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编程语言 » 数控c语言编程实例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数控c语言编程实例

发布时间: 2022-07-26 14:17:24

A. 数控编程宏程序详细教程

大家都在问宏程序~其实说起来宏就是用公式来加工零件的,比如说椭圆,如果没有宏的话,我们要逐点算出曲线上的点,然后慢慢来用直线逼近,如果是个光洁度要求很高的工件的话,那么需要计算很多的点,可是应用了宏后,我们把椭圆公式输入到系统中然后我们给出Z坐标并且每次加10um那么宏就会自动算出X坐标并且进行切削,实际上宏在程序中主要起到的是运算作用..宏一般分为A类宏和B类宏.A类宏是以G65 Hxx P#xx Q#xx R#xx的格式输入的,而B类宏程序则是
以直接的公式和语言输入的和c语言很相似在0i系统中应用比较广.由于现在B类宏程序的大量使
用很多书都进行了介绍这里我就不再重复了,但在一些老系统中,比如法兰克OTD系统中由于它的MDI键盘上没有公式符号,连最简单的等于号都没有,为此如果应用B类宏程序的话就只能在计算机上编好再通过RSN-32接口传输的数控系统中,可是如果我们没有PC机和RSN-32电缆的话怎么办呢,那么只有通过A类宏程序来进行宏程序编制了,下面我介绍一下A类宏的引用;
A类宏是用G65 Hxx P#xx Q#xx R#xx或G65 Hxx P#xx Qxx Rxx格式输入的xx的意思就是数值,是以um级的量输入的,比如你输入100那就是0.1MM~~~~~.#xx就是变量号,关于变量号是什么意思再不知道的的话我也就没治了,不过还是教一下吧,变量号就是把数值代入到一个固定的地址中,固定的地址就是变量,一般OTD系统中有#0~~~#100~#149~~~#500~#531关闭电源时变量#100~#149被初始化成“空”,而变量#500~#531保持数据.我们如果说#100=30那么现在#100地址内的数据就是30了,就是这么简单.好现在我来说一下H代码,大家可以看到A类宏的标准格式中#xx和xx都是数值,而G65表示使用A类宏,那么这个H就是要表示各个数值和变量号内的数值或者各个变量号内的数值与其他变量号内的数值之间要进行一个什么运算,可以说你了解了H代码A类宏程序你基本就可以应用了,好,现在说一下H代码的各个含义:
以下都以#100和#101和#102,及数值10和20做为例子,应用的时候别把他们当格式就行,
基本指令:
H01赋值;格式:G65H01P#101Q#102:把#102内的数值赋予到#101中
G65H01P#101Q#10:把10赋予到#101中
H02加指令;格式G65 H02 P#101 Q#102 R#103,把#102的数值加上#103的数值赋予#101
G65 H02 P#101 Q#102 R10
G65 H02 P#101 Q10 R#103
G65 H02 P#101 Q10 R20
上面4个都是加指令的格式都是把Q后面的数值或变量号内的数值加上R后面的数
值或变量号内的数值然后等于到P后面的变量号中.
H03减指令;格式G65 H03 P#101 Q#102 R#103,把#102的数值减去#103的数值赋予#101
G65 H03 P#101 Q#102 R10
G65 H03 P#101 Q10 R#103
G65 H03 P#101 Q20 R10
上面4个都是减指令的格式都是把Q后面的数值或变量号内的数值减去R后面的数
值或变量号内的数值然后等于到P后面的变量号中.
H04乘指令;格式G65 H04 P#101 Q#102 R#103,把#102的数值乘上#103的数值赋予#101
G65 H04 P#101 Q#102 R10
G65 H04 P#101 Q10 R#103
G65 H04 P#101 Q20 R10
上面4个都是乘指令的格式都是把Q后面的数值或变量号内的数值乘上R后面的数
值或变量号内的数值然后等于到P后面的变量号中.
H05除指令;格式G65 H05P#101 Q#102 R#103,把#102的数值除以#103的数值赋予#101
G65 H05 P#101 Q#102 R10
G65 H05 P#101 Q10 R#103
G65 H05 P#101 Q20 R10
上面4个都是除指令格式都是把Q后面的数值或变量号内的数值除以R后面的数
值或变量号内的数值然后等于到P后面的变量号中.(余数不存,除数如果为0的话会出现112报警)
三角函数指令:
H31 SIN正玄函数指令:格式G65 H31 P#101 Q#102 R#103;含义Q后面的#102是三角形的斜边R后面的#103内存的是角度.结果是#101=#102*SIN#103,也就是说可以直接用这个求出三角形的另
一条边长.和以前的指令一样Q和R后面也可以直接写数值.
H32 COS余玄函数指令:格式G65 H32 #101 Q#102 R#103;含义Q后面的#102是三角形的斜边
R后面的#103内存的是角度.结果是#101=#102*COS#103,也就是说可以直接用这个求出三角形的
另一条边长.和以前的指令一样Q和R后面也可以直接写数值.
H33和H34本来应该是TAN 和ATAN的可是经过我使用得数并不准确,希望有知道的人能够告诉我是为什么?
开平方根指令:
H21;格式G65 H21 P#101 Q#102 ;意思是把#102内的数值开了平方根然后存到#101中(这个指令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车椭圆的时候没有开平方跟的指令是没可能用宏做到的.
无条件转移指令:
H80;格式:G65 H80 P10 ;直接跳到第10程序段
有条件转移指令:
H81 H82 H83 H84 H85 H86 ,分别是等于就转的H81;不等于就转的H82;小于就转的H83;大于就转的H84;小于等于就转的H85;大于等于就转的H86;
格式:G65 H8x P10 Q#101 R#102;将#101内的数值和#102内的数值相比较,按上面的H8x的码带入H8x中去,如果条件符合就跳到第10程序段,如果不符合就继续执行下面的程序段.

用 户 宏 程 序
能完成某一功能的一系列指令像子程序那样存入存储器,用一个总指令来它们,使用时只需给出这个总指令就能执行其功能。
l 所存入的这一系列指令——用户宏程序
l 调用宏程序的指令————宏指令
l 特点:使用变量
一. 变量的表示和使用
(一) 变量表示
#I(I=1,2,3,…)或#[<式子>]
例:#5,#109,#501,#[#1+#2-12]
(二) 变量的使用
1. 地址字后面指定变量号或公式
格式: <地址字>#I
<地址字>-#I
<地址字>[<式子>]
例:F#103,设#103=15 则为F15
Z-#110,设#110=250 则为Z-250
X[#24+#18*COS[#1]]
2. 变量号可用变量代替
例:#[#30],设#30=3 则为#3
3. 变量不能使用地址O,N,I
例:下述方法下允许
O#1;
I#2 6.00×100.0;
N#3 Z200.0;
4. 变量号所对应的变量,对每个地址来说,都有具体数值范围
例:#30=1100时,则M#30是不允许的
5. #0为空变量,没有定义变量值的变量也是空变量
6. 变量值定义:
程序定义时可省略小数点,例:#123=149
MDI键盘输一. 变量的种类
1. 局部变量#1~#33
一个在宏程序中局部使用的变量
例: A宏程序 B宏程序
… …
#10=20 X#10 不表示X20
… …
断电后清空,调用宏程序时代入变量值
2. 公共变量#100~#149,#500~#531
各用户宏程序内公用的变量
例:上例中#10改用#100时,B宏程序中的
X#100表示X20
#100~#149 断电后清空
#500~#531保持型变量(断电后不丢失)
3. 系统变量
固定用途的变量,其值取决于系统的状态
例:#2001值为1号刀补X轴补偿值
#5221值为X轴G54工件原点偏置值
入时必须输入小数点,小数点省略时单位为μm
一. 运算指令
运算式的右边可以是常数、变量、函数、式子
式中#j,#k也可为常量
式子右边为变量号、运算式
1. 定义
#I=#j
2. 算术运算
#I=#j+#k
#I=#j-#k
#I=#j*#k
#I=#j/#k
3. 逻辑运算
#I=#JOK#k
#I=#JXOK#k
#I=#JAND#k
4. 函数
#I=SIN[#j] 正弦
#I=COS[#j] 余弦
#I=TAN[#j] 正切
#I=ATAN[#j] 反正切
#I=SQRT[#j] 平方根
#I=ABS[#j] 绝对值
#I=ROUND[#j] 四舍五入化整
#I=FIX[#j] 下取整
#I=FUP[#j] 上取整
#I=BIN[#j] BCD→BIN(二进制)
#I=BCN[#j] BIN→BCD
1. 说明
1) 角度单位为度
例:90度30分为90.5度
2) ATAN函数后的两个边长要用“1”隔开
例:#1=ATAN[1]/[-1]时,#1为了35.0
3) ROUND用于语句中的地址,按各地址的最小设定单位进行四舍五入
例:设#1=1.2345,#2=2.3456,设定单位1μm
G91 X-#1;X-1.235
X-#2 F300;X-2.346
X[#1+#2];X3.580
未返回原处,应改为
X[ROUND[#1]+ROUND[#2]];
4) 取整后的绝对值比原值大为上取整,反之为下取整
例:设#1=1.2,#2=-1.2时
若#3=FUP[#1]时,则#3=2.0
若#3=FIX[#1]时,则#3=1.0
若#3=FUP[#2]时,则#3=-2.0
若#3=FIX[#2]时,则#3=-1.0
5) 指令函数时,可只写开头2个字母
例:ROUND→RO
FIX→FI
6) 优先级
函数→乘除(*,1,AND)→加减(+,-,OR,XOR)
例:#1=#2+#3*SIN[#4];
7) 括号为中括号,最多5重,园括号用于注释语句
例:#1=SIN[[[#2+#3]*#4+#5]*#6];(3重)
一. 转移与循环指令
1.无条件的转移
格式: GOTO 1;
GOTO #10;
2.条件转移
格式: IF[<条件式>] GOTO n
条件式:
#j EQ#k 表示=
#j NE#k 表示≠
#j GT#k 表示>
#j LT#k 表示<
#j GE#k 表示≥
#j LE#k 表示≤
例: IF[#1 GT 10] GOTO 100;

N100 G00 691 X10;
例:求1到10之和
O9500;
#1=0
#2=1
N1 IF [#2 GT10] GOTO 2
#1=#1+#2;
#2=#2+1;
GOTO 1
N2 M301.循环
格式:WHILE[<条件式>]DO m;(m=1,2,3)



ENDm
说明:1.条件满足时,执行DOm到ENDm,则从DOm的程序段
不满足时,执行DOm到ENDm的程序段
2.省略WHILE语句只有DOm…ENDm,则从DOm到ENDm之间形成死循环
3.嵌套
4.EQ NE时,空和“0”不同
其他条件下,空和“0”相同
例:求1到10之和
O0001;
#1=0;
#2=1;
WHILE [#2LE10] DO1;
#1=#1+#2;
#2=#2+#1;
END1;
M30;

B. 求c语言编程文件操作实例!

1.打开一个文件

#include <stdio.h>
main()
{
FILE *fp; /*定义一个文件指针*/
int i;
fp=fopen("wenjian", "rb"); /*打开当前目录名为wenjian的文件只读*/
if(fp==NULL) /*判断文件是否打开成功*/
puts("File open error");/*提示打开不成功*/
i=fclose(fp); /*关闭打开的文件*/
if(i==0) /*判断文件是否关闭成功*/
printf("O,K"); /*提示关闭成功*/
else
puts("File close error");/*提示关闭不成功*/
}

2.运行后产生一个text.dat的文件
#include<stdio.h>
main()
{
char *s="That's good news"); /*定义字符串指针并初始化*/
int i=617; /*定义整型变量并初始化*/
FILE *fp; /*定义文件指针*/
fp=fopne("test.dat", "w"); /*建立一个文字文件只写*/
fputs("Your score of TOEFLis", fp);/*向所建文件写入一串字符*/
fputc(':', fp); /*向所建文件写冒号:*/
fprintf(fp, "%d\n", i); /*向所建文件写一整型数*/
fprintf(fp, "%s", s); /*向所建文件写一字符串*/
fclose(fp); /*关闭文件*/
}

C. c语言编程实例

#include <stdio.h>
struct worker
{
int bh;
char xm[10];
float jbgz;
float jj;
float bx;
float sfgz;
};
void main()
{
int i;
worker gr[50];
for(i=0;i<50;i++)
{
printf("--------------------------\n");
printf("请输入第 %d 个人的人信息:\n",i+1);
printf("--------------------------\n");
printf("编号:");
scanf("%d",&gr[i].bh);
printf("姓名:");
scanf("%s",&gr[i].xm);
printf("基本工资:");
scanf("%f",&gr[i].jbgz);
printf("奖金:");
scanf("%f",&gr[i].jj);
printf("保险:");
scanf("%f",&gr[i].bx);
gr[i].sfgz=gr[i].jbgz+gr[i].jj+gr[i].bx;
}
for(i=0;i<50;i++)
{
printf("--------------------------\n");
printf("第 %d 个人的信息:\n",i+1);
printf("--------------------------\n");
printf("编号:%d\n",gr[i].bh);
printf("姓名:%s\n",gr[i].xm);
printf("基本工资:%.2f\n",gr[i].jbgz);
printf("奖金:%.2f\n",gr[i].jj);
printf("保险:%.2f\n",gr[i].bx);
printf("实发工资:%.2f\n",gr[i].sfgz);
}

}

D. 数控车床宏程序怎么写最好带步骤解说

数控车床宏程序是非常灵活且因情况而异的,所以数控车床宏程序编程掌握以下参数即可:

普通加工程序直接用数值指定G代码和移动距离;例如,GO1和X100.0。使用用户宏程序时,数值可以直接指定或用变量指定。当用变量时,变量值可用程序或用MDI面板上的操作改变。

例如:#1=#2+100;G01X#1F300。

量的表示:计算机允许使用变量名,用户宏程序不行。变量用变量符号(#)和后面的变量号指定。例如:#1,表达式可以用于指定变量号。

此时,表达式必须封闭在括号中。例如:#[#1+#2-12]。

变量根据变量号可以分成四种类型:#0空变量,该变量总是空,没有值能赋给该变量。#1-#33局部变量,局部变量只能用在宏程序中存储数据,例如,运算结果。当断电时,局部变量被初始化为空。调用宏程序时,自变量对局部变量赋值。

#100-#199、#500-#999公共变量,公共变量在不同的宏程序中的意义相同。当断电时,变量#100-#199初始化为空。变量#500-#999的数据保存,即使断电也不丢失。#1000---系统变量。系统变量用于读和写CNC运行时各种数据的变化,例如,刀具的当前位置,补偿值。

局部变量和公共变量可以有0值或下面范围中的值:-1047到-10-29或-10-2到-1047,如果计算结果超出有效范围,则发出P/S报警NO.111。

当在程序中定义变量值时,小数点可以省略。例:当定义#1=123;变量#1的实际值是123.000。

为在程序中使用变量值,指定后跟变量号的地址。当用表达式指定变量时,要把表达式放在括号中。例如:G01X[#1+#2]F#3;

被引用变量的值根据地址的最小设定单位自动地舍入。例如:当G00X#/;以1/1000mm的单位执行时,CNC把123456赋值给变量#1,实际指令值为G00X12346.改变引用变量的值的符号,要把负号(-)放在#的前面。

例如:G00X-#1当引用未定义的变量时,变量及地址都被忽略。例如:当变量#1的值是0,并且变量#2的值是空时,G00X#1Y#2的执行结果为G00X0。

(4)数控c语言编程实例扩展阅读:

数控宏程序编程是用变量的方式进行数控编程的方法,数控宏程序分为A类和B类宏程序,其中A类宏程序比较老,编写起来也比较费时费力,B类宏程序类似于C语言的编程,编写起来也很方便。

不论是A类还B类宏程序,它们运行的效果都是一样的。

编写一些大批相似零件的时候,可以用宏程序编写,这样只需要改动几个数据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进行大量重复编程。

E. 数控小葫芦c语言编程

是的要学以下是简单的C语言你可以做参考H01赋值;格式:G65H01P#101Q#102:把#102内的数值赋予到#101中G65H01P#101Q#10:把10赋予到#101中H02加指令;格式G65H02P#101Q#102R#103,把#102的数值加上#103的数值赋予#101G65H02P#101Q#102R10G65H02P#101Q10R#103G65H02P#101Q10R20上面4个都是加指令的格式都是把Q后面的数值或变量号内的数值加上R后面的数值或变量号内的数值然后等于到P后面的变量号中.H03减指令;格式G65H03P#101Q#102R#103,把#102的数值减去#103的数值赋予#101G65H03P#101Q#102R10G65H03P#101Q10R#103G65H03P#101Q20R10上面4个都是减指令的格式都是把Q后面的数值或变量号内的数值减去R后面的数值或变量号内的数值然后等于到P后面的变量号中.H04乘指令;格式G65H04P#101Q#102R#103,把#102的数值乘上#103的数值赋予#101G65H04P#101Q#102R10G65H04P#101Q10R#103G65H04P#101Q20R10上面4个都是乘指令的格式都是把Q后面的数值或变量号内的数值乘上R后面的数值或变量号内的数值然后等于到P后面的变量号中.H05除指令;格式G65H05P#101Q#102R#103,把#102的数值除以#103的数值赋予#101G65H05P#101Q#102R10G65H05P#101Q10R#103G65H05P#101Q20R10上面4个都是除指令格式都是把Q后面的数值或变量号内的数值除以R后面的数值或变量号内的数值然后等于到P后面的变量号中.(余数不存,除数如果为0的话会出现112报警)三角函数指令:H31SIN正玄函数指令:格式G65H31P#101Q#102R#103;含义Q后面的#102是三角形的斜边R后面的#103内存的是角度.结果是#101=#102*SIN#103,也就是说可以直接用这个求出三角形的另一条边长.和以前的指令一样Q和R后面也可以直接写数值.H32COS余玄函数指令:格式G65H32#101Q#102R#103;含义Q后面的#102是三角形的斜边R后面的#103内存的是角度.结果是#101=#102*COS#103,也就是说可以直接用这个求出三角形的另一条边长.和以前的指令一样Q和R后面也可以直接写数值.H33和H34本来应该是TAN和ATAN的可是经过我使用得数并不准确,希望有知道的人能够告诉我是为什么?开平方根指令:H21;格式G65H21P#101Q#102;意思是把#102内的数值开了平方根然后存到#101中(这个指令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车椭圆的时候没有开平方跟的指令是没可能用宏做到的.无条件转移指令:H80;格式:G65H80P10;直接跳到第10程序段有条件转移指令:H81H82H83H84H85H86,分别是等于就转的H81;不等于就转的H82;小于就转的H83;大于就转的H84;小于等于就转的H85;大于等于就转的H86;格式:G65H8xP10Q#101R#102;将#101内的数值和#102内的数值相比较,按上面的H8x的码带入H8x中去,如果条件符合就跳到第10程序段,如果不符合就继续执行下面的程序段.用户宏程序能完成某一功能的一系列指令像子程序那样存入存储器,用一个总指令来它们,使用时只需给出这个总指令就能执行其功能。l所存入的这一系列指令——用户宏程序l调用宏程序的指令————宏指令l特点:使用变量一.变量的表示和使用(一)变量表示#I(I=1,2,3,…)或#[<式子>]例:#5,#109,#501,#[#1+#2-12](二)变量的使用1.地址字后面指定变量号或公式格式:<地址字>#I<地址字>-#I<地址字>[<式子>]例:F#103,设#103=15则为F15Z-#110,设#110=250则为Z-250X[#24+#18*COS[#1]]2.变量号可用变量代替例:#[#30],设#30=3则为#33.变量不能使用地址O,N,I例:下述方法下允许O#1;I#26.00×100.0;N#3Z200.0;4.变量号所对应的变量,对每个地址来说,都有具体数值范围例:#30=1100时,则M#30是不允许的5.#0为空变量,没有定义变量值的变量也是空变量6.变量值定义:程序定义时可省略小数点,例:#123=149MDI键盘输一.变量的种类1.局部变量#1~#33一个在宏程序中局部使用的变量例:A宏程序B宏程序……#10=20X#10不表示X20……断电后清空,调用宏程序时代入变量值2.公共变量#100~#149,#500~#531各用户宏程序内公用的变量例:上例中#10改用#100时,B宏程序中的X#100表示X20#100~#149断电后清空#500~#531保持型变量(断电后不丢失)3.系统变量固定用途的变量,其值取决于系统的状态例:#2001值为1号刀补X轴补偿值#5221值为X轴G54工件原点偏置值入时必须输入小数点,小数点省略时单位为μm一.运算指令运算式的右边可以是常数、变量、函数、式子式中#j,#k也可为常量式子右边为变量号、运算式1.定义#I=#j2.算术运算#I=#j+#k#I=#j-#k#I=#j*#k#I=#j/#k3.逻辑运算#I=#JOK#k#I=#JXOK#k#I=#JAND#k4.函数#I=SIN[#j]正弦#I=COS[#j]余弦#I=TAN[#j]正切#I=ATAN[#j]反正切#I=SQRT[#j]平方根#I=ABS[#j]绝对值#I=ROUND[#j]四舍五入化整#I=FIX[#j]下取整#I=FUP[#j]上取整#I=BIN[#j]BCD→BIN(二进制)#I=BCN[#j]BIN→BCD1.说明1)角度单位为度例:90度30分为90.5度2)ATAN函数后的两个边长要用“1”隔开例:#1=ATAN[1]/[-1]时,#1为了35.03)ROUND用于语句中的地址,按各地址的最小设定单位进行四舍五入例:设#1=1.2345,#2=2.3456,设定单位1μmG91X-#1;X-1.235X-#2F300;X-2.346X[#1+#2];X3.580未返回原处,应改为X[ROUND[#1]+ROUND[#2]];4)取整后的绝对值比原值大为上取整,反之为下取整例:设#1=1.2,#2=-1.2时若#3=FUP[#1]时,则#3=2.0若#3=FIX[#1]时,则#3=1.0若#3=FUP[#2]时,则#3=-2.0若#3=FIX[#2]时,则#3=-1.05)指令函数时,可只写开头2个字母例:ROUND→ROFIX→FI6)优先级函数→乘除(*,1,AND)→加减(+,-,OR,XOR)

F. 数控车床程序编程

数控编程方法:
数控机床程序编制(又称数控机床编程)是指编程者(程序员或数控机床操作者)根据零件图样和工艺文件的要求,编制出可在数控机床上运行以完成规定加工任务的一系列指令的过程。具体来说,数控机床编程是由分析零件图样和工艺要求开始到程序检验合格为止的全部过程。
数控机床编程步骤
1.分析零件图样和工艺要求
分析零件图样和工艺要求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加工方法、制定加工计划,以及确认与生产组织有关的问题,此步骤的内容包括:
确定该零件应安排在哪类或哪台机床上进行加工。
采用何种装夹具或何种装卡位方法。
确定采用何种刀具或采用多少把刀进行加工。
确定加工路线,即选择对刀点、程序起点(又称加工起点,加工起点常与对刀点重合)、走刀路线 、程序终点(程序终点常与程序起点重合)。
确定切削深度和宽度、进给速度、主轴转速等切削参数。
确定加工过程中是否需要提供冷却液、是否需要换刀、何时换刀等。
2.数值计算
根据零件图样几何尺寸,计算零件轮廓数据,或根据零件图样和走刀路线,计算刀具中心(或刀尖)运行轨迹数据。数值计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数控机床编程所需要的所有相关位置坐标数据。
3.编写加工程序单
常用数控机床编程指令
一组有规定次序的代码符号,可以作为一个信息单元存贮、传递和操作。
坐标字:用来设定机床各坐标的位移量由坐标地址符及数字组成,一般以X、Y、Z、U、V、W等字母开头,后面紧跟“-”或“-”及一串数字。
准备功能字(简称G功能):
指定机床的运动方式,为数控系统的插补运算作准备由准备功能地址符“G”和两位数字所组成,G功能的代号已标准化,见表2-3;一些多功能机床,已有数字大于100的指令,见表2-4。常用G指令:坐标定位与插补;坐标平面选择;固定循环加工;刀具补偿;绝对坐标及增量坐标等。
辅助功能字:用于机床加工操作时的工艺性指令,以地址符M为首,其后跟二位数字,常用M指令:主轴的转向与启停;冷却液的开与停;程序停止等。
进给功能字:指定刀具相对工件的运动速度进给功能字以地址符“F”为首,后跟一串字代码,单位:mm/min(对数控车床还可为mm/r)三位数代码法:F后跟三位数字,第一位为进给速度的整数位数加“3”,后二位是进给速度的前二位有效数字。如1728mm/min指定为F717。二位数代码法:F后跟二位数字,规定了与00~99相对应的速度表,除00与99外,数字代码由01向98递增时,速度按等比关系上升,公比为1.12。一位数代码法:对速度档较少的机床F后跟一位数字,即0 ~9来对应十种预定的速度。直接指定法:在F后按照预定的单位直接写上要求的进给速度。
主轴速度功能字:指定主轴旋转速度以地址符S为首,后跟一串数字。单位:r/min,它与进给功能字的指定方法一样。
刀具功能字:用以选择替换的刀具以地址符T为首,其后一般跟二位数字,该数代表刀具的编号。
模态指令和非模态指令 G指令和M指令均有模态和非模态指令之分模态指令:也称续效指令,一经程序段中指定,便一直有效,直到出现同组另一指令或被其他指令取消时才失效。见表2-3、表2-6 N001 G91 G01 X10 Y10 Z-2 F150 M03 S1500; N002 X15; N003 G02 X20 Y20 I20 J0; N004 G90 G00 X0 Y0 Z100 M02; 非模态指令:非续效指令,仅在出现的程序段中有效,下一段程序需要时必须重写(如G04)。
在完成上述两个步骤之后,即可根据已确定的加工方案(或计划)及数值计算获得的数据,按照数控系统要求的程序格式和代码格式编写加工程序等。编程者除应了解所用数控机床及系统的功能、熟悉程序指令外,还应具备与机械加工有关的工艺知识,才能编制出正确、实用的加工程序。
4.制作控制介质,输入程序信息
程序单完成后,编程者或机床操作者可以通过CNC机床的操作面板,在EDIT方式下直接将程序信息键入CNC系统程序存储器中;也可以根据CNC系统输入、输出装置的不同,先将程序单的程序制作成或转移至某种控制介质上。控制介质大多采用穿孔带,也可以是磁带、磁盘等信息载体,利用穿孔带阅读机或磁带机、磁盘驱动器等输入(输出)装置,可将控制介质上的程序信息输入到CNC系统程序存储器中。
5.程序检验
编制好的程序,在正式用于生产加工前,必须进行程序运行检查。在某些情况下,还需做零件试加工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对程序进行修改和调整,检查--修改--再检查--再修改……这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直到获得完全满足加工要求的程序为止。
上述编程步骤中的各项工作,主要由人工完成,这样的编程方式称为“手式编程”。在各机械制造行业中,均有大量仅由直线、圆弧等几何元素构成的形状并不复杂的零件需要加工。这些零件的数值计算较为简单,程序段数不多,程序检验也容易实现,因而可采用手工编程方式完成编程工作。由于手工编程不需要特别配置专门的编程设备,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均可掌握和运用,因此在国内外,手工编程仍然是一种运用十分普遍的编程方法。
数控机床编程中的代码
数控机床编程编制过程
把图纸上的工程语言变为数控装置的语言,并把它记录在控制介质上。
数控机床编程的主要内容
分析图样、确定工艺过程:进行零件工艺分析,确定加工路线、切削用量等工艺参数。
数值计算:对形状简单的零件(如直线和圆弧组成的零件)的轮廓加工,计算几何元素的起点、终点、圆弧的圆心、两元素的交点或切点的坐标值等;对形状复杂的零件(如非圆曲线、曲面组成的零件),用直线段或圆弧段逼近,由精度要求计算出节点坐标值,这种情况可用计算机完成数值计算。
编写零件加工程序单编程人员根据数控系统规定的功能指令代码及程序段格式,逐段编写加工程序单。
程序校验与首件试切在有CRT图形显示屏的数控机床上,用模拟刀具与工件切削过程的方法进行检验,此方法只能检验出运动轨迹是否正确,不能查出被加工零件的加工精度,因此,要进行零件首件试切。
数控机床编程程序段格式
每个程序段是由程序段编号,若干个指令(功能字)和程序段结束符号组成。
需要说明的是,数控机床的指令格式在国际上有很多标准,并不完全一致。而随着数控机床的发展,不断改进和创新,其系统功能更加强大和使用方便,在不同数控系统之间,程序格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具体进行某一数控机床编程时,要仔细了解其数控系统的编程格式,参考该数控机床编程手册。

G. C语言编程实例

int countCattles(int cattles, int years){
return years<=0?cattles: countCattles(cattles*2,years-4);
}
===
就可以了
printf("20年后有%d只\n ", countCattles(1,20);

H. 单片机c语言编程100个实例

51单片机C语言编程实例 基础知识:51单片机编程基础 单片机的外部结构: 1. DIP40双列直插; 2. P0,P1,P2,P3四个8位准双向I/O引脚;(作为I/O输入时,要先输出高电平) 3. 电源VCC(PIN40)和地线GND(PIN20); 4. 高电平复位RESET(PIN9);(10uF电容接VCC与RESET,即可实现上电复位) 5. 内置振荡电路,外部只要接晶体至X1(PIN18)和X0(PIN19);(频率为主频的12倍) 6. 程序配置EA(PIN31)接高电平VCC;(运行单片机内部ROM中的程序) 7. P3支持第二功能:RXD、TXD、INT0、INT1、T0、T1 单片机内部I/O部件:(所为学习单片机,实际上就是编程控制以下I/O部件,完成指定任务) 1. 四个8位通用I/O端口,对应引脚P0、P1、P2和P3; 2. 两个16位定时计数器;(TMOD,TCON,TL0,TH0,TL1,TH1) 3. 一个串行通信接口;(SCON,SBUF) 4. 一个中断控制器;(IE,IP) 针对AT89C52单片机,头文件AT89x52.h给出了SFR特殊功能寄存器所有端口的定义。 C语言编程基础: 1. 十六进制表示字节0x5a:二进制为01011010B;0x6E为01101110。 2. 如果将一个16位二进数赋给一个8位的字节变量,则自动截断为低8位,而丢掉高8位。 3. ++var表示对变量var先增一;var—表示对变量后减一。 4. x |= 0x0f;表示为 x = x | 0x0f; 5. TMOD = ( TMOD & 0xf0 ) | 0x05;表示给变量TMOD的低四位赋值0x5,而不改变TMOD的高四位。 6. While( 1 ); 表示无限执行该语句,即死循环。语句后的分号表示空循环体,也就是{;} 在某引脚输出高电平的编程方法:(比如P1.3(PIN4)引脚) 代码 1. #include <AT89x52.h> //该头文档中有单片机内部资源的符号化定义,其中包含P1.3 2. void main( void ) //void 表示没有输入参数,也没有函数返值,这入单片机运行的复位入口 3. { 4. P1_3 = 1; //给P1_3赋值1,引脚P1.3就能输出高电平VCC 5. While( 1 ); //死循环,相当 LOOP: goto LOOP; 6. } 注意:P0的每个引脚要输出高电平时,必须外接上拉电阻(如4K7)至VCC电源。 在某引脚输出低电平的编程方法:(比如P2.7引脚) 代码 1. #include <AT89x52.h> //该头文档中有单片机内部资源的符号化定义,其中包含P2.7 2. void main( void ) //void 表示没有输入参数,也没有函数返值,这入单片机运行的复位入口 3. { 4. P2_7 = 0; //给P2_7赋值0,引脚P2.7就能输出低电平GND 5. While( 1 ); //死循环,相当 LOOP: goto LOOP; 6. } 在某引脚输出方波编程方法:(比如P3.1引脚) 代码 1. #include <AT89x52.h> //该头文档中有单片机内部资源的符号化定义,其中包含P3.1 2. void main( void ) //void 表示没有输入参数,也没有函数返值,这入单片机运行的复位入口 3. { 4. While( 1 ) //非零表示真,如果为真则执行下面循环体的语句 5. { 6. P3_1 = 1; //给P3_1赋值1,引脚P3.1就能输出高电平VCC 7. P3_1 = 0; //给P3_1赋值0,引脚P3.1就能输出低电平GND 8. } //由于一直为真,所以不断输出高、低、高、低……,从而形成方波 9. } 将某引脚的输入电平取反后,从另一个引脚输出:( 比如 P0.4 = NOT( P1.1) ) 代码 1. #include <AT89x52.h> //该头文档中有单片机内部资源的符号化定义,其中包含P0.4和P1.1 2. void main( void ) //void 表示没有输入参数,也没有函数返值,这入单片机运行的复位入口 3. { 4. P1_1 = 1; //初始化。P1.1作为输入,必须输出高电平 5. While( 1 ) //非零表示真,如果为真则执行下面循环体的语句 6. { 7. if( P1_1 == 1 ) //读取P1.1,就是认为P1.1为输入,如果P1.1输入高电平VCC 8. { P0_4 = 0; } //给P0_4赋值0,引脚P0.4就能输出低电平GND 2 51单片机C语言编程实例 9. else //否则P1.1输入为低电平GND 10. //{ P0_4 = 0; } //给P0_4赋值0,引脚P0.4就能输出低电平GND 11. { P0_4 = 1; } //给P0_4赋值1,引脚P0.4就能输出高电平VCC 12. } //由于一直为真,所以不断根据P1.1的输入情况,改变P0.4的输出电平 13. } 将某端口8个引脚输入电平,低四位取反后,从另一个端口8个引脚输出:( 比如 P2 = NOT( P3 ) ) 代码 1. #include <AT89x52.h> //该头文档中有单片机内部资源的符号化定义,其中包含P2和P3 2. void main( void ) //void 表示没有输入参数,也没有函数返值,这入单片机运行的复位入口 3. { 4. P3 = 0xff; //初始化。P3作为输入,必须输出高电平,同时给P3口的8个引脚输出高电平 5. While( 1 ) //非零表示真,如果为真则执行下面循环体的语句 6. { //取反的方法是异或1,而不取反的方法则是异或0 7. P2 = P3^0x0f //读取P3,就是认为P3为输入,低四位异或者1,即取反,然后输出 8. } //由于一直为真,所以不断将P3取反输出到P2 9. } 注意:一个字节的8位D7、D6至D0,分别输出到P3.7、P3.6至P3.0,比如P3=0x0f,则P3.7、P3.6、P3.5、P3.4四个引脚都输出低电平,而P3.3、P3.2、P3.1、P3.0四个引脚都输出高电平。同样,输入一个端口P2,即是将P2.7、P2.6至P2.0,读入到一个字节的8位D7、D6至D0。 第一节:单数码管按键显示 单片机最小系统的硬件原理接线图: 1. 接电源:VCC(PIN40)、GND(PIN20)。加接退耦电容0.1uF 2. 接晶体:X1(PIN18)、X2(PIN19)。注意标出晶体频率(选用12MHz),还有辅助电容30pF 3. 接复位:RES(PIN9)。接上电复位电路,以及手动复位电路,分析复位工作原理 4. 接配置:EA(PIN31)。说明原因。 发光二极的控制:单片机I/O输出 将一发光二极管LED的正极(阳极)接P1.1,LED的负极(阴极)接地GND。只要P1.1输出高电平VCC,LED就正向导通(导通时LED上的压降大于1V),有电流流过LED,至发LED发亮。实际上由于P1.1高电平输出电阻为10K,起到输出限流的作用,所以流过LED的电流小于(5V-1V)/10K = 0.4mA。只要P1.1输出低电平GND,实际小于0.3V,LED就不能导通,结果LED不亮。 开关双键的输入:输入先输出高 一个按键KEY_ON接在P1.6与GND之间,另一个按键KEY_OFF接P1.7与GND之间,按KEY_ON后LED亮,按KEY_OFF后LED灭。同时按下LED半亮,LED保持后松开键的状态,即ON亮OFF灭。 代码 1. #include <at89x52.h> 2. #define LED P1^1 //用符号LED代替P1_1 3. #define KEY_ON P1^6 //用符号KEY_ON代替P1_6 4. #define KEY_OFF P1^7 //用符号KEY_OFF代替P1_7 5. void main( void ) //单片机复位后的执行入口,void表示空,无输入参数,无返回值 6. { 7. KEY_ON = 1; //作为输入,首先输出高,接下KEY_ON,P1.6则接地为0,否则输入为1 8. KEY_OFF = 1; //作为输入,首先输出高,接下KEY_OFF,P1.7则接地为0,否则输入为1 9. While( 1 ) //永远为真,所以永远循环执行如下括号内所有语句 10. { 11. if( KEY_ON==0 ) LED=1; //是KEY_ON接下,所示P1.1输出高,LED亮 12. if( KEY_OFF==0 ) LED=0; //是KEY_OFF接下,所示P1.1输出低,LED灭 13. } //松开键后,都不给LED赋值,所以LED保持最后按键状态。 14. //同时按下时,LED不断亮灭,各占一半时间,交替频率很快,由于人眼惯性,看上去为半亮态 15. } 数码管的接法和驱动原理 一支七段数码管实际由8个发光二极管构成,其中7个组形构成数字8的七段笔画,所以称为七段数码管,而余下的1个发光二极管作为小数点。作为习惯,分别给8个发光二极管标上记号:a,b,c,d,e,f,g,h。对应8的顶上一画,按顺时针方向排,中间一画为g,小数点为h。 我们通常又将各二极与一个字节的8位对应,a(D0),b(D1),c(D2),d(D3),e(D4),f(D5),g(D6),h(D7),相应8个发光二极管正好与单片机一个端口Pn的8个引脚连接,这样单片机就可以通过引脚输出高低电平控制8个发光二极的亮与灭,从而显示各种数字和符号;对应字节,引脚接法为:a(Pn.0),b(Pn.1),c(Pn.2),d(Pn.3),e(Pn.4),f(Pn.5),g(Pn.6),h(Pn.7)。 如果将8个发光二极管的负极(阴极)内接在一起,作为数码管的一个引脚,这种数码管则被称为共阴数码管,共同的引脚则称为共阴极,8个正极则为段极。否则,如果是将正极(阳极)内接在一起引出的,则称为共阳数码管,共同的引脚则称为共阳极,8个负极则为段极。 以单支共阴数码管为例,可将段极接到某端口Pn,共阴极接GND,则可编写出对应十六进制码的七段码表字节数据

I. C语言编程

生命游戏
/* ------------------------------------------------------ */
/* PROGRAM game of life : */
/* This is a finite implementation of John H. Conway's */
/* Game of Life. Refere to my book for detail please. */
/* */
/* Copyright Ching-Kuang Shene July/25/1989 */
/* ------------------------------------------------------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define MAXSIZE 50 /* board size */
#define OCCUPIED 1 /* occupied flag */
#define UNOCCUPIED 0
#define YES 1
#define NO 0

char cell[MAXSIZE][MAXSIZE]; /* the board */
char work[MAXSIZE][MAXSIZE]; /* a working */
int row; /* No. of rows you want */
int column; /* no. of columns you want */
int generations; /* maximum no. of generation*/

/* ------------------------------------------------------ */
/* FUNCTION read_in : */
/* This function reads in the number of generations, */
/* the number of rows, the number of columns and finally */
/* the initial configuration (the generation 0). Then put*/
/* your configuration to the center of the board. */
/* ------------------------------------------------------ */

void read_in(void)
{
int max_row, max_col; /* max # of row and col. */
int col_gap, row_gap; /* incremnet of row and col */
int i, j;
char line[100];

gets(line); /* read in gens, row and col*/
sscanf(line, "%d%d%d", &generations, &row, &column);
for (i = 0; i < row; i++)/* clear the board */
for (j = 0; j < column; j++)
cell[i][j] = UNOCCUPIED;
max_col = 0; /* read in the config. */
for (max_row = 0; gets(line) != NULL; max_row++) {
for (i = 0; line[i] != '\0'; i++)
if (line[i] != ' ')
cell[max_row][i] = OCCUPIED;
max_col = (max_col < i) ? i : max_col;
}
row_gap = (row - max_row)/2; /* the moving gap */
col_gap = (column - max_col)/2;
for (i = max_row + row_gap - 1; i >= row_gap; i--) {
for (j = max_col + col_gap - 1; j >= col_gap; j--)
cell[i][j] = cell[i-row_gap][j-col_gap];
for ( ; j >= 0; j--)
cell[i][j] = UNOCCUPIED;
}
for ( ; i >= 0; i--)
for (j = 0; j < column; j++)
cell[i][j] = UNOCCUPIED;
}

/* ------------------------------------------------------ */
/* FUNCTION display : */
/* Display the board. */
/* ------------------------------------------------------ */

#define DRAW_BOARDER(n) { int i; \
printf("\n+"); \
for (i = 0; i < n; i++) \
printf("-"); \
printf("+"); \
}
void display(int gen_no)
{
int i, j;

if (gen_no == 0)
printf("\n\nInitial Generation :\n");
else
printf("\n\nGeneration %d :\n", gen_no);

DRAW_BOARDER(column);
for (i = 0; i < row; i++) {
printf("\n|");
for (j = 0; j < column; j++)
printf("%c", (cell[i][j] == OCCUPIED) ? '*' : ' ');
printf("|");
}
DRAW_BOARDER(column);
}

/* ------------------------------------------------------ */
/* FUNCTION game_of_life : */
/* This is the main function of Game of Life. */
/* ------------------------------------------------------ */

void game_of_life(void)
{
int stable; /* stable flag */
int iter; /* iteration count */
int top, bottom, left, right; /* neighborhood bound */
int neighbors; /* # of neighbors */
int cell_count; /* # of cells count */
int done;
int i, j, p, q;

display(0); /* display initial config. */
done = NO;
for (iter = 1; iter <= generations && !done; iter++) {
memmove(work, cell, MAXSIZE*MAXSIZE); /**/
stable = YES; /* assume it is in stable */
cell_count = 0; /* # of survived cells = 0 */
for (i = 0; i < row; i++) { /* scan each cell...*/
top = (i == 0) ? 0 : i - 1;
bottom = (i == row - 1) ? row-1 : i + 1;
for (j = 0; j < column; j++) {
left = (j == 0) ? 0 : j - 1;
right = (j == column - 1) ? column-1 : j + 1;

/* compute number of neighbors */

neighbors = 0;
for (p = top; p <= bottom; p++)
for (q = left; q <= right; q++)
neighbors += work[p][q];
neighbors -= work[i][j];

/* determine life or dead */

if (work[i][j] == OCCUPIED)
if (neighbors == 2 || neighbors == 3) {
cell[i][j] = OCCUPIED;
cell_count++;
}
else
cell[i][j] = UNOCCUPIED;
else if (neighbors == 3) {
cell[i][j] = OCCUPIED;
cell_count++;
}
else
cell[i][j] = UNOCCUPIED;
stable = stable && (work[i][j] == cell[i][j]);
}
}
if (cell_count == 0) {
printf("\n\nAll cells die out.");
done = YES;
}
else if (stable) {
printf("\n\nSystem enters a stable state.");
done = YES;
}
else
display(iter);
}
}

/* ------------------------------------------------------ */

void main(void)
{
read_in();
game_of_lif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