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编程语言 » c语言小根堆算法实现
扩展阅读
webinf下怎么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垒机怎么打开web 2023-08-31 21:54:11

c语言小根堆算法实现

发布时间: 2022-07-01 21:11:29

‘壹’ 完成堆排列的全过程需要多少个记录大小的辅助空间

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的基本思想是:不断从待排记录序列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记录插入已排序记录序列的后面,直到n个记录全部插入已排序记录序列中。1、简单选择排序第i趟排序开始时,有序区和无序区分别为R[1..i-1]和R[i..n](i=1,2,..n-1),该趟排序则是从n-i+1个记录选取关键字最小的记录R[k],并与第i(i=1,2,...,n)个记录交换,形成新的有序区和无序区。从i=1开始,每次从剩余元素中选出最小(最大)元素。这就是直接选择排序。2、树型选择排序 又称为锦标赛排序,是一种按锦标赛思想进行选择排序的方法。先对n个记录的关键字进行两两比较,然后在其中的ceil(n/2)个较小者间再进行两两比较,如此往复,直至选出最小关键字的记录为止。这个过程可用一棵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来表示。如图所示: 但是这种方法存在辅助空间较多,“最大值”进行多余比较等缺点,J.willioms在1964提出了堆排序。3、堆排序(1)基本概念a)堆:设有n个元素的序列: {k1, k2, ..., kn} 对所有的i=1,2,...,(int)(n/2),当满足下面关系:ki≤k2i,ki≤k2i+1 或 ki≥k2i,ki≥k2i+1 这样的序列称为堆。堆的两种类型: 根结点最小的堆----小根堆。 根结点最大的堆----大根堆。根结点称为堆顶,即:在一棵完全二叉树中,所有非叶结点的值均小于(或均大于)左、右孩子的值。b)堆排序:是一种树型选择排序,特点是,在排序过程中,把R[1..n]看成是一个完全二叉树的存储结构,利用完全二叉树双亲结点和孩子结点的内在关系,在当前无序区中选择关键字最大(最小)的记录。(2)堆排序步骤:1、从k-1层的最右非叶结点开始,使关键字值大(或小)的记录逐步向二叉树的上层移动,最大(或小)关键字记录成为树的根结点,使其成为堆。2、逐步输出根结点,令r[1]=r[i](i=n,,n-1,...,2),在将剩余结点调整成堆。直到输出所有结点。我们称这个自堆顶到叶子的调整过程为“筛选”。(3)要解决的两个问题:1、如何由一个无序序列建成一个堆;2、输出一个根结点后,如何将剩余元素调整成一个堆。将一个无序序列建成一个堆是一个反复“筛选”的过程。若将此序列看成是一个完全二叉树,则最后一个非终端结点是第floor(n/2)个元素,由此“筛选”只需从第floor(n/2)个元素开始。堆排序中需一个记录大小的辅助空间,每个待排的记录仅占有一个存储空间。堆排序方法当记录较少时,不值得提倡。当n很大时,效率高。堆排序是非稳定的。堆排序的算法和筛选的算法如第二节所示。为使排序结果是非递减有序排列,我们在排序算法中先建一个“大顶堆”,即先选得一个关键字为最大的记录并与序列中最后一个记录交换,然后对序列中前n-1个记录进行筛选,重新将它调整为一个“大顶堆”,然后将选得的一个关键字为最大的记录(也就是第一个元素)与当前最后一个记录交换(全局看是第n-1个),如此往复,直到排序结束。由到,筛选应按关键字较大的孩子结点向下进行。二、算法的c语言描述1、简单选择排序void SelectSort(SeqList &L); { int i,j,k; for(i=1;i<=L.lenght;i++) { k=i; for(j=i+1;j<=L.lenght;j++) if(R[j].key<R[k].key) k=j; if(k!=i) { R[0]=R[i];R[i]=R[k];R[k]=R[0];} } }2、树型选择排序略(实践中几乎不用)3、堆排序
三、算法的C语言实现#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define OK 1#define MAXSIZE 20typedef int KeyType;typedef int Status;typedef struct{KeyType key;//InfoType otherinfo;}RedType; typedef struct{RedType r[MAXSIZE+1];int length;}Sqlist; typedef Sqlist HeapType;void HeapAdjust(HeapType &H,int s,int m){RedType rc;rc=H.r[s];for(int j=2*s;j<=m;j*=2) { if(j<m&&(H.r[j].key<H.r[j+1].key)) ++j; if(rc.key>=H.r[j].key) break; H.r[s]=H.r[j]; s=j; }//forH.r[s]=rc;}//HeapAdjust void HeapSort(HeapType &H){for(int i=H.length/2;i>0;--i) HeapAdjust(H,i,H.length);for(int i=H.length;i>1;--i) { H.r[0]=H.r[1]; H.r[1]=H.r[i]; H.r[i]=H.r[0]; HeapAdjust(H,1,i-1); }//for}//HeapSort void InputL(Sqlist &L){printf("input the length:\n");scanf("%d",&L.length);printf("input the data needed to sort:\n");for(int i=1;i<=L.length;i++) scanf("%d",&L.r[i].key);}//InputL void OutputL(Sqlist &L){printf("the data after sorting is:\n");for(int i=1;i<=L.length;i++) printf("%d ",L.r[i].key);} int main(){Sqlist H;InputL(H);HeapSort(H);OutputL(H);return OK;}四、堆排序示例及其复杂度
对深度为k的堆,筛选算法中进行关键字的比较次数至多为2(k-1)。建堆时,n个元素所需的比较次数不超过4n。堆排序时,<2nlogn。堆排序在最坏的情况下,时间复杂度为O(n㏒n)。

‘贰’ 跪求 小根堆的C/C++插入删除算法 代码,最好能能算法描述.

小根堆是啥东东?不常见的问题最好加两句话描述下。
是说stack——堆栈么?

c++可以直接调用stl的stack

‘叁’ c/c++库中有小根堆的实现吗

有的。。
priority_queue
头文件写#include<queue>
定义的时候写priority_queue <int>q;

默认大根堆。。但是你可以重载运算符
或者写priority_queue<int, vector<int>, greater<int> > q;

‘肆’ C语言数据结构,给你一排无序号码 大小根堆怎么排

楼主你好,我给下代码你看一下,有问题找我:
#define N 8
typedef int SeqList[N+1];
void Heapify(SeqList R,int low,int high){
int large;
int temp=R[low];
for(large=2*low;large<=high;large*=2){
if(large<high&&R[large]<R[large+1])
large++;
if(temp>=R[large])
break;
R[low]=R[large];
low=large;
}
R[low]=temp;
}
void BuildHeap(SeqList R){
int i;
for(i=N/2;i>0;i--)
Heapify(R,i,N);
}
void HeapSort(SeqList R){
int i;
BuildHeap(R);
for(i=N;i>1;i--){
R[0]=R[1];
R[1]=R[i];
R[i]=R[0];
Heapify(R,1,i-1);
}
}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伍’ C语言堆排序法谁能通俗易懂又清晰地讲解一下谢谢

您可以找本数据结构的书看看,比如清华严尉敏的《数据结构》
以下摘抄于 http://student.zjzk.cn/course_ware/data_structure/web/paixu/paixu8.4.2.1.htm 这个网站的讲解挺不错,您可以看看
1、 堆排序定义
n个关键字序列Kl,K2,…,Kn称为堆,当且仅当该序列满足如下性质(简称为堆性质):
(1) ki≤K2i且ki≤K2i+1 或(2)Ki≥K2i且ki≥K2i+1(1≤i≤ )

若将此序列所存储的向量R[1..n]看做是一棵完全二叉树的存储结构,则堆实质上是满足如下性质的完全二叉树:树中任一非叶结点的关键字均不大于(或不小于)其左右孩子(若存在)结点的关键字。

3、堆排序特点
堆排序(HeapSort)是一树形选择排序。
堆排序的特点是:在排序过程中,将R[l..n]看成是一棵完全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利用完全二叉树中双亲结点和孩子结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参见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在当前无序区中选择关键字最大(或最小)的记录。

5、堆排序
堆排序利用了大根堆(或小根堆)堆顶记录的关键字最大(或最小)这一特征,使得在当前无序区中选取最大(或最小)关键字的记录变得简单。

(1)用大根堆排序的基本思想
① 先将初始文件R[1..n]建成一个大根堆,此堆为初始的无序区
② 再将关键字最大的记录R[1](即堆顶)和无序区的最后一个记录R[n]交换,由此得到新的无序区R[1..n-1]和有序区R[n],且满足R[1..n-1].keys≤R[n].key
③由于交换后新的根R[1]可能违反堆性质,故应将当前无序区R[1..n-1]调整为堆。然后再次将R[1..n-1]中关键字最大的记录R[1]和该区间的最后一个记录R[n-1]交换,由此得到新的无序区R[1..n-2]和有序区R[n-1..n],且仍满足关系R[1..n-2].keys≤R[n-1..n].keys,同样要将R[1..n-2]调整为堆。
……
直到无序区只有一个元素为止。

(2)大根堆排序算法的基本操作:
① 初始化操作:将R[1..n]构造为初始堆;
② 每一趟排序的基本操作:将当前无序区的堆顶记录R[1]和该区间的最后一个记录交换,然后将新的无序区调整为堆(亦称重建堆)。
注意:
①只需做n-1趟排序,选出较大的n-1个关键字即可以使得文件递增有序。
②用小根堆排序与利用大根堆类似,只不过其排序结果是递减有序的。堆排序和直接选择排序相反:在任何时刻,堆排序中无序区总是在有序区之前,且有序区是在原向量的尾部由后往前逐步扩大至整个向量为止。

(3)堆排序的算法:
void HeapSort(SeqIAst R)
{ //对R[1..n]进行堆排序,不妨用R[0]做暂存单元
int i;
BuildHeap(R); //将R[1-n]建成初始堆
for(i=n;i>1;i--){ //对当前无序区R[1..i]进行堆排序,共做n-1趟。
R[0]=R[1];R[1]=R[i];R[i]=R[0]; //将堆顶和堆中最后一个记录交换
Heapify(R,1,i-1); //将R[1..i-1]重新调整为堆,仅有R[1]可能违反堆性质
} //endfor
} //HeapSort

‘陆’ 3. 用任意一种编程语言(C/C++/Java/C#/VB.NET)写出任意一种你所知的排序算法(比如:冒泡排序, 归并排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void BubbleSort(int a[], const int first, const int last);//冒泡排序
void InsertSort(int a[], const int first, const int last);//插入排序
void SelectSort(int a[], const int first, const int last);//选择排序
void MergeSort(int a[], const int p, const int r);//合并排序
void QuickSort(int a[],const int p,const int r);//快速排序
void ShellSort(int a[],const int p,const int r,const int dlta[],const int t);//希尔排序
void HeapSort(int a[],const int p, int r); //堆排序
void StoogeSort(int a[],const int p,const int r);//Stooge排序(不用)算法复杂度没算清楚

void main()
{
//插入排序算法
int a[11] = {6,4,5,3,2,1};
int dlta[]={9,5,3,2,1};
//BubbleSort(a,0,5);
//InsertSort(a,0,5);
//SelectSort(a,0,5);
//MergeSort(a,0,5);
//QuickSort(a,0,5);
//ShellSort(a,0,5,dlta,5);
HeapSort(a,0,5);
//StoogeSort(a,0,5);

for(int i=0; i<=5;i++)
{
printf("%d ",a[i]);
}

}

/************************冒泡排序***********************/
void BubbleSort(int a[], int first, int last)
{
//实现对数组a[]中a[first]到a[last]升序的“冒泡”排序
int i,j,temp;
for(i=first; i<=last; i++)
{
for(j=first; j< last-i; j++)
{
if(a[j] > a[j+1])
{
temp = a[j];
a[j] = a[j+1];
a[j+1] = temp;
}
}
}
}

/************************插入排序***********************/
void InsertSort(int a[], int first, int last)
{
//实现对数组a[]中a[first]到a[last]升序的“插入”排序
//最坏情况为n的平方,,多用于小数组
int i,j,temp;
for(i=first+1; i<=last; i++)
{
temp = a[i];
j = i - 1;
while((j >= 0) && (a[j] > temp))
{
a[j+1] = a[j];
j--;
}
a[j+1] = temp;
}
}

/************************选择排序***********************/
void SelectSort(int a[], int first, int last)
{
//实现对数组a[]中a[first]到a[last]升序的“选择”排序
int i, j, temp, num;
for(i=first; i<last; i++)
{
num = i;
for(j=i+1; j<=last; j++)
{
if(a[j] < a[num])
{
num = j;
}
}
if(i != num)
{
temp = a[num];
a[num] = a[i];
a[i] = temp;
}
}
}

/************************合并排序***********************/
void Merge(int a[],const int p,const int q,const int r)
{
//合并排序算法中的实现合并的子程序
int iLLength,iRLength;
int *L, *R, i, j, k;
iLLength = q - p + 1;
iRLength = r - q;
L = (int *)malloc(iLLength*sizeof(int)); //或者 C++中 new int[iLLength];
R = (int *)malloc(iRLength*sizeof(int)); //或者 C++中 new int[iRLength];
if(L == 0 || R== 0)
{
printf("内存分配失败!!!");
return;
}
for(i=0; i<iLLength; i++)
{
L[i] = a[p+i];
}
for(j=0; j<iRLength; j++)
{
R[j] = a[q+j+1];
}
i = 0;
j = 0;
for(k=p; k<=r; k++)
{
if((i<iLLength) && (j<iRLength) && (L[i]<=R[j]) || (j == iRLength))
{
a[k] = L[i];
i++;
}
else if(j<iRLength)
{
a[k] = R[j];
j++;
}
}

free(R);free(L);
}
void MergeSort(int a[],const int p,const int r)
{
//合并排序算法-主程序
//n*lg(n),系数较小
int q;
if(p<r)
{
q = (p+r)/2;
MergeSort(a,p,q);
MergeSort(a,q+1,r);
Merge(a,p,q,r);
}
}

/************************Stooge排序***********************/
void StoogeSort(int a[],const int p,const int r)
{
//Stooge算法
int temp, k;
if(a[p]>a[r])
{
temp = a[p];
a[p] = a[r];
a[r] = temp;
}
if((p+1) >= r)
{
return;
}
k = (r-p+1)/3;
StoogeSort(a,p,r-k);
StoogeSort(a,p+k,r);
StoogeSort(a,p,r-k);
}

/************************快速排序*********************/
int QuickPartition(int a[],const int p,const int r)
{
//快速排序的(关键)分治过程
int temp, x, i, j;
x = a[r];
i = p - 1;
for(j=p; j<r; j++)
{
if(a[j] <= x)
{
i = i + 1;
temp = a[i];
a[i] = a[j];
a[j] = temp;
}
}
temp = a[i+1];
a[i+1] = a[r];
a[r] = temp;
return (i+1);
}
/*
void QuickSort(int a[],const int p,const int r)
{
//快速排序算法-主程序
//与下面的“尾递归实现方法”比较,缺点:右边数组的递归不是必须的,增加了运行堆栈深度和调用开销
int q;
if(p < r)
{
q = QuickPartition(a, p, r);
QuickSort(a, p, q-1);
QuickSort(a, q+1, r);
}
}
*/
void QuickSort(int a[],int p,const int r)
{
//快速排序算法-主程序
//“尾递归实现方法”是对上面的快速排序主程序实现的一种优化
//系数较小,常用大数组
int q;
while(p < r)
{
q = QuickPartition(a, p, r);
QuickSort(a, p, q-1);
p = q + 1;
}
}

/************************希尔排序**********************/
void ShellInsert(int a[],const int p,const int r, int dk)
{
//希尔排序算法的关键子程序-插入排序子程序
int i, j, temp;
for(i=p+dk; i<=r; i++)
{
if(a[i] < a[i-dk])
{
temp = a[i];
for(j=i-dk; ((j>=0) && (temp < a[j])); j -= dk)
{
a[j+dk] = a[j];
}
a[j+dk] = temp;
}
}
}

void ShellSort(int a[],const int p,const int r,const int dlta[],const int t)
{
//希尔排序算法-主程序
//按增量序列dlta[]中的前t个增量,实现对数组a[]中a[p]到a[r]的排序
//dlta[]可能取值如:1,2,3,5,9 dala[k]=2^(t-k+1)-1 其中0<=k<=t<=ld(b-1)
//增量序列的最后一个值必须是1
//增量序列中的值没有除1以外的因子, 其精确时间复杂度:数学上尚未解决的难题
int k;
for(k=0; k<t; k++)
{
ShellInsert(a,p,r,dlta[k]);
}
}

/************************堆排序***********************/
//堆排序,不如快速排序
//但是可用其来实现“优先级队列”
int Parent(int i)
{
return ((i+1)/2-1);
}

int Right(int i)
{
return (2*(i+1)-1);
}

int Left(int i)
{
return (2*(i+1));
}

void Max_Heapify(int a[],const int hplast,const int i)
{
int l, r,largest,temp;
l = Left(i);
r = Right(i);
largest = ((l<=hplast) && (a[l]>a[i])) ? l:i;
if((r<=hplast) && (a[r]>a[largest]))
{
largest = r;
}
if(largest != i)
{
temp = a[i];
a[i] = a[largest];
a[largest] = temp;
Max_Heapify(a,hplast,largest);
}

}

void Build_Max_Heap(int a[],const int p, const int r)
{
int i;
for(i = (p+r)/2; i>=p; i--)
{
Max_Heapify(a,r,i);
}
}

void HeapSort(int a[],const int p, int r)
{
int i,temp;
Build_Max_Heap(a,p,r);
for(i = r; i > p; i--)
{
temp = a[p];
a[p] = a[i];
a[i] = temp;
r -= 1;
Max_Heapify(a,r,0);
}
}

‘柒’ 急! 内部堆排序算法的实现!!!包括大根堆的实现和小根堆的实现!!!要完整的!!!

1、 堆排序定义
n个关键字序列Kl,K2,…,Kn称为堆,当且仅当该序列满足如下性质(简称为堆性质):
(1) ki≤K2i且ki≤K2i+1 或(2)Ki≥K2i且ki≥K2i+1(1≤i≤ )

若将此序列所存储的向量R[1..n]看做是一棵完全二叉树的存储结构,则堆实质上是满足如下性质的完全二叉树:树中任一非叶结点的关键字均不大于(或不小于)其左右孩子(若存在)结点的关键字。
关键字序列(10,15,56,25,30,70)和(70,56,30,25,15,10)分别满足堆性质(1)和(2),故它们均是堆,其对应的完全二叉树分别如小根堆示例和大根堆示例所示。

2、大根堆和小根堆
根结点(亦称为堆顶)的关键字是堆里所有结点关键字中最小者的堆称为小根堆。
根结点(亦称为堆顶)的关键字是堆里所有结点关键字中最大者,称为大根堆。
注意:
①堆中任一子树亦是堆。
②以上讨论的堆实际上是二叉堆(Binary Heap),类似地可定义k叉堆。

3、堆排序特点
堆排序(HeapSort)是一树形选择排序。
堆排序的特点是:在排序过程中,将R[l..n]看成是一棵完全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利用完全二叉树中双亲结点和孩子结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在当前无序区中选择关键字最大(或最小)的记录。

4、堆排序与直接插入排序的区别
直接选择排序中,为了从R[1..n]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记录,必须进行n-1次比较,然后在R[2..n]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记录,又需要做n-2次比较。事实上,后面的n-2次比较中,有许多比较可能在前面的n-1次比较中已经做过,但由于前一趟排序时未保留这些比较结果,所以后一趟排序时又重复执行了这些比较操作。
堆排序可通过树形结构保存部分比较结果,可减少比较次数。

5、堆排序
堆排序利用了大根堆(或小根堆)堆顶记录的关键字最大(或最小)这一特征,使得在当前无序区中选取最大(或最小)关键字的记录变得简单。

(1)用大根堆排序的基本思想
① 先将初始文件R[1..n]建成一个大根堆,此堆为初始的无序区
② 再将关键字最大的记录R[1](即堆顶)和无序区的最后一个记录R[n]交换,由此得到新的无序区R[1..n-1]和有序区R[n],且满足R[1..n-1].keys≤R[n].key
③ 由于交换后新的根R[1]可能违反堆性质,故应将当前无序区R[1..n-1]调整为堆。然后再次将R[1..n-1]中关键字最大的记录R[1]和该区间的最后一个记录R[n-1]交换,由此得到新的无序区R[1..n-2]和有序区R[n-1..n],且仍满足关系R[1..n-2].keys≤R[n-1..n].keys,同样要将R[1..n-2]调整为堆。
……
直到无序区只有一个元素为止。

(2)大根堆排序算法的基本操作:
① 初始化操作:将R[1..n]构造为初始堆;
② 每一趟排序的基本操作:将当前无序区的堆顶记录R[1]和该区间的最后一个记录交换,然后将新的无序区调整为堆(亦称重建堆)。
注意:
①只需做n-1趟排序,选出较大的n-1个关键字即可以使得文件递增有序。
②用小根堆排序与利用大根堆类似,只不过其排序结果是递减有序的。堆排序和直接选择排序相反:在任何时刻,堆排序中无序区总是在有序区之前,且有序区是在原向量的尾部由后往前逐步扩大至整个向量为止。

(3)堆排序的算法:
void HeapSort(SeqIAst R)
{ //对R[1..n]进行堆排序,不妨用R[0]做暂存单元
int i;
BuildHeap(R); //将R[1-n]建成初始堆
for(i=n;i>1;i--){ //对当前无序区R[1..i]进行堆排序,共做n-1趟。
R[0]=R[1];R[1]=R[i];R[i]=R[0]; //将堆顶和堆中最后一个记录交换
Heapify(R,1,i-1); //将R[1..i-1]重新调整为堆,仅有R[1]可能违反堆性质
} //endfor
} //HeapSort

(4) BuildHeap和Heapify函数的实现
因为构造初始堆必须使用到调整堆的操作,先讨论Heapify的实现。
① Heapify函数思想方法
每趟排序开始前R[l..i]是以R[1]为根的堆,在R[1]与R[i]交换后,新的无序区R[1..i-1]中只有R[1]的值发生了变化,故除R[1]可能违反堆性质外,其余任何结点为根的子树均是堆。因此,当被调整区间是R[low..high]时,只须调整以R[low]为根的树即可。
"筛选法"调整堆
R[low]的左、右子树(若存在)均已是堆,这两棵子树的根R[2low]和R[2low+1]分别是各自子树中关键字最大的结点。若R[low].key不小于这两个孩子结点的关键字,则R[low]未违反堆性质,以R[low]为根的树已是堆,无须调整;否则必须将R[low]和它的两个孩子结点中关键字较大者进行交换,即R[low]与R[large](R[large].key=max(R[2low].key,R[2low+1].key))交换。交换后又可能使结点R[large]违反堆性质,同样由于该结点的两棵子树(若存在)仍然是堆,故可重复上述的调整过程,对以R[large]为根的树进行调整。此过程直至当前被调整的结点已满足堆性质,或者该结点已是叶子为止。上述过程就象过筛子一样,把较小的关键字逐层筛下去,而将较大的关键字逐层选上来。因此,有人将此方法称为"筛选法"。
具体的算法

②BuildHeap的实现
要将初始文件R[l..n]调整为一个大根堆,就必须将它所对应的完全二叉树中以每一结点为根的子树都调整为堆。
显然只有一个结点的树是堆,而在完全二叉树中,所有序号 的结点都是叶子,因此以这些结点为根的子树均已是堆。这样,我们只需依次将以序号为 , -1,…,1的结点作为根的子树都调整为堆即可。
具体算法。

5、大根堆排序实例
对于关键字序列(42,13,24,91,23,16,05,88),在建堆过程中完全二叉树及其存储结构的变化情况参见。

6、 算法分析
堆排序的时间,主要由建立初始堆和反复重建堆这两部分的时间开销构成,它们均是通过调用Heapify实现的。
堆排序的最坏时间复杂度为O(nlgn)。堆排序的平均性能较接近于最坏性能。
由于建初始堆所需的比较次数较多,所以堆排序不适宜于记录数较少的文件。
堆排序是就地排序,辅助空间为O(1),
它是不稳定的排序方法。

‘捌’ c语言中关于堆的简单问题

60
/ \
47 58
/ \ / \
25 18 10 36
25>18,并没有从小到大。但为了快速查询,一般都排序

10
/ \
8 3
/ \ / \
4 6 2 1

‘玖’ c语言问题:求助一堆建立的算法没看懂什么意思如图画框地方

MinHeap是小根堆,是个别的地方定义好的数据结构。
其实就是个二叉树结构,里边存两个东西,一个数组data,一个CSize堆大小。
data是紧凑表示的满二叉树结构,比如0号元素的孩子是1和2,1号元素的孩子是3,4,2号是5,6,3号是7,8,4号是9,10,这样的。
这一步只是把数据和CSize给复制进来,后面FilterDown才是难点,是下滤,把堆建立好这个偏序结构过程,你不懂可以再问。

‘拾’ 有关匹配和排序的算法,高手帮帮忙哈

一、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
1. 基本思想:
每次将一个待排序的数据元素,插入到前面已经排好序的数列中的适当位置,使数列依然有序;直到待排序数据元素全部插入完为止。
2. 排序过程:
【示例】:
[初始关键字] [49] 38 65 97 76 13 27 49
J=2(38) [38 49] 65 97 76 13 27 49
J=3(65) [38 49 65] 97 76 13 27 49
J=4(97) [38 49 65 97] 76 13 27 49
J=5(76) [38 49 65 76 97] 13 27 49
J=6(13) [13 38 49 65 76 97] 27 49
J=7(27) [13 27 38 49 65 76 97] 49
J=8(49) [13 27 38 49 49 65 76 97]

Procere InsertSort(Var R : FileType);
//对R[1..N]按递增序进行插入排序, R[0]是监视哨//
Begin
for I := 2 To N Do //依次插入R[2],...,R[n]//
begin
R[0] := R[I]; J := I - 1;
While R[0] < R[J] Do //查找R[I]的插入位置//
begin
R[J+1] := R[J]; //将大于R[I]的元素后移//
J := J - 1
end
R[J + 1] := R[0] ; //插入R[I] //
end
End; //InsertSort //

二、选择排序
1. 基本思想:
每一趟从待排序的数据元素中选出最小(或最大)的一个元素,顺序放在已排好序的数列的最后,直到全部待排序的数据元素排完。
2. 排序过程:
【示例】:
初始关键字 [49 38 65 97 76 13 27 49]
第一趟排序后 13 〔38 65 97 76 49 27 49]
第二趟排序后 13 27 〔65 97 76 49 38 49]
第三趟排序后 13 27 38 [97 76 49 65 49]
第四趟排序后 13 27 38 49 [49 97 65 76]
第五趟排序后 13 27 38 49 49 [97 97 76]
第六趟排序后 13 27 38 49 49 76 [76 97]
第七趟排序后 13 27 38 49 49 76 76 [ 97]
最后排序结果 13 27 38 49 49 76 76 97

Procere SelectSort(Var R : FileType); //对R[1..N]进行直接选择排序 //
Begin
for I := 1 To N - 1 Do //做N - 1趟选择排序//
begin
K := I;
For J := I + 1 To N Do //在当前无序区R[I..N]中选最小的元素R[K]//
begin
If R[J] < R[K] Then K := J
end;
If K <>; I Then //交换R[I]和R[K] //
begin Temp := R[I]; R[I] := R[K]; R[K] := Temp; end;
end
End; //SelectSort //

三、冒泡排序(BubbleSort)
1. 基本思想:
两两比较待排序数据元素的大小,发现两个数据元素的次序相反时即进行交换,直到没有反序的数据元素为止。
2. 排序过程:
设想被排序的数组R〔1..N〕垂直竖立,将每个数据元素看作有重量的气泡,根据轻气泡不能在重气泡之下的原则,从下往上扫描数组R,凡扫描到违反本原则的轻气泡,就使其向上"漂浮",如此反复进行,直至最后任何两个气泡都是轻者在上,重者在下为止。
【示例】:
49 13 13 13 13 13 13 13
38 49 27 27 27 27 27 27
65 38 49 38 38 38 38 38
97 65 38 49 49 49 49 49
76 97 65 49 49 49 49 49
13 76 97 65 65 65 65 65
27 27 76 97 76 76 76 76
49 49 49 76 97 97 97 97

Procere BubbleSort(Var R : FileType) //从下往上扫描的起泡排序//
Begin
For I := 1 To N-1 Do //做N-1趟排序//
begin
NoSwap := True; //置未排序的标志//
For J := N - 1 DownTo 1 Do //从底部往上扫描//
begin
If R[J+1]< R[J] Then //交换元素//
begin
Temp := R[J+1]; R[J+1 := R[J]; R[J] := Temp;
NoSwap := False
end;
end;
If NoSwap Then Return//本趟排序中未发生交换,则终止算法//
end
End; //BubbleSort//

四、快速排序(Quick Sort)
1. 基本思想:
在当前无序区R[1..H]中任取一个数据元素作为比较的"基准"(不妨记为X),用此基准将当前无序区划分为左右两个较小的无序区:R[1..I-1]和R[I+1..H],且左边的无序子区中数据元素均小于等于基准元素,右边的无序子区中数据元素均大于等于基准元素,而基准X则位于最终排序的位置上,即R[1..I-1]≤X.Key≤R[I+1..H](1≤I≤H),当R[1..I-1]和R[I+1..H]均非空时,分别对它们进行上述的划分过程,直至所有无序子区中的数据元素均已排序为止。
2. 排序过程:
【示例】:
初始关键字 [49 38 65 97 76 13 27 49〕
第一次交换后 〔27 38 65 97 76 13 49 49〕
第二次交换后 〔27 38 49 97 76 13 65 49〕
J向左扫描,位置不变,第三次交换后 〔27 38 13 97 76 49 65 49〕
I向右扫描,位置不变,第四次交换后 〔27 38 13 49 76 97 65 49〕
J向左扫描 〔27 38 13 49 76 97 65 49〕
(一次划分过程)

初始关键字 〔49 38 65 97 76 13 27 49〕
一趟排序之后 〔27 38 13〕 49 〔76 97 65 49〕
二趟排序之后 〔13〕 27 〔38〕 49 〔49 65〕76 〔97〕
三趟排序之后 13 27 38 49 49 〔65〕76 97
最后的排序结果 13 27 38 49 49 65 76 97
各趟排序之后的状态

Procere Parttion(Var R : FileType; L, H : Integer; Var I : Integer);
//对无序区R[1,H]做划分,I给以出本次划分后已被定位的基准元素的位置 //
Begin
I := 1; J := H; X := R[I] ;//初始化,X为基准//
Repeat
While (R[J] >;= X) And (I < J) Do
begin
J := J - 1 //从右向左扫描,查找第1个小于 X的元素//
If I < J Then //已找到R[J] 〈X//
begin
R[I] := R[J]; //相当于交换R[I]和R[J]//
I := I + 1
end;
While (R[I] <= X) And (I < J) Do
I := I + 1 //从左向右扫描,查找第1个大于 X的元素///
end;
If I < J Then //已找到R[I] >; X //
begin R[J] := R[I]; //相当于交换R[I]和R[J]//
J := J - 1
end
Until I = J;
R[I] := X //基准X已被最终定位//
End; //Parttion //

Procere QuickSort(Var R :FileType; S,T: Integer); //对R[S..T]快速排序//
Begin
If S < T Then //当R[S..T]为空或只有一个元素是无需排序//
begin
Partion(R, S, T, I); //对R[S..T]做划分//
QuickSort(R, S, I-1);//递归处理左区间R[S,I-1]//
QuickSort(R, I+1,T);//递归处理右区间R[I+1..T] //
end;
End; //QuickSort//

五、堆排序(Heap Sort)
1. 基本思想:
堆排序是一树形选择排序,在排序过程中,将R[1..N]看成是一颗完全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利用完全二叉树中双亲结点和孩子结点之间的内在关系来选择最小的元素。
2. 堆的定义: N个元素的序列K1,K2,K3,...,Kn.称为堆,当且仅当该序列满足特性:
Ki≤K2i Ki ≤K2i+1(1≤ I≤ [N/2])

堆实质上是满足如下性质的完全二叉树:树中任一非叶子结点的关键字均大于等于其孩子结点的关键字。例如序列10,15,56,25,30,70就是一个堆,它对应的完全二叉树如上图所示。这种堆中根结点(称为堆顶)的关键字最小,我们把它称为小根堆。反之,若完全二叉树中任一非叶子结点的关键字均大于等于其孩子的关键字,则称之为大根堆。
3. 排序过程:
堆排序正是利用小根堆(或大根堆)来选取当前无序区中关键字小(或最大)的记录实现排序的。我们不妨利用大根堆来排序。每一趟排序的基本操作是:将当前无序区调整为一个大根堆,选取关键字最大的堆顶记录,将它和无序区中的最后一个记录交换。这样,正好和直接选择排序相反,有序区是在原记录区的尾部形成并逐步向前扩大到整个记录区。
【示例】:对关键字序列42,13,91,23,24,16,05,88建堆

Procere Sift(Var R :FileType; I, M : Integer);
//在数组R[I..M]中调用R[I],使得以它为完全二叉树构成堆。事先已知其左、右子树(2I+1 <=M时)均是堆//
Begin
X := R[I]; J := 2*I; //若J <=M, R[J]是R[I]的左孩子//
While J <= M Do //若当前被调整结点R[I]有左孩子R[J]//
begin
If (J < M) And R[J].Key < R[J+1].Key Then
J := J + 1 //令J指向关键字较大的右孩子//
//J指向R[I]的左、右孩子中关键字较大者//
If X.Key < R[J].Key Then //孩子结点关键字较大//
begin
R[I] := R[J]; //将R[J]换到双亲位置上//
I := J ; J := 2*I //继续以R[J]为当前被调整结点往下层调整//
end;
Else
Exit//调整完毕,退出循环//
end
R[I] := X;//将最初被调整的结点放入正确位置//
End;//Sift//

Procere HeapSort(Var R : FileType); //对R[1..N]进行堆排序//
Begin
For I := N Div Downto 1 Do //建立初始堆//
Sift(R, I , N)
For I := N Downto 2 do //进行N-1趟排序//
begin
T := R[1]; R[1] := R[I]; R[I] := T;//将当前堆顶记录和堆中最后一个记录交换//
Sift(R, 1, I-1) //将R[1..I-1]重成堆//
end
End; //HeapSort//

六、几种排序算法的比较和选择
1. 选取排序方法需要考虑的因素:
(1) 待排序的元素数目n;
(2) 元素本身信息量的大小;
(3) 关键字的结构及其分布情况;
(4) 语言工具的条件,辅助空间的大小等。
2. 小结:
(1) 若n较小(n <= 50),则可以采用直接插入排序或直接选择排序。由于直接插入排序所需的记录移动操作较直接选择排序多,因而当记录本身信息量较大时,用直接选择排序较好。
(2) 若文件的初始状态已按关键字基本有序,则选用直接插入或冒泡排序为宜。
(3) 若n较大,则应采用时间复杂度为O(nlog2n)的排序方法:快速排序、堆排序或归并排序。 快速排序是目前基于比较的内部排序法中被认为是最好的方法。
(4) 在基于比较排序方法中,每次比较两个关键字的大小之后,仅仅出现两种可能的转移,因此可以用一棵二叉树来描述比较判定过程,由此可以证明:当文件的n个关键字随机分布时,任何借助于"比较"的排序算法,至少需要O(nlog2n)的时间。
(5) 当记录本身信息量较大时,为避免耗费大量时间移动记录,可以用链表作为存储结构。