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MQTT用什么协议写最好求推荐!~
ET-iLink私有云最好了,MQTT协议本质上面可以看一个IM通信协议,从以前移动PC时代来看,做的最好的IM通信服务器是ejabberd,这个使用erlang语言实现,而且根据现在网上能够找到一些测试结果来看,用erlang实现的MQTT开源服务器最为高效可靠,从这二点来看用ERLANG实现最好。
⑵ mqtt 服务器搭建需要用到java吗
最近公司做的项目中有用到消息推送,经过多方面的筛选之后确定了使用MQTT协议,相对于XMPP,MQTT更加轻量级,并且占用用户很少的带宽。
MQTT是IBM推出的一种针对移动终端设备的基于TCP/IP的发布/预订协议,可以连接大量的远程传感器和控制设备。
MQTT的官网见:http://mqtt.org/。其中http://mqtt.org/software里面提供了官方推荐的各种服务器和客户端使用的各种语言版本的API。
下面以服务器Apollo 1.6为例,之前尝试过使用ActiveMQ,效果很不理想,只能实现服务器和客户端一对一的通信,从官网上了解到Apollo属于activemq的一个子工程。先不管这些了,言归正传,以下在windows环境下。
1、在这里下载Apollo服务器,下载后解压,然后运行apache-apollo-1.6\bin\apollo.cmd,输入create mybroker(名字任意取,这里是根据官网介绍的来取的)创建服务器实例,服务器实例包含了所有的配置,运行时数据等,并且和一个服务器进程关联。
2、create mybroker之后会在bin目录下生成mybroker文件夹,里面包含有很多信息,其中etc\apollo.xml文件下是配置服务器信息的文件,etc\users.properties文件包含连接MQTT服务器时用到的用户名和密码,后面会介绍,可以修改原始的admin=password,可以接着换行添加新的用户名密码。
3、打开cmd,运行…apache-apollo-1.6\bin\mybroker\bin\apollo-broker.cmd run 开启服务器,可以在浏览器中输入http://127.0.0.1:61680/查看是否安装成功,该界面展示了topic,连接数等很多信息。
经过上面的简单步骤,服务器基本上就已经完成,下一篇将介绍Android客户端的编写和注意事项。
客户端使用的API,开始我使用的是mqtt-client,使用过后发现问题百出,不能很好的满足要求,后来使用了官方推荐的Eclipse Paho,下面开始客户端代码的编写,为了方便测试这里有android和j2se两个工程:
1、新建android工程MQTTClient
2、MainActivity代码如下:
⑶ 如何在windows上用c语言实现MQTT协议
C语言是一门通用计算机编程语言,广泛应用于底层开发。C语言的设计目标是提供一种能以简易的方式编译、处理低级存储器、产生少量的机器码以及不需要任何运行环境支持便能运行的编程语言。
尽管C语言提供了许多低级处理的功能,但仍然保持着良好跨平台的特性,以一个标准规格写出的C语言程序可在许多电脑平台上进行编译,甚至包含一些嵌入式处理器(单片机或称MCU)以及超级电脑等作业平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为了避免各开发厂商用的C语言语法产生差异,由美国国家标准局为C语言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美国国家标准语法,称为ANSI C,作为C语言最初的标准。 目前2011年12月8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发布的C11标准是C语言的第三个官方标准,也是C语言的最新标准,该标准更好的支持了汉字函数名和汉字标识符,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汉字编程。
C语言是一门面向过程的计算机编程语言,与C++,Java等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有所不同。
其编译器主要有Clang、GCC、WIN-TC、SUBLIME、MSVC、Turbo C等。
⑷ 嵌入式需要学什么嵌入式需要学哪些课程和内容
1.1 有哪些设备使用单片机或Linux
所有的电子产品,所用技术都可以认为要么是单片机,要么是Linux;GUI方面主要是QT/Android,它们都是运行于Linux之上的。我们说的单片机不使用操作系统,但是使用单片机设备肯定远远超过Linux。很多人也是先学习单片机,从单片机进入电子工程师行业,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产品使用单片机、Linux呢?下面举一些例子:
下面我们用类比和逻辑推导出嵌入式Linux系统的组成,没错,“推导”。
从上图可以知道:
组成:嵌入式Linux系统= bootloader + linux内核 + 根文件系统(里面含有APP)。
bootloader:它的目的是启动内核,去哪等读内核?读到哪里?去Flash等外设读内核,存到内存里去。所以需要有Flash里外设的驱动能力,为了调试方便还会有网络功能。所以,可以认为 booloader = 裸机集合,它就是一个复杂的单片机程序。
Linux内核:Linux内核的最主要目的是去启动APP,APP保存在哪里?保存在“根文件系统”里。“根文件系统”又保存在哪里?在Flash、SD卡等设备里,甚至可能在网络上。所以Linux内核要有这些Flash、SD卡里设备的驱动能力。
不仅如此,Linux内核还有进程调度能力、内存管理等功能。
所以:Linux内核 = 驱动集合 + 进程调度 + 内存管理等。
2.3 要学习bootloader吗
Bootloader有很多种,常用的叫u-boot。
在实际工作中,对于u-boot基本上是修修改改,甚至不改。但是u-boot本身是很复杂的,比如为了便于调试,它支持网络功能;有些内核是保存在FAT32分区里,于是它要能解析FAT32分区,读FAT32分区的文件。
花那么多精力去学习u-boot,但是工作中基本用不到,这对初学者很不友善。
所以,对于初学者,我建议:理解u-boot的作用、会使用u-boot的命令,这就可以了。
如果你的工作就是修改、完善bootloader,那么再去研究它吧。
2.4 要学习Linux内核、要学习驱动程序吗
之前我们说过Linux内核 = 驱动集合 + 进程调度 + 内存管理等,如果要学习Linux内核,从驱动程序入手是一个好办法。
但是人人都要学习Linux内核、人人都要学习Linux驱动吗?显然不是。
作为初学者,懂几个简单的驱动程序,有利于工作交流;理解中断、进程、线程的概念,无论是对驱动开发、应用程序开发,都是很有好处的。
所以对于初学者,建议前期只学习这几个驱动:LED、按键、中断。
LED驱动程序:这是最简单的驱动程序。
按键驱动程序:它也比较简单,从它引入“中断”。
中断:从“中断”它可以引入:休眠-唤醒、进程/线程、POLL机制、异步通知等概念。这些概念无论是对驱动开发,还是对应用开发,都很重要。
所以,对于初学者,我建议必须学习这几个驱动:LED、按键、中断。
入门之后,如果你想从事内核开发、驱动开发,那么可以去钻研几个驱动程序(输入系统、I2C总线、SPI总线等),掌握若干个大型驱动程序后,你对内核的套路就有所了解了,再去研究其他部分(比如进程管理、文件系统)时你会发现套路是如此通用。
摄像头(VL42)、声卡ALSA驱动是Linux中比较复杂的2类驱动,它们是很难的,如果工作与此相关再去研究。
2.5,要学习Linux应用程序吗?先学一些基础技能
要学,即使以后你只想研究内核,一些基本的应用开发编写能力也是需要的:
基本设备的访问,比如LCD、输入设备
进程、线程、进程通信、线程同步与互斥
休眠-唤醒、POLL机制、信号
网络编程
①②③部分的知识,跟驱动有密切的关系,它们是相辅相承的。
掌握了基本驱动开发能力、基本应用开发能力之后,在工作中你就可以跟别人友好沟通了,不至于一脸懵逼。
2.6,应用程序是怎么启动的?要了解一下根文件系统
你辛辛苦苦写出了应用程序,怎么把它放到板子上,让它开机就自动启动?
你写的程序,它依赖于哪些库,这些库放到板子上哪个目录?
怎么做一个可升级的系统?即使升级中途断电了,也要保证程序至少还可以运行老的版本?
这些都需要我们了解一下根文件系统。
先了解一下init进程:它要读取配置文件,根据配置文件启动各个APP。
了解了init进程,你就了解了根文件系统的组成,就可以随心所欲裁剪系统,为你的项目制作出最精简的系统。
第3章 学习方法
3.1 先不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嵌入式涉及的东西太多太杂了,如果心里没有主线,碰到什么都要去研究个透彻,最终反而忘记自己要学什么了。
嵌入式涉及硬件知识、软件知识,软件里涉及汇编、ARM架构、C语言、Makefile、Shell;又分为bootloader、内核、驱动、基本的APP、GUI。
比如我们会用到Makefile,了解它的基本规则,会用我们提供的Makefile就可以。
不需要深入研究那些make函数,因为在工作中都有现成的Makefile给你使用,不需要自己去编写一套Makefile。何必花上好几天去深入研究它呢?
比如我们会用到bootloader,难道又要花上几个月来深入研究u-boot吗?工作中基本不需要改u-boot,会用那几个命令就可以。
甚至有些学员先去买本shell的书来学习shell命令,何必?我们在视频中用到什么命令,你不懂时再去网络一下这些命令就可以了。
不要脱离初学者的主线:应用基础、驱动基础。有了这2个基础后,你想深入研究某部分时,再去花时间吧。
3.2 思路要清晰,不怕抄代码
视频里的代码,请你一定要自己去写一次、写多次。为什么我现在写驱动那么熟?我2009年在华清远见上课时,
每次上课我都要给学生写一次那些驱动,十几次下来闭着眼睛都知道内核的套路了。
记不住那些函数?我也记不住,我都是去参考同类的驱动程序,这又不是闭卷考试。
但是要理清楚思路,你写这个程序要完成什么功能、怎么实现这些功能?这个要弄清楚。
有了思路后再写代码,不知道怎么写?没关系,看看视频,看看示例,然后关闭视频看看能否自己写出来。
3.3 对自己的方向很了解,我只能带你到这里了
我的专长是操作系统,是快速地带领大家掌握一些项目开发的基础知识。
如果你决定深入研究某方面时,我并不能带你多久。你要去看源码,去看这方面的专业书籍。
比如想深入钻研内核的内存管理时,它有页表映射(你需要阅读ARM架构的手册)、SLAB分配器、vmalloc/malloc实现、mmap实现、缺页中断、父进程子进程之间的页面管理等等,内容非常多。有时候连书籍都没有,你需要直接啃代码。
当你想从事某个行业时,就需要深入研究行业相关的知识。
比如CAN总线,它可以写成一本书:CAN协议、CAN报文、Socket CAN、车身网络拓扑结构,CAN应用报文,CAN网络管理报文,CAN诊断报文。
想做物联网网关,需要深入研究MQTT,MQTT协议相对简单,但是MQTT英文原版协议有130多页,中文版有近100页,是一本小书了。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业务逻辑,在掌握基本的编程能力之一,你需要结合具体的业务去深入学习。
⑸ 关于mosquitto怎么用c语言实现消息的订阅和发送(mqtt)
1.目标:测试Mosquitto使用MQTT协议发消息的相关性能指标,包含发送速度,并发负载能力,资源占用,消息到达率。
2.MQTT协议简介:
1).建立长连接。客户端发起请求和服务端建立长连接,建立成功后,服务端会返回ACK(CONNACK)
2).客户端订阅:客户端发起订阅,订阅成功后,服务端会返回ACK(SUBACK)
3).发消息:发布者会给服务端发消息,服务端在把消息给合适的客户端。
Qos=0(服务质量):客户端消息收到后,不会发出ACK给服务端(PUBACK)。
Qos =1:服务端会发ACK给发布者,客户端收到消息后会发ACK给服务端。
4).取消订阅:客户端发起取消订阅,服务端返回ACK(UNSUBACK)
5)Pingreq&Pingresp:客户端和服务端会保持心跳。
3.存在问题:
1. 如何模拟出40W的用户
2. 如何长连接,订阅,发消息,取消订阅,Pingreq行为如何实现。
4. python开源库 Mosquitto.py,解决所有问题
1. 模拟40W用户
a)可以使用虚拟机和Mosquitto.py实现,具体为:一般一台虚拟机最多是6W+的模拟数据(需要修改句柄数,我使用5W),方法是Client_id可以简单的做出5W个来,然后调用Mosquitto里面的connect方法,建立长连接。准备8台虚拟机就可以实现40W客户端的模拟
2.行为的模拟
a)订阅:Mosquitto.subscribe / 发消息:Mosquitto.publish / 取消订阅:Mosquitto.unsubscribe。 简单一句话 Mosquitto库实现所有的行为.
5. 指标:发送速度,到达率,并发负载,资源占用。
a. 发送速度:服务端日志记录,分析解决
b. 到达率: 1.客户端记录下收到消息,分析计算。2.计算服务端收到的PUBACK(客户端收到消息返回的ACK),进行计算
c. 并发负载:5W 用户不断增加,注意观察服务端的负载情况。
e.资源占用:其实主要是cpu/mem/带宽:cpu多核的话需要观察top命令下的_id字段, mem可以观察free -h命令的剩余mem, 带宽可以使用mpstat进行观察
6. 可以遇见问题:
a. 模拟客户端的虚拟机需要修改句柄数才能支持5W的客户端模拟数量
b. 要先吃透MQTT协议的流程,吃透了进行测试会非常的方便
c. Clear session,设置为true则不为客户端保留休息,设置为false保留消息。其实就是客户端离线后在连接上可以收到之前推出的消息。
⑹ 虚拟主机 能安装mqtt吗
MQTT是IBM推出的一种针对移动终端设备的基于TCP/IP的发布/预订协议,可以连接大量的远程传感器和控制设备。
MQTT的官网见: http://mqtt.org/
。其中 http://mqtt.org/software
里面提供了官方推荐的各种服务器和客户端使用的各种语言版本的API。
下面以服务器Apollo 1.6为例,之前尝试过使用ActiveMQ,效果很不理想,只能实现服务器和客户端一对一的通信,从 官网
上了解到Apollo属于activemq的一个子工程。先不管这些了,言归正传,以下在windows环境下。
1、在 这里
下载Apollo服务器,下载后解压,然后运行apache-apollo-1.6\bin\apollo.cmd,输入create mybroker(名字任意取,这里是根据 官网
介绍的来取的)创建服务器实例,服务器实例包含了所有的配置,运行时数据等,并且和一个服务器进程关联。
2、create
mybroker之后会在bin目录下生成mybroker文件夹,里面包含有很多信息,其中etc\apollo.xml文件下是配置服务器信息的文
件,etc\users.properties文件包含连接MQTT服务器时用到的用户名和密码,后面会介绍,可以修改原始的
admin=password,可以接着换行添加新的用户名密码。
3、打开cmd,运行…apache-apollo-1.6\bin\mybroker\bin\apollo-broker.cmd run 开启服务器,可以在浏览器中输入 http://127.0.0.1:61680/
查看是否安装成功,该界面展示了topic,连接数等很多信息。
⑺ 在云服务器上搭建了mqtt,为什么手机连接不上mqtt,要怎么做才能连接上求求大神帮忙
MQTT协议是广泛应用的物联网协议,使用测试MQTT协议需要MQTT的代理。有两种方法使用MQTT服务,一是租用现成的MQTT服务器,如阿里云,网络云,华为云等公用的云平台提供的MQTT服务,使用公用的MQTT服务器的好处是省事,但如果仅仅用于测试学习还需要注册帐号,灵活性差些,有的平台还需要付费。另一方法是自己使用开源的MQTT组件来搭建。
MQTT服务器非常多,如apache的ActiveMQ,emtqqd,HiveMQ,Emitter,Mosquitto,Moquette等等。
这里介绍的是用轻量级的mosquitto开源项目来搭建一个属于自己的MQTT服务器。
第一步:需要安装一台linux主机,这不多介绍,可以使用真机安装也可以使用虚拟机安装。如果仅仅是自己测试使用都可以。
第二步:下载mosquitto需要的依赖
sudo apt-get install libssl-devsudo apt-get install uuid-devsudo apt-get install cmake
第三步:下载mosquitto并解压,现在mosquitto官网最新的版本是1.5.1
tar xzvf mosquitto-1.5.1.tar.gz
第四步:编译
cd mosquitto-1.5.1/
make
make install
第五步:启动mosquitto
./mosquitto -v
1535473957: mosquitto version 1.5.1 starting
1535473957: Using default config.
1535473957: Opening ipv4 listen socket on port 1883.
1535473957: Opening ipv6 listen socket on port 1883.
这时候mosquitto就会以默认的参数启动。如果需要带配置文件可以修改配置文件mosquitto.conf,
启动时候加上参数 -c,
./mosquitto -c mosquitto.conf
可以看到,mosquitto监听的端口为1883.
这时候我们的MQTT服务器就搭建好了。可找一个mqtt客户端来测试一下。
先发布一个主题“home/garden/fountain/2”
内容是“hello world”
这时候在mosquitto会打印出下面的log
535474247: New connection from 192.168.1.105 on port 1883.
1535474247: New client connected from 192.168.1.105 as MQTT_FX_Client (c1, k60).
1535474247: No will message specified.
1535474247: Sending CONNACK to MQTT_FX_Client (0, 0)
1535474307: Received PINGREQ from MQTT_FX_Client
1535474307: Sending PINGRESP to MQTT_FX_Client
1535474339: Received PUBLISH from MQTT_FX_Client (d0, q0, r0, m0, 'home/garden/fountain/2', ... (12 bytes))
1535474367: Received PINGREQ from MQTT_FX_Client
1535474367: Sending PINGRESP to MQTT_FX_Client
订阅主题“home/garden/fountain/2”
可以看到收到了自己发布的消息。
用wireshark抓包
可以看到抓到了一个MQTT的publish的报文。
⑻ MQTT和Websocket的区别是什么
简单回答一下, MQTT ( MQ Telemetry Transport ) 是针对物联网而设计的, 如手机对家里的智能开关, 而 WebSocket 是针对浏览器与服务器之间而设计的. 两者基本上是两个世界的东西.
MQTT 只是一个接口, 让两个 "物件" 能够透过 TCP 协议通讯, 但并没有规定(在应用层面上)通讯中要怎样"对答", 如 pop3 邮件服务器会有:
S: 220 我是 xxx 服务器
C: HELO myServer
S: 250 Nice to meet you
C: auth login
....
这些是没有硬性被定义的, 两个 "物件" 之间要怎么"聊天", 由你自己来定.
WebSocket 则是一个 http 协议中的伸延 (先这麼理解吧!), 而 http 协议, 基本上就是一个请求, 一个回答, 然后就自动挂线, 客端和服务器端不会婆婆妈妈. 但即使就前面说的, 一问一答, 当中便有大量的 header 字串来往, 如果要处理串流这样大的数据再 + 一大堆 header, 这样就是很庞大的负担, websocket 就开了这个婆妈之门, 客端和服务器端可以以 full plex 的形式做大量 binary 的数据传输, 决省了一大堆 header, 其中一些安全机制也保证了大堆资料不被搞乱. 但无论如何, WebSocket 离不开 HTTP!!!
以上, 只是很概念的说法, 便于你理解, 详细你得自己翻下文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