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编程语言 » csql操作类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csql操作类

发布时间: 2022-01-28 22:42:29

1. sql里查询一个字段里的记录的多个类的汇总(几个字段按不同分类的汇总)

--技术要点:行转列
--以下提供SQL SERVER语句

--创建测试环境
create table tab
(
machine int,
sernum varchar(10),
area varchar(2),
PF varchar(1)
)
--制造数据
insert into tab select 462,'16205R3E','AT','P'
insert into tab select 462,'16203H0N','AT','F'
insert into tab select 316,'1620A7WP','AT','S'
insert into tab select 316,'16206CCC','AT','S'

--1. 静态行转列(所谓静态,是指的PF列只有P,F,S这三个值,或者值是固定的某几个值)
select machine,
max(case pf when 'P' then num else 0 end) as P,
max(case pf when 'F' then num else 0 end) as F,
max(case pf when 'S' then num else 0 end) as S
from
(select machine,pf,count(1) as num from tab group by machine,pf
)tb
group by machine

/* 结果集
machine P F S
----------- ----------- ----------- -----------
316 0 0 2
462 1 1 0

(2 row(s) affected)
*/

--2. 动态行转列(相对于静态的概念)
declare @sql varchar(8000)
set @sql = 'select machine as ' + 'machine'
select @sql = @sql + ' , max(case pf when ''' + pf + ''' then num else 0 end) [' + pf + ']'
from (select distinct pf from tab) as a
set @sql = @sql + ' from (select machine,pf,count(1) as num from tab group by machine,pf
)tb group by machine'
exec(@sql)

/* 结果集
machine F P S
----------- ----------- ----------- -----------
316 0 0 2
462 1 1 0

(2 row(s) affected)
*/

--删除环境
drop table tab

2. .net 数据库操作类

楼主要写好的类!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System.Linq;
using System.Text;
using System.Data;
using System.Data.SqlClient;namespace SqlHelper
{
/// <summary>
/// 数据库操作
/// </summary>
public class SqlDbHelp
{
/// <summary>
/// 获取数据库中的数据并存储至 DataSet
/// </summary>
/// <param name="sqlStoredP">存储过程名称</param>
/// <param name="sp">参数</param>
/// <returns>返回一个 DataSet 类型对象</returns>
public static DataSet GetDataSetProcere(string storedProcereName, SqlParameter[] sp)
{
SqlConnection conn = CreateConnection();
SqlCommand cmd = new SqlCommand(storedProcereName, conn);
cmd.CommandType = CommandType.StoredProcere;
if (sp != null)
{
foreach (SqlParameter proc in sp)
{
cmd.Parameters.Add(proc);
}
}
SqlDataAdapter sda = new SqlDataAdapter(cmd);
DataSet ds = new DataSet();
sda.Fill(ds);
cmd.Parameters.Clear();
return ds;
}
/// <summary>
/// 创建连接对象
/// </summary>
/// <returns>返回一个 SqlConnection 连接对象</returns>
private static SqlConnection CreateConnection()
{
SqlConnection conn = new SqlConnection(@"SERVER=.\SQLEXPRESS;DATABASE=ORCTMS_DateBase;INTEGRATED SECURITY=SSPI");
return conn;
}
/// <summary>
/// 批量处理存储过程的方法
/// </summary>
/// <param name="sqlStoredP">存储过程名称</param>
/// <param name="sp">参数类型为 List 的 SqlParamete 集合</param>
/// <returns></returns>
public static int ExecuteProcere(string storedProcereName, List<SqlParameter[]> sp)
{
SqlConnection conn = CreateConnection();
conn.Open();
SqlCommand cmd = new SqlCommand(storedProcereName, conn);
cmd.CommandType = CommandType.StoredProcere;
if (sp != null)
{
foreach (SqlParameter[] proc in sp)
{
cmd.Parameters.Add(proc);
}
}
int count = cmd.ExecuteNonQuery();
conn.Close();
return count;
}
/// <summary>
/// 处理单一存储过程的方法
/// </summary>
/// <param name="sqlStoredP">存储过程名称</param>
/// <param name="sp">参数类型为 SqlParamete 集合</param>
/// <returns></returns>
public static int ExecuteProcere(string storedProcereName, SqlParameter[] sp)
{
SqlConnection conn = CreateConnection();
conn.Open();
SqlCommand cmd = new SqlCommand(storedProcereName, conn);
cmd.CommandType = CommandType.StoredProcere;
if (sp != null)
{
foreach (SqlParameter proc in sp)
{
cmd.Parameters.Add(proc);
}
}
int count = cmd.ExecuteNonQuery();
cmd.Parameters.Clear();
conn.Close();
return count;
} /// <summary>
/// 使用数据库视图查询数据
/// </summary>
/// <param name="strSqlView">数据库视图查询语句</param>
/// <returns></returns>
public static DataSet ExecuteDatabaseView(string strSqlView)
{
SqlConnection conn = CreateConnection();
conn.Open();
try
{
SqlCommand cmd = new SqlCommand(strSqlView, conn);
SqlDataAdapter dap = new SqlDataAdapter();
cmd.CommandText = strSqlView;
dap.SelectCommand = cmd;
DataSet ds = new DataSet();
dap.Fill(ds);
return ds;
}
catch (Exception)
{
return null;
}
} public static SqlConnection conn = new SqlConnection(@"server=.\sqlexpress;database=ORCTMS_DateBase; integrated security=sspi");

/// <summary>
/// 建立数据库链接并打开
/// </summary>
public static void CreateDatabaselink()
{
// conn.ConnectionString = @"server=.\sqlexpress;database=ORCTMS_DateBase; integrated security=sspi";

if (conn.State == ConnectionState.Closed || conn == null)
{
conn.Open();
}
}
/// <summary>
/// 关闭数据库连接
/// </summary>
public static void CloseDatabase()
{
if (conn.State == ConnectionState.Open || conn == null)
{
conn.Close();
}
}
/// <summary>
/// 执行命令 准备参数
/// </summary>
/// <param name="cmd">命令</param>
/// <param name="sqlType">命令类型(存储过程,T-SQL)</param>
/// <param name="strSql">命令名称(存储过程名称,具体的T-SQL语句)</param>
/// <param name="sp">执行的参数</param>
/// <returns></returns>
public static void ReturnCommand(SqlCommand cmd,CommandType sqlType,String strSql,params SqlParameter[] sp)
{
CreateDatabaselink();
cmd.Connection = conn;
cmd.CommandType=sqlType;
cmd.CommandText=strSql;
if(sp!=null)
{
foreach(SqlParameter newsp in sp)
{
cmd.Parameters.Add(newsp);
}
}
}
/// <summary>
/// 返回个DataSet数据源
/// </summary>
/// <param name="sqlType">命令类型</param>
/// <param name="strSql">命令名称</param>
/// <param name="sp">具体参数</param>
/// <returns>返回的数据源</returns>
public static DataSet ExecuteDataSet(CommandType sqlType,String strSql,params SqlParameter[] sp)
{
CreateDatabaselink();
SqlCommand cmd=new SqlCommand();
cmd.Connection = conn;
ReturnCommand(cmd,sqlType,strSql,sp);
SqlDataAdapter sda=new SqlDataAdapter(cmd);
DataSet ds=new DataSet();
sda.Fill(ds);
cmd.Parameters.Clear();
CloseDatabase();
return ds;
}
/// <summary>
/// 执行非查询的语句,并返回影响行数
/// </summary>
/// <param name="sqlType">命令类型</param>
/// <param name="strSql">命令名称</param>
/// <param name="sp">具体参数</param>
/// <returns>影响行数</returns>
public static int ExecuteNonQuery(CommandType sqlType,String strSql,params SqlParameter[] sp)
{
CreateDatabaselink();
SqlCommand cmd=new SqlCommand();
cmd.Connection = conn;
ReturnCommand(cmd,sqlType,strSql,sp);
int result = Convert.ToInt32(cmd.ExecuteScalar());
cmd.Parameters.Clear();
CloseDatabase();
return result;
}
/// <summary>
/// 返回个DataTable数据源
/// </summary>
/// <param name="sqlType">命令类型</param>
/// <param name="strSql">命令名称</param>
/// <param name="sp">具体参数</param>
/// <returns>数据源</returns>
public static DataTable ExecuteDataTable(CommandType sqlType,String strSql,params SqlParameter[] sp)
{
CreateDatabaselink();
SqlCommand cmd=new SqlCommand();
cmd.Connection = conn;
ReturnCommand(cmd,sqlType,strSql,sp);
SqlDataAdapter sda=new SqlDataAdapter(cmd);
DataTable dt=new DataTable();
sda.Fill(dt);
cmd.Parameters.Clear();
CloseDatabase();
return dt;
} /// <summary>
/// 获取ExecuteScalar查询结果。
/// </summary>
/// <param name="sqlType">命令类型</param>
/// <param name="strSql">命令名称</param>
/// <param name="sp">具体参数</param>
/// <returns>查询的结果</returns>
public static object GetScalarResult(CommandType sqlType,String strSql,params SqlParameter[] sp)
{
object result;
CreateDatabaselink();
SqlCommand cmd=new SqlCommand();
cmd.Connection = conn;
ReturnCommand(cmd,sqlType,strSql,sp);
result=cmd.ExecuteScalar();
CloseDatabase();
return result;
}
}
}

3. SQLite数据库操作类

SQLite Helper类,基于.net c#的SQLite数据库操作类SQLite这个精巧的小数据库,无需安装软件,只需要一个System.Data.SQLite.DLL文件即可操作SQLite数据库。但是据说功能却非常强大。简介:SQLite是一个开源数据库,现在已变得越来越流行,它的体积很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应用中。SQLite已经是世界上布署得最广泛的SQL数据库引擎,被用在无以计数的桌面电脑应用中,还有消费电子设备中,如移动电话、掌上电脑和MP3播放器等。SQLite的源码就放在公有领域(即WikiPedia的public domain)中。开始使用:Sqliteman,windows下最好的sqlite gui客户端 sqlite,sqliteman 7.72M

SQLite Administrator 0.8.3.2┊是基于数据库引擎的管理工具┊汉化绿色特别版 sqlite 1.68M
SQLite,除了access,mysql以外的另外一个轻量级数据库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System.Text;
using System.Web;
using System.Configuration;
using System.Data;
using System.Data.SQLite;namespace DAL
{
public class Sqlite
{
/// <summary>
/// 获得连接对象
/// </summary>
/// <returns></returns>
public static SQLiteConnection GetSQLiteConnection()
{
return new SQLiteConnection("Data Source=" + System.Web.HttpContext.Current.Server.MapPath(System.Configuration.ConfigurationManager.AppSettings["db"].ToString()));
} private static void PrepareCommand(SQLiteCommand cmd, SQLiteConnection conn, string cmdText, params object[] p)
{ if (conn.State != ConnectionState.Open)
conn.Open();
cmd.Parameters.Clear();
cmd.Connection = conn;
cmd.CommandText = cmdText; cmd.CommandType = CommandType.Text;
cmd.CommandTimeout = 30; if (p != null)
{
foreach (object parm in p)
cmd.Parameters.AddWithValue(string.Empty, parm);
//for (int i = 0; i < p.Length; i++)
// cmd.Parameters[i].Value = p[i];
}
} public static DataSet ExecuteDataset(string cmdText, params object[] p)
{
DataSet ds = new DataSet();
SQLiteCommand command = new SQLiteCommand();
using (SQLiteConnection connection = GetSQLiteConnection())
{
PrepareCommand(command, connection, cmdText, p);
SQLiteDataAdapter da = new SQLiteDataAdapter(command);
da.Fill(ds);
} return ds;
} public static DataRow ExecuteDataRow(string cmdText, params object[] p)
{
DataSet ds = ExecuteDataset(cmdText, p);
if (ds != null && ds.Tables.Count > 0 && ds.Tables[0].Rows.Count > 0)
return ds.Tables[0].Rows[0];
return null;
} /// <summary>
/// 返回受影响的行数
/// </summary>
/// <param name="cmdText">a</param>
/// <param name="commandParameters">传入的参数</param>
/// <returns></returns>
public static int ExecuteNonQuery(string cmdText, params object[] p)
{
SQLiteCommand command = new SQLiteCommand(); using (SQLiteConnection connection = GetSQLiteConnection())
{
PrepareCommand(command, connection, cmdText, p);
return command.ExecuteNonQuery();
}
} /// <summary>
/// 返回SqlDataReader对象
/// </summary>
/// <param name="cmdText"></param>
/// <param name="commandParameters">传入的参数</param>
/// <returns></returns>
public static SQLiteDataReader ExecuteReader(string cmdText, params object[] p)
{
SQLiteCommand command = new SQLiteCommand();
SQLiteConnection connection = GetSQLiteConnection();
try
{
PrepareCommand(command, connection, cmdText, p);
SQLiteDataReader reader = command.ExecuteReader(CommandBehavior.CloseConnection);
return reader;
}
catch
{
connection.Close();
throw;
}
} /// <summary>
/// 返回结果集中的第一行第一列,忽略其他行或列
/// </summary>
/// <param name="cmdText"></param>
/// <param name="commandParameters">传入的参数</param>
/// <returns></returns>
public static object ExecuteScalar(string cmdText, params object[] p)
{
SQLiteCommand cmd = new SQLiteCommand(); using (SQLiteConnection connection = GetSQLiteConnection())
{
PrepareCommand(cmd, connection, cmdText, p);
return cmd.ExecuteScalar();
}
} /// <summary>
/// 分页
/// </summary>
/// <param name="recordCount"></param>
/// <param name="pageIndex"></param>
/// <param name="pageSize"></param>
/// <param name="cmdText"></param>
/// <param name="countText"></param>
/// <param name="p"></param>
/// <returns></returns>
public static DataSet ExecutePager(ref int recordCount, int pageIndex, int pageSize, string cmdText, string countText, params object[] p)
{
if (recordCount < 0)
recordCount = int.Parse(ExecuteScalar(countText, p).ToString()); DataSet ds = new DataSet(); SQLiteCommand command = new SQLiteCommand();
using (SQLiteConnection connection = GetSQLiteConnection())
{
PrepareCommand(command, connection, cmdText, p);
SQLiteDataAdapter da = new SQLiteDataAdapter(command);
da.Fill(ds, (pageIndex - 1) * pageSize, pageSize, "result");
}
return ds;
}
}
}
以上是我根据SqlHelper、OledbHelper类修改而来。我已经使用过。但是不确定是否完善,因为我对SQLite接触时间还不长。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4. SQL数据库的操作

SQL包括了所有对数据库的操作,主要是由4个部分组成:
1.数据定义:这一部分又称为“SQL DDL”,定义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包括定义数据库、基本表、视图和索引4部分。
2.数据操纵:这一部分又称为“SQL DML”,其中包括数据查询和数据更新两大类操作,其中数据更新又包括插入、删除和更新三种操作。
3.数据控制:对用户访问数据的控制有基本表和视图的授权、完整性规则的描述,事务控制语句等。
4.嵌入式SQL语言的使用规定:规定SQL语句在宿主语言的程序中使用的规则。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 SQL数据定义功能包括定义数据库、基本表、索引和视图。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SQL所提供的基本数据类型:(如^00100009b^)
1.数据库的建立与删除
(1)建立数据库:数据库是一个包括了多个基本表的数据集,其语句格式为:
CREATE DATABASE <数据库名> 〔其它参数〕
其中,<数据库名>在系统中必须是唯一的,不能重复,不然将导致数据存取失误。〔其它参数〕因具体数据库实现系统不同而异。
例:要建立项目管理数据库(xmmanage),其语句应为:
CREATE DATABASE xmmanage
(2)数据库的删除:将数据库及其全部内容从系统中删除。
其语句格式为:DROP DATABASE <数据库名>
例:删除项目管理数据库(xmmanage),其语句应为: DROP DATABASE xmmanage
2.基本表的定义及变更
本身独立存在的表称为基本表,在SQL语言中一个关系唯一对应一个基本表。基本表的定义指建立基本关系模式,而变更则是指对数据库中已存在的基本表进行删除与修改。 SQL是一种查询功能很强的语言,只要是数据库存在的数据,总能通过适当的方法将它从数据库中查找出来。SQL中的查询语句只有一个:SELECT,它可与其它语句配合完成所有的查询功能。SELECT语句的完整语法,可以有6个子句。完整的语法如下:SELECT 目标表的列名或列表达式集合FROM 基本表或(和)视图集合〔WHERE条件表达式〕〔GROUP BY列名集合〔HAVING组条件表达式〕〕〔ORDER BY列名〔集合〕…〕
简单查询,使用TOP子句
查询结果排序order by
带条件的查询where,使用算术表达式,使用逻辑表达式,使用between关键字,使用in关键字,
模糊查询like
整个语句的语义如下:从FROM子句中列出的表中,选择满足WHERE子句中给出的条件表达式的元组,然后按GROUPBY子句(分组子句)中指定列的值分组,再提取满足HAVING子句中组条件表达式的那些组,按SELECT子句给出的列名或列表达式求值输出。ORDER子句(排序子句)是对输出的目标表进行重新排序,并可附加说明ASC(升序)或DESC(降序)排列。在WHERE子句中的条件表达式F中可出现下列操作符和运算函数:算术比较运算符:<,<=,>,>=,=,<>。逻辑运算符:AND,OR,NOT。集合运算符:UNION(并),INTERSECT(交),EXCEPT(差)。集合成员资格运算符:IN,NOT IN谓词:EXISTS(存在量词),ALL,SOME,UNIQUE。聚合函数:AVG(平均值),MIN(最小值),MAX(最大值),SUM(和),COUNT(计数)。F中运算对象还可以是另一个SELECT语句,即SELECT语句可以嵌套。上面只是列出了WHERE子句中可出现的几种主要操作,由于WHERE子句中的条件表达式可以很复杂,因此SELECT句型能表达的语义远比其数学原形要复杂得多。下面,我们以上面所建立的三个基本表为例,演示一下SELECT的应用:1.无条件查询例:找出所有学生的的选课情况SELECT st_no,su_noFROM score例:找出所有学生的情况SELECT*FROM student“*”为通配符,表示查找FROM中所指出关系的所有属性的值。2.条件查询条件查询即带有WHERE子句的查询,所要查询的对象必须满足WHERE子句给出的条件。例:找出任何一门课成绩在70以上的学生情况、课号及分数SELECT UNIQUE student.st_class,student.st_no,student.st_name,student.st_sex,student.st_age,score.su_no,score.scoreFROM student,scoreWHERE score.score>=70 AND score.stno=student,st_no这里使用UNIQUE是不从查询结果集中去掉重复行,如果使用DISTINCT则会去掉重复行。另外逻辑运算符的优先顺序为NOT→AND→OR。例:找出课程号为c02的,考试成绩不及格的学生SELECT st_noFROM scoreWHERE su_no=‘c02’AND score<603.排序查询排序查询是指将查询结果按指定属性的升序(ASC)或降序(DESC)排列,由ORDER BY子句指明。例:查找不及格的课程,并将结果按课程号从大到小排列SELECT UNIQUE su_noFROM scoreWHERE score<60ORDER BY su_no DESC4.嵌套查询嵌套查询是指WHERE子句中又包含SELECT子句,它用于较复杂的跨多个基本表查询的情况。例:查找课程编号为c03且课程成绩在80分以上的学生的学号、姓名SELECT st_no,st_nameFROM studentWHERE stno IN (SELECT st_noFROM scoreWHERE su_no=‘c03’ AND score>80 )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当查询涉及多个基本表时用嵌套查询逐次求解层次分明,具有结构程序设计特点。在嵌套查询中,IN是常用到的谓词。若用户能确切知道内层查询返回的是单值,那么也可用算术比较运算符表示用户的要求。5.计算查询计算查询是指通过系统提供的特定函数(聚合函数)在语句中的直接使用而获得某些只有经过计算才能得到的结果。常用的函数有:COUNT(*) 计算元组的个数COUNT(列名) 对某一列中的值计算个数SUM(列名) 求某一列值的总和(此列值是数值型)AVG(列名) 求某一列值的平均值(此列值是数值型)MAX(列名) 求某一列值中的最大值MIN(列名) 求某一列值中的最小值例:求男学生的总人数和平均年龄SELECT COUNT(*),AVG(st_age)FROM studentWHERE st_sex=‘男’例:统计选修了课程的学生的人数SELECT COUNT(DISTINCT st_no)FROM score注意:这里一定要加入DISTINCT,因为有的学生可能选修了多门课程,但统计时只能按1人统计,所以要使用DISTINCT进行过滤。 由于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个多用户系统,为了控制用户对数据的存取权利,保持数据的共享及完全性,SQL语言提供了一系列的数据控制功能。其中,主要包括安全性控制、完整性控制、事务控制和并发控制。1.安全性控制数据的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库,以防非法使用造成数据泄露和破坏。保证数据安全性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对数据库存取权力的控制来防止非法使用数据库中的数据。即限定不同用户操作不同的数据对象的权限。存取权控制包括权力的授予、检查和撤消。权力授予和撤消命令由数据库管理员或特定应用人员使用。系统在对数据库操作前,先核实相应用户是否有权在相应数据上进行所要求的操作。(1)权力授予:权力授有数据库管理员专用的授权和用户可用的授权两种形式。数据库管理员专用授权命令格式如下:|CONNECT |GRANT|RESOURCE|TO 用户名〔IDENTIFED BY 口令〕|DBA |其中,CONNECT表示数据库管理员允许指定的用户具有连接到数据库的权力,这种授权是针对新用户;RESOURCE表示允许用户建立自己的新关系模式,用户获得CONNECT权力后,必须获得RESOURCE权力才能创建自己的新表;DBA表示数据库管理员将自己的特权授予指定的用户。若要同时授予某用户上述三种授权中的多种权力,则必须通过三个相应的GRANT命令指定。另外,具有CONNECT和RESOURCE授权的用户可以建立自己的表,并在自己建立的表和视图上具有查询、插入、修改和删除的权力。但通常不能使用其他用户的关系,除非能获得其他用户转授给他的相应权力。例:若允许用户SSE连接到数据库并可以建立他自己的关系,则可通过如下命令授予权力:GRANT CONNECT TO SSE INENTIFIED BY BD1928GRANT RESOURCE TO SSE用户可用的授权是指用户将自己拥有的部分或全部权力转授给其他用户的命令形式,其命令格式如下:|SELECT ||INSERT ||DELETE |GRANT|UPDATE(列名1[,列名2]…)|ON|表名 |TO|用户名|〔WITH GRANT OPTION〕|ALTER | |视图名| |PUBLIC||NDEX ||ALL |若对某一用户同时授予多种操作权力,则操作命令符号可用“,”相隔。PUBLIC 表示将权力授予数据库的所有用户,使用时要注意:任选项WITH GRANT OPTION表示接到授权的用户,具有将其所得到的同时权力再转授给其他用户权力。例:如果将表student的查询权授予所有用户,可使用以下命令:GRANT SELECT ON student TO PUBLIC例:若将表subject的插入及修改权力授予用户SSE并使得他具有将这种权力转授他人的权力,则可使用以下命令:GRANT INSERT,UPDATE(su_subject) ON subject TO SSE WITH GRANT OPTION这里,UPDATE后面跟su_subject是指出其所能修改的列。(2)权力回收:权力回收是指回收指定用户原已授予的某些权力。与权力授予命令相匹配,权力回收也有数据库管理员专用和用户可用的两种形式。DBA专用的权力回收命令格式为:|CONNECT |REVOKE|RESOURCE|FROM用户名|DBA |用户可用的权力回收命令格式为:|SELECT ||INSERT ||DELETE |REVOKE|UPDATE(列名1〔,列名2〕…) |ON|表名 |FROM |用户名||ALTER | |视图名| |PUBLIC||INDEX ||ALL |例:回收用户SSE的DBA权力:REVOKE DBA FROM SSE2.完整性控制数据库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这是数据库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完整性控制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语义上不正确的数据进入数据库。关系系统中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包括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完整性。而完整性约束条件的定义主要是通过CREATE TABLE语句中的〔CHECK〕子句来完成。另外,还有一些辅助命令可以进行数据完整性保护。如UNIQUE和NOT NULL,前者用于防止重复值进入数据库,后者用于防止空值。3.事务控制事务是并发控制的基本单位,也是恢复的基本单位。在SQL中支持事务的概念。所谓事务,是用户定义的一个操作序列(集合),这些操作要么都做,要么一个都不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一个事务通常以BEGIN TRANSACTION开始,以COMMIT或ROLLBACK结束。SQL提供了事务提交和事务撤消两种命令:(1)事务提交:事务提交的命令为:COMMIT 〔WORK〕事务提交标志着对数据库的某种应用操作成功地完成,所有对数据库的操作都必须作为事务提交给系统时才有效。事务一经提交就不能撤消。(2)事务撤消:事务撤消的命令是:ROLLBACK 〔WORK〕事务撤消标志着相应事务对数据库操作失败,因而要撤消对数据库的改变,即要“回滚”到相应事务开始时的状态。当系统非正常结束时(如掉电、系统死机),将自动执行ROLLBACK命令

5. 数据库操作类的方法该如何设计。

数据库设计(Database Design)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使之能够有效地存储数据,满足各种用户的应用需求(信息要求和处理要求)。

在数据库领域内,常常把使用数据库的各类系统统称为数据库应用系统。

一、数据库和信息系统
(1)数据库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把信息系统中大量的数据按一定的模型组织起来,提供存储、维护、检索数据的
功能,使信息系统可以方便、及时、准确地从数据库中获得所需的信息。
(2)数据库是信息系统的各个部分能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及如何结合的关键所在。
(3)数据库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4)数据库设计人员应该具备的技术和知识:
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和数据库设计技术
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和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软件工程的原理和方法
应用领域的知识

二、数据库设计的特点
数据库建设是硬件、软件和干件的结合
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基础数据
技术与管理的界面称之为“干件”
数据库设计应该与应用系统设计相结合
结构(数据)设计:设计数据库框架或数据库结构
行为(处理)设计:设计应用程序、事务处理等
结构和行为分离的设计
传统的软件工程忽视对应用中数据语义的分析和抽象,只要有可能就尽量推迟数据结构设计的决策早期的数据库设计致力于数据模型和建模方法研究,忽视了对行为的设计
如图:

三、数据库设计方法简述
手工试凑法
设计质量与设计人员的经验和水平有直接关系
缺乏科学理论和工程方法的支持,工程的质量难以保证
数据库运行一段时间后常常又不同程度地发现各种问题,增加了维护代价
规范设计法
手工设计方
基本思想
过程迭代和逐步求精
规范设计法(续)
典型方法:
(1)新奥尔良(New Orleans)方法:将数据库设计分为四个阶段
S.B.Yao方法:将数据库设计分为五个步骤
I.R.Palmer方法:把数据库设计当成一步接一步的过程
(2)计算机辅助设计
ORACLE Designer 2000
SYBASE PowerDesigner

四、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数据库设计的过程(六个阶段)
1.需求分析阶段
准确了解与分析用户需求(包括数据与处理)
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是最困难、最耗费时间的一步
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
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
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
对其进行优化
4.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
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
5.数据库实施阶段
运用DBMS提供的数据语言、工具及宿主语言,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
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试运行
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
数据库应用系统经过试运行后即可投入正式运行。
在数据库系统运行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对其进行评价、调整与修改
设计特点:
在设计过程中把数据库的设计和对数据库中数据处理的设计紧密结合起来将这两个方面的需求分析、抽象、设计、实现在各个阶段同时进行,相互参照,相互补充,以完善两方面的设计

设计过程各个阶段的设计描述:
如图:

五、数据库各级模式的形成过程
1.需求分析阶段:综合各个用户的应用需求
2.概念设计阶段:形成独立于机器特点,独立于各个DBMS产品的概念模式(E-R图)
3.逻辑设计阶段:首先将E-R图转换成具体的数据库产品支持的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形成数据库逻辑模式;然后根据用户处理的要求、安全性的考虑,在基本表的基础上再建立必要的视图(View),形成数据的外模式
4.物理设计阶段:根据DBMS特点和处理的需要,进行物理存储安排,建立索引,形成数据库内模式

六、数据库设计技巧

1. 设计数据库之前(需求分析阶段)
1) 理解客户需求,询问用户如何看待未来需求变化。让客户解释其需求,而且随着开发的继续,还要经常询问客户保证其需求仍然在开发的目的之中。
2) 了解企业业务可以在以后的开发阶段节约大量的时间。
3) 重视输入输出。
在定义数据库表和字段需求(输入)时,首先应检查现有的或者已经设计出的报表、查询和视图(输出)以决定为了支持这些输出哪些是必要的表和字段。
举例:假如客户需要一个报表按照邮政编码排序、分段和求和,你要保证其中包括了单独的邮政编码字段而不要把邮政编码糅进地址字段里。
4) 创建数据字典和ER 图表
ER 图表和数据字典可以让任何了解数据库的人都明确如何从数据库中获得数据。ER图对表明表之间关系很有用,而数据字典则说明了每个字段的用途以及任何可能存在的别名。对SQL 表达式的文档化来说这是完全必要的。
5) 定义标准的对象命名规范
数据库各种对象的命名必须规范。

2. 表和字段的设计(数据库逻辑设计)
表设计原则
1) 标准化和规范化
数据的标准化有助于消除数据库中的数据冗余。标准化有好几种形式,但Third Normal Form(3NF)通常被认为在性能、扩展性和数据完整性方面达到了最好平衡。简单来说,遵守3NF 标准的数据库的表设计原则是:“One Fact in One Place”即某个表只包括其本身基本的属性,当不是它们本身所具有的属性时需进行分解。表之间的关系通过外键相连接。它具有以下特点:有一组表专门存放通过键连接起来的关联数据。
举例:某个存放客户及其有关定单的3NF 数据库就可能有两个表:Customer 和Order。Order 表不包含定单关联客户的任何信息,但表内会存放一个键值,该键指向Customer 表里包含该客户信息的那一行。
事实上,为了效率的缘故,对表不进行标准化有时也是必要的。
2) 数据驱动
采用数据驱动而非硬编码的方式,许多策略变更和维护都会方便得多,大大增强系统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举例,假如用户界面要访问外部数据源(文件、XML 文档、其他数据库等),不妨把相应的连接和路径信息存储在用户界面支持表里。还有,如果用户界面执行工作流之类的任务(发送邮件、打印信笺、修改记录状态等),那么产生工作流的数据也可以存放在数据库里。角色权限管理也可以通过数据驱动来完成。事实上,如果过程是数据驱动的,你就可以把相当大的责任推给用户,由用户来维护自己的工作流过程。
3) 考虑各种变化
在设计数据库的时候考虑到哪些数据字段将来可能会发生变更。
举例,姓氏就是如此(注意是西方人的姓氏,比如女性结婚后从夫姓等)。所以,在建立系统存储客户信息时,在单独的一个数据表里存储姓氏字段,而且还附加起始日和终止日等字段,这样就可以跟踪这一数据条目的变化。

字段设计原则
4) 每个表中都应该添加的3 个有用的字段
dRecordCreationDate,在VB 下默认是Now(),而在SQL Server • 下默认为GETDATE()
sRecordCreator,在SQL Server 下默认为NOT NULL DEFAULT • USER
nRecordVersion,记录的版本标记;有助于准确说明记录中出现null 数据或者丢失数据的原因 •
5) 对地址和电话采用多个字段
描述街道地址就短短一行记录是不够的。Address_Line1、Address_Line2 和Address_Line3 可以提供更大的灵活性。还有,电话号码和邮件地址最好拥有自己的数据表,其间具有自身的类型和标记类别。
6) 使用角色实体定义属于某类别的列
在需要对属于特定类别或者具有特定角色的事物做定义时,可以用角色实体来创建特定的时间关联关系,从而可以实现自我文档化。
举例:用PERSON 实体和PERSON_TYPE 实体来描述人员。比方说,当John Smith, Engineer 提升为John Smith, Director 乃至最后爬到John Smith, CIO 的高位,而所有你要做的不过是改变两个表PERSON 和PERSON_TYPE 之间关系的键值,同时增加一个日期/时间字段来知道变化是何时发生的。这样,你的PERSON_TYPE 表就包含了所有PERSON 的可能类型,比如Associate、Engineer、Director、CIO 或者CEO 等。还有个替代办法就是改变PERSON 记录来反映新头衔的变化,不过这样一来在时间上无法跟踪个人所处位置的具体时间。
7) 选择数字类型和文本类型尽量充足
在SQL 中使用smallint 和tinyint 类型要特别小心。比如,假如想看看月销售总额,总额字段类型是smallint,那么,如果总额超过了$32,767 就不能进行计算操作了。
而ID 类型的文本字段,比如客户ID 或定单号等等都应该设置得比一般想象更大。假设客户ID 为10 位数长。那你应该把数据库表字段的长度设为12 或者13 个字符长。但这额外占据的空间却无需将来重构整个数据库就可以实现数据库规模的增长了。
8) 增加删除标记字段
在表中包含一个“删除标记”字段,这样就可以把行标记为删除。在关系数据库里不要单独删除某一行;最好采用清除数据程序而且要仔细维护索引整体性。

3. 选择键和索引(数据库逻辑设计)
键选择原则:
1) 键设计4 原则
为关联字段创建外键。 •
所有的键都必须唯一。 •
避免使用复合键。 •
外键总是关联唯一的键字段。 •
2) 使用系统生成的主键
设计数据库的时候采用系统生成的键作为主键,那么实际控制了数据库的索引完整性。这样,数据库和非人工机制就有效地控制了对存储数据中每一行的访问。采用系统生成键作为主键还有一个优点:当拥有一致的键结构时,找到逻辑缺陷很容易。
3) 不要用用户的键(不让主键具有可更新性)
在确定采用什么字段作为表的键的时候,可一定要小心用户将要编辑的字段。通常的情况下不要选择用户可编辑的字段作为键。
4) 可选键有时可做主键
把可选键进一步用做主键,可以拥有建立强大索引的能力。

索引使用原则:
索引是从数据库中获取数据的最高效方式之一。95%的数据库性能问题都可以采用索引技术得到解决。
1) 逻辑主键使用唯一的成组索引,对系统键(作为存储过程)采用唯一的非成组索引,对任何外键列采用非成组索引。考虑数据库的空间有多大,表如何进行访问,还有这些访问是否主要用作读写。
2) 大多数数据库都索引自动创建的主键字段,但是可别忘了索引外键,它们也是经常使用的键,比如运行查询显示主表和所有关联表的某条记录就用得上。
3) 不要索引memo/note 字段,不要索引大型字段(有很多字符),这样作会让索引占用太多的存储空间。
4) 不要索引常用的小型表
不要为小型数据表设置任何键,假如它们经常有插入和删除操作就更别这样作了。对这些插入和删除操作的索引维护可能比扫描表空间消耗更多的时间。

4. 数据完整性设计(数据库逻辑设计)
1) 完整性实现机制:
实体完整性:主键
参照完整性:
父表中删除数据:级联删除;受限删除;置空值
父表中插入数据:受限插入;递归插入
父表中更新数据:级联更新;受限更新;置空值
DBMS对参照完整性可以有两种方法实现:外键实现机制(约束规则)和触发器实现机制
用户定义完整性:
NOT NULL;CHECK;触发器
2) 用约束而非商务规则强制数据完整性
采用数据库系统实现数据的完整性。这不但包括通过标准化实现的完整性而且还包括数据的功能性。在写数据的时候还可以增加触发器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不要依赖于商务层保证数据完整性;它不能保证表之间(外键)的完整性所以不能强加于其他完整性规则之上。
3) 强制指示完整性
在有害数据进入数据库之前将其剔除。激活数据库系统的指示完整性特性。这样可以保持数据的清洁而能迫使开发人员投入更多的时间处理错误条件。
4) 使用查找控制数据完整性
控制数据完整性的最佳方式就是限制用户的选择。只要有可能都应该提供给用户一个清晰的价值列表供其选择。这样将减少键入代码的错误和误解同时提供数据的一致性。某些公共数据特别适合查找:国家代码、状态代码等。
5) 采用视图
为了在数据库和应用程序代码之间提供另一层抽象,可以为应用程序建立专门的视图而不必非要应用程序直接访问数据表。这样做还等于在处理数据库变更时给你提供了更多的自由。

5. 其他设计技巧
1) 避免使用触发器
触发器的功能通常可以用其他方式实现。在调试程序时触发器可能成为干扰。假如你确实需要采用触发器,你最好集中对它文档化。
2) 使用常用英语(或者其他任何语言)而不要使用编码
在创建下拉菜单、列表、报表时最好按照英语名排序。假如需要编码,可以在编码旁附上用户知道的英语。
3) 保存常用信息
让一个表专门存放一般数据库信息非常有用。在这个表里存放数据库当前版本、最近检查/修复(对Access)、关联设计文档的名称、客户等信息。这样可以实现一种简单机制跟踪数据库,当客户抱怨他们的数据库没有达到希望的要求而与你联系时,这样做对非客户机/服务器环境特别有用。
4) 包含版本机制
在数据库中引入版本控制机制来确定使用中的数据库的版本。时间一长,用户的需求总是会改变的。最终可能会要求修改数据库结构。把版本信息直接存放到数据库中更为方便。
5) 编制文档
对所有的快捷方式、命名规范、限制和函数都要编制文档。
采用给表、列、触发器等加注释的数据库工具。对开发、支持和跟踪修改非常有用。
对数据库文档化,或者在数据库自身的内部或者单独建立文档。这样,当过了一年多时间后再回过头来做第2 个版本,犯错的机会将大大减少。
6) 测试、测试、反复测试
建立或者修订数据库之后,必须用用户新输入的数据测试数据字段。最重要的是,让用户进行测试并且同用户一道保证选择的数据类型满足商业要求。测试需要在把新数据库投入实际服务之前完成。
7) 检查设计
在开发期间检查数据库设计的常用技术是通过其所支持的应用程序原型检查数据库。换句话说,针对每一种最终表达数据的原型应用,保证你检查了数据模型并且查看如何取出数据。

6. SQL的基本操作

1、说明:创建数据库

CREATE DATABASE database-name

2、说明:删除数据库

drop database dbname

3、说明:备份sql server

--- 创建 备份数据的 device

USE master

EXEC sp_admpdevice 'disk', 'testBack', 'c:\mssql7backup\MyNwind_1.dat'

--- 开始 备份

BACKUP DATABASE pubs TO testBack

4、说明:创建新表

create table tabname(col1 type1 [not null] [primary key],col2 type2 [not null],..)

根据已有的表创建新表:

A:create table tab_new like tab_old (使用旧表创建新表)

B:create table tab_new as select col1,col2… from tab_old definition only

5、说明:

删除新表:drop table tabname

6、说明:

增加一个列:Alter table tabname add column col type

注:列增加后将不能删除。DB2中列加上后数据类型也不能改变,唯一能改变的是增加varchar类型的长度。

7、说明:

添加主键:Alter table tabname add primary key(col)

说明:

删除主键:Alter table tabname drop primary key(col)

8、说明:

创建索引:create [unique] index idxname on tabname(col….)

删除索引:drop index idxname

注:索引是不可更改的,想更改必须删除重新建。

9、说明:

创建视图:create view viewname as select statement

删除视图:drop view viewname

10、说明:几个简单的基本的sql语句

选择:select * from table1 where 范围

插入:insert into table1(field1,field2) values(value1,value2)

删除:delete from table1 where 范围

更新:update table1 set field1=value1 where 范围

查找:select * from table1 where field1 like ’%value1%’ ---like的语法很精妙,查资料!

排序:select * from table1 order by field1,field2 [desc]

总数:select count * as totalcount from table1

求和:select sum(field1) as sumvalue from table1

平均:select avg(field1) as avgvalue from table1

最大:select max(field1) as maxvalue from table1

最小:select min(field1) as minvalue from table1

11、说明:几个高级查询运算词

A: UNION 运算符

UNION 运算符通过组合其他两个结果表(例如 TABLE1 和 TABLE2)并消去表中任何重复行而派生出一个结果表。当 ALL 随 UNION 一起使用时(即 UNION ALL),不消除重复行。两种情况下,派生表的每一行不是来自 TABLE1 就是来自 TABLE2。

B: EXCEPT 运算符

EXCEPT 运算符通过包括所有在 TABLE1 中但不在 TABLE2 中的行并消除所有重复行而派生出一个结果表。当 ALL 随 EXCEPT 一起使用时 (EXCEPT ALL),不消除重复行。

C: INTERSECT 运算符

INTERSECT 运算符通过只包括 TABLE1 和 TABLE2 中都有的行并消除所有重复行而派生出一个结果表。当 ALL 随 INTERSECT 一起使用时 (INTERSECT ALL),不消除重复行。

注:使用运算词的几个查询结果行必须是一致的。

12、说明:使用外连接

A、left outer join:

左外连接(左连接):结果集几包括连接表的匹配行,也包括左连接表的所有行。

SQL: select a.a, a.b, a.c, b.c, b.d, b.f from a LEFT OUT JOIN b ON a.a = b.c

B:right outer join:

右外连接(右连接):结果集既包括连接表的匹配连接行,也包括右连接表的所有行。

C:full outer join:

全外连接:不仅包括符号连接表的匹配行,还包括两个连接表中的所有记录。

其次,大家来看一些不错的sql语句

1、说明:复制表(只复制结构,源表名:a 新表名:b) (Access可用)

法一:select * into b from a where 1<>1

法二:select top 0 * into b from a

2、说明:拷贝表(拷贝数据,源表名:a 目标表名:b) (Access可用)

insert into b(a, b, c) select d,e,f from b;

3、说明:跨数据库之间表的拷贝(具体数据使用绝对路径) (Access可用)

insert into b(a, b, c) select d,e,f from b in ‘具体数据库’ where 条件

例子:..from b in '"&Server.MapPath(".")&"\data.mdb" &"' where..

4、说明:子查询(表名1:a 表名2:b)

select a,b,c from a where a IN (select d from b ) 或者: select a,b,c from a where a IN (1,2,3)

5、说明:显示文章、提交人和最后回复时间

select a.title,a.username,b.adddate from table a,(select max(adddate) adddate from table where table.title=a.title) b

6、说明:外连接查询(表名1:a 表名2:b)

select a.a, a.b, a.c, b.c, b.d, b.f from a LEFT OUT JOIN b ON a.a = b.c

7、说明:在线视图查询(表名1:a )

select * from (SELECT a,b,c FROM a) T where t.a > 1;

8、说明:between的用法,between限制查询数据范围时包括了边界值,not between不包括

select * from table1 where time between time1 and time2

select a,b,c, from table1 where a not between 数值1 and 数值2

9、说明:in 的使用方法

select * from table1 where a [not] in (‘值1’,’值2’,’值4’,’值6’)

10、说明:两张关联表,删除主表中已经在副表中没有的信息

delete from table1 where not exists ( select * from table2 where table1.field1=table2.field1 )

11、说明:四表联查问题:

select * from a left inner join b on a.a=b.b right inner join c on a.a=c.c inner join d on a.a=d.d where .....

12、说明:日程安排提前五分钟提醒

SQL: select * from 日程安排 where datediff('minute',f开始时间,getdate())>5

13、说明:一条sql 语句搞定数据库分页

select top 10 b.* from (select top 20 主键字段,排序字段 from 表名 order by 排序字段 desc) a,表名 b where b.主键字段 = a.主键字段 order by a.排序字段

14、说明:前10条记录

select top 10 * form table1 where 范围

15、说明:选择在每一组b值相同的数据中对应的a最大的记录的所有信息(类似这样的用法可以用于论坛每月排行榜,每月热销产品分析,按科目成绩排名,等等.)

select a,b,c from tablename ta where a=(select max(a) from tablename tb where tb.b=ta.b)

16、说明:包括所有在 TableA 中但不在 TableB和TableC 中的行并消除所有重复行而派生出一个结果表

(select a from tableA ) except (select a from tableB) except (select a from tableC)

17、说明:随机取出10条数据

select top 10 * from tablename order by newid()

18、说明:随机选择记录

select newid()

19、说明:删除重复记录

Delete from tablename where id not in (select max(id) from tablename group by col1,col2,...)

20、说明:列出数据库里所有的表名

select name from sysobjects where type='U'

21、说明:列出表里的所有的

select name from syscolumns where id=object_id('TableName')

22、说明:列示type、vender、pcs字段,以type字段排列,case可以方便地实现多重选择,类似select 中的case。

select type,sum(case vender when 'A' then pcs else 0 end),sum(case vender when 'C' then pcs else 0 end),sum(case vender when 'B' then pcs else 0 end) FROM tablename group by type

显示结果:

type vender pcs

电脑 A 1

电脑 A 1

光盘 B 2

光盘 A 2

手机 B 3

手机 C 3

23、说明:初始化表table1

TRUNCATE TABLE table1

24、说明:选择从10到15的记录

select top 5 * from (select top 15 * from table order by id asc) table_别名 order by id desc

随机选择数据库记录的方法(使用Randomize函数,通过SQL语句实现)

对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来说,随机数特性能给出上面的效果,但它们可能太慢了些。你不能要求ASP“找个随机数”然后打印出来。实际上常见的解决方案是建立如下所示的循环:

Randomize

RNumber = Int(Rnd*499) +1

While Not objRec.EOF

If objRec("ID") = RNumber THEN

... 这里是执行脚本 ...

end if

objRec.MoveNext

Wend

这很容易理解。首先,你取出1到500范围之内的一个随机数(假设500就是数据库内记录的总数)。然后,你遍历每一记录来测试ID 的值、检查其是否匹配RNumber。满足条件的话就执行由THEN 关键字开始的那一块代码。假如你的RNumber 等于495,那么要循环一遍数据库花的时间可就长了。虽然500这个数字看起来大了些,但相比更为稳固的企业解决方案这还是个小型数据库了,后者通常在一个数据库内就包含了成千上万条记录。这时候不就死定了?

采用SQL,你就可以很快地找出准确的记录并且打开一个只包含该记录的recordset,如下所示:

Randomize

RNumber = Int(Rnd*499) + 1

SQL = "SELECT * FROM Customers WHERE ID = " & RNumber

set objRec = ObjConn.Execute(SQL)

Response.WriteRNumber & " = " & objRec("ID") & " " & objRec("c_email")

不必写出RNumber 和ID,你只需要检查匹配情况即可。只要你对以上代码的工作满意,你自可按需操作“随机”记录。Recordset没有包含其他内容,因此你很快就能找到你需要的记录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处理时间。

再谈随机数

现在你下定决心要榨干Random 函数的最后一滴油,那么你可能会一次取出多条随机记录或者想采用一定随机范围内的记录。把上面的标准Random 示例扩展一下就可以用SQL应对上面两种情况了。

为了取出几条随机选择的记录并存放在同一recordset内,你可以存储三个随机数,然后查询数据库获得匹配这些数字的记录:

SQL = "SELECT * FROM Customers WHERE ID = " & RNumber & " OR ID = " & RNumber2 & " OR ID = " & RNumber3

假如你想选出10条记录(也许是每次页面装载时的10条链接的列表),你可以用BETWEEN 或者数学等式选出第一条记录和适当数量的递增记录。这一操作可以通过好几种方式来完成,但是 SELECT 语句只显示一种可能(这里的ID 是自动生成的号码):

SQL = "SELECT * FROM Customers WHERE ID BETWEEN " & RNumber & " AND " & RNumber & "+ 9"

注意:以上代码的执行目的不是检查数据库内是否有9条并发记录。

随机读取若干条记录,测试过

Access语法:SELECT top 10 * From 表名 ORDER BY Rnd(id)

Sql server:select top n * from 表名 order by newid()

mysql select * From 表名 Order By rand() Limit n

Access左连接语法(最近开发要用左连接,Access帮助什么都没有,网上没有Access的SQL说明,只有自己测试, 现在记下以备后查)

语法 select table1.fd1,table1,fd2,table2.fd2 From table1 left join table2 on table1.fd1,table2.fd1 where ...

使用SQL语句 用...代替过长的字符串显示

语法:

SQL数据库:select case when len(field)>10 then left(field,10)+'...' else field end as news_name,news_id from tablename

Access数据库:SELECT iif(len(field)>2,left(field,2)+'...',field) FROM tablename;

Conn.Execute说明

Execute方法

该方法用于执行SQL语句。根据SQL语句执行后是否返回记录集,该方法的使用格式分为以下两种:

1.执行SQL查询语句时,将返回查询得到的记录集。用法为:

Set 对象变量名=连接对象.Execute("SQL 查询语言")

Execute方法调用后,会自动创建记录集对象,并将查询结果存储在该记录对象中,通过Set方法,将记录集赋给指定的对象保存,以后对象变量就代表了该记录集对象。

2.执行SQL的操作性语言时,没有记录集的返回。此时用法为:

连接对象.Execute "SQL 操作性语句" [, RecordAffected][, Option]

•RecordAffected 为可选项,此出可放置一个变量,SQL语句执行后,所生效的记录数会自动保存到该变量中。通过访问该变量,就可知道SQL语句队多少条记录进行了操作。

•Option 可选项,该参数的取值通常为adCMDText,它用于告诉ADO,应该将Execute方法之后的第一个字符解释为命令文本。通过指定该参数,可使执行更高效。

•BeginTrans、RollbackTrans、CommitTrans方法

这三个方法是连接对象提供的用于事务处理的方法。BeginTrans用于开始一个事物;RollbackTrans用于回滚事务;CommitTrans用于提交所有的事务处理结果,即确认事务的处理。

事务处理可以将一组操作视为一个整体,只有全部语句都成功执行后,事务处理才算成功;若其中有一个语句执行失败,则整个处理就算失败,并恢复到处里前的状态。

BeginTrans和CommitTrans用于标记事务的开始和结束,在这两个之间的语句,就是作为事务处理的语句。判断事务处理是否成功,可通过连接对象的Error集合来实现,若Error集合的成员个数不为0,则说明有错误发生,事务处理失败。Error集合中的每一个Error对象,代表一个错误信息。

资料引用:http://www.knowsky.com/398670.html

7. java自写类调用SQL类

你写个方法,不要写在构造方法里面,然后在自己定义的类里面调用该对象的方法就行了啊。

8. 什么是数据库操作类

数据库操作类是自己写的一个类,主要功能是对数据库进行增删查改。
在其他地方调用这个类中的增删查改方法即可以操作数据库。

9. sqlserver怎么操作自定义表类型

-- ================================
-- 创建和使用自定义表类型
-- ================================
USE master
GO
-- ================================
-- 创建测试数据库
-- ================================
CREATE DATABASE demo
GO
-- ================================
-- 创建一个表
-- ================================
USE demo
GO
CREATE TABLE Customers
(
Id int NOT NULL,
Name char(10) NULL,
PRIMARY KEY (Id)
)
GO
USE demo
GO
-- ================================
-- 创建自定义表类型
-- ================================
CREATE TYPE dbo.CustomerTable AS TABLE
(
Id int NOT NULL,
Name char(10) NULL,
PRIMARY KEY (Id)
)
GO
-- =================================
-- 直接使用自定义表类型
-- =================================
DECLARE @c CustomerTable
INSERT INTO @c VALUES(1,'Xizhang')
SELECT * FROM @c
-- =================================
-- 在存储过程中使用自定义表类型
-- =================================
CREATE PROC GetCustomers
(@c CustomerTable READONLY)
AS
INSERT Customers SELECT * FROM @c --将传过来的参数(其实是一个表)的数据插入到Customers表里面去
-- =================================
-- 调用该存储过程,一次性插入4行数据
-- =================================
DECLARE @temp CustomerTable
INSERT INTO @temp VALUES(7,'Xizhang')
INSERT INTO @temp VALUES(2,'Xizhang')
INSERT INTO @temp VALUES(3,'Xizhang')
INSERT INTO @temp VALUES(4,'Xizhang')
EXEC GetCustomers @c=@temp
SELECT * FROM Customers
-- =================================
-- 清理数据库
-- =================================
USE master
GO
DROP DATABASE demo
GO
看起来不错对吧,但是你应该马上想到一个问题,如果说这个存储过程要在客户端代码中调用,那么该怎么提供这个参数值呢?
using System.Data.SqlClient;
using System.Data;
class Program
{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DataTable tb = GetData();
using (SqlConnection conn = new SqlConnection("server=sql2008;database=demo;integrated security=true"))
{
using (SqlCommand cmd = conn.CreateCommand())
{
cmd.CommandText = "GetCustomers";
cmd.CommandType = CommandType.StoredProcere;
SqlParameter param = new SqlParameter("@c", SqlDbType.Structured);//这个类型很关键
param.Value = tb;
cmd.Parameters.Add(param);
conn.Open();
cmd.ExecuteNonQuery();
conn.Close();
}
}
Console.WriteLine("完成操作");
Console.Read();
}
private static DataTable GetData()
{
DataTable tb = new DataTable();
tb.Columns.Add("Id",typeof(int));
tb.Columns.Add("Name", typeof(string));
//添加100个客户资料
for (int i = 0; i < 100; i++)
{
DataRow row = tb.NewRow();
row[0] = i;
row[1] = "Name " + i.ToString();
tb.Rows.Add(row);
}
return tb;
}
}

10. sql数据类型有哪些

SQL数据类型有以下这些:

1、二进制数据类型。

二进制数据包括 Binary、Varbinary 和 Image

Binary 数据类型既可以是固定长度的(Binary),也可以是变长度的。

Binary[(n)] 是 n 位固定的二进制数据。其中,n 的取值范围是从 1 到 8000。其存储空间的大小是 n + 4 个字节。

Varbinary[(n)] 是 n 位变长度的二进制数据。其中,n 的取值范围是从 1 到 8000。其存储空间的大小是 n + 4个字节,不是n 个字节。

2、字符数据类型。

字符数据类型包括char、varchar和text。

字符数据是由字母、符号和数字的任意组合组成的数据。

varchar是可变长度字符数据,其长度不超过8kb。char是最大长度为8kb的固定长度字符数据。超过8kb的ASCII数据可以使用文本数据类型存储。

3、Unicode 数据类型。

Unicode数据类型包括nchar、nvarchar和ntext。

在Microsoft SQL Server中,传统的非Unicode数据类型允许使用由特定字符集定义的字符。在安装SQL Server期间,允许选择字符集。

在Unicode标准中,包含由各种字符集定义的所有字符。使用Unicode数据类型占用的空间是使用非Unicode数据类型的两倍。

4、日期和时间数据类型。

日期和时间数据类型包括 Datetime 和 Smalldatetime两种类型。

日期和时间数据类型由有效的日期和时间组成。

例如,有效的日期和时间数据包括“4/01/98 12:15:00:00:00 PM”和“1:28:29:15:01AM 8/17/98”。

前一个数据类型是日期在前,时间在后。后一个数据类型是时间在前,日期在后。

在 Microsoft SQL Server中,日期和时间数据类型包括Datetime 和 Smalldatetime 两种类型时,所存储的日期范围是从 1753 年 1 月 1 日开始,到9999 年12 月 31 日结束(每一个值要求 8 个存储字节)。

5、数字数据类型。

数字数据只包含数字。数字数据类型包括正数和负数、小数(浮点)和整数。

整数由正整数和负整数组成,如39、25、0-2和33967。在Microsoft SQL Server中,存储在整数中的数据类型是int、smallint和tinyint。

int数据类型存储的数据多于smallint数据类型,而smallint数据类型存储的数据多于tinyint数据类型。

使用int数据类型存储数据的范围从-2 147 483 648到2 147 483 647(每个值需要四个字节的存储空间)。

6、货币数据类型。

在 Microsoft SQL Server 中,货币数据的数据类型是Money 和 Smallmoney

Money数据类型要求 8 个存储字节,Smallmoney 数据类型要求 4 个存储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