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能够利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程序设计问题
2. 要求
基本要求:
1. 要求利用C语言面向过程的编程思想来完成系统的设计;
2. 突出C语言的函数特征,以多个函数实现每一个子功能;
3. 画出功能模块图;
4. 进行简单界面设计,能够实现友好的交互;
5. 具有清晰的程序流程图和数据结构的详细定义;
6. 熟练掌握C语言对文件的各种操作。
创新要求:
在基本要求达到后,可进行创新设计,如系统用户功能控制,对管理员级和一般级别的用户系统功能操作不同
三、信息描述
输入一个班10个学生的学号和每个学生考试三门功课(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的成绩。编程计算出每个学生的总分和平均分,并按学生成绩优劣排序,最后打印一张按高分到低分名次排序的成绩单。要求:
1)排序用一个函数实现。
2)打印的成绩单表项包括:序号,学号、数学、英语、计算机、总分、平均分。
3)按实验报告电子模板格式填写实验内容。
四、功能描述
1. 学生基本信息及成绩所选科目成绩的录入。
2. 基本信息的查询(分系、班级;分科目)与修改。
3. 对每系或每班各科成绩进行分析(即求单科平均成绩、及格率和优秀率);
4. 对所开课程的成绩分析(求其平均成绩,最高分和最低分);
5. 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排名(单科按系别或班级进行排名,对每一个班级,同一学期学生总体成绩进行排名,并显示各科成绩信息)
五、解决方案
1. 分析程序的功能要求,划分程序功能模块。
2. 画出系统流程图。
3. 代码的编写。定义数据结构和各个功能子函数。
4. 程序的功能调试。
5. 完成系统总结报告以及使用说明书
六、进度安排
此次课程设计时间为两周,分四个阶段完成:
1. 分析设计阶段。指导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钻研问题,明确设计要求,找出实现方法,按照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这几个步骤进行。
2. 编码调试阶段:根据设计分析方案编写C代码,然后调试该代码,实现课题要求的功能。
3. 总结报告阶段:总结设计工作,写出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求学生写出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的步骤和内容。
4. 考核阶段。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define STU_NUM 10 /*宏定义学生的数量*/
struct student /*定义一个结构体用来存放学生学号、三门课成绩、总分及平均成绩*/
{
char stu_id[20]; /*学生学号;*/
float score[3]; /*三门课成绩;*/
float total; /*总成绩;*/
float aver; /*平均成绩;*/
};
/*排序用一个函数来实现*/
void SortScore(student *stu,int n)
{
student stud;
for(int i = 0; i < n-1; i++)
for(int j = i+1 ; j < n; j++)
{
if(stu[i].total < stu[j].total)
{
stud = stu[i];
stu[i] = stu[j];
stu[j] = stud;
}
}
}
int main( )
{
student stu[STU_NUM]; /*创建结构体数组中有10个元素,分别用来保存这10个人的相关信息。*/
/*输入这十个学生的相关信息*/
for(int i = 0; i<STU_NUM; i++)
{
printf("请输入第%d个学生的学号:",i+1);
scanf("%s",&stu[i].stu_id);
printf("输入第%d个学生的数学成绩:",i+1);
scanf("%f",&stu[i].score[0]);
printf("输入第%d个学生的英语成绩:",i+1);
scanf("%f",&stu[i].score[1]);
printf("输入第%d个学生的计算机成绩:",i+1);
scanf("%f",&stu[i].score[2]);
stu[i].total = stu[i].score[0]+stu[i].score[1]+stu[i].score[2];
stu[i].aver = stu[i].total/3;
}
printf("\n");
SortScore(stu,STU_NUM);/*调用排序函数*/
/*输出排序后的各学生的成绩*/
for(i = 0 ; i < STU_NUM; i++)
{
printf("序号: %d\t",i);
printf("学号:%s\t",stu[i].stu_id);
printf("数学:%f\t",stu[i].score[0]);
printf("英语:%f\t",stu[i].score[1]);
printf("计算机:%f\t",stu[i].score[2]);
printf("平均成绩:%f\t",stu[i].aver);
printf("总分:%f\t",stu[i].total);
printf("\n\n");
}
return 0;
}
注:(源程序中主要标识符含义说明)
#define STU_NUM 10 /*宏定义学生的数量*/
struct student /*定义一个结构体用来存放学生学号、三门课成绩、总分及平均成绩*/
{
char stu_id[20]; /*学生学号;*/
float score[3]; /*三门课成绩;*/
float total; /*总成绩;*/
float aver; /*平均成绩;*/
}
实验结果:
输入 :(只输入后面的数字,前面的文字是自己产生的)。
请输入第1个学生的学号:001
输入第1个学生的数学成绩:1
输入第1个学生的英语成绩:1
输入第1个学生的计算机成绩:1
请输入第2个学生的学号:002
输入第2个学生的数学成绩:2
输入第2个学生的英语成绩:2
输入第2个学生的计算机成绩:2
请输入第3个学生的学号:003
输入第3个学生的数学成绩:3
输入第3个学生的英语成绩:3
输入第3个学生的计算机成绩:3
请输入第4个学生的学号:004
输入第4个学生的数学成绩:4
输入第4个学生的英语成绩:4
输入第4个学生的计算机成绩:4
请输入第5个学生的学号:005
输入第5个学生的数学成绩:5
输入第5个学生的英语成绩:5
输入第5个学生的计算机成绩:5
请输入第6个学生的学号:006
输入第6个学生的数学成绩:6
输入第6个学生的英语成绩:6
输入第6个学生的计算机成绩:6
请输入第7个学生的学号:007
输入第7个学生的数学成绩:7
输入第7个学生的英语成绩:7
输入第7个学生的计算机成绩:7
请输入第8个学生的学号:008
输入第8个学生的数学成绩:8
输入第8个学生的英语成绩:8
输入第8个学生的计算机成绩:8
请输入第9个学生的学号:009
输入第9个学生的数学成绩:9
输入第9个学生的英语成绩:9
输入第9个学生的计算机成绩:9
请输入第10个学生的学号:010
输入第10个学生的数学成绩:10
输入第10个学生的英语成绩:10
输入第10个学生的计算机成绩:10
输出:
序号: 0 学号:010 数学:10.000000 英语:10.000000 计算机:10.000000
平均成绩:10.000000 总分:30.000000
序号: 1 学号:009 数学:9.000000 英语:9.000000 计算机:9.000000
平均成绩:9.000000 总分:27.000000
序号: 2 学号:008 数学:8.000000 英语:8.000000 计算机:8.000000
平均成绩:8.000000 总分:24.000000
序号: 3 学号:007 数学:7.000000 英语:7.000000 计算机:7.000000
平均成绩:7.000000 总分:21.000000
序号: 4 学号:006 数学:6.000000 英语:6.000000 计算机:6.000000
平均成绩:6.000000 总分:18.000000
序号: 5 学号:005 数学:5.000000 英语:5.000000 计算机:5.000000
平均成绩:5.000000 总分:15.000000
序号: 6 学号:004 数学:4.000000 英语:4.000000 计算机:4.000000
平均成绩:4.000000 总分:12.000000
序号: 7 学号:003 数学:3.000000 英语:3.000000 计算机:3.000000
平均成绩:3.000000 总分:9.000000
序号: 8 学号:002 数学:2.000000 英语:2.000000 计算机:2.000000
平均成绩:2.000000 总分:6.000000
序号: 9 学号:001 数学:1.000000 英语:1.000000 计算机:1.000000
平均成绩:1.000000 总分:3.000000
七、撰写课程设计报告或课程设计总结
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总结报告包括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详细写出编程步骤)、测试的步骤和内容、课程设计总结、参考资料等,不符合以上要求者,则本次设计以不及格记。
C语言常见错误
书写标识符时,忽略了大小写字母的区别
main()
{
int a=5;
printf("%d",A);
}
编译程序把a和A认为是两个不同的变量名,而显示出错信息。C认为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是两个不同的字符。习惯上,符号常量名用大写,变量名用小写表示,以增加可读性。
2.忽略了变量的类型,进行了不合法的运算。
main()
{
float a,b;
printf("%d",a%b);
}
%是求余运算,得到a/b的整余数。整型变量a和b可以进行求余运算,而实型变量则不允许进行“求余”运算。
3.将字符常量与字符串常量混淆。
char c;
c="a";
在这里就混淆了字符常量与字符串常量,字符常量是由一对单引号括起来的单个字符,字符串常量是一对双引号括起来的字符序列。C规定以“\”作字符串结束标志,它是由系统自动加上的,所以字符串“a”实际上包含两个字符:‘a'和‘\',而把它赋给一个字符变量是不行的。
4.忽略了“=”与“==”的区别。
在许多高级语言中,用“=”符号作为关系运算符“等于”。如在BASIC程序中可以写
if (a=3) then …
但C语言中,“=”是赋值运算符,“==”是关系运算符。如:
if (a==3) a=b;
前者是进行比较,a是否和3相等,后者表示如果a和3相等,把b值赋给a。由于习惯问题,初学者往往会犯这样的错误。
5.忘记加分号。
分号是C语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语句末尾必须有分号。
a=1
b=2
编译时,编译程序在“a=1”后面没发现分号,就把下一行“b=2”也作为上一行语句的一部分,这就会出现语法错误。改错时,有时在被指出有错的一行中未发现错误,就需要看一下上一行是否漏掉了分号。
{ z=x+y;
t=z/100;
printf("%f",t);
}
对于复合语句来说,最后一个语句中最后的分号不能忽略不写(这是和PASCAL不同的)。
6.多加分号。
对于一个复合语句,如:
{ z=x+y;
t=z/100;
printf("%f",t);
};
复合语句的花括号后不应再加分号,否则将会画蛇添足。
又如:
if (a%3==0);
I++;
本是如果3整除a,则I加1。但由于if (a%3==0)后多加了分号,则if语句到此结束,程序将执行I++语句,不论3是否整除a,I都将自动加1。
再如:
for (I=0;I<5;I++);
{scanf("%d",&x);
printf("%d",x);}
本意是先后输入5个数,每输入一个数后再将它输出。由于for()后多加了一个分号,使循环体变为空语句,此时只能输入一个数并输出它。
7.输入变量时忘记加地址运算符“&”。
int a,b;
scanf("%d%d",a,b);
这是不合法的。Scanf函数的作用是:按照a、b在内存的地址将a、b的值存进去。“&a”指a在内存中的地址。
8.输入数据的方式与要求不符。①scanf("%d%d",&a,&b);
输入时,不能用逗号作两个数据间的分隔符,如下面输入不合法:
3,4
输入数据时,在两个数据之间以一个或多个空格间隔,也可用回车键,跳格键tab。
②scanf("%d,%d",&a,&b);
C规定:如果在“格式控制”字符串中除了格式说明以外还有其它字符,则在输入数据时应输入与这些字符相同的字符。下面输入是合法的:
3,4
此时不用逗号而用空格或其它字符是不对的。
3 4 3:4
又如:
scanf("a=%d,b=%d",&a,&b);
输入应如以下形式:
a=3,b=4
9.输入字符的格式与要求不一致。
在用“%c”格式输入字符时,“空格字符”和“转义字符”都作为有效字符输入。
scanf("%c%c%c",&c1,&c2,&c3);
如输入a b c
字符“a”送给c1,字符“ ”送给c2,字符“b”送给c3,因为%c只要求读入一个字符,后面不需要用空格作为两个字符的间隔。
10.输入输出的数据类型与所用格式说明符不一致。
例如,a已定义为整型,b定义为实型
a=3;b=4.5;
printf("%f%d\n",a,b);
编译时不给出出错信息,但运行结果将与原意不符。这种错误尤其需要注意。
11.输入数据时,企图规定精度。
scanf("%7.2f",&a);
这样做是不合法的,输入数据时不能规定精度。
12.switch语句中漏写break语句。
例如:根据考试成绩的等级打印出百分制数段。
switch(grade)
{ case 'A':printf("85~100\n");
case 'B':printf("70~84\n");
case 'C':printf("60~69\n");
case 'D':printf("<60\n");
default:printf("error\n");
由于漏写了break语句,case只起标号的作用,而不起判断作用。因此,当grade值为A时,printf函数在执行完第一个语句后接着执行第二、三、四、五个printf函数语句。正确写法应在每个分支后再加上“break;”。例如
case 'A':printf("85~100\n");break;
13.忽视了while和do-while语句在细节上的区别。
(1)main()
{int a=0,I;
scanf("%d",&I);
while(I<=10)
{a=a+I;
I++;
}
printf("%d",a);
}
(2)main()
{int a=0,I;
scanf("%d",&I);
do
{a=a+I;
I++;
}while(I<=10);
printf("%d",a);
}
可以看到,当输入I的值小于或等于10时,二者得到的结果相同。而当I>10时,二者结果就不同了。因为while循环是先判断后执行,而do-while循环是先执行后判断。对于大于10的数while循环一次也不执行循环体,而do-while语句则要执行一次循环体。
14.定义数组时误用变量。
int n;
scanf("%d",&n);
int a[n];
数组名后用方括号括起来的是常量表达式,可以包括常量和符号常量。即C不允许对数组的大小作动态定义。
15.在定义数组时,将定义的“元素个数”误认为是可使的最大下标值。
main()
;
printf("%d",a[10]);
}
C语言规定:定义时用a[10],表示a数组有10个元素。其下标值由0开始,所以数组元素a[10]是不存在的。
16.初始化数组时,未使用静态存储。
int a[3]=;
这样初始化数组是不对的。C语言规定只有静态存储(static)数组和外部存储(exterm)数组才能初始化。应改为:
static int a[3]=;
17.在不应加地址运算符&的位置加了地址运算符。
scanf("%s",&str);
C语言编译系统对数组名的处理是:数组名代表该数组的起始地址,且scanf函数中的输入项是字符数组名,不必要再加地址符&。应改为:
scanf("%s",str);
18.同时定义了形参和函数中的局部变量。
int max(x,y)
int x,y,z;
{z=x>y?x:y;
return(z);
}
形参应该在函数体外定义,而局部变量应该在函数体内定义。应改为:
int max(x,y)
int x,y;
{int z;
z=x>y?x:y;
return(z);
}
C语言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实训,增加了我学习软件技术的兴趣,虽然还不明确软件技术包含的具体内容,但从C语言这门课程开始,已发现程序设计的乐趣,在学习C语言的过程中也学到了许多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对计算机的机体也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
这次实训是老师给了范例程序,经过自己的改写,实现要求。先做简单的输出,一步步的再做其它图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犯的一些错误还会有意外的收获,感觉实训很有意思。在具体操作中对这学期所学的C语言的理论知识得到巩固,达到实训的基本目的,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出,在以后的上机中应更加注意,同时体会到C语言具有的语句简洁,使用灵活,执行效率高等特点。发现上机实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数组和循环有了深刻的理解。
通过实际操作,学会 C语言程序编程的基本步骤、基本方法,开发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刻体会到“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团结就是力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不耻下问”……的寓意。
计时在此希望以后应多进行这样的实训,加长设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际操作水平。
八、参考资料 :《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
⑨ c语言常见的数据结构有哪些
1、线性数据结构
元素之间一般存在元素之间存在一对一关系,是最常用的一类数据结构,典型的有:数组、栈、队列和线性表。
2、树形结构
结点间具有层次关系,每一层的一个结点能且只能和上一层的一个结点相关,但同时可以和下一层的多个结点相关,称为“一对多”关系,常见类型有:树、堆。
3、图形结构
在图形结构中,允许多个结点之间相关,称为“多对多”关系。
(1)线性数据结构:元素之间一般存在元素之间存在一对一关系,是最常用的一类数据结构,典型的有:数组、栈、队列和线性表
(2)树形结构:结点间具有层次关系,每一层的一个结点能且只能和上一层的一个结点相关,但同时可以和下一层的多个结点相关,称为“一对多”关系,常见类型有:树、堆
(3)图形结构:在图形结构中,允许多个结点之间相关,称为“多对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