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编程语言 » c语言中扩展名为obj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c语言中扩展名为obj

发布时间: 2022-07-03 22:32:52

c语言源程序文件的后缀是什么,经过编译后生成文件的后缀是什么经过连接后生成文件的后缀是什么

C语言源文件后缀名是.c,编译生成的文件后缀名是.obj,连接后可执行文件的后缀名是.exe。

源文件的后缀仅仅是为了表明该文件中保存的是某种语言的代码(例如.c文件中保存的是C语言代码),这样程序员更加容易区分,编译器也更加容易识别,它并不会导致该文件的内部格式发生改变。



(1)c语言中扩展名为obj扩展阅读

C语言是一种结构化语言,它有着清晰的层次,可按照模块的方式对程序进行编写,十分有利于程序的调试,且c语言的处理和表现能力都非常的强大。

依靠非常全面的运算符和多样的数据类型,可以轻易完成各种数据结构的构建,通过指针类型更可对内存直接寻址以及对硬件进行直接操作,因此既能够用于开发系统程序,也可用于开发应用软件。

C语言是普适性最强的一种计算机程序编辑语言,它不仅可以发挥出高级编程语言的功用,还具有汇编语言的优点。

Ⅱ C语言源程序文件的后缀是什么

C语言源程序文件的后缀解决如下:

  1. c 是c语言的源程序,.cpp是c++语言的源程序。

  2.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C语言源程序后缀为.c 、编译后的后缀为 .obj 或 .o 、连接后生成的可执行文件的后缀为.exe。

Ⅲ C语言源程序文件、目标文件和可执行文件的扩展名是什么

C语言源程序文件扩展名: .c

目标文件扩展名: .obj

可执行文件扩展名: .exe

源程序:程序可以用高级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用高级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源程序。C语言源程序的扩展名为“.c”。源程序不能直接在计算机上执行,需要用“编译程序”将源程序编译为二进制形式的代码。

目标程序:源程序经过“编译程序”编译所得到的二进制代码称为目标程序。目标程序
的扩展名为“.obj”。
目标代码尽管已经是机器指令,但是还不能运行,因为目标程序还没有解决函数调用问题,需要将各个目标程序与库函数连接,才能形成完整的可执行程序。

可执行程序:目标程序与库函数连接,形成的完整的可在操作系统下独立执行的程序
称为可执行程序。可执行程序的扩展名为“.exe“。

(3)c语言中扩展名为obj扩展阅读:

C语言创建程序的步骤:

编辑:就是创建和修改C程序的源代码-我们编写的程序称为源代码。

编译:就是将源代码转换为机器语言。编译器的输出结果成为目标代码,存放它们的文件称为目标文件。扩展名为.o或者.obj。(该部分编译是指汇编器编译汇编语言或者编译器编译高级语言)

链接:链接器将源代码由编译器产生的各种模块组合起来,再从C语言提供的程序库中添加必要的代码模块,将它们组成一个可执行的文件。在windows下扩展名为.exe,Unix下无扩展名。

执行:运行程序。

IT专家网——C语言编程程序编译全过程剖析

    Ⅳ C语言源程序文件名的后缀是.OBJ,经过编译后,生成文件的后缀是什么经过连接后,生成文件的后缀是什么

    C语言源程序文件名的后缀是.c。C源程序经过C编译程序编译之后生成一个后缀为.OBJ的二进制文件,

    然后由称为“连接程序”的软件,把此.OBJ文件与C语言提供的各种库函数连接起来生成一个后缀为.EXE的可执行文件。

    由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源程序”,把由二进制代码表示的程序称为“目标程序”。为了把源程序转换成机器能接受的目标程序,这时我们需要具有翻译功能的软件--“编译程序”。每种高级语言都有与它对应的编译程序。

    (4)c语言中扩展名为obj扩展阅读

    1、目标文件的扩展名为“.obj”(Windows)或“.o”(Linux)。目标文件已经是机器指令,但还不能运行,因为目标文件还没有解决函数调用问题。

    2、可执行文件的扩展名为“.exe“。

    Ⅳ 后缀名为.obj的程序称为 A汇编程序B编辑程序C编译程序D解释程序

    这叫做目标程序
    目标程序,又称为“目的程序”,为源程序经编译可直接被计算机运行的 机器码 集合,在 计算机文件 上以.obj作扩展名----由 语言处理程序 ( 汇编程序 , 编译程序 , 解释程序 )将源程序处理(汇编,编译,解释)成与之等价的由机器码构成的,计算机能够直接运行的程序,该程序叫目标程序。

    Ⅵ C语言中的源程序文件和目标文件的扩展名分别是

    C语言源代码文件一般扩展名为.c,目标文件扩展名一般为.obj,生成的可执行文件扩展名一般为.exe。

    不同平台的C源代码扩展名都为.c,但目标文件扩展名不同,例如:在Linux平台上,生成的可执行文件一般扩展为.out。

    源文件:这是指由源程序和数据构成的文件。通常由终端或输入设备输入的源程序和数据所形成的文件都属于源文件。它通常是由 ASCII 码或汉字所组成的。

    目标文件:这是指把源程序经过相应语言的编译程序编译过,但尚未经过链接程序链接的目标代码所构成的文件。它属于二进制文件。

    可执行文件:这是指把编译后所产生的目标代码再经过链接程序链接后所形成的文件。

    (6)c语言中扩展名为obj扩展阅读:

    源文件,目标文件,可执行文件的联系:

    源文件就是用汇编语言或高级语言写出来的代码保存为文件,目标文件是指源文件经过编译程序产生的能被cpu直接识别二进制文件。将目标文件链接起来就成了可执行文件。

    源代码与源文件:

    源代码(也称源程序)是指未编译的按照一定的程序设计语言规范书写的文本文件,是一系列人类可读的计算机语言指令。 在现代程序语言中,源代码可以是以书籍或者磁带的形式出现,但最为常用的格式是文本文件,这种典型格式的目的是为了编译出计算机程序。

    计算机源代码的最终目的是将人类可读的文本翻译成为计算机可以执行的二进制指令,这种过程叫做编译,通过编译器完成。在大多数情况下,源代码等于源文件。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源文件



    Ⅶ C语言源程序的文件扩展名为

    文件的扩展名是.H,源文件是.C,目标文件一般是.OBJ。

    在Linux平台上,C语言源代码文件一般扩展名为.c,预处理操作后的文件名扩展名一般为.i,编译器生成的汇编代码一般扩展名为.s,生成的可执行文件一般扩展为.out,它是有汇编器生成的,所以默认gcc生成的程序名为a.out意思即为Assembler output 。

    (7)c语言中扩展名为obj扩展阅读

    C语言是一门通用计算机编程语言,广泛应用于底层开发。C语言的设计目标是提供一种能以简易的方式编译、处理低级存储器、产生少量的机器码以及不需要任何运行环境支持便能运行的编程语言。

    尽管C语言提供了许多低级处理的功能,但仍然保持着良好跨平台的特性,以一个标准规格写出的C语言程序可在许多电脑平台上进行编译,甚至包含一些嵌入式处理器(单片机或称MCU)以及超级电脑等作业平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为了避免各开发厂商用的C语言语法产生差异,由美国国家标准局为C语言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美国国家标准语法,称为ANSI C,作为C语言最初的标准。[1]目前2011年12月8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发布的C11标准是C语言的第三个官方标准,也是C语言的最新标准,该标准更好的支持了汉字函数名和汉字标识符,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汉字编程。

    C语言是一门面向过程的计算机编程语言,与C++,Java等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有所不同。

    其编译器主要有Clang、GCC、WIN-TC、SUBLIME、MSVC、Turbo C等。

    Ⅷ C语言执行过程生成的三种文件和扩展名

    1. 用C语言编写的程序成为C语言源程序,源程序文件的扩展名为“.c”。

    2. 源程序经编译生成目标文件(".obj")。

    3. 把目标文件与各种库函数连接起来,生成可执行文件(“.exe”).

    C语言程序可以使用在任意架构的处理器上,只要那种架构的处理器具有对应的C语言编译器和库,然后将C源代码编译、连接成目标二进制文件之后即可运行。

    (8)c语言中扩展名为obj扩展阅读:

    C语言是面向过程的编程语言,用户只需要关注所被解决问题的本身,而不需要花费过多的精力去了解相关硬件,且针对不同的硬件环境,在用C语言实现相同功能时的代码基本一致,不需或仅需进行少量改动便可完成移植。

    这就意味着,对于一台计算机编写的C程序可以在另一台计算机上轻松地运行,从而极大的减少了程序移植的工作强度。

    C语言既有高级语言的特点,又具有汇编语言的特点;既是一个成功的系统设计语言,又是一个实用的程序设计语言;既能用来编写不依赖计算机硬件的应用程序,又能用来编写各种系统程序;是一种受欢迎、应用广泛的程序设计语言。

    Ⅸ C语言中的obj

    obj文件是目标文件,一般是程序编译后的二进制文件,在通过链接器和资源文件链接就成exe文件了。
    OBJ只给出了程序的相对地址,而EXE是绝对地址。
    OBJ文件不支持有孔的多边形面。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选择Maya的创建多边形工具(Polygons -> Create Polyon Tool),在视图中画一个四边形,不要按回车,按Ctrl在四边形中间点一下,可以继续在四边形中挖一个洞。把这个有孔的多边形存成OBJ格式,在导入Maya时,会发现多边形少了一块。如果你把这也看成错误,现在至少你已经知道错误的原因了,就是OBJ文件不支持有孔的多边形面。
    OBJ文件 -- 实际问题:
    现在来讨论一点比较实际的问题吧,就是一旦你遇到了一个出错的OBJ文件,倒底该怎么办?
    当你打开OBJ文件后,往往会看到有几万行的代码,你恐怕还没本事情一眼看出错误所在行,除非程序的错误信息中已经告诉你错误行。如果你不知道错误在哪里,可以用排除法,弄清楚肯定正确的代码范围,通过缩减错误代码范围定位错误。例如,你先新建一个空的OBJ文件,把有错的OBJ文件代码粘贴一半过来,然后把这个只有一半代码的新OBJ文件导入Maya。如果这时没有错误信息,说明错误行是在另一半代码中,可以从另一半代码中再粘贴一部分代码试试看;如果这时出现错误,说明错误行就在粘贴的代码中,可以把粘贴过来的代码删去一部分再试试看。就这样,逐步缩减范围直到找到错误行为止。
    这种方法虽然很麻烦,不过颇为有效。如果你不会编程,又遇到非常紧急的情况,这种方法还是值得一试的。
    OBJ文件 -- 细节:
    掌握了这么多差不多也够用了,不过由于网上详细讲解OBJ文件的中文文档很少,我还是再讲一些例子,给大家提供多一点的信息吧。
    简单的OBJ格式写法。
    # Simple Wavefront file
    v 0.0 0.0 0.0
    v 0.0 1.0 0.0
    v 1.0 0.0 0.0
    f 1 2 3
    面可以使用负值索引,有时用负值索引描述面更为简便。
    "f -4 -3 -2 -1"这句索引值"-3"表示从"f"这行往上数第3个顶点,就是"v -0.500000 0.000000 -0.800000",其它的索引值以此类推。 因此与这一行等效的正值索引写法为:"f 1 2 3 4"
    v -0.500000 0.000000 0.400000
    v -0.500000 0.000000 -0.800000
    v -0.500000 1.000000 -0.800000
    v -0.500000 1.000000 0.400000
    f -4 -3 -2 -1
    OBJ文件不包含面的颜色定义信息,不过可以引用材质库,材质库信息储存在一个后缀是".mtl"的独立文件中。关键字"mtllib"即材质库的意思。
    材质库中包含材质的漫射(diffuse),环境(ambient),光泽(specular)的RGB(红绿蓝)的定义值,以及反射(specularity),折射(refraction),透明度(transparency)等其它特征。
    "usemtl"指定了材质之后,以后的面都是使用这一材质,直到遇到下一个"usemtl"来指定新的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